Ⅰ 上海互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互邦已全面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3485:2003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通过国家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认证、获得美国FDA认证、欧盟CE认证、通过日本JIS检测合格,目前公司有符合中国、欧洲、日本、美国质量标准的轮椅款式100多个。
凭借优良的品质、良好的市场形象,得到广大消费者及政府部门的认同,互邦为北京2008残奥会提供主火炬点火轮椅,为2008奥运会举办城市机场提供专用轮椅,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提供演出用轮椅,荣获上海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指定轮椅称号,成为世界轮椅基金会定点供货厂家。
互邦目前已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淮口等核心城市建立办事机构,利用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互邦的营销服务网络已遍布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及绝大部分的地级城市,完善的经销网络、有保障的服务、有序的市场运作和管理使互邦轮椅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快速提高,目前已成为中国轮椅市场的领导品牌,在买购网“中国轮椅十大品牌”中排名第一;同时互邦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与欧洲、日本、台湾等国家的多家公司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互邦产品已出口到美国、日本、欧洲、中东还有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重要的轮椅出口制造供应商。
互帮互爱!互邦轮椅。“以优良的品质、新颖的款式、合理的价格和完善的服务致力于广大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提高和残障人士的康复”是互邦人永恒不变的追求。
Ⅱ 轮椅网球的发展历史
轮椅网球运动1976年由美国人发起。1988年成立国际轮椅网球联合会(IWTF)。1998年1月1日,IWTF完全并入国际网回球联合会(答ITF),成为首个世界级别的残疾人体育组织。1988年第8届韩国汉城残奥会上轮椅网球首次成为表演项目,1992年第9届巴塞罗那残奥会正式成为比赛项目。残奥会轮椅网球比赛,一般是在2名或4名下肢丧失运动能力的运动员之间进行,四肢瘫痪、下肢残疾且上肢截肢的运动员也可参加。
Ⅲ 有谁知道轮椅的发展历史
轮椅的最早发明者原来是诸葛亮呀!
最早设计的轮椅有三个轮子
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肢体伤残者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
(一)轮椅的结构和功能
轮椅的结构
普通轮椅一般由轮椅架、车轮、刹车装置及座靠四部分组成,如图3-7-7。下面简述轮椅各主要部件的功能。
1. 大车轮 承载主要的重量。轮的直径有51、56、61、66cm数种。除了少数使用环境要求而用实心轮胎外,多用充气轮胎。
2. 小车轮 直径有12、15、18、20cm数种,直径大的小轮易于越过小的障碍物和特殊的地毯。但直径太大使整个轮椅所占空间变大,行动不方便。正常小轮在大轮之前,但在下肢截瘫者用的轮椅,常将小轮放在大轮之后。操作中要注意的是小轮的方向最好可与大轮垂直,否则易倾倒。
3. 手轮圈 为轮椅所独有,直径一般比大轮圈小5cm。偏瘫用单手驱动时,再加一个直径更小者以供选择。手轮圈一般由患者直接推动,若功能不佳,为易于驱动,可有下列方式的改动:(1) 在手轮圈表面加橡皮等以增加磨檫力。 (2) 沿手轮圈四周增加推动把手(knob)。推把有以下几种: ① 水平推把。用于C5脊柱损伤时。因此时,肱二头肌健全,手放在推把上,靠屈肘力可推车前进。若无水平推把,则无法推动。 ② 垂直推把。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手关节活动受限时。因此时无法使用水平推把。 ③ 加粗推把。用于手指运动严重受限而不易握拳的患者,也适用于骨关节炎、心脏疾病或老年病人。
4. 轮胎 有实心的、有充气内胎和无内胎充气型三种。实心型在平地走较快且不易爆破,易推动,但在不平路上振动大,且卡入与轮胎同宽的沟内时不易拔出;有充气内胎的较难推,也易刺破,但振动比实心的小;无内胎充气型因无内胎不会刺破,而且内部也充气、坐起来舒服,但比实心者较难推。
5. 刹车 大轮应每轮均有刹车,当然象偏瘫者只能用一只手时,只好用单手刹车,但也可装延长杆,操纵两侧刹车。刹车有两种:(1) 凹口式刹车。此刹车安全可靠,但较费力。调整后在斜坡上也能刹住,若调到1级在平地上不能刹住为失效。 (2) 肘节式刹车。利用杠杆原理,通过几个关节而后制动,其力学优点比凹口式刹车强,但失效较快。为加大患者的刹车力,常在刹车上加延长杆,但此杆易损伤,如不经常检查会影响安全。
6. 椅座 其高、深、宽取决于患者的体型,其材料质地也取决于病种。一般深为41、43cm,宽40、46cm,高45、50cm。
7. 座垫 为避免压疮,对垫子要高度注意,有可能尽量用蛋篓(eggcrate)型或Roto垫,这种垫由一块大塑料,上面有大量直径5cm左右的乳头状塑胶空心柱组成,每个柱都柔软易动,患者坐上后受压面变成大量的受压点,而且患者稍一移动,受压点随乳头的移动而改变,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变换受压点,避免经常压迫同一部位造成压疮。如无上述垫子,则需用层型泡沫塑料,其厚度应有10cm,上层为0.5cm 厚的高密度聚氯基甲酸酯(polyarethane)泡沫塑料,下层为中密度的同样性质的塑料,高密度者支持性强,中密度者柔软舒适。 在坐位时,坐骨结节承压很大,常超出正常毛细血管端压力的1~16倍,易于缺血形成压疮。为避免此处压力过大,常在相应处的垫子上挖去一块,让坐骨结节架空,挖时前方应在坐骨结节前2.5cm处,侧方应在该结节外侧2.5cm处,深度在7.5cm左右,挖后垫子呈凹字形,缺口在后,若采用上述垫子加上切口,可以相当有效地防止压疮的产生。
8. 脚托及腿托 腿托可为横跨两侧式,或两侧分开式,这两种托都以采用能摇摆到一边和可以拆卸的为最理想。必须注意脚托的高度。脚托过高,则屈髋角度过大,体重就更多地加在坐骨结节上,易引起该处压疮。
9. 靠背 靠背有高矮及可倾斜和不可倾斜之分。如患者对躯干的平衡和控制较好,可选用低靠背的轮椅,使患者有较大的活动度。反之,要选用高靠背轮椅。
10. 扶手或臂托 一般高出椅座面22.5~25cm,有些臂托可调节高度。还可在臂托上架上搭板(lap board),供读书、用餐。
(三)轮椅的选用
选用轮椅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轮椅的尺寸。乘坐轮椅者承受体重的主要部位为臀部坐骨结节周围、股骨周围、帼窝周围和肩胛骨周围。轮椅的尺寸,特别是座位宽窄、深浅与靠背的高度以及脚踏板到座垫的距离是否合适,都会使乘坐者有关着力部位的血液循环受影响,并发生皮肤摩损,甚至压疮。此外,还要考虑患者的安全性、操作能力、轮椅的重量、使用地点、外观等问题。
对不起,您说得我实在找不到。
Ⅳ 电动代步车的发展历史
由於人类寿命延长及出生率下降,使得全球高龄人口数目逐年增加,目前已有10个国家正式迈入联合国所定义之老龄化社会。又世界卫生组织在1997年预测至2020年全球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指出,除非洲、中东、中美洲等地区65岁以上人口比例至2020年在5%以下外,大部份地区几乎呈现高龄化现象,由此可知全球人口已逐渐高龄化。
而老人在身体机能衰老及慢性疾病影响行动下,对於行动辅助的依赖程度将日益升高,使得专门提供行动不便者及老年人士的电动代步车需求逐渐增加。另外,主要国家为了因应高龄化社会,纷纷将老人医疗照护纳入政策补助项目,进一步提高电动代步车的市场销售,如美国市场因有较高的健保给付而成为电动代步车销售最高的国家;欧洲主要国家在健保制度及相关法令规定下,行动辅具等销售也表现亮丽。虽然现阶段全球电动代步车的市场规模仅60万~80万台的规模,但若保守以1%老年人口来估算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口,再扣除电动轮椅的市场需求(约占机动病人用车三分之二),则目前应有超过150万台电动代步车的市场需求。
海外需求续增 台湾出口快速成长
近年来,电动代步车辆因应高龄人口与绿色环保趋势的需求,已成为传统轮椅产业中另一新兴产业。原有轮椅大厂均积极跨入电动代步车的生产与销售。台湾厂商在看好电动代步车前景下,已有超过10家轮椅厂商投入电动代步车的生产,并有2~3家专业厂商成立。虽然中国大陆与南韩也有厂商生产电动代步车,但台湾较佳的产制水准与较低的制造成本对欧美日大厂更具吸引力,使得台湾成为欧美大厂最主要OEM合作对象,部分研发能力强的厂商更是自创品牌,以OBM行销全球。
由海关统计数据可知台湾目前年产量已超过20万台,推估产值超过新台币50亿元。此外,由於内需市场过小,因此外销比例超过九成,进口仅几百台,是一出口导向型产业。近年来在海外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下,台湾厂商出口更是呈现二位数的成长,预期未来5年仍是台湾电动车辆产业中成长最为快速的产品。
台湾虽为电动代步车主要生产国之一,但国内销售仅占台湾出口的3%左右,因此所生产之电动代步车有九成以上外销。近几年在欧美代步车之需求日益增加下,台湾电动代步车出口逐年成长。2002年出口近20万台,金额约为新台币49亿元,较2001年成长50.71%及40.21%;2003年1~6月出口金额与台数分别较2002年同期成长75.65%及84.17%,平均单价则约新台币2万4,000元。按此成长速度,估计2003年全年出口台数可达28万台,出口金额高达新台币68亿元,位居台湾电动车辆产品之冠。
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北美/欧洲
主要出口市场方面,以北美和欧洲地区为主,2002年分别占64.55%和27.38%,市场集中度相当高(请参阅33页图二)。其他地区分布则较为零星,包含亚洲、大洋洲、中东、中南美洲及非洲等地。 从33页表一的数据可知,美国为台湾电动代步车最大出口国,比重约占六成,其次为英国与荷兰。2002年台湾电动代步车对美出口金额超过新台币30亿元,出口数量逾10万台。在台湾电动代步车厂商承接美国大厂OEM订单比重增加下, 对美国出口规模也逐年提高。
欧洲国家
27.38%
亚洲国家
4.75%
大洋洲国家
2.86%
中东及近东国家
0.29%
中美洲国家
0.07%
非洲国家
0.06%
南美洲国家
0.05%
北美洲国家
64.55%
资料来源:中华民国海关进出口统计资料库;工研院IEK-IT IS计画(2003/09)
台湾电动代步车产业SWOT分析
本研究以SWOT分析台湾电动代步车辆产业之主要优势为:台湾车辆产业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不但拥有相当多的技术人才且加工制造技术纯熟,所累积的技术与人才能量相当雄厚,对於发展电动车已符合先决条件。此外,台湾所生产之小型马达已具有国际级水准,加上电子和电机产业等电动车技术支援实力坚强,在发展小型电动车辆方面潜力十足。政府藉由科技专案等研究经费及相关补助,提供业者相关技术研发与推广,2008年国家发展计画将电动车辆纳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项目,因此属於电动车辆产业的电动代步车将可获得较多发展资源。
在劣势方面:台湾厂商多为中小企业型态,财力远不如国际大厂,导致R&D的投入有限。另外,机电整合人才多流向电子高科技产业,无形中排挤掉电动代步车厂商对该项人才需求,形成电动代步车产业之人才供给缺口。
主要机会为全球高龄化人口趋势与先进国家福利政策对福祉用具的补助购买,均是驱动电动代步车市场成长的动力。又如先进国家无障碍环境的建立也提供电动代步车等行动辅具市场的扩大。
至於威胁则在於关键零组件技术仍受制於国外大厂,如控制器依旧掌握於Dynamic、P&G、Curtis三家国际大厂手中,台湾厂商议价空间较低,生产利润受到压缩。中国大陆业者挟其劳力密集及低廉的工资等优势,将威胁到国内业者。以下即针对台湾在发展电动代步车辆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摘要如图三所示。
强势
1. 传统车辆工业基础雄厚
2. 电机/电子等周边支援
3. 政府支持开发
机会
1. 高龄化人口趋势
2. 先进国家福利补助政策
弱势
1. 国内检测与验证能量不足
2. 厂商规模小、R&D投入有限
3. 机电整合人才投入意愿不高
威胁
1. 中国大陆低价竞争
2. 国外厂商掌握关键元件
Ⅳ 轮椅是谁发明的
轮椅的历史发展 百年来,最重要的就是的椅子由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于1595年。我们开发了一个轮椅,以满足所有的需求的君主,钢厂倾斜,脚凳和变化的临时卧床休息。需要非常小心locomovido,并有机会获得各种专用的城堡之王。 轮椅 几个世纪以来,许多家庭的财富,委托其成员的椅子上,因为有没有有序轮椅制造。然后他给了类似的制造这把椅子,柳条印度,座椅,两个大后轮,前面的两个小轮子的运动得到保证,重约25公斤。 在1655年度,斯蒂芬Farfler,高位截瘫的钟表制造商,在22岁的年龄已经创建了一个模型三轮车。除了舒适,移动的用户。使用武器,并不需要任何帮助,在水平地面上 - 像今天这样没有任何障碍。 现代家轮椅 1933年,赫伯特A.珠穆朗玛峰,北美,委托坐在轮椅上,可以随身携带在一辆车上,这是一个决定性的一步,朝着目标发展更灵活的轮椅。 HC詹宁斯的工程师为他建造的第一折叠式轮椅。正式申请了专利,许多其他模型,此模型已使用了几十年,,与珠穆朗玛峰品牌/詹宁斯,在此之前,在其他市场上出现。 轻便摩托车和现代 轮椅由于工业进步和崛起的原料柔韧性更强,重量更轻,更大的需求,自二十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发展中的一个令人惊讶的方式。这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提高现有的所有车型,从本手册,折叠或没有,到医院检查,调整的具体情况和摩托车,慢慢地对市场。 有许多设计的多种口味和需求。从三轮车(摩托车)有上百种型号,颜色和风格在世界各地的。有各种地形的轮椅和克服的障碍。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约束,但人民获得解放,使用它们的人。
Ⅵ 无障碍设计的发展历史
20世纪初期,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无障碍设计。它运用现代技术建设和改造环境,为广大残疾人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国际上对于物质环境无障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在瑞典、丹麦等国家就建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设施。1961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此后,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法规。我国最早提出无障碍设施建设是1985年3月,当时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市残疾人协会、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联合在北京召开了残疾人与社会环境研究会,发出了为残疾人创造便利生活环境的倡仪,同年4月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和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为残疾人需求的特殊设置建设的提案和建议。1986年7月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编制了我国第一部《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1989年颁布实施。美日等发达国家和香港等发达地区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答:美国最初提出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在50年代末期,当时是为了方便残疾军人就业不受限制而提出。后来,无障碍设施不仅服务于全美3700万残疾人,而且使全民受益。美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现有多层次的立法保障,并进入科研和教育领域:各种无障碍设施既有全方位布局,又与建筑艺术协调统一,堪称世界一流。美国的许多高等院校建筑系已专门设立了无障碍设计专业。
欧洲在进行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的同时,强调了住宅建设也要实施无障碍化,即专供残疾人和老年人使用。1930年末,瑞典和丹麦就开始提供老人公寓。
亚太地区残疾人约有2亿,近年来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等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都比较好。日本目前的无障碍设施比较普及,国家制定的统一建设法规中包括无障碍设计。每一幢建筑物竣工时,有专门部门验收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否附合规定。在一些公共设施中,尤其是商店,按建筑面积大小实现不同等级的无障碍设计。如,面积大于1500平方米的大中型商业建筑,规定要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专用停车场、厕所、电梯等设施。
香港的《残疾人通道守则》自1976年至1984年作了多次修订。香港的建筑物、道路、公共交通车、巴士、地铁等处的无障碍设施十分完善。所有道路都有缘石坡道和提示盲道,路口都有过街信号音响。乘轮椅者可以实现通行无阻。
Ⅶ 交通工具演变历史
交通工具狭义上指一切人造的用于人类代步或运输的装置。如: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火车,船只及飞行器等。其中也包括马车,牛车等动物驱动的移动设备,从这一点来说,黄包车、轿子、轮椅也可以算是交通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工具也在不断变化。
交通工具是现代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周围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给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陆地上的汽车,海洋里的轮船,天空中的飞机,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火箭和宇宙飞船的发明,使人类探索另一个星球的理想成为了现实。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到太空中去旅行观光,我们的孩子可以到另一个星球去观察学习。然后人类就驯服一些动物如马、驴子等作为乘坐工具或乘坐工具的动力(如:马车),与此同时,轿子和以风作为动力的帆船也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与畜力交通工具长期并存。以人力、畜力和风力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占据了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直至1769年詹姆斯·瓦特发明蒸汽机,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才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短短数百年,人类不仅能上天(飞机、航天飞机、火箭),而且能入海(潜艇),技术也日新月异………
此外还分别有蒸汽阶段、内燃阶段、电气阶段、自动化阶段。
蒸气阶段为英国产业革命时期,代表性的交通工具为蒸气火车、蒸气轮船等,已经基本淘汰。中国的蒸气火车于2009年十月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当时中央电视台的社会记录阿丘还对此有所报道。柴油机、汽油机等均为内燃机阶段的产物,交通工具体现为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等,2009年以前大部分的机动车辆的动力都是内燃机。蒸气、内燃阶段的理论基础为能量转化定律。
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转化为电动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电动机、发电机等均为这阶段的基础设备。电动车的发明及迅速的商品化使得电动车站在了汽车、摩托车等现有交通工具的肩膀上,造就了电动车无与伦比的历史使命,并最终成为上述产品的升级换代产品是历史的必然。
在早些时候,人类还没有“交通工具”这一代名词,那时,人们主要是靠步行来相互走访联系的。所以,那时候的科技、政治、经济等等都很不发达,毕竟相对距离较远的两地无法很好的沟通,人们不能相互交流融合,发展也极其缓慢。
后来,在人们的智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后,有了马车等畜力交通工具,也算是交通工具史的一个“巨大”的飞跃了,这也相对的促进了部落间、朝野间的交流,形成小范围内的良性循环,之后不久,水上的交通工具也逐渐成型,不过交通的迅速发展也被利用在战场上,在三国时期,每次大战都会聚集最顶尖的作战工具和交通工具(不过再先进也只是良种马和劣种马间的极小的区别)。
来到了所谓的“半机械时代”,当时自行车这种实用的工具已经发明,只不过没有现代这样坚固好骑,但战争的魔爪并没有放过自行车,在经过数年的进化之后,二战期间,德国曾经组建过一只“自行车野战连”这支军队装配有火箭筒等高级武器,在战争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历史课刚学完有关火车与汽船,此两项发明使陆地和水中交通工具的速度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两种工具的主要用途是运输乘客和货物,当然也运过TNT之类的东西,悲哉。现代的交通工具也是从那时开始基本定了型。
而后,汽车、飞机也应运而生,成为现代社会交通工具的主流,在这些东西的基础上,也有了战斗机、战车、战船的概念(社会高科技都是体现在军事方面的),有了这些先进的武器,也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能力。
现代的各种高科技交通工具绝大部分是从前几个世纪的工具演化过来的,性能良好,而工具最主要的就是速度,如今从北京到广州,就算坐火车两三天也到了,要是在远古时代,在此时间段内,能否走出北京都成问题(也许那时代的人都不认识广州,所以没去),这就是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优势所在,速度快、运量大。而且我们还有了运载火箭,人类也完成了到宇宙太空闯一闯的愿望,咱连太空都能去了,更何况地球上的边边角角呢。
Ⅷ 轮椅的发展
轮椅的最早发明者原来是诸葛亮呀!
最早设计的轮椅有三个轮子
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肢体伤残者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
(一)轮椅的结构和功能
轮椅的结构
普通轮椅一般由轮椅架、车轮、刹车装置及座靠四部分组成,如图3-7-7。下面简述轮椅各主要部件的功能。
1. 大车轮 承载主要的重量。轮的直径有51、56、61、66cm数种。除了少数使用环境要求而用实心轮胎外,多用充气轮胎。
2. 小车轮 直径有12、15、18、20cm数种,直径大的小轮易于越过小的障碍物和特殊的地毯。但直径太大使整个轮椅所占空间变大,行动不方便。正常小轮在大轮之前,但在下肢截瘫者用的轮椅,常将小轮放在大轮之后。操作中要注意的是小轮的方向最好可与大轮垂直,否则易倾倒。
3. 手轮圈 为轮椅所独有,直径一般比大轮圈小5cm。偏瘫用单手驱动时,再加一个直径更小者以供选择。手轮圈一般由患者直接推动,若功能不佳,为易于驱动,可有下列方式的改动:(1) 在手轮圈表面加橡皮等以增加磨檫力。 (2) 沿手轮圈四周增加推动把手(knob)。推把有以下几种: ① 水平推把。用于C5脊柱损伤时。因此时,肱二头肌健全,手放在推把上,靠屈肘力可推车前进。若无水平推把,则无法推动。 ② 垂直推把。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手关节活动受限时。因此时无法使用水平推把。 ③ 加粗推把。用于手指运动严重受限而不易握拳的患者,也适用于骨关节炎、心脏疾病或老年病人。
4. 轮胎 有实心的、有充气内胎和无内胎充气型三种。实心型在平地走较快且不易爆破,易推动,但在不平路上振动大,且卡入与轮胎同宽的沟内时不易拔出;有充气内胎的较难推,也易刺破,但振动比实心的小;无内胎充气型因无内胎不会刺破,而且内部也充气、坐起来舒服,但比实心者较难推。
5. 刹车 大轮应每轮均有刹车,当然象偏瘫者只能用一只手时,只好用单手刹车,但也可装延长杆,操纵两侧刹车。刹车有两种:(1) 凹口式刹车。此刹车安全可靠,但较费力。调整后在斜坡上也能刹住,若调到1级在平地上不能刹住为失效。 (2) 肘节式刹车。利用杠杆原理,通过几个关节而后制动,其力学优点比凹口式刹车强,但失效较快。为加大患者的刹车力,常在刹车上加延长杆,但此杆易损伤,如不经常检查会影响安全。
6. 椅座 其高、深、宽取决于患者的体型,其材料质地也取决于病种。一般深为41、43cm,宽40、46cm,高45、50cm。
7. 座垫 为避免压疮,对垫子要高度注意,有可能尽量用蛋篓(eggcrate)型或Roto垫,这种垫由一块大塑料,上面有大量直径5cm左右的乳头状塑胶空心柱组成,每个柱都柔软易动,患者坐上后受压面变成大量的受压点,而且患者稍一移动,受压点随乳头的移动而改变,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变换受压点,避免经常压迫同一部位造成压疮。如无上述垫子,则需用层型泡沫塑料,其厚度应有10cm,上层为0.5cm 厚的高密度聚氯基甲酸酯(polyarethane)泡沫塑料,下层为中密度的同样性质的塑料,高密度者支持性强,中密度者柔软舒适。 在坐位时,坐骨结节承压很大,常超出正常毛细血管端压力的1~16倍,易于缺血形成压疮。为避免此处压力过大,常在相应处的垫子上挖去一块,让坐骨结节架空,挖时前方应在坐骨结节前2.5cm处,侧方应在该结节外侧2.5cm处,深度在7.5cm左右,挖后垫子呈凹字形,缺口在后,若采用上述垫子加上切口,可以相当有效地防止压疮的产生。
8. 脚托及腿托 腿托可为横跨两侧式,或两侧分开式,这两种托都以采用能摇摆到一边和可以拆卸的为最理想。必须注意脚托的高度。脚托过高,则屈髋角度过大,体重就更多地加在坐骨结节上,易引起该处压疮。
9. 靠背 靠背有高矮及可倾斜和不可倾斜之分。如患者对躯干的平衡和控制较好,可选用低靠背的轮椅,使患者有较大的活动度。反之,要选用高靠背轮椅。
10. 扶手或臂托 一般高出椅座面22.5~25cm,有些臂托可调节高度。还可在臂托上架上搭板(lap board),供读书、用餐。
(三)轮椅的选用
选用轮椅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轮椅的尺寸。乘坐轮椅者承受体重的主要部位为臀部坐骨结节周围、股骨周围、帼窝周围和肩胛骨周围。轮椅的尺寸,特别是座位宽窄、深浅与靠背的高度以及脚踏板到座垫的距离是否合适,都会使乘坐者有关着力部位的血液循环受影响,并发生皮肤摩损,甚至压疮。此外,还要考虑患者的安全性、操作能力、轮椅的重量、使用地点、外观等问题。
很少有这方面的资料,找来找去还是没有!
只找到这个,可能你也看到过,但其他的确实没有找到了!
还帮你搜集了一些资料:http://www.hudong.com/wiki/%E8%BD%AE%E6%A4%85
相关轮椅历史的很少很少!
Ⅸ 轮椅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世界公认轮椅发展史,最早的轮椅出现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525年)。
Ⅹ 轮椅篮球的历史发展
轮椅篮球是属于残疾人的篮球运动,对他们而言,这项运动激情澎湃、魅力无穷。技术和体力的挑战、闪电般的速度是轮椅篮球和普通篮球所共有的特点,也是它成为残奥会最引人注目项目之一的原因。对普通观众来说,它是残疾人项目中最具观赏性的竞技项目之一。
1946年,一名叫格特曼的德国医生为了帮助在二战中受伤的士兵康复,将作为脊髓损伤治疗手段的轮椅马球改为轮椅篮球,并组织了首次轮椅篮球比赛。当时的比赛使用的是日常生活轮椅。不久,由于轮椅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比赛日益激烈,竞技轮椅得到开发,轮椅篮球比赛规则也对轮椅进行了明确规定,随着竞技轮椅的开发、发展,轮椅篮球也变得越来越普及。
正是因为轮椅篮球作为理疗手段而取得了成功,轮椅篮球运动才在世界上变得越来越盛大。特别是作为篮球发祥地的美国,轮椅篮球快速得到了普及。1949年,全美轮椅篮球协会成立。轮椅篮球作为竞技项目成为正式组织的体育运动项目。此后这项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从1960年第1届罗马残奥会至今,轮椅篮球一直都被列为残奥会正式比赛项目。是残奥会最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比赛项目之一,也是电视台转播频率很高的项目之一。
中国残疾人轮椅篮球运动始于1984年。轮椅篮球被列为第1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表演项目。1987年8月,在河北唐山举行的第2届残运会上,轮椅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5年,北京队代表国家队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奥运会预选赛。这也是中国轮椅篮球所参加过的最早国际轮椅篮球联合会的国际比赛。参加此次比赛的澳大利亚队在本次残奥会上获得冠军。2000年和2003年中国国家队分别在日本和澳大利亚参加了残奥会预选赛,终因实力悬殊没能取得残奥会参赛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