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古代史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以工业化、 教育普及化和科学化为重要特征的现代文明。 现代文明主导世界的现实, 决定了无论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现在处于怎样的状态,走向现代化, 这是它的必然趋势。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 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 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争论。 这一历史现象鲜明地揭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 如何走向现代化?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必须弄懂搞清问题。 一、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 文化,广义上讲, 它是指人类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 精神生产的能力及其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对传统文化既不能一概否定, 也不能全部的吸收,只有站在时代高度,通过实践检验。汲取精华, 清除糟粕,才是正确地发挥作用。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 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人为地割断自己的“ 根”。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 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 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 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潮流的”。可以说, 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同样, 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 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 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 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许多历史事实证明, 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 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传统文化, 必然抹煞民族精神。 那种认为中国现代化只能从异质文化中汲取力量, 企图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过程称为西 化派是错误的。从认识论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像某些人所说,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 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良部分, 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 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 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 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要实现现代化, 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 二、知行合一观。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 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现现代化, 当然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的东西, 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 三、重视人的精神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 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 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 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 四、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 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在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 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 共同奋斗。 五、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 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 朝闻道 ,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六、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 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 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 上述种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地的一部分, 仅此就足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罗素曾说过:“ 中国文化的长处在于合理的人生观” 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和概括。 其次,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起来,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 而是一个动态系统。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统文化, 并在实践中革新与丰富传统。否则,就不会变为现实的文化传统。 所以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地归结为“过去的历史” 而应认识到它同时关系着现在与未来。把发展看成为“反传统”, 其思维方式就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立起来。其实, 任何现代化只能从现实传统文化出发,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陈寅恪先生说过:“ 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 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波普尔曾针对那种妄图“彻底清洗社会这块布— 创造一块社会的白板,然后在它上面画出崭新的社会制度”的理论, 指出:“没有比毁掉传统的构架更危险的了, 这种毁灭将导致犬儒主义和虚无主义, 使一切人类价值漠不关心并使之瓦解。而且,一旦毁灭了传统, 文明也随之消失。”所以对传统文化决不能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 而必须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加以检验, 清除那些过时的东西。 再次,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的辩证关系看。 世界文明并非是某一个国家民族作用的结果, 而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当然,由于各方面具体条件的不同, 在世界中所起的作用各不同,但这只是作用大小的问题, 而不是有无的问题。所以各民族的文化应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不应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任何一个国家, 作为人类世界组成的一个部分,都不是孤立的,其存在与发展, 不能不对别的国家有所影响: 也不能不受到其他国家这样那样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经给世界文明以重大贡献。 当代西方许多的中国古代文化热, 也表明中国传统文化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因此, 只有各个国家充分发挥自己民族文化的特点, 对人类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世界文明的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证。 相反,一个国家不顾自己民族的特点,一味模仿或照搬别的文化, 不仅不会有好的发展,甚至会走上灭亡的道路, 世界史上是有这种教训的,其实,西方文化也是一分为二的, 既有好的东西,也有糟粕,不可“拣进篮里都是菜“,如” 拜金主义“之类,即使在西方,也是被批判的。 西方文化也并不等于世界先进文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世界先进文化是以它的先进性、科学性及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标志的。 因此,学习与引进外国文化,必须作具体分析, 一定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一个成功的现代化国家决不是全盘, 引进西方文化,而是在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一面学习外国先进文化,一面对本国文化进行革新, 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化水平,由于传统文化能否现代化, 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弘扬, 关键在于人们用何种思维方式对待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 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消极因素,这与现代化发展是不利的, 就其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表现是: 一、缺乏民主精神。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 封建意识对人们影响极深, 封建专制思想一方面严重压抑和束缚个性发展,另一方面, 造成特权思想,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缺乏民主意识。 二、法制观念淡薄。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法制,实行的是人治, 如实行的是皇权至高无上,因而君言就是法。 在我国今天社会主义社会里, 人民群众已经成为国家主人, 国家的一切法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封建特权思想严重, 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事,还时有发生。 三、商品意识差。中国是个农业国,重农轻商十分严重。过去, 经商是被人看不起的,不知商业是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 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繁荣经济,方便,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现代,没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也就无法走向现代化。 四、守旧意识严重。中国的小农经济广大,个体经济,靠天吃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容易满足于现状,非到万不得已, 是不会起来造反和自学接受新东西的。 三、由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是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抛弃其糟粕, 吸收其精华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报务。传统文化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转化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文化,但这种转化需要社会实践, 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生活相结合,才能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根本的结合点 。 第一发展市场经济经济的需要。过去,实行的是计划经济, 这种经济是人治经济,一切由政府统管,政企不分, 按长官意志办事,乱放炮抱粗腿界 得到合理配置,造成中国经济长期落后。 现在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配制社会资源的基本手段, 是按照市场经济运动规律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管理体制。 因此它能有效激励企业发挥主动性与竞争性, 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与创造性,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定的经济总是与一定的文化相联系的。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今天的经济,也就是明天的文化;而明天的文化, 也将是后天的经济。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任何一项经济活动, 都是具有一定观念文化的人去从事的, 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首先素养的人,就无法胜任,所以, 现代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将对人们现有的文化观念进行检验, 新的取舍,另一方面,促使人们必须努力学习一切先进的东西, 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这就是市场经济对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决定作用 第二、它是建全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制意味着合法性、权威性、 公正性。法治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一是引导作用— 引导市场经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规范作用— 通过法律规范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行为与秩序;三是保障作用— 保障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与正当权利。 这些都是现代文明与现代文化的体现, 而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却有很大的缺陷。 中国传统文化在法制思想上强调实行人治。 法律仅作为治国的某种辅助手段,这种缺乏权利意识的传统文化, 在市场经济就难以存在与发展了 第三,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市场经济要求对中国传统文化那种“ 君子谋道不谋食”把“义”与“利”对立起来的旧的价值观的否定, 从而增强人们的务实精神与进取精神。实际上,人们的实践活动, 是离不开利益原则的。要保证市场经济所追求的价值的实现, 不仅个人实践活动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学会按法办事, 而且也促使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提高工作效率, 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卢秀华副教、山东科技大学文法系)
麻烦采纳,谢谢!
B. 历史的意义是什么
以史为镜,珍惜今天!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对于历史的含义和性质,有很多中不同的诠释,以下列举其中一些。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柯林伍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梁启超:“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
《大英网络全书》(1880年版):“历史一词在使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第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第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后者是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的研究和描述。”
《苏联大网络全书》:“1、自然界和社会上任何事件的发展过程。宇宙史、地球史、各个学科史——物理史、数学史、法律史等均可列入这一含义。2、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具体的和多样性的过去之学科,以解释人类社会具体的现在和未来远景作为宗旨。”
历史并不是归类于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中,而是其间的桥梁,合并了两大领域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史学家通过研究各种书面文字但并不局限与此,努力并尝试解答和历史有关的问题。历史知识的原始资料分为三种:文字记载的、口头流传的、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通常历史学家会综合三种方法进行研究,而文字记载经常被作为强调的重点,因为它普遍纪录了发展的时间。这种强调引申出了一个新领域,史前史,也可称为史前学,研究的是没有书面纪录的那一个时期。由于世界各地文字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所以史前史和历史的主要区别是根据具体的论题而决定。学者们为了易于研究,根据过去人类的范围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划分过去的方法繁多,包括按年代分类,按文化习俗分类,按不同主题分类。这三种分类经常会有重叠,比如“阿根廷的劳工运动的演变,1930-1945”。
尽管历史研究倾向于一些专门的地点、时间和主题,历史学家也同时会关心其他普通的一些内容。而对于其他人来说,历史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通的词语,就是研究过去人类的所有事情,甚至于现在更兴起了一门所谓的广义历史。过去研究历史都是为了应用或者理论的目的,而现在还多了一条:那就是对人类过往的好奇。
C. 历史的意义是什么
我借用宋神宗的话,“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史的意义便是在此了。然而,历史又是一个极不易说破的词。就算历史学家,触及历史的本源时也是相当谨慎的。那么现在我来说历史的意义,是不是属于寻找海市蜃楼的根基那种的无知行径呢?我想,历史都列为过往的陈迹余音了,当下的我们循迹辩音追索渐渐被流光掩盖的遗踪,从历史废墟的蛛丝马迹里探求当代的意义,可以说是不能被偏废。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为任何一个君王、一个党派,一个民族而停留过,一个君王有多么大的功绩,多么的文成武德;一个党派有何等优越的制度;一个民族有何等优良的血统,多么的文明灿烂,历史都是如公证的无私的,并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庇护。因而不断思索历史的意义作为一个永久的命题和课题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与解决。
大唐盛世时魏征直谏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不说话,她的沉默正是她的价值。善于反思的人或民族在历史的兴亡更替当中领悟中兴的规则,使国家与民族以后的历史朝良性发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纳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开元盛世离不开对大隋炀帝的借鉴与批判的深入。历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持久地困扰并困惑着后来人。无数的史书历数当朝或前朝得失,一为记载一个国度的发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为后来的执政者和人民留存一个参照的完整线索。有时历史正当被人所淡忘,聪明而执着的人跳出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确横向比照中外历史以及对当国的纵线考察,发现历史居然有惊人的相似。
罗惯中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见,一个朝代的兴衰总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后必是乱世,乱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着中国的阴阳学说。历史可以作为当政者的参考,然而也只能是参考而已。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停下的,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吧!尽量延缓那天的到来……
当然历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避免和借鉴,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谈地重复这样的论调,目的在于树立历史的这层意义在我们心中的标杆。从历史中找寻相关的意义,不论我们何种角度去看待历史,得出怎么样的结论,哪怕是肤浅甚至的错漏屡现的结论亦不能阻挡我们初衷。广视角多维度地去把握历史,应该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责任所在吧?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D. 什么是历史,历史的意义,历史的悲剧
一谈到历史,似乎中国天然就是一个历史大国。因为中国的历史最连续(变化最小),从不曾中断,因此文献也极多,其字数之多,恐怕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相比,中国不仅有官方堂堂正正的《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乃至《二十六史》,仅此就已经字数过“亿”,还有更数不清的编年史、通鉴史,纪传史,以及历朝历代的野史,更有儒家的“六经皆史”,加上两千多年来儒家文人的注经文字,其中的涉史文字,简直是堆山塞海。所有这一切涉及“历史”的文字,何止上数十亿,甚至可能上数百亿,真可以说是令人恐惧的天文数字。
一谈到历史,中国人很快就全都兴奋起来了。最近中央电视台开展的“百家讲坛”,除了于丹讲的非常糟糕的《论语》、《庄子》的“心得”和刘心武讲的《红楼梦》的探奇之外,其余讲的也全都是“历史”。而且当下的影视,也大半都是历朝历代帝王将相们的“历史”。
看来,中国还真是一个历史的大国,而中国人也真是一个最关心历史的民族了。可是,这些“历史”真是有人性意义的“历史”么?中国真是一个历史的大国么?中国人真是一个最懂得创造历史的民族么?我的回答肯定会让网友们深深地失望。
关于上述的问题,我的回答全都只能是非常令人痛苦的否定。按照我的反思的认识,中国根本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大国,而中国人也根本就不是一个真懂得创造真正有高度人性意义的历史的民族,尽管中国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可是中国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几乎已经终结了,而近两千多年的历史,却全都只不过是过去历史的重重复复的拷贝而已。一直到今天,中国人的历史还依然没有完全走出这个传统的拷贝历史的时代。在这两千多年之中,几乎所有出现的历史人物,即使如最著名的唐宗、宋祖、朱元璋、康熙、乾隆,近代的慈禧、袁世凯,乃至现代的蒋介石、毛泽东,他们全都只不过是中国传统“拷贝”历史舞台中的“提偶”,全都没有资格成为创造中国真正新的拥有高度人性历史的人物。什么是“提偶”?“提偶”就是木偶剧中的被后面的“谁”提着长线来表演的“木偶”。这个“谁”是谁?后面会讲到,事实上即孔夫子及其儒家传统“五毒”的“幽灵”。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两句名言(出自〈夜宴桃李园序〉):“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用现代汉语来说,即:天地之间者,是有生有死的万物的旅馆;光阴之度者,是百代(实指无数代)连续或断续之中暂时的旅客。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也全都只能是这样在“天地”间的旅馆之中“暂时”栖息度过的“旅客”。
人类的历史至少还必须分有如下的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人类的生物史,或生命史;
第二个部分是人类的社会史;
第三个部分是人类的精神史。
人类的生物史或生命史,是目前人类已获得初步认识的人类的全部生命基因密码子。按照人类的共同属性而言,这样的密码子总共有十万组,而超出这十万之数的其他的密码子只能被称作“乱码”。换言之,这十万之数的生命基因密码即决定了人类全部生命的历史特征。再换言之,这十万之数的生命基因密码子中所蕴含的信息,即人类到今天为止的基本上已经终结的生命的全部记录——人类的生物史,或生命史。尽管人类还将继续生存下去不知多少万年,甚至上亿年,但作为人类生命历史的生命基因密码子的信息数量的记录却基本上已趋于饱和,或者说即使有新的增加,数量上也极其微略。即是说,人类生命基因密码子所含信息量的历史记录不必随着时间的累积而无限地增加。说到底,人类的生物史或生命史,几乎已经终结了。
人类的社会史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所有文化基因所含信息量的记录。人类中的民族或国家不同,他们所拥有的文化基因的信息的数量级也将不同。如果说上述的人类生物史或生命史是由人类的生命基因的信息量来决定的话,那么人类不同民族或国家的社会史,则将由他们各自所拥有的文化基因的信息量来决定。
很显然,在接触到西方文化之前,中国的文化基因的信息量早就已经停止了有效的增长。从秦汉到明清,中国的历史几乎全都只在作“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重重复复的拷贝运动。按照日裔美国人富兰克林.福山的说法,到20世纪末,西方的历史也同样进入了终结的阶段;现在还有历史(文化基因信息增量)变化的民族或国家,基本上已不再在西欧和北美,而更多集中在亚、非、拉美等洲的民族或国家,它们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吸取西欧、北美人类的信息(作为他们固有历史的新的信息增量),并迅速向已经终结的西欧、北美人类社会的历史模型靠拢,实质上是被西欧、北美的“历史模型”飞快地同化,一旦完全被同化,他们也将立即进入历史的“终结”。这就不能不讲到人类历史的最重要的第三部分了。
第三部分是人类的精神史。如果说西方人的历史“终结”了,那是因为西方人类的精神史,也即他们的哲学史在20世纪中期就已经处于停顿状态了。什么是人类的精神史?人类的精神史其实就是人类文化基因的“自由”创新史,增量史,或人类文化发展和创新的“自由”的运动史。在我看来,因为《西方哲学死了》,所以西方人类的精神史也已到顶了,再也难以前进了。而在过去,西方人的文化基因的信息量之所以能够远远高于其他人类,特别是高于中国人,那是因为他们的哲学具有着强大的创造新文化基因的“自由”的动力(能量),而中国人的精神,却几乎早在两千多年前开始确立“独尊儒术”的汉代以来,就已经变得完全僵死了,文化基因“自由”创新的动力源泉事实上早就枯竭了;然而到了现在,西方哲学的“自由”动力也同样进入了强弩之末,所以,西方人的总的历史,也正如福山所言:“终结了”。虽然亚、非、拉美等洲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暂时还没有“终结”,但它们也只不过是在加速被“同化”地走向欧、美式的“终结”而已,它们自己内部甚至更缺乏创造新文化基因的“自由”能量,或者如同中国,他们固有的历史在若干个世纪之前早就已经“终结”了。
我基本上赞同福山的观点,但我却并不认为整个人类的历史也全都已终结。福山所言的西方历史的“终结”,其实是在对西方历史模型的已达人类历史的“最高点”进行赞美。对于如此历史的“最高点”,我并不表完全地认同。它充其量是人类历史某阶段(我称之“哲学历史阶段”)的“最高点”,而并不必是真正的全人类历史的最高点。真正“终结”的只是西欧和北美的历史,而不必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因为《西方哲学死了》,他们的创造新的人类文化基因的自由的动力源已经枯竭了,而在东亚,一个全新的人类文化动力源正在东方人类的“母腹”中躁动。尤其在印度和中国,例如中国,那里的人们正在踏过孔夫子及其儒家两千多年来腐朽至极的僵尸,迎接西方自由女神的降临,他们正怀着冲破千年压迫的高昂的激情,光耀自身伟大的“易大象”精神的雄心壮志,跃跃欲试与西方自由女神的交媾,从而一个崭新的全人类的“人学”的精神,将很有可能会在东方孕育,一个崭新的全人类精神史的“自由”的动力源将在这里形成和诞生。一个拥有崭新的“全逻辑”——“易大象”的全真、全息逻辑的全人类的“人学”,如果能顺利地超越并取代所有西方的哲学,它就将很有可能给整个人类带来新的福祉。关于这一点,我在后面的文章中还将更详细地加以论述。
让我们再次回到中国的历史。
迄今中国的历史还一直都处于两千多年来始终被“终结”的停顿的状态之中。现代正加速进入中国的西方文化的基因,与中国古老的真正合乎真理的文化基因的强烈撞击和合作的嫁接正在发生。
中国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两千多年来中国的历史,之所以被“终结”地停顿,其最重大的根源即在两千多年前确立的“独尊儒术”,以及孔夫子及其儒家长期以来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几乎绝对的垄断。在这种绝对的精神垄断之中,中国人之中根本就产生不了哲学和哲学家,中国人的有价值的文化基因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进入了无力增进的“饱和”状态。正是因此,近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几乎只有对过去历史的拷贝,而毫无“自由”创新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之下出现的几乎所有的历史人物,其实全都只不过是传统历史拷贝之下的“提偶”,说白了,那些所谓著名的历史人物,几乎全都只不过是一些缺乏真正“人”的自觉灵魂的人形的傀儡,他们全都只能在后面无形而强势的文化基因之主(孔夫子及其儒家传统的幽灵)的控制之下进行毫无自觉的“表演”。即令现代最著名的人物,例如蒋介石,毛泽东,别看到他们在历史之中的“表演”曾有多么不可一世的“神气”,然而实际上,他们自身根本就没有能力逃脱毫无自觉力量的“人形傀儡”的无奈的命运。这是因为他们的“精神”,实际上全都在传统历史的无形主人——孔夫子及其儒家的幽灵的完全地掌控之中。蒋和毛全都是曾国藩的钦慕者,而曾国藩何许人也?孔夫子及其儒家的孝子贤孙也。他本人也照样是一个历史的“提偶”,而根本就不是一个具有真正高度“人”的觉悟的自觉精神的人,根本就不是一个有能力创造新的人类文化基因的人,实际上也就是根本没有能力创造新的历史的人。正是因此,无论曾国藩,蒋介石,毛泽东,他们全都只能无可奈何地被动地充当中国历史中的“提偶”,根本就没有资格被称为真正中国新的历史的创造者。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全都严重地缺乏高度“人”的自觉精神,他们全都在不自觉地遵行孔夫子及其儒家的传统幽灵的意志,继续“拷贝”中国陈旧的历史,他们把这种历史又苟延残喘到了20世纪,而今天,仍旧有人(例如高唱“国学”和“儒学”的人们)甚至还更想要把它延续到21世纪。
我提醒现在一切方面拥有良好自我感觉的人们,包括当今各方面的领袖人物,请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尽量站在人类文明最高的基点上,再一次清醒地认识您自己吧。否则,你们也依然很有可能只是一个传统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提偶”。要想不做“提偶”,就请立即奋起文化批判的精神,彻底清算两千多年来孔夫子及其儒家的幽灵在中国的一切方面所制造的罪孽,尤其是在政治、文化、教育中的罪孽,并在自己的身上自觉地清除“五毒”(复古、唯上、独断、人治、专制)的残留。
历史的意义,即在历史中,人类的文化基因能够不断地获得创新,从而在历史中,文化基因的信息量能够获得不断地增进。很显然,在近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中,严重地缺乏新的文化基因信息量的增进,所以中国长时期以来严重地陷入了文化发展停滞的状态。正是因此,这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的文字记录,尽管庞大到了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天文数字,然而实际上其中的绝大多数,却都只不过是属于毫无文化基因价值的“乱码”,是纯粹历史中的文字“垃圾”,而历代的儒家文人,则基本上是制造历史(文字)垃圾的自觉和不自觉的“白痴”或“骗子”。或者说,简直就是一群自愿吸毒、中毒的文化“废物”。
历史的悲剧,即人类的精神史基本上已经变成了一片空白,或者说已完全丧失了创造新的人类文化基因的“自由”的动力源泉。如果一个民族或国家发生了这样的历史状况,即可以认为,该民族或国家事实上已处于严重的历史悲剧之中。处于历史悲剧中的民族或国家,除了不断地“拷贝”旧历史和不断地制造新的历史(文字)“垃圾”之外,根本就没有能力创造新的人类文化基因,创造新的人类历史。中国自从确立“独尊儒术”以来的两千多年之中,迄今这一大段的历史,我基本上认定,即是一个中国人的漫长的历史悲剧,或中国人的中世纪的悲剧,这个“悲剧”的最关键的制造者即孔夫子及其儒家文人(他们基本上是一群愈来愈成为文化“废物”的人们),以及历代蓄意根绝一切新的文化基因信息的“自由”创造的动力源的人治专制的统治者们——帝王将相们。
但是今天,我却坚信,从21世纪开始,中国人将永远地走出这个漫长中世纪的历史悲剧。同胞们,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努力吧!
E. 学习历史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对于历史的含义和性质,有很多中不同的诠释,以下列举其中一些。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柯林伍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梁启超:“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
《大英网络全书》(1880年版):“历史一词在使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第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第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后者是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的研究和描述。”
《苏联大网络全书》:“1、自然界和社会上任何事件的发展过程。宇宙史、地球史、各个学科史——物理史、数学史、法律史等均可列入这一含义。2、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具体的和多样性的过去之学科,以解释人类社会具体的现在和未来远景作为宗旨。”
历史并不是归类于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中,而是其间的桥梁,合并了两大领域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史学家通过研究各种书面文字但并不局限与此,努力并尝试解答和历史有关的问题。历史知识的原始资料分为三种:文字记载的、口头流传的、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通常历史学家会综合三种方法进行研究,而文字记载经常被作为强调的重点,因为它普遍纪录了发展的时间。这种强调引申出了一个新领域,史前史,也可称为史前学,研究的是没有书面纪录的那一个时期。由于世界各地文字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所以史前史和历史的主要区别是根据具体的论题而决定。学者们为了易于研究,根据过去人类的范围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划分过去的方法繁多,包括按年代分类,按文化习俗分类,按不同主题分类。这三种分类经常会有重叠,比如“阿根廷的劳工运动的演变,1930-1945”。
尽管历史研究倾向于一些专门的地点、时间和主题,历史学家也同时会关心其他普通的一些内容。而对于其他人来说,历史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通的词语,就是研究过去人类的所有事情,甚至于现在更兴起了一门所谓的广义历史。过去研究历史都是为了应用或者理论的目的,而现在还多了一条:那就是对人类过往的好奇。
F. 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了解历史的大致框架,以及明白,事情的发展都是有因果和意义的。
G. 《史记》有什么现实意义
《史记》是一部贯通古今的通史,把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综合于一书,使得《史记》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i究范围之内,从而扩大了历史研究的领域。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8],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既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又是一部传纪文学集,其影响所及,已经远远超出中国的范围。《史记》的部分篇章已译成俄文、法文、英文、德文、日文等文字。《史记》成为古今中外一部不朽的杰作。
自汉至清,《史记》的研究专著与论文囊括了名物典章、地理沿革、文字校勘、音韵训诂、版本源流以及疏解、读法、评注等领域。方法是抄摄材料,排比引证,基本是微观的甲说乙说的“文献”研究。
20世纪以来,司马迁与《史记》的学术研究队伍日益壮大,学者除了对司马迁生年、生平、家世和《史记》的名称、断限、体制、取材、篇章残缺与补窜、义例等具体问题的考证之外,更加扩展了《史记》的综合集成研究。
他们以文献为本,汲取本土考古学成果,结合西方史学学理与方法,考证精严,论断谨慎,逻辑分析严密,极大地推动了大陆《史记》从“史料学”到“《史记》学”的进展,突破性成果较多。
例如王国维首用甲骨文、金文证明《史记》记载的三代历史为可信,从王国维与郭沫若同用汉简考证司马迁的生年到陈直的《史记新证》,都可看出考古文献得到了极大利用。
而这一百年的考据研究主要集中于司马迁的行年、《史记》疑案、马班异同考论、《史记》与公羊学、《史记》三家注等领域。
H. 历史意义,现实意义,社会意义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所针对的对象角度不同
历史意义——重在参考价值,针对的目标对象是专历史纵轴上的未来人属类,重在将来的意义影响。比如说某件事情具有历史意义,一定是说他对未来结果的影响。例如,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我们说它具有历史意义,主要是因为它奠定了全国解放。
现实意义——重在实用价值,针对的目标对象是历史纵轴上的当前人类,重在现状的意义影响,比如说家电下乡,你无法确定他的历史意义,但可以确定的现实意义是,可以拉动内需,提升民族产业,促进行业更新升级。
社会意义——重在文化价值,针对的目标对象是人的思想问题,也具有当前特征。比如说和谐社会的概念提出,其社会意义就在于能够逐步的在民众心中形成寻求和谐的文化心理。
I. 历史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一、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
历史是一个永不枯竭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它往往体现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美誉,全在于它们灿烂的历史文化积存。中国长城,西安兵马俑,埃及金字塔这些令人震惊的世界遗产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这全在于它们所遗存的是古中国和古埃及的灿烂文化,它们已成为了一个国家古代文明的精神象征。二十一世纪以来,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越为世人所重视,大多数国家现在都成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并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法制轨道,规范和约束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具体行为,这无疑是对历史文化保护的一大贡献。
二、历史文化底蕴对于民族心理有重大影响。
历史文化带给后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往往会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心理构成,使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思想行为方式上受到传统文化遗存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大国,传统历史文化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更是深远。
三、历史文化底蕴对旅游经济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从现实的角度去探掘历史文化,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历史文化带给我们当今社会的价值是多么巨大。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故宫、兵马俑等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在所创造的巨大财富,简直无法用具体的数据来加以统计。
随着现代科技工业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巨大的飞跃。丰富的物质财富使人们能够丰衣足食。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巨大成果的同时,世人又往往会离不开历史文化的影响。包括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由此而带来的历史文化旅游应运而生,且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方式之一。其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是我们很难用准确的数据来估量的。比如在历史景观中,历史文化往往会令人神思遐想,浮想联篇,无不勾起人们对古代社会的联想。追溯历史,探寻古人遗踪,游人往往会产生更大兴致。人们带着怀古幽思不远千里纷至沓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言而喻。同时,历史文化底蕴可以提升地方品味。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地方文化经济产业发展的独特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大有文章可作。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没有厚重历史文化的城市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那里尽管有高楼大厦和现代文明,但人们走进去,该会留下多大的遗憾啊。
四、历史文化底蕴拉动历史性投资。
在经济社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产业投资。而作为历史文化所拉动的必然是历史性投资,其近期与远期价值不可低估。
人们谈及金字塔自然会想到埃及,说到埃及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埃及金字塔;谈及长城、故宫、兵马俑,大家马上会联想到中国,说到中国,又会立刻想到中国长城。从某种意义上说,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成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形象的代言。正是由于历史文化的独特价值,我们探讨和研究历史性投资这一重要的投资方式,来引导人们如何培植和利用好历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J. 学历史对学生有什么真正实际的意义
楼上的说的有点意思,为什么要学历史.那你为什么经常想你过去怎么怎么了?那道理还不就一样吗?毕竟人是一个对过去蛮看重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