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江苏兴化古县衙,已1000多年历史,谁在那里当过官
兴化衙署毗邻兴化市博物馆,其历史非常悠久,始建于北宋淳化年间,距今已1000多年历史。
不知道,你到兴化旅游时,有没有去过或听说过这座千年古衙署?如果有机会,你会到兴化县衙游览参观吗?
㈡ 江苏省兴化市茅山镇的历史文化
茅山在修古庙,五进十项,非常气派,江北第一,欢迎前来游玩!!
㈢ 有关于兴化历史文化的议论文
兴化(xīnɡhuà)位于江苏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处江淮之间,里下河地腹地,江苏省泰州市下辖市。
兴化古称昭阳,又名楚水;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据考证,境内人类生存史可追溯到,距今约6000多年。兴化诞生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等世界知名文豪和书画家。兴化文化积淀深厚,人才辈出。自南宋咸淳至清末光绪,有262人中举,93人中进士,1人中状元,全国罕见。
兴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百强县,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世界四大花海之一“千岛菜花风景”闻名遐迩。
相传,春秋时兴化属吴,战国时属楚,为楚将昭阳的食邑。昭阳
千岛菜花风景区
受封于海滨之地(即兴化一带),死后葬于城西阳山。故兴化又名“楚水”、“昭阳”。兴化原名昭阳,在宋朝原为犯人发配之地。后因范仲淹在此任职取名兴化,意为“昌兴教化”。
兴化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邑,地处苏中里下河腹地。境内河湖港汊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因四面环水,交通不便,地处偏僻,向有“自古昭阳好避兵”的说法。
据《方舆纪要》载,原兴化县境本为海陵县的一部分。五代十国时期吴杨溥武义二年(920年),自海陵县划出北乡部分为招远场,后改为兴化县,这是当代兴化县治的开始。南唐时属海陵(后下通称泰州)。
宋代的兴化,始隶泰州,后改扬州。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升高邮军为承州,割县(兴化)治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复兴化县治,复隶泰州。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又建高邮为军,仍以兴化隶属,后又复隶泰州。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再隶高邮。
元代(1271-1368年),兴化属高邮府,隶扬州路。明代(1368-1644年)兴化属高邮州,隶扬州府。
清(1644-1911年)初沿袭明的旧制,为扬州府高邮州兴化县,后直隶扬州府。
长安岗 (2张)
辛亥革命以后,兴化县直属江苏省。1933年省下设专区,兴化县又隶属于盐城专区。
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年,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一度率军、政机构撤至兴化。1939年国民党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率部进犯黄桥时,其军部即驻兴化城内。1941年,日军侵占兴化城,炮制了汉奸政权伪政府。
早在1938年至1939年,中国共产党就在兴化境内建立了秘密组织,进行革命活动,发展革命力量。1940年初,在兴化农村建立了中共兴化县委,属苏中二分区。1945年8月,日寇投降,不久兴化城解放。1946年冬,解放军暂撤,县城被国民党军占领,但农村的大部分仍在中国共产党控制之中。
1948年底,兴化第二次解放。成立兴化县人民政府,隶属于地级扬州市。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化工农业飞速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兴化于1987年撤县建市,改为兴化市。1996年改隶新成立的地级泰州市。
㈣ 问下,有关泰州兴化的历史.
一、泰州与兴化至少是紧邻,是文化最接近的城市
兴化建县于公元920年,而且是从泰州分出一部分来建立兴化县的。所以,泰州与兴化本是一体,而且是先有泰州,后有兴化的。
泰州方言(市区)与兴化城区方言有一定区别。但是从大的方面说,是大同小异。全国方言分8大方言区,兴化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江淮次方言(江淮官话)、泰如片。尽管兴化隶属于扬州的时间比较长,但是从方言,以及所体现的民俗文化来讲,与兴化的文化亲缘关系,泰州比扬州更近。
兴化人鄙视泰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方言。因为泰州话接近兴化南乡土话。兴化人老是蔑称为“乡下话”。这是严重的暴露自己的鄙陋。方言本没有高贵与低贱之分,城里人鄙视农村人是过去的陋习,因此而鄙视邻近的城市,更是井底之蛙的表现!
老实说,在外地,当大家都讲普通话的时候,各地的固有口音对普通话的影响,只有泰州人与兴化人最接近,甚至几乎难以分辨。
有些人还引以自豪的是,兴化许多家族是从苏州迁徙过来的,有江南文化的基因。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泰州的苏州人因素肯定比兴化要多。所谓的苏州移民,主要指明代初年朱元璋将苏州(东吴)的居民大批地迁移江淮地区,史称“洪武赶散”。大部分人被赶到了朱元璋家乡凤阳,小部分到了苏北。这事的起因是张仕诚。算起来,张仕诚是兴化人,但是史书一般记作泰州草堰场人。更为重要的是,张仕诚起义之后,在兴化城时间短,在泰州时间长,部下中泰州人较多,跟随到苏州的也多,因此失败后逃回泰州的也多。可见,这些史实不仅不足以说明兴化高贵于泰州,只有相反——不说也罢了。
二、“兴化人洋气、泰州人老土”吗?
历史暂且不说,泰州也一直是市,而兴化长期是县。泰州市虽说是县级市,历史却很长。至少解放以来,大多数时间是市的建制。
泰州的工业产品,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自然不能与上海、南京相比,但是在苏北沿江地区的扬州、南通二地区中还是很有名气的。记得过去不少日用轻工业产品是泰州出品。在得不到“上海产”的时候,也还是强差人意的了。至少可以与清江(淮阴市)相比。那时南通的轻工业产品也不错的,但是扬州却差得多,兴化本地的日用工业则根本没有起步!
三泰地区(泰州市、泰县、泰兴县)是历史上比较活跃的地区,经济水平一直高于兴化。即使是“以粮为纲”的时代,兴化作为农业粮产区占些优势,但是母产还是三泰地区高。记得七十年代的农业发展目标是“超纲要”,母产800斤(江南的纲要指标是母产1000斤,淮河以北地区是母产600斤)。而超纲要的先进典型是三泰的河横大队。那时的口号是:“学大寨、赶河横、超纲要!”兴化作为粮食产区,学习先进的河横,一点也没有感到什么不妥的。近来在网上又看到,河横不愧为老先进,现在的生态区建设搞得很有声色,仍然是标兵。
至于在八十年代以来的经济大发展浪潮中,泰州经济的崛起,有春兰等一批大企业的诞生,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这是兴化所不能比拟的了。
在兴化内部,也是南乡比北乡富裕。戴南的富裕是有历史的。戴南是棉花产区,一向比较富裕。当然在八十年代之后的乡镇企业发展中,戴南做得比较好,经济就上了一个台阶。相比之下,作为县城的昭阳镇,在六十、七十年代建立了一大批工业基础,到八十年代初,职工超千人的企业就不下十个,如拖拉机厂、齿轮厂、肉联厂、化肥厂、磷肥厂、水泥制品厂、金陵造船厂、新兴玻璃厂、纺织机械厂、庆丰玻璃厂、电动机厂、元件厂、仪表厂等等,县直属企业不在县城的还有安丰纱厂、安丰轴瓦厂等有规模的企业,现在所剩无几了!美之名曰改革转制,其实是“倒灶”了,多数破产了。可惜呀!
以县城的经济状况而论,在七十年代,兴化也许不比三泰地区的县城差,现在相比,则相形见绌了!几次看到排名,无论是经济指标排名,还是教育指标排名,我作为兴化人,都是面红心跳的。因为实在与周边城市比相差太远了!经济指标几乎排到了全省的末尾(给兴化垫底的县还有几个了)!
兴化的所谓洋气,大概与七十年代的风气有关。那时兴化受上海的影响颇大,衣着打扮很追赶时髦。兴化人很引以为自豪。但是我们没有认真考察过三泰地区,他们的县城难道就不追赶上海的潮流了吗?以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看,三泰地区的生活水平必定远超过兴化的。现在经济发展了,审美观念也多元化了,以自己的习惯看别人,大概总有点看不惯的。认为别人土气,我看基本是错觉。
我们所看到的“三泰人”,基本上是农民。因而常将对农民的印象来套三泰市区的人,实在也是可笑的和浅陋的。
兴化人有一种自恋情结。认为什么东西都是自己本地的好,当然除了上海!古语说:自古昭阳好避兵。兴化是一个水网地区,交通非常闭塞,视野也不够开阔。兴化人真的缺少三泰人那种敢于出门闯天下的勇气。但愿现在交通改善了,这种思想意识能够被改变。
三、隶属泰州是兴化的历史遗憾
1982年,江苏首先实行地市合并。兴化从扬州地区的属下县,改为扬州市的属下县。扬州是全国闻名的历史名城,也是历史上长期管辖兴化的府城,做一个“扬州人”,是绝大多数兴化人都愿意的。但是后来扬州、泰州分家时,兴化却归于泰州,感到十分的遗憾。
这种遗憾,还有另一原因。原先的方案,在议论时也有将兴化升格的考虑。如果将兴化、高邮、宝应、东台、大丰组成一地级市,兴化作为市政府所在地,也是有可能的。唯一缺憾是,兴化的经济状况十分的不佳,几乎在贫困县的边缘挣扎,难以担当地级市的市区重任。深究起来,是兴化本身的经济衰落造成的政治衰落,本来埋怨不得别人的。在七十年代,高(高邮)宝(宝应)兴(兴化)作为扬州地区的一个片,常是以兴化为龙头的。比如拖拉机厂是地区协作,总装放在兴化,就是将重点放在兴化了。可惜兴化的拖拉机厂没有发展成为汽车制造厂,仅仅成为发财巷子的延伸,变成了一片住宅区!
隶属泰州之后的遗憾不仅是一般老百姓的闲谈,也是许多干部的牢骚主题,常将“市管县”叫成“市刮县”。最为显著的是,市政府(原县政府)大院子里流行的不是本城话,而是戴南话。即使是本城土生土长的干部,到了大院子里面,也要改换腔调,实在显得别扭。这里的原因,固然有戴南经济的“辐射力”,恐怕也有主要领导干部来自三泰的动力吧。
其实,一切都是过程,一切都是变化的。根本的问题是经济。只要经济发展了,其它问题似乎不是很重要的。
四、自我认同的困惑:我是泰州人吗?
如果做一个问卷调查,有多少人在自我介绍籍贯的时候说自己是泰州人?恐怕成数是很低的。
问题是,兴化归属泰州是既成的事实,是不容易更改的行政区域隶属关系。从大泰州的概念出发,我们确实是“泰州人”。当然从小泰州的角度看,我们这些“泰州人”又有些不够正宗。
不过这个问题,在外地,特别是外省,并不很重要。从外省人的角度看,你们就是泰州人!甚至,他们只要知道是江苏人,已经足够了!
泰州作为地级市还是新城市,也正在建设之中。而且由于***的因素,泰州市受到**部门的特别关注。泰州火车站就是例证。可以预计,泰州的发展是潜力巨大的。泰州必将成为苏北沿江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
兴化的同乡们,不要再发牢骚,再埋怨了。往者常已矣,来者尤可追。赶快到泰州寻找发展机会吧!如果你真的很爱自己的家乡兴化,在泰州积累了资本、积累了经验,再回兴化来,也不迟的。兴化的发展也离不开泰州总体经济环境建设。换言之,泰州的发展,就是兴化发展的历史机遇
㈤ 兴化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兴化名胜古迹
2007-06-07 19:29:35
郑板桥故居
郑板桥故居位于兴化东城湾古板桥郑家巷。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乾隆元年前曾居于此。故居坐北朝南,有门楼,上下屋,小书斋,小庭院天井,厨房等,屋内陈列有关郑板桥的文物资料、书画、塑像等。
一座普通的民宅,就因其主人的非凡影响,而令游人刮目相看,这便是海内外文人墨客心仪神往的兴化“板桥故居”。
走进故居,迎面可见赵朴初、刘海粟题写的“郑板桥故居”和“郑燮故居”两块大匾。
故居为粉墙灰瓦,面积虽不大,倒可暂避喧嚣。院中信步,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院子里回响。
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盖世,曾是清代“扬州八怪”的领衔人物。郑家世代读书,可谓书香门弟。郑板桥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代,直至乾隆元年,他44岁中进士后才从这里走出家门。
板桥故居在兴化东门外的郑家巷。兴化的竹子并不多,可这一带很特别。从古板桥进城,须经过一条二百余步的竹巷。竹巷里,家家以竹为业。板桥在这种随处见竹的环境里生活,怎能不产生爱竹怜竹的情怀。
“无竹不居”,是板桥的一大偏爱。板桥故居书房的檐下,种着一丛青竹。板桥在书房里便可透过窗纸,欣赏竹影,就像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可以想见,潇潇夜雨,雨打青竹的声响,扣人心弦。在书房里读书的板桥便会生出无限的雅趣,照竹弄墨。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墨竹成了郑板桥绘画作诗最主要的题材。在他的笔下,竹也化作了一种品格。青竹傲岸不屈,虚心劲节,可以说是板桥崇高气质的写照。他在潍县罢官离去时留给当地父老的诗画仍是竹的题材,在一幅墨竹图上,他写道:“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可以想见,潇潇夜雨,雨打青竹的声响,扣人心弦。在书房里读书的板桥便会生出无限的雅趣,照竹弄墨。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墨竹成了郑板桥绘画作诗最主要的题材。在他的笔下,竹也化作了一种品格。青竹傲岸不屈,虚心劲节,可以说是板桥崇高气质的写照。他在潍县罢官离去时留给当地父老的诗画仍是竹的题材,在一幅墨竹图上,他写道:“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
四牌楼
四牌楼,明代建筑,位于兴化城中心的十字街口,其飞檐拱顶,古朴庄重。四牌楼的四面和拱顶内壁,挂满了大大小小共47块匾额。以纪念兴化历代名人。
兴化这个小县城在宋,元,明,清四代中,考中进士的竟达88人,平均每6年就有一个中进士,官至阁老(相当于宰相)的 有三人。在文化界,艺术界,学术界享有盛誉的亦有多人。如被誉为东方黑格尔《艺概》的作者刘熙载,为《四库全书》纂写提要的纂修官任大椿,《古文观止》中“报刘一丈书”一文的作者宗臣,《封神演义》的作者陆西星,《水浒》的作者施耐庵,与鲁迅同时接受聘书担任文学研究员著述员的李祥...
而四牌楼的每一块匾额都是为了纪念一位名人,背后都有一段光辉的业绩。比如:《开科第一》的匾额就是纪念宋朝兴化进士楚珙,《状元宰相》则是叙述明朝宰相李春芳。《东海贤人》赞美哲学家韩乐吾,赞美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的《七步才子》...
文革动乱,四牌楼被毁,重建的四牌楼基本上保持了原貌,47块匾额再度辉煌。
李园、船厅
李园、船厅位于兴化城中武安街13号。原为清代富商李小波私家花园,大门朝东,有门楼隐壁二门、南北耳房、前庭井、坐北朝南花厅。入李园园门便是船厅,开阔一间,进深七间,内外形似游船。西侧有踏道似跳板,有坐登栏杆,室内有楠木雕落地荷门。
厅顶卷棚歇山瓦顶,船厅西首为船头有汉白玉船桩,船厅西南沿廊至方厅、接桂花楼又庭园花台、古木参天,幽静典雅,具晚清风格扬州园林特色。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熙载故居
刘熙载故居,位于兴化府前街西首,清代文艺评论家刘熙载(1813-1881)曾生活居住过的地方。现有坐西朝东门楼,坐北朝南前堂后屋。家居式穿堂、天井、古桐书屋等建筑。正堂屋悬咸丰皇帝御书“性静情逸”匾额。室内陈设古朴典雅。并陈列刘熙载所著《概论》、《四音定切》、《说文双声》等文物资料。刘熙载在兴化诸多历史名人中,其学问可称是最为浩博而精深者。对此,近人尝概言其要,云其“博学而多能,于六经子史及仙释家言靡不通晓。又治音韵、算学,卓有成绩,于文艺各门,博综约取,尤多建树。”
《艺概》一书,于论者之“性质特征,体制流变,创作规律,鉴赏方法”无不涉及。且充分体现出丰富的艺术辨证思想和美学审视的对应范畴,从而确定了他在中国学术和古典文艺批评以及传统美学等方面的独特地位。意蕴富厚的宝贵遗产,已越来越多的为世人所重视,成为有关专家、学者不断开掘、探索的矿藏。他有两处故居。
一处是今已移位而座落在府前街北侧一巷口的“刘熙载故居”;从大门曲折而入即见一座北朝南宽敞明亮的客厅,客厅西为一小隔间,再西有一小门,进内则是刘熙载的读书之处古桐书屋,身入其间,恍如隔世。一方小小的天井,有树木,有花草,上见密叶巢莺,下听好鸟啼花,这种曲径通出,花香室雅之处,可以想见刘熙载当年的“性静情逸”之致。
另一处是在原城隍庙,即今宝严寺东巷西侧一水井旁边。刘熙载先世为阜宁县人,乃翁早逝,幼而失怙,出于生计所迫,遂由其母携至兴化,与尚健在的外祖母朝夕为伴,相依为命。刘熙载深知祖、母抚孤艰辛,乃焚膏继晷,刻苦攻读,遂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应礼部试而中进士。刘熙载享有皇家俸禄以后,便购房一处,即后之名为古桐书屋者所在地,置老母及家小于其中。同治三年(1864)督学广东,未满任乞归以后及晚年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十四年因中风返兴,均居于此。
拱极台
拱极台古名玄武台,始建于宋朝初年,台高6米,占地 1300平方米。位于兴化城北海子池畔,始建于宋,明嘉靖年筑“玄武高台”,亦名“玄武灵台”。上有海光楼、绿波亭等建筑。台上原来建有襟淮楼,周围有昭阳书院、屈子祠、绿波亭、海光楼等。远远望去,楼台亭阁,错落有致,树木葱茏,鸟语花香。这儿曾是兴化古城著名的游览胜地。古今文人墨客,曾在拱极台上吟诗作赋,留下了不少挂作,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他曾在海光楼住过较长的时间,一边写《桃花扇》,一边写下14首有关拱极台的诗词。
题为《馆拱极台拨闷》的一首七律这样写道:“拱极台高俯碧流,隔溪风物眼中收。宰官亦且乘渔艇,水鸟公然宿县楼。海上乡书常隔月,雨余荷气忽成秋。昭阳北去无穷浪,早闭门窗忆旧游。现在,经初步整修的拱极台,门楼矗立西首,红柱碧瓦初见辉煌。南河边石砌河岸,清水常流。河对岸的北公园,皆树木花草、楼台亭阁。游艇从海池中划来,可以直接通拱极台下。人们坐在游艇中,仰望拱极台,吟诵前贤诗词佳句,足以发思古之幽情。
玄武灵台景区
海池河畔的“玄武灵台”景区,楼台亭阁依城傍水,参天大树遮天盖地,景色幽雅秀丽。这是兴化城内最具规模的一处人文景观,拥有七百多年历史。
据史籍记载,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兴化知县陈垓为防御金兵和刚崛起的蒙古兵等北方军队渡淮南犯,利用改造大小垛岛和河道开挖的积土,围绕县衙署四周筑成长约3.5公里的土城和东南西北四门以及四座水关,并在县衙以北的土城南侧构筑高台;根据五行方位及其对应“四象”中的玄武(神龟),将此台命名为“玄武台”。同时,在“玄武台”上建成寓意“攻占防守”且与淮河一衣带水的“襟淮楼”。元时知县詹士龙于此读书,故又名读书楼。
1538年,知县傅佩开辟玉带河引水入海池,为巩固城防重修此台,并改名拱极台,台高6米,长16米,宽15米,占地约1300平方米。正门有石刻“拱极”两字。东西两侧各有圈门可以出入,东面平台为昭阳书院,天井北三间为纪念屈原的屈子祠。西过月洞门为绿波亭,,亭北为海光楼。
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秋,驻守扬州的抗清英雄史可法与其义子副将军史德威赴兴化督查城防,登临“拱极台”察看地形,将“襟淮楼”改称为“海光楼”,并即兴题“海光楼”匾额悬于楼上。清代避圣祖玄烨讳,曾改名元武台,1686年《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曾馆于此。
“玄武灵台”景区在南宋初具规模,至清末民初,特别是明清时代,修建、扩建多达10多次,先后增建了遗爱祠、景贤祠(后改屈子祠)、昭阳书院及碑堂等建筑,受到历代文人雅士及各级官员100多人的讴歌和赞颂,由此产生了大量诗文作品,其中诗歌100多首,碑记10多篇,赋3篇,词8阙,序(跋)文8篇。同时更产生了由清同治六年(1867年)知县俞麟年组织的文人“雅集”的《拱极台唱和集》和《兴化拱极台志》诗文集,以及具有世界影响的孔尚任名剧《桃花扇》,极大地丰富了“玄武灵台”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使其成为与扬州平山堂、高邮文游台相媲美的苏北、苏中重要名胜景观之一。
㈥ 兴化有哪些名胜古迹
兴化的名胜古迹有:
千垛景区又称:千岛菜花。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每年清明时节,千垛景区四面环水的“垛田”上长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一幅“油菜花开金满地”的壮阔美景,吸引了众多前来观光的游客。“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正是兴化垛田菜花的真实写照。如今,千垛景区荷塘绿意更胜,更有另一番浪漫光景。春去秋来,在这千垛田间,见万寿菊花,黄叶纷飞,妍丽雍容,在重阳雨后,正值菊黄蟹肥时,看万花黄透,品水乡河蟹,真可谓美不胜收。入冬时节,看千垛景区芦花飞雪,苇絮悠然飘飞,弥天盖地,景色更是迷人。素有“全国最美油菜花海”之称的千岛油菜花,以千岛样式形成的垛田景观享誉全国,与享誉世界的普罗旺斯薰衣草园、荷兰郁金香花海、京都樱花并称,跻身全球四大花海之列。
玄武灵台又叫拱极台:海池河畔的“玄武灵台”景区,楼台亭阁依城傍水,参天大树遮天盖地,景色幽雅秀丽。这是兴化城内最具规模的一处人文景观,拥有七百多年历史。“玄武灵台”景区在南宋初具规模,至清末民初,特别是明清时代,修建、扩建多达10多次,先后增建了遗爱祠、景贤祠(后改屈子祠)、昭阳书院及碑堂等建筑,受到历代文人雅士及各级官员100多人的讴歌和赞颂,由此产生了大量诗文作品。同时更产生了由清同治六年(1867年)知县俞麟年组织的文人“雅集”的《拱极台唱和集》和《兴化拱极台志》诗文集,以及具有世界影响的孔尚任名剧《桃花扇》,极大地丰富了“玄武灵台”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使其成为与扬州平山堂、高邮文游台相媲美的苏北、苏中重要名胜景观之一。
八字桥文化广场
八字桥位于老城区中心地段、四牌楼东侧,即东城内大街与北城内大街交会处,横跨南北流淌的北市河上的一座单孔花岗岩石桥。据《成丰重修兴化县志》载:“一名登瀛,东来之水,自此而北。中和、永福两桥跨之,参差如八字,曰八字桥。”据有关史料记载,八字桥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距今已有近540年历史。依托“古八字桥”的历史渊源而设计的八字桥文化广场呈开放式扇状,格局颇为大气。广场的整个布局大致分三个部分:东部为印象“八字桥”。由砖石结合新建的两座仿古桥,一名为“登瀛桥”,另一名为“中和桥”。中部为兴化城池图。整个广场以浅浮雕的形式,雕刻兴化古代的城池图,以再现古城兴化四面城楼、吊桥、护城河的历史风貌。 其中建有独具兴化风格的荷花池喷泉,池中设有一组木蓬船及孩童戏水雕塑。广场中段的前端将设计下沉式小型广场,以便于市民开展文化健身活动。西部为四牌楼。按照四牌楼的原料架构,将位于文博中心院内的四牌楼迁址重建到广场。四牌楼的四根立柱选用福建产花岗岩石,仍然使用拆移的牌匾。
㈦ 兴化都有哪些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元末明初文学家,《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明初学者、文学家解缙,主持撰修内《永乐大典容》
明代文学家宗臣,明代“后七子”之一
明朝277年间,有三位相国出自兴化,先后为高谷、李春芳和吴甡
明末清初书画家宗元鼎,时称“广陵五宗”之一
清初肖像画大师——禹之鼎
清朝康雍乾时期“扬州八怪”中的两位大书画家:郑板桥、李鱼单
清朝道光年间文艺评论家刘熙载,撰有
《艺概》,被称为“东方黑格尔”
当代名人:
军中将星——解厚铨、蔡祖铭、王凤银
两院院士——朱亚杰、李德平、李继侗、钮经义、王振义
国象大师——谷笑冰、侯逸凡
文化名流——袁木、周志高、江南春、顾保孜、傅家宝、毕飞宇
创业楷模——刘锦兰、朱同林
教育英杰——葛家澍、李春芬、任德麟、张长宽
金融骄子——戴凤举、丁冬放
台侨同胞——冷欣、余井塘、张鸿吉
佛教高僧——慈舟、霜亭、震华
㈧ 江苏省兴化市的历史文化
兴化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邑,地处苏北里下河腹地。境内河湖港汊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地势低洼,形如“锅底”,故有“水乡”之称。因四面环水,交通不便,地处偏僻,向有“自古昭阳好避兵”的说法。《兴化县志》(张志)载诗云:“我邑独少宛马来,大泽茫茫不通陆;外人羡着桃花园,万钱争租一间屋”。
相传, 春秋时兴化属吴, 战国时属楚, 为楚将昭阳的食邑。他是楚王族昭、屈、景三姓的后裔, 曾与魏战于襄阳, 以下八城有功,受封于海滨之地(即兴化一带),死后葬于城西阳山。故兴化又名“楚水”、“昭阳”。 秦汉隋唐时,兴化先后隶属于临淮、广陵、江都,皆古扬州地,其范围在海陵(今泰州)之北, 盐渎(今盐城)之南。
据《方舆纪要》载,原兴化县境本为海陵县的一部分。五代十国时期吴杨溥武义二年(公元920年),自海陵县划出部分为招远场,后改为兴化县,这是兴化县治的开始。五代《南畿志》亦有类似记述,并载当时的兴化县隶属于江都府。《文献通考》记述,吴改江都府,置兴化县。南唐时属海零(后下通称泰州)。
宋代的兴化,始隶扬州,后改泰州。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升高邮军为承州,割县(兴化)治之;高宗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复兴化县治,隶泰州。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又建高邮为军,仍以兴化隶属,后友隶泰州。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复隶高邮。
元代(公元1271-1368年),兴化属高邮府,隶扬州路。明代(公元1368-1644年)兴化属高邮州,隶扬州府。清(公元1644-1911年)初沿袭明的旧制,为扬州府高邮州兴化县,后直隶扬州府。
辛亥革命以后,兴化县直属江苏省。1933年省下设专区,兴化县又隶属于盐城专区。
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年,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一度率军、政机构撤至兴化。1939年国民党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率部进犯黄桥时,其军部即驻兴化城内。1941年,日军侵占兴化城,炮制了汉奸政权伪政府。
早在1938年至1939年,我党就在兴化境内建立了秘密组织,进行革命活动,发展革命力量。1940年初,在兴化农村建立了中共兴化县委,不久又建立了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当时的兴化县属苏中二分区。1945年8月,日寇投降。不久我军首次解放兴化城。1946年冬,我军暂撤,县城被国民党军占领,但农村的大部分仍在我控制之中。1948年底,兴化第二次解放。成立兴化县人民政府,隶属于扬州地区。
进入九十年代,兴化工农业飞速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兴化撤县建市,改为兴化市。近又改隶新成立的泰州地级市。
兴化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自古出了不少文化名人。明代接连有三个宰相:高谷、李春芳和吴【生生】;著名的文学家《水浒》作者施耐庵、中原才子宗臣(《古文观止·报刘一丈书》作者);清代又有“扬州八怪”两怪郑板桥、李【鱼单】以及刘熙载、任大椿、李详等文化名人。
㈨ 兴化市境内,城区历史文化有什么
板桥故居啊,最出名
㈩ 兴化有哪些风俗
1、茅山会船,是兴化市茅山、顾庄、溱潼,清明节撑会船竞赛的习俗,由来已久,起源于南专宋期属间,茅山地区人民协助山东义民在茅山缩头湖大败金兵的一段真实历史。2014年11月,“茅山会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渔家婚俗,是兴化市的习俗,渔家婚嫁整个婚嫁过程分为岸上和水上两部分,水上部分以划船表演为主,岸上部分以舞蹈和歌唱为主。
3、兴化东岳庙,2006年6月,兴化市委、市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将东岳庙的使用权由市文化馆移交给市道教协会。2010年4月10日,泰州市、江苏等省、国家道教协会,以及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道长,来到兴化市参加东岳庙隆重的殿堂及神像开光仪式。
4、兴化戴家舍提线木偶戏,兴化戴家舍徐氏家族提线木偶戏是兴化乃至里下河地区最具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古老戏曲表演形式。
5、兴化都天庙会,是为纪念民族英雄张巡而举办的悼念仪式,沿袭已有三百多年。在兴化地区主要有陈堡、周奋、大邹都天庙会。出会这一天,一大早参会人员集中化妆,穿上各会服装。当日中午出会,参会人员从庙中出发,鸣锣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