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西藏的历史详细介绍!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7363434.html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CE%F7%B2%D8%C0%FA%CA%B7&classid=0&format=&order=&uid=&id=0&page=0
这里抄有你需要的!
❷ 西藏地方的历史沿革
吐蕃王朝 公元七世纪初,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朝(618-907年)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结束了中原地区三百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十余个部落和部族,在西藏高原实现统一, 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逻娑(今拉萨)。 松赞干布在位期间,锐意修好唐廷,吸取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政治文化 成果。他曾两次派遣大臣赴唐廷求婚,于公元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还从唐朝引入造酒、碾磨、纸墨等生产技术,遣贵族子弟到长安 (今西安)学习诗书,聘汉族文人入蕃代典表疏,与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保持了极为友好的关系。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 王”,后又晋封为“宾王”。 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唐朝二百余年频繁往来的“甥舅亲谊” 。
公元710年 ,唐金城公主携带绣花锦缎数万匹,工技书箱多种和一应使用器物入蕃,嫁吐 蕃王赤德祖赞。金城公主入蕃后曾资助于田(今新疆境内)等地佛教僧人入蕃建 寺译经,并向唐朝求得《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典籍。公元821年,吐蕃王赤热巴巾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唐穆宗命宰相等官员与吐蕃会盟官员在长安西郊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次年,唐朝派刘元鼎等人 到吐蕃寻盟,与吐蕃僧相钵阐布和大相尚绮心儿等人结盟于拉萨东郊。此次会盟 时在唐长庆元年(822年)和二年(823年),史称“长庆会盟”。会盟双方重申 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商议今后“社稷如一”。记载这次会盟内 容的石刻“唐蕃会盟碑”共有三块,其中一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 。 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对西藏的治理更加严密,使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 权管辖的施政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清顺治皇帝数次邀请五世达赖进京,1652年,五世达赖进京入见。年,顺治皇帝颁赐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正式确定了达赖喇嘛的封号。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正式确定了班禅喇嘛的名号。自此,达赖喇嘛在拉萨统治西藏的大部分地区,班禅额尔德尼在日喀则统治西藏的另一部分地区。
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监督西藏地方行政;西藏与四川、云南、青海的区界,就是于此时派员正式勘定的。1721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建立噶伦制度;1750年,再次调整管理西藏的行政体制,废除郡王制度,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规定了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共同掌握西藏事务的体制。1793年,清朝政府就驻藏大臣的职权、达赖与班禅及其他大活佛转世、边界军事防务、对外交涉、财政税收、货币铸造与管理,以及寺院的供养和管理等,颁 布了著名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共二十九条。此后一百余年,二十九条章 程确定的基本原则一直是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的规范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针。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十七条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一方面,中央政府要求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巩固国防,坚决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地区一切涉外事务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藏军逐步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另一方面,中央人民政府对西藏现行制度及达赖喇嘛的固有地位及职权不予变更;尊重西藏人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护,西藏的社会改革,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解决,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分别致电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表示拥护“十七条协议”,决心维护祖国主权的统 一;西藏各阶层僧俗人士和各地藏族领袖也表示坚决支持。从此,西藏历史翻 开了新的一页。
1954年,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联袂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达赖喇嘛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达赖喇嘛就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 会主任委员。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多数噶伦和上层反动集团全面发动了旨在分裂祖国、维护封建农奴制、反对民主改革的武装叛乱。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西藏的人民解放军坚决平息了叛乱。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于同年3月28日发布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与此同时,中央人民政府顺应西藏人民的意愿,在西藏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不再被作为农奴主的个人财产加以买卖、转让、交换、抵债,不再被农奴主强迫劳动,从此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为新社会的主人。又经过几年的稳定发展,1965年9月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 。
❸ 西藏历史
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她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个酷热的夏季去哪旅游呢版?来西藏吧......这个高原权之城将使你的夏季不再炎热。下面是西藏历史文化简介,希望对您的西藏之旅有所帮助。
西藏这个“高原明珠”在中石器时代便有人居住。公元7世纪前,在众多的部落当中,吐蕃部落借助于雅鲁藏布江丰富的物产资源建立了吐蕃王朝。松赞干布在位期间为了使自己的王朝延续下去采取了许多措施,使当时的西藏不论是在经济还是在政治、文化上都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之后的藏王赤松德赞不体恤广大劳动人民,致使社会矛盾激化,暴发大规模奴隶起义,吐蕃王朝从此消失。 元朝正式将西藏划入我国领土范围,终止了西藏长期以来的分裂割据。明朝对西藏的管理和元朝基本相同,清朝对西藏人民的帮助进一步加强。1949年,鉴于西藏特殊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党国家领导人决定和平解放西藏。西藏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现在西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❹ 西藏问题的历史发展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通称《十七条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1955年2月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七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决定》。
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拉萨举行成立大会,正式成立。达赖喇嘛·丹增嘉措担任主任委员,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任第一副主任委员,张国华任第二副主任委员。阿沛·阿旺晋美担任秘书长。
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公开撕毁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在拉萨举行武装叛乱。
1959年3月17日,达赖逃离拉萨。
1959年3月22日,拉萨战役胜利结束,拉萨市区的叛乱被彻底粉碎。
1959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权职权。鉴于西藏自治区筹委会主任达赖喇嘛尚被劫持,由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副主任委员代理主任委员,并任命筹委会常务委员帕巴拉·格列朗杰和阿沛·阿旺晋美为副主任委员。
1959年7月17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闭幕。会议通过了《关于在西藏全区进行民主改革的决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决定顺应西藏人民的愿望,提前进行西藏民主改革。
1965年7月24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的请示报告》。
1965年8月23日,周总理亲自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58次会议,讨论了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请示报告,同意于1965年9月1日召开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相应的议案。
1965年8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议案,通过关于成立西藏自治区的决议。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举行。以国务院副总理谢富治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参加大会,并表示祝贺。大会于8日选举产生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阿沛·阿旺晋美当选为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周仁山、帕巴拉·格列朗杰等7人为副主席。9日,大会举行闭幕式,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
❺ 西藏的发展历史西藏大开发对我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及重要作用呢
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和经过民主改革以后,从黑暗走向了光明,从蒙昧内走向了文明,从容贫穷走向了富裕,从落后走向了进步,尤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近年西藏的发展步入历史最好时期。
❻ 我国古代西藏地区的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呢
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文明,今天小编就简单地谈谈西藏地区的演变与发展。
西藏直辖
❼ 近十几年西藏历史发展有什么变化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属于我国范围较大的连片贫困地区。 纵观西藏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究其根源是教育发展的严重滞后,教育滞后已经成为从整体上制约西藏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在全国上下深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好形势下,在新一轮发展中,西藏教育面临自身持续健康发展与增强服务功能的需求,面临积极、主动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战略要求。西藏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从实际出发,确定战略重点,采取对策,积极、有效地进行新的探索。 西藏教育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困难。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内地各兄弟省市特殊支援的基础上,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西藏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各级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完善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教师数量成倍增加,学历水平显著提高;教育经费投人不断增长,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为西藏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西藏教育发展近几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同时,由于面临多种外部困难与制约,受多种因素影响,教育发展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西藏自然条件恶劣,办学成本较高。西藏地处世界屋脊,地广人稀,高原缺氧,气候变化大,昼夜温差明显。山多地少,居住分散。地处海拔5000米以上的学校,更是面对较为不利的自然环境。学校建设和运行成本高,大部分农牧区学校的建设和运行成本相当于内地一般学校建设和运行成本的3-5倍。二是西藏经济基础较差,产业发展水平较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存在差距,各级财政收人量少,财力有限。西藏广大农牧民增收困难。西藏人均纯收人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这种财政及人民群众收人状况,使得西藏自身很难拿出足够资金用于发展教育。受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就业途径相对单一,加之西藏的二、三产业发展缓慢,非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太小,形成人才主要集中于国有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的局面。其他行业吸纳高学历人才比例很小。三是西藏人力资源总体水平较低。西藏总体上难以集聚大批高学历人才,大部分地区难以吸引、留住各类专业人才,高端人才极为匮乏。四是西藏部分地区教育观念落后,制约着西藏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巩固发展。五是义务教育的普及、巩固、提高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六是高中成为推动义务教育和整个教育协调健康发展的瓶颈。2007年,高中阶段教育毛人学率只达到42.96%,还不及初中90.79%毛人学率的一半。伴随西藏九年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高中教育容量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显然这一状况将影响到义务教育的发展。七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缺乏有机融合。除了利用有限的普通高校、中专学校举办成人教育、培训外,西藏成人教育、培训缺乏资源,尚未形成适应当地人力资源开发需求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八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性问题较为明显。 把握机遇,从实际出发,推动教育科学新发展。 围绕西藏“十一五”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与任务,面对西藏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重大历史使命,西藏教育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机遇,从区情出发,按照新时期西藏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思路,重点实现几个方面的突破。并通过实施和落实一系列对策举措,推动西藏教育事业在“十一五”期间持续快速科学发展,从而为西藏繁荣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西藏教育事业发展要确立“五个必须”。 1.必须进一步确立教育在西藏发展中的优先战略地位。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把发展教育作为西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奠基工程与战略任务,通过教育的快速、协调和适度超前发展,引领和支撑西藏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推动西藏的文化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2.必须从实际出发制订教育发展规划与战略。要充分考量西藏的区情、西藏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其教育发展的历史基础、独特环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地规划和制订西藏教育发展的总体及具体目标、战略重点以及对策措施。 3.必须努力实现西藏各级各类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从教育发展的全局出发,在坚定不移保证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重中之重地位的同时,统筹考虑和推动其他阶段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为义务教育发展有效解决“出口”狭窄的问题,并在大教育与大体系的构架中,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连接和沟通的“立交桥”。 4.必须在促进教育发挥社会经济推动作用方面下功夫。要科学选择西藏教育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途径,改革、创新西藏各级各类教育内容、方法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努力改变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两张皮”
❽ 有西藏历史吗
大致了解一些,但写上来敏感词汇过多,肯定发不出。还是不写了。
简单说,自古以来,当地的传统是政教合一,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两大宗教领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