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乒乓球的历史
乒乓球在中国
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乒乓球因为对场地要求不高,简便易行所以在全国开展得比较好。
2、1959年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让世界瞩目。国人振奋。
3、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庄则栋和丘钟慧分别获得男女单打冠军,中国队也拿下了男子团体冠军。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乒乓球开始在世界上称霸,乒乓运动也长盛不衰。
4、至2005年,共获冠军143.5枚,其中世锦赛100. 5枚,世界杯赛27枚,奥运会16枚。而且已有三次包揽世锦赛全部7个金杯,两次包揽奥运会全部4枚金牌。这样的成绩足以自傲。
乒乓球在中国流行的原因
乒乓球运动开展的条件不苛刻,可参与性强。
男女老少都能打,天南海北都能打,室内室外都能打,有钱没钱都能打。条件好的可用高级球台打,条件差的水泥球台也能打,没有球台用几张桌子拼起来也能打。天气好在露天可以打,遇上大风大雪在一间不大的房间里就可以打。
乒乓运动又是一项全身运动,健体健脑又健心。相对于足球篮球等运动,它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自己可控制运动量,非常有利于普及。
总之,这项运动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得到了国人的普遍喜爱,普及程度很高。
㈡ 乒乓球发展历史
从建国以来,乒乓球就是我国的国球。中国乒乓球队成立于1952年,中国乒乓球队队训是“你不要这一分,祖国还要这一分”。在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下,拼搏不息,攀登不止,经历了由弱到强、持久昌盛的发展历程。
一、初露锋芒: 从容国团开始,我国乒乓球就一直站在世界顶尖位置,在此之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队在1953年曾参加过第20届世乒赛,但男团在比赛中只获得了世界甲级队第10,而女团的成绩,我队只获得了世界乙级队第3;经过艰苦的努力,中国男团在第24届时,成绩有了起色,步入世界先进队伍行列,在这届的比赛中获得了第3名;第25届时,我队男女团双双都获得了第三名的成绩,但却从未拿过团体冠军,而同在亚洲的日本却大显风采,从21届-25届一直处在巅峰期。
1961年,第二十六届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队首次获得冠军,捧上了斯韦思林杯。那一晚北京工人体育馆完全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在1965年时28届卢布尔雅那战役上--男女首次双双告捷,中国双双首次登顶世乒赛冠军。
翻身战役
:
33届加尔各答战役--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1975年2月,在印度的加尔各答举办了第3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男女队在这一届上继28届双双捧杯后,这一届再次双双夺冠。由于“文革”的原因,中国队两次世锦赛没能参加,1971年重返国际乒坛,除男队在名古屋获胜外,女队成绩则在31和32届中表现不尽如人意。
而在第三十三届乒乓球比赛上,即男团险胜夺冠后,女团与朝鲜队硬拼以3比2险胜中国女队在第28届世乒赛后,第二次重捧团体冠军奖杯,意义非同凡响。有外电评论说,“这是中国队10年后打了第二场翻身仗。”
三、重登巅峰:
如果让中国男队列出我们近十几年来的强大对手,那么瑞典队,就应该是中国男团冲顶路上的头号劲敌。实际上与瑞典队斗法应追溯到第36届世乒赛,只不过从那时起,无论是在小组赛,还是在38届、39届决赛中,中国队都占据优势。我队在哥德堡和新德里两届世乒赛上,以两个同样的5比0的比分大胜。然而,等到第40届时,中国队的辉煌便不在。瑞典的三架马车已进入最佳状态,我队男团反以5盘皆输告负。第41届,中国队的战绩被业内人士称为“滑铁卢”,在这届比赛中,我队只取得了第7的成绩。这一成绩可以说是自第26届世乒赛大胜后,排位最差的一次,也是最令人心痛的一次。第42届,中国队还是未能得到团体奖杯。重新夺得斯韦思林杯已成为当时乒坛上下齐心努力奋斗的目标。第43届,世乒赛又一次在中国举行,或许是和26届的巧合,这一次终于在队员和教练的努力下,中国男儿圆了重温斯韦思林杯的梦想,且我们在比赛中包揽了所有项目的冠军。
这届冠军的胜利标志着中国男团已战胜自我,顽强地走出了低谷。
自从1991年后,中国乒乓球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未被人超越,虽今年来张本智和伊藤美诚,对国乒地位造成威胁,但仍不影响我们的大局,愿岁月静好,永保优势。
㈢ 乒乓球的发展历史
乒乓球历史与发展
1810年的一幅石版画描绘的是两个孩子在玩一种好似乒乓球的游戏,假如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他们的家人应该申请发明了乒乓球的专利。
这比人们普遍认为的乒乓球起源于网球运动的时间还要早了半个多世纪,在乒乓球出现之后,许多游戏和玩具生产商立即闻风而动,给这种新游戏起了带有各自国家特色的五花八门的名字。其中,“乒乓”模仿了球拍击球以及球落在球台上时的声音,这是英国的一家玩具公司在1900年给它的
这种“新式草地网球”注册的名称。很快,乒乓球便流行开来,它更像是将网球从宫廷搬到了平民百姓的普通家庭当中。
在1903年的时候,网球的一条规定还不许参赛球员穿裙装、衬衫。即使是作为有钱人的一种消遣方式,乒乓球也是从最基本的装备开始的,它的球是用细绳、软木和橡胶做成
的,球网用压平的书代用,球拍则是用厚木板制成。
到19世纪80年代末,美国和英国的生产商开始生产原形球拍、球和球台,他们希望自己的产品能成为乒乓球的“官方”用品。最初的球拍大多数是木制的,外面罩以带颗粒的橡胶,但形状和尺寸却大小不一。在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中,他们并没有在尺寸方面达成一致,即使是在今天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乒乓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破出现在1901年,一名叫詹姆斯-吉博的英格兰球员在美国旅行完回国时带回了一种称作“赛璐璐(易燃的可塑物质,用以制玩具、化妆品等)”的儿童玩具球,他认为这种球很适合用作乒乓球。新球的出现给这一运动带来了新的兴趣,直到今天,“赛璐璐”也是制造乒乓球的标准原料。
20世纪20年代,乒乓球的发展达到了惊人的速度,以英国、德国和匈牙利为首的欧洲国家在1926年迫不及待地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首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次年举行,从此开始了最初匈牙利球员垄断世界乒坛的时期,50年代以前,匈牙利球员在男子和女子世乒赛中都是不可战胜的。但是,训练技术的革命将乒乓球运动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瑞典教练率先掀起改革的风潮,他们从与各种对手的比赛中吸取了最有利的经验。如果说日本球员以正手弧圈球闻名、中国球员的反手攻击很有威力、而匈牙利球员更擅长于近台快攻的话,那么瑞典人则集中了对手的所有长处。瑞典人还经常邀请外国教练训练自己的球员,种种举措的结果是瑞典队夺得了多个世界冠军。
㈣ 乒乓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1904年12月乒乓球运动从日本传入中国。开始是由上海四马路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平从日专本购回10套乒乓球器属材,并在店内作表演,于是买乒乓球、打乒乓球的人逐渐增多,各大城市也先后推广了这项活动。当时的乒乓球拍是木拍,板面光滑,很难使球产生旋转,所以打法只有推挡和抽球两种。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国内震荡不定,乒乓球的发展停滞不前。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把乒乓球确定为国球之后,发展迅速。先后涌现出了如孔令辉、刘国梁、邓亚萍、马琳、张怡宁等众多世界冠军。这段时间内,中国的乒乓球手们专心研究出了适合自己的打法,适合自己的战术。但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创新,因为,现在世界各地都已经是高手了,如果你没有创新的打法,那你将很难在这个小小的地方站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