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中西方历史发展

中西方历史发展

发布时间:2021-02-20 21:46:36

㈠ 17~18世纪中西历史发展大势比较

17、18世纪的中国在来政治上空前强化君主专自制,在经济上重农抑商,在外交上闭关锁国, 影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文化上实行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17、18 世纪的西方在政治上通过加强君主专制来反对罗马教廷的控制, 实行君主开明专制;在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在外交上鼓励对外扩张, 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文化上, 启蒙思想蓬勃发展。
认识:加强君主专制和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的初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明清时期消极作用日益显现, 成为历史发展的阻碍, 中国已落后于世界潮流。

㈡ 比较古代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

从西方来讲,教材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价也并没有完全肯定,而是指出无论希腊的民主还是罗马的法律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希腊的民主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民主的有限性和直接民主的弊端上,罗马法律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法律不能做到真正的人人平等上。这样的评价尽管有些苛求古人,但是实际上也算是真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弱点,时代的局限性也是局限。教材的编者在努力提醒,我们对古代政治制度要历史地全面地看。

只是编者不明白,这样的体例编写本身容易使人陷入疑惑:比如希腊的民主是不是希腊社会都是民主,雅典能够代表整个希腊代表整个西方吗?希腊其它社会状况为什么不在教材中介绍呢?再如,罗马是一个法律十分完善的国家,罗马的法律对西方国家甚至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直到今日,那么,古代只有罗马国家有法律吗?其他国家的法律不重要吗?对世界不曾产生影响吗?罗马之前的希腊有没有法律?这些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对那些求知欲强烈的学生产生这样的问题是自然而然的。而当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实际上是和我们教材编写指导思想有关,与课标有关。完整的或者相对完整的历史不能展现的时候,历史之间的联系和整体局面都消失了。政治史的教学给人一种跳来跳去的感觉,缺乏历史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而当历史被孤零零地割裂成几个点的时候,历史的整体发展乃至事件之间的联系也被割断了。这样的割裂不仅影响对历史整体的感觉,实际上也影响我们对那些所谓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重点知识的理解。这是目前专题史教学的障碍,也是教学中老师们最主要的困惑。 剪裁西方古代历史,只留下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其结果可能是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很容易将西方之古代政治制度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作一个对比,而这样的对比,即使不是有意进行,实际上也因为教材的编排产生一种暗示。而这样的对比如果只停留于表面的政治特征而缺乏历史的观察则容易对历史误读。

实际上,古代西方政治制度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发生于不同的文明圈内,其时间、经济基础、历史传统、文化结构都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不同的因素造就了不同的文明形态和和各具特色的古代政治制度。对这样的政治制度评价,很难用现代的标准去衡量那个时代的各自的政治文明,他们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对各自文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果我们不能分清古代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优劣,那么以现代观念判断古代西方政治文明优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显然也是错误的。实际上是这样的对比很难得出什么科学结论。我们应该明白,历史和现实的距离看似很进,实际很远,走进历史乃至读懂历史是比较困难的。不是我们将现代社会简单地影射到古代,我们就算是理解了历史了。东西方的古代政治各自有其优势,各自有其弊端,是一个慎重的理解方式,简单的对比容易产生错误的历史结论。

当然,在现代社会之中,民主法制成为现代政治文明的最基本诉求,是我们这个社会每一个现代公民的最基本的政治理念。它如此的深入人心,很容易使我们一旦发现古代社会中民主法制特征十分突出的地区,令我们则羡慕不已。而对专制独裁所造成历史灾难的痛恨,也使我们对古代政治制度上专制和权力集中心存芥蒂,倍加警惕。这当然应该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倘若因为现在对专制的否定,进而将历史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否定,实际上抹煞了历史上古代中央集权的合理性。同样倘若因为现在对民主制度的热爱进而拔高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而忽视古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弊端。这两种看法都是不科学的。

我们热爱民主,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民主由一种理念变成现实,实际上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既有经济的作用,还有政治和文化的保证,既有现实的渴求,也有历史传统的制约,并不是将西方的理念拿来就可以在中国变成现实的。中国古代制度中的许多因素在现代社会依然有很多的遗存,传统在民主制度建设上有时还起着一些消极作用。实际上西方现代政治也不仅仅是将西方古代政治制度完全照搬,其间经济的发展,制度的更新都对民主制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了解了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更应该明确,民主的实现,并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多和商品经济发展、市场的成熟以及民主法制建设有关。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中国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任重而道远。这也许是古代政治制度学习给我们的一点启示吧。

㈢ 论述中国学习西方的历史进程(包括历史阶段 学习内容 历史规律)

自己现场写的,可能会不准确,按照不同的阶级来划分。
1,地主阶级的早期学习(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要学习西方器物;停留在理论层次,但是起到了启蒙作用。
2,地主阶级的后期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主要学习西方器物,并付之于实践,是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次尝试。
3,农民阶级早期阶段(太平天国);以洪秀全,洪仁玕为代表;分别希望以西方宗教和西方资本主义来改造中国;最终以太平天国的覆灭而告终;
4,农民阶级后期学习(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宗旨,反对一切西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5,士族知识分子的学习(中日甲午战争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西方以君主立宪制来改造中国;最终以顽固势力的反扑而失败。
6,资产阶级革命派(中日甲午战争后);以孙中山为代表;希望以革命这一暴力手段彻底推翻封建朝廷,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以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而失败。
7,晚清政府(八国联军侵华后);以慈禧等满清贵族为代表;假借改革来收买抚平人心,以便他们可以继续统治中国;武昌起义成功标志着它的失败
8,无产阶级早期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希望借助工人的力量来推翻军阀政府,建立一个像苏联一样的无产阶级国家;最终被资产阶级独裁政府所镇压。
9,无产阶级后期学习(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以马克思李宁主义为指导思想,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最终将资产阶级独裁政府推翻,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㈣ 西方帝国发展史

古罗马帝国发展史
有一段时间,罗马帝国和中国的大汉帝国都能够击退野蛮人,用武力维持边境的和平,甚至还将其边界往北推进。大汉帝国从中国北方往蒙古推进的力量强烈而且持久。中国的居民越过长城,往外喷涌而出。戍守国境的士兵背后,跟来了扛着锄头牵着马的农民,他们开垦了塞外的草地,占领了游牧民族冬季的牧场。游牧民族虽然也曾袭杀过这些拓荒者,却敌不过中国强大的讨伐军。于是这些游牧民或者作为一个耕作民在当地定居下来,并向中国政府纳贡;或者向他处迁移,去寻求新的冬季牧场。选择迁移的一部分游牧民族越过西北方和西方的山岳,流入西土耳其斯坦。
公元前200年以后,蒙古骑兵开始持续地侵入西方。他们欺压雅利安诸民族,迫使后者西迁,而雅利安诸民族则涌到罗马边界,虎视眈眈地寻找着罗马帝国的弱点。这些雅利安民族被称为安息人。很明显,安息人有着一定的蒙古血统,他们于公元前1世纪抵达幼发拉底河。安息人曾经抗拒过庞培的东征,后来击败并杀死了克拉苏,进而击溃了波斯的塞琉古斯王朝,建立了安息王朝。
但是,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这些饥饿的游牧民族都遭到了强烈的抵抗。他们无奈之下跨过中亚,翻越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因此,在罗马与中国都很强大的数个世纪之间,遭受蒙古人入侵最严重的就是印度。一次又一次,这些侵略成性的征服者袭击印度平原,肆意劫掠破坏。阿育王的帝国崩溃后,印度的历史进入黑暗时期。这些侵略民族中的一支势力建立了贵霜王朝(即大月氏国),暂时统治着印度北部。这一类的侵略持续了数个世纪之久。公元5世纪,印度饱受白匈奴人的骚扰。他们强迫一些印度小国向他们纳贡,从而使印度陷入恐怖之中。这些白匈奴人夏季在西土耳其斯坦放牧,入秋后即越过山口前来骚扰。
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与大汉帝国双双遭遇不幸,它们对蛮族的抵抗也似乎趋于微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这是一种空前的瘟疫,这场瘟疫在中国肆虐达11年之久,导致社会秩序崩溃,汉王朝灭亡了。中国进入了新的分裂、战乱的时代。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7世纪,唐朝建立以后才有所好转。这场瘟疫从亚洲扩展到欧洲,从公元164年到180年,在整个罗马帝国极尽猖獗,它使罗马帝国的实力大为削弱。其后,罗马各地的人口锐减,罗马帝国国势衰微。罗马的国界已不再是牢不可破,各处领土不断沦陷。来自原本属于瑞典的哥德兰地方的新北欧民族哥特人,此时已经横越俄罗斯,移居到伏尔加河流域和黑海沿岸,他们经常在海上劫掠过往船只。公元2世纪末叶,哥特人开始感受到匈奴人西侵的压力。247年,他们大举渡过多瑙河入侵,在今日的塞尔维亚地方击败并杀死了狄西阿皇帝。这之前,也就是在236年,日耳曼民族的一支佛郎克人,攻破了莱茵河下游的罗马国界;阿拉曼尼人也入侵到阿尔萨斯。在高卢地方的罗马军队虽然杀退了侵略者,但巴尔干半岛上的哥特人仍然常常入寇,于是达其亚省就从罗马的版图上消失了。
罗马开始丧失自负与自信。270年到275年,罗马改变了过去300年间完全不设防的情形,奥利连皇帝下令在罗马城周围构筑防御工事。腊语仍然保持着压倒性的优势。后来成为使徒保罗的塔苏斯人扫罗本来是犹太人,但同时也是罗马市民,而他却不用希伯来语,而是用希腊语来交谈、写作。颠覆了希腊系的塞琉古斯王朝的安息王朝处在罗马帝国的疆域之外,但安息王朝的宫廷里却仍然十分流行希腊语。此外,西班牙的几个地方和北非在迦太基已经灭亡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使用迦太基语。又如塞维利亚,在罗马出现以前就已经是个繁荣的都市了,到了罗马帝国时代,罗马屯田的士兵距离塞维利亚仅有数里的距离,但塞维利亚的居民依旧信奉闪族的女神,并使用闪族的语言。公元193年到211年统治罗马的皇帝塞弗拉斯一直使用自己祖国的语言——迦太基语,后来才学会了拉丁语。而他的妹妹却始终没能学会拉丁语,一直是使用腓尼基语来指挥家里的罗马佣人。
但是,像高卢、不列颠等不是很早即有大都市、神殿和文化的国家,基本上都拉丁化了。罗马帝国先是向这些地方进行文化输出,然后在那里建设城市,故而在这些都市里从起始就以拉丁语为主,奉祀的也是罗马的神,人们都习惯了罗马风俗。罗马尼亚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全都是由拉丁语演化而成的,这让我们体会到当时拉丁语及罗马习俗是如何的普及。非洲的西北部基本上也以使用拉丁语为主,不过埃及、希腊以及其他东方帝国都没有拉丁化。再者,在罗马城内,有教养的人们仍然将希腊语当做绅士语言来学习,他们认为希腊的文学与知识要优于拉丁的文学与知识。

㈤ 中西方的历史事件有哪些需要掌握的

历史书后面一般有大事年表,要多看几遍。历史归根到底是要记忆的,记忆是基础,然专后才是能力。

你们现在应属该是第一轮复习,跟随老师走,巩固基础知识。平时做题,做完之后,翻翻书,把做错的想明白。慢慢来,自然会熟练地。 历史三本必修,二本选修,你一下子也记不住。

㈥ 关于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比较

西方的历史重在记述事实,希望向读者展示历史当时,人的行为,事的发展等等,因此西方的史书中,往往可以看到关于市井生活的描述;中国的历史重在讲述道理,希望向读者转述事实的同时,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中国的历史偏重于政治,偏重于社会的高层。反映在文字上,西方的史学家更像一个絮絮叨叨的妇人,向人讲述着家长里短,和路边见闻等,他们称之为事实的东西
肤浅的相似类比

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在所有“非西方文明”中,中国与其他非西方文明是不一样的。中国在历史上和西方没有任何关系,是完全外在于西方的,西方也完全外在于中国。诚然有很多人在研究中西文明交往史或所谓交通史,但我想中国人不要像穷人攀富亲戚那样心理去夸大中西文明的交往史。中国和罗马之间或许有些非常间接的贸易,但绝对谈不上有任何关系,中国没有影响罗马,罗马也没有影响中国。

很长时间以来,不但中国不了解西方,西方也不了解中国。中国是完全外在于西方的,西方也是完全外在于中国的,没有任何亲戚关系可言,不必套近乎。需要认识的是,中国是一个西方很难了解的文明,是完全外在于他们的,西方也是中国很不容易了解的,两大文明之间的差异太大,因此凡是作中西文明比较而强调中国与西方如何有相似性的必然都是肤浅的,没有多大意义的,尼采早说过,这类比较是心智弱的表现。


肤浅的相似类比

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在所有“非西方文明”中,中国与其他非西方文明是不一样的。中国在历史上和西方没有任何关系,是完全外在于西方的,西方也完全外在于中国。诚然有很多人在研究中西文明交往史或所谓交通史,但我想中国人不要像穷人攀富亲戚那样心理去夸大中西文明的交往史。中国和罗马之间或许有些非常间接的贸易,但绝对谈不上有任何关系,中国没有影响罗马,罗马也没有影响中国。

很长时间以来,不但中国不了解西方,西方也不了解中国。中国是完全外在于西方的,西方也是完全外在于中国的,没有任何亲戚关系可言,不必套近乎。需要认识的是,中国是一个西方很难了解的文明,是完全外在于他们的,西方也是中国很不容易了解的,两大文明之间的差异太大,因此凡是作中西文明比较而强调中国与西方如何有相似性的必然都是肤浅的,没有多大意义的,尼采早说过,这类比较是心智弱的表现。

阅读全文

与中西方历史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