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川文化特色是什么
你算是问对人了,四川享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四川的特色很多,有饮食,有名人,有旅游观光,
你说话体现四川的文化的话,比如但没吃的很好吃可以说“巴适”“安逸”四川的特产有,五粮液,牛肉干,糖类点心,很多的
㈡ 成都的历史文化
成都历史文化
从四川省博物馆陈
列的历史文物中,我们可以看见最早成都人的生活足迹:青羊宫附近出土的陶纺锤、骨针等和钻法、灼法及龟甲,足以推测蜀
人的祖先可能于3700多年
前在成都这块肥美的土地上开始了他们的劳动生活。
2300多年前,古蜀王开明九世从今郫县、双流方向迁都到此,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这里才定名为“成都”,其称号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成都在中国西南所处的特殊经济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军事要地。从西汉未年(公元8-25年),蜀郡太守公孙述据成都称帝算起,历史上至少出现过7个地方割据政权。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700年前刘备、刘禅建立的蜀汉政权。这些历代割据四川的封建政权,都无一例外地以成都为都城,进而控制全川,雄视西南,问鼎中原。
成都作为一座城市,其城址千古不徙,历劫不衰,在世界城市史上,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古老的成都,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获得过不少美称。东汉(公元25-220年)时因织锦发达,曾设专门机构“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简称“锦城”)美誉。西汉末年(公元8年)成都与洛阳、邯郸、临淄、宛城并称为“五均(均是市场管理的意思)”,成为全国五大商业都市之一。五代后蜀皇帝(公元933-965年),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故又有“芙蓉城”(简称“蓉城”)之称。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因综合经济水平列全国前茅,时人又有“扬一益二”的评价,与有水运商港之利的扬州齐名。自2000多年前秦蜀太守李冰主持兴修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后,成都地区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被誉为天府之国。
㈢ 四川成都特色有什么
四川为多民族聚居地,有55个少数民族,490.8万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为省内世居少数民族。四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
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第二藏区”、“中国唯一羌族聚集区”、“中国第一彝族聚集区”。
彝族是四川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凉山与安宁河流域。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法。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语和嘉戎语,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汉语。彝族人口中95%使用彝语,其中约60%的人兼通汉语。
羌族人口中70%使用羌语,其中70%兼通汉语。世居的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语言。洛带古镇其中85%以上都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涌入的粤、赣、闽客家人后裔,他们至今仍完整地沿袭着客家风俗,说着有“古汉语活化石”之称的客家方言。
四川是西部客家大省,自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以来,逐步形成了以龙泉驿区为核心的西部最大的成都东山客家方言岛,客家人口总数达50万,较好保留了客家语系和生活文化。而在全川,目前约有70万人会讲客家话。
语言文化:
四川话是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巴蜀地区)及周边省份临近地区的主要汉语言,包括汉语西南官话中源自古蜀语。四川话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成渝话(成渝片)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同时由于四川话内部互通度较高,各方言区交流并无障碍。
走人户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年节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况。都要到亲戚家串门探望,称为走人户。届时,一般要带上猪肉、点心、酒等礼物,穿上平时舍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买酒,热情款待。春倌说春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时间在春节前后。
旧时的春倌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左手执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装束与普通人一样,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们爬山涉水,走乡串户,每到一地,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说唱完毕,将一张红纸印制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说检结束后,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以作报酬。
拜把子
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又称结盟、结拜、换帖等。流行于四川各地。基于共同利益的个人或集团,以磕头换帖、同饮血酒、对天盟誓的方式结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来约束和维护共同的利益关系。
送节礼
汉族交际习俗。流行于四川和地。民间凡遇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嫁出去的女儿携女婿,分家另过的儿子携媳妇,带上礼物回家拜望父母。亲朋好友之间也在上述节日期间互相拜节送礼。
学三年跟三年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旧时投师学艺一般需三年时间。按习俗,三年之中,师傅只管徒弟伙食,会给少量衣鞋钱和剃头钱,不给工钱,徒弟出工得的工钱也归师傅。
川剧文化: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㈣ 成都有什么特色
四川皮影
川剧的嚼头
川剧
抢救川昆梦幻曲
成都曲艺坐地传情
四川风情之龙门阵回
龙门阵
平民的答闲适生活
担担面
钟水饺
麻婆豆腐
龙抄手
赖汤圆
川
菜
火锅
四川名茶
四川名酒
中药材
蜀锦
蜀绣
漆器
杜甫草堂
文殊院
武侯祠
熊猫基地
青羊宫
永陵墓
三星堆
平乐古镇
黄龙溪
街子场
上里
清溪
㈤ 成都的历史(文化历史)
2300多年前,
古蜀
王开明
九世从今郫县、双流方向迁都到此,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这里才定名为“成都”,其称号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成都在
中国西南
所处的特殊经济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军事要地。从西汉未年(公元8-25年),蜀郡太守
公孙述
据成都称帝算起,历史上至少出现过7个地方
割据政权
。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700年前
刘备
、
刘禅
建立的蜀汉政权。这些历代割据四川的封建政权,都无一例外地以成都为都城,进而控制全川,雄视西南,问鼎中原。
成都作为一座城市,其城址千古不徙,
历劫
不衰,在
世界城市
史上,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古老的成都,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获得过不少美称。东汉(公元25-220年)时因织锦发达,曾设专门机构“
锦官
”管理,故有“
锦官城
”(简称“锦城”)美誉。西汉末年(公元8年)成都与洛阳、邯郸、临淄、宛城并称为“五均(均是市场管理的意思)”,成为全国五大商业都市之一。五代
后蜀
皇帝(公元933-965年),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故又有“芙
蓉城
”(简称“蓉城”)之称。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因综合经济水平列全国前茅,时人又有“扬一益二”的评价,与有水运商港之利的扬州齐名。自2000多年前秦蜀太守
李冰
主持兴修了举世闻名的
都江堰水利工程
后,成都地区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被誉为天府之国。
㈥ 成都平原的历史文化
自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调水分流、岷江水利工程后,调节岷江在夏天雨季过多的河水,以均匀的把洪水分流到整个成都平原,从此以后,岷江变成了造福子孙万代的江流,使成都平原成为了沃野千里的优良农业灌溉区。成都平原既而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川西平原是三国时蜀的领地,前后经历了六十多年,建都成都。
五代十国时期的国家之一,孟知祥所建,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
五代时十国之一,王建所建。
成都平原作为成都平原农耕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指它的内容以及研究方法都比较简单朴实,是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等的简单描述,并不具备现代社会下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的试验方法,是当时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共识。而一旦一种思想意识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普遍认同,它就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指导性。正因如此,这种朴实的农耕文化成了当时成都平原人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广泛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尚处农业社会时期的成都平原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公元前250年的秦国就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经过不断地治理改造和扩建,土地利用率高达60%以上,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和油菜,产量高而稳定,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养猪水平居全省前列,是四川生猪基地。
四川盆地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东部,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无论从构造还是地貌上看,四川盆地都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它从震旦纪以来就是地壳比较稳定的大型拗陷区。晚三迭纪的印支运动中成为一个内陆湖盆,但范围要比今日的四川盆地大得多,中生代堆积了厚达3000~4000米的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因此人们又称它为“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中生代末期的四川运动使盆地周围褶皱成山,中间相对下陷,四川盆地的轮廓基本形成,并使盆地内部地层也发生大规模的变形。东部出现一组北东向的褶皱,称盆东褶皱带;中部形成穹窿构造,称盆中穹窿带;西部表现为沉陷,成为盆地沉陷带,因而为今天盆地的三个地貌区奠定了基础。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周围山地再次上升,盆地再次相对下陷,成都一带下陷更深。同时,长江切穿巫山滚滚东流,完成了统一的长江水系,使内流盆地转变为外流盆地。
㈦ 四川的文化特色
1、有川菜,川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在中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
2、四川有世界遗产6处,列居全国第二位。
其中:世界自然遗产3处(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处(峨眉山一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1处(青城山一都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处(东风堰)。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保护区有4处(九寨、卧龙、黄龙、稻城亚丁)。
3、四川话
四川话是流行于川渝地区及周边省份邻近地区的主要汉语言,包括汉语西南官话中源自古蜀语。
四川话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
4、川剧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5、文化区
川中文化区:成都、绵阳、德阳、遂宁、雅安、眉山、资阳、乐山。
川南文化区:自贡、宜宾、泸州、内江。
(7)成都历史文化特色扩展阅读:
四川为多民族聚居地,有56个民族。汉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为省内世居民族。
四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
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第二藏区”、“中国唯一羌族聚集区”、“中国第一彝族聚集区”。
㈧ 关于成都市的历史文化
成都的历史文化比较久远了,有文献记载的话,可以追溯到3700多年前蜀 人的祖先在成都这块肥美的土地上开始了他们的劳动生活;其次就是2300多年前,古蜀王开明九世从今郫县、双流方向迁都到此,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这里才定名为“成都”,其称号一直沿用至今。很明显的历史政权应该是从西汉未年(公元8-25年),蜀郡太守公孙述据成都称帝算起,历史上至少出现过7个地方割据政权。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700年前刘备、刘禅建立的蜀汉政权,当时的成都叫做——益州。这些历代割据四川的封建政权,都无一例外地以成都为都城,进而控制全川,雄视西南,问鼎中原。
当然古老的成都,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获得过不少美称。东汉(公元25-220年)时因织锦发达,曾设专门机构“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简称“锦城”)美誉。西汉末年(公元8年)成都与洛阳、邯郸、临淄、宛城并称为“五均(均是市场管理的意思)”,成为全国五大商业都市之一。五代后蜀皇帝(公元933-965年),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故又有“芙蓉城”(简称“蓉城”)之称。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因综合经济水平列全国前茅,时人又有“扬一益二”的评价,与有水运商港之利的扬州齐名。自2000多年前秦蜀太守李冰主持兴修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后,成都地区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被誉为天府之国。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