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历史文化专家

历史文化专家

发布时间:2021-02-20 14:29:15

Ⅰ 外地专家属于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专家吗

1.其实属地历史文化和外地专家是没有任何地域关系的。
2.在于他是在所学专业的过程中,研究历史文化的过程中他是否去过历史文化属地。

Ⅱ 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书法家:
李斯、蔡邕、王羲之、王献芝、郑道昭、欧阳询、楮遂良、版张旭、颜真卿、怀权素、蔡襄、黄庭坚、苏轼、米芾、宋徽宗、董其昌、刘镛、康有为、翁同禾、

文学家:
老子、左丘明、孔子、墨子、孟子、庄子、屈原、荀子、吕不韦、韩非、贾宜、司马相如、东方朔、司马迁、张衡、孔融、蔡文姬、曹操、谢道韫、陶渊明、谢灵运、郦道元、骆宾王、王勃、宋子问、陈子昂、贺知章、张九龄、高适、杜甫、韦应物、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李商隐、李后主、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李清照、陆游、朱熹、辛弃疾、文天祥、关汉卿、王实甫、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汤显祖、冯梦龙、徐霞客、蒲松龄、孔尚仁、郑板桥、曹雪芹、龚自珍、等

Ⅲ 求一篇关于历史文化名人的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大教育家与思想家。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孔子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后来被孔门弟子及其后学发扬光大,从而形成为影响深远的儒家学说和学派体系。《论语》是经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的孔子言论集,是研究孔子思想的基本史料。 一、孔子的生平与业绩 1.多能鄙事与好学乐道 孔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名叔梁纥,母亲名颜征在,先祖本是宋国人,后来迁居至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城),成为鲁国人。孔子三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苦。孔子后来回忆他的青少年生活时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所谓“鄙事”是指他曾当过看管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等低等差使。 贫贱的生活并未熄灭孔子心中求知的火焰。他十五岁便立志求学,三十岁便学有所成,但仍谦虚地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只是一般人“不如我之好学”而已。孔子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认为“三人行,必有吾师”。曾经向老子请教礼仪,向师襄子学习演奏。他三十六岁到齐国学习《韶》乐,如痴如醉,三月不知肉味。他晚年读《易》,翻来覆去地读,竟然韦编三绝(编联竹简的皮绳子断了几次)。由此可知他不仅勤奋好学,而且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 孔子认为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闻“道” 、明“道”与弘“道”。他强调“君子忧道不忧贫”,要求自己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意思是坚信道而又喜欢学业,还要不惜用生命来保护道的完善。孔子甚至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此津津乐“道”,正是他“志于道”与安贫乐道精神的集中体现。 孔子把他的人生历程概括为“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也是他好学乐道与修身养性的漫长历程与既得成就。 2.为官参政与周游列国 五十岁的孔子自以为达到了“知天命(即天道)”的境界,可以从政治国了。于是他应邀出任管理鲁国国都的中都宰,一年后升任管理建设工程的司空和治安保卫司寇等工作,还曾“摄相事”(代理外交礼宾司),先后使鲁国从齐国手中收复了郓、灌、蒙三座城池。但在企图推行改革和实现自己政治主张时却处处碰壁,劳而无功。不得已,五十五岁的孔子带着十几个弟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希望有别的诸侯国能采纳他的施政主张。 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孔子在从卫国到陈国的路上,被匡(今河南长垣县境内)人包围,身处险境的孔子坦然自若,以“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自勉。 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孔子经过郑国都城的时候,不幸与弟子走散,被人嘲笑为丧家之犬,孔子听后连说:“是啊,是啊!”。 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一行在陈、蔡之间被人围困,粮草断绝数日,随行弟子也疲惫不堪,在此存亡危急之中,孔子依然讲诵、弦歌不绝。 孔子师徒历经卫、曹、宋、郑、陈、楚等国,四处游说达十四年之久(公元前497年 — 公元前484年)。虽然一路艰难备尝,但他的主张还是没有人接受,最后只好返回故乡。 晚年的孔子在鲁国主要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实践他的教育思想,并完善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七十三岁的孔子离开人世,葬于曲阜城北。 3.创办私学与整理文献 孔子一生主要献身于教育事业,他不仅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办学的先例,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而且从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孔子奉行“有教无类”的办学原则,对学生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身份贵贱、经济条件好坏,凡是虚心求学者一概加以教诲。据历史记载,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大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积极入世的社会责任感。其中颜回等人以德行著称、子贡等人以言语见长、子路等人以政事显名。 4.创立儒家学说和学派 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孔子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后来被孔门弟子及其后学发扬光大,从而形成为影响深远的儒家学说和学派体系。 二、孔子的学说与思想 1. 天道观与人性论 《论语·阳货》有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 《礼记·哀公问》中在回答鲁哀公“君子何贵乎天道”之问时,孔子说:“贵其‘不已’,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 2.“仁”与 “礼”的伦理思想 ① “仁”的学说---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包含恭、忠、孝、悌、信、恕、智、勇、宽、敏等多种含义,但主要体现在“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仁”两方面。 ② “礼”的学说——“礼”是当时典章制度与行为规范的统称。作为行为准则,“礼”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要求人们加强自身修养,约束自己的行为,符合“仁” 的要求,以达到“仁”为支柱的修己之学与“礼”为支柱的治人之学融会贯通。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0e6f001008hoe.html ) - 孔子的生平与思想_上善若水_新浪博客 3. “大同”与“德治” 的社会政治思想——孔子崇尚“大同”社会,认为大同社会是真正德治的社会。 “德治”又称“德政” ,即“为政以德”,是以道德教化为主的政治主张,后来被孟子发展为“仁政”学说。 4.“中庸”的哲学思想——中庸具有中和、执中、持中、稳健、包容、调和的特征。“中”和“庸”的观念早已有了,而“中庸”合称成为一个范畴则始于孔子。 “执中”应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内心的“执中”就是仁,发于外便是:一是在极端中寻求平衡;二是避免“过”与“不及”;三是适可而止;四是和而不同,和为贵;五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5.孔子的教育思想 ①教育宗旨——“成人”教育。孔子的教学是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目的在于教育弟子“成人”。具体来讲,既要使学生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又要使他们追求仁、智、勇,知、意、情与真、善、美的全面发展。 ②教学原则——“有教无类”。对学生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身份贵贱、经济条件好坏,凡是虚心求学者一概加以教诲。 ③教学内容——“六艺”与“六经”。孔子教学的内容主要分为礼、乐、射、御、书、数等六大学科,简称“六艺”;以《诗经》、《尚书》、《周礼》、《乐经》、《易经》、《春秋》等为基本教材,简称“六经”。 ④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启发式教学等。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师长之教与学生之学两方面。 从“教”的角度讲:首先提倡因材施教和言传身教,要求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同时倡导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从“学”的角度讲:孔子强调学思结合,要求学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并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在教与学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上,孔子主张教学相长和尊师爱生,倡导“学无常师”且“当仁不让于师”。 三、孔子和儒学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 的局面,翻开了人类教育史的新篇章。他继承了夏商周的优秀文化传统,创造了 以“仁”、“礼”、“中庸”为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在内的 完整思想体系,创立了著名的儒家学说与学派。他的学说博大精深,自成一家, 饱含着人文理性精神,洋溢着与时俱进和历久弥新的变革气息。 孔子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坚持理想,锐意进取,自强不息,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与人格修养。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学宗先哲,思接来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虽然孔子的学说受到不断的挑战,但其历史地位却不会动摇。 周、秦以下,伴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一个以中国文化为轴心,包括今天韩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日渐形成,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正是这个文化圈的精神核心。17—18世纪的欧洲,由于传教士带来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形成了长时期的中国文化热,使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新思想结合,成为欧洲启蒙思想的重要渊源。可见孔子思想对中国,对亚洲,对全世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人类共有的珍贵文化遗产。所以,1984年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2005年9月29日,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会议作出决定,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的奖项。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不仅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

Ⅳ 全国各省的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哪个含金量最高

含金量最高的一定是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四省,这是中华文明的黄金圈,明朝之前版的历史名人,有80%出于这权四省,这四省别说十大了,少说有30个人都是不分伯仲的,从这三十人中任选10个都完爆别的省的十大。
这四省里再细分,陕西和河南又超过山西和山东。这里就说说河南和陕西吧,我只说顶级的:
河南:大禹、商汤、老子、孟子、庄子、墨子、商鞅、苏秦、张仪、吕不韦、韩非子、李斯、陈胜、张良、贾谊、张仲景、司马懿、诸葛亮、吴道子、韩愈、杜甫、白居易、赵匡胤、狄青、岳飞、戚继光、史可法、袁世凯
陕西: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白起、秦始皇、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司马迁、班固、班超、张骞、苏武、隋文帝、孙思邈、唐太宗、李靖、杜牧、颜真卿、寇准、韩世忠、李自成

Ⅳ 对明朝文化了解的历史专家

毛佩琦,1943年出生,中共党员,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版京大学明清研究中权心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吴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友谊博物馆馆长;曾任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社长、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长、工会主席;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百家讲坛》“明十七帝疑案”主讲学者;
可以找他的联系方式,通过老师介绍进行采访。

Ⅵ 历史专家进!!!在线等!~~

秦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由此开始的封建大一统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制度,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使统一思想深入人心。秦的统一结束了“近古之无王者久矣”的局面,开创了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由地区性统一迈入全国性的多民族统一。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历史上也出现过割据局面,但无论是统一时期或割据时期,统一意识总是占支配地位。

2、开创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沿用,中央、地方官制为后世封建统治者继承与改造,秦律影响了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国家依户籍征收赋税与征发徭役成为封建时代的根本制度。统一文字对我国文化、政治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3、秦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所吸取,促成了西汉初年兴盛局面的出现,也被后世引以为鉴。

4、秦朝疆域辽阔,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声威远播,对古代世界影响巨大。《剑桥中国秦汉史》指出:“说明帝国的威名甚至远扬于中华世界以外的例子是,秦(Chin)这一名称很可能是英语‘中国'(China)及各种非汉语中共他同源名称的原型。”

Ⅶ 中外隋唐史专家

中:1、岑仲勉来【隋唐史作者源】
2、王宏治【中国官制通史,中国司法制度史隋唐部分作者】
3、孟宪实【《百家讲坛玄武门之变主讲人】
4、蒙曼【百家讲坛大隋风云系列,蒙曼说唐系列主讲人】
5、 唐长孺专著《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6、史念海主编《唐史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7、、著名敦煌学专家、隋唐史专家 刘进宝教授
8、、著名隋唐史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胡戟

外国:崔瑞的【剑桥中国史编者】
以上均为博士以上学位的资深专家。

Ⅷ 细数中国近代史上的10位顶尖国学大师都是谁

NO.1 王国维
上榜理由:词学泰斗,戏曲学先锋,近代考古学的带头人,在多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且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多种著述成为学界必读经典,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代表作:《人间词话》、《人间词》、《宋元戏曲史》、《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观堂集林》,多收入《王国维遗书》。集外旅日所作笔札,收入《王国维学术随笔》一书。
弟子:顾颉刚,赵万里,姜亮夫等
NO.2 梁启超
上榜理由:近代新史学的开创者,长期活跃政坛,是对近代政治有深远影响的风云人物。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宗教等领域都广有建树。
代表作:《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佛学研究十八篇》,多收入《饮冰室全集》。
弟子:徐自摩,蔡锷,胡适,谢国桢等
NO.3 章太炎
上榜理由:近现代朴学大师,小学大师,经学大师,史学大师,晚年潜心研究佛学,旅日期间曾苦学梵文,更以佛学解注老庄,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其在小学一面,长于训诂,独步古今,后之学人唯有黄侃一人堪与匹敌。经学方面,幼毕四书五经,出口能诵;诸子百家,信手拈来。尤其对唐以前古籍颇为精通,可谓了如指掌,为学界所畏服。
代表作:《新方言》、《春秋左传读》、《訄书》、《检论》、《国故论衡》、《齐物论释》、《菿汉微言》、《国学讲演录》》等。
弟子:马裕藻、沈兼士、钱玄同、黄侃,鲁迅,朱季海等。
NO.4 陈寅恪
上榜理由:近代史学大师,尤精于唐史的研究,为史学界公认的泰斗,其父为近代著名学人陈三立,人称陈散原的便是,有《散原精舍诗》传世。陈寅恪通晓多种语言,除英、法、德、意、拉、西班牙语以外,尤精于梵文、藏语、突厥语、西夏语、契丹语,同时他还精晓小亚细亚等多种业已消失的小语种。据曹聚仁统计(《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其所晓语言约有18种之多,堪为语言界奇迹,为世人叹服。
代表作:《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隋唐政治史述论稿》等。
弟子:蒋天枢,刘节,季羡林等
NO.5 黄侃
上榜理由:其在经学、文学、哲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诂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并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更令世人惊叹的是其在生前并未出版过任何著作,其曾有一句经典名言:“五十之前不著书”。这句话在半个世纪后还在武大校园内广为流传,成为其治学严谨的证明。在其生前,章太炎先生曾多次劝他著书立说,但其终不为所动。其虽未出版任何著作,却成为海内为公认的国学大师。
代表作:《文心雕龙札记》,《反切解释》,《日知录校记》,《集韵声类表》,《黄侃论学杂著》, 《说文笺识四种》, 《字正初编》,《黄季刚先生遗书》, 《文选黄氏学》(注:为后人整理编订)
弟子:徐复,潘重规,潘锦等
NO.6 刘师培
上榜理由:其为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既在政治舞台上有令人瞩目的表演,从革命党人、无政府主义者到清廷幕僚、筹安会“六君子”之一,又在学术舞台上连创佳绩,甚至与章太炎齐名,并称“二叔”(章太炎字枚叔,刘师培字申叔)。其为横跨政、学两界的声名显赫的人物,其在学术上所做影响最为深远和取得成就最大的事情,是有关“中国文学”、“文学史”课程的讲授与《中国古文学史讲义》的出版上,他使《文选》派在文派之争中获得胜利,并在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方面奠定垂之后世的“典范”。
主要著作:《中国民约精义》,《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黄帝纪年论》,《汉宋学术异同论》等。
弟子:黄侃,陈中凡,郝立权等
NO.7 王力
上榜理由:其一直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在1936年发表了《中国文法学初探》一文,对中国语法学界自《马氏文通》以来因袭英语语法研究的状况提出批评,同时对汉语语法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做了初步探讨。1937年发表的《中国文法中的系词》,指出系词在古代汉语里不是必要的,汉语的句子也不一定都要有动词,这揭示了汉语不同于印欧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他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中国语法理论》(1944)以及《中国语法纲要》(1946)等著作,以《红楼梦》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自己的汉语语法体系。另外,其在音韵学方面也成就颇高,他的《汉语诗律学》对中国古代诗词的格律和语言特点作了精到的研究,对中国音韵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主要著作:《古代汉语》,《诗词格律》,《语法和语法教学》,《广州话浅说》,《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诗词格律概要》,《楚辞韵读》,《诗经韵读》,《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汉语诗律学》,《汉语音韵》,《龙虫并雕斋诗集》,《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十讲》,《中国音韵学》,《王力诗论》,《中国语文讲话》,《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等。
NO.8 季羡林
上榜理由:其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其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其学术研究范围涉及印度古代语言,特别是佛教梵文,堪为世界上少数几位能精通佛教梵文的大师,吐火罗文,印度古代文学,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中亚佛教史,唐史,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中西文化差异和共性,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德国及西方文学,比较文学及民间文学,散文及杂文创作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卓有建树的成绩。06年其成为首位获得“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的学者,同时在这一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主要著作:《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论文集)1957,人民教育 ;《<罗摩衍那>初探》(理论)1979,外国文学 ;《天竺心影》(散文集)1980,百花 ;《季羡林选集》(散文集)198O,香港文学研究社 ;《朗润集》(散文集)1981,上海文艺 ;《季羡林散文集》1986,北京大学出版社
NO.9 徐复
上榜理由:其1929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师从黄侃攻文字、音韵、训诂。1935年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后转至章太炎门下求学。曾任教于国立边疆专科学校、金陵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校。历任副教授、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名誉所长、《辞海》编委、《辞海》语词学科分科主编之一、《汉语大词典》副主编之一、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江苏省语言学会会长、《传世藏书》主编等。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训诂学、校勘学、蒙藏语文研究、词语研究、语源学研究及方言研究方面。在蒙藏语文与汉语对勘方面,著有《“歹”字源出藏文说》(《东方杂志》、《阏氏读音考》(《东方杂志》、《守温字母与藏文字母之渊源》、《“歹”字形声义及其制作年代》等。在训诂学方面,他用力最勤,著述颇丰,代表作有《从语言上推测〈孔雀东南飞〉一诗的写定年代》、《韩昌黎诗拾诂》等。
代表作品:《徐复语言文字学论稿》,《广雅诂林》,《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等。
NO.10 钱钟书
上榜理由:自幼天资过人,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其在清华读书期间,横扫清华图书馆;留英期间又在牛津大学图书馆泡了几年。后又随妻子杨绛留法一年,饱览巴黎大学图书馆藏书,读书之多,古今中外罕有能比。为学渊博精深,冶古今于一炉,融中外为一家。精通英、法、德、意、拉、西班牙语,中英文造诣之高,无出其右。著《管锥编》四册,一百三十余万言,以典雅的文言写成,并对《毛诗正义》、《老子王弼注》、《史记会注考证》、《太平广记》等十部典籍,作了详细的考释、批注与阐发,引用了古今中外4000位作家的13000多部著作,涉及经史子集,修辞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读书笔记多达90000余页,多种语种,数千万字。
代表作:《围城》、《人兽鬼》、《钱钟书散文》、《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宋诗记事补遗》、《容安馆笔札》等。
弟子:栾贵明等

Ⅸ 有没有研究元朝历史的专家

首先,成吉思汗在他的时代里没有入主中原,虽然手下有一大批汉将儒专臣,更有一批深受中原属文化熏陶的异族将领,但他本人从始至终都沉浸在蒙古文化中,也不怎么会说其他语言!所以他不会自称“朕”,对于后世而言,元朝的所有君王都是被称作:大汗,而不是皇帝或陛下!
而在后世流传的史记中,多数都是经过后人校订的,很可能是根据当时的一些外部情况来进行删改!所以后几位不好言,元朝最初的几个肯定不是自称“朕”的!
在帝国刚开始拓展的时候,肯定是需要大批翻译,就如当年汉奸一样被“有需要”!据《元史》上记载,成吉思汗攻打西辽,西夏等,拔都汗出征花剌子模,罗斯,匈牙利等,都带有大量的翻译人员!在拔都汗统治金帐汗国的时候与异族大臣交流还要很大程度上依赖翻译!
是蒙古人建立了元朝,而不是元朝统治了蒙古人!作为帝国里第一阶层,官方语言肯定就是蒙古语了!与其他族交流也是建立在蒙古语的基础上,随着时间推移,各民族融合加剧,翻译也就越来越没有市场了!但因为汉族人口的众多了,百姓也大多说汉语,这样使用最多的也就是蒙古语与汉语了!

Ⅹ 美国的中国文化专家有哪些

▪ 理查德·西尔斯 ( “汉字与词源”网站的创办者) ▪ 史景迁 ( 美国历史学会主席)
▪ 魏斐德 ( 原美国国际研究委员会会长) ▪ 费正清 (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 宇文所安 ( 哈佛大学教授) ▪ 季北慈 ( 中国问题专家)
▪ 芮玛丽 ( 耶鲁大学顾问) ▪ 白鲁恂 (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 施乐伯 (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 ▪ 卢公明 ( 美国公理会传教士)
▪ 芮沃寿 ( 佛教研究学者) ▪ 杜赞奇 ( 芝加哥大学教授)
▪ 德效骞 ( 牛津大学教授) ▪ 牟复礼 ( 美国儒学学者)
▪ 傅高义 ( 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 ▪ 费慰梅 ( 中国艺术与建筑学者)
▪ 傅汉思 ( 耶鲁大学教授) ▪ 柔克义 ( 美国外交官)
▪ 恒慕义 ( 美国公理会教士)
这些都是在美国的著名汉学家(都是老外,不是华人)。这些人的具体资料你可以去网络上一一搜索,都是比较全面的

阅读全文

与历史文化专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