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明天是耶稣的生日,有谁知道后天是谁的诞辰
亲爱的朋友:耶稣的生日没有人知道。因为他是神,他没有生日。
抵制圣诞不是爱国,尊重历史才是
作者:溪水旁
来源:墒道(shang2019)
圣诞节之前,微信群朋友圈又袭来一股“抵制”风,就是打着各种幌子抵制圣诞节。
一种说辞是“圣诞节”是洋鬼子的节日,他们的祖先“八国联军”曾经百般凌辱糟蹋了中华民族,怎么能还能过这个洋节呢?照此逻辑,接下来就该抵制元旦了,公历元旦也是从西方传来的,外国人都过,咱怎么能过呢?
还有五一、六一、护士节、感恩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都是“八国联军”过的节日,统统都该抵制,都不要过了。公历可以废了,双休可以取消了,医院的牌子可以撤了,过完2017年,明年就是1817年了,闭关锁国才是真爱国啊!
还有慌编造谣的,说“平安夜的由来——1898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打到辽宁省丹东市!这天晚上是外国人所谓的狂欢夜!”造谣前,麻烦查好资料再来煽动民心,八国联军1900年才来的,而且根本没有到过丹东!
有人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后人可以随意评说。”
非也,历史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历史事件本身”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说这话的人有些片面,因为他仅仅只看到“对历史事件的解释”,而没有看到“历史事件本身”其实是客观,不容任何人去随意歪曲。
比如,我们也曾听说:西方传教士都是带着“精神鸦片”,来对我们进行“文化侵略”和“思想毒害”的。今天,我们用的独立思考,透过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本身”,来看看事实是不是这样。
Douw . D. M.
破除巫医对妇女、儿童的伤害
1863年,一个叫Douw . D. M.的美国传教士来到北京,看见一个产妇难产,一个老式接生婆在孩子刚露出来的脚上穿上一只鞋,认为这样孩子就可以自己走出来,结果因此母子二人都失去了生命。
目睹了这种“巫术般”的老式接产方法,以及它给妇女、婴儿带来的严重灾难。Douw . D. M.回到家里大哭一场!
她立刻返回美国,向教会募集财物,准备了整整8年的时间,募捐筹备资金到北京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女子医院,这就是后来的道济医院(1949年更名为北京市第六医院)。医院建立后,她积极推广新法接生、预防接种,同时培养中国医务护理人员。
1885年,美国基督妇女传道服务团,在上海西门外创办妇孺医院。
1901年,美国基督圣公会在上海创办广仁医院,专门收治女病人。
因为,Douw . D. M.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妇女生孩子的痛苦大大减少,成活率大大提高,这都受益于这位女传教士的新接生方法,不但如此她还引进其它西医,随后又在全国发展了500多家教会医院。
柏格理(Samuel Pollard)
对麻风病人:不抛弃,不放弃
麻风病人在过去的中国,一直是被厌弃的群体。
但是,1914年,有一个叫柏格理的英国宣教士,他听到广西都督诱杀活埋麻风患者的消息后,在报刊上愤怒地谴责这位都督,很快与英国一个麻防组织取得联系,并筹集来一笔钱。
柏格理用这笔钱买了粮食和布,定期发放给附近的患者。柏格理去世后,他的教会对麻风病患者的救助一直延续,没有间断。
4年以后,继任者张道惠向传教团体申请到了资金,购得附近一片有水源的荒地。这个滇东北、黔西北最早的麻风病院,很快就接收了昭通、威宁、彝良一带的几十名麻风病患者。很多病人拖着溃烂的身体过来,在接受治疗以后,就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至今这个麻风村还在。当地苗族人亲切的称柏格理是他们的“父亲”。
胡美(Edward Hicks Hume)
为穷苦百姓治病的耶鲁高材生
1906年,一个叫胡美(Edward Hicks Hume)的耶鲁高材生,穿着白大褂傻乎乎的来到湖南长沙,开启了一个叫雅礼的医院。当地一位女士看到他的白大褂,大惊失色,以为他是在为自己送终。
在中医盛行的晚清,中医看病挂号费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但是雅礼医院的挂号费是50文(只相当于美国的2分钱)。因为,来雅礼医院就医的,大多是试过各种中医药方无效的病人,或者是收入较低的民众。
这家雅礼医院,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湘雅医学院”的前身,他们在当时医疗条件极其落后的中国,拯救了千千万万的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命。
他们是来救人的
哎,不对啊!
我们记得书上好像写着:资本主义都是“无利不起早”。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派过来的传教士都是带着“精神鸦片”,来对我们进行“文化侵略”+“思想毒害”的……
真是这样吗?
我们再来看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看看在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时,西方传教士是怎么帮助苦难深重的中国百姓。
我不能在这个时候抛开中国
魏特琳(Minnie Vautri),美国传教士,26岁来在中国。
1912年,初到中国安徽,见女子多不识字,便矢志推动中国女子教育,创办了合肥三青女子中学。
1919年,魏特琳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女大)任教育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她鼓励学生献身社会,为穷苦四邻服务,发扬光大了金陵女大校训。
在日军攻打南京前夕,她曾4次拒绝美国大使馆要她离开南京的要求,毅然决然的在大使馆出示的“无论如何也不离宁”的证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姓名。
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南京后,野蛮地大肆烧杀奸掠。魏特琳联合留在南京市内的二十几位欧美人士,挺身而出组成"南京安全国际委员会",在城里划分出一个3.86平方公里辖地,以美国大使馆、金陵大学、"金女大"等地为中心的安全区,并要求中日双方承认"安全区"的中立性质。
1937年12月8日开始收容第一批难民,16日就有4000人逃进校园。魏特琳尽力保护他们。尽力帮助女难民寻找失散的亲人。
后来,"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正式改名为"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成为单纯的难民救济机构。
她为了在南京大屠杀中拯救和保护难民,数度遭日军威胁,殴打。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大屠杀中约有300,000万+人被日军屠杀。但是,以魏特琳为代表的二十几位欧美传教士们,在危急时刻没有抛开中国,他们在南京大屠杀中,大约挽救了50,000-250,000万中国平民的性命。
深受传教士影响的林巧稚
最后,再说一个深受西方医学传教士影响的中国人,看看信了基督教的人,到底是不是吸了人家的“精神鸦片”,被“文化侵略”、“思想毒害”了。
如果非要评选:谁是20世纪中国最受人尊重的医学界人士。林巧稚绝对是唯一,不是之一。
初心即显爱心
林巧稚出生于厦门鼓浪屿的一个基督教家庭。1921年夏,20岁的林巧稚从鼓浪屿动身,赴上海报考协和的医预科,那届只招25名学生。
最后一场英语笔试时,一位女生突然中暑被抬出考场。林巧稚放下试卷就跑过去急救,结果她原本最有把握考好的英语却没有考完,以为自己这回必定落榜了。
可是一个月后,她却收到了协和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原来,监考老师给协和医学院写了一份报告,称她乐于助人,处理问题沉着,表现出了优秀的品行。协和校方看了报告,认真研究了她的考试成绩,认为她的其它各科成绩都不错,于是决定录取她。
只看病,不看人
林巧稚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院士。
但是,她并不只看专家号。她只要在门诊,总是要看完当天挂号的所有病人才算下班。如果她看到挂普通门诊的哪个人表情痛苦,就会丢下手里的所有事情,直奔这个病人而去。本来,这样的病人除非下级医生请示,林巧稚完全可以不必过问。
有时候,护士会提醒她,待诊室里有早已约定等候的特殊病人(这些特殊病人,往往是某位要员的太太,某外国使领馆的夫人);林巧稚总是头也不回地说:“病情重才是真正的特殊。”
有一天,林巧稚的诊室进来了两位候诊的妇人。她们都穿着朴素的灰布列宁服,挂的却是专家号。
“以后别挂这种号了,这要多花许多钱。我也看普通门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多等一会儿。”林巧稚对她们说。(专家号要比普通号贵10倍)
中年女人很客气地点头应道:“好的。”这时,林巧稚开始问诊。
送走了病人,有人问林巧稚:“您知道刚才找您看病的是谁吗?” 林巧稚不在意地摇了摇头。每天看过的病人太多,她从不关心来历,更记不住她们的姓名。
“她是周恩来总理的夫人!”,别人告诉她。
“是吗?总理夫人?”林巧稚赶紧去看病历——邓颖超。
朱德夫人康克清在一篇回忆林巧稚的文章中写道:林巧稚看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论病人是高级干部还是贫苦农民,她都同样认真,同样负责。她是看病,不是看人。
没有孩子,却是“万婴之母”
当年协和医院的管理者坚信一个女人不可能同时扮演贤妻良母与职业女性两种角色。因此,当年协和医院给林巧稚的聘书这样写道:“兹聘请林巧稚女士任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林巧稚接下了这张光荣的聘书。她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50,000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
她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2009年9月14日,她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生活在铁幕与高墙下,因为信息的极度不对称,我们有时候很容易被欺骗和利用。但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铁一般的“历史事件本身”,是歪曲不了的。
中国几乎所有知名医院,其前身均为教会所办医院,现列举一部分如下:
1、1835年广州眼科医局后改为广州博济医院
(现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是中国第一间西医医院)
2、1844年上海仁济医院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3、1866年上海同仁医院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4、1877年苏州公济医院
(现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5、1883年苏州博习医院
(中国最早使用X光机医院,
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6、1883年济南共和医学校
(现为齐鲁大学医学院又称齐鲁大学医科)
7、1885年北京道济医院
(现为北京市第六医院)
8、1890年,济南华美医院与医校
(现山东大学附属医院)
9、1898年,广州花地精神病医院
(中国第一所西式疗法精神病医院,
现为广州市脑科医院)
10、1903年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
(现为上海第二医学院)
12、1906年,协和医学堂
(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医学院前身,
由5个教会合作开办,
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收购,
解放军301医院前身)
13、1907年传教士组织的中国红十字会救助中心
(上海华山医院)
14、1907年上海圣马利亚医院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15、1900年普仁医院
(现为北京市普仁医院、无锡市普仁医院)
16、1913年泸州福音医院
(现川南医院,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17、1914年湘雅医学校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18、1919年山西川至医学校
(现为山西医科大学)
19、1926年宏恩医院
(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20、1928年汉口协和医学堂
(现为武汉协和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汉口协和医院)
被羞辱的与被伤害的
在晚清、民国那个时代,中国是极度贫穷与落后的。当年来华的那些医学传教士们,并不欠咱们什么。但他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背井离乡来到偏远、落后、贫穷的中国。默默无闻地把自己的青春、热血、才华……无怨无悔的献给了中国。很多宣教士离开他们的祖国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过自己的祖国,长眠异国他乡。
其实,那个时期国外的宣教机构他们本身也没那么富裕,但是他们一镑一镑、一美元一美元的从他们拮据的生活费里省出钱,来给我们建医院、治病,在那个血与火的岁月里,他们拯救了、帮助了很多中国人。
他们当年是为了信仰,他们并不想在咱们这里升官发财,青史留名。他们不需要我们回报他们什么,也从来没要求过我们回报他们什么。
但是,我们不能心安理得的对救命恩人忘恩负义。更不能心安理得看着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处心积虑的、持续不断的抹黑他们,把咱们的救命恩人变成“被羞辱的与被伤害的”。
人需要有信仰,我们需要知道真相。我们需要真诚地、深情地向他们说声:“谢谢!”更应该对差遣他们的上帝,也就是他们所服侍的主,献上我们应有的感恩和感激。
Ⅱ 上海脂肪肝医院
上`海`新`科`医`院`肝`病`科021灬527灬306灬79
。
。
。
。
。
。
。
。
。
。
。
。
体化发展, 重构东西方经济地理。为此, 需要在东西之间即欧亚大陆之间建立若干通道干线及其节点并形成以这些干线和节点为依托的新经济区域, 其中, 铁路干线是最重要的支撑。成都处于欧亚大陆桥中心节点这一特殊地理位置, 因而其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一种特殊条件, 即具有将其打造为欧陆与泛亚两大经济空间的联通枢纽, 成为东西方枢纽的可能性。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四川省、成都市提出了“蓉欧+”发展战略, 开创四川全面开放新格局。
蓉欧快铁是实现“蓉欧+”发展战略的主支撑, 成都制定了蓉欧快铁年发班列1000次以上的宏伟规划, 打造四川走向世界的战略大通道。丝绸、瓷器、茶叶, 自古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重要的大宗商品。四川是茶叶大省, 如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打响川茶品牌?如何让川茶更多更好地搭上蓉欧快铁, 远销亚欧非?面向“一带一路”传播川茶文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
一、茶马古道是川茶融入“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基础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 兴于唐宋, 盛于明清, 连接川滇藏, 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 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作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的茶马古道, 分川藏线、滇藏线两路, 其历史主要区域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四川的茶马古道尤为重要。茶马古道是泛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 是川茶国际贸易的初始形态。茶马古道上行走的马帮, 将川茶连同川茶文化一并带到了海外。
今天我们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重塑“丝绸之路”, 使用的交通工具不再是马帮, 取而代之的是航空、海运和快铁, 茶马古道已成为历史遗迹。然而, 茶马古道留下的历史文脉依然弥足珍贵。搭载蓉欧快铁而至的川茶, 凭借茶马古道的文化遗产, 异域的人们会知道我们来自何方, 能唤醒跨国界的共同历史记忆。
二、“一带一路”战略给川茶“走出去”带来历史机遇
投资、需求、国际贸易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川茶的发展短板在哪里?在国际贸易。2016年中国茶叶产量241万吨, 同比增产7.4%;出口32.87万吨, 同比增长1.2%[1];四川省2016年茶叶产量26.4万吨, 同比增长6.4%[2], 但是, 川茶出口未纳入四川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年报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行列, 可见川茶出口规模之小, 与一个茶叶大省的称号极不相称。
川茶如何“走出去”, 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给中国茶叶在国际贸易中再塑辉煌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机遇摆在面前, 关键看谁能抓住。如果我们没能很好地抓住这一重大机遇, 川茶将会被浙茶、闽茶、徽茶、滇茶远远地甩在后面。只有将川茶外销全面融入“蓉欧+”战略, 搭上蓉欧快铁的班列, 努力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川茶经济才有望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三、川茶文化传播是川茶“一带一路”品牌营销的关键
饮食类商品与服务的国际贸易具有其特殊性。饮与食, 包裹着太多的文化, 饮食的演变史是一部世界各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交融的发展史。饮食类商品拓展国际市场, 首先需要实现跨国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文化认同。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 能实现全球连锁经营, 靠的不仅是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标准化高品质产品与服务, 成功秘诀之一是高超的文化输出。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清朝, 中国茶成为欧洲各国贵族追逐的宠儿, 然而, 好景不长, 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就成为了中国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今天, 居于世界第一的茶品牌却属于不产茶的英国, 是总部在伦敦的世界500强企业联合利华所拥有的“立顿红茶”.回望历史, 教训颇多, 其中重要的一条:仅将中国茶作为一般的大宗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 没有将中国茶文化有效地向外传播, 没有充分实现中国茶文化的国际认同。
川茶包括绿茶、花茶、红茶、黑茶等, 品种齐全、品质俱佳。川茶文化, 包裹着天府文化的精髓, 茶艺、茶具、茶品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川茶要走出“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困境, 扩大“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占有率, 必须大力实施川茶文化海外传播, 向“一带一路”国家讲好从茶马古道一路走来的文化故事。
四、提升川茶文化“一带一路”传播的几点对策
如何有效地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传播川茶文化?如何才能向世界讲好川茶故事、获得文化认同?需要高水准的策划与包装, 需要符合世界潮流的艺术表达, 需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运用, 需要符合现代人审美取向的海外体验门店和商品装潢。
一是实施品牌整合提升。四川茶商, 中小企业众多, 商标品牌众多, 缺乏国际化龙头企业, 在国际市场上可识度偏低。要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 需要大力推动川茶企业兼并重组, 引导设立川茶产业发展基金, 支持川茶上市融资, 培育川茶龙头企业;另一方面, 要按照国际惯例, 进一步加强原产地标志建设, 塑造川茶国际品牌。政府引导, 茶叶协会、龙头茶企为主体, 让众多的川茶品牌统揽到“天府源”之下, 共塑川茶国际品牌, 抱团共闯“一带一路”市场。
二是提升川茶文化表达。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讲好川茶故事, 需要高超的艺术表达。今天的人们, 既保留着阅读文字的习惯, 又有了通过影像直观、形象、快捷获取信息的便利。组织茶艺专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翻译家, 共同创作能打动“一带一路”地区受众的文字, 让曾在茶马古道上流传的川茶文化重新唤醒, 这在当下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组织一流的影视机构、一流的导演、一流的摄影家, 拍摄一流的川茶纪录片, 让“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了解, “天府之国”, 不仅有大熊猫、回锅肉、麻婆豆腐, 还有如此美味飘香的川茶, 如此博大精深的茶艺。组织知名编剧、导演和演艺团队, 创作折射巴蜀风光、川茶文化、茶马古道记忆的影视、舞剧、歌剧、话剧等优秀艺术作品, 就像电影《五朵金花》《刘三姐》《阿凡达》吸引一代又一代中外游客到大理、桂林、张家界旅游那样, 吸引“一带一路”的受众探寻川茶文化、品尝川茶美味。
三是开展媒体融合传播。当今是全球互联网时代, 是融媒高速发展的时代。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传播川茶文化, 仅靠传统媒体作为载体是绝对行不通的, 需要我们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并更多地以新媒体为载体。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充分利用市场主体的力量, 构建多语种川茶门户网站, 搭建川茶文化线上传播与川茶线上营销融合的平台, 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川茶国际窗口。组织一流团队, 制作大量精美有趣的短视频、创作大量优美感人的短文, 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异国各类网络传播平台开展线上川茶文化传播。在境外, 运用TWITTER、FACEBOOK、微信等“一带一路”国家广泛接受的社交媒体, 经过高水平的策划, 不断推送川茶文化, 加速壮大川茶境外粉丝群体。总之, “眼球经济”的时代, 我们只有打破传统, 创新应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川茶才能换来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们的关注, 才能让川茶的国际贸易之路越走越宽广。
四是拓展文化传播渠道。川茶文化对外传播, 市场主体要主动作为, 要充分动用媒体的力量, 但仍然需要政府担责、担纲。一是需要各级政府利用各种对外交往的机会, 向外国政要、国际友人、外商主动宣传川茶文化。在国际交往中, 安排海外嘉宾参观四川茶叶产区、观摩四川茶艺表演, 以川茶待客、以川茶赠客, 宣传川茶文化。二是组织川茶企业, 赴“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高水准地参加国际农副产品交易博览会, 政府在国际贸易舞台上为川茶企业站台, 传播四川茶文化, 推广四川茶品牌。
五是构建国际认证体系。咖啡能在全世界普遍接受, 究其原因是因为其质量具有国际认证标准, 咖啡师也有国际认证标准。例如, 欧洲SCAE咖啡协会、美国SCAA咖啡协会等对咖啡师的认证, 不仅对提升咖啡行业的服务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更是传播咖啡文化的重要平台。川茶要走向世界, 需要建立国际认同的标准。川茶的国际质量标准, 只能由四川政府与企业来共同建立, 而关键在于该标准要获得国际认同。同样, 川茶茶艺师的认证标准, 也只能由四川政府与企业来共同建立。川茶茶艺师的认证, 与川茶文化传播息息相关。川茶茶艺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 茶艺师是传播川茶文化的使者。充分发挥川茶商会、协会的作用, 参照国际惯例加快构建川茶茶艺师国际认证体系, 有效开展川茶茶艺师国际认证, 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六是实现营销模式转型。川茶外贸需要转变单一商品销售的状况, 学习借鉴联合利华、星巴克等国际知名企业的营销方式, 实现营销模式的转型升级。川茶开拓“一带一路”市场, 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扶持川茶企业勇敢走出国门, 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若干重要城市开“川茶坊”, 与老外的咖啡馆同台竞技, 向西方教会华人饮咖啡一样, 教会老外品川茶, 让这些茶坊成为川茶海外营销的“桥头堡”.川菜馆能开遍世界, 川茶馆也能开遍世界, 关键要做足文化认同这篇文章。二要扶持川茶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重要城市开精品门店, 采用既符合当地人们审美情趣又体现天府文化的店堂装饰、茶品包装, 灵活运用适应当地市场环境的营销策略, 不断扩展海外零售市场, 让越来越多的体验门店成为川茶闯荡“一带一体化发展, 重构东西方经济地理。为此, 需要在东西之间即欧亚大陆之间建立若干通道干线及其节点并形成以这些干线和节点为依托的新经济区域, 其中, 铁路干线是最重要的支撑。成都处于欧亚大陆桥中心节点这一特殊地理位置, 因而其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一种特殊条件, 即具有将其打造为欧陆与泛亚两大经济空间的联通枢纽, 成为东西方枢纽的可能性。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四川省、成都市提出了“蓉欧+”发展战略, 开创四川全面开放新格局。
蓉欧快铁是实现“蓉欧+”发展战略的主支撑, 成都制定了蓉欧快铁年发班列1000次以上的宏伟规划, 打造四川走向世界的战略大通道。丝绸、瓷器、茶叶, 自古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重要的大宗商品。四川是茶叶大省, 如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打响川茶品牌?如何让川茶更多更好地搭上蓉欧快铁, 远销亚欧非?面向“一带一路”传播川茶文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
一、茶马古道是川茶融入“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基础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 兴于唐宋, 盛于明清, 连接川滇藏, 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 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作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的茶马古道, 分川藏线、滇藏线两路, 其历史主要区域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四川的茶马古道尤为重要。茶马古道是泛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 是川茶国际贸易的初始形态。茶马古道上行走的马帮, 将川茶连同川茶文化一并带到了海外。
今天我们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重塑“丝绸之路”, 使用的交通工具不再是马帮, 取而代之的是航空、海运和快铁, 茶马古道已成为历史遗迹。然而, 茶马古道留下的历史文脉依然弥足珍贵。搭载蓉欧快铁而至的川茶, 凭借茶马古道的文化遗产, 异域的人们会知道我们来自何方, 能唤醒跨国界的共同历史记忆。
二、“一带一路”战略给川茶“走出去”带来历史机遇
投资、需求、国际贸易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川茶的发展短板在哪里?在国际贸易。2016年中国茶叶产量241万吨, 同比增产7.4%;出口32.87万吨, 同比增长1.2%[1];四川省2016年茶叶产量26.4万吨, 同比增长6.4%[2], 但是, 川茶出口未纳入四川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年报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行列, 可见川茶出口规模之小, 与一个茶叶大省的称号极不相称。
川茶如何“走出去”, 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给中国茶叶在国际贸易中再塑辉煌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机遇摆在面前, 关键看谁能抓住。如果我们没能很好地抓住这一重大机遇, 川茶将会被浙茶、闽茶、徽茶、滇茶远远地甩在后面。只有将川茶外销全面融入“蓉欧+”战略, 搭上蓉欧快铁的班列, 努力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川茶经济才有望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三、川茶文化传播是川茶“一带一路”品牌营销的关键
饮食类商品与服务的国际贸易具有其特殊性。饮与食, 包裹着太多的文化, 饮食的演变史是一部世界各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交融的发展史。饮食类商品拓展国际市场, 首先需要实现跨国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文化认同。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 能实现全球连锁经营, 靠的不仅是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标准化高品质产品与服务, 成功秘诀之一是高超的文化输出。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清朝, 中国茶成为欧洲各国贵族追逐的宠儿, 然而, 好景不长, 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就成为了中国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今天, 居于世界第一的茶品牌却属于不产茶的英国, 是总部在伦敦的世界500强企业联合利华所拥有的“立顿红茶”.回望历史, 教训颇多, 其中重要的一条:仅将中国茶作为一般的大宗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 没有将中国茶文化有效地向外传播, 没有充分实现中国茶文化的国际认同。
川茶包括绿茶、花茶、红茶、黑茶等, 品种齐全、品质俱佳。川茶文化, 包裹着天府文化的精髓, 茶艺、茶具、茶品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川茶要走出“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困境, 扩大“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占有率, 必须大力实施川茶文化海外传播, 向“一带一路”国家讲好从茶马古道一路走来的文化故事。
四、提升川茶文化“一带一路”传播的几点对策
如何有效地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传播川茶文化?如何才能向世界讲好川茶故事、获得文化认同?需要高水准的策划与包装, 需要符合世界潮流的艺术表达, 需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运用, 需要符合现代人审美取向的海外体验门店和商品装潢。
一是实施品牌整合提升。四川茶商, 中小企业众多, 商标品牌众多, 缺乏国际化龙头企业, 在国际市场上可识度偏低。要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 需要大力推动川茶企业兼并重组, 引导设立川茶产业发展基金, 支持川茶上市融资, 培育川茶龙头企业;另一方面, 要按照国际惯例, 进一步加强原产地标志建设, 塑造川茶国际品牌。政府引导, 茶叶协会、龙头茶企为主体, 让众多的川茶品牌统揽到“天府源”之下, 共塑川茶国际品牌, 抱团共闯“一带一路”市场。
二是提升川茶文化表达。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讲好川茶故事, 需要高超的艺术表达。今天的人们, 既保留着阅读文字的习惯, 又有了通过影像直观、形象、快捷获取信息的便利。组织茶艺专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翻译家, 共同创作能打动“一带一路”地区受众的文字, 让曾在茶马古道上流传的川茶文化重新唤醒, 这在当下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组织一流的影视机构、一流的导演、一流的摄影家, 拍摄一流的川茶纪录片, 让“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了解, “天府之国”, 不仅有大熊猫、回锅肉、麻婆豆腐, 还有如此美味飘香的川茶, 如此博大精深的茶艺。组织知名编剧、导演和演艺团队, 创作折射巴蜀风光、川茶文化、茶马古道记忆的影视、舞剧、歌剧、话剧等优秀艺术作品, 就像电影《五朵金花》《刘三姐》《阿凡达》吸引一代又一代中外游客到大理、桂林、张家界旅游那样, 吸引“一带一路”的受众探寻川茶文化、品尝川茶美味。
三是开展媒体融合传播。当今是全球互联网时代, 是融媒高速发展的时代。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传播川茶文化, 仅靠传统媒体作为载体是绝对行不通的, 需要我们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并更多地以新媒体为载体。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充分利用市场主体的力量, 构建多语种川茶门户网站, 搭建川茶文化线上传播与川茶线上营销融合的平台, 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川茶国际窗口。组织一流团队, 制作大量精美有趣的短视频、创作大量优美感人的短文, 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异国各类网络传播平台开展线上川茶文化传播。在境外, 运用TWITTER、FACEBOOK、微信等“一带一路”国家广泛接受的社交媒体, 经过高水平的策划, 不断推送川茶文化, 加速壮大川茶境外粉丝群体。总之, “眼球经济”的时代, 我们只有打破传统, 创新应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川茶才能换来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们的关注, 才能让川茶的国际贸易之路越走越宽广。
四是拓展文化传播渠道。川茶文化对外传播, 市场主体要主动作为, 要充分动用媒体的力量, 但仍然需要政府担责、担纲。一是需要各级政府利用各种对外交往的机会, 向外国政要、国际友人、外商主动宣传川茶文化。在国际交往中, 安排海外嘉宾参观四川茶叶产区、观摩四川茶艺表演, 以川茶待客、以川茶赠客, 宣传川茶文化。二是组织川茶企业, 赴“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高水准地参加国际农副产品交易博览会, 政府在国际贸易舞台上为川茶企业站台, 传播四川茶文化, 推广四川茶品牌。
五是构建国际认证体系。咖啡能在全世界普遍接受, 究其原因是因为其质量具有国际认证标准, 咖啡师也有国际认证标准。例如, 欧洲SCAE咖啡协会、美国SCAA咖啡协会等对咖啡师的认证, 不仅对提升咖啡行业的服务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更是传播咖啡文化的重要平台。川茶要走向世界, 需要建立国际认同的标准。川茶的国际质量标准, 只能由四川政府与企业来共同建立, 而关键在于该标准要获得国际认同。同样, 川茶茶艺师的认证标准, 也只能由四川政府与企业来共同建立。川茶茶艺师的认证, 与川茶文化传播息息相关。川茶茶艺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 茶艺师是传播川茶文化的使者。充分发挥川茶商会、协会的作用, 参照国际惯例加快构建川茶茶艺师国际认证体系, 有效开展川茶茶艺师国际认证, 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六是实现营销模式转型。川茶外贸需要转变单一商品销售的状况, 学习借鉴联合利华、星巴克等国际知名企业的营销方式, 实现营销模式的转型升级。川茶开拓“一带一路”市场, 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扶持川茶企业勇敢走出国门, 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若干重要城市开“川茶坊”, 与老外的咖啡馆同台竞技, 向西方教会华人饮咖啡一样, 教会老外品川茶, 让这些茶坊成为川茶海外营销的“桥头堡”.川菜馆能开遍世界, 川茶馆也能开遍世界, 关键要做足文化认同这篇文章。二要扶持川茶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重要城市开精品门店, 采用既符合当地人们审美情趣又体现天府文化的店堂装饰、茶品包装, 灵活运用适应当地市场环境的营销策略, 不断扩展海外零售市场, 让越来越多的体验门店成为川茶闯荡“一带一
Ⅲ 南溪山医院的历史文化
南溪山医院前身是中国桂林南溪山医院,由外交部、卫生部、财政部于1967年创建,收治对象为越南病员,现卫生部顾问、医院管理专家林钧才为医院首任院长。前副总理方毅和越南共产党前总书记黎笋等中越两国领导人,卫生部前部长钱信忠、崔月犁、陈敏章先后来医院视察工作。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功能于一体的省级综合性医院。我院收治对象除附近的市民外,还担负着收治桂北地区12个县以及周边的湖南部分县、乡的病人,在区内及临近的湖南、广东等省拥有了较好的声誉.
我院在建院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医院文化。从1998年起,院党政领导开始把“持续、改进、提高”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引入医院的管理机制。通过向院内外人士征集方案、征求职工意见、职代会代表开会表决的方式,制订了“南医为家、病友至上、开拓进取、真诚奉献”的院训和“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科技先导、以人为本”的建院方针;精心设计了医院自己的院徽、院旗;在从门诊通往住院部的主干道旁矗立了8块灯箱,灯箱上面的画面全部都是医院自己的员工、设备和为患者服务的内容,夜幕降临时,灯箱的灯光照亮了医院,也照亮了职工们的心,这大大增强了职工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医院文化建设凝聚了人心,全院职工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了医院的建设当中,医院的变化日新月异。
Ⅳ 玉林中山医院是国家开办的医院还是民营医院
玉林中山医院在玉林本地好久了,很小的时候就听有所闻。应该是公立的吧。
Ⅳ 湖南省肿瘤医院历史上有没有叫栗兴国的院长
宁乡与湖湘文化的渊源历经一千多年历史演变的宁乡,从古到今,人文荟萃,创造出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鲜明地方特色和深厚人文积淀的本土文化,是湖湘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历史沿革
宁乡属革命老区,地处湘中,东和东南与望城、湘潭、韶山毗邻;南和西南与娄底、湘乡接壤;西与涟源、安化交界;北与桃江、益阳相连。古宁乡在夏、商、周三代时属荆楚地。春秋战国时属楚之黔中,秦为长沙郡。三国时期(公元257年)析益阳县部分地域置新阳县,属衡阳郡,县治设长桥东北二里(今横市镇茅栗村)。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名新康县,县治迁冷水铺(今白马桥乡五福村)。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入益阳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2年)复析益阳地置新康。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析益阳及长沙、湘乡部分地域,取“乡土安宁”之意置宁乡县,县治设玉潭镇,隶潭州长沙郡。元隶湖广行中书省湖南道宣慰司天临路。明隶湖广布政使司长沙府。清隶湖南省长沙府。民国时,宁乡隶湖南省第5行署。新中国成立后,宁乡曾归属益阳、湘潭两地区,1983年划归长沙市辖,现隶属长沙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今玉潭镇)。宁乡自于北宋建县至今立县有1000余年。
历史上宁乡这种隶属关系的不断更替,千百年来地域之间民间民俗文化得到了交流,使得宁乡本土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征,这种特征无疑昭示宁乡人文底蕴深厚凝重,经千多年繁衍、发展,仍在湖湘文化大家庭中熠熠生辉。
宁乡与湖湘文化都是地域文化。湖湘文化是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区域性历史文化形态,有着自己稳定的文化特质,也有自己的时空范围。从空间上说,它是指湖南省区域范围内的地域文化,从时间上说,它是两宋以后建构起来并延续到近现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形态。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属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宁乡的青铜器,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且,湖湘地区高山大湖的地理环境,发达的农业经济,各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从而组合、构建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即湖湘文化。宁乡在地域上在湖南处于湘中,身在其中的宁乡人,亦有着敦厚、自强不息,“霸得蛮,吃得苦,耐得烦”的秉性,在湖湘文化发展脉络中,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深深地打上她的烙印。
人口的迁徙,从而造成两地人文相习,文化在水乳交融衍生与裂变。据民国《宁乡县志》记载,在五代至后唐同光年间、明洪武至崇祯年间、清康熙年间从江西、江苏等地迁入宁乡生息者众多。清乾隆四川土家族诗人彭秋潭的《长阳竹枝词五十首》中描绘:“宁乡地近巫山峡,犹似巴娘唱竹枝”,该诗描述的就是在明末清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多年的“湖广填四川”移民中有宁乡人对新的四川文化形成的影响。清末人易顺鼎《三峡竹枝词》描述:“水远山水思若何,竹枝声里断魂多。千重巫峡连巴峡,一片渝歌接楚歌。楚客扁舟抱一琴,千峰月上绿萝深。莫弹三峡流泉操(操:琴曲),中有哀猿冷雁音。”该诗指出蜀楚两地由于地缘相接,彼此文化相互影响。而“巫峡连巴峡,渝歌接楚歌”是将两地地缘相接,加上移民对巴蜀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层的影响,造成两地在一定时期内人文相习。历代人口异地互迁,使得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在交融中文化整合和融合,在整合和融合中产生裂变。湖湘文化就在相互交融中博采众长,在漫长的演化过程逐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宁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名录《周氏双龙舞》最初在四川流传,经清代名将周达武从四川建昌组建的一支龙灯舞队带回宁乡大屯营乡石家湾,历经百多年传承发展,逐渐成为了宁乡闹新春的一种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宁乡本土文化正是在这种历史演绎进程中不断与周边地区文化彼此相融,逐步奠定了在湖湘文化古今发展变化的脉络中的独特地位。
历代书院之间的学术交流使宁乡地方特色鲜明文化得以重新组合,导致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形成。宋朝理学阵营中颇具特色的湖湘学派中,众多学宗把湖湘文化之精髓传于宁乡,把宁乡地方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创始人理学家胡宏在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在灵峰山下筑室聚徙讲学,取名灵峰书院,正式把湖湘文化正宗影响宁乡。另外还有被称之为“湖湘学最盛”有半个宁乡人之称的湖湘学宗则是张栻(官山现存张栻父子墓)。张栻是湖湘学派的杰出代表,是岳麓书院创始人。事功学派学者陈傅良曾说:“某尝获侍讲张先生(栻)所为记,及于治心修身之要,湖湘之后既知所指归。”黄宗羲指出:“湖南一派,当时为最盛”,张栻的思想不仅影响湖湘文化近千年的发展,而且在理学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张栻曾往返于长沙岳麓书院和宁乡云山书院聚徒讲学,弘扬湖湘学说,声名极一时之盛。明嘉靖年间(公元1524年)建书院于张栻墓侧,嘉靖帝赐书匾额“南轩书舍”,宁乡学子从此对湖湘学说有了入室的基殿。
宁乡历史亦有众多的风云人物以智慧与勤劳,把宁乡人敦厚、好学、顽强不息的秉性把宁乡本土文化传承并推向另一个高度。早在五代,宁乡就有高僧齐己(860-937),以号“诗囊”著诗闻名全唐,著《白莲集》等,今《全唐诗》录其诗十卷。裴休唐大中十年(856)任节度使,节镇潭州(今玉潭镇),曾捐资灵佑禅师奏建沩山密印寺。易祓,宋淳熙十二年(1185) 状元,官至礼尚书,封宁乡开国男。有《禹贡疆礼记》、《周易总义》、《识山楼集》数十种著述传世。明清思想家文学家王夫之,清经学家王文清,清史学家黄本 骥,有宁乡“革命摇篮”之称的云山书院校长王凌波……一代一代的文人学子与革命志士,逐步奠定了宁乡在湖湘文化中的雄厚根基。中共创始人何叔衡,名垂青 史,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功盖千秋,中国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光召,引领中国科学高峰……众多宁乡名人弘扬湖湘文化之精髓,影响着中国历史文明进程。从此宁乡深厚 的文化积淀和精神特质完全融于湖湘文化血脉之中。可见,宁乡深厚的人文积淀在湖南文化的大变动中逐步演绎出了一种颇具宁乡地方特色又与湖湘文化唇齿相依的文化形态,使得宁乡的文化价值和精神特质与湖湘文化水乳交融。
宁乡独特的青铜文化是湖湘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青铜文化是研究古代文明的一重要方面。湖南是南方发现商代晚期的青铜器最多的省区之一,而湖南又集中在宁乡。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人面纹鼎、象纹大铜铙、提梁卣等1500多件青铜器震惊世界。宁乡出土的青铜器以体形高大厚重,纹饰优雅秀丽,造型雄奇,铸造精良而闻名于世界,在中国青铜文化宝库中占有较高的地位,宁乡从此被誉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宁乡青铜文化成了研究湖湘文化历史发展轨迹的重要左证,向世人展示湖湘文化独特的魅力。
宁乡民间民俗艺术悠远流长。宁乡曾归属益阳,宁乡地花鼓融会长沙花鼓与益阳“草台子”花鼓戏,历经年代洗炼逐步衍变出宁乡地方特色的剧种。因而宁乡也成了湖南花鼓戏的三大发源地之一,在清代就已成形,广泛流行于湘中、湘东和洞庭湖滨。宁乡地花鼓的艺术风格独特,群众基础深厚,尤其是地方色彩鲜明,生活气息浓郁。清同治六年(1867年)《宁乡县志、2风俗志》记载:“上元灯有狮灯,以木为头……,龙灯以纸扎头……。又或多杂鱼灯……。男女装唱插秧采茶等曲,曰‘打花鼓’,或跨竹马灯。各庙寺醵金演剧,观者如堵,”所描述正是宁乡地方小戏子——宁乡对子花鼓。现今存《张先生讨学钱》《贺新春》等著名戏。对子花鼓与宁乡地方另一特色的民间吹打乐——麻山锣鼓反映了宁乡人民朴实的生活,生动地体现着宁乡深厚的文化传统-,这种地方文化传统是与湖湘文化息息相关。而今,宁乡对子花鼓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级名录,《麻山锣鼓》则列入了省级名录,30多支麻山锣鼓曲谱入选了《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一书。2008年,中央电视台专程对宁乡民俗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挖掘展演进行重点采访播出,宁乡民俗民间艺术精髓走向了全国,为湖湘文化的悠远流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千年古刹密印寺演绎宁乡传统文化的传奇。千年古刹密印寺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大宗派之一沩仰宗的起源地,佛教文化曾在此盛行。据史籍记载,唐宋时,密印寺占地广阔,殿宇宏伟,僧众多达3000余人,寺田3700亩,盛极一时。传说当时寺内铸有千僧锅,可作1000人的饭。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高僧灵礻右禅师来沩山开法,经宰相裴休奏请朝廷御赐“密印禅寺”门额。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铸5048斤大钟一口,涂以黄金,置之钟楼,晨敲夕叩,声闻数里,加之寺里原藏经文5048卷,原有田租5048担,遂有“密印三藏”之 称。张栻之父张浚也是一位著名的佛教禅宗居士。 “人主之学,以心为本,一心合天,何事不济”,他的偈语对帝王之后言均承禅宗“以心为本”的思想。其子张栻更是看好了沩山这片佛教净土,所至后来张栻自己 也葬来沩山陪其父。明崇祯年间翰林院检讨陶汝鼐在明亡后辞官削发为僧,出家沩山,禅学有《慧山海禅师塔铭》、《重建密印禅寺碑记》等书传世。
可见,宁乡人自古以来都因宁乡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而骄傲,而自豪。正是有了这一文化的熏陶,那些走南闯北的宁乡人,才能演绎出自己光芒的人生,并为世人所敬仰,从这一意义上说,宁乡这种地方特色文化又超出了她的地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所关注的文化。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历经千多年文化积淀的宁乡是湖湘文化的根脉,亦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Ⅵ 朔州朔城区民生中西医结合医院后面的鄂国公庙历史有记载吗老师布置的变态作业。要我们收集庙文化历史。
肯定有记载了,复大名鼎鼎的尉制迟恭庙。
尉迟恭庙是唐朝开国名将尉迟恭(封号“鄂国公”)的家乡,著名的朔州崇福寺就是尉迟恭奉敕建造的。朔州市政府为了弘扬尉迟恭文化,发展旅游产业,近日,朔城区决定,在原国公祠旧址恢复修建鄂国公庙。
Ⅶ 洛阳安和医院专业吗医生怎么样
是专业的,医生都很好,有资质,可以放心O(∩_∩)O
Ⅷ 汤姆索亚历险记 看看尼尔斯后来去了哪些地方旅行
你说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跟尼尔斯没有任何关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