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汉高发展历史

汉高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0 13:50:34

1. 汉族历史 汉朝汉文化是怎样发展的

高祖在位七年间,为了削弱异姓王侯的势力,先后剥夺韩信、英布、彭越等大将的兵权与封号,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与民休息”的政治方针,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为强大的汉朝盛世奠定基础。前一五九年,高祖薨,传位惠帝刘盈,但此时政权实际已掌握在汉高皇后吕雉的手中。 吕后前后共掌权十六年,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统治者之一。前一八三年,刘恒即位,是为文帝,他与景帝(文帝之子,前156—前143年在位)刘启都继续执行高祖所制定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方针,减轻人民赋税,使汉帝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大大增强,史家称这一阶段为“文景之治”。
通过“文景之治”,汉朝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前141年,景帝卒,其子武帝刘彻即位。刘彻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曾使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范围,保障了汉朝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多年的征战使国力下降,于是武帝于晚年停止征战,转而大力发展农业,使西汉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武帝之子昭帝继承其父的方针,继续实行无为政治,发展经济,使西汉极盛时期达到了顶点。
经过昭帝、宣帝(前73—前48 年在位)两代三十八年的“与民休息”的政策的执行,西汉王朝的国力增强,但与此同时地方势力也随之增强,严重的影响了汉帝国的统治,自元帝(前48—前32年在位)起,至成帝(前32—前8年在位)、哀帝(前6—公元1年在位)、平帝(1—6年在位)在位年间,皇帝对政权的统治力量已大不如前。 及至刘婴即位,朝权已尽落于外戚王莽之手。公元八年,王莽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新,至此西汉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结束。

2. 历史中的汉高后吕雉到底有多狠毒

历史上吕雉做下的许多事情确实可以用狠毒来形容了,吕雉作为刘邦的皇后因妒忌戚夫人受宠,便将戚夫人做成人彘,为了杀死刘邦的长子甚至差点害死了自己的儿子,但是追根究底吕雉还是一个可怜的女人。

历史上吕雉虽然行事狠毒,但是其实很多事情吕雉并非为了自己。虽然戚夫人是刘邦宠妃,但是吕雉之所以要折磨戚夫人更多的是因为她动摇了自己儿子的地位,因此吕雉的狠毒更多的是刘邦逼出来的。

3. 关于汉朝大事记的详细列表

西汉
前 202 年 ( 汉高祖五年 ) :
刘邦打败项羽于垓下,建立汉朝 ( 西汉 ) 。 刘邦打败项羽于垓下,建立汉朝 ( 西汉 ) 。
前 195 年 ( 汉高祖十二年 ) : 前 195 年 ( 汉高祖十二年 ) :
高祖死,子惠帝即位。 高祖死,子惠帝即位。
前 191 年 ( 汉惠帝四年 ) : 前 191 年 ( 汉惠帝四年 ) :
除秦挟书律。 除秦挟书律。
前 188 年 ( 汉惠帝七年 ) : 前 188 年 ( 汉惠帝七年 ) :
惠帝死, 吕后临朝称制。 惠帝死, 吕后临朝称制。
前 180 年 ( 汉高后八年 ) : 前 180 年 ( 汉高后八年 ) :
吕后死, 文帝立。 吕后死, 文帝立。
前 156 年 ( 汉景帝前元元年 ) : 前 156 年 ( 汉景帝前元元年 ) :
减收田租之半,三十而税一。 减收田租之半,三十而税一。
前 154 年 ( 汉景帝前元三年 ) : 前 154 年 ( 汉景帝前元三年 ) :
吴 、 楚七国反,遭周亚夫平乱。 吴 、 楚七国反,遭周亚夫平乱。
前 202 年 ( 汉高祖五年 ) : 前 202 年 ( 汉高祖五年 ) :
刘邦打败项羽于垓下,建立汉朝 ( 西汉 ) 。 刘邦打败项羽于垓下,建立汉朝 ( 西汉 ) 。
前 195 年 ( 汉高祖十二年 ) : 前 195 年 ( 汉高祖十二年 ) :
高祖死,子惠帝即位。 高祖死,子惠帝即位。
前 191 年 ( 汉惠帝四年 ) : 前 191 年 ( 汉惠帝四年 ) :
除秦挟书律。 除秦挟书律。
前 188 年 ( 汉惠帝七年 ) : 前 188 年 ( 汉惠帝七年 ) :
惠帝死, 吕后临朝称制。 惠帝死, 吕后临朝称制。
前 180 年 ( 汉高后八年 ) : 前 180 年 ( 汉高后八年 ) :
吕后死, 文帝立。 吕后死, 文帝立。
前 156 年 ( 汉景帝前元元年 ) : 前 156 年 ( 汉景帝前元元年 ) :
减收田租之半,三十而税一。 减收田租之半,三十而税一。
前 154 年 ( 汉景帝前元三年 ) : 前 154 年 ( 汉景帝前元三年 ) :
吴 、 楚七国反,遭周亚夫平乱。 吴 、 楚七国反,遭周亚夫平乱。
前 140 年 ( 汉武帝建元元年 ) : 前 140 年 ( 汉武帝建元元年 ) :
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 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
前 138 年 ( 汉武帝建元三年 ) : 前 138 年 ( 汉武帝建元三年 ) :
张骞出使西域 。 张骞出使西域 。
前 136 年 ( 汉武帝建元五年 ) : 前 136 年 ( 汉武帝建元五年 ) :
设置五经博士。 设置五经博士。
前 130 年 ( 汉武帝元光五年 ) : 前 130 年 ( 汉武帝元光五年 ) :
唐蒙出使夜郎 ,置犍为郡 。 唐蒙出使夜郎 ,置犍为郡 。
前 127 年 ( 汉武帝元朔二年 ) : 前 127 年 ( 汉武帝元朔二年 ) :
卫青出搫匈奴 ,取得河南地区,设朔方郡 。 卫青出搫匈奴 ,取得河南地区,设朔方郡 。
前 121 年 ( 汉武帝元狩二年 ) : 前 121 年 ( 汉武帝元狩二年 ) :
霍去病 大败匈奴 ,控制河西地区,打开了通西域的道路。 霍去病 大败匈奴 ,控制河西地区,打开了通西域的道路。
前 119 年 ( 汉武帝元狩四年 ) : 前 119 年 ( 汉武帝元狩四年 ) :
设盐铁官,算缗钱; 卫青 、 霍去病出击匈奴 , 匈奴远征至漠北;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 设盐铁官,算缗钱; 卫青 、 霍去病出击匈奴 , 匈奴远征至漠北;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
前 118 年 ( 汉武帝元狩五年 ) : 前 118 年 ( 汉武帝元狩五年 ) :
铸五铢钱, 汉币制至此始定。 铸五铢钱, 汉币制至此始定。
前 87 年 ( 汉武帝后元二年 ) : 前 87 年 ( 汉武帝后元二年 ) :
武帝死, 昭帝即位。 武帝死, 昭帝即位。
前 60 年 ( 汉宣帝神爵二年 ) : 前 60 年 ( 汉宣帝神爵二年 ) :
设西域都謢。 设西域都謢。
前 8 年 ( 汉成帝绥和元年 ) : 前 8 年 ( 汉成帝绥和元年 ) :
王莽为大司马。 王莽为大司马。
前 6 年 ( 汉哀帝建平元年 ) : 前 6 年 ( 汉哀帝建平元年 ) :
刘歆要求把《左氏春秋》等列入官学被拒,今古文经学之争开始。 刘歆要求把《左氏春秋》等列入官学被拒,今古文经学之争开始。
前 2 年 ( 汉哀帝元寿元年 ) : 前 2 年 ( 汉哀帝元寿元年 ) :
博士弟子景卢从大月氏使者伊存口授佛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 博士弟子景卢从大月氏使者伊存口授佛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
前 1 年 ( 汉平帝元寿二年 ) : 前 1 年 ( 汉平帝元寿二年 ) :
哀帝死,太皇太后王氏召王莽执政。 哀帝死,太皇太后王氏召王莽执政。
5 年 ( 汉平帝元始五年 ) : 5 年 ( 汉平帝元始五年 ) :
王莽毒死平帝 ,代行皇帝职务。 王莽毒死平帝 ,代行皇帝职务。
6 年 ( 孺子婴居摄元年 ) : 6 年 ( 孺子婴居摄元年 ) :
王莽立孺子婴为太子,自称假皇帝。 王莽立孺子婴为太子,自称假皇帝。
8 年 ( 孺子婴初始元年 ) : 8 年 ( 孺子婴初始元年 ) :
王莽自称皇帝,国号新 , 西汉结束。 王莽自称皇帝,国号新 , 西汉结束。
东汉
25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国号汉(东汉)。
48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匈奴分裂为南北。
73年(汉明帝永平十六年):班超出使西域。
79年(汉章帝建初四年):章帝会诸儒於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
89年(汉和帝永元元年):宝宪大败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
94年(汉和帝永元六年):班超平定焉耆,西域五十余国纳贡称臣。
97年(汉和帝永元九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至息西界而还。
105年(汉和帝元兴元年):蔡伦改良造纸术。
132年(汉顺帝阳嘉元年):张衡造侯风地动仪、浑天仪。
166年(汉桓帝延熹元年):第一次党锢之祸。
169年(汉灵帝建宁二年):第二次党锢之祸。
184年(汉灵帝光和七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事。
188年(汉灵帝中平五年):各地黄巾复起;改州刺史为州牧。
189年(汉灵帝光熹五年):袁绍引兵入宫,杀宦官二千余人。
190年(汉献帝初平元年):董卓挟持献帝专政。
200年(汉献帝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
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打败曹操。
220年(汉献帝延康元年):曹丕用陈群议,行九品官人法,州邵置中正。

4. 汉朝统治时间及历史资料

汉朝
汉朝按年代和建都分西汉和东汉。

西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

秦末年,项羽、刘邦拥立楚怀王与秦朝抗争。经过几年的征战,刘项军夺取天下,项羽废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土地于王侯数十人,其中刘邦被封为汉王,都南郑。但刘邦并不甘心居于项羽之下,在谋士张良、萧何,大将军韩信等人的帮助下,于公元前二零二年击败项羽,登临帝位,国号汉,定都长安,是为汉高帝。

高祖在位七年间,为了削弱异姓王侯的势力,先后剥夺韩信、英布、彭越等大将的兵权与封号,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与民休息”的政治方针,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为强大的汉朝盛世奠定基础。前一五九年,高祖薨,传位惠帝刘盈,但此时政权实际已掌握在汉高皇后吕雉的手中。 吕后前后共掌权十六年,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统治者之一。前一八三年,刘恒即位,是为文帝,他与景帝(文帝之子,前156—前143年在位)刘启都继续执行高祖所制定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方针,减轻人民赋税,使汉帝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大大增强,史家称这一阶段为“文景之治”。

通过“文景之治”,汉朝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前141年,景帝卒,其子武帝刘彻即位。刘彻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曾使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范围,保障了汉朝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多年的征战使国力下降,于是武帝于晚年停止征战,转而大力发展农业,使西汉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武帝之子昭帝继承其父的方针,继续实行无为政治,发展经济,使西汉极盛时期达到了顶点。

经过昭帝、宣帝(前73—前48 年在位)两代三十八年的“与民休息”的政策的执行,西汉王朝的国力增强,但与此同时地方势力也随之增强,严重的影响了汉帝国的统治,自元帝(前48—前32年在位)起,至成帝(前32—前8年在位)、哀帝(前6—公元1年在位)、平帝(1—6年在位)在位年间,皇帝对政权的统治力量已大不如前。 及至刘婴即位,朝权已尽落于外戚王莽之手。公元八年,王莽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新,至此西汉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结束。

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一个帝国之一,统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农业发展上,历代一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故而汉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较稳定。在武帝年间,大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武帝采纳之,自此,儒教、儒学形成了汉朝以后中国历朝历代一贯遵从的治国方略。 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使得手工业、商业、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科学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纺织为主的西汉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纺织为例,西汉已有接近成型的绣花机器,足以见得当时生产已有一部分脱离了单纯的手工劳作,使得生产率提高。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起来,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许多商业城市,并通过丝绸之路开辟了与西亚诸国的外交与商贸等诸方面的交流。

在汉朝的人文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大史学家——司马迁。他以太史令之职,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这部著作被后人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另外,汉朝的艺术水平也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从近年来汉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来,其做工之精细,工艺之考究,并不亚于今日。如四川广汉出土的执锄陶俑及广州出土的汉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细,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西汉自高祖刘邦创建以来,历经十四代二百三十余年(其中包括王莽的新朝),使中国一度成为强盛、富饶的大帝国。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兴。

东汉

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

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身为西汉皇族,故仍定国号为汉,但建都洛阳,年号建武,是为汉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全面改革王莽所实施的旧政策,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限;废除“官奴”;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 到公元一世纪中叶,经过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

公元89年,汉章帝薨,由年仅十岁的和帝刘肇即位,年号永元。因和帝年幼,统治权利完全落于章帝皇后窦氏与其兄窦宪之手。窦氏的专权引起了上下官吏的不满,和帝于公元92年与宦官郑众等人合力诛灭窦氏, 郑众因功封侯。自此,宦官越来越甚地参与东汉的政治统治,加之自和帝刘肇以来历代汉帝都宠信宦官,及至桓帝(公元132—167年在位)、灵帝(公元168—189年在位)年间,宦官的权利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形成东汉王朝后期的宦官与外戚专权的格局。

公元189年,灵帝驾崩,何太后临朝。当时皇宫内宦官专权,凉州董卓率兵入洛阳,废皇子刘辩,杀何太后,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事实上献帝即位后并无任何权利,董卓独揽大权,残暴专横,使得各地官吏纷纷举兵反抗,逐步形成了诸强割据的局面,统一的王朝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后,献帝又为曹操控制;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献帝让位,东汉王朝宣布灭亡,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国时期。。

东汉王朝在统治上沿用了许多西汉的方针与政策,而且在一些方面做了调整与改革,使之更加适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在东汉前期,政权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融和,使国家趋于稳定,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超过了西汉的水平。公元105年,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纸张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文字记录方式脱离了使用竹简的时代,同时造纸术也作为我们熟悉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流传至今。东汉对后世的另外一项贡献是制陶业的发展,它使中国彻底脱离了青铜时代的材料束缚,把一些以前为豪门贵族专有的用品带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学方面,以张衡为代表的东汉学术界,有着很高的成就;张衡则以高超的工艺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制造这些仪器的原理至尽仍被广泛使用。另外,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利用麻醉技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外科医生,他创造的“五禽戏”是我国第一套体操性质的健身活动。

到东汉时期,书法、绘画已不单纯作为文字图形符号使用,它们的艺术地位逐渐显露出来,虽然今日东汉流传下来的艺术品数量不多,但从其中依然能窥得汉文化的风貌。

东汉王朝前后历十二帝,共一百九十五年。

汉朝

汉朝(公元前202一公元220)包括西汉和东汉.其军制继承秦朝而有 发展。汉初,实施“与民休息”政策,百姓兵得负担相对减轻;军事体 制保持了秦朝高度集中和统一的特点。武帝时期,以“中朝”驭“外 朝”,削弱王国诸侯,加强对军权控制;在频繁用兵过程中,军队结 构、兵员征集等不断变化,骑兵上升为重要兵种.募兵制逐渐施行。 东汉初,裁撤郡国军队,取消都试制度.以募兵制渐代征兵制,使国 家军力遭到削弱。至后期,地方牧守权力增大,在镇压农民起义过 程中产生大大小小武装集团乘乱崛起,致使国家重踏分裂。
军事领导体制 汉初,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中,丞相辅佐皇帝 处理天下大事;太尉为最高武职,掌武事,备阜帝顾问,但不行军令 之权,御史大夫佐丞相统理天下。九卿中,光禄勋(郎中令)统领诸 即,卫尉统辖卫士,中尉(执金吾)统率中尉卒,共同负责皇宫和京 师治安。地位显要的军事长官还有大将军、膘骑将军、车骑将军、卫 将军及各种名号的将军,皆掌征伐。武帝时,削弱丞相为首的“外 朝”权力,罢太尉官;加重“中胡”地位,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大 司马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参与宫中机密,平时参与决策、处理 军国要务,战时统率大军出征。后期,改设三公为最高行政首脑.大司马主掌军政,位列大司徒(丞相改)、大司空(御史大夫改)之上。 东汉相沿,大司马复称太尉,名为军事和行政首领,实际上总理国 家军政要务、直接掌握军队的中枢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尚书台。中叶 以后.外戚任大将军者操纵国政.把持兵权,成为朝廷最高军政长 官,与三公合称“四府”。此外,汉朝沿用古代监军制度,多遣中朗官 和近侍(如太中大夫、X者>监军。 凡有大的战争,则由皇帝颁沼,以虎符或“符”、“节”为凭,征调 各地军队出征;择选全军主帅和各路统帅,以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充任;将军开府置幕僚,组成指挥机构。武帝以 后,大将军及其幕府长期设置,战时指挥作战,平时参须朝政,实权 甚大。
在地方,汉朝郡、国并行。郡置太守.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以都尉辅佐掌管兵员征集、训练、考核校阅、维持治安、率军出征,以 及武器装备的制造、管理等。郡下设县,县令(长)兼理军、民两政. 置县尉助理军事和掌管治安。与郡平行的诸侯王国,以相为行政长 官,兼掌军事:臣王国中尉、郎中令、卫尉等统领军队,负责王宫宿 卫和维持王国治安。县下还有乡、亭等基层组织,各置官吏,兼掌组 织本地正卒训练和治安、邮绎、户籍、兵役等军政事务。东汉时,裁 罢都尉,其职并入太守。原来作为监察区划的州(部),逐渐演化为 郡之上的行政单位,州刺史内掌民政,外统兵马,地方官权力膨胀。 黄巾起义后,战争频仍,刺史、郡守不仅有领兵权,还有征兵、募兵 权,从而埋下了分裂割据的种子。

兵役制度 两汉兵役制度有一个明显的演变过程。汉初,承秦 制.实行征兵制。文帝时,正常征发不能适应戍边需要,晁错建议莫 民实边,使边郡常驻之民与常驻之兵合而为一。武帝时,土地兼并 日趋严重,大批小农破产流亡,豪宫之家多有免除兵役的特权,又 战事频繁,兵员需要量大,过去行之有效的征兵制度不能正常进 行,也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于是,兼行募兵制。此外,如谪兵、奴 兵、少数民族兵也被广泛使用。东汉刘,刘秀改革军制,取消郡县正 卒轮流上制度,兵员以招募为主。
汉初,民17岁博籍(登记),成为具有兵役义务的待役人员,称 为“正”。“正”20或23岁起役.轮流应征,服现役两年。 一 年在本郡 为材官或骑士、楼船了;一年赴京师当卫士,或到边郡充戍卒(一说在 本郡为材官、骑士、楼船,是正卒;卫士、戊卒为同样性质的服役,均 不是正卒。前者系兵役,后者系摇役)。“正”不服役时,为预备役兵 员,遇有战事,须随时应征,到60或56岁止。应役年限内的免役, 分为复身(本人免役)、夏家(全家免役)两种。凡有一定军功、资历、 爵位者,饲养、捐献军马或粮食、钱币达到一定数量者,朝廷礼遇的 功臣子孙、学者、高龄者,男子身高不足规定尺寸(6.2尺以亡)者, 均可免役。
武帝开始,兼行募兵制。初募熟悉胡、越的汉族及少数民族人 当兵,不再按期更代。其后,四方有事,常募兵以备征伐。用募对象 多数是农民、流民,少量是犯罪而持许免罪(弛刑)的官吏或百姓, 以及被放免的奴隶。又有选募,即择取身体好、胆量大、技能优的 “勇敢士”从军。有时征募不足,则发刑徒为兵(谪兵),井实行“七科 谪“,即谪发有罪之吏、无籍之人、嗸婿、商人(含曾作过商人或父 母、祖父母作过商人者)为兵。西汉末年,为防匈奴,还曾招募奴隶为兵。
东汉时期,募兵成为主要集兵方式,征兵制亦末废止。募兵制 盛行的结果是,国家以钱征集兵员,加重财政负担;一批农民长期 离开土地,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应募者对将领的人身依附关系加 员,演变成私家部曲,造成地方势力膨胀,为军阀的形成提供了 方便。
东汉时期,募兵成为主要集兵方式,征兵制亦末废止。募兵制 盛行的结果是,国家以钱征集兵员,加重财政负担;一批农民长期 离开土地,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应募者对将领的人身依附关系加 员,演变成私家部曲,造成地方势力膨胀,为军阀的形成提供了方便。

军训制度 西汉强调“非教士不得从征”(《汉书“武五子 怜》),不仅注重平时因地制宜、因兵种而异的训练,还坚持定期校 阅、考核,次行都试(大检阅)制度。即每年秋季,在京师,举行隆重 祭祀仪式,武官和士兵一起演练阵法。在郡国,太守、都尉及县令、 县尉组织材官、骑士、楼船,进行射箭、乘马、行船等项军事技能比 赛和考核,评定优劣,罚的还以狩猎形式进行军事演习。在边境,由太守率领万骑巡察防务情况,并实行边塞秋射制度,对候长、士史 进行射箭考核,合格者有赏,不足吉受罚。训练内容以张弩发矢为 主,也综角抵(角力、摔跃)、手博(拳技)、蹴鞠(古代足球运动)等武 术、技巧项目。东汉废都试制度。中叶以后,各种训练制度废弛,地 方兵、京师兵皆无训练,战斗力明显下降。

武器装备是战争的工具,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汉代的武器种类在先秦弓矢、殳、矛、戈、戟“五兵”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军士使用的武器已是多种多样。长兵器有殳、戈、矛、戟;短兵器有刀、剑;远射兵器有弩、弓;防护兵器有盔甲、盾牌;攻守的兵器有钩镶。此外还有锤、挝、杖、钺、斧等劈砍、锤砸兵器。在各种兵器之中,铁兵器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汉初晁错所列的弓弯、短兵、长戟、剑盾、矛铤等多是质量精良的铁制兵器。近年来考古发掘的长安武器库所出兵器,除少量仍为青铜制造外,绝大多数均为铁兵器,刀、剑、戟、矛、斧、骸、盔甲一应俱全,仅铁镞就达1000余件。
汉代军中的武器不仅品种多,而且质量高,远远优于匈奴的兵器。正如晃错所言,汉军的精兵良器用于战斗,“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匈奴之兵弗能当也”,“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此中国之长技也”。
汉军的精良武器是由多系统、多部门制造的。考工令是西汉中央兵器制造的主要部门之一。“考工,少府之属官也,主作器械”。“考工令一人,六百石。主作兵器弓、弩、刀、铠之属。成则传执金吾入武库” ; 考工之外,西汉的尚方令也制造兵器,史载尚方今:“掌上手工,作御刀剑诸好器物”。《汉书·韩延寿传》载:“延寿又取官铜物,候月蚀,铸作刀剑钩镡,放(仿)效尚方事”。另,《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绛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循五百被,可以葬者。”司马贞《素隐》曰:“工官即尚方之工,所作物属尚方,放云工官尚方。”
汉代地方上制造兵器的部门是工官。“《地理志》:河南、南阳、济南、太山、颍川、河内、蜀、广汉等郡,皆有工官。徐天麟按:工官虽在外郡,而所作器械,实输京师。故武帝边兵不足,乃发武库工官兵以赡之也。”《汉唐事笺》卷六亦载:“汉自郡国至京师,皆有武备,在郡皆有库兵,或置工官,库兵以算赋为之,而工官与铁官,同置产铁之郡。”可见,汉代产铁之郡皆设制造兵器的机构。
西汉的武库不仅负责兵器的贮藏,也具有武器生产的功能。执金吾届官有武库令,“主兵器”。这里的主兵器,也应包括武器的制造。 虽然西汉武器的制造机构有的在京师,有的在地方,但所造兵器皆藏之武库。从这一点看,西汉的武器生产权是由国家直接控制的。对于武器生产的规格、质量、数量都应有统一的计划。
武库是西汉武器装备的主要贮藏部门,为了使武器装备能够及时地配给军士使用,西汉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多层次的武库网络。中央级的武库有京师长安的武库,地方郡级武库见于记载者有洛阳、河南、上郡、颍川、广汉、山阳、北海、玄莬武库,张掖、酒泉、渔阳、上党等地也建有武库。县级武库见于记载者有阳陵、居延、商县和武牢等武库。汉武帝以后全国武库大增,边防军及大将军幕府多没有武库。
汉代武库规模巨大,位于长安长乐、末央二宫之间的长安武库,四周有高大的围墙,考古证实东西长710米,南北宽332米,墙厚1.5米,总占地23万平方米。武库内共发现七处库房遗址,各库所存放的武器种类不一,有的存放铠甲,有的专贮弓箭、簇矢。该武库自汉初兴建,终西汉一代始终沿用。地方上的武库也有相当的规模。遇有战事,这些武库网络便可以及时地为数以万计甚至十几、几十万的军队提供装备。
西汉王朝十分重视对武器装备的管理。武库令(长)和武库亟等经营武库之官吏,一般由皇帝亲信为之。武库有严格的籍簿登记制度。从居延汉简可以看出,当时库藏武器装备的品种、数量及出入情况都有详尽的登记,其登记簿册名为“器物簿”。为了保证武库的安全,武库有“库卒”昼夜巡逻值班,名为“直符”。西汉中期燕刺王刘旦曾对群臣诡称:“寡人赖先帝休德,
获奉北藩,亲受明沼,职吏事,领库兵,任重职大。”汉武帝太子为江充陷害被迫起兵时,曾“桥(矫)制赦长安中都官囚徒,发武库兵”,皆说明动用武库兵器必须有皇帝制沼才可行,武库兵器的发放十分严格。武库控制在皇帝手中,既反映西汉对武器装备的严格管理和使用,也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军事权力的高度集中。

武器管理 两汉武器以钢铁兵器为主。中央由少府所属的考 工主管全国兵器制作。冶铁业比较发达的郡,设工官、铁官,主管兵 器制造并输送京师。长安、洛阳及各郡设武库,由武库今负责兵器 储存和发放。

军队构成 汉朝军队包括京师兵、郡国兵、边防兵三个部分。 三者结合,构成军队的整体。
京师兵即中央军。历来不少学者认为,汉初京师兵主要指南北军,因驻地分别位于长安城内南北而得名。南军的主要任务星负责 保卫宫廷,成员有卫士、郎官之别(南军组成,常见的还有二说:一 是南军即刀尉所领之卫士,—是南军仅指郎中令所领之郎官)。卫 士是郡国轮流服役的正卒,由卫尉统领;郎官由高官子弟和品学出 众之士组成,属郎中令统领。北军主要任务是警备长安及京畿地 区,士兵多征调三辅正卒,一年一更换,初由中尉统率。非常时期, 南北军由皇帝指定重臣统领。武帝时,南军增设期门、羽林和羽林孤儿;北军增设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愤八校 尉兵,分驻京城内外。南北军由此扩展成为皇帝亲自学握的一文重 要军事力量。东汉时期,形式上沿袭南北军制度,但已无南军之称 呼,光禄勋(郎中令改称)统辖七署朗官,卫尉统领各宫卫士。北军 分作两部:一部内执金吾(中尉改称)统领;一部(主力)由五校尉 (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分领,置北军中候一人监军。灵帝时 增置西园八校兵。 企考两汉文掐,汉朝京师兵是其军队的精锐,主要负责宿卫皇 宫韧保卫京师,按任务可分为三个系统:①省殿卫军。汉初由郎中令统领的郎官充任。郎官分议郎、中郎、侍郎、郎中,新入仕途而 非服兵役的高官子弟、品学出众之士和有某种特长之人组成。主要 侍从护卫皇帝,警卫省殿门户,又备皇帝顾问和差遣,待遇优厚。汉 武帝时改郎中令为光禄勋,为加强宿卫与侍从,先后置期门(后改 体虎贲郎)、羽林(初称建章营骑)和羽杯孤儿,充任省殿宿卫和执 兵送从的主力。期门、羽林选自西北六郡能骑善射的良家子弟,羽 林孤儿由作战死亡将士遗孤组成,皆长期服役,地位较高。②宫城 卫士。由卫尉统领,职掌宿卫殿外宫门和巡逻警备宫内,保卫皇帝、 皇后、太后、太子所后宫殿及中央宫府的安全。卫士由各郡回轮番赴京师宿卫的正卒充当,每期一年,期满回籍。⑶京师屯兵。任务 是屯戌京师,保卫京师及近畿治安。大体包括三支部队:一是南北 军。汉初京师屯兵的主力,通常由将军、卫将军或贾臣统领。如吕 后以吕禄为上将军,领北军;以吕产为相国,领南军;丈帝元年(公 元前179)“拜宋吕为卫将军,居南北军”(《汉书·文帝纪》)。文帝 二年即罢卫将军之军。至此,南北军并存的建制不夏存在。武帝初, 恢复北军组织.并扩大北军为北军八校兵,即中垒、屯骑、步兵、越 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兵。日常事务由中垒校尉兼掌,另 派监军使者监领。东汉裁并八校为五营(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 声),置北军中候一人监军,屯戍和出战任务加重。二是中尉卒。由中尉(后改称执金吾)统领。主要负责京师,维持治安;曳帝出 巡时,则随行护驾,侍从左右。三是城门屯兵。武帝时始设,置城门 校尉统领,以外戚、近臣充任。下有司马和十二城门候,领兵分守长 安十二城门。东汉相沿,洛阳十二城门亦设城门屯兵警守,兵员略 有减少。东汉末年,外威、宦官拥兵割据。外戚大将军何进旱北军 五营及期门、羽林后,宦官集团逐募京畿丁壮,创设西园八校尉军。 各置校尉一人统领,总领于上军校尉,从而形成外成、宦官分 掌京师兵的局面。
郡国兵即地方兵。汉初,高祖令各郡国选择勇武有力者,因地 势所宜,置材官、骑上、轻车、楼船,各有员额。平时参加军事训练.

5. 德国汉高

德国汉高集团成立于1876年,已有130年的悠久历史,是一个享有盛名的应用化学品跨国企业。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汉高集团被美国《工业周刊》,德国《CHEManager》杂志评为“世界最佳管理百强企业”。“世界最大粘合剂生产厂商”且在美国《财富》杂志的“世界最受推崇公司”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汉高“Ceresit®赛力特®”,这个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品牌是德国汉高集团在建筑化学品领域的专家。“完善的产品体系,创新的产品概念,专业的客户服务和出色的产品质量”一直是该品牌秉承的产品理念。“赛力特®”品牌完整的产品体系渗透到建筑项目的每一个部分。包括:防水类、瓷砖粘贴类和墙面处理、外墙保温粘贴及装饰类等

汉高公司是一个具有多种产品的跨国公司,产品包括粘合剂,家用清洁器,身体护理产品,表面处理产品和工业清洗剂及其他化学产品。2000年6月末,员工在全球范围超过57000多人,42000多名员工在国外工作。

德国汉高 - 历史发展
产品1838年,德国西部的第一条铁路在莱茵河北岸的杜塞尔多夫开通,这个诞生了海涅的城市很快成为交通和经济枢纽——36年后,出身教师之家的弗利茨。汉高(Fritz Henkel)发现新近在市场上出现的清洁剂使居家洗衣过程变得更简单了,这从根本上启发了弗利茨。

他将苏打漂白,自行销售,结果竟颇为成功,很快便添加雇员,扩展公司规模。1907年汉高公司推出了“宝莹”牌家用洗涤剂。 作为一个反传统的商人,弗利茨将公司所有权分成三份给三个儿女的做法在当时也显得不合常规。按照2:2:1的比例,雨果、小弗利茨和艾米三个家庭分支共同拥有汉高,这一点也确立了家族团结在一起共同发展家族生意的传统。

1962年,在家族子孙康纳德。汉高(Konrad Henkel)的掌管下,汉高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阶段。

进入1980年代,随着海外竞争对手的强大,欧洲市场整体开始走向萧条。清洁剂在全球范围内生产过剩导致价格战,大多数制造商在这一时期首次为业绩感到心疼,汉高也不例外。

198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化影响到家族在公司的作用,原有股东协议提前在1996年终止,家族后代们在综合了前辈的意见后制定了新的20年协议,其中提出相应约束:

具有投票权的股票须在股票交易市场导入

每个家族成员都有权出售部分股份

家族会议、包括全体家族股东会须增加召开频率

并有保证公司未来增长的原则:

以执行为导向的管理

使其他公司保持小股东持有权

以不威胁原有结构的稳定性开创战略性业务单元

通过首选股票来使资本增值

以首次公开招募(IPO)为辅助性手段

汉高家族持有公司拥有表决权的股份超过50%,另外的则在股市中公开交易。在每一个关键性决策上,家族成员都遵守这样一个信条:公司重于家族。这一信条的维护者康纳德于1999年辞世,他当之无愧地被尊为代表家族灵魂的族长。

德国汉高 - 全球业务
德国汉高拥有129年的历史,业务遍及欧洲、北美洲、亚太区和拉丁美洲,在近75个国家生产经营1万余种民用和工业用产品。汉高业务分为品牌战略事业部和技术战略事业部。汉高品牌战略事业部涵盖洗涤剂、化妆/美容用品和民用粘合剂等领域。汉高技术战略事业部是全球工业粘合剂和表面技术的市场领导者,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电子及汽车行业,为全球客户在世界各地提供全球统一品质的产品和度身定做全面的工艺解决方案。

汉高的中国业务始于1988,在中国拥有18家公司及代表处,投资总额超过3亿美元,员工超过2800人,生产经营汉高集团全部的民用和工业用产品。汉高中国总部设在上海。

德国汉高 - 潜行中国
汉高集团2008年年度财务发布会1990年,为了在欧洲老客户德国大众和法国标致在中国的合资汽车厂提供金属表面处理剂产品,汉高技术业务部进入中国。

而汉高的家庭护理产品在1993年才进入中国,化妆品和美容用品业务的进入则是在1994年。虽然汉高后来陆续收购了“天津加酶”、“海鸥”、“天天”、“桂林”、“孩儿面”、“可蒙”和“光明染发剂”等品牌,但在宝洁、联合利华、日本花王、欧莱雅和众多中国本土日化品牌的竞争中,汉高的表现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2004年,汉高在亚太地区的销售额约为70多亿人民币,其中30%以上来自中国。在这20多亿销售额中,包括化妆品和洗涤产品在内的日用消费品销售额可能在5亿人民币左右。而反观宝洁中国,其2004年的业务收入已经达到了180亿元,仅仅玉兰油一个品牌就贡献20亿元。

工业产品和消费品业务在市场表现上呈现巨大反差。

在工业产品上,汉高主要服务于拓展全球业务的工业用户,推广全球性的品牌策略,提供全球一致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但在消费品领域,汉高的消费品品牌划分为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品牌——在推广其全球品牌的同时,通过不断并购地方性小型或中型的品牌,来实现有机增长。在民用粘合剂上,汉高在中国既有全球品牌“百特”牌固体胶,也有通过收购得到的、在上海市场领先的白胶和万能胶品牌“熊猫”。这是汉高全球品牌和本地品牌组合的成功样板。

但在洗涤用品、化妆品和美容用品上,汉高的品牌管理模式并没有获得同样的成功。

在中国市场,汉高旗下的国际品牌“Persil”(宝莹)、“Fa”(花)等核心品牌传播力不够;收购的地方性品牌“天津加酶”、“海鸥”、“天天”、“桂林”、“孩儿面”、“光明染发剂”则始终被局限在当地的低端市场,未能提升,也未能真正拓展为全国品牌。

是市场竞争环境的不同导致了汉高消费品业务的困境。在洗涤用品和化妆品领域,汉高旗下的品牌并不具备其在工业产品,甚至是民用粘合剂领域的领先地位。而在汉高市场推广不力的同时,宝洁、联合利华等竞争对手正在利用品牌号召力进行强势渗透,占领了大部分中高端市场。

2005年,汉高中国提出了“超越计划”。这个在华沉寂多年的跨国巨头开始图谋反击——通过渠道建设、营销突破和推出新品来寻求在中国市场的突破。

德国汉高 - 理念
很多排名和奖项都把汉高列为可持续性和企业社会责任(CSR)方面的全球领袖。因为汉高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信奉这些理念,现在公司已经在努力寻求当代诸如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解决方法。抱定这一理念,汉高不断对公司所有品牌和技术在生命周期中的研发、生产和使用三个阶段都加以优化。

现有的水、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有限成为公认的全球面临的挑战。汉高迎接这一挑战,在125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行动。汉高的目标是为社会做出有价值的贡献。这是基于公司的远景:以品牌和技术使人类生活更加轻松、舒适和美好。汉高取得这一目标的方法是坚持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把优异的业绩和对人与环境的责任结合起来。

6. 汉代在历史上一共经历了多少年

汉朝
汉朝按年代和建都分西汉和东汉。

西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

秦末年,项羽、刘邦拥立楚怀王与秦朝抗争。经过几年的征战,刘项军夺取天下,项羽废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土地于王侯数十人,其中刘邦被封为汉王,都南郑。但刘邦并不甘心居于项羽之下,在谋士张良、萧何,大将军韩信等人的帮助下,于公元前二零二年击败项羽,登临帝位,国号汉,定都长安,是为汉高帝。

高祖在位七年间,为了削弱异姓王侯的势力,先后剥夺韩信、英布、彭越等大将的兵权与封号,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与民休息”的政治方针,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为强大的汉朝盛世奠定基础。前一五九年,高祖薨,传位惠帝刘盈,但此时政权实际已掌握在汉高皇后吕雉的手中。 吕后前后共掌权十六年,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统治者之一。前一八三年,刘恒即位,是为文帝,他与景帝(文帝之子,前156—前143年在位)刘启都继续执行高祖所制定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方针,减轻人民赋税,使汉帝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大大增强,史家称这一阶段为“文景之治”。

通过“文景之治”,汉朝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前141年,景帝卒,其子武帝刘彻即位。刘彻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曾使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范围,保障了汉朝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多年的征战使国力下降,于是武帝于晚年停止征战,转而大力发展农业,使西汉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武帝之子昭帝继承其父的方针,继续实行无为政治,发展经济,使西汉极盛时期达到了顶点。

经过昭帝、宣帝(前73—前48 年在位)两代三十八年的“与民休息”的政策的执行,西汉王朝的国力增强,但与此同时地方势力也随之增强,严重的影响了汉帝国的统治,自元帝(前48—前32年在位)起,至成帝(前32—前8年在位)、哀帝(前6—公元1年在位)、平帝(1—6年在位)在位年间,皇帝对政权的统治力量已大不如前。 及至刘婴即位,朝权已尽落于外戚王莽之手。公元八年,王莽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新,至此西汉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结束。

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一个帝国之一,统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农业发展上,历代一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故而汉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较稳定。在武帝年间,大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武帝采纳之,自此,儒教、儒学形成了汉朝以后中国历朝历代一贯遵从的治国方略。 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使得手工业、商业、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科学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纺织为主的西汉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纺织为例,西汉已有接近成型的绣花机器,足以见得当时生产已有一部分脱离了单纯的手工劳作,使得生产率提高。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起来,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许多商业城市,并通过丝绸之路开辟了与西亚诸国的外交与商贸等诸方面的交流。

在汉朝的人文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大史学家——司马迁。他以太史令之职,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这部著作被后人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另外,汉朝的艺术水平也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从近年来汉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来,其做工之精细,工艺之考究,并不亚于今日。如四川广汉出土的执锄陶俑及广州出土的汉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细,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西汉自高祖刘邦创建以来,历经十四代二百三十余年(其中包括王莽的新朝),使中国一度成为强盛、富饶的大帝国。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兴。

东汉

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

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身为西汉皇族,故仍定国号为汉,但建都洛阳,年号建武,是为汉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全面改革王莽所实施的旧政策,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限;废除“官奴”;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 到公元一世纪中叶,经过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

公元89年,汉章帝薨,由年仅十岁的和帝刘肇即位,年号永元。因和帝年幼,统治权利完全落于章帝皇后窦氏与其兄窦宪之手。窦氏的专权引起了上下官吏的不满,和帝于公元92年与宦官郑众等人合力诛灭窦氏, 郑众因功封侯。自此,宦官越来越甚地参与东汉的政治统治,加之自和帝刘肇以来历代汉帝都宠信宦官,及至桓帝(公元132—167年在位)、灵帝(公元168—189年在位)年间,宦官的权利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形成东汉王朝后期的宦官与外戚专权的格局。

公元189年,灵帝驾崩,何太后临朝。当时皇宫内宦官专权,凉州董卓率兵入洛阳,废皇子刘辩,杀何太后,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事实上献帝即位后并无任何权利,董卓独揽大权,残暴专横,使得各地官吏纷纷举兵反抗,逐步形成了诸强割据的局面,统一的王朝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后,献帝又为曹操控制;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献帝让位,东汉王朝宣布灭亡,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国时期。。

东汉王朝在统治上沿用了许多西汉的方针与政策,而且在一些方面做了调整与改革,使之更加适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在东汉前期,政权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融和,使国家趋于稳定,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超过了西汉的水平。公元105年,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纸张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文字记录方式脱离了使用竹简的时代,同时造纸术也作为我们熟悉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流传至今。东汉对后世的另外一项贡献是制陶业的发展,它使中国彻底脱离了青铜时代的材料束缚,把一些以前为豪门贵族专有的用品带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学方面,以张衡为代表的东汉学术界,有着很高的成就;张衡则以高超的工艺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制造这些仪器的原理至尽仍被广泛使用。另外,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利用麻醉技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外科医生,他创造的“五禽戏”是我国第一套体操性质的健身活动。

到东汉时期,书法、绘画已不单纯作为文字图形符号使用,它们的艺术地位逐渐显露出来,虽然今日东汉流传下来的艺术品数量不多,但从其中依然能窥得汉文化的风貌。

东汉王朝前后历十二帝,共一百九十五年

7. 汉高主刘邦是历史上第一位百姓皇帝,那么他是怎样当上这个皇帝的

汉高祖刘邦自幼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是个十足的流氓无赖,直到年近中年方才娶妻,论才能、勇略他都不及项羽的十分之一,然而,在楚汉争霸的角逐中,刘邦却能从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中逐步增长经验,最终战胜了项羽,平定四海,建立了大汉帝国。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刘邦最终获得成功,当上皇帝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刘邦善于审时度势,收买人心,巧于应变。他胜不骄,败不馁,具有很强的韧性精神。然而,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在于刘邦有一套驾驭将帅谋臣的用人之术。有几件事就很能说明,刘邦的这项长处到底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收获与成功。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登基称帝,为汉高祖。此时,天下初定,各诸侯臣属,都罢兵归家。刘邦在洛阳的南宫设宴款待群臣,与臣下饮酒,纵论天下事。他让各诸侯列将们直言不讳地说出汉朝之所以能得天下,楚之所以失天下的原因。高起、王陵认为,刘邦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就在于他能够用功名利禄和物质刺激的办法来吸引臣子替他卖命,从而夺取天下。比如大将鲸布在由楚投汉时,刘邦对他很不客气,没有以礼相见,结果鲸布懊恼得要命,悔恨得直想自杀,认为自己选错了路。可等他到了刘邦为自己安排的住处,才惊讶的发现自己的饮食和物质待遇竟然和刘邦是一个样的,于是大喜过望,从此心甘情愿地为汉效力。这只是刘邦用人的一个方面,物质享受对于贪图物欲的人来说,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他们唯利是图。可对于张良之类的本身就出身贵族的廉政好礼之士而言,就并非是灵丹妙药了。因为他们不慕名利。然而,这样才华出众的人,也对刘邦忠诚不贰了,尽心尽力,甘愿为刘邦所驱使,这依靠的就主要是刘邦知人善用的驭臣术了。刘邦的驭臣之术,首要的就是联系乡情姻亲,建立同乡为主的骨干队伍。刘邦所信赖的心腹,主要是他从沛县起事时就一直追随在他左右的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审食其和王陵等人,以及吕雉的兄弟子侄们。这些人到处宣扬说刘邦是赤帝之子,他斩白蛇起事是天意,再加上吕雉放言,说刘邦居住的地方常有云气缭绕,这深深地影响了沛县地区的父老乡亲,所以萧何等人都死心塌地地为刘邦所支使,赴汤蹈火也万死不辞。比如,刘邦在征战中,几次将自己的亲生孩子都扔下不管,却被从刘邦起事之日起就一直为他驾车的夏侯婴冒死救下了。又比如樊哙,在鸿门宴中,千钧一发之际,怒斥项羽,保护刘邦从虎口逃脱,也表现了自己舍生忘死,力保刘邦的精神。这些人,是刘邦的左膀右臂,是刘邦最为倚仗的得力助手,他们也是汉朝的开国元勋,是创建和巩固刘氏汉室江山的中坚力量。刘邦驭臣之术的第二条,就是善于扬长避短,各尽其能。刘邦登基后,就论功行赏。然而群臣争功,一年多的时间仍不能决定。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封他为侯,可武将们纷纷认为自己是最大的功臣,为刘邦披坚执锐,出生入死,却不如萧何这种只会动嘴皮子的人的功劳大,他们认为萧何只是文人,未上过战场,只会舞文弄墨,没有汗马功劳,很不服气。此时,刘邦比喻说,打猎时追杀走兽的是猎狗,可发现走兽行迹,指示走兽之处的却是猎人。现今的各位武将,都是只会追杀走兽,所以是猎狗的功劳;而萧何,是发号施令,善于发现敌情的猎人的功劳。群臣听了刘邦这样的话,就不再争论了。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刘邦对待智谋之士,和对待赳赳武夫,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他尊重真正有才能有实学的人,比如他封韩信为大将军,并且封其为齐王。对待张良,用对待军师的礼仪,言听计从。刘邦任用陈平时,不为谗言所动。因为这些人所建立的,正是万世不朽的功劳。而对于行伍出身的功臣武将们,刘邦则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物质利益需求,使他们甘愿为自己效匹夫之勇,因为这些武将们,攻城略地,驰聘杀场,只不过是一时之事罢了。刘邦驭臣之术的第三点,就是他自己总揽全局,善于布局,用人不疑。比如有一次,刘邦和大将军韩信评论诸将们的能力。刘邦询问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说不过十万,而认为自己带兵的能力是多多益善。刘邦心中妒恨地说,既然你带兵多多益善,你又为什么被我擒拿住的原因。再说,陛下靠的是君权天授,不是人力所能及也。“君权天授”当然是迷信的说法,是吹捧之词,可刘邦善于驾驭将帅,自己可以独揽大权,分散小权,他用人不疑,能得到将士们拼死拼活的卖命却是事实。在楚汉对峙阶段时,韩信拥兵数十万,举足轻重,可以说,他的向背决定着刘邦和项羽之间的胜负形势。当项羽派人去说服韩信背汉连楚,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时,韩信拒绝了,他说:“当初我投靠项王的时候,项王不过让我做了一个郎中的小官,位卑言轻,我的计策项王从来没有听从过;所以,后来我离开了楚国,投入了汉王的军中。而汉王授给我上将军印,把数万军队都交给我指挥,还解下自己身上的衣服给我,把自己面前的食物拿给我吃,又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汉王那么相信我,我要是背叛他,就是不义的,我就是死也不能这么做。”从韩信的这些话中,我们很能看出刘邦取韩信于人,从善如流、知人善用的特点。刘邦的知人善用,还可以从他的临终遗言中窥探。他在临终遗言中说曹参、王陵、陈平和周勃是理想的治国人选,这也展示了他具有帝王的胸襟和驾驭臣子的才能,这确实比项羽高明很多。所以,刘邦能战胜众多的敌人,最终夺得了天下。

8. 《大汉王朝》的历史是什么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首都在长安。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的刘邦于公元前202年登基作皇帝,建立了西汉王朝,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汉高祖刘邦吸取了秦朝的教训,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注重恢复发展生产。在国家机构上基本沿袭秦制,但也有所改变。主要是实行君国并行制,使诸侯王的势力难以过多膨胀。

在文帝、景帝、武帝治理时期,进一步削弱了地方封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设刺史来监督和控制地方政权。采用察举、征辟的方法选官,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注重兴修水利、推行新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改革币制,颁布“缗钱令”,增加了国库收入。出现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的“文景之治”和武帝的鼎盛时期。

著名的“丝绸之路”,是汉代开辟的由中国通往西亚各国的通商走廊。自西汉中叶以后,西域就归了汉朝的版图,这与西汉时期多次派员通使西域的活动有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儒家公羊学派大师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儒家思想经他的改造和阐发,成为封建皇权统治的思想基础,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太史公”司马迁写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造纸术的发明是对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贡献。

西汉时期的医学、数学、天文、历法也都有一定的发展,而且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有了进一步加强。官僚贵族、地主豪强兼并土地、扩展势力的趋势日甚一日,而宫廷之中外戚对政权的把握也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所有这些,加重了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危机。公元8年,王莽取得政权,取代汉朝而称帝,将国号改为“新”,西汉王朝至此结束。

西汉帝系 :(1) 汉高祖 刘邦 (前206-前195) ;(2) 汉惠帝 刘盈 (前194-前188) ;(3) 汉高后 吕雉(吕雉未称帝,只是执政,但已经相当于皇帝,这时当皇帝的是汉少帝刘恭和汉少帝 刘弘) (前187-前180) ;(4) 汉文帝 刘恒 (前179-前157);(5) 汉景帝 刘启 (前156-前141) ;(6) 汉武帝 刘彻 (前140-前87) ;(7) 汉昭帝 刘弗陵 (前86-前74) ;(8) 汉废帝 刘贺(前74);(9) 汉宣帝 刘询 (前73-前49) ;(10) 汉元帝 刘奭(前48-前33) ;(11) 汉成帝 刘骜 (前32-前7); (12) 汉哀帝 刘欣 (前6-前1) ;(13) 汉平帝 刘衎 ;(14) 汉孺子 刘婴

9. 汉高刘邦前面皇帝是谁当皇帝

汉高祖刘抄邦最开始是秦朝袭末年群雄四起的起义军首领之一,起义军推翻了秦朝末年秦二世皇帝的腐朽统治,后来起义军又相互吞并,最后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始称汉高祖。从我国这个历史发展轨迹可知:刘邦前面的皇帝应该是秦二世。

阅读全文

与汉高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