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中美关系的改善有何历史意义
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结束了中美两国长达二十二年的敌对状态,使我内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容的联系加强,关系得到改善,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当时使我国不再处于两个拳头打人的不利局面,与苏东国家的距离进一步拉开,在实际上结束了以往的以意识形态决定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八十年代末苏东波对我国的影响。
希望对你有帮助~
2. 二战中美关系对中国的历史影响1200字
二战之后中美抄关系发展袭的几个阶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二战时中美有共同的敌人日本,因此,中美是战时同盟关系,美国对中国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
2、1949年新中国成立,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战略;
3、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又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需要中国帮助,同时期,中苏关系恶化,因为有共同的敌人苏联,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4、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逐步提高,中美之间有着众多共同国家利益,因此,中美两国谋求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总之,中美关系的发展,是建立在两国国家利益之上的。
3. 中美关系正常化有什么意义...
原因:
(1)美国方面:美国孤立中国的计划失败,美苏争霸在70年代美国处于守势,并且中苏关系破裂,美国开始考虑改善通中国的关系。
(2)中国方面:苏联陈兵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威胁,美国在亚洲地区属于战略收缩和保守的倾向,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对付苏联的威胁,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用作用。
过程:
(1)1971年,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2)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0多年代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的一部分。
延伸:中美关系正常化重要事件
尼克松访华:
文革后期,中共开始考虑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中美之间展开秘密谈判。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2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中国访问于2月28日中美双方签订的友好声明,内容是:1.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2.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3.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4.任何一方不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和谅解。台湾问题:中国重申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反对“两个中国”。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4. 简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美国:国内来社会运动自不断 国际陷入越南泥潭 战略全面收缩 需要更多国际支持;
中国:由建国初年中苏蜜月转向后来的论战、破裂乃至对抗,同样需要寻求国际支持;自身力量增长(特别是六十年代末两弹一星的研发成功)国际地位提升。
5. 中美关系的历史
1、1919威尔逊牺牲中国绥靖日本
在19世纪,美国的对华政策常常唯英国马首是瞻,之后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华外交也逐渐独立。1900年前后,欧洲列强各自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为保护在华利益,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承认列强的势力范围和既得权利为前提,要求他们向美国开放。
对中国来说,这一政策的正面意义是提出了要“保护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此后三十多年,“门户开放”成为美国对华关系基本原则。
2、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举行和平会议。在和会上,日本代表要求将山东的权益无条件让予日本。中国代表去见威尔逊,希望他主持公道。威尔逊表示:他对日本代表提出如此天真的要求很惊讶,建议中国代表也坦率地陈述中国的主张。
3、1945-1949罗斯福与杜鲁门盟友撤离中美反目
和一战时很相似,二战开始阶段美国保持中立,直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次日,美国向日本宣战;同日,中国也正式对日宣战,这时中日战争已经打了4年。
4、1949年8月2日,司徒雷登离开中国。美国驻华使馆和各地领事馆人员留守原地“观察”中国。
5、1950年1月,中方收回美国在北平的兵营等房产后,美国终于撤走了全部驻华人员。
6、1972尼克松与基辛格借力中国抗衡苏联
朝鲜战争、台海危机、敌意的政策使两国的正常关系中断了20多年。在此期间,双方长达15年(1955-1970)的大使级会谈只是各说各话:中国想要解决台湾问题、被美国冻结的资产。
美国劝中国放弃武力统一、加入限制武器的谈判。136次会谈只达成了一个协议,西方媒体称之为“聋子的对话”。
7、1989老布什艰难维持中美关系
1989年1月,老布什就任美国总统。仅仅一个月后,他的第一次出访就是到中国——这在美国总统中是前所未有的。1970年代当驻华联络处主任那段经历使他对中国怀有特殊感情。
所以他担任总统后亲自主持对华政策,而不是由国务院或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一些美国的中国学家说他就像是“国务院中国处的主管”。党内的保守派反对他一上任就访问中国,刚好日本天皇去世,他就利用这机会在参加葬礼后到了中国。
8、2018年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谈中美关系
2018年3月26日,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应邀出席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19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题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演讲。郑泽光就中美关系表示,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
保持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两国在诸多领域的合作也远远超过在个别领域的竞争。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6. 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来源163.COM 从两国重新打开大门的1971年算起,中美关系已走过了33个年头。33年前,中美两国之间几乎没有往来。现在,两国最高领导人通过互访、会务、电话、书信等方式就两国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保持着密切沟通和磋商。即使在今年这样的美国大选年,高层次的访问仍在频繁进行。33年前,中美合作刚刚起步,两国政府之间没有部门合作的协议。今天,两国政府间合作协议已超过30个。两国在执法、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众多领域的合作硕果累累,在反恐、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拉克重建以及联合国事务等众多问题上的协调也富有成效。这些合作进一步扩大了中美关系的基础。33年前,中美双边贸易额不足25亿美元。今天, 两国已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据我方统计,双边贸易额2003年达到1263亿美元;美国在华投资项目累计4万多个,实际投资额达440亿美元;中国现在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33年来, 两国民间交流更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双方人员互访每年超过百万人次,也就是说,每天有3千人飞跃太平洋。总结半个多世纪中美交往的历史,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经验:(一)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中美作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负有重大责任。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仅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发展中美关系的意义远远超过中美关系本身。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从长远的高度和战略的高度处理中美关系。(二)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分歧、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是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中美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价值观念有差异,存在一些分歧并不奇怪,这不应成为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障碍。应该看到,中美之间共同利益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在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推动地区和全球经济发展,还是在应对恐怖主义、武器扩散、跨国犯罪和疾病等反面,中美两国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双方应该而且可以发展长期稳定、互利友好的合作关系。在新形势下,两国更应求同存异,不断扩大利益交汇点,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三)坚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我刚才已经讲过了。我想强调的是,历史已证明,只要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得到遵守,两国关系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甚至倒退。
7. 中美关系的发展史
1949-1979年期间,即二战结束后至中美建交之前的三十年,美国国内始终存在关于“如何对待红色中国”的辩论。国际大环境和双方共同利益,最终促成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1979-1989年是建交初期,中美双方开始经贸和人文交往的谈判,以人文交流为例,1979年后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大大增加了中国对美国的了解。与此同时,人权问题和台湾问题也逐渐演变成了中美冲突的两大症结。
1989-2009年期间是中美建交基础消失又重建的过程,1991年苏联解体,中美建交最重要的基础和共同利益消失,双方关系岌岌可危。而第三次台海危机、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中美在人权和最惠国待遇问题上的长期拉锯战等历史事件更是对中美关系构成很大的冲击。在此阶段,双方开始重新思考,未来的中美关系将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
2009-2018年是中美全面竞争的时期,从奥巴马政府时期开始,中国逐渐成长为一个大国,开始对美国的地位发起挑战。随着各领域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美关系呈现出竞争大于合作的特征。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失业率提高、居民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极大冲击。中国则在此时保持了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中国仍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7)中美关系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
与上世纪90年代初的那次相比,这次中美关系的大调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前者正处于冷战刚结束,美国的自信心爆棚;而中国开放刚十年,国力羸弱,美国自信自己能控制中美关系的走向。但这次,美国正处于危机所导致的焦虑时期,而中国远非30年前之中国。力量对比的大变化意味着,围堵心切却因无力感所产生的焦虑情绪和行为,可能使美国的行为具有更多的非预期性。
就中国而言,我们已经有了更多的能力和工具去应对新挑战,此时最需要的是理性和耐心,要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定力。同时,也要习惯一些“新事物”。过去几十年中美关系都是以合作为主,以后或许不得不习惯“以对抗代替合作”的新关系,做到斗而不破。
即便如此,也一定要认识到,在未来相当一个时期内,直到形成一个稳定的“新阶段”之前,“新事物”带来的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已经大大增加。
在这个新阶段里,美国并不必然要放弃很多领域内的“接触”政策,但是“战略围堵”的成分会加大,比如在新近达成的《美墨加贸易协定》里针对中国的“毒丸条款”。预计,类似的“围堵”设计将不会是个案,美国所谓的投资安全审查委员会所禁止的中国投资项目将会更多。
就算美国视中国为“竞争对手”并开始“围堵”中国,美国精英态度的转变并没有改变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根据芝加哥对外关系委员会2018年的数据,在1994-2002年,美国人视中国为威胁的比例高达57%,之后开始回落,2012-2014年间是41%左右,2015-2018年则是39%。
可见,尽管民意可以动员并发生重大变化,但美国目前的民意基础不支持将中国视为“敌人”的政策。不过,美国精英对中国态度的变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政策大转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8. 中美关系历史发展与趋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起吧,由于冷战反共中美整体处于敌对状态。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因美苏冷战及中苏关系的恶化,双方都希望缓和关系,中美建交。
建交后双方关系大体融洽,但依然摩擦不断,概括说来主要有这几个事件使双方关系出现降温,美方对台问题,如美对台军售等;北约轰炸南联盟,炸毁我大使馆;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近两年来看,有美重返亚太,插手东海、南海事物。
向后看几年,中国持有大量美债,美借美日同盟,插手钓鱼岛,及南海问起,对台问题,等都会影响中美关系。但中美合作事历史的必然。
(8)中美关系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中美外交史
20世纪之所以常常被称为“美国世纪”,自然和美国的“全球化进程”有密切关联。对美国而言,两次世界大战既是灾难,又是极难得的机遇——对任何其他国家,它们都只是灾难。因为美国在战争中的决定性力量,它有两次机会按自己的意愿把这个世界塑造成它喜欢的样子。
第一次它失败了。威尔逊提出号称“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计划”,倡议为永保和平而建立国联,结果先被欧洲权力政治大打折扣,后被自己的人民否决。
首倡国联的美国反而没加入国联。美国人似乎还没做好“达则兼善天下”的准备,不肯为大西洋彼岸的安全问题多操心。10年后,经济危机(1929年至1933年)更使其连“独善其身”也不可得。
第二次它成功了。与上一次不同,美国人没有再规避责任,决心领导世界。雄才大略的罗斯福将美国对战后世界秩序承担主要责任视为理所当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关贸总协定、重建的欧洲和日本见证了一个美国经济资源和价值观念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被接受的世界,尤其在数十年后苏联解体时。
这么说也许没错:在美国的世界秩序构想中,中国的位置一直在变化。中美关系对两国来说一开始并不那么重要,但它的重要性不断递增,越到后来越是重要。到二战时已对双方都有重要意义。
9. 民间交往对中美关系发展具有什么历史和现实意义
历史意义:民间的交往打破了中美在政治上的一些分歧,在中国根苏联交恶的情况下,版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权缓和,稳定了世界的和平,苏联失去了最大的盟友,更加孤立,间接地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现实:民间的交往,互动了中美的很多方面,中国更加了解了一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一定基础,带动了中国经济在70年代的腾飞。
10. 中美关系转变的历史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俩国利益发展的需要,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1)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其全球战略的利益,主张逐步结束中美对抗的局面,着手调整对华政策;中国政府为了抵御来自苏联的威胁,减少解决台湾问题的障碍,也准备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美国改善关系。
(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从此,中美两国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间题上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4)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
3.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
(1)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偏祖台湾,妄图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阻碍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这严重地影响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
(2)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使中美关系一度降至最低点。
(3)2001年4月1日,美国军用飞机在中国东南沿海撞毁中国军用飞机,使中美关系、一度恶化。
(4)2005年4月,日美《安全保障协议》把台海局势列为军事合作的内容。……
长期的历史发展表明,只要美国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只要美国尊重中国的主权和中国人民的感情,中美关系就会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对中美双方是双赢的,对世界的和平发展也是有益的。
三、中美关系的阶段特征
(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以攫取侵华特权。19世纪60年代觊觎我国领土台湾。
原因:羽翼未丰,经济军事实力还不是英法的对手; 致力于西部领土的开发; 忙于解决国内南北经济制度的矛盾。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在承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产值世界第一,美国实力上升;美西战争结束,使美国获得了侵略中国的基地.
(3)扶黎扶蒋,控制中国。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寻找在中国的代理人。 "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从而实现了控制中国(20余年)的目的。在此期间美国对华商品输出(1931年)跃居第一位。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人战争。为打败共同敌人,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5)扶蒋反共,控制中国。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凭借强大的实力,美国力图称霸世界。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50年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原因:美国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为了遏止共产党在中国的发展壮大;
(6)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1949年新申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拒绝承认,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原因:国际背景冷战爆发 美苏争霸;中国一边倒政策;美国全球扩张遏制战略。
(7)走向和解、中美建交;前进道路,一波三折。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间题上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
原因:改善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美国方面:a、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再也不能不承认新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考虑改善对华关系对美国有利
中国方面:a、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b、改善中美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8)九十年代,两国摩擦不断。中美正式建交后,双方在广泛的领域开始了合作关系,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美国始终末放弃霸权政策,在中美关系上围绕着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百般刁难中国,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四、美帝国主义侵华政策与其全球战略的关系
(1)19世纪上半期,美国对外战略扩张着眼于在美洲扩张,以“门罗主义”为其基本政策,独立后不久的美国也无力与欧洲列强争雄,所以在侵华问题上只能是追随于西方列强。
(2)1 9世纪晚期,美国对外战略是确立西半球霸权。同时积极参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活动,为此提出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对华政策,力图在中国与列强分享权益。
(3)“一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支配世界事务,在全球推行“金元外交”,在侵华政策上,重弹门户开放的老凋,“门户开放”政策实质是其金元外交政策在中国的具体运用。
(4)“二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力图主宰世界,为此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力图控制中国。
五、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
(1)推行新干涉主义:所谓“新干涉主义”是指,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的价值观为借口,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手段,以推行霸权主义和构筑有利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为目标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其实质就是借口“人道主义干涉”来推行美国主导全球的战略。
(2)在世界各地进行扩张:①在欧洲,美国通过北约东扩,推出战略新概念,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逐步将前华约地区“收编”到美国主导的西方势力范围内;通过科索沃战争,想除掉南联盟领导者,控制巴尔干,削弱俄罗斯,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西欧的控制。②在亚太地区,通过加强美日军事同盟,将美日军事同盟,将美日军事合作的范围扩大到包括我国台湾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还与日本合作开发“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甚至妄图使之覆盖台湾,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国。③在中东,一是借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将大量军事力量运往该地区,增强这里的军事存在,二是利用“和平伙伴计划”和获得石油开采权,向高加索一里海一中亚地区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