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农业的发展历史

农业的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0 12:16:08

『壹』 概括说明我国古代农业历史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可以分为六个发展阶段:

(一) 农业技术的萌芽时期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4000年以前)中国农业大约起源于一万年前。它是在采集和渔猎经济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农业的产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农业技术的初步形成时期
夏、商、周(约公元前2100--公元前771年)这一时期,中国发明了金属冶炼技术,青铜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水利工程开始兴建。农业技术有了初步的发展。

(三) 精耕细作的发生时期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221年)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大变革和科技文化大发展时期。炼铁技术的发明标志着新的生产力登上了历史舞台,铁农具和畜力的利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四) 北方旱地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时期
秦、汉至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9年)这是中国北方地区旱地农业技术成熟时期。耕、耙、耱配套技术形成。多种大型复杂的农具先后发明的运用。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写作大型农业网络全书《齐民要术》。

(五) 南方水田精耕细作的形成时期
隋、唐、宋、元(公元581--公元1368年)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南方水田技术配套技术形成。水田专用农具发明与普及。棉花在中国逐渐推广。出现众多农书。土地利用方式增多。南北方农业同时获得大发展。

(六) 精耕细作的深入发展时期

明朝至清前中期(公元1368--公元1840年)这一时期中国普遍出现人多地少的矛盾,农业生产向进一步精耕细作化发展。美洲新大陆的许多作物被引进中国,对中国的农作物结构发生重大影响。多种经营和多熟种植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业以高科技应用为基础,取得了更为辉煌的成就。中国以只占7%的土地,养育了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农业科技方面,中国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已经从1949年20%提高到42%

『贰』 古代农业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农业是集约型农业,主要特点是因时因地制宜,精耕细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中心,采取良种、精耕、细管、多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其形成与封建地主经济制度下小农经营方式和人口多、耕地少的格局的逐步形成有关。在农艺和产量上,中国传统农业曾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
以种植粮食为中心,多种经营,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结构的主导形式。在这样的农区之外,又有游牧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牧区,两者互相依存,在不同时期,又互有消长。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是不平衡的。精耕细作的农业区虽然不断扩大,但也有些地区粗放经营,甚至还保留有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残余。以精耕细作农艺的形成和发展为主要线索,中国传统农业大体经历了下述阶段:①夏、商、西周、春秋是由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形态过渡的时期,主要特点是与青铜工具、耒耜、耦耕、相联系的沟洫农业;②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精耕细作农艺的成型期,主要特点是以耕、耙、耱为中心的旱地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③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农艺扩展时期,主要特点是以耕、耙、耖为中心的水田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④明、清是精耕细作农艺的持续发展时期,主要特点是应付因人口激增而出现的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致力于增加复种指数和扩大耕地,土地利用率达到了传统农业的最高水平。
先秦重要粮食作物有粟、黍、稻、大小麦、大豆,还有大麻和菰(米)等。大抵北方以种粟黍为主,南方以种稻为主。战国时期,适应休闲制向连作制的过渡,大豆一度和粟并列为主要粮食。汉以后大豆向副食方向发展,大麻和菰逐步退出粮食行列。末期,小麦先在西北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种植,以后传入中原,随着连作倒茬和农田灌溉与保墒耕作技术的发展,种植面积持续增长。但粟在长时期内仍是最主要的粮食。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还提到豌豆和胡豆。三国时的《广雅》首次提到籼稻,这一时期水稻的主要种植类籼,粳。唐、宋经济重心移至江南,水稻生产迅速发展。至宋代水稻跃居粮作之首,麦作也进一步发展,稻、麦取代了粟、稻的传统地位而延续至今。原先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种植的高粱,宋、元时期传到黄河流域,成为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明、清时代,原产美洲大陆的玉米、甘薯、马铃薯传入中国,并迅速传播开来。

『叁』 中国农业起源、发展史

从人类播下第一粒作物种子开始,便拉开了农耕文明的序幕。



中国农业的发展史就是农业革命史,农业革命随着技术发展、人口增长、土地减少而不断出现新内容。早在市场出现之前,人口是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人口和技术的进步,远古先民们由刀耕火种变为固定农业,从简单的消耗变成对自然进行投入和加工,人类改变自然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并形成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和文化。

不事生产的远古先民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的祖先是从猿猴进化而来。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修炼”成人,脱离动物界,开始在广阔的大地上驰骋。



不过那时候我们的祖先可不知道什么叫做农业,狩猎和采集是他们主要获取食物的来源。虽然农业和狩猎都是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作为劳动对象,但后者属于捡现成的,用文学名词来说就是“攫取经济”;而前者就是通过双手填饱肚子的典型,也就是俗称的“生产经济”。

远古先民的生存条件很恶略,自然灾害、毒虫猛兽、季节变换等时刻威胁着他们,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先民们开始逐群而居,这就是部落的雏形。那时候的先民大部分都永远的住在自己的居住地里,他们当中只有少部分成为了游牧民族。由此而产生的“定居”行为,让大部分人的活动范围大幅度缩小。远古先民们的狩猎和采集范围可能只有有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而这片几十、上百公里的活动范围就是他们当时的“家”,有山川、动物、河流、鱼虾、森林、野果还有广阔的天空。



由于不事生产,只靠采集和狩猎为生,而狩猎的工具也是用石头打磨的粗糙武器,因此这段时期就是大家学历史的时候耳熟能详的“旧石器时代”,这个时代非常漫长和久远,绵延了近170万年之久。

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上面我们提到,远古先民们为了更好的生存,开始了逐群而居的“定居”生活,这也代表着人类已经进入了农耕社会的前夕。



那么人类为什么抛弃采集和狩猎这种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填饱肚子的生活方式呢?我们这里引用几个假设学说:

1、 博塞洛普的人口压力学说

人口压力学说,博塞洛普(Boserup E.)1965年首次提出。主要内容:由于冰川时期,全球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变,人口增长快速(毫无计划生育观念),狩猎数量下降,食物短缺,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人类开始拓展更多的食物来源,这其中就有植物的种子,人们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开始学习植物的人工种植,于是出现了最初的农业雏形。



2、 海登的宴享学说

宴享学说,由海登(B.Hayden)首先提出,他的观点是初期的种植作物产量很小不足以满足人类的食物需求,所以,最初的种植作物仅仅是为了扩大食物的品种结构,增加食物品种,(说白了,就是想聚餐的时候食物别太单一)种植作物只是食物中的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

3、“气候变迁”学说

一些学者认为,在远古时候,由于古气候的改变,冰川的降临,原始森林遭到了毁灭,动物和植物果实越来越少,人们的狩猎和采摘变得越来越困难,无法满足生存需求,所以才转而学习种植,开发农业。



4、“宗教”学说

原始人类为了祭祀天地需要活体野生动物,捕猎又不能及时满足,那就流行圈养,这就是畜牧业开始了,同时圈养又需要饲料,那么种植业就顺应需求而出现了。(感觉好牵强,种植还没长出来,圈养的都饿死了。)

5、“垃圾堆”学说(听着挺扯淡的)

原始人没事瞎溜达,就经常看到污泥堆上长满野生植物,于是就用聪明的人进行了深度研究,发现了种植的技巧开始进行了植物栽培,以此获取食物。



其实原始农业是建立在采集和狩猎的基础上产生的,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我们的祖先用存活的大量时间,通过生活懂得了动物和植物的驯化工作,他们开始知道哪些植物有一定的生长周期,知道哪些动物是温顺的可以驱赶甚至可以养殖的,这也符合了上面的某些说法。

『肆』 中国农业发展史

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9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回出现了中国远古神话答人物—神农氏,他遍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终于选择出可供人们食用的谷物,接着又观察天时地利,创制斧斤耒耜,教导人们种植谷物,于是开启了人类农业的历史。
中国传统农业历来就是广义的农业,涉及农、林、牧、渔、副各个方面,从神农氏至今,我按照生产工具的发展分为了四个时期:一是人力、石器农业时期;二是人力、青铜器农业时期;三是人力、畜力、铁器农业时期;四是人力、动力、铁器农业时期。其中第三个时期称作是我国的传统农业时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精耕细作农业成型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主要特点是北方旱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精耕细作农业扩展时期(隋、唐、宋、辽、金、元),主要特点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时期(明、清),主要特点是为了适应全国性人多地少格局的形成,多熟种植的推广和耕作技术的精细化。

『伍』 农业的发展历史

海湾战争后GPS技术的民用化,使得它在许多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研究获得迅速发展,使得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广泛运用于生产实践成为可能。1993-1994年,精准农业技术思想首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两个农场进行试验。结果用GPS指导施肥的产量比传统平衡施肥的产量提高30%左右,而且减少了化肥施用总量,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精准农业的试验成功,使得其技术思想得到了广泛发展。世界上每年都举办相当规模的“国际精细农作学术研讨会”和有关装备技术产品展览会,已有上千篇关于精细农作的专题学术报告和研究成果见诸于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或专业刊物。在万维网上设有多个专题网址,可及时检索到有关精细农作研究的最新信息。美、英、澳、加、德等国的一些著名大学相继设立了精细农作研究中心,开设了有关博士、硕士的培训课程。在发达国家,精细农作技术体系已实验应用于小麦、玉米、大豆、甜菜和土豆的生产管理上。1995年美国约有5%的作物面积不同程度的应用了精细农作技术,又有了更为迅速的发展。在美、加、澳、欧等国,精准农业的实验研究以涉及小麦、玉米、大豆、甜菜、土豆等作物生产。不仅发达国家对精细农作的技术实践非常重视,巴西、马来西亚等国亦已开始了试验示范应用。
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实践与发展,已经引起一些国家科技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为此专门立项对有关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经过由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院士组织评估,于1997年发表了一份“Precision Agriculture in the 21st Century --- Geospati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Crop Management”研究报告,全面分析了美国农业面临的压力、信息技术为改善作物生产管理决策和改善经济效益提供的巨大潜力,阐明了“精准农业”技术研究的发展现状以及为信息产业和支持技术开发研究提供的机遇。精准农业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的产业,且已被广泛承认是发展持续农业的重要途径。
适应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应用的DGPS装置,GIS适用平台及农作物资源空间信息数据库管理软件,作物生产决策支持模拟模型,带DGPS接收机小区产量传感器和产量分布绘图装置的谷物联合收割机,自动调控施药、施肥机、播种机均已有商品化产品;支持农田信息实时采集的田间土壤水分、N、P、K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作物苗情、杂草分布等的传感器技术,已有初步研究开发成果。可以预言,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装备技术发展,到本世纪末将会日新月异,有关新兴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中国精准农业的思想已经为科技界和社会广为接受,并在实践上有一些应用。如1992年北京顺义区在1.5万公顷的范围内用GPS导航开展了防治蚜虫的试验示范。在遥感应用方面,中国已成为遥感大国,在农业监测、作物估产、资源规划等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在地理信息系统方面,应用更加广泛,1997年辽宁省用GIS进行下辽河平原农业生态管理的应用研究,吉林省结合其省农业信息网开发“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北京密云县完成以GIS技术建立的县级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智能技术方面,国家863计划在全国20个省市开展了“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中国今后精准农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但这些研究与应用大部分局限于GIS、GPS、RS、ES、MS单项技术领域与农业领域的结合,没有形成精准农业完整的技术体系。尽管如此,随着中国农业技术和相关信息产业、工程制造业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精准农业的技术必将得到不断发展完善,且将扩展到更为广泛的设施农作、养殖业和加工业的精细管理与经营。
国际上精准农业的实践表明,实施精准农业要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和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经营技术的集成组装,综合是其典型特征,技术集成是其核心,因此需要多部门、多学科联合作战。中国实施精准农业的目标,一方面是总结国外发展经验,根据中国的国情找准自己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切实做好有关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力求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精确农业的发展道路。

『陆』 中国农业发展历史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中国古代有关“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原始农业发生的那个时代。
二、粗放农业阶段

到了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进一步发展,黄河中下游人口持续繁衍,逐渐成为中原经济文化的中心。夏、商、周王朝相继在这里建立了强盛的国家。夏、商、周属奴隶制时代,历时1300多年。这个时期的农业按原始农业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处于粗放农业阶段。
第二节 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社会制度上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农业生产方面则开始了由粗放农业向精耕农业的转变。由于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主要农业区在秦岭和淮河以北,全国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黄河流域,因此,本节着重阐述北方地区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精耕细作农业传统的奠基

中国农业最显著的特别就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制度之上,以提高土还生产率为目的的精耕细作。这一特点的发生始于春秋战国时代。
二、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秦汉时期,我国农业在春秋战国开始的道路上进一步发展,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逐渐形成。
三、北方传统农业的发展

公元2世纪末,黄巾大起义使东汉王朝濒于瓦解,各地义军乘势而起,中国从此进入了分分合合、混战不已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频、政局动荡、人口逃亡、耕地荒废,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战乱所造成的人口大迁徙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及农业文化的交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更多的民族逐步卷入以种植业为主的洪流中来。由于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传统农业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在秦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农业发展的表现,一般要从农具改进与农作物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来考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看历代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农业政策、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等。

『柒』 世界农业可分为哪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即:原始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
如果分为四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版农业和现代农业。权
农业生产的形成和发展在世界各地经历了不同的过程,其基本特点是由几个农业起源中心,通过引种和农耕方法的传播,沿不同的路线向世界各地扩散,并与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结合,逐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面貌和农业类型.世界农业发展大体可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四个时期.每个时期农业的特点不同,生产力水平互异,其内部结构与外部联系以及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别.纵览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探求其形成演变的线索,对于深入认识世界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捌』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

(一) 农业技术的萌芽时期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4000年以前)中国农业大约起源于一万年前。它是在采集和渔猎经济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二) 农业技术的初步形成时期
夏、商、周(约公元前2100--公元前771年)这一时期,中国发明了金属冶炼技术,青铜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水利工程开始兴建。
(三) 精耕细作的发生时期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221年)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大变革和科技文化大发展时期。炼铁技术的发明标志着新的生产力登上了历史舞台,铁农具和畜力的利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四) 北方旱地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时期
秦、汉至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9年)这是中国北方地区旱地农业技术成熟时期。耕、耙、耱配套技术形成。多种大型复杂的农具先后发明的运用。
(五) 南方水田精耕细作的形成时期
隋、唐、宋、元(公元581--公元1368年)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南方水田技术配套技术形成。水田专用农具发明与普及。棉花在中国逐渐推广。出现众多农书。土地利用方式增多。南北方农业同时获得大发展。
(六) 精耕细作的深入发展时期
明朝至清前中期(公元1368--公元1840年)这一时期中国普遍出现人多地少的矛盾,农业生产向进一步精耕细作化发展。美洲新大陆的许多作物被引进中国,对中国的农作物结构发生重大影响。多种经营和多熟种植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玖』 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农业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而生产,农业是与人类共存的。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还没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 从最原始的社会我们进化到了现在,我们的农业也发展到了一定的技术高度。 我国农业发生最早的地区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土壤疏松肥沃,气候温暖干燥,为原始农业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考古学资料表明,黄河中游的磁山和裴李岗文化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遗址中发现大量粟类作物,有的窖穴堆积达2m以上。从出土工具看,不仅有石斧、石刀、石铲、石镰等种、管、收农具,还有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粮食加工工具。此外,还表现有猪、狗、鸡的遗骸,说明当时已经形成农牧混合型农业经济。其后的仰韶文化以及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均表明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由此可见我们的农业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啊。

『拾』 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农业:刀耕火种
奴隶社会农业:井田制和青铜农具
封建社会农业:铁制农具,牛耕,水车,精耕细作。

阅读全文

与农业的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