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城的来历
长城的来历: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
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
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为了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了“诸侯互防长城”,用以自卫。
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同时,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以后历代君主几乎都加固增修。
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1000—2000千米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维护和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安全,秦始皇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国防建设和边防守备的重大战略措施,其一就是大规模修建万里长城。
汉初,匈奴乘华夏战乱,越过秦大将蒙恬所筑长城,和汉帝国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界对峙。由于长城年久失修,北方守军稀少,因此,强大的匈奴不断进入长城以内掳掠。
为了对付来自漠北突厥的南下袭扰和掠夺,隋文帝杨坚自建国伊始,就把修筑长城、巩固边防,视为重要国防政策。隋炀帝杨广即位以后,除了继续防御北方突厥的袭扰之外,还要着力对付来自西北方面吐谷浑的侵袭,为此曾先后两次修筑长城。
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在两千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 关于长城的历史,由来,作用……
长城的名称由来: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时期长城的修筑基本上都有记载,但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这些不同的名称,有的在同一历史时期互相通用,有的仅在某个历史时期或某个地域用过。
1、长城,长城之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是长城最通用的称谓。《史记·楚世家》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2、方城,称长城建筑为方城,只在春秋时楚国用过。《汉书·地理志》载:“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方城。”
3、堑、长堑、城堑、墙堑,这几种称谓基本上相互通用,从战国直到明代几乎全都使用过。《史记·秦本纪》在记载秦简公六年(前409年)沿洛水修筑长城时,就只用了“堑洛”两字,《北史·契丹传》载:“契丹犯塞,文帝北讨至平州(今河北卢龙县)遂西趣长堑。”
4、塞、塞垣、塞围,在史书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况有两种意义:一是用以表示关口要隘。这些被称之为塞的关隘,有的就在长城之上,有的则在离长城很远的地方。另一个意义是用以表示长城。
5、长城塞、长城亭障、长城障塞,这是把长城同塞并在一起合称长城的一种表示形式。这种称谓在史书中也很常见,如: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中有:“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晋书·唐彬列传》载:“遂开拓旧境,却地千里,复秦长城塞”。
长城的历史: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
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
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长城的作用意义:
1、边带发展
自秦汉至明清,长城沿线的许多关口成为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系统民族交易的场所或中心,有的逐渐发展成为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镇。长城既保证了农业经济、文化与畜牧业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又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补充提供了场所和方便。
2、民族融合
在文化方面,长城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长城的修建和戍守,长城区域的争战,反而促使了中国古代汉族和十几个少数民族进行了广泛的融合。
3、军事意义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4、文化意义
在长城出现的2000多年来,以长城为中心,南北文化的交流始终没有停止过。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修建赵长城,号召国人学习“胡服骑射”,进行南北文化交流。
秦汉时期,长城南北文化进行了空前的对话与交流,在长城沿线发现的秦权、诏版,内蒙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单于和亲瓦当,还有闻名遐尔的昭君墓等,均是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象征:
万里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2000多年来,任何人都没有能从认识上割裂万里长城,因而也就无法割裂中华民族。长城对中国人来说,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意志和力量。
《义勇军进行曲》的长期传唱,使长城在人们心目中已升华为勤劳、智慧、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历史的进程中自然形成,并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特别是在全民族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中被世人所认同,所接受。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象征国防和民族统一的长城自然提升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唤起整个民族的抗战意识。
3. 长城的历史简介和资料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
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4. 长城的源起和发展历史
长城是中国也复是世界上修建制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公里。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5. 长城的历史的由来
1.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2.长城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华夏分裂,必然,北方游牧势力就强盛,向南袭扰理所当然。于是齐、燕、魏、赵、 秦等各国各修各的长城以御北方来犯。这是长城的雏形。
3.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
4.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5.接下来是,①出现了汉唐2个盛朝,北方游牧民族逐渐臣服于华夏②出现了南北朝,五代十国,辽金宋对峙,元朝大一统,华夏势微,胡汉杂居,民族大融合。对于①,汉族政权没必要重修长城。对于②,少数民族政权没理由修长城。这2条几乎使长城荒废了千年,几乎成了土墩墩。
6.明取代元后,为了防御蒙古鞑靼、瓦刺的侵扰,又开始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边墙。
7.到了清的大一统,长城就几乎没有大的价值了,它正好位于清版图的南北中间,很有意思。
8.长城如今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中国之象征。但仔细品味长城,其实是一长段中国的荣辱史,民族的交融史。
6. 长城的由来和历史
为抵御匈奴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开始修筑长城 在秦朝开始加固 明清时期得到快速建设 发展
7. 长城的发展史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这是《长城谣》的歌词,人们一直以来习惯性地称长城为“万里长城”,然而在中国大地上横亘了数千年的长城到底有多长?近日,随着长城资源调查河北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中国有望历史上第一次了解到长城的精确长度,这是中国第一次运用全面的调查和测绘技术对长城进行精确测量。国家文物局确定在河北和甘肃两省开展试点工作。
文物专家周魁英说:“作为保护工作的前提,国家文物局要求一定要搞清楚长城的长度和分布情况。由于长城的平行、交叉分布等原因,长城肯定不止万里长。”
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认为,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的长城,其单线长度都超过一万里。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的长度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
河北省文物局从全省抽调了15人组成长城资源调查工作队,对河北试点段长城进行徒步实地考察、测量。通过试点工作,将摸清长城资源调查试点段长城主体及相关遗址、遗迹的规模、分布、走向、保存现状等基础信息,为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和保护维修方案的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探索适合于长城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及方法,为2007年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这次调查将运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现代测绘手段对长城进行精确测量。
记者了解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范围的长城调查已经进行过两次,第一次是在1950年代中期结合全国文物普查对长城年代及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摸底;第二次是在1980年代结合第二次文物普查对长城进行调查。
河北省长城资源调查队负责人孟琦介绍说,河北省现存有战国、秦、汉、北魏、北齐、唐、金、明代等不同时期的长城,其中明代长城保存较为完好,约有2000多公里。
8. 万里长城的来历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为了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了“诸侯互防长城”,用以自卫。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8)长城的由来和历史发展扩展阅读:
长城的长度
由于年代久远,早期各个朝代的长城大多数都残缺不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人们一般说的长城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就是明长城的长度。
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2009年4月18日联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经过壕堑359.7千米,自然天险2232.5千米。
2012年6月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认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
这是中国首次科学、系统地测量历代长城的总长度。此次长城的调查和认定,不仅认定了2009年测定的明长城长度,还开展了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的资源调查。
9. 长城的由来
1.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2.长城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华夏分裂,必然,北方游牧势力就强盛,向南袭扰理所当然。于是齐、燕、魏、赵、
秦等各国各修各的长城以御北方来犯。这是长城的雏形。
3.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
4.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5.接下来是,①出现了汉唐2个盛朝,北方游牧民族逐渐臣服于华夏②出现了南北朝,五代十国,辽金宋对峙,元朝大一统,华夏势微,胡汉杂居,民族大融合。对于①,汉族政权没必要重修长城。对于②,少数民族政权没理由修长城。这2条几乎使长城荒废了千年,几乎成了土墩墩。
6.明取代元后,为了防御蒙古鞑靼、瓦刺的侵扰,又开始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边墙。
7.到了清的大一统,长城就几乎没有大的价值了,它正好位于清版图的南北中间,很有意思。
8.长城如今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中国之象征。但仔细品味长城,其实是一长段中国的荣辱史,民族的交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