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傀儡戏历史发展

傀儡戏历史发展

发布时间:2021-02-20 09:18:08

Ⅰ 木偶戏的历史50子以内

由演员操纵木偶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又名傀儡戏。木偶作为戏剧性的表演,出现在汉代。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木偶剧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载:“灵帝时,京师宾婚嘉会,皆作傀儡。”三国魏明帝时,木偶人已能表演各种杂技动作。南北朝的木偶戏又叫:“郭秃”。相传有个秃顶性郭,行事滑稽突梯,后来演傀儡戏就把他的形象搬上舞台,引导戏中歌舞,插科打诨,故名。北齐后主高纬非常喜欢木偶戏,常让艺人在宫中演出。当时傀儡戏还流传到高丽国(朝鲜)。唐宋时期,木偶的制作更加完美,尤其是宋代,木偶剧的发展达到鼎盛,其种类繁多,有悬丝傀儡、走线傀儡、杖头傀儡、药发傀儡、肉傀儡、水傀儡等。清代的宫廷也盛行演出木偶剧,时称“大台宫戏”。随着真人演出的戏曲兴起,特别是京剧崛起后,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和小城镇。现存的木偶剧形式有三种,即布袋木偶、杖头木偶和提线木偶,多用戏曲曲调演唱,有的则用对话或歌舞,1980年,北京成立了“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7年6月8日,江苏省演艺集团木偶剧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Ⅱ 高州木偶戏的历史沿革

据高州府清道光县志载:“尺布蒙头号女巫,摇铃挝鼓唱偶于”、“元宵节期,觐光者于门外沙洲搭棚弄傀,以润饰太平” 。“唱偶”指的是木偶腔,“弄傀”则直接就是演木偶戏。至今,高州“年例”(即社日)还保留这一传统。每年农历正月、二月间的“年例”期,各地都要上演木偶戏,村落间锣鼓声不绝于耳,十分热闹。
新中国成立后,高州木偶戏引起政府的重视。茂名县(即今高州)于一九五四年成立了木偶戏剧团,组织木偶戏老艺人整理传统剧目,并开展拜师授徒,培养木偶戏新人。一九五七年十月,老艺人吴德文赴北京参加全国民间艺术汇演,演出《白蛇传》获优秀奖,使高州木偶戏获得较大发展,文化部门还设有专人管理木偶戏演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高州木偶戏进入了鼎盛时期,木偶戏班发展到两千多班,年演出一万多场,成为广东演出单位中演出剧种最多的文艺团体,盛极一时。日本、德国木偶戏剧家先后来到高州观摩、交流木偶戏艺术,香港海燕唱片公司专程到高州录制木偶剧团演出的《芙蓉仙子》、《猪八戒招亲》两剧的录音,在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发行,木偶戏艺人梁东兴还应德国有关部门邀请,远赴德国慕尼黑、不来梅等市演出。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高州木偶戏独领风骚的辉煌已一去不复返,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为了传承这一艺术精品,高州文化部门整合优势资源,木偶戏班由全盛时期的二千多班精编为二百多班,加大扶持和指导的力度,确定“木偶真人化”的发展目标,多渠道开辟演出市场,让高州木偶戏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重放异彩。
一九九七年,高州被命名为广东民族民间艺术(木偶)之乡,二00三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木偶)之乡。今年,高州木偶戏更被定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

Ⅲ 我们国家的木偶戏最早在哪个朝代出现过

木偶戏,在山西的传播历史悠久,这种相传为“傀儡戏”、“傀儡子”的民间戏曲,源于汉代,是由殉葬木俑演变发展而来的。山西省境内,木偶戏又分成提线和杖头两种形式。

清代末年,民国初年,山西境内的浮山、孝义等地木偶兴盛,浮山县有许多人以作偶制箱而闻名,这期间,山西出现了许多木偶戏艺人。

一九四九年,浮山县成立了木偶剧团,吸收了蒲州梆子(今日蒲剧)和迷胡戏的音乐唱腔,排演了《金刚庙》、《闹堂》、《斩子》等剧目。以后,这个剧团参加了山西省第一届民间艺术观摩演出并随国家文艺代表团赴朝鲜慰问演出。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六年,浮山木偶剧团和孝义县木偶剧团参加了北京的演出活动,以其精湛的掌扦技术和悦耳动听的唱腔,博得了各界人士的赞赏。以后,木偶戏在山西省境内逐步发展,编演剧目三百多出,在山西省境内各地演出频繁,还到附近省份及四川等地外出表演。

早期的孝义木偶戏并无职业的表演团体,木偶艺人只是随皮影班作季节性演出。一九五六年后,孝义县成立了六十多人的木偶剧团,分成木偶皮影两个演出团体,创作移植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把泥制、木头制作木偶改为石膏、纸精制作木偶,而且于眼、嘴等活动部位装置电动设备,表演戏剧效果大大改观,使木偶戏表演轻巧灵便,逼真动人。

山西木偶戏的代表剧目有《通天河》、《火焰山》、《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智取芭蕉扇》、《木偶杂技》、《草原红花》、《小卖瓜》、《夜半鸡叫》、《西游记》等。

木偶戏艺人一人多艺,操纵演唱配合密切,水乳交融。表演中,出台木偶挥刀动枪,舞拳弄棒、抖袍提袖、甩稍摆翅、耍扇抛彩、卸帽脱衣、吹胡子瞪眼、盘脚打座、摇头、跪、拜翻、跳等等,全凭艺人操纵。

现在,山西境内专业木偶剧团只有孝义木偶剧团,全团共有演职人员四十二人

Ⅳ 中国的木偶戏起源于那里有什么渊源

木偶戏起源于春秋时期
木偶戏又叫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纵木偶以表演故事的戏剧,乃当年夫子庙“金批彩挂”(行话)的热闹场景之一。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源流。据考证,木偶戏起源于春秋时殉葬用的木制俑人,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那时,丧葬时,“舞俑为乐,执偶为戏”。

相传,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被匈奴头领单于困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谋臣陈平访知单于好色,而其妻阏氏又甚妒忌,于是刻木为偶,身穿彩衣,形如美女,装有机关,安立城头,翩翩起舞。果然,阏氏一见妒心大发,恐城破后单于得此“美女”后而自身失宠,便劝夫引兵而退,遂解白登之围。这木偶立下退敌奇功,刘邦就珍藏宫中,“后乐家翻为戏具,即傀儡也”(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傀儡子》)。

明初,朱元璋倡导民间游戏,应天府(今南京)“闾市盛行焉”,大街小巷均见木偶戏。清末、民国时,更得到发展,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和杖头木偶三种,各有艺术特色,并用戏曲曲调配合演出。

那时,夫子庙的木偶戏所用舞台小巧玲珑,只一人藏在蓝布帷中,手、脚、口并用演出:两手操纵一个,或多个木偶,手法多变、技巧娴熟;乐器是鼓、锣、钹固定在一木架上,脚踩踏板,牵动绳索,击响三件,节奏有声;口里还念白、唱曲。只见台上木偶披红戴绿,手舞足蹈,围观众人翘首踮足、喜笑颜开。

木偶戏常见剧目有《大闹天宫》、《武松打虎》、《十八相送》、《木兰从军》等,艺人表演到精彩处,往往戛然而止向观众讨钱。在那缺少娱乐的年代,木偶戏带给人们的欢乐,至今仍让老南京们记忆犹新。

Ⅳ 木偶戏是怎样起源的

感受日本-木偶戏

木偶戏
木偶剧再现古代日本

木偶戏是日本专业的傀儡戏。他主要在-18世纪发展起来,是日本四种古典舞台艺术形式的一种,日本的其他的几种古典舞台艺术分别为:歌舞伎、能戏、狂言。 木偶戏(“文乐”)这个词来源于“文乐座”,实际上是存活到近代的唯一一个商业木偶剧团的名称。 木偶戏有叫做木偶净琉璃(“人形净琉璃”),这个词汇本身说明了木偶剧的起源和实质。“人形”的意思就是木偶或者傀儡,“琉璃”的意思则是一种伴以三味线演奏的戏剧说唱。

跟歌舞伎一样,木偶戏乃是江户时代 (1600-1868)朝气蓬勃的商人文化的组成部分。木偶戏虽然使用木偶,但是并非儿童戏。木偶剧的许多有名的剧本都是由著名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1724) 撰写的,近松的高超技艺使得木偶人物形象和情节在舞台上栩栩如生。

木偶戏的历史
早在平安时期(794-1185),居无定所的木偶戏表演者“傀儡子”,浪迹日本,挨门挨户表演换取一定的施舍。 木偶戏的这种街头娱乐性质一直延续到江户时期,通常的情形,“傀儡子”手上操控两个木偶,脖子上挂着的一个大盒子就是舞台。一些傀儡子被认为定居在相当于今天神户附近的西宫和淡路岛。到了16世纪,这些团体中的傀儡子们被召到京都为皇室和军事领导人表演。正是在这个时候,木偶戏与净琉璃结合起来。

净琉璃的先驱是云游的盲人表演者,他们一边吟唱描写平氏源氏战争的叙事诗《平家物语》,一边自己用四弦琵琶伴奏。到了16世纪的时候,三味线取代了琵琶作为伴奏工具,净琉璃风格逐渐发展成熟起来。净琉璃这个词来源于早期流行的一个吟唱作品,该作品是关于一个武士和净琉璃姬的爱情故事。

结合吟唱和三味线伴奏的木偶戏艺术在17世纪的江户 (现在的东京)越来越受欢迎,在这里,幕府将军和其他军事领袖给予木偶戏巨大支持。这个时候的许多木偶戏表现了传说中的英雄坂田金平的冒险故事,坂田金平胆略过人,一生建立了丰功伟绩。但是,只有在商业城市大阪,由于两个天才人物的努力,木偶净琉璃才迎接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这两个人物是吟唱者竹本义大夫(Takemoto Gidayu(1651-1714) 和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

1648年竹本义大夫在大阪成立竹本木偶剧院,之后,他的强劲有力的吟唱风格在净琉璃领域一直居于支配地位。1685年,近松门左卫门开始为竹本义大夫写作历史剧。后来他花将近十年的时间为歌舞伎写作,但是,1703年近松门左卫门 回到竹本剧院。从1705年起直到寿终,他一心一意专为木偶剧写作。关于他为什么转向歌舞伎,然后又回到木偶剧,向来存在许确多争论。可能的原因是在歌舞伎领域里作家的地位相对较低。当时著名的歌舞伎演员都认为,剧作不过是他们用来展现自己表演天才的基本素材而已。

1703年,近松门左卫门开创了一种新的木偶剧亦即世话剧,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给竹本带来新的繁荣。一个店员和一个妓女双双自杀事件发生之后仅一个月,近松门左卫门就把这个事件写成戏剧并且上演了。社会义务和人的感情之间的冲突是近松的世话剧里的常见主题,这个主题打动了当时的观众并且成为木偶剧的核心主题。

世话剧特别是其中的情死剧系列,成为木偶剧院的最受喜爱的主题。但是历史剧也同样继续流行不衰并且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因为观众指望从历史剧那里得到如同世话剧那样心理上的深刻感。这个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是Kanadehon Chushingura。该木偶剧根据1701-1703发生的47名没有主人的武士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1748年也就是事件发生之后47年方才首演。封建地主朝野长则(Asano Naganori)不堪德川幕府的礼宾官(吉良义仲) 的侮辱,被迫在江户城堡里面拔剑自尽,他的团伙遂告解散。两年之后,47名随从精心谋划和实施了暗杀吉良的行动。 尽管事件的发生已经过去了多年,剧作家仍然需改变时间、地点和人物名称,以免得罪德川幕府。这个剧目大受欢迎,后来改编成歌舞伎,一直是歌舞伎和木偶剧的保留节目。

整个18世纪,木偶剧与歌舞伎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个人角色的层次,歌舞伎演员模仿木偶剧的典型动作和吟唱风格,另外一个方面,木偶剧表演者也修改了歌舞伎演员的花哨风格以适应自己的表演。在剧本这个层面,许多木偶剧作品,特别是近松门左卫门的作品,都被改编成歌舞伎作品,而铺张华丽的歌舞伎作品也被重新制作成为木偶剧上演。

18世纪后期,由于歌舞伎的兴起,木偶剧的影响逐渐衰微,它进入了商业上的衰退时期,剧院一家接一家关门,直到最后只剩下文乐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木偶剧只得以来政府支持才能存活,虽然最近几年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在木偶戏协会的支持下,东京国立剧院和大阪国立剧院得以经常上演木偶剧。木偶剧在全世界的巡回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木偶和表演

日本的木偶有真人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二大小,由若干个部件构成:木头,肩膀,躯干,手臂,腿以及服装。头上有个带有控制线的夹子,用来控制眼睛、嘴巴和眉毛的移动。这个夹子塞进肩膀中央的一个洞内。手臂和腿用绳子吊在肩膀上,服装穿在肩膀和躯干,在躯干的部位有一个竹子做成的箍形成臀部形状。女性木偶的脸部一般是不能移动的,另外因为和服已经覆盖了下半身,所以一般也就不用添加腿。

木偶剧中使用的木偶头像有70多种之多。这些头像可以分为许多类别,例如年轻未婚女子,强壮的男子等,每个头型可以用作若干个不同人物,虽然他们的名称可能是按照第一次使用时的叫法。

主要操作者将自己的左手从衣服后面的一个洞伸进去抓住头部的夹子。用右手移动木偶的右臂。托住一个武士木偶对于人的耐力是重大考验,这样的木偶重达20公斤。左臂由第一助手控制,腿由第二助手控制,第二助手还负责用跺脚来产生影响效果或者配合三味线的节拍。第二助手操作女性木偶和服下面,模仿出腿迈动的样子。

在近松门左卫门的时代,木偶由一个人操作,1734年以后三人操控的木偶问世;一开始,单人木偶的操作者不在舞台上露面,但是在《曾根崎的情死》这个剧目中,木偶大师立松八郎部成为第一个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的人。

现在,三个操作者都在台上表演了。操作者一般身穿黑色制服,戴上头巾,象征他们隐身的意思。由于首席操作者乃是名人,他们经常不戴黑色头巾甚至穿上华丽的白色丝袍。

如同傀儡子一样,叙述人和三味线演奏者已开始也是躲藏在背后。但是1705年竹本义大夫在一出新剧里面面对观众吟唱,1715年叙述人和三味线演奏者都开始在舞台右边的一个高台上面,现在也还是这样。叙述人一般说来在木偶剧团中地位最高。作为讲述者,叙述人能够创造剧情的气氛,它必须模仿所有声部的声音,从男低音到妇女和儿童的假嗓子。

三味线不只是给叙述人伴奏。由于操控木偶的人、叙述人以及三味线演奏者互相见不到,就只有依靠三味线演奏者的弹奏来决定整个节奏。在一些大型的木偶剧以及从歌舞伎改编来的大型剧目中,就得使用多个叙述人与三味线的配对甚至使用三味线合奏。

木偶戏: 《曾根崎情死》
近松创作的这部杰作是世话剧这个新流派的第一部作品。这类作品集中地描写人类感情和严酷的社会义务之间的冲突。这个剧的成功,导致了许多剧作家效仿撰写描写商人与妓女之间悲剧性爱情故事的喜剧作品;据说,这个剧的成功还引起了许多男女模仿主人公情死。

第一幕。德兵卫 是一个酱油坊的店员。他在一个偶然机会结识了妓女阿初,并且双双陷入爱河。在第一场里面,阿初痛哭流涕,责问德兵卫为什么冷落她,不写信也不来看她。德兵卫解释说,它碰到了难题,在她追问下,德兵卫道出实情。 原来,德兵卫的叔叔是酱油坊的主人,他要求他娶他的妻子的侄女为妻,但是德兵卫因为爱上了阿初而不同意这门婚事。但是德兵卫的继母暗中允诺婚事,并且带着嫁妆跑到乡下。当德兵卫再次拒绝婚事的时候,他的叔叔异常气愤,要求他归还嫁资。德兵卫想方设法从继母那里弄到了嫁资,并且借给他的好友九平次,九平次答应以后归还。后来,九平次喝酒喝得醉醺醺的带着一般朋友来到神庙。德兵卫 催促他还钱,九平次否认曾经借贷,并且殴打德兵卫。九平次走后,德兵卫向路人宣称他的无辜,并且暗示说他将自杀以表示清白。

第二幕。同一天晚上,阿初回到他所工作的妓院。她心慌意乱之时瞥见德兵卫便悄悄溜了出去。他们双双恸哭。他告诉女友,唯一的选择只有自杀。阿初帮助德兵卫躲藏在她所坐的门廊那里,九平次及其朋友很快来到。 九平次继续宣称德兵卫 有罪,但是阿初辩解说他是无辜的。然后,她似乎自言自语地问德兵卫 ,是否真的决心自杀。 他用拽她的脚的方式回答 (女性木偶没有腿,在这场中专门安装了腿)。九平次说如果德兵卫自杀他将会照顾阿初,但是她斥责他,称他是盗贼和说谎的人。她说他们要死也肯定是同归于尽。德兵卫异常感动,用额头碰了她的脚表示回答。九平次走后,房子寂静,阿初设法溜了出去。

第三场。他们两个奔向曾根崎森林,德兵卫和阿初 表达了他们的爱情,叙述者的旁白就生命的无常发表评论。路旁纵酒狂欢的人在吟唱关于早些时候发生的一场情死。他们偷听了之后感慨,不知道他们两个是不是就是歌的主题。到达曾根崎森林后,阿初割下腰带,用腰带将两人绑起来以便死得美丽。德兵卫 向他的叔叔表示抱歉,阿初也向她的父母为他们造成的麻烦表示抱歉。他们向阿弥陀佛祈祷,他刺死她然后自尽。

Ⅵ 泉州木偶戏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明代的泉州傀儡戏,进一步与民间仪式结合起来,得到较大发展。明代泉州的李版廷机曾为木偶戏权撰联写道:“顷刻驱驰千里外,古今事业一宵中。”

可见当时木偶剧目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具备了表现纵横千里、包容古今的功力。不过,最初的演出还是十分简陋的,有“十支竹竿三领被,搭成一个八卦棚”之说。

早期,泉州木偶头大部分由民间的佛像雕刻作坊兼营。明末清初,随着泉州木偶戏的兴盛,木偶头雕刻逐渐转为专门作坊经营,当时著名的有涂后街“西来意”和涂门街“周冕号”。“西来意”原为佛像雕刻作坊兼营木偶头雕刻,其作品木偶头额线高、个头小、肌肉强盛、神态意蕴含蓄深沉。由于泉州早期木偶头雕刻艺人都是师承佛像雕刻,所以这一时期泉州的木偶头受佛像影响较大。

其造型的主要特点是雕刻精妙,细眉细眼、高鼻通额、人中略短、脸庞端圆的生、旦形象,目光下视、耳垂肥厚,这正是佛像中观音菩萨的造型元素。民间现仍有“西来意”木偶头的成套藏品。

Ⅶ 木偶戏起源

puppet show 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专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属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中国木偶真正成为艺术,还在它的戏剧特征人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木偶戏成于何时?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汉代(前206--220年),已有"作魁儡"(《后汉书·五行志》)的记载,三国(公元220--265年)时马钧的"水转百戏"显然是对汉代人戏的模仿;北齐(公元550--577年)时水动的"机关木人"制作,技艺高超,尤其出现了"傀儡子"演"郭秃"故事的木偶艺术,暗示了中国木偶戏的形成年代。后世历朝多有木偶戏演"郭秃"故事的记载,陕西合阳线戏至今犹在的"来报子"(癞包子)角色,也有"郭秃"的影子。依史而断,"至迟在公元550年至577年的北齐时代,中国已正式形成了由人直接操纵、木偶装扮具体人物、当众表演简单故事的木偶戏"。

Ⅷ 木偶戏的来历是什么

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


普遍的观点是木偶戏:"源于汉,兴于唐"。汉代(前206--220年),已有"作魁儡"(《后汉书·五行志》)的记载,三国(公元220--265年)时马钧的"水转百戏"显然是对汉代人戏的模仿;

北齐(公元550--577年)时水动的"机关木人"制作,技艺高超,尤其出现了"傀儡子"演"郭秃"故事的木偶艺术,暗示了中国木偶戏的形成年代。

只可惜少有文字记载。后世历朝多有木偶戏演"郭秃"故事的记载,陕西合阳线戏至今犹在的"来报子"(癞包子)角色,也有"郭秃"的影子。依史而断,"至迟在公元550年至577年的北齐时代,中国已正式形成了由人直接操纵、木偶装扮具体人物、当众表演简单故事的木偶戏"。

隋朝(公元581--618年)“百戏”中多“水饰”,“机关木人”多搬演神话、传说、三国故事,人物颇众,对木偶戏的制作与表演有直接影响。唐(618--896)文化繁荣异常,歌舞戏、参军戏争奇斗艳,机关木人可以饮酒唱歌吹笙,表演与制作已达完美的统一。

据敦煌莫高窟31窟所藏盛唐壁画及诗词歌赋推断,提线、杖头、布袋、“盘铃傀儡”等木偶类型,此时皆有。



村头齐观耍傀儡,搬演故事又一回。载歌载舞赖提举;博得欢笑落夕晖。


《东京梦华录》中已载有『杖头傀儡、悬丝傀儡、药发傀儡』等名目。《梦粱录》:『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如悬线傀儡者,起于陈平六奇解围故事也,今有金线卢大夫、陈中喜等,弄得如真无二,兼之走线者尤佳。

更有杖头傀儡,最是刘小仆射家数果奇,其水傀儡者,有姚遇仙、赛宝哥、王吉、金时好等,弄得百伶百悼。兼之水百戏,往来出入之势,规模舞走,鱼龙变化夺真,功艺如神。』

Ⅸ 民间偶戏的历史。

偶戏简介

传统舞台戏曲渊源流长,以其脚色扮演之不同,可分两大类,其一为以真人扮演脚色演出的「大戏」;其二是以偶人扮演脚色演出的「偶戏」(「偶人戏」)。此外,东方尚有一种传统的「面具戏」,其脚色是以真人戴着面具或假头来扮演,如中国民间的「傩戏」,但未发展成传统舞台戏曲,而日本、韩国、印尼、印度及泰国等地,其面具戏均极具艺术水准。

以偶戏制作与舞台型态之不同,可分立体偶戏与平面偶戏,前者演出时使用三度空间之舞台,后者舞台是不具深度的平面。质言之,偶戏乃以一种特定戏偶来扮演脚色,由人使用特定操作技术,而具有特定形式所演出之舞台戏曲。以戏偶之制作言,影戏与板戏使用平面戏偶,而其它戏偶则使用立体戏偶,为配合戏偶演出,前者使用平面舞台,后者使用立体舞台。此外,如以戏偶操作技巧来分,则可分为悬提式偶戏与托举式偶戏两类;而托举式偶戏以其操作之不同,又有「手举」与「杖举」之分。

以戏曲之表现言,手操傀儡戏与提线傀儡戏的演出最为细腻,擅长表现抒情与悲剧性效果;掌中傀儡戏操作灵巧,并富于变化,长于表现动作快速之武戏;杖头傀儡戏表现方式较为单纯;手托傀儡戏以手举操作戏偶头部,表演时生动活泼;至于影戏之演出,一般均需透过灯火照射之影窗,适于表现纤细优美,如梦如诗之意境。

中国偶戏的历史相当古老,汉代以降,丧葬礼俗中出现魁儡,系仿俑而作。魏晋以后,魁儡之发展一分为二,其一成为「宫戏」,用精巧的机关操作,当时称为「水戏」或「水饰」,亦即「机关傀儡」,唐代则有「盘铃傀儡」及「祭盘傀儡戏」,至宋代发展成「水傀儡」;其二是保持魁儡以人操作的原始型态,并改进操作方法,至唐代已有杖举与提线操作之型态,宋代之偶戏已有提线傀儡戏、杖头傀儡戏及影戏三种。元代大戏吸收讲唱文学、歌舞百戏及偶戏之精华,逐渐发展成圆熟的舞台戏曲,偶戏因而成为支流,但却在民间茁壮成长,并流传至各地。提线与杖头傀儡戏,历明清两代传延至今,杖头傀儡戏又发展成手托傀儡戏及掌中傀儡戏,前者近代盛行于广东,后者流传南北各地,闽南地区尤盛。影戏则曾在明末盛行于北方,清朝时,名师更云集于北京,发展相当繁盛。(※字左为石,右为垒)
中国偶戏大致可分成影偶戏与木偶戏两大类,如傀儡戏、提线戏、手托戏、杖头戏、杖头傀儡戏、悬丝傀儡戏、木头人戏、布袋戏、木偶戏、掌中戏、影戏、纸影戏、筷子戏、皮影戏等;各地偶戏之名称亦不尽相同,如皮影戏又称皮猴戏,掌中戏又名布袋戏,名称之多,不胜枚举。

影偶戏与木偶戏,两者之戏偶造型与舞台型式皆有不同,影偶戏是用厚纸或动物的皮革镂雕人、物,并以各种服饰、脸谱配合人物性格。它的造型是平面侧影,而后用灯光反射原理,将其影像显现在竖立的窗影上。而木偶戏的戏偶身躯主要部分如头、手多用木头雕制,而后披戴衣冠或其它服饰,一如真人扮演的造型,它表演的舞台亦如传统戏曲的缩影。

Ⅹ 中国的木偶戏有记载最早是在什么时候

中国木偶戏“源于汉,兴于唐”。
目前所见的文献记载,木偶成为表演艺术的工具,最早始于汉代。木偶戏表演最初是模仿人的表演动作,尽管后世的人戏保留了很多木偶戏的痕迹,而从木偶戏的形成过程看,木偶戏是随人戏的逐渐成熟而日臻完善的。
19世纪以来,人类学家认为由于史料不足,已无法确切考证戏剧艺术的起源,然而假设各民族的文化进展,都经过某些类似的过程,观察现存的原始社会的宗教祭典仪式,仍然可以发现戏剧艺术起源的活动,可以推知早期的人类必然有相同的文化模式。继之经过各学派的修正,多数学者认为戏剧艺术源于宗教仪式之说,最为确切。中国的木偶艺术不仅与宗教仪式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还涉及到由土、木等制成的偶人,因而它的起源更加模糊不清。
木偶艺术是借助木偶作为表演媒介的。木偶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可以追溯到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至公元前11世纪)奴隶殉葬的习俗。从安阳殷墟中发掘出的大量殉葬奴隶的遗骨和三件带枷的奴隶陶俑,可知商代后期已用陶俑殉葬。在西周时代(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11年)出现了谓之“刍灵”的“束草为人形”,用为明器葬于墓中。大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用于殉葬的则是称之为“俑”的“木偶人”,“俑”是由古代社会人殉的习俗逐渐演变而出现的。
根据已出土的古墓中俑的变化与祭亡灵所保留的木偶表演仪式,愈来愈多的研究者认为中国的木偶艺术“源于俑”。与木偶艺术直接相关的是木俑,其发展木约经历三个阶段:一、服侍木俑;二、木乐俑;三、可以活动的木歌舞俑。

阅读全文

与傀儡戏历史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