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历史的意义题

历史的意义题

发布时间:2021-02-20 01:13:37

㈠ 历史答题,回答:意义.作用.影响有什么不同,要点

楼主听我给你分析下 能让你学点知识的~!

历史问答题
你的原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和历史基本理论修养不够是其根源
如何提高应试能力呢?
依次做到"审准题目"、"找齐材料"、"理清思路"、"规范作答",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试题结构。
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限定语。

第二,关键词语是命脉。
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限定语都是由若干词或词组组成的,能否正确认识上述各成分,取决于对这些词语,特别是关键词语的理解。

三、理清思路
理清思路是规范答题的必要条件。

1.筛选要点。
设计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答到什么程度?相关要点如何组合?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次对试题要求仔细推敲,然后从前面选定的材料中精选出与题目关系最密切的部分,组成答案要点。
2.研究试题的分值分布,确定答题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分值较高的问项,理所当然是解答的重点。
3.理清试题本身并未明确指出思考方向的问项的解答思路,突破难点。这些问题虽然难以把握,但它们往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原因"、"评价"、"体会"等等。下面探讨一下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

评价
一般应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
消极方面,应从"危害"、"局限"、"不足"等几个角度思考。
积极方面,通常又称之为"意义"。往往分成以下三部分来回答:第一,用简练的语言(一般是一句话)概括所考查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第二,指出所考查历史现象产生的直接的、近期的、较小范围的作用和影响。第三,指出所考查历史现象已经产生或将要产生的深刻的、长期的、大范围的影响。

体会
其实,这种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漫无边际的。它们一般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题中现象所反映出的规律性、本质性的结论。第二,题中现象所反映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第三,题中所述现象验证了哪些现行政策的正确性或者是验证了哪些事物的危害性。第四,我们能从题中现象中得出哪些经验教训。第五,吸取相应的经验教训后,我们的工作要朝什么方向努力。
按照上述思路思考,我们就不难得出"体会"类试题的答案。再加上此类问题的评分标准一般比较宽泛。这类"难题"反倒能够成为易于得分的题目。

打破思维定式,严格按照试题本身提供的信息,实事求是地分析、解决问题。

因此,考生在确定解题思路时,一定不能先回顾以前做过的类似的题目,不能机械照搬教材上相关内容的表述。应是坚定地依照审题的结果,果断地从教材相应内容中提取与试题有关的一些方面的信息,结合历史学科特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就能有效地排除思维定式的干扰,保证把审题的成果转化成答题的正确思路。

编制提纲。
大家普遍认为,编制提纲是保证答案的完整、条理、规范、整洁的必要手段,应该是应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许多考生在应试中为了节省时间,往往省略这一步骤。这主要是由于考试时间紧与试卷题量大的矛盾所致。综合利弊,较为恰当的做法是:提纲一定要列,但必需简明扼要。

提纲应包括两大方面内容,第一,明确列出共有几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分几段,每一段分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包含几个要点,每个要点使用哪些关键词语。第二,设计答案在卷面上的布局,安排好每一小问、每一层次在卷面上位置,为下一步的规范作答奠定基础。
提纲字数不易过多,自己能明白即可。

写的字也要工整啊.``````````~!那样会更好~!

希望你能得到启发~!

㈡ 如何回答历史作用题

问答题由题目中心词、条件限制词、回答内容词和解答方式词构成.题目中心词是答案论述的直接对象; 条件限制词是规定事件、现象的时间、地点和性质;回答内容词是答案规定必须的内容;解答方式词是回答的方式.例如,1988年试题:19世纪末山东是怎样变成德国“势力范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中外史实说明因此而引起的反响和最后结果.本题的“山东”是题目中心词;“19世纪末”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条件限制词;“变成德国‘势力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和“引起的反响和最后结果”是回答内容词;“怎样”、“发生”和“说明”是解答方式词.
问答题考查历史阐释能力.历史阐释主要是指阐释历史的方法和理论思维能力.具体考查归纳、比较、概括历史知识能力;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语言准确、逻辑 严谨、史论结合的文字表达能力.可以这样说,问答题考查了历史学科的各项能力.例如,1992年试题:结合印度历次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原因,归纳各次斗争的特点,并指出这一斗争的结局.这道题考查的是近现代印度人民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整个民族解放运动,要求考生从每个阶段印度和英国的政治、经济背景进行回答.考生的答题过程,也是其能力体现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基础上的“默写”过程.
一、从题型上看,历史问答题有5个特点
1.“大跨度、高概括”.此类题型是时间跨度大、层次深、要求高,考查的知识是“死”的,但题目的发问形式是新的,做到了用新场景考旧知识的目的.例如1990年试题:结合13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分析英国议会和政党的演变.这道题时间上跨越了700年,内容上跨越了经济和政治领域.题目 的新意在于提出了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要求.此题有教材知识为依托,要求考生从经济和政治领域归纳、分析英国议会和政党的演变.
2.“小切口、深分析”.此类题型是时间跨度小,以某一历史具体现象为“切口”,考查与之横向和纵向相关的知识,并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1993年试题:试以武昌起义至“二次革命”的重要史实,说明帝国主义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基本的道理?此题时间跨度才3年,“切口”是帝国主义破坏武昌起义和“二次革命”的史实,要求考生回答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的史实,得出中国人民必须在反封建斗争的同时反对帝国主义,粉碎帝国主义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的梦想.但多数考生从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出发,答成资产阶级不能领导革命成功,只能在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才能胜利.
3.材料型的问答题.此类题型就是把材料引进问答题,从而创造了问答题的新形式.例如1991年试题: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概括了英国长期以来的外交思想.联系从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到20世纪20年代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说明英国对法政策怎样 体现了这一思想.这是把材料引进问答题中的第一次.首先,此题要求考生正确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的时间为1804年,20世纪20年代的时间为1920年-1929年.其次,考生要在125年内找出英法关系的仇敌——盟友——仇敌的史实,并加以说明原因.最后,要求考生说明英国对法国政策的变化与德国有关, 所以明里是英法关系,暗里还有英德关系、法德关系.明确表述英国与法国有时结盟,有时敌对,有时关系微妙,一切都是以英帝国的利益为转移的正确观点.总之,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正确的观点和善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既是高校选拔的条件,也是中学培养的目标,二者在高考中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
4.宏观概括.此类题型就是把散见各章节相关的史实宏观概括,引出规律性的结论.例如1991年试题:概括19世纪下半叶德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并用史实加以证明.此题看起来很简单,它要求考生从宏观上从民族统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垄断组织出现、无产阶级斗争进入新阶段、推行海外殖民政策五个方面进行高度概括 ,然后用史实加以证明.其正确答案如下:
①结束分裂状态,实现民族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同时保留了某些封建残余.
史实: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保留了君主政体.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猛,后来居上.
史实:德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英法,到19世纪末,德国工业生产超过法国,成为欧洲工业强国.
③出现集中程度较高的垄断组织.
史实:莱茵—威斯特伐里亚煤业辛迪加成立时已集中了全区煤产量的86.7%;德国的电气工业基本为电业总公司和西门子公司所垄断;航运业则基本为汉堡—美利坚公司和北德航运公司垄断.
④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
史实:德国工人阶级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独立政党——社会民主工党;巴黎公社后,德国成为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德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反对“非常法”斗争的胜利.
⑤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成为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和世界战争策源地之一.
史实:先后抢占西南非洲、多哥、喀麦隆等殖民地,强租中国胶州湾;缔结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 .
5.比较题.此类题型就是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1994年试题: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应该说问答题出比较题并不是新鲜的事,主要是命题的角度新.这道题从思想史的角度,以中国维新思想 和法国启蒙思想进行比较,并且重点放在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的不同上,从而创设了新情境.在第一问中,考生能正确答出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和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等要点,多数漏答救亡图存内容,主要原因是考生缺乏从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上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第二问中,考生对维新思想促成戊戌变法 答得较好,但对法国启蒙思想摧毁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作用则答不出来.第三问中,由于要求脱离中学实际,一般都答不出“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体系”的要点.
二、问答题的答题技巧
问答题的答题技巧基本要求是:细心审题,答对所问;先列提纲,后写答案;瞻前顾后,面面俱到;有史有论,有头有尾.
1.细心审题,答对所问.
审题是答题的关键,如能正确理解题意,就能获得好的成绩,反之,审题错了,就会失误.在审题过程中最主要的是找出关键词,考生可在问答题中关键词下面,用笔划上一条线,然后针对设问进行回答.
例如1993年试题:简述工业革命的后果,并据此指出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有哪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从中各举出两个重大历史事件.这道题的关键词是对“三大潮流”的理解,因为“三大潮流”这 种提法在教材中不曾出现过.考生在审题过程中,把它理解为三大线索,并把“三大潮流”下面用笔划上一条线,这样答题就会迎刃而解.第一层,在课本中列有工业革命的后果一目,稍加概括即可.
工业革命的后果,首先是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使资本主义力量增强;其次是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强国加紧掠夺殖民地;最后是社会关系和人们的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特别是形成了无产阶级.
第二层,只要把紧接其后的几章标题联系起来,分类概括即可.
19世纪70年代之前的三股进步历史潮流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民族解放运动;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第三层,对三大潮流各举实例说明.
三股历史潮流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1848年欧洲革命;俄国废除农奴制;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美国内战;日本的明治维新.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义;《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国际建立.
民族解放运动:爪哇人民起义;阿富汗人民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印度民族起义 .
2.先列提纲,后写答案.
答案提纲反映了整个答案的内在联系,所以列好了答案提纲,就基本上完成了答案要求.考生在列提纲时 ,一定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同时要求概念表述的准确,史实表述的准确,说明论证的表述的准确 .
例如1991年试题:概述1840-1949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和结局.“消长”就是减少和增长的意思,就是按时间顺序答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情况、原因和结果.考生应先列提纲:
①19世纪初,英国.
②19世纪中晚期,六国共同支配.
③一战前后,列强找代理人,日本独占到共同支配.
④30年代,日本.
⑤二战后,美国.
在此基础上,考生进一步进行回答.
①19世纪初期,清朝封建统治渐趋衰落,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段.居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首位的英国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在对中国的侵略中占优势地位.
②19世纪中、晚期,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法、美、俄、日、德等国纷纷加入侵华行列.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形成了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③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混乱,列强分别在中国寻找代理人,扩大各自的在华势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欧美国家无暇东顾,日本趁机排挤德国势力,妄图独占中国.战后,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英法力量削弱 ,美国经济实力增长,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九国公约》的签订又使中国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④30年代日本法西斯势力抬头,继侵占中国东北后,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再次妄图独占中国.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实力进一步下降,美国实力膨胀,国民党反动派投靠美国,发动内战.美国成 为在华的主要侵略势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清除了列强的 侵略势力.
3.瞻前顾后,面面俱到.
“瞻前”就是上限,凡是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历史条件和原因时,要做到瞻前,就是要答出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前的整个社会形势.“顾后”就是下限,凡是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后果和意义,就是要做到顾后, 就是要往后看得远一些.换言之,在回答问答题时,既要做到面面俱到,更要在叙述内容的内在联系时,做到有序的而不是罗列的;完整的而不是残缺的;主旨明确的而不是含混不清的.
例如1993年试题: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试评论顾炎武这一观点.第一,要求考生对八股取士持否定态度,肯定顾炎武这句话是对科举八股考试的尖锐批评,他的观点是正确的.第二,从八股取士产生的前景、规定和后果来论证顾炎武的观点.
明朝沿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吏,但政府规定,命题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的文体必须按照死板的形式,分成八个部分,即八股文.这样的考试,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结果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他们做了官,就成为顺从皇帝的奴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者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 了加强思想控制.明代实行八股取士也是出于同一目的,只是这时封建制度已趋衰落(这一点就是“瞻前”),统治者为强化专制主义统治,更不允许有任何“越轨”的思想.八股取士正是适应这种政治需要而产生的,它失去了科举制度在初创时期的积极意义.所以,八股取士同秦始皇焚书一样,起了禁锢思想的作用,而它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则比坑儒更加恶劣.
又如,试述商鞅变法的意义.第一,秦国的旧制度被废除.第二,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第三,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第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这一点就是“顾后”)
4.有史有论,有头有尾.
有史有论要求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表述上要有鲜明的观点做为立论基础,又有适量的史实做为支持,史论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有头有尾要求做到叙述史实要完整.
例如1995年试题: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①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包产到户也可给分) .
②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 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以上既是夹叙夹议,又是史论结合,有头有尾.

㈢ 初二历史题意义题怎么答

历史意义就是某一历史事件对以后的历史发展进程所能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影响内,影响的不是一个事件,而是容一段历史进程。
一般教材中讲述重要的历史事件,都会有。你大致记住有那几个方面就行呢,考试回答时,你要大的方面把握住,其余自由发挥就可以呢。

㈣ 历史题目翻来覆去的考有什么意义

世界的变化快的难以置信,我们总是说要放下过去,才能走得长远,才有在世界安身立命的可能。但事关历史,格局就要大上许多,而为了让学生铭记历史,有些题目自然就会出现很多遍,将历史题目翻来覆去的考,它的意义也是很重要的。

最后,题目变动不大,也跟出题难度有关。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来讲,要出一道好的题目,其实并不简单。一道好的历史题目,除了具备了考题本身的意义之外,还兼具知识拓展与深化、意义的深度挖掘、人文情怀的凝聚等种种意义。所以很多老师在出题的时候,如果看到了好的题目,即便这道题目已经不是新题了,还是会拿出来给同学们考一考。

㈤ 历史问答题,一个事件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如何回答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有何区别

历史意义:当时该事件对后续时代的影响。
时代意义:对现代的借鉴作用。

㈥ 如何分析历史科目中的意义类题型

历史抄中的主观题 大部分都袭是材料分析题 很少有直问直答的,所以回答意义类题目是应该将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和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结合起来 做到两店合一即考点和知识点合二为一,意义应该从主观目的 即采取这种行动的主观动机 和 造成的 客观效果两方面 去阐释 如果是众所周知的大事儿 那当然是要把教材中定性的标签给贴上 。

㈦ 历史主观题 分析意义 从哪些角度分析

历史主观题基本都以材料为依托,从某一角度为切入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问题的设置跨度很大,有时是对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考查,有时是对中国或世界近现代历史的考查,也有时综合考查古今中外的同一历史知识。但不管考哪部分历史,问题的设置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概括、分析类;二、评价类;三、启示、认识类。
无论是应对哪一种类型的问题,首先得教会并让学生熟悉掌握解题的关键:
审题——中心词(作答点)+范围(材料、所学知识)+限定词(时空、中心内容)+分值(作答点数)。
为了帮助学生能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更简单有效地掌握解题技能,立足于不同类型问题的作答规律,我归纳出相关的答题公式,通过相关试题的讲练与引导,争取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进而提升学生的答题技能。
一、概括、分析类
(一)“依据材料概括类”公式:立足分值和材料数量,概括段意(关注段头或段尾)或句意。
例:【材料一】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6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6分)
分析:①分值:6分 作答点数:3、4或6点
②材料:一段 归纳句意(3句)
③参考答案: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对美国的经济依赖性减弱;(2分)通过联合,摆脱超级大国政治附庸的地位;(2分)通过联合,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原因类”公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分析(提醒:具体分析依据题干和课文)
例:【材料二】 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简要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4分)
分析:回归课文——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二课的相关内容 只有经济和政治方面
参考答案:①经济方面:罗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问题复杂多样;(2分)②政治方面:随着扩张和版图的扩大,罗马公民与非公民的矛盾上升,财产纠纷增多。(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提醒:“背景类”公式:原因+目的+条件
(三)“影响类”公式:性质(实质或地位)、积极(对内、对外)、消极(不足或局限性)
例:【材料二】 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三】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4分)
分析:回归课文,单项分析(积极方面)
参考答案:①地位: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②对内积极影响: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③对外积极影响: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1分)罗马法的影响还涉及亚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都受罗马法的影响。(1分)罗马法中蕴含的公民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1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比较类”公式:比较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异同
1.比较方面:背景、目的、方式、结果、影响
2.不同点:锁定一方,逆向思维。
3.作答思维:①比较需明确宗旨。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决不是随意的为比较而比较,而是有一定目的,通过比较异同,或阐明某一问题、观点,或揭示历史发展的某一规律。 ②比较需求同存异。不同是绝对的,相同是相对的,绝对的相同是不存在的,相同只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的。因此,比较时应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即要适当放宽比较的要求与条件。③比较需分开层次。首先,要全面回忆要求比较的内容,从基本内容入手找异同其次,将基础内容进行比较后,应再跃上一个层次,找到更根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找根本、抓本质、看趋势)。 ④具体作答要求。A.最后作答时取舍比较点 B. 先明确比较点,再作简要说

㈧ 历史社会意义类题目怎么答

我觉得意义不同与影响,意义肯定是积极的一方面,是有利与发展的!
可以从不同方面,比如:政治方面,经济,文化,人民生活,国家发展,历史进程等等!

㈨ 历史考评述题的意义及答题方法

1、对教材很熟悉;
2、仔细审题;
3、注意分点。第一句总述,后面阐述。
4、实在不会,就抄材料,尽量多写些字。

㈩ 历史题影响,意义类从哪些方面答,有没有模板,谢谢

影响类:1.积极影响2.消极影响
意义类:政治 经济 文化 分角度作答 影响类也要分角度作答

阅读全文

与历史的意义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