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东茂名高州的历史是怎么样的呢
公元528年~2006年粤西地区管辖情况的史实资料 1、唐贞观二十三年前(公元649年以前)的高州,距今1400年前。 岭南的州是何时设立的?据史载,东汉建安八年(203年)改交趾刺史部为交州,地方政制始为州、郡、县三级。为了笼赂俚人渠帅,把俚区纳入郡县,南朝各代尤其是梁、陈两代统治者在粤西大量增设郡县,向俚帅封官,高州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设置的。据史载,当梁大通中(528年)首置高州,治高凉(今阳江西折沙),辖境相当今恩平、阳江、阳春、电白、高州东南部、茂名市区、吴川东部。原高凉地西部置罗州,地域为今的化州、吴川中西部、廉江、今高州西南部、湛江市区东部及广西博白、陆川、北流县相邻边缘地区,州治化州。此制一直延至隋初,冼夫人就是此时代人,隋大业年(607年),高州被废,至唐武德六年(623年)复置,州治仍在阳江,延至贞观二十三年(646年),高州治阳江达105年。 2、唐贞观二十三年至民国前的高州。(公元649年~1912年)长达1263年 据《广东通史》、《旧唐书》载,唐太宗晚年为了削弱粤西冯氏的势力,在贞观二十年冼夫人孙冯盎卒后,于二十三年(649年)撤销高州都督府,把冯氏长期把持的高州地域分开,增置恩州。这样高州减少了恩平、阳江、阳春的地盘(原本恩平、阳江、阳春属高州),同时又把高州州治从阳江迁往偏僻的山区的良德县,以分散冯冼家族势力。次年,永徽元年(650年)复置潘州。今高州的顿梭以南原茂名县地,吴川东部、电白麻岗以西原南巴县地被分出为潘州辖。高州地域只剩下良德、电白、连江三县(今高州、电白东北、东南部。与后高凉地同)。据清道光《高州府志》载,开元元年(713年),因唐玄宗登基,高力士是其庞臣,便把高州治所迁至高力士祖婆冼夫人故乡的连江县(今电白马踏禄岳下村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化州(原辩州)也划入高州府,高州府六属自此始。成化四年电白县迁治神电卫(今电城镇),高州府也从电白旧城(今高州长坡)迁治茂名县城(今高州镇)。至清代仍称高州府,建制与明代大致相同,辖地为一州六县、即化州县、茂名县、电白县、吴川县、信宜县、廉江县(即辖今湛江的局部地区吴川、廉江)。 3、民国以后的高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撤高州府,广东省派出高州绥靖处,驻茂名县高州城,领茂名、信宜、电白、化县、吴川、廉江六县(高州管辖今湛江局部地区吴川、廉江)。 民国三年,撤高州绥靖处,设高雷道,治所在茂名县,辖原高州府、雷州府、阳江直隶州属下11县。九年(1920),撤道,派出高雷善后处,治所与高雷道同。民国十四年(1925),撤善后处,派出南路行政公署,驻茂名县(当时的“茂名县”即今高州城。高州管辖整个湛江地区)。 十五年,又改为南路绥靖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11月,广东派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茂名县,辖茂名、信宜、电白、化县、吴川、廉江、阳江、阳春和梅箓管理局。民国二十七年派出南路行署驻茂名县,管理第七、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六年(1947),原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第八专署行政督察区,治所和辖区不变。(高州管辖今湛江局部地区吴川、廉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原高州府地域先后属南路行署、高雷专区、粤西行署、湛江专区(地区),治所已不在茂名城,而是在湛江市。(湛江管辖茂名、阳江,治所在今湛江) 1959年3月,茂名市成立,茂名县与信宜县合并(当时的茂名县即今高州市,即今高州市和信宜市在当时合并),改名高州县,1961年10月,信宜县析出复置,茂名县改名高州县,辖地只是原茂名县三分之二。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制,高州县属于茂名市管辖。1993年冬,高州县改为高州市(县级),这就是现在的高州。 简明摘要: 梁大通中(528年)首置高州,治高凉(今阳江西折沙,当时阳江属高州)辖境相当今恩平、阳江、阳春、电白、高州东南部、茂名市区、吴川东部。
高州府在历史上包含地域很广,恩平、阳江、阳春、电白、高州东南部、茂名市区、吴川东部最早的府衙在今阳江阳西,今高州市只是后来府衙搬迁过去的,可以说今高州不能代表整个古高凉地区。不要混淆今高州和古高州概念
2. 广东省茂名市有什么历史文化,高州市根子镇的历史文化有什么是不是荔枝之乡
广东省的茂名市被称为“南方油城”“中国第一滩”那里的石油最出名
高州有“历史之乡”“文化之乡”“水果之乡”的称号。高州的荔枝“根子镇”的最出名。
高州的水果以“荔枝”“龙眼”“香蕉”“杨桃”“仙桃(芒果)”“黄皮”“波罗密”为主要
水果外“准山”为中国第一生产基地哦。
3. 高州市最具有历史文化地方
高州祥山镇,,,,传说中的,,,,就是在此地,,,
4. 高州的名胜古迹
1.高州三塔 均位于高梁古郡高州市市区内,据《高州史》记载:"环城有三塔,北曰艮塔,东曰文光,西南曰宝光"。艮塔、文光乃清时建造,文光塔又称文笔塔,相传高州读书人多出秀才是因为有文光塔(笔)、学砚塘(砚、墨)以及笔架山(笔架)这“文房三宝”。宝光塔建于明朝万历。塔高65.805米,为全国第二高塔。塔身双层,浮图九级。熠熠闪光,别具特色。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2.缅茄树 位于高州市西区,现辟为缅茄园,并塑有缅茄女的雕塑像。缅茄乃稀珍树种。高州的缅茄树有一个凄美的传说,相传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少卿李邦直告老还乡,得御赐缅茄一颗,视为至宝,给小儿配戴,以驱邪保命。一日丢失,冤死婢女梁凤薇。后缅茄在自家屋中萌芽,破土而出,始证奇冤。此树四百年来中土无双,其果可雕龙雕凤,为高州独有之工艺珍品。 3.旧城遗址 又名古电白郡遗址,是茂名市仅有的二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广东省较古老的、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古城池遗址,具有1400多年的历史。旧城布局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重,似呈正方形,外城边长400余米,内城边长200余米。内外两城之间,有一条防城壕沟环绕,沟宽30~100多米。 4.潘仙祠 位于高州市区文明路冼太庙东侧,为纪念西晋时代岭南道教先驱者潘茂名而建。潘茂名,潘州(今高州市)人,永嘉中入山,遇仙翁点化,授其长生不老之法。他按其仙翁指点,采药炼丹,救苦救难,最后乘坐石船飞升而去。潘茂名飞升仙去后,当地群众创建有10多座不同风格的纪念建筑,以志纪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东山的东山寺,潘坡的潘仙亭,笔架山的潘仙亭,城西的仙易亭,观山的潘仙殿等。 5.高州水库 位于高州市东北部,距市区25公里,集水面积1002平方公里,库容量11.5亿立方米,是全国十大水库之一。高州水库清幽秀丽,山水相融,草木葱茏,碧波千顷,风光旖旎,被人们誉为“高峡平湖”、“玉湖”,是粤西地区著名的游览、度假胜地。“绿水山庄”建于高州水库山腰,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具备了"东迎旭日、西送夕阳、数星揽月、沐风浴绿"的独特自然条件。 6.仙人洞自然风景旅游区 是一个森林瀑布集中分布区。该区除了分布着大片的杜鹃林、千亩竹海、原始森林和天然瀑布群,还有珍稀植物禾雀花。这里的杜鹃林全是野生的,花开时节,漫山红遍,十分壮丽;千亩竹林一片翠绿,清风摇曳,泛起碧波阵阵,令人心旷神怡;天然瀑布群不仅密集,有的落差还达到200多米,湍急的瀑布与周围的奇树异石、茫茫云海交相辉映。 7.中山纪念堂 位于高州市区中山路人民会堂后面,民国23年(公元1934年),为纪念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建。中山纪念堂采用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将中国民族传统与西式造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独具风格的纪念建筑物。该建筑是广东省内保存不多的纪念堂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8.高州冼太庙 位于高州市文明路,潘州公园北面。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始建,嘉靖四十三年和清同治年间先后重修。主体建建筑共三进,总进深49.5米,总面阔13.4米,建筑面积826.3平方米,分前殿、中殿、正殿。高州冼太庙是高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冼太庙。
5. 广东省高州市的历史
距今6500万年前,在高州西部的平原地带,原是一个望无边际的内陆湖泊,这个湖泊从镇江镇的东北部起,经过石鼓、至泗水、分界的西部,一直延伸到茂名市的金塘和电白县的羊角等地。湖呈带状,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湖面上,鳞光闪闪,碧波荡漾。湖中生活着龟鳖类、鱼类、螺蚌类等水生动物。湖岸上,树木葱郁,枝繁叶茂,一派生机盎然的南国风光。
2600万年前,由于地壳的变动,地表逐步上升,湖水变浅。再经几度沧桑后,原来那望无边际的湖泊,逐渐沉积为河网纵横的平原盆地。那些生长在湖中的鱼鳖类动物,由于缺水全部死亡,其尸体逐渐被淤泥覆盖。在缺氧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化学变化过程,逐步变为化石。在石鼓至泗水一带,发现大量湖中的生物化石。那些被泥土覆盖在地层下面的植物群体,则演变为煤炭。
高州中部及北部的丘陵山地一带,由于地壳比较稳定,地形变化较小。在这宽广的丘陵地带里,浓荫连绵,古树参天。在浓荫下,生活着许多巨型的哺乳动物。在这些动物中,比较突出的有长鼻类的东方剑齿象、纳犸象;有食肉类的鬣狗、黑熊;有偶蹄类的野猪、鹿、羊;还有灵长类的古猴、猩猩、猕猴等等。这里,处处猴啼鸟鸣,燕语莺歌,热闹非凡。
距今200万年前,地球出现第四纪冰川期,使各地的天气十分反常。这时期部分动物适应不了气候的变化,加上自然界的食物减少,这类动物便被大自然淘汰。过去在建设高州水库时,在工地上曾出土了数件纳犸象牙化石,形成时间约在100万年前。
1万年前,高州就有了人类活动。在南部的祥山镇出土有两件穿孔石球,是当时旧石器时代晚期制作和使用的捕猎工具。这是高州发现最早的石器工具。新石器时代,高州出现了多处人类聚居点。目前,高州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处,新石器文物出土点11处。出土有石斧、石锛、石环、石珠等磨制石器,还出土有陶纺轮、陶网坠等原始陶制品,距今约4000年至6000年。高州先民在原始社会里,开始步入人类文明社会,并以部落形式维系着原始社会组织。先秦时期,高州归属于西瓯、骆越部族。
秦统一岭南后,设南海、桂林和象郡,高州市当时处于桂林和象郡之间,即中北部属桂林郡,南部属象郡。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置交趾部合浦郡,郡治今合浦市,郡内置高凉县,县治在今阳江市北30公里,今高州南部时属合浦郡高凉县,北部属苍梧郡端溪县。东汉末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孙权析合浦郡高凉县分置高凉郡(治所今恩平北)和高兴郡(治所今阳江西)。高州市南部时属高兴郡,北部属苍梧郡端溪县。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高兴郡并入高凉郡,郡治在安宁(今阳江西30里白沙)。东晋永和七年(351),苍梧郡增设晋康等郡,高州市当时北部属晋康郡端溪县,南部属高凉郡高凉县。晋康郡、高凉郡同隶广州。
南朝梁大通中(公元528年),梁平俚洞置高州,州治在今阳西县。南朝梁大通中(公元530年),置电白郡,郡治在今高州长坡旧城,属高州;同时在今化州升罗州县为罗州,今高州市西部、西南部属罗州高兴郡;北部属泷州梁德郡;中部、东部属电白郡,南部属南巴郡。
隋开皇九年(589),废电白郡、海昌二郡置电白县,废连江、南巴二郡置连江县、南巴县,隶高州,高州治所仍在高凉县(今阳江西)。废高兴、石龙二郡置石龙、吴川县。开皇十八年(598)增设茂名县,三县均隶罗州。今高州市中部、西部属电白县、南部属南巴县、西部属茂名县、北部良德县。隋大业三年(607)高州、罗州被废,复置高凉郡,治所在高凉县(今阳江西),今高州市属高凉郡。
至唐武德四年(621)废高凉郡,电白、连江等县隶广州,武德六年复置高州,州治仍在阳江,延至唐贞观二十三年(646),高州治迁良德县(今高州东北)。开元元年(713)高州治所又迁连江县(今电白马踏),唐天宝元年(742)改高州为高凉郡,郡所保安城(连江改名,今电白马踏),仍辖良德、电白、连江三县。乾元元年(758)高凉郡被废,复称高州郡。至大历十一年(776)迁州治至电白县城(今高州长坡旧城),领电白、良德、保宁三县,一直延续到北宋初年。
6. 高州有什麽伟大的历史事件吗
粤西地区管辖情况的史实资料 1、唐贞观二十三年前(公元649年以前)的高州,距今1400年前。 岭南的州是何时设立的?据史载,东汉建安八年(203年)改交趾刺史部为交州,地方政制始为州、郡、县三级。为了笼赂俚人渠帅,把俚区纳入郡县,南朝各代尤其是梁、陈两代统治者在粤西大量增设郡县,向俚帅封官,高州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设置的。据史载,当梁大通中(528年)首置高州,治高凉(今阳江西折沙),辖境相当今恩平、阳江、阳春、电白、高州东南部、茂名市区、吴川东部。原高凉地西部置罗州,地域为今的化州、吴川中西部、廉江、今高州西南部、湛江市区东部及广西博白、陆川、北流县相邻边缘地区,州治化州。此制一直延至隋初,冼夫人就是此时代人,隋大业年(607年),高州被废,至唐武德六年(623年)复置,州治仍在阳江,延至贞观二十三年(646年),高州治阳江达105年。 2、唐贞观二十三年至民国前的高州。(公元649年~1912年)长达1263年 据《广东通史》、《旧唐书》载,唐太宗晚年为了削弱粤西冯氏的势力,在贞观二十年冼夫人孙冯盎卒后,于二十三年(649年)撤销高州都督府,把冯氏长期把持的高州地域分开,增置恩州。这样高州减少了恩平、阳江、阳春的地盘(原本恩平、阳江、阳春属高州),同时又把高州州治从阳江迁往偏僻的山区的良德县,以分散冯冼家族势力。次年,永徽元年(650年)复置潘州。今高州的顿梭以南原茂名县地,吴川东部、电白麻岗以西原南巴县地被分出为潘州辖。高州地域只剩下良德、电白、连江三县(今高州、电白东北、东南部。与后高凉地同)。据清道光《高州府志》载,开元元年(713年),因唐玄宗登基,高力士是其庞臣,便把高州治所迁至高力士祖婆冼夫人故乡的连江县(今电白马踏禄岳下村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化州(原辩州)也划入高州府,高州府六属自此始。成化四年电白县迁治神电卫(今电城镇),高州府也从电白旧城(今高州长坡)迁治茂名县城(今高州镇)。至清代仍称高州府,建制与明代大致相同,辖地为一州六县、即化州县、茂名县、电白县、吴川县、信宜县、廉江县(即辖今湛江的局部地区吴川、廉江)。 3、民国以后的高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撤高州府,广东省派出高州绥靖处,驻茂名县高州城,领茂名、信宜、电白、化县、吴川、廉江六县(高州管辖今湛江局部地区吴川、廉江)。 民国三年,撤高州绥靖处,设高雷道,治所在茂名县,辖原高州府、雷州府、阳江直隶州属下11县。九年(1920),撤道,派出高雷善后处,治所与高雷道同。民国十四年(1925),撤善后处,派出南路行政公署,驻茂名县(当时的“茂名县”即今高州城。高州管辖整个湛江地区)。 十五年,又改为南路绥靖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11月,广东派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茂名县,辖茂名、信宜、电白、化县、吴川、廉江、阳江、阳春和梅箓管理局。民国二十七年派出南路行署驻茂名县,管理第七、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六年(1947),原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第八专署行政督察区,治所和辖区不变。(高州管辖今湛江局部地区吴川、廉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原高州府地域先后属南路行署、高雷专区、粤西行署、湛江专区(地区),治所已不在茂名城,而是在湛江市。(湛江管辖茂名、阳江,治所在今湛江) 1959年3月,茂名市成立,茂名县与信宜县合并(当时的茂名县即今高州市,即今高州市和信宜市在当时合并),改名高州县,1961年10月,信宜县析出复置,茂名县改名高州县,辖地只是原茂名县三分之二。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制,高州县属于茂名市管辖。1993年冬,高州县改为高州市(县级),这就是现在的高州。 简明摘要: 梁大通中(528年)首置高州,治高凉(今阳江西折沙,当时阳江属高州)辖境相当今恩平、阳江、阳春、电白、高州东南部、茂名市区、吴川东部。
高州府在历史上包含地域很广,恩平、阳江、阳春、电白、高州东南部、茂名市区、吴川东部最早的府衙在今阳江阳西,今高州市只是后来府衙搬迁过去的,可以说今高州不能代表整个高凉地区。不要混淆今高州和古高州概念
7. 高州有什么历史文化价值存在吗
高州冼太庙,是纪念被周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冼夫人而建,距今1000多年历史,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广东茂名市高州县的历史资料
“高州”这个地名概由“高凉郡”演变而来。高凉郡以今高州市曹江镇银塘管理区的高凉岭而得名。“高凉”两字来由,据《读史方舆纪要》载:“高凉山,本名高梁,以群山森然、盛夏如秋,故名高凉。”,高州为梁大通中(公元527--528年)正式命名。 高州府禹贡杨州南境,秦为南海郡地。汉为合浦郡高凉县地。三国晋宋为高凉、高兴郡地。梁为高州地(梁大通中(527—528年)正式命名高州)又分置电白郡,隋平陈郡废为高凉,永熙二郡地,时茂名电白属高凉郡,良德属永熙郡。 唐初属高州,贞观八年(634年)分置潘州治茂名,二十二年(648年)又陡置高州始治高凉移治良德。天宝初(742年)改高州曰高凉郡,潘州曰南潘郡,五代属南汉。宋开宝五年(972年)省潘州入高州仍曰高凉郡,属广南西路。景德元年(1004年)州废属窦州,三年(1006年)复置。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高州路安抚司。十九年(1280年)改总管府属湖广行中书省。明曰高州府属布政司使。 本朝(清)因之属广东省领州一(化州)县五(茂名、电白、信宜、吴川、廉江)。茂名县(即今高州市)汉为合浦郡高凉县地,隋置茂名县(开皇18年公元578年)属高凉郡。唐初属高州,贞观元年(627年)改属南宕州。八年(634年)于县置潘州。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改曰越裳,后唐同光初(923年)复故。宋开宝五年(872年)州废,以县属高州。景德元年(1004年)属窦州。三年(1006年)还属高州。元复属高州,大德八年(1304年)徒高州路来治(茂名县)。明为高州府治本朝因之。 史载明代广东下辖十府一直属州。领上六府广州府、惠州府、潮州府、南雄府、韶州府、肇庆府,下四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琼州府,和罗定一州。统称广东十府一州。(南雄,清初沿明制为府,嘉庆十一年,降为直隶州,十六年,复升为府,十七年,又降为直隶州。嘉应,旧程乡县,隶潮州府,雍正十一年,升为嘉应州,嘉庆十二年,升为嘉应府,十七年,仍改为直隶州。)清代沿明制此时高州府辖有化州、茂名、信宜、电白、吴川、廉江等一州五县,属高阳雷道,府治茂名县。由于高州辖地较大,地理位置又处于战略要冲地带,因此便把高州府称为广东下四府之首府。 “高州”的由来 高州地处粤西山区,秦以前为百越民族中西瓯和骆越两部族杂居地。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高凉县,属合浦郡。三国吴从合浦郡分出高凉郡,依旧设高凉县。南朝宋国将高凉郡废去高凉县。梁武帝时置高州。隋朝设茂名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高州为高凉郡,辖茂名。唐设潘州,治茂名县。宋朝并潘州入高州,治电白。元朝改高州为路,仍治电白。明、清年间茂名县为广东省高州府台。民国时期,县名仍旧,初隶高雷道,后隶第七行政区,道尹和专员公署均设于高州城。新中国建立后于1958年在茂名境内分置茂名市,同时改茂名县为高州县。1993年6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高州县,设立高州市(县级市)。 又内蒙古赤峰市太平地乡哈拉木吐村古城。高州原为唐代信州,武后中以契丹早期室活部所建之城,所以《辽史》地理志又将遂州(本高州)置于头下城。州境有土河,三韩县,附郭,今当地居民仍有称高州城为高丽城者。
9. 高州市的历史
“高州”这个地名概由“高凉郡”演变而来,“高凉”两字可能是“高高的凉爽的山岗”,高州为梁大通中(公元527--528年)正式命名。
高州府禹贡杨州南境,秦为南海郡地。汉为合浦郡高凉县地。三国晋宋为高凉、高兴郡地。梁为高州地(梁大通中(527—528年)正式命名高州)又分置电白郡,隋平陈郡废为高凉,永熙二郡地,时茂名电白属高凉郡,良德属永熙郡。
唐初属高州,贞观八年(634年)分置潘州治茂名,二十二年(648年)又陡置高州始治高凉移治良德。天宝初(742年)改高州曰高凉郡,潘州曰南潘郡,五代属南汉。宋开宝五年(972年)省潘州入高州仍曰高凉郡,属广南西路。景德元年(1004年)州废属窦州,三年(1006年)复置。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高州路安抚司。十九年(1280年)改总管府属湖广行中书省。明曰高州府属布政司使。
本朝(清)因之属广东省领州一(化州)县五(茂名、电白、信宜、吴川、廉江)。茂名县(即今高州市)汉为合浦郡高凉县地,隋置茂名县(开皇18年公元578年)属高凉郡。唐初属高州,贞观元年(627年)改属南宕州。八年(634年)于县置潘州。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改曰越裳,后唐同光初(923年)复故。宋开宝五年(872年)州废,以县属高州。景德元年(1004年)属窦州。三年(1006年)还属高州。元复属高州,大德八年(1304年)徒高州路来治(茂名县)。明为高州府治本朝因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