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厦门地名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典故
相传遥远的古代,常有成群的白鹭栖息在厦门岛上,因此,
厦门又称为专鹭岛、鹭洲属、鹭屿、鹭城、鹭津、鹭门,厦鼓海峡称
为鹭江。
人类生活在厦门岛上,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时
代晚期。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始自唐朝中时,至今已有11
40多年了。
唐朝天宝年间,汉族人薛姓和陈姓从闽东的福安和闽南的漳
洲移民入岛,分别在洪济山下的南北面聚族而居,并出现“新城
”的地名,旋改名“嘉禾里”,隶属于情源郡南安县大同场。五
代闽承隆元年(939年),大同场升格建同安县,嘉禾里归同
安县管辖。明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在岛上筑城
寨,置卫所,城名“厦门”,卫所称“巾左所”。厦门的地名,
从此确立。此后数百年间,厦门也曾改名为“思明州”“思明县
”等。1935年厦门正式得名
2. 厦门名胜古迹
鼓浪屿是一个面积1.78平方公里的小岛,与厦门岛隔海相对。厦鼓海峡称为鹭江。鼓浪屿景观秀丽多姿,素有海上花园、万国建筑博览和音乐之乡、钢琴之岛之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鼓浪屿岛上海岸线蜿蜒曲折,坡绥沙细的天然海滨浴场环布四周,鬼斧神工的碎石奇趣天成,令人遐想万千。岛上岗峦起伏,错落有致。 最高峰日光岩是厦门的象征,有未上日光岩等于没到厦门之说,鼓浪屿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树木繁茂,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今人心旷神怡;山和海相拥,自然造化和人工雕凿相映成趣,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更为园中园胜景。由于鼓浪屿岛上的天然景观众多,所以为了保护这一国家级的旅游景区,政府主管部门早已开始了有效地管理措施,除了旅游景观的开发建设外,已不许增加工厂和破坏环境的建筑, 最有特色的是,鼓浪屿街区除了环岛旅游电瓶车外见不到任何其他机动车辆,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因为有严格规定,不许任何其他机动车辆上岛;所以,当您漫步在鼓浪屿那洁简幽雅的柏油小道上时,就会感到实实在在是一处天然美丽之岛。
【南普陀寺】千年古刹
南普陀寺有“千年古刹”之称,位于五老峰山下,比邻厦门大学。它始建于唐代,为闽南著名古刹之一,因奉祀观音为主,又在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浙江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南普陀荟集了闽南渊源 流长的历史文化,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 藏经阁、左右厢房、钟鼓楼等构成的建筑群,雄伟壮观,颇具佛教特色,更具“佛法无边”之威严。寺院内设有旅游购物纪念品的专卖处,可以买到有关佛事的各种物品。每年农历2月19日、6 月19日、9月19日为观音诞生日。是时,寺内均举行盛大活动,可见到众多的善男信女,手持燃香,祈求健康、财富和快乐。即使在平常时,也是人流不断,多为国内外游人及本地的信奉者前来参拜,香火鼎盛,远近闻名。现光拜佛之后, 稍适休息,还可以攀岩直上。登上山顶、俯看厦门大学园景和厦港一带的风光。
南普陀寺内的四大金刚、弥勒、韦陀、三宝、千手观音、十八罗汉等塑像,神态各异,富 有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藏经阁珍藏着佛经、宋 钟、玉佛等许多佛教的珍贵文物,后山一带有历代名家石刻多处。近年来,海外捐资、政府拨款新修了山门、兜率陀院、阿兰若处、须摩提国、 太虚台以及多处墓塔。古刹新姿,远胜旧观。在 南普陀寺内,游客还可品尝独具一格的著名南普 陀素菜。
位于南普陀寺一侧的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在海内外久负盛名,是宏扬佛法、培养佛家弟子的摇篮。目前,有很多学生在此就学。
【五老峰】横插天际 气派非凡
南普陀寺后的五老峰,崛起于厦门港海滨,横插天际,气派非凡。五个山头峥嵘凌空,时有白云缭绕,缥缥渺渺,远远望去,好像是五个须发皆白,阅尽人间沧桑的老人翘首遥望茫茫大海。这就是厦门八景之一“五老凌霄”。
石坡上镌刻着“五老峰”三字,迎面巨石上,刻着一个特大的“佛”字,高四米多,宽三米多,这字是清朝光绪乙已(公元1869年)振慧 所书。“佛”字岩左侧,有侨胞捐建的对南普陀寺中兴有建树的景峰和尚与喜参和尚墓塔,左侧穿过石径,有转逢和尚墓塔。转逢和尚墓塔下侧,有普照寺遗址。普照寺是唐朝陈启公布施开辟的,以洞为室,建普照寺。寺内石洞壁上,有明代太常宗载题刻的“飞泉”二字。半山腰,有一兜率陀院,现已修茸一新。近旁,有太虚大师之塔亟太虚大师纪念亭。深入其中,您还可见到 五老峰上遍布着的相思树,这种树被称为“台湾相思树”。若是您攀岩直上,美丽的厦门大学校园风光和厦门港景色将一览无余。
【同安孔庙】现为同安区博物馆
同安孔庙座落在同安区城东溪西畔,始建于五代,现存的建筑是清朝乾隆年间重建的大成殿。
如今的孔庙已成为同安区博物馆,陈列着自西汉以来同安的史迹和文物。寺庙北侧的场地,摆放着200多件从全区各地收集的石雕、碑刻,神态各异,造型逼真,人称“同安兵马俑”。
3. 厦门有哪些特色文化
1,闽南童谣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它流行于闽南、台湾和东南亚华侨华裔的居住地。闽南童谣是闽南歌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老百姓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海沧蜈蚣阁
海沧蜈蚣阁是福建省厦门市的传统民俗活动。和闽台两地保生大帝文化习俗紧密相连。相传,当年保生大帝吴真人一生行医救济百姓,大多以蜈蚣为药引,后人为表达对他济世为民高尚品德的敬仰,自发形成了蜈蚣阁这种祭拜民俗。
3,闽台送王船
闽台送王船是福建省厦门市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最早可追溯到明初。厦门“送王船”以同安西柯镇吕厝村、海沧钟山村、湖里钟宅村3个地方的规模较大;在海沧说到规模大小石塘规模最大。该习俗一般3到4年举行一次。
4,歌仔戏
歌仔戏,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歌仔戏是以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等戏曲的营养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20世纪初,歌仔戏兴于台湾岛内,不久传及厦门,并迅速流布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华侨聚居的地方。
5,高甲戏
高甲戏,福建省泉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发祥地为福建泉州,发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
4. 思明区的历史文化
思明区的讲古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俗风情
思明方言是厦门话的代表,也是闽南方言代表点之一。其形成和发展追溯到中原汉人三批大规模入闽。
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匈奴攻陷晋都洛阳,五胡乱华等,中原人南渡。其中一支集中定居在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流域和木兰溪流域,他们把当时的古汉语(比如鼎、箸、失礼)带过来,但这次数量很少 ,移民多留在闽江和木兰溪流域。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析晋安郡(郡治福州)南部置梁安郡,以保持闽疆南部安定取称,治所在今南安丰州镇,领晋安等三县,辖今之厦门、莆田、泉州、漳州一带,但不久就被撤销,直到200多年后的唐朝中期,又在今泉州市区第三次置武荣州,不久改名泉州,带来四五六七世纪的中原河洛话。这是闽南方言的雏形,属于十五音系统。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陈政、陈元光父子(唐代前期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带兵入闽,又从中原调来58姓军校增援。大部分兵士定居今九龙江流域,带来隋唐时期中原语言,发展闽南方言。
五代时期,唐代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率领数万军众在福建转战8年,终于据有福建全境。这次入闽带来十世纪中原语言,再次发展闽南话。
思明方言经历长期演化。郑成功把厦门作为讨伐清廷和收复台湾的据点之后,开展海上贸易,厦门成为东南地区对外贸易的中心。
《圣祖实录》卷三十三、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十 :康熙九年四月(西元1670年)恢复置兴泉道。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海防同知改驻厦门。《世宗实录》卷五十三: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徙兴泉道道治于泉州府属厦门厅。《世宗实录》卷一四三: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6升泉州府属永春县为永春州来道属,改道名为兴泉永道,此时至清末,兴泉永道领府二一州:兴化、泉州、永春州,直隶州一:永春州。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从兴泉道管辖下设台厦兵备道,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起属于兴泉永道,兴泉永道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永春州、大田县, 道台自泉州移驻厦门,清代 闽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逐渐移到厦门,思明方言在150年前成为闽南话的代表点方言。
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兴泉永道改名南路道,道治仍然在厦门,民国3年改名厦门道。1912年4月,划出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 置思明县。
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
思明方言在语音和词汇方面,存在着不同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的某些重要特征,保留古代汉语的许多重要特点。直接继承上古汉语系统,尤其是其声母系统,没有参加隋唐以后北方语语音的演变。
1949年以来,思明境内大力推广普通话。思明方言的浊音声母和入声字读音及多数方言语词的许多重要特征,正日益消失。
思明为厦、泉、漳与台湾、东南亚交往的交汇处,成了连接闽南传统民俗与台湾民俗、东南亚闽南华侨民俗的中心,在长期的交流融会、兼容并蓄中形成独特的思明民俗。
思明当地人热情好客,喜结会社,注意礼仪,讲究文明,好义者多,公事易举。
思明民俗中,清明吃薄饼,上元乞寿龟,端午飞龙船,中秋搏会饼,很有特点。既有传承,又有独创。思明民间有积极的传统俗信,也有消极的迷信陋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俗中的糟粕大多数已被时代所抛弃。
5. 闽南厦门民俗文化
闽南功夫茶表演、木偶表演、博饼、闽南语歌曲……这些闽南民俗文化的标签将一一在世博会上向全世界展示。5月2日至5月4日,上海世博会厦门馆开馆,面积达630平方米,以“温馨城市?海上花园——宜居厦门印象”为主题,以“厦门总让人想起生活”为口号,以浓厚的闽南元素为基色,融合现代科技,借助闽南风情浓郁的实物展示和场馆活动,向全球游客展示厦门的特色文化和温馨浪漫的宜居环境。
5月3的“厦门城市秀”上,现场将举办闽南民俗文化展示,游客可通过馆内设置的道具,现场体验厦门博饼文化,届时,主持人将用英语与中文对博饼进行双语讲解。博饼是厦门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据考证,它的雏形是唐朝的“骰子戏”,民间流传则是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
5月4日为“律动鼓浪屿”,来自厦门3个家庭的6位艺术家举行“鼓浪屿家庭音乐会”。厦门因海而兴,因海而强,海洋的性格不仅滋养厦门人的品性,也培育厦门人对外来文化的包容。西方音乐艺术在厦门落地生根,造就了鼓浪屿钢琴之岛的美名,也形成厦门人的独特生活方式——家庭音乐会。每逢节假日,在鼓浪屿岛上,亲朋好友常常欢聚一堂,吹拉弹唱,其乐融融。
自4月20日至25日,厦门馆精心准备的闽南特色节目——鼓浪神韵进行专场演出,是预开馆期间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城市广场上惟一表演的团体。
“鼓浪神韵”以全国惟一一台反映闽台文化和民俗风情为核心主题的旅游文化大戏《闽南神韵》为演出班底,并集纳其他演出骨干。本次“鼓浪神韵”节目丰富多样,囊括了南音、闽南语名曲、戏曲丑角和闽南木偶等极富闽南民俗特色节目,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充满“亮点”、“土味”十足,充分展示了闽南民俗风情。主要演出内容有:闽南语歌曲演唱《爱拼才会赢》、《妈妈的脊背》,杖头木偶表演《长绸舞》,群舞《音鸟天籁》、《丰年祭?高山青》和《鼓浪屿之波》等。
6. 厦门的历史简介
厦门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先秦时期,厦门属百越之地;《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不久裁撤,并入南安县,直到600多年后才再次设县建制:闽国933年龙启元年时升为同安县,再次设县,属泉州,州驻地在晋江县 。
唐朝,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947年,南唐灭闽国,同安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同安为其治地,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 保大七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漳州)。
乾德元年(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同安县属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人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宋属平海军、泉州。
元朝,属泉州路。明朝,实行里都图制,厦门为嘉禾里,下设四个都,每个都下辖两个图。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永宁卫的中、左两个千户所移驻嘉禾屿,并筑厦门城,此后遂以中左所作为厦门岛的代称。
雍正五年(1727年)分守兴泉道移驻厦门,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称兴泉永道,管辖兴化府(今莆田)、泉州府和永春州。至此,厦门成为福建东南沿海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厦门成为《南京条约》中规定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道光二十三年九月十一日(1843年11月2日),厦门正式开埠。光绪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二日(1902年11月21日),清政府正式批准《厦门鼓浪屿租界土地章程》,鼓浪屿成为“万国租界”。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5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恢复厦门市政府建制,直属福建省政府管辖。
1949年09月,同安县、厦门市分别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福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0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1958年0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
2003年05月,经国务院批准,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关于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厦门市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其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设立翔安区。行政区调整后,厦门市下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至2016年12月底不变。
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厦门片区共43.78平方公里。
(6)厦门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厦门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以佛教为主。闽南古刹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在海内外负盛名;基督教新街礼拜堂被称为“中华第一圣堂”;天主教厦门教区设于鼓浪屿,是闽南天主教对外交往的中心。
正月初三忌拜年,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门拜年,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以厦门菜为代表之一的闽菜位列中国八大菜系,兼带台湾、潮汕风味。厦门菜肴创出清、鲜、淡、脆、略带微辣的独特风味,尤以生猛海鲜、仿古药膳、普陀素菜、风味小吃著称。
厦门全年盛产海鲜,种类繁多,有龙虾、鲍鱼、螃蟹,还是虾、螺、贝类等。特色小吃有:面线糊、沙茶面、土笋冻、海蛎煎、炸五香、花生汤、烧肉粽等。
7. 厦门文化大全
1、这个是中秋博饼,是厦门的特色文化,
2、厦门市地域文化有什么特征?
厦门的文化特征可以说是很不明显,厦门也没有多少历史文化遗产。在这方面,它远不如它的两个近邻泉州和漳州。尽管厦门是福建的一部分,但此说至多说出了福建人的共性,却未能说出厦门人的个性。事实上,厦门人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征究竟是什么,只怕连厦门人自己也说不大清。如果你拿这个问题去问厦门人,保证连他自己也张口结舌,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周吴郑王来。其实,就连“厦门人”这个说法都成问题。人们一般并不使用这个概念,而称之为“闽南人”。
说不清当然并不等于没有,只是有些含糊而已。何况厦门的历史再短,也短不过深圳;而厦门人与泉州人、漳州人的区别,也还是看得出的。事实上,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幻,已使厦门明显地不同于闽南的其他城市,也使厦门人与其他闽南人多有不同之处,只是少有人认真进行一番剖析研究罢
厦门多少有点像上海。
厦门与上海相似的地方很多。比方说,它们都不是什么古都、古城、古郡、古邑,而是近现代以来才兴起的新型城市;它们都远离中央政权,偏于东南一隅;它们都面对大海,被海风吹拂,海浪冲击;它们也都在国内较早地接收西方文化,较早地成为洋行职员和海外华侨的培养基地等等。上海和厦门,都是没有多少传统文化而更多现代文化,没有多少本土文化而更多外来文化,没有多少政治文化而更多经济文化(或消费文化)的地方。
厦门也有点像广州。
厦门像广州的地方不少。比方说,两地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埠最早的通商口岸(广州又更早),都与海外尤其是南洋关系密切,都有许多华侨在海外大展宏图并回国回乡捐资投资等等。甚至两地的建筑也不乏相同之处,比如厦门中山路、思明路一带就和广州一样,也是“骑楼”式的建筑。
最温馨的城市
事实上,所谓“海上花园”或“风景港口”,其涵义并不仅仅只限于自然风光。厦门的自然风光无疑是美丽的。但厦门之所以美丽可人,恐怕还在于她很小、很安静、很清洁、很温馨。旧城小巧,新区精致,有着南方沿海城市特色的街道和建筑,都收拾得非常干净漂亮。
岛与人
美丽小岛厦门,是祖国母亲的娇女。
厦门位于我国东南海域,是一个三面大陆环抱、一汛碧波荡漾的海湾中的小岛。她很像我们祖国母亲的一个美丽而娇嗲的小女儿,一面偎依在妈妈的怀抱里,一面伸出两只小脚丫去戏水。与西安、太原、南京、武汉这些大哥大姐相比,厦门的地位和命运有些特别。她既不是洛阳、江陵、苏州、曲阜那样的古都名邑,也不同于深圳等新兴的“明星城市”。她在中国古代史上名不见经传,在近现代史上却榜上有名。
厦门人有种根深蒂固的“小岛意识”。岛原本具有开放和封闭的二重性。因为岛所面对的大海,既可能是畅通无阻的通道,又可能是与世隔绝的屏障。只要想想英伦三岛、日本列岛上人和塔西提岛、火地岛上人的区别,便不难理解这一点。厦门岛上人当然不是塔西提岛、火地岛上人,但也不是英伦三岛、日本列岛上人,总体上说他们是既开放又封闭。其封闭之表现,就是抱残守缺于一隅,自我陶醉于小岛。厦门人有一种奇怪的观念,就是只承认岛内是厦门,不承认岛外辖地(如集美、杏林)是厦门。
8. 厦门简介
厦门,隶属于福建省,别称鹭岛, 简称鹭, 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端, 西界漳州, 北邻南安和晋江,东南与大小金门和大担岛隔海相望,通行闽南方言,是闽南地区的主要城市,与漳州、泉州并称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
厦门由本岛厦门本岛、离岛鼓浪屿、西岸海沧半岛、北岸集美半岛、东岸翔安半岛、大小嶝岛、内陆同安、九龙江等组成,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90多平方公里。21世纪厦门逐渐成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鼓浪屿。
1980年10月7日,批复设立经济特区,厦门先后获批开发开放类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已成为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
(8)厦门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厦门市“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国第52项世界文化遗产,福建省第4项、厦门市第1项世界遗产。成功举办“厦门会晤”《扬帆未来》专场文艺晚会、闽南及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金砖国家文化节等系列文化演出及交流活动42场。
厦门地形以滨海平原、台地和丘陵为主。厦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地貌构成类型多样,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滩涂等。西北部多中低山,其中位于同安与安溪交界处的云顶山海拔1175.2米,为全市最高的山峰。
9. 鼓浪屿的历史文化
1、文化遗产
自鼓浪屿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后,鼓浪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已经被提上议程。相关部门将着手启动鼓浪屿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
鼓浪屿申遗主题确定为:社会变革中的历史见证。2011年05月13日上午,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情况表示,鼓浪屿申遗,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
2016年2月1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函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福建鼓浪屿”作为2017年文化遗产项目。
2017年7月2日至12日,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举办,包括中国鼓浪屿在内的各国申遗项目,将在大会上审议。
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
2、文化传播
从19世纪中叶起,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西方音乐开始涌进鼓浪屿,与鼓浪屿优雅的人居环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屿今日的音乐传统。
培养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陈佐煌、许斐平等一大批杰出的音乐家。如今,鼓浪屿的人均钢琴拥有率为全国第一,岛上有100多个音乐世家。
2002年鼓浪屿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 “音乐之岛”。 有国内仅有、国际一流的钢琴博物馆,常年举办鼓浪屿钢琴节暨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美国音乐周等重大音乐活动。
3、文化交流
2013年12月28日,在鼓浪屿音乐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我爱我的鼓浪屿——岁月回响》——2014年新年音乐会。音乐会由鼓浪屿街道办事处主办,厦门二中校友会和鼓浪屿音乐厅协办,鼓浪语音乐沙龙承办。
(9)厦门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鼓浪屿(英文:Kulangsu) 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
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
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屿,与厦门岛上的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厦门大学等隔海相望。
鼓浪屿全岛的绿地覆盖率超过40%,植物种群丰富,各种乔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余科,1000余种。
代表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鼓浪石、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天然海滨浴场、海天堂构等。
1、日光岩
日光岩又名晃岩,为鼓浪屿最高点,顶端海拔96米。山上巨石嵯峨,叠成洞壑。树木葱郁,亭台掩映。拾级而登,先至莲花庵,“一片瓦”巨石嵌空,形成殿堂。
庵旁巨石镌刻“鼓浪洞天”、“鹭江第一”;庵后有“鹭江龙窟”、“古避暑洞”诸胜,中间即郑成功龙头山寨和水操台遗址。
有蔡廷锴、蔡元培赞郑题咏。登临绝顶,山海奇观,风光无限,厦门、鼓浪屿、大担、二担诸岛尽收眼底。
2、皓月园
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部的覆鼎岩海滨,占地3万平方米,沿鹭江之滨铺开,这是以海滨沙滩、岩石、绿树、亭阁展布的庭园。
始建于1985年,园以《延平二王集》中"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诗句取名"皓月园"。园内有长13.7米、高4.7米、耗铜18吨的一座郑成功及其部将巨型铜雕像。
这座巨型铜雕,除郑成功及其分立左右的部将陈泽、陈广、陈永华、杨朝栋比真实体量略大外,其余各路兵马都朝两侧延伸,图幅宽广,颇引人注目。
园内更突出的是矗立在覆鼎岩上的郑成功巨型花岗岩雕像,这个巨像于1985年8月27日落成,高15.7米,重1617吨,由23层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而成,十分威武。
3、龙头山寨
日光岩又称龙头山,与厦门的虎头山隔海相望,一龙一虎把守厦门港,叫“龙虎守江”。这里原有一座“旭亭”早已毁坦。
台湾石国球写一篇《旭亭记》,描写日光岩“山罗海绕,极目东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为梵刹呈奇”。
蹬道巨石夹峙,森严壁立,海风穿弄,顿有“九夏生寒”之意,凉意自然来自“鹭江龙窟”。“九夏”即夏季,“龙窟”乃龙住的地方,因鼓浪屿传说中曾住五条龙。
这个寨门是郑成功当年屯兵鼓浪屿的“龙头山寨”的寨门,岩石上的圆孔是士兵搭架帐篷开凿的,前国民党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错将军见景生情。
命笔写下了七律:“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屯维今古同;当年古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对郑成功赞美异常。
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律:“叱咤大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斌斌不可淘。”“虫沙猿鹤”指从军战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