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理解社会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就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的发展一样,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的过程。
社会的运动和变化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或方向性,具有前进性。社会的发展也像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是从低级向高级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体现为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交替,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是其低级形态)。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人类社会的进步表现为社会形态的更替。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基于对人类社会实践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第一次真正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进步趋势,并对社会历史进步的实质及其根源给予了合理的阐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变化趋势过程既不是周而复始的循环着,更不是倒退,而是不断前进、上升和进步。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历史会出现某些曲折,甚至会出现某种情况或某种程度的倒退,但历史的曲折与倒退只是暂时的。在曲折中前进,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进步通常表现为新事物否定旧事物,最后取代旧事物。这种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实质,是新文明扬弃旧文明,从而导致文明的积累与扩张。由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生成是以人类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和动力的,而人类的历史实践具有不可遏止的日益扩大与深化的特点,因此,伴随着实践活动发展的,必然是人类社会历史不可遏止的上升与进步。历史的进步趋势.
首先表现在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中。从世界范围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历史大体依次经历并必将经历五个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每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都在不同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获得了新的进展,并使人类社会生活在整体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其次,历史的进步趋势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内部发展中。历史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统一,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历史的进步不仅表现在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与社会形态的质变上,同时也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当一定的生产方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活并不是绝对不变,而是仍在或快或慢地继续发展着。即使是当一种社会形态由上升阶段转变为下降阶段时,人们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也还是会有所发展,而不会完全停滞。各个社会形态都要经历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过程是一种不包含进步的循环。这仅仅说明,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不是直线式上升的,而是以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方式,通过迂回曲折的途径实现的。历史演进过程的曲折性,首先表现在它的波浪式前进的特点上,其次还表现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历史条件下演进的受挫和倒退上。但是,从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总方向看,曲折与倒退是暂时的,发展与进步则是它的主旋律和基本趋势。历史演进之所以呈现出进步的趋势,其深刻的原因在于它是以人类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而实践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与深化的过程。伴随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也必然不断地实现着历史性的进步。
第一, 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视野里,在一切社会形态及每个社会形态发展的始终都存在着社会基本矛盾,它是历史进步的最深刻的根源。对于这一根源,只有从实践观点出发,才能说明社会基本矛盾为什么会推动社会进步。
第二,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仍然要用实践观点才能说明。阶级斗争本身就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
第三, 历史进步不仅是实践及其发展的结果,而且也是实践所追求的目的。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的生命活动性质的体现。实践是一种合目的性的活动,它虽然离不开对外在必然性的遵从,但却始终贯穿着对历史进步的价值追求。历史进步就是在人们自觉地追求自己的价值目标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人们之所以将社会历史进步作为自己的实践活动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其深刻的原因在于人们通过促进历史进步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可以使自己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需要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总之,历史进步符史主体(人)的根本利益,是与历史主体的实践活动的目的相一致的。
2. 为什么说社会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社会进步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总的概括和抽象.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在于社会专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社属会制度和文明,文化发展状况等综合因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具体道路是曲折的.②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基本矛盾,阶级矛盾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③社会进步的必然性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转折过程中.每一次社会形态的更替,都在不同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把历史推向一个新的、高级的发展阶段.同时,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的相互作用和解决,必然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社会管理系统的改革或调整,最终推动社会进步.
3.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产主义之所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
(1)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任何社会形态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一个社会形态由于其自身的矛盾,必然被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否则,社会就不会进步了。虽然人在创造历史时有其能动作用,但人们不能主观地取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能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2)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从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虽然当代资本主义采取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手段,发生了新变化,但从根本上讲,这些调节和改良,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不断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而是一种同以往的各种社会制度一样的过渡性的社会制度。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私有制,建立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因而能够解放生产力,能够以资本主义所没有的速度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能够自觉地、不断地高速和改革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和方面,解决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坚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资本主义所不能解决的。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必然向其最高级阶段——共产主义迈进。
4. 为什么说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许多史实证明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的安定、经济发展政治局面,推动了社会生产版力发展,促进权各民族相互融合和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与祖国大陆有悠远的经济文化交往历史。早在三国吴,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达夷洲,台湾与大陆内地有了联系;元朝,台湾地区隶属澎湖巡检司;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立促进台湾地区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利用《马关条约》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从中国版图上分割出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将台湾及附属岛屿归还给中国。二战后台湾回到祖国怀胞。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逃亡到台湾并占领它,这样造成台湾只能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
现在我国对台政策基本原则是“一个中国”、“两种政策”、“高度自治”、“和平谈判”,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力增强,海峡两岸人民经济文化交流和联系加强,实现祖国早日统一成为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共同心愿。我们相信,统一是我们共同梦想,这一天不会遥远。
5. 实现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社会理想都是为了人类历史的一些发展
6. 为什么台湾回归祖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半个甲子过去,两岸交流成果丰硕。来之不易的成果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付出,值得倍回加珍惜。遗憾的是,答去年5月以来,台湾民进党当局一直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受到严重冲击。
‘台独’分裂是没有出路的。”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纪念大会上强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这一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是改变不了的。
是否承认“九二共识”是回避不了的必答题。‘台独’势力妄图削弱、切割台湾同大陆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联系,磨灭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意识,已经激起两岸同胞的强烈愤慨,也更坚定了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从最初的台胞赴大陆探亲寻根,到旅游、经商、求学,实行全面‘三通’,各项交流从无到有,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两岸交流格局。”
在纪念大会上细数两岸交流30年来的成就,他说,两岸人员密切往来,不但拉近了彼此的心灵距离,也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互信,增强了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7. 为什么说社会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社会进步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总的概括和抽象。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在于社内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容社会制度和文明,文化发展状况等综合因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具体道路是曲折的。②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基本矛盾,阶级矛盾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③社会进步的必然性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转折过程中。每一次社会形态的更替,都在不同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把历史推向一个新的、高级的发展阶段。同时,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的相互作用和解决,必然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社会管理系统的改革或调整,最终推动社会进步。
8.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
一. 1.文明中心转移 2.战略空间争夺 3.两种制度的对立与斗争 4.三种文化战争与多元文化共存 5.两条现代化道路 6.世界大格局 7.中美之争 8.国际战略斗争焦点的转移 9.一体化的两种前景 10.国家长治久安的两种政体 二 1、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积极参加区域合作与发展才能互利共赢。 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回避。世界经济正趋向形成欧盟、北美和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区三大板块,区域间的竞争正成为时代的主要特征。任何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力图保持孤立的状态和封闭的体系都是不可能的。未来世界经济竞争,不再是单个城市或地区的竞争,而是城市群和区域的竞争。从国内环境看,各区域的合作、发展与竞争有不可阻挡之势。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以及长江、黄河两条经济带的合作与竞争,已不可避免。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生”的基本原则,积极参加区域合作与发展,才能互利共赢。 2、认清世界科技革命趋势,走出一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跨越式发展新路子。 人类社会正全方位迈向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世界科技革命全面推进的时代,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科技创新不断超越人类的传统认识局限,正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向着最复杂、最基本的方向发展,学科的交*与融合,使重大创新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领域。 历史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必然演变为产业革命,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或重大进步,都会导致一次大的产业革命和结构调整,从而推动一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大发展和大跨越。当代新科技革命不只是表现为单一技术、单一产业的发展,而是表现为群体突破态势,表现为新技术群和新产业群的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迅速崛起壮大,正在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认清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积极把握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争在具有比较优势的科技领域和产业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将科技创新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中国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4年的41.1%。预计到2030年全世界60%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中,到205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上升到70%。2003年末,湖南省城市化率为33.5%,长株潭三市分布为49.16%、40.79%和39.68%。 1950年,全世界只有纽约、伦敦总人口达到800万以上。1970年达到11座,2000年达到25座。联合国估计到,到2015年8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达到33座,其中亚洲占22座。要避免“大跃进”式的城市化。健康的城市体系应该是大中小城市以及城镇相协调。在城市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模式中,应该坚持后一种模式。用行政手段推进城市化水平的“大跃进”是不可取的,政府的主要作用不是去制定什么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目标,而应该是引导和服务。 3、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三大世纪难题。是持续发展?还是发展停滞不前?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面临的最严峻挑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20世纪人类的世纪觉醒。在迈入新千年的时候,以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眼光,从整个人类和全球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协调平衡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先进技术手段,形成解决世纪难题的最佳方案,找到社会发展与良性生态之间的结合点,找到既保护环境又不停止发展的有效的“度”,力求做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同资源开发利用相协调,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危及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这就是当代全人类面临的重要使命。 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无一例外地必须有序地通过三个基本台阶,实现三个基本目标,在理论上称之为三大非对称性零增长。第一台阶是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人口质量的极大提高,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第二台阶是实现物质和能量消耗速率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社会财富的极大提高。第三台阶是实现生态和环境恶化速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生态和生态安全的极大提高。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必须先后实现三个零增长。按照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发布的《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东部要走过三大“零增长”台阶,即依次在2010年左右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2015年左右实现资源和能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2020年左右实现城市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中部再用15年,西部再用30年走过三大零增长的台阶。 4、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内在规律,采取的方针政策才能更加符合当今中国实际。 市场经济是在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在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从大处看,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有五点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一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以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为目标;三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支配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最主要的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四是我国实行“财政包干,分灶吃饭”和分税制以后,现行的财政运行模式是公共财政体制,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五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政府已不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角,而是主要从事公共管理。 5、面对全球文化多元化的挑战,在世界性文化开放与汇流中兼收并蓄有所作为。 文化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文化的普遍性和民族性决定了全人类文化价值交融和渗透是它的总体趋势,其间相伴而生的“文化碰撞”和交流失误也是不可避免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技术的进步、交往的扩大,以及信息手段的发达,世界正在变成名符其实的地球村。经济全球化使生产力要素及生产方式,可以在技术和理念上超越自然环境和资源地域性限制,从而弱化了民族分工和地域性生产的绝对性。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的名字叫龙的传人;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永远永远是龙的传人”。“龙的传人”实际上是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人种联姻的结果,也是不同文化交汇融合的结晶。龙是中华民族共同尊奉的至上之神,能遨游四极,俯瞰八荒,“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随着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进程加快,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人种通婚,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新时代“龙的传人”必将得到再造,中华民族子孙的后代将更加强壮,更加聪明智慧。 6、不管人类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什么险阻和曲折,人类有朝一日总会进入大同之域。 一些西方学者曾经预言:在全球形式的未来世界中,文明将从西方转向东方。早在1972年5月和1973年5月,著名的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著名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进行的《展望二十一世纪》的两次对话中,汤因比就断言:中国文化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走向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凝聚器和融合器。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人类的希望。他甚至预言:“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 历史学家希望中国在人类进入大同之域时,应当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他们的理论依据,是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传统,能够发挥融合器的作用。 其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很难想象用一种模式、一种价值观来统一,由一个国家来领导。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一道,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创造一个持久和平与繁荣的新世界而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 http://www.hnmrw.net/mrzpxs/Html/1499320080714105119.html 希望对你有帮助
9. 如何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许多史实证明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的安定、经济发展政治局面,推动了社会生产版力发展,促进各民权族相互融合和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与祖国大陆有悠远的经济文化交往历史。早在三国吴,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达夷洲,台湾与大陆内地有了联系;元朝,台湾地区隶属澎湖巡检司;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立促进台湾地区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利用《马关条约》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从中国版图上分割出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将台湾及附属岛屿归还给中国。二战后台湾回到祖国怀胞。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逃亡到台湾并占领它,这样造成台湾只能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
现在我国对台政策基本原则是“一个中国”、“两种政策”、“高度自治”、“和平谈判”,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力增强,海峡两岸人民经济文化交流和联系加强,实现祖国早日统一成为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共同心愿。我们相信,统一是我们共同梦想,这一天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