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国海军的思想新发展
冷战结束后,为应对新的安全威胁、遂行新的战略任务, 美国海军相继出台了《由海向陆——为美国海军进入21世纪预先准备》、《前沿存在——由海向陆》等一系列战略文件。这些文件将关注点瞄准不断出现的地区性冲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美海军作战重点也由远海作战向近海和岸上作战转移。这种变化对于冷战后期美国有效应对安全威胁、发挥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随着国际安全环境变化,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正在做重大调整,美海军战略也在酝酿新变革。
视角一:战略任务强调应对地缘战略对手挑战
冷战结束初期,美海军战略并没有确定目标。在主要作战对手缺失的情况下,美海军将地区性的、能够影响美国主导的国际和地区秩序的国家和组织列为主要作战对象。
“9·11”事件发生后,海军更是被美军纳入到反恐战略体系中,海军作战任务进一步向近海和岸上作战聚焦。2009年以来,在美国战略重心整体调整的大背景下,美海军围绕战略任务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R·B·沃兹在《海上力量的终结》中认为,应把精力放在应对新型海军力量的崛起上,海军建设主要还是以传统大规模舰队为主。但“控制海洋并不能解决21世纪非对称威胁带来的问题”,沃兹认为,海军力量的建设和训练必须面对多样化任务,海军要能够在遂行濒海作战任务的同时显示国家的软实力。
乔治·加尔多瑞斯则认为,美海军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前沿基地以及西太平洋和海湾地区,强调配置作战能力可靠的部队以应对能力相当或接近的对手,如中国和伊朗。从发展趋势看,美海军的战略任务正在逐步向对付地区性强国聚焦。2009年,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推出《空海一体战:初始战役构想》,明确把中国列为主要作战对象。该构想已经被美国国防部采纳为牵引海军和其他军种建设和作战运用的重要作战概念。2012年1月,美国国防部又公布了“联合作战介入概念” 1.0版,设想集中海军以及其他各军种的资源,突破如中国、伊朗等阻止美国进入南海、波斯湾及其他战略地区的任何行动。由此看来,随着美国海军战略的调整,应对来自地缘战略对手的威胁、慑止和打赢地区性的海上冲突已经成为美海军主要作战任务。
视角二:力量部署强调“有足够应对能力的存在”
美军认为,前沿部署的海军力量可以防止紧张局势升级为危机冲突。由于海军力量处于前沿,准备充足并且功能多样,就能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与冲突进行快速反应。从历史上看,前沿存在的海军及其它部队对于二战后美军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反应、快速介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军认为,面对地区性威胁增长,美军的前沿存在远远不够。根据美军近期统计数据,目前美海军的284艘主要舰艇中,58艘处于前沿部署状态,226艘处于轮换、维修和休整状态。在美国本土的舰艇中,有三分之一处于维护状态,其余部分有一半以上的舰艇至少需要30天才能到达主要作战地域。美军认为,这种前沿存在和战备存在的不足无法确保美海军有效遂行作战任务。2013年5月,美海军联盟出台了2013-2014海洋政策《海洋十字路口:行动的战略》,该战略着重提出“有足够应对能力的存在”,认为这种存在是海军力量的核心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美海军现阶段的前沿存在并不是在全球范围内面面俱到,而是重点保障西太平洋地区。按照《2010年海军行动概念》的设想,美海军在西太平洋将随时保持可投入战斗的一个航母编队和一个两栖编队的能力,并在西太平洋和阿拉伯海之间再部署一个两栖编队定期往返调动,还将通过适当的训练和维护程序,保证在30天内至少再有2艘、90天内再有1艘航母做好战斗准备,用于重点地区。2014年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进一步强调,2020年之前,要把海军60%的兵力部署在亚太地区。美军前沿部署的调整,目的非常明确:一是通过足够力量的前沿存在对地区性对手构成有效威慑;二是随时准备应对各种冲突甚至战争。
视角三:战略行动强调重点区域的海上控制
当前美海军认为,美国控制海洋的能力在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已经逐步削减。一些国家的岸防和反舰巡航导弹、水雷以及小型攻击舰船已经成为抵制强国取得“制海权”的低成本手段。在这种情况下,美海军逐步将战略重点转向夺取局部时空范围内的“海上控制”权。2010年美国《海军条令出版物1:海上战争》和《海军作战概念:执行海洋战略》把海上控制定义为“在陆军、空军以及其他力量恰当地配合下,在关键海域有效运用海军力量达成军事目标的行动。”并提出,美海军将在不久的将来实施海上控制作战以加强航海自由、支持无障碍的全球海上贸易,阻止或限制冲突扩散,并在战争中获胜。
为了有效达成“海上控制”的目标,美军不仅强调传统的海空作战、控制咽喉要道、打击对方海空基地等传统方式,也非常强调太空、网络空间对于夺取海上控制权的重要作用。美国国防大学的T·X·哈梅斯进一步提出“离岸控制”的概念,认为在与中国的海上冲突中,美国应“利用当前具备但却有限的手段和有节制的方式,对中国实施远程封锁。通过构建一组同心圆,使中国不能利用第一岛链内的海域,使美国能保卫第一岛链的海、空领域,并控制岛链之外的海空领域。”根据这一概念,哈梅斯提出了第一岛链内实施“拒止行动”、远海实施“关键阶段作战行动”的行动构想。应该说,哈梅斯的“离岸控制”战略充分考虑了中美海上力量对比和海上冲突的制约因素,是一种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战略构想。
从海上控制概念的提出与发展来看,美军的海上控制并不意味着使对手无法做任何事情,而是在对手反制手段增多的情况下,运用各种方式保证重点区域、重点时段海上控制权的一种战略选择。对于美军来说,作为主要海空突击力量的航母战斗群无疑是夺取海上控制权的主要力量,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美军除了继续强调航母的骨干作用之外,更加重视具有近海快速机动和攻击能力的弗吉尼亚级潜艇、濒海战斗舰、无人潜水器等新型武器平台和系统的建设,以加强对近海地区的控制并对地区性海上冲突快速做出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军的海上控制对于不同海域的战略目标是不同的:对于近海主要是实现“自由进入”,对于远海则追求“完全主导”,对于陆地力争“纵深打击”。海上控制既是美军保证力量投送和后续作战行动的重要条件,也是直接达成战争目标的一种手段。
视角四:资源运筹强调多渠道多领域资源整合
随着国际关系领域观念的进步以及国际规则的不断建立完善,单纯依靠强权控制海洋的时代已经宣告终结。同时,海洋领域安全问题也不再仅以军事安全或利益安全的形式出现,而是更多地和宗教文明冲突、恐怖主义、海盗和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等因素结合在一起。海上安全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推动海上强国必须以合作的方式来应对不断增多的安全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美国加强了对国内、跨国资源的统筹,以塑造更为有利的海上安全环境。
2005年美国《国家海上安全战略》要求“在国家层面上实现包括联邦政府、各州、当地以及私营实体在内的综合而紧密的共同努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美国提出了政府和非政府机构间分享适时态势感知;建立能够将各种行为体、能力和伙伴粘合在一起的管理框架;建立各种行为体独立行动同时又能彼此信任、相互支撑、密切合作的行动框架。美海军对于战略资源的运筹不仅仅限于国内,跨国资源运筹也更加得以重视。2005年时任海军作战部长的迈克尔·马伦提出了“千舰海军”的概念。
“千舰海军”构想的目的在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而对于当前战略环境下的海上安全合作,美国更加强调加强与盟友间的相互信任和作战协同,以应对地区性的战略威胁。美国在2007年的《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中提到,“虽然我们的部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瞬时抵达以应对危机,但信任与合作却无法瞬时产生。这必须通过一定的时间才能确立,因此合作伙伴的战略利益必须始终得到考虑,同时进一步提升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美国国会海军问题专家罗纳德·欧鲁克更是明确建议:将低端任务移交给盟友及伙伴,使美国海军能够更专注于发展高端能力,并鼓励盟友以部署海军和其他力量的方式更多地参与对抗中国军事力量。
对于美国来说,统筹利用海上资源为国家利益服务,不仅是适应国际环境的需要,也是应对新的海上安全威胁、提高军事行动效率的需要,同时强调资源统筹也是美国整体战略呈收缩态势大背景下的一种必然选择。美军运筹资源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整合力量、提高行动效率;另一方面,美国整合资源的过程也是构建海上治理规则的过程,美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主导海上规则的制定权,为自身海上军事行动寻求新的合法性借口。
视角五:建设指导思想强调获取“信息优势”
美海军对于信息的重视由来已久。1997年“网络中心战”理论和 2002年“力量网络”概念的提出,都在强调信息网络对于提高海军战斗效能的巨大作用。近年来美军的战略文件进一步突出了信息主导的作用,在2013年美国海军部文件:《海军获得信息优势的战略2013-2017》中,美军认为,“信息优势这一支柱是我们最强大、最可信赖的资产。如果我们聪明地进行整合,正确地加以利用,我们就可以获取作战行动的主动权、获得战术优势并以压倒一切的速度优势赢得未来战斗。
”为了加强并保持美海军的信息优势,美军从2009年开始就在编制体制、部队能力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9年,美海军对海军情报主任办公室、负责通信网络的海军副作战部长办公室(N6)、负责信息和网络作战的部门(N3)与负责无人系统项目和资源的部门(N8)等与信息相关的部门进行整合,成立了专门的海军网络司令部。同年,成立了网络作战舰队,即第10舰队,作为美国海军负责网络空间防御和进攻作战的主要力量。《2014-2018年航海规划》还提出,海军将在未来三年内,大规模扩展网络空间的进攻和主动防御能力,举措包括增加976名网络空间作战的操作人员和建立 40 个网络空间作战小组等。
除此之外,“网络中心战”和“力量网络”等概念所倡导的网络体系建设目前仍然在持续推进。美海军试图将作战、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侦察及监视等功能融为一体,并把各军种、民事传感设备以及战场管理系统融为一体,使之共同为海军服务。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上看,美军还会进一步重视信息优势对于军事力量的聚合作用,着重提高部队的指挥控制和战场空间感知能力,更加强调信息对于海军火力整合的重要作用,使信息成为美国海军力量夺取战场优势的粘合剂和倍增器,为美军的全球性军事行动任务服务。
『贰』 美国陆军的发展史
在年之前,美国陆军还只是所谓联邦军。在一战期间, 美国国家级陆军才得以正式组建。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职业军人被称为所谓「正规军」,正规军中的空缺由募兵以及预备役军官补充。1914年,美国组建了‘美国陆军’以参加一战。「美国正规军」,「美国陆军」,「美国士兵/军官预备役部队」的同时存在,使何谓美国陆军的概念首次得到扩展。二战之后,士兵预备役部队和军官预备役部队合并成为美国陆军预备役部队。「美国陆军」则又先后参加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之后,「美国陆军」不再继续召募新兵近几十年来,美国陆军被分为正规军和预备役。美国国民警卫队是美国各州政府指挥的武装力量。在21世纪之前,国民警卫队的队员是州政府的雇员,当他们被美国陆军征召时,他们则转而成为美国陆军预备役部队的成员。现在,美国国民警卫队成员接受双重指挥:作为国民警卫队队员接受各州民兵司令官的指挥;作为预备役官兵接受美国陆军人力资源司令部的指挥。此外,美国还有很多州属武装部队,有时称为某某州民兵,他们由各州政府负责维护给养,为美国国民警卫队 美国陆军军徽 提供辅助。这些部队在特别紧急的例如美国本土遭受侵略的情况下将受美国陆军直接指挥,此外的大多数时候,他们通常被视为各州政府的一部分而非军队的一部分。但是,自越南战争以来,美国陆军预备役部队和美国国民警卫队被命令参与更多任务。例如,预备役部队和国民警卫队参加了海湾战争, 科索沃维和行动,2003年伊拉克战争。美国陆军(英语:United States Army),是美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负责陆地上的作战。它组建于1775年6月14日,2002年有现役军人480,000名,预备役军人555,000名。预备役之中350,000名编成为美国国民警卫队(ARNG),205,000名编成为美国陆军预备役部队(USAR))。GI是美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别称。
『叁』 美国海军舰队的简介
日常编组是由兵种(或舰种)编成的固定编组,有水面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回部队、陆战队答司令部及训练、后勤司令部,领导同一舰种的舰艇大队、中队,或航空兵联队、大队。特混编组亦称任务编组,是根据任务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或临时性的编组,其兵力由兵种司令部派遣,不定期轮换,分为舰队(作战舰队)、特混舰队、特混大队、特混小队和特混支队。
美国海军始建于独立战争之初,经初创、停滞和大发展3个时期,至19世纪末获得巨大发展。20世纪40年代初,根据美国扩充海军法案整编作战部队,组成了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
『肆』 美国航母的发展史
由煤船“木星”号改装成航空母舰。“兰利”号,以纪念先驱塞缪尔·皮尔庞特·兰利;代号为航空母舰 1 号,或CV 1。“兰利”号航空母舰(CV-1)是美国的第一艘航母,在美海军历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它的出现,对此后的美国海军有着巨大的影响,标志着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时代的来临。“兰利”号于1922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战斗机着舰试验,同年11月,又使用压缩空气弹射器进行了舰载机弹射起飞试验,两次试验都取得了成功。 1923年,“兰利”号到各地进行航行展示,并在航行中进行各种作战系统的试验。1924年,“兰利”号被编入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作战序列,美国海军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1936年,由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数量的增多,“兰利”号被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1937年4月改装完毕。此次改装将前半部飞行甲板拆除,并重定级为AV-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兰利号被用作飞机运输舰,负责美国本土到南太平洋美军战区的补给。1942年2月27曰在运送P-40战斗机支援东南亚盟军作战时,于爪洼海遭到曰本海军岸基飞机攻击,被命中数弹失去动力,后被美国驱逐舰自行击沉。这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排 水 量 11,050吨/14,700吨(1922年)尺寸 舰长165米,舰宽20米,吃水5米动力 3台锅炉,2台电动机,最大输出7,000马力(1922年)飞行甲板 长165.3米,宽19.8米航速 15.5节火炮 127mm×4舰 载 机 35架编制 468人LEXINGTON CLASS 列克星敦级Lexington (CV 2)列克星敦
『伍』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起源
美国海军陆战队英文全称为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简称为USMC;其发展可以追溯到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殖民地海军陆战队,最初成立于美国的东海岸城市费城。当时是由位于费城的第二殖民地国会于一七七五年的十一月十日大陆会议之后,授权当时的北方政府成立建军。其编制在刚开始时为两个战斗步兵营。而该天也在后来被订为海军陆战队队庆。横跨美国大陆的独立战争结束后,殖民地海军和殖民地海军陆战队都于一七八三解散。虽然还是有少数的小单位海军陆战队被分散在美国海军当时的军舰上,但最后一支小单位也在当年的九月份宣布解散。直到一七九八的美法准战争,美国政府才再次成立海军陆战队;因为当时发生了美法短暂冲突的海上战役,国会才算正式成立常备性美国海军陆战队。而当时的海军陆战队主要兵源是由战争部于一七九七年八月招募的新兵,为了应对新造的诸多护航舰只,当时的国会于一七九四三月十八日就通过了海军增兵法案;法案授权每一艘隶属美国海军的护航舰只可以招募若干名海军陆战队队员携械上船,并允许其派驻在美国海军所有护航舰只上以保护船上的所有船员。
自从通过一七七五年十一月十日召开的大陆会议指示成立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就参与了自美国建国后的每一场重要战役;以及遍布于世界各地的各种无数维持治安式行动和武装调停行动,所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作战纪录十分令人印象深刻。例如在贝露森林(Bel1eau Wood)、瓜达康纳尔岛、硫磺岛、长津水库(ChOsin)和溪山等地发生之战役,这些战役为它在军事历史中争来了一席之地。其是美国军方快速反应部队的主要作战力量,并且具有悠久和非凡的历史。
『陆』 美国战斗机的发展史
美国是飞机的诞生地,但美国航空技术曾长期落后于欧洲,直到二战后才一跃而领先于世界,至今依然是雄踞世界航空技术之巅。磨砺 60 年,其中自有很多春秋。20 世纪初,美国的工业和科技基础还不及欧洲老牌强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之后不久,航空技术的桂冠就被欧洲拿过去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军不多的飞机都是欧洲设计,比如战斗机就是法国的 SPAD S.13 和 Nieuport 17。在两次大战中间的 20-30 年代,欧洲航空技术继续领先,尤以德国和英国为突出。美国虽然在 1915 年组建了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今 NASA 的前身),也发明了发动机围护罩和变桨距螺旋桨,但就代表航空技术前沿的战斗机领域而言,美国航空技术甚至落后于日本,以至于珍珠港事件时,美国没有能在技术上超过日本“零”式的战斗机。
战斗机代表了航空技术的前沿。20-30 年代时,美国的国内战斗机市场很小,飞机公司的战 斗机批量只有几十架。1924 年时,美国陆军航空队的 1,400 多架飞机中,只有 80 架是战斗机。20-30 年代的美国战斗机市场基本上被寇蒂斯和波音公司分享,其双翼、像敞篷汽车一样的开放式座舱、不可以收放的固定起落架的构型成为标准模式。寇蒂斯“隼”式双翼战斗机还在中国空军服役,用于抗战前期抗击日本飞机的作战。
战斗机代表了航空技术的前沿。20-30 年代时,美国的国内战斗机市场很小,飞机公司的战 斗机批量只有几十架。1924 年时,美国陆军航空队的 1,400 多架飞机中,只有 80 架是战斗机。20-30 年代的美国战斗机市场基本上被寇蒂斯和波音公司分享,其双翼、像敞篷汽车一样的开放式座舱、不可以收放的固定起落架的构型成为标准模式。寇蒂斯“隼”式双翼战斗机还在中国空军服役,用于抗战前期抗击日本飞机的作战。
1929 年,格鲁曼公司成立,专业研制海军战斗机,其 FF-1 采用封闭式座舱和收放式起落架,大大降低了飞行阻力。格鲁曼的技术革新象征了新航空技术革命的开始,30 年代开始,全金属构造、硬壳式机身、翼内机枪、封闭式座舱、收放式起落架很快成为潮流,寇蒂斯和波音的双翼战斗机落伍了,美国航空工业开始了大洗牌,塞维尔斯基(后改名为共和)的 P-35 击败了寇蒂斯的 P-40,布鲁斯特的“水牛”击败了格鲁曼的设计,贝尔的 P-39 都脱颖而出。亚历山大·塞维尔斯基没有老乡伊戈尔·西科斯基的名气大,他也来自俄国,1935 年创立了公司,以制造教练机为主。布鲁斯特以马车和汽车起家,洛克希德以民航客机为专长,贝尔也是在 1935 年成立的,不过和发明电话的贝尔没有关系。还有一个无名的小公司,由前马丁飞机公司的总设计师詹姆士·麦克唐纳建立,这时也开始寻求美国海军的合同,但尚未获得任何成功。
珍珠港事件前后,贝尔 P-39、寇蒂斯 P-40、布鲁斯特“水牛”、格鲁曼 F4F“野猫”都比日本的“零”式战斗机落后,在二战中早早停产也就不奇怪了。洛克希德 P-38 是一个例外,在速度、火力上都相当优秀,机动性也不差,成为从二战开始到结束一直在生产的唯一一种美国战斗机。共和 P-47 成为二战中产量最大的美国战斗机,北美 P-51“野马”被公认为二战中美国最优秀的战斗机,格鲁曼 F6F“地狱猫”使美国海军终于有了超过“零”式的战斗机,沃特 F4U“海盗”直到战后还维持生产了一段时间,在 1969 年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之间的“足球战争”期间还发挥了一把余热,打了最后一场活塞式螺旋桨战斗机之间的空战。
战前占美国战斗机工业领导地位的寇蒂斯由于跟不上新技术而被取而代之,波音在战时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轰炸机上,也失去了在战斗机领域的位子,布鲁斯特在昙花一现之后淡出了。共和、格鲁曼、沃特在战前就进行了相当的战斗机研究,洛克希德和北美属于临时抱佛脚。但这个改朝换代是由战前航空技术的急速发展促成的,原有经验的重要性下降,新面孔的准入门槛降低,加上战时的大量需要,促成了二战中美国战斗机工业百花齐放的结果。
二战对美国航空工业的影响不是一窝蜂这样简单。战前美国的众多飞机公司(如格鲁曼、道格拉斯、马丁)大多是作坊式运作,规模不大,产品批量只有几十架,创始人身兼设计、经营、制造管理、推销,一抓到底。但二战改变了这一切,飞机公司成为科学管理、分工协作的大企业,形成分散协调的网络式整体,战时产量动辄几千、上万架。
但勿庸讳言,战时美国航空工业是以量取胜,在航空技术上依然没有达到世界前沿。为了使战时生产更加高效,美国政府甚至精选了少数型号,指令各飞机公司跨公司集中生产标准化的飞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抑制了各公司对技术前沿的追求。即使相对于在技术上停滞不前的日本“零”式战斗机,美国也是到 1943 年才积聚起足够数量的 P-38和 F6F,在太平洋战场上压倒了“零”式。相比于德国、英国航空技术在战时的进一步发展,美国航空技术的落后更加明显。
『柒』 美国航母发展历程
自二战以来,航空母舰便成为美国武装力量的重要支柱之一。美国的航母舰队不仅数量庞大,一直维持在10艘以上,而且在技术上也对其他国家保持遥遥领先。这支庞大的航母舰队对于保障美国在海外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在访问“西奥多・罗斯福”号航母时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当华盛顿知道有危机发生时,每个人首先会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最近的航母在哪儿?”
这是停泊在香港水域的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首舰“尼米兹”号(2010年2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陈铎摄
海上流动国土
航空母舰对美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可谓不可替代。由于航母战斗群在公海行动,因此在行动时不需要获得其他国家通过它们领海、领空的许可。此外,运用航母也不需要在其他国家修建军事基地,这省去了许多可能就此产生的紧张关系。可以说,航母就是美国茌公海上的流动国土和军事基地。
美国航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显身手,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一系列经典的海战战例,如中途岛、瓜达尔卡纳尔岛、硫黄岛、冲绳等。这一系列堪称“史诗般”的航母大战,不但奠定了战后美国牢固的海上霸主地位,也让众多美国人拥有一种对航母“过分痴迷”的情结。
这是美国“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空母舰进驻日本横须贺美军基地后,将舰载机停放在飞行甲板上展示(2008年9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任正来摄
二战结束之后,航母便一直占据着美国海军军力结构的中心位置,并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美国应对危机的最常见反应就是派遣航母作战群。
在战后美国的众多军事行动中,随处可以见到航母的身影。例如,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美国“企业”号核动力航母刚刚结束了任务,正朝印度洋南行驶,准备驶回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港进行休整。
此刻,航母上的美军士兵在电视上看到了美国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受到袭击的画面。随即,该舰在还没有收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立刻调转方向,重新驶回南亚附近水域。“企业”号航母之后参与了美军在阿富汗的“持久自由”军事行动,大量战机从航母上起飞,对阿富汗的“基地”分子训练营和塔利班的军事据点进行了轰炸。9・11袭击之后的大约3周时间里,从“企业”号起飞的战机共执行了大约700次轰炸任务,向“基地”和塔利班的阵地倾泻了数百万磅的炸弹。
美国历任总统对于航母所拥有的种种优势非常清楚,他们都将航母作为美国实施对外政策、应对危机的有力工具。航母为美国总统、国会和国防部长提供了多种选择,在航母上部署的飞机以及海军陆战队可以随时为美国提供强有力的军力投射。
美军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约翰・沙利卡什维利曾说:“每次当我得知美国的航母就在事发区域时,我就松了口气。对于美国的利益来说,这就意味着一切。”
实力遥遥领先
美国在1922年时将“木星”号运煤船改装成“兰利” 号航空母舰,这是美国的第一艘航母,编号为CV-1。迄今,美国最新一艘航母是2009年服役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乔治・布什”号,其编号为CVN-77(CV代表航母,N代表核动力,77表明是美国的第77艘航母)。再加上预计将于2015年、2019年和2023年交付的三艘 “福特”级超级航母,美国的航母家族可谓极其庞大。
美国在一战后至二战前陆续改装和建造了数艘航母,包括二战时期著名的“企业”号(CV-6)。在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局势的太平洋战争中,美国吸取各国经验,在该时期建造和修复了超过50艘航母。其中,最终建成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就占了其中的20多艘,战为同型舰艇中最多的一级航母。
冷战前期由于核武的发展,造成美国海军和空军的军种发展出现冲突,使得美国原本战后打算建造5艘超级航空母舰的计划落空。
这是2004年6月14日拍摄的“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在大西洋航行时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路透社
冷战时期,因为与苏联争夺海上势力,美国建造了世界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CVN- 65),这是世界航母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标志着世界航母进入利用核反应堆驱动的时代。
目前,美国海军拥有11艘现役航空母舰,达些航母全都是核动力推进(其中10艘是“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以这些航空母舰为中心所组成的航空母舰战斗群,让美国拥有能迅速将武装力量投射至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能力。
美国现役航母不仅在数量上远远多于其他国家,在性能上也遥遥领先。目前作为美国海军航空母舰主力的“尼米兹”级航母,是当今世界威力最大的海上巨无霸,是美国海军独家拥有的第二代核动力航母,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载机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级航母。从首舰“尼米兹”号于1975年服役开始,美国海军陆续订购了共10艘该级航母,2009年正式服役的“乔治・布什”号是“尼米兹”级的最后一艘航母。
该级航母由2座核反应炉和4座蒸汽轮机推动,全长333米,排水量达10万吨,载员6000人,价格超过50 亿美元,仅每艘航母每月的运行费用就要1300万美元。
它装备4座升降机、4台蒸汽弹射器和4条拦阻索。可以每20秒弹射出一架作战飞机。舰载作战联队中的机型配备根据作战任务性质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可搭载不同用途的舰载飞机对敌方飞机、船只、潜艇和陆地目标发动攻击,并保护海上舰队。以它为核心的战斗群通常由4至6艘巡洋舰、驱逐舰、潜艇和补给舰只构成。
性能全面提升
为了确保在航母技术上绝对领先地位,美国目前正在建造新一代“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福特”级是美军第三代核动力航母。服役后,它将会成为美国海军舰队的骨干。
“福特”级航母同它的上一代、美军现役的主力航母“尼米兹”级相比,可以说“从里到外都是新的”,它代表了美国航母发展的新趋势、新思路。
“福特”级航母的改良重点有三个主要方向,包括提升新航母的作战能力,改善官兵在舰上的生活品质,以及降低成本。为达到这三大目标,新航母会较现有设计增加25%的出击率,新一代的动力来源可以产生多出三成的电力,配置整合化的作战系统,以及实现高度的作业自动化,等等。
从“尼米兹”级到“福特”级,虽然舰体整体设计变化不大,但舰岛采用了全新设计,不仅融入了隐形化理念,还装备了原本为“朱姆沃尔特” 级驱逐舰设计的AN/SPY3型双频雷达。
下一代航母上配备的舰载机除了包括目前正在服役的F-18E/F型战斗攻击机外,还将装备具备隐身性能的F-35联合攻击战斗机以替代目前服役的F-18C/D型机,并将大量装备无人作战飞机。这些无人机除了装备精确制导武器执行精确打击任务外,还将装备红外和合成孔径雷达等传感器,可执行海上监视、空中早期预警、战场评估以及支援反潜和救援等任务。
此外,美海军还计划在下一代航母上装备电磁轨道炮、高能激光、高能射线等新概念武器。其中,电磁轨道炮的发射器可将电磁能直接转化为动能,利用电磁力发射炮弹,炮弹射程最远可达300公里,甚至超过目前航母所装备的部分导弹的射程。
下一代航母将采用更先进的C4ISR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监视、侦察系统)和自动化设备,全面支持美军的网络中心战能力,可与其他武器和军种间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并将广泛采用电脑显示器、个人数码助理和掌上电脑等替代操作人员目前所使用的手册和参考资料,以方便操作人员日常保存、查找等使用。
根据计划,美海军的下―代航母将采用新的核动力装置设计,使用13800伏的配电系统,所产生的电力是现役航母配电系统的3倍。在飞行甲板上将涣装电磁飞机发射系统,其工作原理与电磁轨道炮相似,利用电磁能驱动舰载机起飞,可在100米的距离内把飞机的速度提高到160节。据称,美海军的下一代航母每日正常出动飞机可达160架次,高峰时可达270架次,远高于现役航母每日正常120架次、高峰时220 240架次的出动量。
成本有效降低
由于近年来逐年下降的国防预算比例,美国军方如果想要保持目前所拥有的航母战斗群数量,有效降低每艘新舰在开发、制造、运作与维护时所需要的费用,将是非常关键的一点。针对这一需求,“福特”级航母的设计理念非常重视成本控制。与现在的“尼米兹” 级航母相比,仅是在建造费用上每艘“福特”级航母就可以节省约3亿美元。
但是,船只的建造费用通常只是成本的一小部分,对于一艘按规划至少要使用50年的航空母舰来说,平日的操作与维护成本才是影响最大的关键因素。相对于“尼米兹”级航母,“福特”级预计能在50年期的服役中节省下大约53亿美元的费用,这些费用的降低大部分都是直接或间接节省自舰上人员编制的精简――由于更有效率的操作设计与大幅自动化,“福特”级较“尼米兹”级可以减少约1000人的船员编制。除此之外,舰上的航空大队尚可再另外精简约400名人力(其中大部分是地勤人员),且人员的工作负担也将较目前的航母设计要低。“福特级”航母50年的总操作费用预估大约为268亿美元,相较之下,一艘“尼米兹”级航母50年的总操作费用大约为321亿美元。
“福特级”新一代核动力航空母舰的首舰为“杰拉尔德・福特”号(CVN-78),以纪念在2006年去世的美国前总统福特。“福特”号2007年开始建造,将在2015 年9月交付,将取代届时舰龄超过50岁的“企业”号航母。
第二艘“约翰・肯尼迪”号航母(CVN-79)已于 2011年2月25日动工,预计将于2019年交付。“福特”级的第三艘航母目前还没开工,也没有取名,但预计将于2023年交付。
『捌』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有关历史
海军陆战队最著名战役就是第一次伯伯里战争(一八零一年至一八零五年)海军陆战队攻打北非海盗,当时上兵威廉伊顿和佩理少尉带领七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和三百名佣兵拿下了迪理波里城。从此这场战斗成为海军陆战队传奇故事。士兵也开始配备佣兵刀。
1812年美英战争期间,海军陆战队登上大型护航舰作战,取得美国于该战争中第一场胜利。该战不但延迟了英军进攻华盛顿DC,也保住了安德鲁·杰克逊的纽奥良防线。战争结束时海军陆战队已经成为海战中的船侧步枪战高手。
战后的1820年海军陆战队迎接了第五任指挥官韩德森将军。在他任期内海陆活动范围扩展到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和西非,福克兰群岛和苏门达腊也有海陆前往过。韩德森也反对了杰克逊总统把海军陆战队和陆军合并的意见。后来国会为了妥协而通过1834年的“海军陆战队组织修正条例”,规定海军陆战队下辖于美国海军但是以半独立部队存在。但是这次事件也是海军陆战队存在的必要性第一次被质疑。
后来韩德森将军自愿带领海军陆战队参加1835年萨未诺战争,他亲自带领两个营作战。十年后的美墨战争(1846–1848),海军陆战队打出了著名壮烈战役夏布尔特佩克之役,进攻墨西哥市,也成为后来军歌中的From The Halls of Montezuma 歌词由来。在1850年代,多数海军陆战队多在巴拿马和亚洲活动,和佩理的东印度分队军一起行动也成就了著名的远东战斗史。
当他们在外国作战回来时,海军陆战队紧接参加南北战争(1861–1865),担任海岸封锁角色。但是随着美国分裂,海军陆战队也有一半军官脱离去加入南军并成立南方海军陆战队,但是最后只对战局有一点点影响:南方海军陆战队在第一次奔牛河之役后全军覆没。 二次大战期间,海军陆战队担任太平洋战争攻击日本的主要角色。例如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布干维尔岛战役、塔拉瓦战役、关岛战役、天宁岛战役、塞班岛战役、马里亚纳群岛及帕劳战事、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密码专家飞利浦强斯顿还在战争中提出用印地安那瓦何语作为海军陆战队密码的战略。
瓜岛战役
1942年8月7日,美军3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开始炮击瓜岛。随后美军开始登陆。岛上的2200名日军立刻撤往岛内纵深地区,110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士兵登上了瓜岛。
1942年8月8日,美军占领了日军在瓜岛上尚未修建好的亨德森飞机场。日军派出精锐的仙台师团,在瓜岛北岸登陆,趁着夜色穿过岛上的丛林,逼近美军。美军控制了整个瓜岛白天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日军则利用夜晚不断地发起夜袭,试图攻击和夺占亨德森机场。
1942年8月26日,日军为夺回机场发动了自杀性的进攻。日军的攻势收获的只是尸体。日军伤亡不断增加,物资开始匮乏,绝望的日本陆军开始向山本五十六求援。日军用登陆艇、驱逐舰和潜艇趁着夜色输送人员和物资。日军把这一计划称为“东京快车”,日军希望能用新增的日军在人数和意志上压倒美军。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与日军的几个精锐师团顽强对峙5个月,第一师一战成名,“海上魔鬼”的称号沿用至今。
1942年12月底,美军3个师的援兵赶到,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1943年2月,“东京快车”将岛上最后的残余日军撤出了瓜岛。瓜岛战役中日军舰艇和飞机的损失十分惨重,大大削弱了日军的战略防御力量,对战争的发展进程有着巨大的影响。
硫磺岛战役中,著名的举旗照片就是由五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和一名海军士兵合力举起的。美国海军书记官詹姆斯当天就在岛上看到那一幕,他说“……国旗的升起证明海军陆战队的精神将流传500年。” 这也成为后来重要的公关宣传。战争期间海军陆战队改组成两个旅下面四个师,五个飞行中队和大量后备队员,总计485,000人。后来又增加20个防卫营和一个空降营。总计87,000名海军陆战队军人在二战伤亡(死亡20,000多),其中 82 人获颁荣誉勋章。
詹姆斯预言海军陆战队在战后受到军费下降影响将无法维持,因此陆军将领压低人员和改组防卫员额以降低海军陆战队的任务并分摊给陆空军。且仓卒在国会立法,以避免海军陆战队被删减消失,最后促成1947年国安法立法保障海军陆战队存续。之后1952道格拉斯曼菲尔德法案确立海军陆战队将军可以列席参谋首长联席会和其他军种平起平坐。 朝鲜战争(1950-1953)中极速调往前线的就是海军陆战队第一临时旅。该旅也守住了釜山环型防御圈,以执行侧翼作战。之后麦克阿瑟带领陆战队进行了仁川登陆。该攻击成功瓦解北朝鲜战线并将之逼退到鸭绿江直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为止。联合国X混和军团(包含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和陆军第七师)在遭受大伤亡(双方伤亡资料:在新兴里、后浦地区的31团特遣队各部队总共有3200人(其中包括编入美军的韩国人515人),突围到达下碣隅里(包括从后浦撤回的31团团部及坦克连325人)共约1600人,其中1150多名伤患由飞机后送,490名没有受伤的官兵(其中从新兴里突围的计385人)整编成陆军暂编营跟随陆战1师一起撤退。美军在新兴里实际被歼(指纯损失,阵亡、失踪和被俘约,1700人,其中被俘约300人,阵亡、失踪约1400人。损失兵力折合约为半个团(约占第7师31团完整建制编制人数3781人的45%),与志愿军战史所称歼灭美军一个建制团(甚至还有资料称为加强团)有一定距离。
美军陆战1师,该师编制人数约2.5万人,当时到达长津湖地区是3个陆战步兵团、1个陆战炮兵团以及直属第1坦克营、第1工兵营等部队,而师部部分人员、师直属第1海岸营和第1水陆两栖车运输营以及一些后勤人员还留在兴南港,在长津湖地区部队总共约2.4万人。
而陆战1师最后从兴南港登船撤离的人数是22215人,加上还有约1000名重伤员已直接空运日本,也就是说在长津湖陆战1师被消灭(阵亡和失踪)约为2000人。
根据美军战后公布的资料,陆战1师的伤亡情况是:陆战1师从10月26日至12月15日(是从元山登陆进入东线战场到从兴南登船撤出整个东线作战,而非仅指长津湖之战),阵亡604人,伤重死亡114人,失踪192人,伤3508人,战斗伤亡总数为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和消化不良,但在战役期间大部就已伤愈归队。此外陆战队飞行员还有8人阵亡,4人失踪,3人负伤。整个陆战队战斗伤亡为4433人。
美军后来修正的数据:步7师战斗伤亡2670人,步7师下属的KATUSA(临时招募的韩国人补充美军)战斗伤亡1602人,再算上美步3师,南朝鲜首都师,土耳其旅的伤亡,东线第2次战役中的美第10军战斗伤亡达到10495人,这1万多人还都是第10军的Battle Casualties,如果再计算在此期间的Non-Battle Casualties(包括冻伤)的人数----其中第1陆战师有7338人。
中方伤亡资料: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工作总结 卫生勤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1988年3月第1版 第327页 数据:东线九兵团3个军 战伤伤员14062、冻伤伤员30732、战斗死亡7304,总减员52098 (冻伤死亡不清)。)后撤回岸边,史称长津湖战役。海军陆战队一直奋战到38度线防区并维持到1953停战日。韩战使海军陆战队扩张到75,000人达到261,000人共有30,544人死伤其中42人获颁荣誉勋章。 之后的越战中海军陆战队也是关键部队。他们攻下了岘港市,还参加了顺化战役、溪生战役。海军陆战队编成了特殊北方军团驻扎在南越。在那里他们遇到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NLF 越共)的游击战术和北方越南人民军(NVA)间歇性的正规军攻击。为了应对,上层司令部规划了一个鲁莽的联合攻击专案(CAP)利用非传统非人道做法肃清南越内部叛乱并派教官训练南越海军陆战队。最终1973年美国在签订巴黎和平协约后撤军,之后1975年海军陆战队还曾短暂的回到胡志明市处理马亚圭斯号事件。
越战是海军陆战队所经历最长的战争,最终13,091人死亡,51,392 人受伤,其中57人获颁荣誉勋章。部署的陆战队员比二战还多。军队回国后,许多队员因为战争中的不当行为和逃亡被送上军事法庭。也导致军中的1970年代诸多大改革,更注重招募品质和矫正辅导被列为可以保障部队安全的因素。 海军陆战队于伊拉克战争21世纪后第一场最大的海陆战队行动就是伊战。海军陆战队编成了第一远征军,偕同陆军第三步兵师于2003年攻击伊拉克。海陆于2003年高强度战争结束后离开伊拉克,但是后续游击战吃紧后2004年又重返。他们负责防守巴格达西方最大的沙漠地带。期间还带头于四月攻击费卢杰并于2004年11月第二次进攻费卢杰。其中发生两件人权事件:哈迪塞屠杀事件和哈姆达尼耶村事件。直到2009年底,海军陆战队都再也没有离开伊拉克。
『玖』 一战时期美国海军的发展及启示,二战时期海军发展,详细一点
第一,当时美国海军发展的原因
可归结于四点,即经济需要、理论支撑、技术支持、时机因素版
19世纪末到权20世纪初,实际上也就是美国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快速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大量的美国商品走向海外,海外经济利益和航线如何保护?
这就推导出了对海军发展的需求
其次,当时的马汉上校,通过对历史的总结,提出了海权论,从理论上说明海军是为经济服务的,将军事和经济连为一体,激发了经济界对军事的支持,形成了共同体
其三,当时的技术进步,使后来者可以采取赶超方式,跨越式追赶先行者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缘政治,当时英国经济开始衰退,注意力又放在和俄国、德国的冲突方面,对美国的压制力度不足,美国得以顺势而为
第二,对中国海军建设的启示
海军是一个吞金兽,弄不好就会把经济拖垮。所以海军尤其是远洋力量的发展必须和经济发展相匹配,否则就会陷入一战德国、二战日本的悲剧,国家经济被拖垮
理论先行,要加大理论研究,千万别被海带将军那种狗屎理论给蒙了,到时候要倒大霉
要抓住时机,转移矛盾,戒急用忍,千万不要过早和MD发生正面冲突。
『拾』 介绍一下美国的核潜艇发展史
如果说冈恩等人是核潜艇构想的提出者,那么将这一设想最终变为现实的,就是“核潜艇之父”--美国海军核动力科学家海曼·乔治·里科弗。
1952年6月14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在美国格罗顿举行铺设龙骨的仪式。1953年3月30日美国当地时间11时17分,陆上模拟堆热中子反应堆达到了临界状态,也就是说,反应堆内部的链式反应开始了。6月25日,核动力装置达到了满功率,并完成了持续4天4夜的满功率运转试验,标志着这艘核潜艇已经具备了以不间断的全速横渡大西洋的能力。
1954年1月21日,人类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在上万名观众的欢呼声中下水。经过努力,“鹦鹉螺”号在这年底全部竣工。它艇长90米,排水量2800吨,当时的造价为5500万美元,最大航速25节,最大潜深150米。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以最大航速在水下连续航行50天、航程3万海里而无需添加任何燃料。艇上还装备了自导鱼雷
二战后,前苏联以核潜艇为主,但它并没有放弃常规潜艇,而是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其常规潜艇的发展级别和建造数量均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实的潜艇大国。
德国曾是世界潜艇大国,它们的U艇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给对手造成了极大威胁。但战后,德国被禁止发展潜艇。直到1955年,前西德加入北约,这才开始重建潜艇工业。德国海军规模不大,其潜艇以出口为主。由于战后美苏等国集中精力发展核潜艇。
还有很多潜艇发展史:
http://www.yzgfjy.com/gfjy/gfkj/jt/q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