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湖州粽子的历史文化
屈原自投汨罗江、后人纪念创粽子的故事,鱼米之乡的湖州端午节吃粽子已成版为习俗权。人道嘉兴粽子有名,其实粽子不光是嘉兴的特产,浙北杭嘉湖诸多平原县市,都是能闻到粽香的。许是湖州人贪图“安待”,做事喜好“百坦”,故湖州粽子的名气落在了嘉兴粽子的后头。事实上,无论从历史长短考究,还是味道上品尝,湖州都该是浙江粽子的第一正宗呢。金庸先生是嘉兴海宁人士,可在他的小说《鹿鼎记》中,按理该写的是嘉兴粽子,可偏偏现身的是湖州粽子,这不难看出当时两地粽子的高下。
江南的粽子都是以糯米为料,湖州粽子自不例外。以所含馅区分,湖州粽子大抵分为甜粽子和咸粽子。和嘉兴的方粽子不同,湖州粽子呈长方形,外观上更具线条美。随着时代发展,粽子馅随着人们口味的日渐挑剔而千变万化,但千变不离其“粽”的是手艺,万化不离其“粽”的是美味。
❷ 湖州历史上的文化名人
湖州名人 古代名人
曹不兴,“二十四史”中最早立传的画家,善画龙、虎、马及人物。
朱然,三国时期吴国大都督、征北将军,封永安侯。
陆修静,南朝刘宋著名道士,南天师教创始人,所著《山洞经书目录》等,
丘迟,南梁永嘉太守,好诗文,所著名篇有《答陈伯之书》。
沈约,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名相,“四声”的最早发现者,“二十四史”中《宋书》的作者。
张僧繇,南朝梁武帝时期画家,“画龙点睛”的典故出自于他。
陈霸先,南北朝时期陈的开国皇帝。
姚察、姚思廉父子,“二十四史”中《梁书》、《陈书》的作者。
智永禅师,王羲之七世孙,居湖州永欣寺三十年不出,苦习书法,终有大成。
陆羽,客居湖州30多年,写成了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被后人奉为“茶圣”。
孟郊,著名唐诗《游子吟》的作者。
皎然,唐代诗僧,其诗清丽闲淡。
钱起,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李季兰,唐代女诗人,道士,与陆羽交好,曾招入宫中。
张志和,客居湖州写下“西塞山前白鹭飞”佳句。
李昪,五代时期南唐开国皇帝。
李煜,祖籍湖州,南唐后主、婉约派词人。
邱光庭,五代十国人,所著《海潮论》,对后世天体研究具有很大影响。
张先,北宋词人,与柳永齐名,时称“张三影”。
苏轼,曾任湖州太守,作《湖州谢上表》,酿就“乌台诗案”
燕文贵,北宋画家,擅长山水人物,人称“燕家景致”。
姜夔,南宋词人,因隐居湖州弁山白石洞,自号“白石道人”。
钱选,南宋画家,“吴兴八骏”之一。
赵孟頫,元代书画家,其楷书自唐以后无出其右者,世称“赵体”。
王蒙,元末画家,赵孟頫外甥,“元四家”之一,因胡惟庸案死于狱中。
沈万三,南浔人,时称“江南第一巨富”。
凌蒙初,《三言二拍》中《二拍》的作者。
潘季驯,在明末历任工部、兵部、刑部尚书,被誉为“千古治黄第一人”的水利专家。
朱国桢,明万历首辅大臣,他的遗著《明史稿》引发了著名的“明史案”。
臧懋循,明代戏曲理论家,编印有《元曲选》。
茅元仪,明代兵学家,祖父茅坤为文学家,所著《武备志》被誉为古代兵学网络全书。
沈铨,清代著名画家,对日本绘画影响极大,被誉为“舶来画家第一”。
戚蓼生,为《红楼梦》作序,“戚序本”是研究《红楼梦》的重要版本。
姚文田,清嘉庆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对《周易》、《春秋》等有较深研究,所著颇多。
近现代名人
吴昌硕,近代绘画史的开创者,海上画派的创始人,书法、篆刻巨擘。
沈尹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有“书坛泰斗”之称。
俞樾,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国学大师。俞平伯曾祖,章太炎的老师。
俞平伯,著名学者、红学家。
黄佐卿,民族资本家,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的创办者。
钱玄同,语言文字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戴季陶,民国煊赫一时的风云人物,蒋介石挚友。
陈其美(陈英士),辛亥革命的功臣、同盟会主要骨干、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张静江,“民国奇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陈果夫、陈立夫,国民党元老,“四大家族”中陈氏家族的开创者。
朱家骅,教育界、学术界的泰斗、外交界的耆宿,曾任中央研究院第二任院长、行政院副院长。
胡宗南,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一级上将。
钱壮飞,1931年在上海挽救了党中央、被周恩来称为共产党情报工作“龙潭三杰”之一。
杨光泩,被后人称为“民族节气的楷模”的外交官。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的奠基人。
梁希,新中国第一任林业部部长。
钱三强,著名核物理学家。
任鸿隽,辛亥革命元老,著名教育家,化学家。
屠守锷,“中国航天之父”、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
赵九章,气象学、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家。
赵紫宸,哲学家,冰心、费孝通、雷洁琼的老师。
徐森玉,国宝”级文物鉴定家。
陆志韦,燕京大学校长,语言学家、心理学家。
徐迟,现代著名散文学家
朱惠勇,中国古桥古船专家。
谭建丞,著名书画家。
北岛,原名赵振开,著名诗人,十年三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代表作《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绵亘千余年的科举制度下,湖州产生的状元确凿可考者有贾安宅、范应期、韩敬、严斯我、蔡启僔、蔡升元、王以衔、姚文田、钮福保 等9人,另有数人籍贯尚存争议。其数量仅次于苏州而位居全国第二。清代湖州科举尤盛,有状元6人、榜眼6人、探花4人
❸ 关于湖州的历史文化或湖笔文化的资料,要自己画的也可以复印的!
湖州,西枕天目山脉,北滨烟波浩渺的太湖,东南环抱美丽富饶的杭嘉湖平原,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名。数千年来,湖州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华夏文明,和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湖州的历史: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设在湖州。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撤嘉兴地区,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市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城区、郊区。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设立城区、南浔、菱湖三区。2003年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湖州的人才与文学艺术:湖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湖州府志上说:中国书画史,半部在湖州。在历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兆页、明代小说家凌蒙初、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不少名流。建国以来湖州籍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共18名。“两弹一星”的功臣中,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就是湖州人;“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海空卫士”王伟、“人民卫士”沈克诚更是当代湖州人的骄傲。
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蚕丝文化: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
茶文化:长兴顾渚山曾在唐代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是“茶圣”陆羽进行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陆羽在湖州青塘别业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种植、采摘、制作、茶的饮用等方面的著作。
湖笔文化: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善琏镇在湖州东南30多公里,那里是一片河湖纵横、绿桑遍野、水汽充盈的富庶之地,这个只有2。5平方公里的小镇,本像一片荷叶,由一条为纪念笔祖蒙恬而命名的蒙溪环绕,东西南北分别以福善、保善、庆善、宜善联络镇外,蒙溪又和京杭大运河相连千百年来,一支支湖笔载上笔舫通过蒙溪流向五湖四海,流向日本、韩国,流向世界。编撰于500年前的《湖州府志》上载:“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都皆湖人,其地名善琏村。村有含山,山巅浮屠,其卓如笔”古籍中说的含山在善琏镇南,山顶伫立着一座七层宝塔,远远望去,塔身耸立,刚劲挺拔,犹如一支精美的毛笔。
镇虽只有弹丸之地,但古迹不少,过去有“退笔冢”、“铁门槛”等,现在湖笔文化园有蒙公祠和永欣寺,这些文化遗存都承载着名人与湖笔的故事。
蒙公祠纪念笔祖国各地蒙恬创制湖笔功绩。在善琏镇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习俗,每当农历3月16日和9月16日,笔工要举行盛大的迎神庙会,以纪念蒙恬和夫人卜香莲为创制湖笔所做的贡献。
而紧邻的永欣寺不仅是传说中的蒙恬落难时的避难之处,而且是隋代智永禅师修行30年的寺庙。智永是晋代书圣王羲之的七世孙。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曾在湖州任太守,二王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块丰碑,父子俩对湖笔十分器重,王羲之深谙制笔方法,还著有《笔经》。智永禅师追随祖先足迹,慕名来到湖州,在永欣寺住了30年,他一边临池学书,一边和笔工一起研制得心应手的湖笔,用败的湖笔也不舍得丢弃,将废弃的湖笔收集一起,埋在蒙公祠前的晓园里,并立碑亲笔题了“退笔冢”三字。智永生前还自造大笔一支,圆寂时,“抱笔而终”。智永在湖州30年,各方文人纷至踏来,求书道,觅湖笔,竟将永欣寺的门槛踏损,因此,不得不包上一层铁皮,于是有了流芳百世的“铁门槛”的典故。
湖笔羊毫笔头尖端那段透明的锋颖是湖笔的一大特色,这是其他毛笔所不具有的,它能让湖笔书写饱蘸墨汁而不滴,抱拢不散不开叉,耐磨久写不发脆。这段锋颖又谓湖颖虽是透明但俗称“黑子”。千百年来,“黑子”让湖笔之德得以提高,让湖笔得以完善。
湖州山青水秀,文化底蕴深厚,又是出名笔的地方,历来是文人雅集之地。唐代以来大文豪颜真卿、杜牧、苏东坡等先后在湖州为官,他们与毛笔朝夕相伴,在钟情湖笔的同时,也为湖笔书画性能的完善出具智慧,湖笔技艺也在日趋成熟,宋时湖州就有名笔工仲璋,尤其是赵宋皇室的南迁,经赵孟頫、钱选、王蒙等湖州藉书画大师的努力,催生了这朵奇葩的绽放,也留下了许多名人与湖笔的佳话。
❹ 湖州的历史多久
是一座具有2300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公元前248年楚春申君黄歇就在这里筑菰城,公元602年开始得名为湖州。迈入新世纪的湖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逐步成为太湖流域一座现代化大城市。
❺ 湖州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特色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设在湖州。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撤嘉兴地区,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市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城区、郊区。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设立城区、南浔、菱湖三区。2003年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是“茶圣”陆羽进行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湖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在历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兆页、明代小说家凌蒙初、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不少名流。建国以来湖州籍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共18名。“两弹一星”的功臣中,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就是湖州人;“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海空卫士”王伟、“人民卫士”沈克诚更是当代湖州人的骄傲。
❻ 关于湖州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太湖南岸的湖州是全国著名的蚕乡,也是世界丝绸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湖丝、湖州宋锦、双林绫绢闻名中外。湖州,具有典雅的江南水乡风貌,其自然景观以“山水清远”见长。“苍山北峙,群山西迤,双溪夹流,泓亭皎彻,山水映发,冲和修集”,概括地说明了湖州山水特色。湖州人文荟萃,历代闻士贤达与湖州结缘者,难以举数,在他们身后留下了大量的行踪胜迹。众多的资源形成了具有湖州特色的南太湖风情游、莫干山风景游、中国竹乡游等3条旅游线路。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设在湖州。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撤嘉兴地区,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市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城区、郊区。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设立城区、南浔、菱湖三区。2003年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是“茶圣”陆羽进行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湖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在历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 頫、明代小说家凌濛初、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不少名流。建国以来湖州籍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共18名。“两弹一星”的功臣中,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就是湖州人;“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海空卫士”王伟、“人民卫士”沈克诚更是当代湖州人的骄傲。
湖州有着丰富的工艺产品:1.双林绫绢 有1800多年历史,素以轻如蝉翼,薄如晨雾,质地柔软,色泽光亮著称,被誉为丝织品中的奇葩。双林绫绢主要用于装裱书画,具有装裱平挺 ,不皱不翘的特点。名贵书画一经装裱,更显得雍容华贵、古朴文雅,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身价大增。国内著名书画社荣宝斋、朵云轩、西泠印社等十分赞誉和推崇双林绫绢。
2.善琏湖笔 湖笔是“文房四宝”之一,发源于湖州善琏。据传秦代大将军蒙恬始创湖笔,善琏有笔祖蒙恬庙。善琏湖笔选料精细,制作精湛,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色,称湖颖四德,誉为笔颖之冠。湖笔种类繁多,分羊毫、狼毫、紫毫、兼毫四大类,200多个品种,深受政界和书画名人、广大书法爱好者青睐。
3.湖州羽毛扇 湖州用羽毛制扇已有几千年历史。湖州羽毛扇选料名贵、制作精细,种类达100多种,桃花扇、半月扇曾在全国扇子评比中荣获第一名,蜚声海内外。由于羽毛扇片平薄,质软而风柔,适宜于老、弱、孕妇和病人使用,有独特的使用价值。
4.长兴紫砂壶 长兴紫砂陶土储量大,色泽丰富,制陶者众多,能工巧匠辈出,是浙江省唯一紫砂壶产地。长兴紫砂壶手工成型,造型优雅,雕刻得体,结构严密,色泽古朴,美观典雅,是独特的旅游佳品。制作出高160厘米,可容水250公斤的世界最大紫砂东坡提梁壶,堪称中华一绝。
5.安吉竹扇 安吉鄣吴是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故里,素有“书画之乡”和“扇子之乡”美称。安吉竹扇集艺术性、收藏性、实用性、纪念性于一体,是理想的馈赠佳品。安吉现有竹扇工艺厂30多家,各类工艺扇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地。
❼ 湖州的人文与历史
湖州人文历史---名胜篇----莫干山2007-08-22 16:54
莫干山坐落在德清县西部,原属武康县,为天目山的分支,挺拔峻峭,秀丽多姿。中心区位于北纬30°36’,东经119°52’,占地4400余亩。若以荫山为中心,则中华山屏障于西北,炮台山拱卫于东南,武陵山(屋脊头)支撑于东北,而以海拔724米的塔山为最高峰。整个莫干山地区,东至东南为三桥埠、武康,南至筏头,西至铜岑山,北至龙池山碧坞,东西横亘15公里,南北纵贯12.5公里,方圆百里有余。
莫干山山名,来自干将、莫邪二人铸剑于此的古代传说。早在春秋末期,群雄争霸,吴王欲争盟主,得知吴越边疆有干将、莫邪夫妇,是铸剑神手,限令三月之内,铸成盖世宝剑来献。干将、莫邪采山间之铜精,铸剑于山中。时冶炉不沸,妻子莫邪剪指甲、断头发,发黄士拌揉,作为人状,投之炉中。炉腾红焰煅锤成雌雄宝剑。雌号莫邪,雄称干将,合则为一,分则为二,蘸山泉,磨山石,剑锋利倍常。时莫邪有孕,夫妻俩知吴王奸凶,莫邪留雄剑于山中,干将往献雌剑。吴王问此剑有何奇妙,干将说:“妙在刚能斩金削玉,柔可拂钟无声。论锋利,吹毛断发,说诛戮,血不见痕。”试之果然。吴王为使天下无此第二剑,杀干将。十六年后,莫邪、干将之子莫干成人。莫邪详告家史。莫干问宝剑何在。莫邪道:“日日空中悬,夜夜涧边眠。竹青是我 鞘,黄金遮霜妍。”莫干机敏,在竹林中黄槿(金)树洞孔内得到干将雄剑。于是别母亲,持剑赴吴国京城,欲刺杀吴王。途遇干将好友之光老人。老人说:吴王禁卫如林,谋刺难成。若能借得莫干二宝,老人定能谋取吴王之头。莫干问中哪二宝?老人说:“干将之剑,莫干之头。”莫干即以剑自割其头,一手献剑,一手献头。之光老人至吴宫阶下,言献“稀世之宝”。吴王召见,之光以油鼎煮莫干头,头歌唱,之光邀吴王近看。吴王至,之光拔剑斩吴王之首,两头相搏于油鼎中。王头奸凶,之光亦自杀其头,两头共斗王头,得胜。时二剑化作两巨龙腾空而飞。后人为纪念莫邪、干将,将其铸剑、磨剑处叫剑池,将剑池所在之山名为莫干山。
这个神话传说,说明莫干山历史悠久。莫干山隶于武康,而武康“昔在夏为防风,在周为吴越,在七国为春申封属之菰城。”汉朝吴王濞,就在这里的铜官山炼铜铸钱。至今铜山寺、铜官庙、铜官桥等名称还留在山南乡村里。塔山发现的残砖证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塔山建塔;翌年又在铜山建寺。可见其民富物阜之一斑。地灵人杰,莫干山历史上出现过的名人,不胜枚举。
近几年来,为适应旅游和避暑,休养的需要,又兴建了公路和不少旅馆、餐厅、休养所,加强了园林建筑和修饰。莫干山日新月异,变得更加清新美丽了。
泰岱雄,华山险,嵩山峻,黄山雅,峨嵋秀,雁荡奇,名山各有特色。被誉为“清凉世界、翠绿仙境”的莫干山、与庐山、北戴河、鸡公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避暑 胜地;而在地理位置上又靠近宁、沪、杭经济文化昌盛之区域,交通便利,得天独厚。
在全国名山中,莫干山的绿化程度名列前茅。荫山周围的毛竹不但茂密,而且特别粗大,高可三四丈,围沿10寸以上。“毛竹王”的胸径竟有14.8寸,四季常绿的毛竹,每一株都是一柄翠绿清凉的巨伞。毛竹之外,尚有淡竹、花竹、红壳竹、孵鸡竹、木竹、苦竹、箬竹、紫竹、凤尾竹、象牙竹、乌筋竹、早元竹、桃枝竹、孝顺竹等等,说莫干山是个百竹陈列馆,也可当之无愧。除了竹,品种繁多的树木,如松、柏、杉、香樟、苦梓、银杏、冬青、石楠、木笔、枫、桐、檀、栎等处处可见。其中尤其珍贵的树种是冷杉。至于芸芸灌木丛,攀缘植物和千态万状的花花草草,也纷列杂陈。这样,乔木、灌木、常绿、落叶、阔叶、针叶,高高低低,造成了名副其实的“翠绿仙境”。
莫干山有句地方谚语:“三胜竹云泉,三宝绿净静”。“三胜”指竹胜、云胜、泉胜;“三宝”指绿宝、净宝、静宝。
莫干山上多云雾,多风雨。年平均降水量达1640毫米,比宁、沪、杭都多。有时雷鸣脚底,云起瓮中;有时日照明霞,虹跨峰峦;忽儿阵云带雨,倾盘泼瓢;忽儿云开天晴,处处朗丽,瞬息千变,都以风云为转移。陈毅形容莫干山云雾有诗:“莫干好,大雾常弥天。时晴时雨浑难定,迷失楼台咫尺间。夜来喜睡酣。莫干好,雨后看堆云。片片层层铺白絮,有天无地剩空灵。数峰长短亭。” “云胜”如此。“泉胜”又如何?莫干山山高林密多清泉。剑池、龙潭是大泉。其余中泉、小泉、微泉,遍山皆是。无须“山中一夜雨”,也堪“树梢百重泉”。淙淙潺潺,丁丁冬冬,嘀嘀嗒嗒,到处是泉水的歌声。至于莫干山的“绿宝”,则是菁密林茂,是个绿色的海洋。“净宝”是讲水净和空气洁净。“静宝”是指环境一片幽静。
湖州人文历史---名胜篇----韵海楼2007-08-22 16:54 韵海楼在湖州市区飞英公园内,清同治《湖州府志》有载:“韵海楼在府治后。颜真卿在郡著《韵海镜源》因以为名。”
清康熙五年(1666)曾任湖州知府的吴绮,其《玉楼春词并序》称:“颜真卿守是土,延诸名士作《韵海镜源》一书于上,朱甍画栋,宏敞壮丽,为一郡大观。”或曰:“真卿著《韵海镜源》本在杼山,后人慕其事而名此楼耳。”韵海楼始建唐大历八年(773),现在所存的五楹楼屋系清代重建。
这是一座五开间的楼厅,前连长廊,青瓦粉墙,朴素雅洁。楼前有香樟、女贞等树,登楼可观公园全景,雄胜、凤山、迎春三亭以及假山、水池等尽收眼底。
据颜真卿撰并书的《杼山妙喜寺碑铭》称,《韵海镜源》一书他早年就已着手编纂。该书是引《法言》、《说文》诸字书,“穷其训解,次以经史子集中两字以上成句者,广而编之,故曰‘韵海’,以其镜照源本,无所不见,故曰‘镜源’。”颜真卿在唐大历七年(772)到湖州任刺史后,继续从事编纂,并“以俸钱为纸笔费,延江东名士萧存、陆士修、裴澄、陆羽等十余人,笔削旧章,核搜群籍,撰定为三百六十卷。”这部书稿先在州学“日相讨论至冬”,后移到当时称为“郡之胜绝,游者忘归”的杼山定稿。当时和颜真卿同在湖州的著名 诗僧皎然曾有《韵海楼诗》赞扬此举,诗道:“世学高南郡,身封盛鲁邦。九流宗韵海,七字揖文江。惜赏云归堞,留欢月满窗。不知乐教乐,千载与谁双!”
《韵海镜源》是一部著名的古代字书,可惜其书早已散失。州人为表彰颜真卿在文字学上的巨大贡献,乃建韵海楼以纪念之。
湖州人文历史---名胜篇----府庙2007-08-22 16:55
府庙,在市内府庙前街。即府城隍庙。又因正殿四周是封闭型的走马楼阁,神象面向戏台,从高大似殿的庙门望进去,似“庙里有庙”。故又称“庙里庙”。
据清同治《湖州府志》略载:“府城隍庙在府治东北阜安坊,梁清泰元年十一月敕湖州城隍封阜俗安成王。宋绍兴间在阜安坊西。明洪武二年徙于今所。”其后,明成化、万历和清康照、乾隆各代屡有修建。同治初毁。同治十年(1871),郡人沈丙莹、钮福皆、陈烈等募建。”过去的封建统治者把城隍奉为“主一方之治,能赏善罚恶”的地方尊神。接历代通例,城隍由朝廷封赠,历史上曾有福国利民之功绩的文臣武将死后为某城城隍,因此,城隍神例有真名实姓。清乾隆五十七年湖州知府雷轮所撰并书的《重修城隍庙记》(此碑现仍立在府庙内)称:“神(指本府城隍)于后唐清泰元年封阜俗安城王,前明洪武年间封威灵公,第有爵号而不著姓名。其以姓名称,则自陆稳一碑始。”同治《湖州府志》载,陆稳为湖州人,他于明万历元年曾撰写过《湖州府城隍劳公神庙碑》(今已不存),湖州府城隍即是明代成化八年(1472)来湖州为知府的劳钺。
劳钺,清同治《湖州府志》有传。明弘治《湖州府志》亦有载:称其“字廷器,九江人,进士,成化八年知湖州。勤慎梗介,政多恺悌。建府学及城隍庙,工程 浩繁,而财力不匮。尝纂郡志。”他修的明成化《湖州府志》今尚存。解放前府庙正殿前的大门上悬着“劳公祠”三个大字。传说劳钺帮老百姓治虫,自己吃蝗虫而死。这个传闻表达了百姓对他的爱戴。
府庙除戏台、庙门已毁外,其余尚存,旧时也如同南京的夫子庙、杭州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一样,除了宗教活动以外,又是当地群众的娱乐场所,一年四季不断地有走江湖的戏剧、说唱、杂耍、魔术等卖艺人来此演出。它又是说唱湖州大书,湖滩的发源地。抗战前还办过国货商场。这里有各色小吃、百货 府庙除戏台、庙门已毁外,其余尚存,旧时也如同南京的夫子庙、杭州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一样,除了宗教活动以外,又是当地群众的娱乐场所,一年四季不断地有走江湖的戏剧、说唱、杂耍、魔术等卖艺人来此演出。它又是说唱湖州大书,湖滩的发源地。抗战前还办过国货商场。这里有各色小吃、百货零售。也有星相卜卦、测字算命等的迷信职业者骗钱混饭,可谓五光十色无奇不有。
解放后,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府庙昔日那种畸形的繁荣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四周的走马阁已破败不堪,仅存的文物就是建于光绪七年的一座石结构建筑的井亭,东面石柱刻有对联:
峙向真庭,最宜皓月流辉,明霞散绮;
汲从宝地,应悟原泉有本,止水无波。
还有乾隆五十年的一座庙碑。
湖州人文历史---名胜篇----飞英塔2007-08-22 16:56 飞英塔,雄峙在湖州市东北角上。千百年来,以其“塔里塔”的独特结构而闻名遐迩。
据志书记载,唐咸通年间(860——874),有僧名云皎,游历长安时,得僧伽大师(又名泗州大圣菩萨)所授“舍利(注:指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的遗骨)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归来后建石塔藏之。石塔始建于中和四年(884),成于乾宁元年(894),名上乘寺舍利石塔。后因称有神光见于绝顶,遂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于石塔之外增建木塔经罩护之,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塔里塔”。根据建外塔缘由,取佛家语“舍利飞轮,英光普照”中之二字为塔名,更名为飞英塔。上乘寺也因塔易名“飞英塔”。
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塔遭雷击而焚于火,因“舍利无恙”,旋即重修石塔,至今石塔上刻有“绍兴二十四年”等年代题记字样。外塔亦于南宋端平初(1234)“茸而新之”。后历经元、明、清各代多次修缮。1929年,因年久失修,塔顶长期漏损而突然倒塌,内外塔均遭重砸,继而风雨侵蚀,塔身日趋残破,游人唯有望塔兴叹。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古迹的保护和维修。1961年4月,飞英塔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古塔考察团、国 家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所古建筑专家先后到湖州对飞英塔作了认真的考查和实地勘察,确认它是国内罕见的古塔珍品。1982年被列为重点维修项目,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测绘和设计。经国家文物局审检批准拨款一百余万元对飞英塔进行大修,历时五年,于1986年底竣工。1987年元旦开放。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塔为仿木构楼阁式,八面五层,下设须弥座,由一百多块太湖青白石雕凿拼叠而成,不含塔刹高为15米。各层腰檐、平座及其斗拱等建筑构件雕刻精细,型制规整,均合宋《营造法式》制度,石刻斗拱采用偷心造,其形式较古老。尤其是塔身转角雕出梭形瓜楞状倚柱,覆盆式柱础,此种做法除宁波保国寺大殿外,已不多见。塔身各面均辟壶门状佛龛,内雕大幅佛传故事及千佛造像,构图严谨,刻划入微。最引人注目的是第四层北面的观音像,乃是出神入化,别具风采。高大的须弥座更是石塔雕刻的精华所在。首先跃入眼帘的是束腰八边的狮子群像,造型生动,呼之欲出,整座石塔不失为一件庞大的唐代雕艺术珍品。
新修的外塔为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 外塔七层八面,通高55米。副阶宽敞明亮,塔体收分自然、塔刹高峻挺拔,雄浑古朴、端庄秀丽。其中最具宋代建筑风格的是平伸舒展的翼角,简洁朴实的檐面,用材硕大的斗拱和寻杖望柱式栏杆。由于内含石塔,至使外塔构造更为奇特。四层以下中空,沿内壁悬挑出各层平座和扶梯,与各层外平座相通;上三层统设楼面, 四层、七层施平纂式天花,六层底架设计十字交叉的千斤梁,悬挑27米高的塔心柱,直插刹尖。顶檐梁架为斜柱结构,坚实稳固,颇为壮观。外塔斗拱用材硕大,规格甚多亦为一大特色。全塔内外共施木质斗拱348攒,此外还有乳袱下的丁头拱以及大量的砖刻扶壁斗拱。其中尤以二层内平座下斗拱采用“七铺作重拱出双杪双上昂偷心造”做法,实为现存木结构古建筑中所鲜见。登塔扶梯设在副阶廊内,拾级登临,盘旋而上,可直达顶层。内可饱览石塔精华,外可俯瞰湖城风光。飞英塔不施彩绘,红墙青瓦,朴实无华,塔旁伴银杏一棵,杆大数抱,枝繁叶茂;老树古塔,交相辉映。
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名流对飞英塔的赞赏题咏不绝。如宋代苏轼多次登游飞英塔。他任湖州太守时,留下游飞英塔诗句有“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乡,震泽浮云天”等句。元代书画家赵孟 《登飞英塔》诗云:“梯飙直上几百尺,俯视层空鸟背过。千里湖光秋色尽,万家烟火夕阳多。鱼龙滚滚扶舟楫,鸿雁冥冥避网罗。谁种山中千树桔,侧身东望洞庭波。”飞英塔已远胜当年风姿,正以雍容大度的非凡气概,为湖州和江浙沪地区增添一处绝佳的景观。
————————————————————————————————-
太多了 我不一一摘了
你只要在网络输入湖州人文历史就可以了
❽ 关于湖州历史文化.特产.发展.之类的问答题
湖州建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古城。 春秋为吴越地。
公元前334年,楚灭越,湖州属楚。
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名“菰城”(以泽多菰草而名)。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改“菰城”为“乌程”,以乌巾、程林两氏善酿得名。置乌程县,属会稽郡。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原会稽郡的浙江(钱塘江)以西部分设吴郡,乌程属吴郡。
公元266年(三国东吴孙皓宝鼎元年),置吴兴郡,乌程属吴兴郡。
公元602年(隋仁寿二年),置州治,名湖州,因地滨太湖而名,湖州之名从此而始。
明、清时,设府治,一直沿称“湖州府”。
1912年(民国元年)废湖州府,把乌程、归安二县合为吴兴县。
1949年4月27日,湖州解放,分设湖州市和吴兴县,至1983年曾几度分合;湖州又是解放后浙江省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行政中心所在地。
1983年7月,撤地建市,撤销嘉兴地区,分设湖州、嘉兴两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湖州作为地级省辖市,下辖城、郊两区和德清、长兴、安吉三县。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又设城区、南浔、菱湖三区。
2003年1月,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新设立吴兴区、南浔区两个市辖区。现湖州市行政区域辖两区三县。
湖州是全国著名的蚕乡,也是世界丝绸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湖州是湖笔的产地。 中国历史上就有“湖颖之技甲天”的说法。
湖州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茶圣陆羽在湖州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本人就是湖州人啊。
❾ 急求!湖州的文化遗址、风俗习惯、主要河流是什么
湖州的文化遗存极其丰富,全市已发现各个时代的文化遗址100多处。通过重温史前文化考古的重大发现,可以再现湖州文化的发展脉络。
●溪龙遗存(旧石器时代):距今10多万年以前,西苕溪流域就有古人类生存 2002年10月至11月,考古专家在安吉、长兴两地进行了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文化遗物地点30多处,石制品300多件,通过对溪龙遗存点的试掘,证明了古人类在浙江境内劳动生息的历史至少提前到距今10多万年前。
●邱城遗址(马家浜文化):马家浜文化是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距今6000多年。该文化遗址在湖州境内共发现有20多处,以邱城遗址为代表。邱城遗址位于白雀乡小梅口,面积约3万平方米,1957年、1973年和1987年先后3次发掘,共发现有3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其中下层为马家浜文化,挖掘出的陶器以泥质陶器为主,器形有釜、罐等,石器有锛、刀、砺石等,玉器有斧,还有建筑遗迹。
●安乐遗址(崧泽文化):崧泽文化距今5500年。该文化遗址在湖州境内共发现有10多处,以安乐遗址为代表。安乐遗址位于安吉县递铺镇安乐村,面积近300平方米,呈半地穴式,结构为两个单元,据推测为当时的居民住宅,从遗址中发现了陶器近20件,石器50多件。
●钱山漾遗址(良渚文化):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年。该文化遗址在湖州境内共发现有三四十处,以钱山漾遗址为代表。钱山漾遗址位于八里店镇钱山漾东岸,面积约1.5万平方米,经1956年和1958年两次发掘,分上下两层,以下层良渚文化堆积为主,遗址内涵丰富,其中出土的一小片比指甲略大的绢片为国内目前已发现的历史年代最早的丝织物。专家认为,钱山漾遗址的发掘,为良渚文化的命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毗山遗址(马桥文化):马桥文化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周文化,距今约3500年,湖州境内以毗山遗址为代表。毗山遗址位于八里店镇毗山村,面积约10万平方米,1957年、1995年和今年曾先后发掘,出土器物有黑陶盘式鼎、豆,夹砂灰陶鬲等,石器有犁(破土器)、斧、锛等,青铜器可辨器形有鬲、削、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