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视频会议的历史发展
自从1964年世界上最早的模拟技术可视电话 picture phone MOD-I 诞生于美国贝尔实验室以来,视频会议领域的技术和相应的标准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而视频会议总的来说主要经历了模拟视频会议、数字视频会议和国际统一标准的数字视频会议三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就开始了模拟视频会议的研究,并逐渐商用化。早期的视频会议系统以模拟方式传输,尽管传送的只是黑白图像并局限于在两个地点之间,但视频会议还是要占用很大的带宽,费用很高,因此没有得到发展。其代表有最早研制出来的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可视电话、英国BT公司的1MHZ带宽的黑白会议电视会议。到70年代中期,数字图像和语音编码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使得模拟系统开始逐渐转向数字系统。但由于早期的视频会议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都是在各自研发的技术基础上实现的,使得各种视频会议产品很难实现互通。
8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视频会议的理论研究以及实用系统研制方面得到迅速发展。这个时期,数字视频会议系统取代了模拟视频会议系统,其传输图像占用频带比较窄,质量也比较好,从而得到发展,在某些地区开始形成了视频会议网,如80年代初期,日本和美国研制出的2Mbps彩色数字视频会议系统,形成非标准的国内视频会议网。80年代中期,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飞速发展,图像编码解码技术取得突破,信道费用降低,为视频会议走向实用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但这一时期的数字视频会议系统一直使用专用的编解码硬件和软件,要求互通的会议终端使用的编解码器必须来自同一个厂商,否则不能正常工作,从而极大地阻碍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可扩充性和各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90年代以来,基于TCP/IP协议的internet网络规模、用户数量以及业务量呈指数型增长,尤其到了90年代中期,计算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电信产业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基于分组交换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逐渐成为研究人员和电信、网络及计算机厂商关注的焦点。
电视会议经历了模拟电视会议和数字电视会议两个阶段。模拟会议电视是早期的会议电视,在70年代就有了。
这种通信业务。当时传送的是黑白图像,并且只限于在两个地点之间举行会议。尽管如此,电视会议还是要占用很宽的频带,费用很高,因此这种电视会议没有得到发展。视频会议进入中国初期,政府是视频会议市场的最大也是最主要的用户。近些年来,更多的行业用户开始意识到视频会议的重要性,视频设备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用户行业分布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由最初的政府和电信部门,发展到公安、检察院、法院、银行、证券、保险、教育、税务等各个行业。和欧美国家相比,虽然中国的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刚刚起步,视频会议系统在这两个领域的应用范围还不够广泛,但从发展的角度可以看到,最近两年,上述两个领域的应用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未来将是快速发展的行业。国内市场视频会议主要应用于下列行业:政府;金融、证券、银行;能源;交通、公安军队;外资企业及大型企业;医疗与教育行业。随着政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各地电子政务的开展,各地党政专网的二期、三期扩建工程,今后几年中,对于视频会议需求最大的还将来自政府部门。由于资金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视频会议在教育、医疗方面的应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各厂商在这两个领域中的占有率都很有限。但由于视频会议在技术上有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其应用价值必将会得到教育界、医学界的进一步承认。中小型企业应是今后着重关注的领域,这部分用户数量巨大,一般对于设备终端的要求较低,而且连接点数较少。这就要求厂商能够提供价格相对低廉的产品、全套的解决方案,以及高质量的售后服务,同时,由于这部分潜在用户数量巨大,因此厂商和代理商的市场推广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强。技术实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价格将成为竞争取胜的一个关键因素。国内厂商在设备的价格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厂商在推广时,应注意减轻产品价位偏高所带来的影响。
采用视频会议,可以实现与多人同时进行通讯,人们还可以面对面讲话。在全球各地的办公室和教育机构,
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还能够用于学习、培训和与联系人会面,不需要进行旅行。视频会议不仅能够节省电话费,而且通过取消旅行还有助于改善环境和减少业务开支中安排员工外出开会的旅差费。此外,朋友和家人能够利用视频会议与居住在其它国家的亲人保持联系,甚至在海外作战的士兵也能够利用视频会议与家里的爱人保持联系。视频会议解决方案在经济衰退期间是可行的,在经济好转时是关键的应用。以前的经济衰退表明,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投资IT和通讯的企业在经济风暴过去之后将处于强有力的竞争地位,甚至能够从竞争对手那里夺取市场份额。那些对于有能力并且愿意在经济衰退期间继续投资IT的企业来说,可视化通讯和协作产品与服务应该是他们生存战略的核心部分。这种投资将使这些企业在经济复苏的时候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视频会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对视音频质量、数据协作共享、灵活易用性、易管理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早期的视频会议系统通常以专用硬件设备的形式构成,包括多点控制单元MCU和视频终端,并且彼此之间要用专网进行连接。硬件及专网的高额成本制约了硬件视频会议系统只能用于政府、部队、大型企业集团,很难向中小企业、日常化应用普及。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和软件技术的提高,视频会议系统也开始向软件化发展,越来越多基于服务器端/客户端模式的软件产品出现,引领视频会议向办公交流、业务培训、市场营销等多领域扩展,并且这种相对低成本、便捷化的应用正在逐步为大多数中小型企事业单位接受。网络视频会议是软件视频会议的最新发展,它完全基于Internet互联网,支持面向全球的协同工作;同时以互联网时代最常用的浏览器模式使用,极大的扩展了应用场景和地点。
跟多的详见网络http://ke..com/link?url=9TSYHetDAr8NLD76Obi-o__1OcyvKKnhhKOlw4_
② 视频监控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从80 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被称为模拟监控时代。采用磁带式专录像属机来录像,模拟监控器显示。当时的视频监控只是作为安全防范的一种重要手段,应用于银行、军事等重要部门。第二阶段:从九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一世纪初,进入了以DVR 为核心的小范围数字监控时代,DVR 的开发与应用是一个飞跃。第三阶段:随着视频编码技术与网络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进入到全网络化时代,大范围跨地域的视频联网得到应用。中国电信的全球眼属于第三代网络视频监控业务。 谢谢您对电信产品的关注,祝您生活愉快。 如果以上信息没有解决您的问题,也可登录广东电信手机商城(http://m.gd.189.cn),向在线客服求助,7X24小时在线喔!
③ 网络视频监控的发展史
网络视频监控的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初期,由安防产品演化而来的闭路视频监控系统是我国第一代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2、中期,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一种基于PC机插卡式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出现,尽管初步实现了数字化,但由于图像质量、稳定性以及远程传输监控等技术方面的不足,使这种第二代视频监控系统仍仅作为安防产品应用于某些特定行业的日常监控。
3、直至九十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日趋成熟,各种实用型视频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嵌入式技术为依托,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平台,以智能图像分析为特色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才从根本上使视频监控从幕后走向了前台。
④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史
视频监控系统由实时控制系统、监视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组成。实时控制系统完成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反馈的功能;监视系统完成对各个监控点的全天候的监视,能在多操作控制点上切换多路图像;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各类所需信息的采集、接收、传输、加工、处理,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
视频监控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防范能力较强的综合系统。视频监控以其直观、方便、信息内容丰富而广泛应用于许多场合。
视频监控系统发展了短短二十几年时间,从19世代80年代模拟监控到火热数字监控再到方兴未艾网络视频监控,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在IP技术逐步统一全球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史。从技术角度出发,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划分为第一代模拟视频监控系统(CCTV),到第二代基于“PC+多媒体卡”数字视频监控系统(DVR),到第三代完全基于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IPVS)。 第一代视频监控是传统模拟闭路视频监控系统(CCTV)
依赖摄像机、线缆、录像机和监视器等专用设备。例如,摄像机通过专用同轴线缆输出视频信号。线缆连接到专用模拟视频设备,如视频画面分割器、矩阵、切换器、卡带式录像机(VCR)及视频监视器等。模拟CCTV存在大量局限性:
有限监控能力只支持本地监控,受到模拟视频缆传输长度和缆放大器限制。
有限可扩展性系统通常受到视频画面分割器、矩阵和切换器输入容量限制。
录像负载重用户必须从录像机中取出或更换新录像带保存,且录像带易于丢失、被盗或无意中被擦除。
录像质量不高是主要限制因素。录像质量随拷贝数量增加而降低。 第二代视频监控是当前“模拟-数字”监控系统(DVR):
“模拟-数字”监控系统是以数字硬盘录像机DVR为核心半模拟-半数字方案,从摄像机到DVR仍采用同轴缆输出视频信号,通过DVR同时支持录像和回放,并可支持有限IP网络访问。由于DVR产品五花八门,没有标准,所以这一代系统是非标准封闭系统。DVR系统仍存在大量局限:
复杂布线“模拟-数字”方案仍需要在每个摄像机上安装单独视频缆,导致布线复杂性。
有限可扩展性DVR典型限制是一次最多只能扩展16个摄像机。
有限可管理性您需要外部服务器和管理软件来控制多个DVR或监控点。
有限远程监视/控制能力您不能从任意客户机访问任意摄像机。您只能通过DVR间接访问摄像机。
磁盘发生故障风险与RAID冗余和磁带相比,“模拟-数字”方案录像没有保护,易于丢失。 第三代视频监控是未来完全IP视频监控系统IPVS:
全IP视频监控系统与前面两种方案相比存在显著区别。该系统优势是摄像机内置Web服务器,并直接提供以太网端口。这些摄像机生成JPEG或MPEG4、H.264数据文件,可供任何经授权客户机从网络中任何位置访问、监视、记录并打印,而不是生成连续模拟视频信号形式图像。全IP视频监控系统它巨大优势是:
简便性-所有摄像机都通过经济高效有线或者无线以太网简单连接到网络,使您能够利用现有局域网基础设施。您可使用5类网络缆或无线网络方式传输摄像机输出图像以及水平、垂直、变倍(PTZ)控制命令(甚至可以直接通过以太网供)。
强大中心控制-一台工业标准服务器和一套控制管理应用软件就可运行整个监控系统。
易于升级与全面可扩展性-轻松添加更多摄像机。中心服务器将来能够方便升级到更快速处理器、更大容量磁盘驱动器以及更大带宽等。
全面远程监视-任何经授权客户机都可直接访问任意摄像机。您也可通过中央服务器访问监视图像。
坚固冗余存储器-可同时利用SCSI、RAID以及磁带备份存储技术永久保护监视图像不受硬盘驱动器故障影响。
⑤ 视频格式转换器的发展历史
不同视频格式,都有其诞生的用途和意义,而视频格式转换器的目的,就在于将片源解码后,根据新目标视频格式的编码规范,重新编码,实现视频不大的用途。我们从网络上下载的视频,常见格式有rmvb、flv,这类格式具有体积小的特点,利于网络的传播,但这种格式硬件兼容性低,无法在DVD等影碟机上播放,通过视频格式转换器,即可达到原格式是rmvb、flv的视频资源在DVD影碟机、手机等硬件上播放的目的。
随着高清影音的发展,视频格式转换器多了一层新的意义。通过索尼等高清摄像机录制的mts高清视频,其分辨率可高达1920*1080,已经达到全高清标准,这种高清视频格式的体积非常巨大,对于普通家庭,它的保存严重增大了当前容量尚不够的硬盘的负荷,通过视频格式转换器,将mts转rmvb,即可将高达几G的高清视频压缩到几百M甚至一百多M,也能满足一般画质要求。另外,将mts转flv,更可将我们录制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达到网络分享自制视频的目的,更增进了网络视频分享的流行性。 ● AVI格式:
它的英文全称为Audio Video Interleaved,即音频视频交错格式。它于1992年被Microsoft公司推出,随Windows3.1一起被人们所认识和熟知。所谓“音频视频交错”,就是可以将视频和音频交织在一起进行同步播放。这种视频格式的优点是图像质量好,可以跨多个平台使用,其缺点是体积过于庞大,而且更加糟糕的是压缩标准不统一,最普遍的现象就是高版本Windows媒体播放器播放不了采用早期编码编辑的AVI格式视频,而低版本Windows媒体播放器又播放不了采用最新编码编辑的AVI格式视频,所以我们在进行一些AVI格式的视频播放时常会出现由于视频编码问题而造成的视频不能播放或即使能够播放,但存在不能调节播放进度和播放时只有声音没有图像等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如果用户在进行AVI格式的视频播放时遇到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下载相应的解码器来解决。
●nAVI格式:
nAVI是newAVI的缩写,是一个名为ShadowRealm的地下组织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视频格式(与我们上面所说的AVI格式没有太大联系)。它是由Microsoft ASF压缩算法的修改而来的,但是又与下面介绍的网络影像
视频中的ASF视频格式有所区别,它以牺牲原有ASF视频文件视频“流”特性为代价而通过增加帧率来大幅提高ASF视频文件的清晰度。
●DV-AVI格式:
DV的英文全称是Digital Video Format,是由索尼、松下、JVC等多家厂商联合提出的一种家用数字视频格式。非常流行的数码摄像机就是使用这种格式记录视频数据的。它可以通过电脑的IEEE 1394
端口传输视频数据到电脑,也可以将电脑中编辑好的的视频数据回录到数码摄像机中。这种视频格式的文件扩展名一般是.avi,所以也叫DV-AVI格式。 ● RMVB格式:
这是一种由RM视频格式升级延伸出的新视频格式,它的先进之处在于RMVB视频格式打破了原先RM格式那种平均压缩采样的方式,在保证平均压缩比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比特率资源,就是说静止和动作场面少的画面
场景采用较低的编码速率,这样可以留出更多的带宽空间,而这些带宽会在出现快速运动的画面场景时被利用。这样在保证了静止画面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地提高了运动图像的画面质量,从而图像质量和文件大小之间就达到了微妙的平衡。另外,相对于DVDrip格式,RMVB视频也是有着较明显的优势,一部大小为700MB左右的DVD影片,如果将其转录成同样视听品质的RMVB格式,其个头最多也就400MB左右。不仅如此,这种视频格式还具有内置字幕和无需外挂插件支持等独特优点。要想播放这种视频格式,可以使用RealOne Player2.0或RealPlayer8.0加RealVideo9.0以上版本的解码器形式进行播放。
● FLV
FLV流媒体格式是一种新的视频格式,全称为Flash Video。由于它形成的文件极小、加载速度极快,使得网络观看视频文件成为可能,它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视频文件导入Flash后,使导出的SWF文件体积庞大,不能在网络上很好的使用等缺点。各在线视频网站均采用此视频格式。如新浪播客、56、土豆、酷6、youtube等,无一例外。FLV已经成为当前视频文件的主流格式。
⑥ 视频简历的发展历程
视频简历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还有点陌生,但在国外,这种风格独特为很多人找工作提供了方便的应聘方式已渐流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少国家已经普遍使用视频简历——求职者制作一份视频录像来介绍自己。这种将视频与传统简历相结合的做法或许会给整个招聘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在西方发达国家,视频简历早已成为各大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甄选求职者的主要手段,大大提高了求职、面试的效率。”北京联动世纪有限公司总监高先生介绍,通过视频简历可以获得求职者最基本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一般初次面试都是由人力资源经理来完成,重要职位的面试工作则是由总经理来亲自完成面试的,视频简历的出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总经理与人力资源经理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具体和感性,大大节约了招聘成本。
近两年,我国已经陆续出现了以拍摄、制作视频简历为业务的工作室,而一些大型的招聘网站也纷纷推出视频简历服务。例如,在2007年的4月,国内知名的综合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在上海正式发布了以“充分沟通、准确定向”为理念的“第四代招聘产品”,其中,尤以融合了视频技术的视频招聘广告和异地面试服务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另外,以职通天下、视频招聘网等为代表的专注于视频招聘服务的网站在国内陆续的出现。这些新兴服务公司开始主动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联合网站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同时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服务的平台:对求职者来说,能够在网站上看到一些有关用人单位办公环境的视频信息;而对用人单位来说,他们也能浏览到求职者的视频简历。
在线录制视频简历
1、在线录制视频简历已经成为主流了!
2、只要你有一台有摄像头能上网的电脑你就可以在线录制了,录制好的视频会上传到苏州视频人才网的网站
3、随着科技的发展,视频简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求职者所接受了!
4、视频简历越来越被大众认可
5、视频简历形象立体,企业认同度高。
视频简历的常见载体
1、求职者通过用数码相机或DV录制功能自行录制拍摄的求职视频简历。
2、求职者通过在视频招聘网站使用本地计算机摄像头自行录制的视频简历。
3、通过视频简历制作专业机构拍摄的视频简历。
4、上传到各大招聘网站及校园网站展示的视频简历。
5、向用人单位直接发送的求职视频简历。
6、职通天下通过最简单的电脑自带摄像头和麦克的方式录制视频简历。也可使用手机录制以后再上传
7、缘影视觉为求职者提供两种视频简历模式,互动翻页与自动播放两种形式
⑦ 多媒体的发展历史
多媒体技术初露端倪肯定是X86时代的事情,如果真的要从硬件上来印证多媒体技术全面发展的时间的话,准确地说应该是在PC上第一块声卡出现后。早在没有声卡之前,显卡就已经出现了,至少显示芯片已经出现了。显示芯片的出现自然标志着电脑已经初具处理图像的能力,但是这不能说明当时的电脑可以发展多媒体技术, 80年代声卡的出现,不仅标志着电脑具备了音频处理能力,也标志着电脑的发展终于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多媒体技术发展阶段。1988年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运动图像专家小组)的建立又对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入90年代,随着硬件技术的提高,自80486以后,多媒体时代终于到来。
自80年代之后,多媒体技术发展之速可谓是让人惊叹不已。不过,无论在技术上多么复杂,在发展上多么混乱,似乎有两条主线可循:一条是视频技术的发展,一条是音频技术的发展。从AVI出现开始,视频技术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内的三次高潮主导者分别是AVI、Stream(流格式)以及MPEG。AVI的出现无异于为计算机视频存储奠定了一个标准,而Stream使得网络传播视频成为了非常轻松的事情,那么MPEG则是将计算机视频应用进行了最大化的普及。而音频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以单机为主的WAV和MIDI,一个就是随后出现的形形色色的网络音乐压缩技术的发展。
从PC喇叭到创新声卡,再到丰富的多媒体应用,多媒体正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视频会议系统
多媒体技术的突破、广域网的成熟以及台式操作系统的支持使视频会议系统成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新热点。它是一种重要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它将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和电视的真实性融为一体。视频会议系统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产品。
2.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是一项与多媒体技术密切相关的边缘技术,它通过综合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模拟与仿真、传感技术、显示系统等技术和设备,以模拟仿真的方式,给用户提供一个真实反映操作对象变化与相互作用的三维图像环境,从而构成的虚拟世界,并通过特殊设备(如头盔和数据手套)提供给 用户一个与该虚拟世界相互作用的三维交互式用户界面。
3.超文本(Hypertext)
超文本是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文本处理技术,它提供了将声、文、图结合在一起,综合表达信息的强有力的手段,是多媒体应用的有效工具。超文本方式在Internet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家庭视听
其实多媒体最看得见的应用,就是数字化的音乐和影像进入了家庭。由于数字化的多媒体具有传输储存方便、保真度非常高,在个人电脑用户中广泛受到青睐,而专门的数字视听产品,也大量进入了家庭,如CD、VCD、DVD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