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html的发展历史

html的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19 18:37:36

『壹』 网页浏览器的发展历史

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是第一个使用超文本来分享资讯的人。他于1990年发明了首个网页浏览器WorldWideWeb。在1991年3月,他把这发明介绍给了给他在CERN工作的朋友。从那时起,浏览器的发展就和网络的发展联系在了一起。当时,网页浏览器被视为能够处理CERN庞大电话簿的实用工具。在与用户互动的前提下,网页浏览器根据gopher和telnet协议,允许所有用户能轻易地浏览别人所编写的网站。可是,其后加插图像进浏览器的举动,使之成为了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
NCSA Mosaic使互联网得以迅速发展。它最初是一个只在Unix运行的图像浏览器;很快便发展到在Apple Macintosh和Microsoft Windows亦能运行。1993年9月发表了1.0版本。NCSA中Mosaic项目的负责人Marc Andreesen辞职并建立了网景通讯公司。
网景公司在1994年10月发布了他们的旗舰产品网景导航者。但第二年Netscape的优势就被削弱了。错失了互联网浪潮的微软在这个时候匆促的购入了Spyglass公司的技术,改成Internet Explorer,掀起了软件巨头微软和网景之间的浏览器大战。这同时加快了万维网发展。
这场战争把网络带到了千百万普罗电脑用户面前,但同时显露了互联网商业化如何妨碍统一标准的制定。微软和网景都在他们的产品中加入了许多互不相容的HTML扩展代码,试图以这些特点来取胜。1998年,网景公司承认其市场占有率已无法挽回,这场战争便随之而结束。微软能取胜的其中一个因素是它把浏览器与其操作系统一并出售(OEM,原始设备制造);这亦使它面对反垄断诉讼。
网景公司以开放源代码迎战,创造了Mozilla,但此举未能挽回Netscape的市场占有率。在1998年底美国线上收购了网景公司。在发展初期,Mozilla计划为著吸引开发者而挣扎;但至2002年,它已发展成一个稳定而强大的互联网套件。Mozilla 1.0的出现被视为其里程碑。同年,衍生出Phoenix(后改名Firebird,最后又改为Firefox)。Firefox 1.0于2004年发表。及至2008年,Mozilla及其衍生产品约占20%网络交通量。
Opera是一个灵巧的浏览器。它发布于1996年。它在手持电脑上十分流行。它在个人电脑网络浏览器市场上的占有率则稍微较小。
Lynx浏览器仍然是Linux市场上十分流行的浏览器。它是全文字模式的浏览器,视觉上并不讨好。还有一些有着进阶功能的同类型浏览器,例如Links和它的分支ELinks。
Konqueror是一个由KDE开发的浏览器,KDE开发人员在开发KDE2时意识到一个良好的桌面环境必须搭配一个良好的网络浏览器及档案管理员,便投入不少力量开发了Konqueror,这个浏览器使用了自家开发的排版引擎KHTML,由于Konqueror是属于KDE的一员,并只常见于Unix-like下的KDE桌面环境,所以Konqueror并未普及。
纵然Macintosh的浏览器市场亦同样被Internet Explorer和Firefox占据,但未来有可能会是苹果电脑自行推出的Safari的世界。Safari是基于Konqueror这个开放源代码浏览器的KHTML排版引擎而制成的。Safari是Mac OS X的默认浏览器。
2003年,微软宣布不会再推出的独立的Internet Explorer,但会变成视窗平台的一部分;同时也不会再推出任何Macintosh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不过,于2005年初,微软却改变了计划,并宣布将会为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和快将发表的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推出Internet Explorer 7。

『贰』 HTML语言的发展史

Version history of the standard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First Version), published June 1993 as an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 working draft (not standard).

HTML 2.0, published November 1995 as IETF RFC 1866, supplemented by RFC 1867 (form-based file upload) that same month, RFC 1942 (tables) in May 1996, RFC 1980 (client-side image maps) in August 1996, and RFC 2070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January 1997; ultimately all were declared obsolete/historic by RFC 2854 in June 2000.
HTML 3.2, published January 14, 1997 as a W3C Recommendation.
HTML 4.0, published December 18, 1997 as a W3C Recommendation. It offers three "flavors":
Strict, in which deprecated elements are forbidden
Transitional, in which deprecated elements are allowed
Frameset, in which mostly only frame related elements are allowed
HTML 4.01, published December 24, 1999 as a W3C Recommendation. It offers the same three flavors as HTML 4.0.
ISO/IEC 15445:2000 ("ISO HTML", based on HTML 4.01 Strict), published May 15, 2000 as an ISO/IEC international standard.
HTML 4.01 and ISO/IEC 15445:2000 are the most recent and final versions of HTML. HTML's successor, XHTML, is a separate language that began as a reformulation of HTML 4.01 using XML 1.0. It continues to be developed:

XHTML 1.0, published January 26, 2000 as a W3C Recommendation, later revised and republished August 1, 2002. It offers the same three flavors as HTML 4.0 and 4.01, reformulated in XML, with minor restrictions.
XHTML 1.1, published May 31, 2001 as a W3C Recommendation. It is based on XHTML 1.0 Strict, but includes minor changes and is reformulated using moles from Molarization of XHTML, which was published April 10, 2001 as a W3C Recommendation.
XHTML 2.0 is still a W3C Working Draft
There is no official standard HTML 1.0 specification because there were multiple informal HTML standards at the time. However, some people consider the initial edition provided by Tim Berners-Lee to be the definitive HTML 1.0. That version did not include an IMG element type. Work on a successor for HTML, then called "HTML+", began in late 1993, designed originally to be "A superset of HTML… will allow a graal rollover from the previous format of HTML". The first formal specification was therefore given the version number 2.0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it from these unofficial "standards". Work on HTML+ continued, but it never became a standard.

The HTML 3.0 standard was proposed by the newly formed W3C in March 1995, and provided many new capabilities such as support for tables, text flow around figures, and the display of complex math elements. Even though it was designed to be compatible with HTML 2.0, it was too complex at the time to be implemented, and when the draft expired in September 1995, work in this direction was discontinued e to lack of browser support. HTML 3.1 was never officially proposed, and the next standard proposal was HTML 3.2 (code-named "Wilbur"), which dropped the majority of the new features in HTML 3.0 and instead adopted many browser-specific element types and attributes which had been created for the Netscape and Mosaic web browsers. Math support as proposed by HTML 3.0 finally came about years later with a different standard, MathML.

HTML 4.0 likewise adopted many browser-specific element types and attributes, but at the same time began to try to "clean up" the standard by marking some of them as deprecated, and suggesting they not be used.

Minor editorial revisions to the HTML 4.0 specification were published as HTML 4.01.

The most common filename extension for files containing HTML is .html, however, older operating systems, such as DOS, limit file extensions to three letters, so a .htm extension is also used. Although perhaps less common now, the shorter form is still widely supported by current software.

『叁』 html5的发展历程

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HTML标准自年12月发布的HTML4.01后,后继的HTML5和其它标准被束之高阁,为了推动Web标准化运动的发展,一些公司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叫做 Web Hypertex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Working Group (Web超文本应用技术工作组 -WHATWG) 的组织。WHATWG 致力于 Web 表单和应用程序,而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万维网联盟) 专注于XHTML2.0。在 2006 年,双方决定进行合作,来创建一个新版本的 HTML。
HTML5草案的前身名为 Web Applications 1.0,于2004年被WHATWG提出,于2007年被W3C接纳,并成立了新的 HTML 工作团队。
HTML 5 的第一份正式草案已于2008年1月22日公布。HTML5 仍处于完善之中。然而,大部分现代浏览器已经具备了某些 HTML5 支持。
2012年12月17日,万维网联盟(W3C)正式宣布凝结了大量网络工作者心血的HTML5规范已经正式定稿。根据W3C的发言稿称:“HTML5是开放的Web网络平台的奠基石。”
2013年5月6日, HTML 5.1正式草案公布。该规范定义了第五次重大版本,第一次要修订万维网的核心语言: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在这个版本中,新功能不断推出,以帮助Web应用程序的作者,努力提高新元素互操作性。
本次草案的发布,从2012年12月27日至今,进行了多达近百项的修改,包括HTML和XHTML的标签,相关的API、Canvas等,同时HTML5的图像img标签及svg也进行了改进,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支持Html5的浏览器包括Firefox(火狐浏览器),IE9及其更高版本,Chrome(谷歌浏览器),Safari,Opera等;国内的遨游浏览器(Maxthon),以及基于IE或Chromium(Chrome的工程版或称实验版)所推出的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QQ浏览器、猎豹浏览器等国产浏览器同样具备支持HTML5的能力。
在移动设备开发HTML5应用只有两种方法,要不就是全使用HTML5的语法,要不就是仅使用JavaScript引擎。
JavaScript引擎的构建方法让制作手机网页游戏成为可能。由于界面层很复杂,已预订了一个UI工具包去使用。
纯HTML5手机应用运行缓慢并错漏百出,但优化后的效果会好转。尽管不是很多人愿意去做这样的优化,但依然可以去尝试。
HTML5手机应用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在网页上直接调试和修改。原先应用的开发人员可能需要花费非常大的力气才能达到HTML5的效果,不断地重复编码、调试和运行,这是首先得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也有许多手机杂志客户端是基于HTML5标准,开发人员可以轻松调试修改。
2014年10月29日,万维网联盟泪流满面地宣布,经过几乎8年的艰辛努力,HTML5标准规范终于最终制定完成了,并已公开发布。
在此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已经有很多开发者陆续使用了HTML5的部分技术,Firefox、Google Chrome、Opera、Safari 4+、Internet Explorer 9+都已支持HTML5,但直到今天,我们才看到“正式版”。
HTML5将会取代1999年制定的HTML 4.01、XHTML 1.0标准,以期能在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的时候,使网络标准达到符合当代的网络需求,为桌面和移动平台带来无缝衔接的丰富内容。
W3C CEO Jeff Jaffe博士表示:“HTML5将推动Web进入新的时代。不久以前,Web还只是上网看一些基础文档,而如今,Web是一个极大丰富的平台。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稳定阶段,每个人都可以按照标准行事,并且可用于所有浏览器。如果我们不能携起手来,就不会有统一的Web。”
HTML5还有望成为梦想中的“开放Web平台”(Open Web Platform)的基石,如能实现可进一步推动更深入的跨平台Web应用。
接下来,W3C将致力于开发用于实时通信、电子支付、应用开发等方面的标准规范,还会创建一系列的隐私、安全防护措施。
W3C还曾在2012年透露说,计划在2016年底前发布HTML 5.1。 HTML5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在移动设备上支持多媒体。新的语法特征被引进以支持这一点,如video、audio和canvas 标记。HTML5还引进了新的功能,可以真正改变用户与文档的交互方式,包括:
· 新的解析规则增强了灵活性
· 新属性
· 淘汰过时的或冗余的属性
· 一个HTML5文档到另一个文档间的拖放功能
· 离线编辑
· 信息传递的增强
· 详细的解析规则
· 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展(MIME)和协议处理程序注册
· 在SQL数据库中存储数据的通用标准(Web SQL)
HTML5在2007年被万维网联盟(W3C)新的工作组采用。这个工作组在2008年1月发布了HTML 5的首个公开草案。眼下,HTML5处于“呼吁审查”状态,W3C预期它将在2014年年底达到其最终状态。 语义特性(Class:Semantic)
HTML5赋予网页更好的意义和结构。更加丰富的标签将随着对RDFa的,微数据与微格式等方面的支持,构建对程序、对用户都更有价值的数据驱动的Web。
本地存储特性(Class: OFFLINE & STORAGE)
基于HTML5开发的网页APP拥有更短的启动时间,更快的联网速度,这些全得益于HTML5 APP Cache,以及本地存储功能。Indexed DB(html5本地存储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和API说明文档。
设备兼容特性 (Class: DEVICE ACCESS)
从Geolocation功能的API文档公开以来,HTML5为网页应用开发者们提供了更多功能上的优化选择,带来了更多体验功能的优势。HTML5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与应用接入开放接口。使外部应用可以直接与浏览器内部的数据直接相连,例如视频影音可直接与microphones及摄像头相联。
连接特性(Class: CONNECTIVITY)
更有效的连接工作效率,使得基于页面的实时聊天,更快速的网页游戏体验,更优化的在线交流得到了实现。HTML5拥有更有效的服务器推送技术,Server-Sent Event和WebSockets就是其中的两个特性,这两个特性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服务器将数据“推送”到客户端的功能。
网页多媒体特性(Class: MULTIMEDIA)
支持网页端的Audio、Video等多媒体功能, 与网站自带的APPS,摄像头,影音功能相得益彰。
三维、图形及特效特性(Class: 3D, Graphics & Effects)
基于SVG、Canvas、WebGL及CSS3的3D功能,用户会惊叹于在浏览器中,所呈现的惊人视觉效果。
性能与集成特性(Class: Performance & Integration)
没有用户会永远等待你的Loading——HTML5会通过XMLHttpRequest2等技术,解决以前的跨域等问题,帮助您的Web应用和网站在多样化的环境中更快速的工作。
CSS3特性(Class: CSS3)
在不牺牲性能和语义结构的前提下,CSS3中提供了更多的风格和更强的效果。此外,较之以前的Web排版,Web的开放字体格式(WOFF)也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和控制性。 HTML5提供了一些新的元素和属性,例如<nav>(网站导航块)和<footer>。这种标签将有利于搜索引擎的索引整理,同时更好的帮助小屏幕装置和视障人士使用,除此之外,还为其他浏览要素提供了新的功能,如<audio>和<video>标记。
1、取消了一些过时的HTML4标记
其中包括纯粹显示效果的标记,如<font>和<center>,它们已经被CSS取代。
HTML5 吸取了XHTML2 一些建议,包括一些用来改善文档结构的功能,比如,新的HTML 标签 header, footer, dialog, aside, figure 等的使用,将使内容创作者更加语义地创建文档,之前的开发者在实现这些功能时一般都是使用div。
2、将内容和展示分离
b 和 i 标签依然保留,但它们的意义已经和之前有所不同,这些标签的意义只是为了将一段文字标识出来,而不是为了为它们设置粗体或斜体式样。u,font,center,strike 这些标签则被完全去掉了。
3、一些全新的表单输入对象
包括日期,URL,Email 地址,其它的对象则增加了对非拉丁字符的支持。HTML5 还引入了微数据,这一使用机器可以识别的标签标注内容的方法,使语义Web 的处理更为简单。总的来说,这些与结构有关的改进使内容创建者可以创建更干净,更容易管理的网页,这样的网页对搜索引擎,对读屏软件等更为友好。
4、全新的,更合理的Tag
多媒体对象将不再全部绑定在object或 embed Tag 中,而是视频有视频的Tag,音频有音频的 Tag。
5、本地数据库
这个功能将内嵌一个本地的SQL 数据库,以加速交互式搜索,缓存以及索引功能。同时,那些离线Web 程序也将因此获益匪浅。不需要插件的丰富动画。
6、Canvas 对象
将给浏览器带来直接在上面绘制矢量图的能力,这意味着用户可以脱离Flash 和Silverlight,直接在浏览器中显示图形或动画。
7、浏览器中的真正程序
将提供 API 实现浏览器内的编辑,拖放,以及各种图形用户界面的能力。内容修饰Tag 将被剔除,而使用CSS。
8、Html5取代Flash在移动设备的地位。
9、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强化了web页的表现性,追加了本地数据库, HTML5和Canvas 2D规范的制定已经完成,尽管还不能算是W3C标准,但是这些规范已经功能完整,企业和开发人员有了一个稳定的执行和规划目标。
W3C首席执行官Jeff Jaffe表示:“从今天起,企业用户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能够在未来依赖HTML5。”HTML5是开放Web标准的基石,它是一个完整的编程环境,适用于跨平台应用程序、视频和动画、图形、风格、排版和其它数字内容发布工具、广泛的网络功能等等。
为了减少浏览器碎片、实现于所有HTML工具的应用,W3C从今天开始着手W3C标准化的互操作性和测试。和之前宣布的规划一样,W3C计划在2014年完成HTML5标准。
HTML工作组还发布了HTML5.1、HTML Canvas 2D Context、Level 2以及主要元素的草案,让开发人员能提前预览下一轮标准。 它可能会消灭Flash
许多业内人士表示,HTML将会最终代替多媒体框架,如Adobe的Flash,但是短期看来还不是时候。HTML5估计到2014年才能逐步成熟,而且将现有应用Flash的网络开发完全转向HTML5还需要一段时间。尽管HTML5提出了许多优点,但是还可能有某些应用更适合于更灵活的框架。一些主流的大公司都逐步转向使用HTML5,谷歌于2015年2月26日开始自动将Flash广告转换为HTML5格式,这可能会加速HTML5替代Flash的进程,但是这个转变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新并不表示它安全
网络应用开发工程师们在学习新技术的同时需要时刻记住网络安全。HTML5所构建的网页和其他语言编写的网页一样容易泄露一些敏感数据。欧洲网络信息安全机构(European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Agency,ENISA)已经警告说HTML5可能并不够安全。
它承诺带来一个无缝的网络
HTML5会带来一个统一的网络,无论是笔记本,台式机,还是智能手机都应该很方便的浏览基于HTML5的网站。因此在设计网站的时候,开发者需要重新考虑用户体验,网站浏览,网站结构等因素使得这个网站对任何硬件设备都通用。
它会变成企业的SaaS平台
一些重量级的企业,如微软,Salesforce,SAP Sybase正在开发HTML5的开发工具。如果你正在构建企业应用,很可能不久的将来你就要用到HTML5。所以当构建公司的SaaS战略迁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HTML5。
它将会变得很移动
几乎所有人都热衷于开发独立的移动应用,但是HTML5很可能会是独立移动应用的终结者。由于HTML5将应用的功能直接加入其内核,这很可能引导移动技术潮流重新回到浏览器时代。HTML5允许开发者在(移动)浏览器内开发应用,所以如果你正在制定一项桌面或者移动应用的长期发展策略,你可能需要考虑这一点。 2013年3月,HTML5标记语言的一个漏洞被发现:它允许网站利用数GB垃圾数据对用户展开轰炸,甚至会在短时间内将硬盘塞满。多款主流浏览器均会受此影响。
一位名叫菲罗斯·阿伯克哈迪杰哈(Feross Aboukhadijeh)的开发者率先发现了这一漏洞,他表示,多数主流网络浏览器均会受到影响,包括苹果Safari、谷歌Chrome、微软IE和Opera。唯一能够阻止数据大量加载的是Mozilla的火狐浏览器,该产品的数据存储上限为5MB。
该问题的根源在于HTML5存储本地数据的方式。虽然每个浏览器都有不同的存储参数,但很多都支持用户自定义限制,且至少会在用户电脑上存储2.5MB数据。
阿伯克哈迪杰哈发现了一个绕过数据上限的方法,它创建了多个与用户访问过的网站链接的临时网站。由于多数浏览器不会计算这种偶然情况,所以二级网站也可以存储与主网站相同量的数据。通过大批生成这种网站,该漏洞便可向受影响的电脑加载海量数据。
在测试这一漏洞的过程中,阿伯克哈迪杰哈每16秒即可向他的固态硬盘版MacBook Pro中加载1GB数据。他指出,Chrome等32位浏览器可能会在硬盘塞满前崩溃。“一些采用高明代码的网站其实已经取消了用户电脑对数据存储的限制。”阿伯克哈迪杰哈说。阿伯克哈迪杰哈已经发布一组代码来利用该漏洞,并创建了一个名为Filldisk的专用网站来凸显该漏洞的危害。 网络标准
HTML5本身是由W3C推荐出来的,它的开发是通过谷歌、苹果,诺基亚、中国移动等几百家公司一起酝酿的技术,这个技术最大的好处在于它是一个公开的技术。换句话说,每一个公开的标准都可以根据W3C的资料库找寻根源。另一方面,W3C通过的HTML5标准也就意味着每一个浏览器或每一个平台都会去实现。
多设备跨平台
用HTML5的优点主要在于,这个技术可以进行跨平台的使用。比如你开发了一款HTML5的游戏,你可以很轻易地移植到UC的开放平台、Opera的游戏中心、Facebook应用平台,甚至可以通过封装的技术发放到App Store或Google Play上,所以它的跨平台性非常强大,这也是大多数人对HTML5有兴趣的主要原因。
自适应网页设计
很早就有人设想,能不能“一次设计,普遍适用”,让同一张网页自动适应不同大小的屏幕,根据屏幕宽度,自动调整布局(layout)。
2010年,Ethan Marcotte提出了”自适应网页设计“这个名词,指可以自动识别屏幕宽度、并做出相应调整的网页设计。
这就解决了传统的一种局面——网站为不同的设备提供不同的网页,比如专门提供一个mobile版本,或者iPhone / iPad版本。这样做固然保证了效果,但是比较麻烦,同时要维护好几个版本,而且如果一个网站有多个portal(入口),会大大增加架构设计的复杂度。
即时更新
游戏客户端每次都要更新,很麻烦。可是更新HTML5游戏就好像更新页面一样,是马上的、即时的更新。
总结概括HTML5有以下优点:
1、提高可用性和改进用户的友好体验;
2、有几个新的标签,这将有助于开发人员定义重要的内容;
3、可以给站点带来更多的多媒体元素(视频和音频);
4、可以很好的替代FLASH和Silverlight;
5、当涉及到网站的抓取和索引的时候,对于SEO很友好;
6、将被大量应用于移动应用程序和游戏;
7、可移植性好。
缺点:
该标准并未能很好的被浏览器所支持。因新标签的引入,各浏览器之间将缺少一种统一的数据描述格式,造成用户体验不佳。 HTML5在诞生之后,就树立了一个原则,那就是所有的技术必须是开放的,不准有专利限制,在这期间Opera捐献了CSS技术,而Google则提供了视频格式WebM。
可以说大部分的HTML协议在众多网络技术公司中达成共识,但在视频格式方面,世界各大互联网公司正在为具体标准进行争论,这可能影响HTML5标准的分流。纷争的两大阵营分别是Opera、火狐、Google等,另一大阵营则由苹果公司领衔。
MPEG阵营认为WebM格式是具有专利保护的,这违背了HTML5所有技术必须开放的原则。MPEG阵营则更多地是因为自身就在使用这种视频格式。 HTML5规范开发完成时,将成为主流。
据统计2013年全球将有10亿手机浏览器支持HTML5,同时HTML Web开发者数量将达到200万。毫无疑问,HTML5将成为未来5-10年内,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主宰者。
据IDC的调查报告统计,截至2012年5月,有79%的移动开发商已经决定要在其应有程序中整合HTML5技术。
12月,万维网联盟宣布已经完成对HTML5标准以及Canvas 2D性能草案的制定,这就意味着开发人员将会有一个稳定的“计划和实施”目标。有很多的文章都在号召使用HTML5,并大力宣传它的好处。此前,站长之家曾经做过一期调查,调查显示只有36.16%的站长正在学习中,另外的63.76%表示正在观望中。作为站长,你是否准备开始学习HTML5?
从性能角度来说,HTML5首先是缩减了HTML文档,使这件事情变得更简单。从用户可读性上说,原先一大堆东西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次看到这些东西是看不懂的,而HTML5的声明方式对用户来说显然更友好一些。 1、移动优先
从如今层出不穷的移动应用就知道,在这个智能手机和将平板电脑大爆炸的时代,移动优先已成趋势,不管是开发什么,都以移动为主。
2、游戏开发者领衔“主演”
许多游戏开发商都被Facebook或者Zynga推动着发展,而未来的Facebook应用生态系统是基于HTML5的,尽管在HTML 5平台开发出游戏非常困难,但游戏开发商却都愿意那么做。通过PhoneGap及appmobi的XDK将Web应用游戏打包整合到原生应用中也是一种方式,Facebook差不多就这么干的——基于Web应用及浏览器,但却将之打包整合进原生应用。
3、2014计划
2012年9月,W3C提出计划要在2014年底前发布一个HTML5推荐标准,并在2016年底前发布HTML5.1推荐标准。 第一个解决方案,现有的盈利模式可以移植到HTML5,今天游戏开发者通过跟苹果App Store合作非常赚钱,其实HTML5的模式也可以通过封装把游戏放到App Store一样的分成赚钱。
第二个解决方案,HTML5游戏可以“傍着”平台,比方说Opera的游戏平台或其它浏览器的平台,以及所谓云游戏的游戏平台,都是新的盈利模式的平台。
第三个解决方案,在谈到HTML5游戏与原生应用的表现性能比时,开发者需要考虑清楚要做的究竟是怎样一款游戏,HTML5更适合轻量级的小游戏。而且HTML5在代码保密性方面并不弱于原生应用。
第四个解决方案,前面3个都是以HTML5游戏或者应用的形式为赢利点,其实任何技术形态最终都是一样,本质上都是服务于人(包含个人、企业),只要能满足需求的业务组合都是盈利的方向,例如目前催生的微信网站、HTML5营销、HTML5外包 等,都是满足现实需求的盈利方案

『肆』 请大家给我一个HTML语言的发展的历史

HTML发展历史

HTML是万维网文档发布和浏览的基本格式。它具有很多特点,如独立于平台的格式、结构化设计,特别是超文本链接,这些特点使它成为万维网较好的文档格式。

一. HTML的起源
HTML作为定义万维网的基本规则之一,最初由蒂姆·本尼斯李(Tim Berners-Lee)于1989年在CERN(Conseil Europeen pour la Recherche Nucleaire)研制出来。HTML的设计者是这样考虑的:HTML格式将允许科学家们透明地共享网络上的信息,即使这些科学家使用的计算机差别很大。因此,这种格式必须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独立于平台,即独立于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这个特性对各种受从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这个特性中,文档可以在具有不同性能(即字体、图形和颜色差异)的计算机上以相似的形式显示文档内容。

·超文本。允许文档中的任何文字或词组参照另一文档,这个特性将允许用户在不同计算机中的文档之间及文档内部漫游。

·精确的结构化文档。该特性将允许某些高级应用,如HTML文档和其他格式文档间互相转换以及搜索文本数据库。

本尼斯李选择使用标准通用标记语言(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作为HTML的开发模版。作为一种当时正在出现的国际标准,标准通用标记语言具有结构化和独立于平台的优点。SGML的标准化水平也确保了它长久的生命力,这意味着采用SGML格式的文档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需要重新构建。

SGML是独立于平台的,因为它对文档的语义结构或含义进行编码描述,而不是对文档的实际外观进行编码描述。因此,某书某章节的标题将标为Chater Title,而不是Helvetica 18pt Centered。如果在不具备Helvetica字型或不支持不同大小字母的计算机上显示文档,则后一种风格会失败,而前一种风格可以在任何系统上(智能化地)显示。每个读者都以一种对其计算机有利的方式定义章节标题的外表,相应地,并以这种风格来规范所有的文本。

这种结构的另一个特征是:按语义编码的文本可以由计算机更智能地自动处理。例如:如果每个章节标题都用Chapter Title标志,再把章节号码作为一种属性,读者就可以要求只看第18章,SGML软件相应地会查找第18章标题和第19章标题,并抽取它们之间的所有内容。如果不用标准格式的字体和代码来标志文本的话,这个工作对计算机来说是无法完成的。

SGML的一大优点是它的灵活性。SGML本身并不是一种格式,而是定义其他格式的一种规范,用户可以创建新格式来编码某类文件(如技术手册、电话号码薄和法律文书)的所有结构,只需先阅读定义,任何能使用SGML的软件都能读懂它。人们已经为普通文档和十分专业化的文档建立了许多的文档类型定义(document type definitions,DTD)。HTML只是一种DTD,或SGML的一种应用。

二. HTML的演变
自1989年以来,HTML及万维网的使用和发展有了巨大的变化。当NCSA(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在1993年初首次构建Mosaic浏览器时,NCSA的科学家们把自己需要的特性添加到HTML 中,包括直接插入图形。当允许人们把位图、照片和图表放入到文档中以后,万维网的规模和使用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第二年,HTML的发展很快。HTML的新标记不时地被一个又一个的浏览器引入,有一些新标记流行起来,而有一些又消失了。有些增加部分设计得很糟,很多甚至不遵从SGML规范。

到了1994年年中,HTML几乎以失控的状态发展。在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主持下,1995年11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一次WWW会议上成立了一个HTML工作小组。它的主要任务是把HTML形式化成为一种 SGML DTD,称之为HTML Level 2(HTML 2.0,由本尼斯李最初设计的HTML被定义为Level 1)。标准化之后,HTML就可以被安全地扩展到将来的各个级别的版本,从而利用了SGML的实质性能和它的格式化结构。

尽管有关的各方从来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共识,但万维网联盟HTML工作组(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s HTML working group)还是集中了1996年的万维网发展的成果,产生了HTML 3.2版本。

HTML 4.0及其以后版本继承了以往版本的所有特点,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发展:

·更加明确了文档的结构和表现形式上的区别,以鼓励使用格式表(style sheet)来取代使用元素和属性进行表现的方式 。

·更加优良的表单(form)性能,加入了访问关键词(access key)、构建对称的表单控件能力、构建对称的下拉菜单控件的能力和动态标签(active label)。

·在文本描述的标记中包含对象。

·一种新客户端的文本包括在图像映射元素(map element),使得网页设计者可以集成文本和图像链接。

·可以将替代图像的文本包括在图像元素(IMG element)中,也可以将图像映射(image map)包含到区域元素中(area element)。

·在所有元素中支持title和language两个属性。

·更多的表格属性,包括Caption、Column groups和方便的非可视信息(non-visual reading)的表现机制

『伍』 HTML的发展历史

网络摘的
超文本标记语言(第一版)——在1993年6月作为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工作草案发布(并非标准):
HTML 2.0——1995年11月作为RFC 1866发布,在RFC 2854于2000年6月发布之后被宣布已经过时
HTML 3.2——1996年1月14日,W3C推荐标准

html 5
HTML 4.0——1997年12月18日,W3C推荐标准
HTML 4.01(微小改进)——1999年12月24日,W3C推荐标准
HTML 5 的第一份正式草案已于2008年1月22日公布,仍继续完善
ISO/IEC 15445:2000(“ISO HTML”)——2000年5月15日发布,基于严格的HTML 4.01语法,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
Wijmo是基于HTML5、jQuery、CSS3和SVG的一个控件包,能够满足构建当今Web系统的需求。基于Wijmo,您的系统运行将更加快速和流畅,外观也会更加引人入胜。Wijmo中所有新的控件[1]都是在符合最新的UI设计潮流的基础上,对新的以及改良后的主题进行封装。优美的、专业的控件外观会让您的应用程序引人注目。比如 ComponentOne Studio for ASP .NET Wijmo 控件包内置的6个主题,同时可以使用 jQuery UI项目提供的 30 多个主题,甚至可以使用 ThemeRoller 创建属于您自己的系统主题。
HTML没有1.0版本是因为当时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有些人认为蒂姆·伯纳斯-李的版本应该算初版,这个版本没有IMG元素。当时被称为HTML+的后续版的开发工作于1993年开始,最初是被设计成为“HTML的一个超集”。第一个正式规范为了和当时的各种HTML标准区分开来,使用了2.0作为其版本号。HTML+的发展继续下去,但是它从未成为标准。
HTML3.0规范是由当时刚成立的W3C于1995年3月提出,提供了很多新的特性,例如表格、文字绕排和复杂数学元素的显示。虽然它是被设计用来兼容2.0版本的,但是实现这个标准的工作在当时过于复杂,在草案于1995年9月过期时,标准开发也因为缺乏浏览器支持而中止了。3.1版从未被正式提出,而下一个被提出的版本是开发代号为Wilbur的HTML 3.2,去掉了大部分3.0中的新特性,但是加入了很多特定浏览器,例如Netscape和Mosaic的元素和属性。HTML对数学公式的支持最后成为另外一个标准MathML。
HTML 4.0同样也加入了很多特定浏览器的元素和属性,但是同时也开始“清理”这个标准,把一些元素和属性标记为过时,建议不再使用它们。HTML的未来和CSS结合会更好。
HTML 5草案的前身名为Web Applications 1.0。于2004年被WHATWG提出,于2007年被W3C接纳,并成立了新的HTML工作团队。在2008年1月22日,第一份正式草案发布。
标记语言
XHTML1.0——发布于2000年1月26日,是W3C推荐标准,后来经过修订于2002年8月1日重新发布。
XHTML 1.1,于2001年5月31日发布,W3C推荐标准。
XHTML 2.0,W3C工作草案。
XHTML 5,从XHTML 1.x的更新版,基于HTML 5草案。
XHTML 4.01 是常见的版本。

『陆』 HTML的起源、发展、等等。

发展历史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第一版)——在1993年6月作为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IETF)工作草案发布(并非标准):
HTML 2.0——1995年11月作为RFC 1866发布,在RFC 2854于2000年6月发布之后被宣布已经过时
HTML 3.2——1996年1月14日,W3C推荐标准
HTML 4.0——1997年12月18日,W3C推荐标准
HTML 4.01(微小改进)——1999年12月24日,W3C推荐标准
HTML 5 的第一份正式草案已于2008年1月22日公布,仍继续完善
ISO/IEC 15445:2000(“ISO HTML”)——2000年5月15日发布,基于严格的HTML 4.01语法,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
HTML没有1.0版本是因为当时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有些人认为蒂姆·伯纳斯-李的版本应该算初版,这个版本没有IMG元素。当时被称为HTML+的后续版的开发工作于1993年开始,最初是被设计成为“HTML的一个超集”。第一个正式规范为了和当时的各种HTML标准区分开来,使用了2.0作为其版本号。HTML+的发展继续下去,但是它从未成为标准。
HTML3.0规范是由当时刚成立的W3C于1995年3月提出,提供了很多新的特性,例如表格、文字绕排和复杂数学元素的显示。虽然它是被设计用来兼容2.0版本的,但是实现这个标准的工作在当时过于复杂,在草案于1995年9月过期时,标准开发也因为缺乏浏览器支持而中止了。3.1版从未被正式提出,而下一个被提出的版本是开发代号为Wilbur的HTML 3.2,去掉了大部分3.0中的新特性,但是加入了很多特定浏览器,例如Netscape和Mosaic的元素和属性。HTML对数学公式的支持最后成为另外一个标准MathML。
HTML 4.0同样也加入了很多特定浏览器的元素和属性,但是同时也开始“清理”这个标准,把一些元素和属性标记为过时的,建议不再使用它们。HTML的未来和CSS结合会更好。
HTML 5草案的前身名为Web Applications 1.0。于2004年被WHATWG提出,于2007年被W3C接纳,并成立了新的HTML工作团队。在2008年1月22日,第一份正式草案发布。WHATWG表示该规范是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仍须多年的努力。

『柒』 css+div发展史

Cascading Style Sheets(层叠样式表)的历史
从1990年代初HTML被发明开始样式表就以各种形式出现了,不同的浏览器结合了它们各自的样式语言,读者可以使用这些样式语言来调节网页的显示方式。一开始样式表是给读者用的,最初的HTML版本只含有很少的显示属性,读者来决定网页应该怎样被显示。
但随着HTML的成长,为了满足设计师的要求,HTML获得了很多显示功能。随着这些功能的增加外来定义样式的语言越来越没有意义了。
1994年哈坤·利提出了CSS的最初建议。伯特·波斯(Bert Bos)当时正在设计一个叫做Argo的浏览器,他们决定一起合作设计CSS。
当时已经有过一些样式表语言的建议了,但CSS是第一个含有“层叠”的主意的。在CSS中,一个文件的样式可以从其它的样式表中继承下来。读者在有些地方可以使用他自己更喜欢的样式,在其他地方则继承,或“层叠”作者的样式。这种层叠的方式使作者和读者都可以灵活地加入自己的设计,混合各人的爱好。
哈坤于1994年在芝加哥的一次会议上第一次展示了CSS的建议,1995年他与波斯一起再次展示这个建议。当时W3C刚刚建立,W3C对CSS的发展很感兴趣,它为此组织了一次讨论会。哈坤、波斯和其他一些人(比如微软的托马斯·雷尔登)是这个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1996年底,CSS已经完成。1996年12月CSS要求的第一版本被出版。
1997年初,W3C内组织了专门管CSS的工作组,其负责人是克里斯·里雷。这个工作组开始讨论第一版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其结果是1998年5月出版的第二版要求。到2004年为止,第三版还未出版。
* 1996年W3C正式推出了CSS1.
* 1998年W3C正式推出了CSS2.
* CSS2.1是W3C现在正在推荐使用的.
* CSS3现在还处于开发中.

『捌』 我想知道HTML发展过程中每个版本的特点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初版——在1993年6月作为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IETF)工作草案发布(并非标准)
HTML 2.0——1995年11月作为RFC 1866发布,在RFC 2854于2000年6月发布之后被宣布已经过时
HTML 3.2——1996年1月14日,W3C推荐标准 html 5
HTML 4.0——1997年12月18日,W3C推荐标准
HTML 4.01(微小改进)——1999年12月24日,W3C推荐标准
HTML 5 的第一份正式草案已于2008年1月22日公布,仍继续完善

HTML没有1.0版本是因为当时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有些人认为蒂姆·伯纳斯-李的版本应该算初版,这个版本没有IMG元素。当时被称为HTML+的后续版开发工作于1993年开始,最初被设计成为“HTML的一个超集”。第一个正式规范在为了和当时的各种HTML标准区分开来,使用了2.0作为其版本号。HTML+的发展继续下去,但是它从未成为标准。
HTML3.0规范是由当时刚成立的W3C于1995年3月提出,提供了很多新的特性,例如表格、文字绕排和复杂数学元素的显示。虽然它是被设计用来兼容2.0版本的,但是实现这个标准的工作在当时过于复杂,在草案于1995年9月过期时,标准开发也因为缺乏浏览器支持而中止了。3.1版从未被正式提出,而下一个被提出的版本是开发代号为Wilbur的HTML 3.2,去掉了大部分3.0中的新特性,但是加入了很多特定浏览器,例如Netscape和Mosaic的元素和属性。HTML对数学公式的支持最后成为另外一个标准MathML。
HTML 4.0同样加入了很多特定浏览器的元素和属性,但是同一时间有不少的过时元素和属性标准也被「清理」掉,建议不再使用它们。HTML的未来和CSS结合会更好。

『玖』 javascript发展史

Javascript是一种由Netscape的LiveScript发展而来的面向对象的客户端脚本语言,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服务器端语言,比如Perl,遗留的速度问题,为客户提供更流畅的浏览效果。当时服务端需要对数据进行验证,由于网络速度相当缓慢,只有28.8kbps,验证步骤浪费的时间太多。于是Netscape的浏览器Navigator加入了Javascript,提供了数据验证的基本功能。
JavaScript 的正式名称是 "ECMAScript"。这个标准由 ECMA 组织发展和维护。ECMA-262 是正式的 JavaScript 标准。这个标准基于 JavaScript (Netscape) 和 JScript (Microsoft)。Netscape (Navigator 2.0) 的 Brendan Eich 发明了这门语言,从 1996 年开始,已经出现在所有的 Netscape 和 Microsoft 浏览器中。ECMA-262 的开发始于 1996 年,在 1997 年 7 月,ECMA 会员大会采纳了它的首个版本。
在 1998 年,该标准成为了国际 ISO 标准 (ISO/IEC 16262)。这个标准仍然处于发展之中。
在 2005年12月,ECMA发布ECMA-357标准(ISO/IEC 22537)出台,主要增加对扩展标记语言XML的有效支持。
[编辑本段]历史
大概在1992年,一家称作Nombas的公司开始开发一种叫做C减减(C-minus-minus,简称Cmm)的嵌入式脚本语言。这个脚本语言捆绑在一个叫做CEnvi的共享软件产品中,当Netscape Navigator崭露头角时,Nombas开发了一个可以嵌入网页中的CEnvi的版本。这些早期的试验称为EspressoPage(浓咖啡般的页面),它们代表了第一个在万维网上使用的客户端脚本语言。而Nombas丝毫没有料到它的理念将会成为因特网的一块重要基石。
[编辑本段]基本概念
在这里只作简单介绍,在以后的例子中结程序再作具体解释其作用。
1、运算符
运算符就是完成操和的一系列符号,它有七类:
赋值运算符(=,+=,-=,*=,/=,%=)、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逻辑运算符(||,&&,!)、条件运算(?:)、位移运算符(|,&)和字符串运算符。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什么。
在这里,我为大家解释一下,在javascript中 "==="才是全等 只有"==="两边的内存地址也相等 才会返回真
而"=="只是值相等就会返回真
例如:null==undefined 会返回真 , 但是null===undefined 就会返回假!
2、表达式
运算符和操作数的组合称为表达式,通常分为四类:赋值表达式、算术表达式、布尔表达式和字符串表达式。
3、语句
Javascript程序是由若干语句组成的,语句是编写程序的指令。Javascript提供了完整的基本编程语句,它们是:
赋值语句、switch选择语句、while循环语句、for循环语句、do while循环语句、break循环中止语句、continue循环中断语句、with语句、try...catch语句、
if语句(if..else,if...else if ...)。
4、函数
函数是命名的语句段,这个语句段可以被当作一个整体来引用不着和执行。使用函数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函数由关键字function定义;
2)函数必须先定义后使用,否则将出错;
3)函数名是调用函数时引用的名称,它对大小写是敏感的,调用函数时不可写错函数名;
4)参数表示传递给函数使用或操作的值,它可以是常量,也可以是变量;
5)return语句用于返回表达式的值,也可以没有。
一般的函数都是以下格式:
function myFunction(params){
//执行的语句
}
函数表达式:
var myFunction=function(params){
//执行的语句
}
匿名函数,它常作为参数在其他函数间传递: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function(){
//执行的语句
},false);
5、对象
Javascript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基于对象的功能,通过基于对象的程序设计,可以用更直观、模块化和可重复使用的方式进行程序开发。
一组包含数据的属性和对属性中包含数据进行操作的方法,称为对象。比如要设定网页的背景颜色,所针对的对象就是document,所用的属性名是bgcolor,如document.bgcolor="blue",就是表示使背景的颜色为蓝色。
6、事件
用户与网页交互时产生的操作,称为事件。事件可以由用户引发,也可能是页面发生改变,甚至还有你看不见的事件(如Ajax的交互进度改变)。绝大部分事都由用户的动作所引发,如:用户按鼠标的按钮,就产生click事件,若鼠标的指针的链接上移动,就产生mouseover事件等等。在Javascript中,事件往往与事件处理程序配套使用。
而对事件的处理,W3C的方法是用addEventListener()函数,它有三个参数:事件,引发的函数,是否使用事件捕捉。为了安全性,建议将第三个参数始终设置为false;
MSIE的方法就是定义元素的on...事件,它就是W3C的方法中的事件参数前加一个“on”。学习Javascript比较快速有效的方法是先熟悉一些基本概念,然后找几个别人设计好的程序认真仔细地分析一遍,再稍作改动,再看看能否达到预期目的,不断地举一反三,既可以加深对一些参数、设计方法的理解,又可以快速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另外,再提醒一下:Javascript对大小写是敏感的,特别是一些对象、方法、属性的大小写一定要一致,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否则在调试程序时可要累死你了。
7、变量
如 var myVariable = "some value";
变量有它的类型,上例中myVariable的类型为string(字符串)
javascript支持的常用类型还有:
number:数(包括浮点数);
boolean:布尔值,只有true和false两个值,是所有类型中占用内存最少的;
null:一个空值,唯一的值是null;
undefined:没有定义和赋值的变量
实际上javascript的变量是弱变量类型,你赋值给他的是字符串,他就是String .
是数字他就是整形。是true和false他就是boolean型(注意,不能加引号,不然会被当成字符串处理)。
[编辑本段]特点
能够具有交互性,能够包含更多活跃的元素,就有必要在网页中嵌入其它的技术。如:Javascript、VBScript、Document Object Model(DOM,文档对象模型)、Layers和 Cascading Style Sheets(CSS,层叠样式表),这里主要讲Javascript。那么Javascript是什么东东?Javascript就是适应动态网页制作的需要而诞生的一种新的编程语言,如今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于Internet网页制作上。 Javascript是由 Netscape公司开发的一种脚本语言(scripting language),或者称为描述语言。在HTML基础上,使用Javascript可以开发交互式Web网页。Javascript的出现使得网页和用户之间实现了一种实时性的、动态的、交互性的关系,使网页包含更多活跃的元素和更加精彩的内容。 运行用Javascript编写的程序需要能支持Javascript语言的浏览器。Netscape公司 Navigator 3.0以上版本的浏览器都能支持 Javascript程序,微软公司 Internet Explorer 3.0以上版本的浏览器基本上支持Javascript。微软公司还有自己开发的Javascript,称为JScript。 Javascript和Jscript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在一些细节上有出入。 Javascript短小精悍, 又是在客户机上执行的,大大提高了网页的浏览速度和交互能力。 同时它又是专门为制作Web网页而量身定做的一种简单的编程语言。
JavaScript 使网页增加互动性。JavaScript 使有规律地重复的HTML文段简化,减少下载时间。JavaScript 能及时响应用户的操作,对提交表单做即时的检查,无需浪费时间交由 CGI 验证。JavaScript 的特点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你有创意。

『拾』 html语言重要发展过程

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即超文本标记语言,是的描述语言。html 是在 sgml 定义下的一个描述性语言,或可说 html 是 sgml 的一个应用程式,html 不是程式语言,它只是标示语言。
* 超文本标记语言(第一版) -- 在1993年6月发为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IETF)工作草案发布(并非标准)
* HTML 2.0 -- 1995年11月作为RFC 1866发布,在RFC 2854于2000年6月发布之后被宣布已经过时
* HTML 3.2 -- 1996年1月14日,W3C推荐标准
* HTML 4.0 -- 1997年12月18日,W3C推荐标准
* HTML 4.01(微小改进) -- 1999年12月24日,W3C推荐标准
* ISO/IEC 15445:2000("ISO HTML")--2000年5月15日发布,基于严格的HTML 4.01语法,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
* XHTML 1.0 -- 发布于2000年1月26日,是W3C推荐标准,后来经过修订于2002年8月1日重新发布
* XHTML 1.1 -- 于2001年5月31日发布
* XHTML 2.0
* XHTML 1.0 -- 发布于2000年1月26日,是W3C推荐标准,后来经过修订于2002年8月1日重新发布
* XHTML -- W3C工作草案

阅读全文

与html的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