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贡 盐 历史
追溯到东汉章帝时期,自贡便有了井盐的开采生产历史。
自贡的第一次腾飞,受惠于清咸同时期的“川盐济楚”。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淮盐至湖南、湖北的水运道路被阻断,这不仅使清政府在楚岸的大量盐税化为乌有,而且千百万人民“淡食甚苦”。清政府被逼无奈,允许“川盐济楚”。樊篱一经撤除,自贡生产的井盐如出闸的洪水飞泻两湖,远销湘、鄂、滇、黔等省150余州县。
按道光三十年(1850年)核定章程,水引一张计捆巴盐8千斤,花盐1万斤,每月入楚川盐九百引,按巴盐、花盐各半计算,即为800万斤左右,年销量在1亿斤左右。
到同治二年(1863年),湖北全境皆食川盐,湖南省之岳州、常德、沣州等府州属地,直至省城都是川盐销地。同治八年、九年(1869年、1870年),川盐在湖北省年销量已经超过1.2亿斤。川盐大量销售,基本解决了湖广人民淡食之忧。
自贡于1939年9月在分属富顺县和荣县的两个盐场基础上直接建市,沿海盐区相继沦陷,为保证食盐的军需民用,国民政府决定再次“川盐济楚”。
(1)自贡的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燊海井凿成于1835年,深1001.42米,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是世界上第一口超1000米深井。至今仍保留着19世纪初的布局和风貌,是一处典型的清代井盐生产现场。
其主要生产天然气和黑卤物质,原日产天然气8500立方米和黑卤14立方米,现日产天然气只有1000多立方米。燊海井是中国古代钻井工艺成熟的标志,是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1988年1月,国务院还将其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㈡ 自贡的历史
南国灯城——自贡 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自贡称谓沿于自流井和贡版井两地名权的合称。1939年9月,当时的中央政府以“自贡”为正式地名设市,这一名称和建制一直相沿至今。
自贡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全市有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十多处。有陈列井盐生产技术发展史的盐业历史博物馆,有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桑海井,有世界奇观的恐龙群窟,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之一馆,有名扬天下的自贡灯会和彩灯博物馆,有佛教文化荣县大佛,有儒文化的建筑富顺文庙等。
㈢ 自贡的历史文化,写作文用,最好还有范文
贡,位于"天府之国"──四川省的南部,是"富庶甲于蜀中"的"川省精华之地",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独具风韵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其特有的风彩和格韵,卓立于中国城市之林。既有千载盐都的盛誉,又有恐龙之乡的称谓,亦有南国灯城的美名,1986 年,自贡市由国务院颁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后又相继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
自贡以盛产井盐闻名,素有"盐都"之称,其悠久的采卤制盐史,可上溯到近两千年前的东汉章帝时期(公元76--88年)。北周武帝时(公元561 年--578 年),因富世盐井而置富世县,因大公井而置公井镇。至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因镇置荣州,改镇为公井县。清咸丰三年(1853 年),大平天国攻占南京,淮盐受阻。 川盐济楚,得以运销两湖淮盐引岸市场。1973 年抗战军兴,海盐停滞,川盐崛起,再度济楚,有设市之需。 1939年9 月1 日始将川盐史上称为富荣盐场的东西两场--自流井和贡井从富顺、荣县划出合并而建立省辖的自贡市。 自贡因盐设镇、设县直至因盐设市之路,是一条典型的资源开发型的城市发展道路。在我国古代科技史、经济史和城市发展史上自贡都占有重要地位。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四川省自贡市东北郊约11公里的大山铺镇旁,是一个盛产一亿六千万年前的中侏罗世恐龙及其它嵴椎动物化石的遗址,是我国最重要的恐龙化石埋藏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之一。该遗址最早于1972年发现,1977 年首次发掘,获得一具较完整的晰脚类恐龙骨架,1979 年因基建施工化石被大量暴露。1979--1984 年间先后组织三次大规模的清理和发掘,在约2800平方米范围内获得恐龙及其它嵴椎动物200多个个体的上万件化石骨骼标本,从中已研究定名了恐龙鱼类、两栖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似哺乳爬行类等18个属21 个种。估计整个化石群集中埋藏范围约17000平方米,化石骨骼10 万块以上, 被誉为"恐龙公墓"。八十年代中期,在该遗址上修建有我国第一座大型的恐龙遗址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具有化石藏量巨大、门类齐全、埋藏集中、保存完整等特点。作为一处罕见的自然历史遗产,它所产出的化石不仅具有重要的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价值,而且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上侏罗纪早-中期恐龙化石材料缺乏的空白,对研究恐龙及其相关古动物的系统演化、生理特征、生活环境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学价值。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内(江)--乐(山)公路旁,分别与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连通的内(江)--宜(宾)高速公路和内(江)--昆(明)铁路也经过此地,并分别设有出口和火车站。该地距成都202 公里, 距重庆204 公里,交通便利。
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
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位于自贡市荣县金花乡。桫椤为一古稀植物,属真藏纲中的薄囊亚纲桫椤科中的一种,因其为木本,所以又叫树蕨。与恐龙同期生长,并为恐龙主要食料之一。现存的桫椤,是未遭第四纪冰川破坏而保存下来的古老孑遗,人称"植物活化石"。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的8种珍稀植物之一。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目前生长着15700 多株而又成片的桫椤群,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是与恐龙化石配套的自贡极珍贵的旅游资源。加上这一地区峰峦迭翠,蕨类密布,清新质朴的原始风情,数百亩的森林资源,以及周围的瀑布、钟乳石、石人峰、一线天、九桥十八洞等奇观异景和座落其间的水库,山环水貌,碧波荡漾,现已成为旅游的好去处。
㈣ 自贡过去的老历史
自贡从古代到现代,出过的著名人物:
熊过(明朝"西蜀四大家"和"嘉靖八才子"之一)
刘光第(近现代有变法维新“六君子”)
赵熙清末学者、诗人、书画家
卢德铭(黄埔军校二期生,秋收起义总指挥)
邓萍(红三军团参谋长)
颜文珍(技巧世界冠军)
谢奉琦(同盟会四川主持人,反清烈士,民国谥“章左将军”)
龙鸣剑(辛亥革命和保路运动先驱)
雷铁崖(著名的革命鼓动家和南社诗人,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秘书)
李宗吾(中国厚黑学宗师)
吴玉章(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革命家)
谢持(同盟会前辈、四川实业团领袖、国民党西山会议派领袖)
江竹筠红岩英雄江姐
张敬人(原名熊灼微,荣县起义任副总指挥)
跳水皇后高敏
“四川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宋育仁
原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四川省委书记陈刚
北伐名将许祖熊
曾鲁(黄埔军校二期生,国民革命军将领)
龙云骧(黄埔军校四期生,国民革命军将领)
优秀红军指挥员范易
革命家、教育家、原中宣部副部长曾德林
谢韬中国人民大学前副校长
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音乐家黎英海
北大哲学系主任、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黄楠森
中国首批火箭发射功臣邹金德
著名书法家柳倩
扬声海内外画家蝶痴万钟
王锡仁歌剧《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东方红>作曲
巴蜀鬼才魏明伦
罗晓音著名网络游戏公司音乐制作人
世界航模冠军王伟
世界技巧冠军张世洪
世界跳水冠军周义霖
原国脚及四川全兴队足球队队长魏群
打破女子汽手枪青少年世界记录的邓蔚
世界女子垒球金牌得主谢映梅
全国农民无偿献血量第一人朱世开(累计献全血量已达10000毫升)
著名无臂书法家胡林
西秦义工星辰
亚洲女飞人刘静
以自贡名义而歌唱的谭维维
作家:郭敬明
作家:饶雪漫
跳水亚洲冠军:胡亚丹(毕业于汇东实验学校)
歌手:爱戴
影视演员:田璐菡
伦敦残奥会射击项目金牌获得者:董超
主要资料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提供资料总结
http://ke..com/view/25847.htm
http://..com/question/242967096.html
满意请采纳。谢谢
㈤ 自贡有那些文化遗产
古迹和建筑
历史文化名城介绍
自贡,位于"天府之国"──四川省的南部,是"富庶甲于蜀中"的"川省精华之地",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独具风韵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其特有的风彩和格韵,卓立于中国城市之林。既有千载盐都的盛誉,又有恐龙之乡的称谓,亦有南国灯城的美名,1986 年,自贡市由国务院颁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后又相继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
自贡以盛产井盐闻名,素有"盐都"之称,其悠久的采卤制盐史,可上溯到近两千年前的东汉章帝时期(公元76--88年)。北周武帝时(公元561 年--578 年),因富世盐井而置富世县,因大公井而置公井镇。至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因镇置荣州,改镇为公井县。清咸丰三年(1853 年),大平天国攻占南京,淮盐受阻。 川盐济楚,得以运销两湖淮盐引岸市场。1973 年抗战军兴,海盐停滞,川盐崛起,再度济楚,有设市之需。 1939年9 月1 日始将川盐史上称为富荣盐场的东西两场--自流井和贡井从富顺、荣县划出合并而建立省辖的自贡市。 自贡因盐设镇、设县直至因盐设市之路,是一条典型的资源开发型的城市发展道路。在我国古代科技史、经济史和城市发展史上自贡都占有重要地位。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四川省自贡市东北郊约11公里的大山铺镇旁,是一个盛产一亿六千万年前的中侏罗世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的遗址,是我国最重要的恐龙化石埋藏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之一。该遗址最早于1972年发现,1977 年首次发掘,获得一具较完整的晰脚类恐龙骨架,1979 年因基建施工化石被大量暴露。1979--1984 年间先后组织三次大规模的清理和发掘,在约2800平方米范围内获得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200多个个体的上万件化石骨骼标本,从中已研究定名了恐龙鱼类、两栖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似哺乳爬行类等18个属21 个种。估计整个化石群集中埋藏范围约17000平方米,化石骨骼10 万块以上, 被誉为"恐龙公墓"。八十年代中期,在该遗址上修建有我国第一座大型的恐龙遗址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具有化石藏量巨大、门类齐全、埋藏集中、保存完整等特点。作为一处罕见的自然历史遗产,它所产出的化石不仅具有重要的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价值,而且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上侏罗纪早-中期恐龙化石材料缺乏的空白,对研究恐龙及其相关古动物的系统演化、生理特征、生活环境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学价值。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内(江)--乐(山)公路旁,分别与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连通的内(江)--宜(宾)高速公路和内(江)--昆(明)铁路也经过此地,并分别设有出口和火车站。该地距成都202 公里, 距重庆204 公里,交通便利。 ( 图 15、16、17 )
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
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位于自贡市荣县金花乡。桫椤为一古稀植物,属真藏纲中的薄囊亚纲桫椤科中的一种,因其为木本,所以又叫树蕨。与恐龙同期生长,并为恐龙主要食料之一。现存的桫椤,是未遭第四纪冰川破坏而保存下来的古老孑遗,人称"植物活化石"。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的8种珍稀植物之一。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目前生长着15700 多株而又成片的桫椤群,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是与恐龙化石配套的自贡极珍贵的旅游资源。加上这一地区峰峦叠翠,蕨类密布,清新质朴的原始风情,数百亩的森林资源,以及周围的瀑布、钟乳石、石人峰、一线天、九桥十八洞等奇观异景和座落其间的水库,山环水貌,碧波荡漾,现已成为旅游的好去处。
㈥ 自贡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1、大山铺恐龙化石
2、灯会
3、燊海井
4、盐业历史博物馆
5、龚扇
6、剪纸
7、扎染
8、富顺文庙
9、荣县大佛
㈦ 自贡凭什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自贡,川南区域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圈南部中心城市,享“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美食之府”之美誉。管理自流井、贡井、大安、沿滩四区和荣县、富顺两县,为四川省辖地级市,自贡于1990年筹建汇东新区(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四川省现有的五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
㈧ 自贡是如何闻名于世的
自贡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源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千年盐井、恐龙之乡、南国灯城而闻名于世
主要景区有恐龙博物馆、自贡灯会、盐业历史博物馆、仙市古镇、平桥瀑布等
西秦会馆及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会馆原为陕西盐商同乡会馆,造型奇特,错落有致。1959年在会馆内成立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主要收藏、整理、陈列、研究以自贡地区为中心、四川盐井生产的历史资料和实物
自贡灯会及中国彩灯博物馆:自贡灯会源于唐宋年间,从此民间观灯习俗长盛不衰,每年2月初至3月初都要举行大规模的观灯会,现已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届时各种艺术风格的建筑群灯,不同类型和品种的工艺灯、走马灯、花鸟灯、人物灯,大型组灯争奇斗艳。新建的“中国自贡彩灯博物馆”为世界上唯一研究和陈列彩灯艺术的专业博物馆。
㈨ 自贡的历史是什么
自贡地区的井盐业从一口盐井——富世盐井肇始。
自流井旧属富顺县,富顺县在汉时为江阳县属地。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分蜀郡南部和巴郡部分地区设犍为郡,领江阳等12县。贡井旧属荣县,荣县在唐时曾为荣州公井县,汉时亦属江阳县地。
那是一个充满了争议但确实又被大众接受了的传说:富顺有一位叫梅泽的人,在晋太康元年(280年)出门打猎,见一只白鹿在饮用石缝中流出的泉水,他拉弓搭箭射去,白鹿仍然不肯离去,梅泽颇觉奇怪,前去一尝,发觉泉水味咸,于是在这里凿井300尺,凿出了盐井,采出了卤水,并烧煎成盐。梅泽死后,人们建庙祭祠,尊他为“井神”,先后被封为金川王、通利侯,被供奉于井神庙中。
其实,在更早的东汉章帝时(76—88年),崔骃著《博徒论》,即写到江阳有盐。除富顺外,其他地区在唐以前均无产盐的记载。晋人著《华阳国志》,便明确记载了江阳县有富义盐井。南北朝时,该井名“富世盐井”,因其出盐最多、商旅集中、老百姓得其富饶而得名。据唐代人记述,盐井在富世县南五十步,即今富顺县富世镇。由此可见,崔骃所称的江阳有盐,就是富义等盐井无疑。因此推断,自贡地区的盐业起始,最迟应在东汉章帝时期。
到了北周武帝时(561—578年),自贡地区的又一盐井——大公井就已经闻名于世了,成为与富世盐井同时著称于蜀中的盐井。
隋唐两代,自贡地区的盐业进一步发展并闻名巴蜀。这一时期的盐业生产,分别以东之富世盐井、西之大公井为中心产场。
五代至宋初,四川在产盐区先后设立10个由官府掌管盐专卖的监,自贡地区则分设富义监与公井监。其官位为“井监使”,监下辖井,设场管理,按每井所定日产量和年产量征收盐税。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富义县升为富义监。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因避宋太宗讳改名富顺监。富顺名称即从此延续至今。
以自流井为代表的一批新盐井的出现
明朝初年,富顺、荣州两地的盐业从元代的衰微和元末的战乱中逐渐恢复。
明正德末至嘉靖初年,以富世盐井为代表的一批主要生产井因卤源枯竭,渐至坍塌而废弃。人们另觅新井,在富顺县城以西90里的荣溪水滨,发现了新的卤源,开凿了以自流井为代表的一批新盐井。据查考,自流井的开凿时间在明嘉靖十八年至三十三年(1539—1554年),其地在今自流井釜溪河西岸火井沱之浅石滩处。此井开始之初并非由人工开凿,而是卤水自然流出,且流量甚大,故得名自流井。以自流井为代表的一批新盐井开凿成功,逐步实现了自贡地区盐业生产中心从富顺、邓井关一带向西转移,形成了自贡地区盐业的新产区。
明嘉靖以来,随着自流井等一批新盐井出现,自流井相继演化为这一地区盐井群的名称和产场、地名的称谓。与此同时,大公井所在的荣县产区,亦被贡井之名所替代。自流井与贡井,两地相距十里,仅隔一河,在地质上同属自流井构造,其闭合面积约125平方公里,蕴藏着丰富的黄卤、黑卤和天然气资源。自流井与贡井的出现,形成了新的自流井、贡井产区。
明末清初,四川战乱频仍,人丁锐减,百业凋蔽,盐井生产亦备受破坏,出现井圮灶废、盐政荒废已极的局面。清政府一面鼓励老百姓前往四川开垦,组织大量外省移民入川,一面诏告天下,免除四川商民盐税,任民自由开凿盐井,听民自领自卖,三年免税。这样,就使四川和自贡地区的盐业生产从战乱的衰微中逐渐恢复并得以发展。
随时这一片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这时的自流井和贡井实际上同属一厂,归富顺管辖。自明代嘉靖以后,以荣溪河为界的东西两岸地方,尽管分属富顺、荣县,但井盐生产的繁荣,经济的潜在力量又把地处河东的自流井、河西的贡井紧密地连在一起,使两地的井盐业生产能同步发展。
雍正七年(1729年),富顺县曾设立自流井县丞,专司盐务,同时,也管办贡井盐务。雍正八年,同属富义厂的自流井、贡井分治,自流井属富顺县,贡井属荣县。
自流井、贡井分治后,荣县也在贡井设立了县丞,除专司盐务之责外,还就近稽察地方佐理县事。自流井属富顺县,贡井属荣县,这是行政区划的变化。就盐业生产而言,过去两地统称“富义厂”,1730年分井分地后,“富义厂”不复存在,自流井改称“富厂”,贡井改称“荣厂”。虽分为两厂,但由于地域相连,销岸不分,故视为一厂,其中,贡井为上厂,自流井为下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