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版画发展历史

版画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19 16:24:12

㈠ 木刻版画的历史

来自北欧人历史上16世纪的木刻,奥劳斯·玛格弩斯制作,描绘的是在乌普萨拉大教堂里的天文钟,后来毁于火灾。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它由文字印刷和图像印刷两部分组成,而图像印刷即是最初的木刻版画。
制版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时期的出土文物(譬如甲骨、陶器、玉石、青铜器)上面的文字和纹样雕刻,秦汉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和石碑等,都是利器在各种材料上镌刻而成。流传已久的印章艺术更是与制版流程相差无几。
印刷术的成型一般认为在于唐代。宋人朱翌的《猗觉寮杂记》(下卷)便说:“雕印文字,唐以前无之,唐末益州始有墨版。”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木板印刷品,卷中含有不少制作精美的木刻扉页。
中国的雕板印刷始于佛教传播的契机,但很快便漫布世俗生活。及至宋代,书籍及其插图的印刷工艺已经相当娴熟,在民间流传最广的纸币和纸牌就是一些小型的木版画。尤其是纸币,因有防止伪造的要求,刻工更为细密繁复。这些深入民间、流传范围极广的小版画,正是印刷术西传的先锋。
欧洲出现印刷术,较中国约晚700年。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西方印刷术直接得自东方,但欧洲最初印刷品的技术特征和构图方式与中国先前的印刷品蔚为相似,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各地最早出现的印刷品多是为了满足宗教推广的需要,欧洲也一样。当时的印刷品多以图像为主,最常见的内容为圣经故事,如基督受难、基督背负十字架、圣母圣子像等。初期木版画大多出现在德国南部和佛兰德斯的莱因河畔,并多见于修道院中。版材有胡桃、苹果、梨、樱树等常见果木。
在中国,由于接近生活,又价廉物美,至明清年间,民间木刻年画异军突起,河南朱仙镇、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锦竹的木刻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刻年画。它们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去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版画的技术传到日本以后,日本人将这这项技术带入装饰美术领域(如年月绘历),创造了珍奇璀璨的浮世绘文化。
江户末期至明治时代之间(19世纪后半叶),日本浮世绘版画借由包装纸、海报大量流传到海外。莫奈、文森特·梵高、马奈、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皆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㈡ 从历史的发展角度谈谈对版画的认识

我国园艺业和园艺学的发展,比欧美诸国早600~800年。古时的印度、埃及、巴比伦王国以及地中海沿岸,包括古罗马帝国,农业和园艺发展较早,但总体水平当时也在中国之下。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园艺植物和技艺的交流,最早当数汉武帝时(公元前141~公元前87年),张骞出使西域,经著名的丝绸之路,给欧洲带去了中国的桃、梅、杏、茶、芥菜、萝卜、甜瓜、白菜和百合等,大大丰富了欧洲的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给中国带回了葡萄、无花果、苹果、石榴、黄瓜、西瓜和芹菜等,丰富了我国的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以后的交流不限于陆地,海路打开了更宽的通道。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园艺大国”、“园林之母”。20世纪初极负盛名的植物学家亨利·威尔逊(E. H. Wilson),曾于1899~1918年5次来华,广为收集各种野生观赏植物1000多钟,包括当今闻名全球的珙桐和王百合等就是他由中国引到国外的;他于1929年在美国出版的专著《中国,园林之母》(China , Mother of Gardens)中写到:“中国的确是园林的母亲,因为所有其他国家的花园都深深受惠于她。从早春开花的连翘和玉兰,到夏季的牡丹、芍药、蔷薇与月季,直到秋季的菊花,都是中国贡献给这些花园的花卉珍宝,假若中国原产的花卉全都撤离而去的话,我们的花园必将为之黯然失色。”他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中国园林植物对世界的贡献。我国原产的果树、蔬菜、花卉和观赏树木,早已引向世界各地,在各国的园艺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现有中国园林植物达1527种及变种,该园以拥有这么丰富的中国园林植物而骄傲。中国是世界植物起源的几个中心之一,资源之多永远是我们的巨大财富。
中国现代园艺事业的发展主要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20世纪50年代,国家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的兴起,使农业中的园艺业也随之兴盛起来,园艺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也有长足的进步。但是20世纪50~70年代,农业的发展总方针是“以粮为纲”,园艺业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这种情况一直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此后,农业上种植结构的改革,农民真正自主地根据市场变化决定种植什么,园艺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从1979~1998年的20年间,蔬菜、果树的总面积和总产量的增长,在农业各行业(包括养殖业)中都是排在最前头的。
我国观赏园艺花卉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到1998年底花卉栽培面积已达9.1万hm2,年产鲜切花20多亿支,盆花11亿盆,花卉的消费需求以年增长20%的速度上升,增长速度十分惊人。
1999年5月1日~10月1日的“昆明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充分展现了我国和世界园艺生产与科研的最新成就,我国作为园艺大国的形象又一次矗立在世人面前。
我国的园艺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在一些地区,园艺业已成了改变落后和贫困的产业。

㈢ 西方版画的发展史及大师,流派

西方版画史
一,欧洲木版画的诞生与发展
(一)版画的源头
(二)欧洲的初期木版画
(三)纸牌、木版书和书籍木刻插图
(四)铜版画的诞生及其在欧洲北部的发展
(五)铜版画在欧洲南部意大利的发展
二,欧洲文艺复兴盛期的版画
(一)丢勒
(二)与丢勒同时代的其他德国版画家
(三)新的制版方法——明暗套色木刻和金属腐蚀版
(四)意大利的版画家
(五)勃鲁盖尔和尼德兰的版画
(六)繁荣的复制版画市场与木刻的衰落
三,十七世纪欧洲的版画
(一)伦勃朗
(二)荷兰的其他版画家
(三)法兰德斯的版画
(四)卡洛和法国的版画
(五)意大利的版画
(六)雕版肖像画的盛行
(七)美柔汀的发明与发展
四,十八世纪欧洲的版画
(一)罗可可艺术和法国的版画
(二)意大利的版画
(三)荷加斯和英国的讽刺版画
(四)民间版画和法国革命版画
(五)铜版画新的制版技术的发明与改进
(六)毕韦克和雕刀木口木刻
(七)石版印刷术的发明
(八)勃莱克
(九)歌雅
五,十九世纪欧洲的版画
(一)初期的石版画艺术
(二)浪漫主义美术的版画
(三)巴比松画派的版画
(四)杜米埃和法国的讽刺石版画家
(五)木版插图画家多雷
(六)印象主义和版画
(七)蚀版画家梅里庸、勃拉克芒和惠斯勒
(八)后印象主义画家的版画
(九)彩色石版画的劳特累克
(十)德国、荷兰、瑞典的几位杰出版画家
(十一)象征主义美术和纳比画派的版画
(十二)欧洲的版画原作运动和复兴蚀版画运动
[注释]
六,二十世纪欧、美的版画

(一)马蒂斯、鲁奥和野兽派画家的版画
(二)表现主义的先驱画家蒙克和恩索
(三)德国表现主义的版画
(四)毕加索和立体主义画家的版画
(五)达达派、形而上画派和超现实主义画家的版画
(六)“巴黎画派”中几位画家的版画
(七)现实主义版画家柯勒惠支、麦绥莱勒、勃朗群
(八)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版画
(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版画与表现主义的持续发展

㈣ 《版画历史》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咸通”本早约百年。 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神。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
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同时,在经卷中也开始出现山水景物图形。其他题材的版画,如科技知识与文艺门类的书籍、图册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北宋的汴京,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婺州、苏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实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现了铜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纸币和广告。元代的“平话” 刻本是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
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在许许多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版刻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仅宗教版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雪,不胜枚举。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刻本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也是版画各个艺术流派的兴盛期。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镌刻质朴。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以杭州为中心的武陵派,题材开阔,刻制精美。以安徽徽州为中心的徽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版画的发展始终与刻书业密切相关,宋元时代的中心在福建的建安和浙江的杭州,在明代的时候则转移到南京和北京。但是真正使得版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徽派版画的兴起。自15世纪以来,徽派版画即以刻制闻名于时,高手如林,尤其以黄、汪两个家族最为突出。明清两代新安黄氏一族所刻书达200余部,能图者有100多人,成为一支阵容庞大的队伍。代表作品有《养正图解》、《古列女传》等。在徽派版画以典雅、精巧的风格畅行于世的时候,金陵(南京)、武林(杭州)、苏州等地的版画插图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明代版画不仅用作书籍插图,而且也用于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文人雅士的“笺纸”、制墨名家的“墨谱”,以及民间娱乐用的“酒牌”。画谱中的较早者是1603年杭州双桂堂所刊的《顾氏画谱》;墨谱的代表则为万历年间出版的丁云鹏参与绘制的《程氏墨苑》;热心酒牌版画创作的是著名画家陈洪绶,他和徽州黄氏高手合作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成为传世名作。古代套色版画的出现,已知最早的是明刻的《萝轩变古笺谱》,但影响最大的却是刊刻于1633年的《十竹斋画谱》和刊刻于1644年的《十竹斋笺谱》,它们的作者是明代的出版家、书画家胡正言。
清代版画除了徽派以外,北京的殿版也很有名。代表作品有1696年北京刻手朱圭所刊焦秉贞的《耕织图》、1717年所刻冷枚画的《万寿盛典图》等。而1679年运用分色水印木刻法所印制的《芥子园画传》初集,是由金陵画家根据李流芳的稿本缯辑而成的,其后又出版了二、三、四集,广为流传,成为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部绘画教科书。
在欣赏版画近千年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时,有以下一些艺术特点值得注意:
1 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
2 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
3 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4 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版画在历史长河中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这是对版画艺术地位的恰当评价。

㈤ 明清的版画和年画的发展历程

版画的发展始终与刻书业密切相关,宋元时代的中心在福建的建安和浙江的杭州,在明代的时候则转移到南京和北京。但是真正使得版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徽派版画的兴起。自15世纪以来,徽派版画即以刻制闻名于时,高手如林,尤其以黄、汪两个家族最为突出。明清两代新安黄氏一族所刻书达200余部,能图者有100多人,成为一支阵容庞大的队伍。代表作品有《养正图解》、《古列女传》等。在徽派版画以典雅、精巧的风格畅行于世的时候,金陵(南京)、武林(杭州)、苏州等地的版画插图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明代版画不仅用作书籍插图,而且也用于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文人雅士的"笺纸"、制墨名家的"墨谱",以及民间娱乐用的"酒牌"。画谱中的较早者是1603年杭州双桂堂所刊的《顾氏画谱》;墨谱的代表则为万历年间出版的丁云鹏参与绘制的《程氏墨苑》;热心酒牌版画创作的是著名画家陈洪绶,他和徽州黄氏高手合作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成为传世名作。古代套色版画的出现,已知最早的是明刻的《萝轩变古笺谱》,但影响最大的却是刊刻于1633年的《十竹斋画谱》和刊刻于1644年的《十竹斋笺谱》,它们的作者是明代的出版家、书画家胡正言。
清代版画除了徽派以外,北京的殿版也很有名。代表作品有1696年北京刻手朱圭所刊焦秉贞的《耕织图》、1717年所刻冷枚画的《万寿盛典图》等。而1679年运用分色水印木刻法所印制的《芥子园画传》初集,是由金陵画家根据李流芳的稿本缯辑而成的,其后又出版了二、三、四集,广为流传,成为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部绘画教科书。
印制木板年画的作坊出现于明代后期,到清代前期又有扩大和增长,全国已经形成了若干生产中心。这些年画中心的生产能力强,行销范围广,而且有着鲜明的地区特色,最著名的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县的杨家埠。
位于天津以西的杨柳青自明代万历年间开始出现年画作坊,已知最早的有戴廉增、齐健隆两家。后来从两家中滋生出很多店铺,到乾隆年间便达到了鼎盛,杨柳青随之成为了北方的年画重镇。杨柳青年画题材广泛,包括神码、生活风俗、历史故事、戏曲小说、娃娃美人等,技法上追求绘画效果,单色制版,人工染色,刻工精细,赋色鲜丽。产品行销北方、东北和西北等地,代表作品有康熙年间的《喜叫哥哥》、乾隆年间的《盗仙草》和道光年间的《庄稼忙》等。
桃花坞在苏州北城工艺美术行业的集中地。明代开始印制年画,康熙年间出现了年画作坊,雍正、乾隆朝时更为兴盛,重要画店有张星聚、张文聚等。表现内容以故事性画面为主,并乐于表现城市面貌与市民生活,采取套色木刻的方法,乾隆时又加强了色彩晕染,作风比较写实,明净强烈。代表作品有《苏州阊门图》、《花果山猴王开操》、《百子全图》等。
杨家埠在山东潍县城东北,年画生产在乾隆时已具规模,同治后则进入盛期。内容以神码为主,体裁形式丰富多样,印制方式主要是分色套版,造型夸张,构图饱满而富有装饰性,色彩对比强烈,风格质朴生动。代表作品有《门神》、《男十忙》、《女十忙》等。 此外,河南朱仙镇、陕西凤翔、四川绵竹、福建泉州、广东佛山等地均有年画产地各有特色,直到晚清西方石印传入以后,各地年画才逐渐衰落下去。

㈥ 《版画的历史》

述说版画的历史

版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自己特殊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中国版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汉朝,从其发展来看,被称为中国版画的雏形是汉画像石砖。它虽是一种建筑物上具有装饰性的艺术品,但由於它以石砖为地,以刀代笔,显见版画的某些属性,后人以纸拓印,便是精彩的“版画”。随着雕版印刷术的产生与发展,版画也迅速壮大起来了。现存最早的版画是咸通九年(西元 868 年)介为二亲祈佛保佑所镌刻的《金刚般若经》卷首的扉页画《祗树园孤独图》(即有些书上提到的《说法图》,因图为佛在说法)。唐代的版画主要见於佛经宣传中,两宋时期,木刻版画的插图则大量出现在当时出版的经济、史略、文学书籍中。

明前期的版画秉承宋元遗风,线条粗犷,自然奔放,不拘细节,此时期的画工与刻工通常为一人兼任。如戏曲插图早期本子《娇红记》刻於宣德乙卯(即西元 1435 年)图为半页式,风格古拙,继承了宋画遗风,构图饱满。

明代中叶,着名画家投入创稿,造纸制墨,刻印书籍也有所发展,名画家与名刻工的分工合作,使得版画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时期的版画创作在质量与艺术水平上都大有提高,套印技术也在此时迅速发展,各地出现大批朱墨两色或多色印通俗读物和戏曲小说的插图。

明后期,中国版画步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版画以地域划分出现了许多流派,如金陵版画、徽州版画、吴兴版画、武林版画、建安版画等,大量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了。仅就《西厢记》的插图本来说就出现了数种版本。

明末清初,版画云集。由於此时涌现出的名画家与名刻工的通力合作,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版画。郑振铎在《版画史》序例中说:“故于陈(老莲)、萧(尺木)纵笔挥写,深浅浓淡,刚欲壁立千寻,柔如新毫触纸之处,胥能达诣传神,大似墨本,不类刻木”。由此可见,画与刻的相得益彰了。明崇祯十一年(西元 1638 年),陈洪绶的刻本《楚辞九歌》,与清顺治二年( 1645 )萧云从所绘的刻本《离骚图》都是以着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诗歌为主题的版画。这两套作品都是我国插图版画的精品,在我国版画史上地位颇高,反映了明末清初我国版画的繁荣。

清朝后期,版画艺术渐见衰落。近代的印刷术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而传入我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术,以及由它派生出来的版画也开始遭受冷落了。

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先生把木刻版画从国外介绍进来并加以提倡,我国的版画艺术才得以进一步发展。解放以后,版画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手法上千变万化,优秀的版画家层出不穷,创作风格各异,出现了繁花似锦的局面。

㈦ 简单说一下 木版画的发展历史,谢谢

木版刷印的兴起正是适应着民间信仰和生产、生活的需要,因为实用、方便、美观,才引起了上层的关注和文人的重视,所以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普遍开花,几乎无处不用。从记录宋代都市生活的《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梦粱录》和《武林旧事》等书可以看出,民间印刷非常活跃。金代平阳(今山西临汾)姬家刻印的《四美图》,其题材己世俗化,而带有后来民间年画的特点。从宋元到明清,全国出现了许多个雕版印刷的中心,刷印书籍的插图,张挂的画片,以及神像、纸马和装潢、仿单、纸牌等等,形成一个印刷的大千世界。其延续达一千二百年之久。 事实上,印刷的发明并非偶然和孤立。在有印刷之前,己有不少的类似印刷的工艺,如印章、印染和晚些时候的拓印术。秦汉时印章的使用已很普遍。在湖南长沙和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丝织物中,有半印半绘的花纹;那花纹是用小型的木刻版戳印(捺印)的,这种方法至今还在新疆维吾尔族中流传。到了唐代,大型的雕版夹印已经出现,可印出富丽的屏风。然而,这些都不是印刷。尽管在工艺的性质和特点上有些共同之处,但并非等同。在先后的关系上,甚至会有某些技术的直接借鉴和影响,这是合乎历史发展的逻辑的,但不能看作一回事。就像在有纸和剪纸之前,人们己用金属薄片搂刻花纹,如在漆器上的"金银平贴"。然而并不就是剪纸。常见有的文章为了说明某一事物的悠久,不惜将历史拉长,便出现了"木刻前的木刻","剪纸前的剪纸",以及"原始社会的花鸟画"(指彩陶纹饰,和"青铜器上的绘画"(指商周青铜器纹饰)等,使人难以捉摸。这里存在哲对于基本概念的模糊和艺术分类学的不清,是应该注意的。 概念和分类的不活也会产生连锁效应。最明显的是将"民间年画"一词概括一切民间的木版画。这里也存在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和重视的程度。"年画"一词的出现较晚。晚活李光庭《乡言解颐》中正式使用了“年画”这一词,并举了《孝顺图》、《庄家忙》之类的作品,指出"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还值得提出的是,本书将埠画"与"门神"、"春联"。等并列,概念很清楚.但在这之前,只是笼统地称年画"画贴"、"欢乐图"、"画张"、"纸画儿"、名称没有统一。直到现代,鲁迅先生倡导新兴木刻,劝掖青年木刻家借鉴民间,还是常用"花纸"一词。

㈧ 木版画的发展历史

中国民间木版画的历史,同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利用基本上是同步而行的,即便稍晚一点,也不会相差太远。在古代,纸、墨和毛笔的发明,给人们书写文字和图绘形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成为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特别是纸的制造和普及,经过了五个世纪左右,随着文化传播的需要,又感到了一本一本的抄书和一张一张的绘图之缓慢,又进一步解决了木版刻印的工艺,可以大量复制了。中国的雕版印刷术,一般认为是发明于唐代或唐代之前,至唐代中时已很成熟。现存最古的印本书。卷子,是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造的《金刚经》全卷长五米多,卷首刻有精美的扉画,系释迦牟尼佛说法图;卷末刻有王阶为二亲敬造普施的说明。这是宗教信仰借民间美术之形式的一个实例,也是刻书与刻画同步的明证。农业生产重视节气,而阴阳五行之说在古代直接联系着人们的活动,须要有大量的历书,所以印造历书便成为印刷术发明之后的一大功用。唐代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历书的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而唐末中和二年(公元822年)的历书残页,是成都民间私人印刷的。虽然在历书上不见刻印的图画,但与以后的春牛图、九九消寒图之类的出现,有直接的关系。
为什么要将木版画冠以民间二字呢?其针对性也很明显,就是把它看作民族的基础文化而加以全面审视.从历史看,民间木版画是相对于宫廷的、文人的和宗教的木版画而言的;从现实看,民间木版画则主要是区别干专业(专门,木刻家的创作.当然, 民间一词的内涵向来不十分确切,真外延也是散乱不定。而木版画之民间的和非民间的,更是交糅在一起,有的简直难以分辨.就须要视其艺术的倾向,看其正要的方面而定.如果从中国版画史的角度加以观察,便不难发现在研究上的偏倾;一提起古代的木刻,就是小说戏曲的绣像、全图和文人所用的笺纸;一提起民间的木刻,就是年画。半个世纪以来,研究民间木刻者多以年画概称一切。当然,这都是中国木版画成就的一部分,不容忽视;然而在另一方面,却把大量的民间木版画乃至更为丰富的样式排除在研究之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提出了中国民间木版刷印画的概念,对其作全面考察。旨在理出中国传统木版画的脉络,找出宫廷官方刻版、文人趣意和宗教宣传赖以发展的基础。唯其如此,才能看出中国木版画发展的全貌.本文所述,仅就民间木版画的历史、种类、流传和艺术特色加以简要说明。 概念和分类的不活也会产生连锁效应。最明显的是将民间年画一词概括一切民间的木版画。这里也存在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和重视的程度。年画一词的出现较晚。晚活李光庭《乡言解颐》中正式使用了“年画”这一词,并举了《孝顺图》、《庄家忙》之类的作品,指出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还值得提出的是,本书将埠画与门神、春联。等并列,概念很清楚.但在这之前,只是笼统地称年画画贴、欢乐图、画张、纸画儿、名称没有统一。直到现代,鲁迅先生倡导新兴木刻,劝掖青年木刻家借鉴民间,还是常用花纸一词。

㈨ 中国版画发展史

**郑振来铎先生和鲁迅先生是最早致源力于中国古代版画的研究者,鲁迅先生是中国版画的最早发起人,郑振铎先生尤以独到的眼光和非凡毅力收集并出版了《中国版画史图录》。
**图像印刷即是最初的木刻版画。 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 限于篇幅,就此简介。

㈩ 版画的历史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咸通”本早约百年。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神。这些便是版画的起源。
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同时,在经卷中也开始出现山水景物图形。其他题材的版画,如科技知识与文艺门类的书籍、图册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北宋的汴京,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婺州、苏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实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现了铜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纸币和广告。元代的“平话”刻本是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
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在许许多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版刻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仅宗教版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雪,不胜枚举。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刻本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也是版画各个艺术流派的兴盛期。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镌刻质朴。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以杭州为中心的武陵派,题材开阔,刻制精美。以安徽徽州为中心的徽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版画的发展始终与刻书业密切相关,宋元时代的中心在福建的建安和浙江的杭州,在明代的时候则转移到南京和北京。但是真正使得版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徽派版画的兴起。自15世纪以来,徽派版画即以刻制闻名于时,高手如林,尤其以黄、汪两个家族最为突出。明清两代新安黄氏一族所刻书达200余部,能图者有100多人,成为一支阵容庞大的队伍。代表作品有《养正图解》、《古列女传》等。在徽派版画以典雅、精巧的风格畅行于世的时候,金陵(南京)、武林(杭州)、苏州等地的版画插图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明代版画不仅用作书籍插图,而且也用于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文人雅士的“笺纸”、制墨名家的“墨谱”,以及民间娱乐用的“酒牌”。画谱中的较早者是1603年杭州双桂堂所刊的《顾氏画谱》;墨谱的代表则为万历年间出版的丁云鹏参与绘制的《程氏墨苑》;热心酒牌版画创作的是著名画家陈洪绶,他和徽州黄氏高手合作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成为传世名作。古代套色版画的出现,已知最早的是明刻的《萝轩变古笺谱》,但影响最大的却是刊刻于1633年的《十竹斋画谱》和刊刻于1644年的《十竹斋笺谱》,它们的作者是明代的出版家、书画家胡正言。
清代版画除了徽派以外,北京的殿版也很有名。代表作品有1696年北京刻手朱圭所刊焦秉贞的《耕织图》、1717年所刻冷枚画的《万寿盛典图》等。而1679年运用分色水印木刻法所印制的《芥子园画传》初集,是由金陵画家根据李流芳的稿本缯辑而成的,其后又出版了二、三、四集,广为流传,成为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部绘画教科书。

阅读全文

与版画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