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安岳石刻的历史文化
中国佛教与道教混合的石刻造像--安岳石刻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境内,分布于全县4个区32个乡,保存较完好的有45处,主要有卧佛院、圆觉洞、毗卢洞、华严洞、茗山寺、玄妙观等处。计有摩崖造像105处,造像约10万身。根据现存题记, 造像盛期主要在盛唐至北宋末近400年间。
安岳县位于四川省东部,为成渝古道要冲,始建制于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古称普州。县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尤以石刻著称于世。具有一定规模的石刻点就有300余处,石刻造像达10万余尊,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绝大部分石刻雕造于我国石窟艺术由北向南发展的高峰时期,即唐、五代、北宋时期。石刻造像以佛教题材为主,也有少数道教造像和儒、释、道三教合龛造像,且多数为摩崖造像。其艺术风格既有秀骨清相、婉雅俊逸的南北朝遗风,又有体态健美、面颐丰满的唐代风韵,还有雕工精细、璎珞满身、装饰华丽的宋代特色。
安岳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东邻重庆市,南接内江市,北连遂宁市。幅员面积2689.11平方公里,耕地133.6万亩,辖69个乡镇,人口154万。
安岳,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古为巴蜀分治地,梁设普兹郡,辖普州,北周建德四年置县,因治所建在铁峰山上,故取“安居于山岳之上”之义而得县名。至此,州县治所同置一城,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隋、唐、宋时期,普州已是闻名遐迩的重镇,其文化与眉山的“三苏”齐名,得“东普(州)、西眉(山)”之美誉。唐代名将程咬金,著名苦吟诗人贾岛,北宋大理学家陈抟,宋代大数字家秦九韶,广州起义革命先烈袁绍柏、彭明晶烈士,新诗的开拓者康白情,农业科学家允奎,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等一大批饱学之士及英豪人物或生于斯或葬于斯,为安岳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盛于唐宋的石刻,具有极高的史学和艺术价值,被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誉为“古、多、精、美”。境内现存摩崖石刻造像200余处、10多万尊、经文15窟、40余万字,列为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八庙卧佛院,石羊毗卢洞,鼎新华严洞、茗山寺,黄桷玄庙观,城郊圆觉洞、千佛寨等。还有罕见的石仿木古建筑—木门寺。石羊毗卢洞的紫竹观音高3米,悬刻于长、宽约10米的石窟中,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侧身坐在一张长3米的弧形荷叶上,飘逸自然而有丰韵,被前来观赏的专家、学者誉之为东方“维纳斯”。保存完好的侏罗纪马门溪恐龙化石、大量的石刻题记,珍贵的馆藏文物,尤令研究历史、观赏古迹的人们赞不绝口。
安岳农业发达,物产富饶。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产肉大县、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水产品超万吨县、中国柠檬之乡。柠檬、通贤柚、红苕加工、蚕桑、畜牧已成为安岳的五大支柱产业。
安岳工业以丝绸、纺织、食品、竹编、医药、机械加工、建工建材为主的产业已初具规模。安岳工业园区建设2002年底将全面完成,安岳工业方兴未艾。
安岳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纵横贯通境内的772公里干道公路出入十分快捷。已有220千伏输变电站1座、110千伏输变电站5座、10000门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光缆传输使通讯联络更加方便。
⑵ 韩国泡菜的文化和历史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树,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在看韩国影视剧的时候总会发现一个很特别的现象,那就是韩国人似乎特别喜欢吃泡菜,尤其是那些条件普通的家庭,这是怎么回事呢?在我们看来泡菜不就是腌制的菜吗?为什么放着新鲜的不吃,反而大量去吃泡菜呢?
泡菜还有一个很文艺的名字,“用母爱腌制出的亲情”。而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韩国人可以将一坛泡菜的原味卤汁传上好几代人。
除了泡菜本身的文化和口味之外,韩国人之所以将泡菜当成了日常菜品的原因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那就是韩国土地贫瘠,蔬菜的价格非常的昂贵,所以在蔬菜价格便宜的时候,大量买入将其制作成泡菜储存起来,就成为了一种必要的行为。
⑶ 内江的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内江市(含1998年2月新置的资阳地区)是一个开发早,历史悠久之地。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就其历史演变进程到民国止,大体可分为以下7个时期:
远古时期
内江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的沱江中游,土地丰腴,经济开发较早。据1951年出土的“资阳人”头骨化石和其他一些石器,陶片及植物标本等文物证实,约在距今3.5万年至4万年前,今内江市所在沱江流域即有古人类生息繁衍,并逐步形成了原始部落群体。故有今资阳、资中地区为尧时资国封地之说华夏历史进入到周王朝,今内江市已分属于古蜀,巴两国,由于蜀国与周王室臣属关系的确立,也推动了蜀中今沱江流域地区人民同周王朝的联系。春秋时期出生于今沱江之滨王二溪的孔子师、周大夫苌弘便是明证。简阳市1975年─1982年间数次出土的周代铜垒、戈、矛、剑等器具和铜钱,表明了该地在春秋战国时代,已是古蜀国的军事重镇了。
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秦平定蜀侯叛乱,同时派张仪东灭巴国,分别改置蜀郡、巴郡。今内江市随之纳入秦国版图,并成为巴、蜀两郡往来联系的通道。
秦汉三国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封建专制王朝,今内江市也作为秦帝国在巴蜀地区一部分得到相应的开发。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巴蜀平定,全国复归统一。后经文、景之治,汉武帝继位,开疆拓土,加大了西南边境开发的力度。从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到东汉顺帝永建年间(公元126─131年)在今沱江中段先后建置了以今资阳市雁江镇为中心的资中县,以今内江市市中区西化龙山麓为中心的汉安县,今内江市出现了历史上经济第一个发展时期。据《化阳国志》等文献记载和数以百计的汉墓发掘文物证实:今内江市的铁山(威远西北)之铁、牛革卑之盐,资水(即沱江)沿岸的桔柚,就成批通过资水运往成都;高祖十年(前197年)由萧何监造的未央宫东阁砖也到资中(今资阳市)落户。元康元年(前105年),特制的“资中城”铭文汉砖亦在资中问世。《华阳国志》还说:“汉安县,郡东五百里,土地虽迫,山水特美好,宜蚕桑,有盐井鱼池以百数,家家有焉,一郡丰沃。”顺帝永建五年(公元130年)修筑汉安栈道,进一步沟通了汉安同益州成都的经济联系。史料表明:两汉时今内江市的农牧渔蚕业和冶炼、制陶、井盐、建材、建筑等手工业都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沱江流域的沃土孕育了沱江人,辞赋家王褒、名臣董钧、治黄水利专家王延世就是当时从这里成长起来的。这种相对安定的局面,一直保持到蜀汉景辉五年(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时为止。
两晋南北朝时期
两晋秦始元年(266年),司马炎称帝,内江市尽入西晋版图。自惠帝永平元年(191年)起,北方“八方之乱”和关西人起兵么晋,迫使大批关中士人、关西流民入蜀谋生求食,从而引发了牛革卑、资中、汉安本土居民的向外大迁徙。惠帝太安二年(303年),巴人李特据蜀建号,次年(304年)其子李成称帝,国号大成,南方僚族人乘机北侵,汉安县全境为“夷僚”所据,县人离家随县衙侨居异地;同时县政荒芜的资中县,亦因战乱频繁,名存实废;极度动荡的牛革卑县,改隶蜀郡,今内江市陷入长达200年的灾祸之中。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平蜀,中央政权控制力量逐步南进,一面复建地方政权,一面对僚人招抚。当年的牛革卑县(两年后更名阳安县)境西南隅新置资州,负责南进安抚工作。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年)在今安岳、乐至县增新置普州和安岳、永康、多业诸县。明帝武成二年(560年),资州南迁至汉资中县故地新置的资阳县城;武帝保定年间(561─565年)又在今资中县重龙镇置盘石县;天和二年(567)再在汉安故址置中江县(隋开皇元年[581年]更名内江县)。荒废已久的沱江中游地区,终于又得恢复重建。
隋唐五代两宋时期
581年隋文帝取代北周称帝,不久灭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奠定了蜀地经济恢复的基础。618年,唐高祖建立唐朝;637年,唐太宗即位,实现了贞观之治。饱经战乱之苦的沱江流域中部地区,终于形成了资州(隋文帝开皇七年[587]治迁盘石县)、简州(隋初新置,治阳安县)普州三州共同治理的稳定发展局面,并步入了历史上第二个经济特久繁荣时期。从广泛分布于今内江市各区、市、县盛唐、中唐期间开凿的数以百计的摩崖石刻造像题记和寺庙碑记证明,沱江流域中部地区当时的经济、文化都已达到新的水平。
五代前后蜀时期,中原朝代变动频繁,但蜀境还是相对安定的。965年,宋太祖定蜀后,今内江市的经济状况较唐五代时期继续发展提高,今资中、资阳、安岳等县、市多处出土的宋代文物证实,两宋时期,这里制作的陶瓷、建材制品,无论是品种工艺,都具很高水平。一些成片的聚落民居,建筑考究,布局有序,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是不错的。安定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一批济世的人才,状元许将、许奕、赵逵,丞相赵雄,理学家陈抟、数学家秦九韶,就是其中佼佼者,享有“西眉(山)、东普(州)”之誉的安岳县,在宋代就出现进士262名。
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军分路进攻四川,普州兵乱;淳祜三年(1243年),蒙古军从南部入川,资州及辖县荒废;普州军民筑铁峰城,据险置治,固守至宝祜六年(1258年),城破州废。自此,今内江市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荒乱。
元明清时期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统一中国,建立了广袤的元帝国。经过宋末元初30多年的战争,今内江市除简州建制保留外,因地广人稀,资州、普州建制始终未得恢复。顺帝至正22年(1362年)。徐寿辉部将明玉珍入蜀,建大夏地方割据政权,大批湖广居民随其入川,资州(含内江县)、安岳(含石羊县)恢复州县之治。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大将汤和、廖永忠等率师平夏,今内江市随川入明版图。明太祖、成祖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鼓励外省籍居民入蜀垦殖经营。历经洪武、永乐、洪熙、宣德等四朝近70年(1371─1435年)的开发,今内江市境的经济得到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到隆庆、万历年间(1567─1619年),内江、资县(资州改置),资阳、简州(曾一度改简县)、安岳、乐至、威远、隆昌(隆庆元年[1567]新置)等8县(州)的区划匡架基本固定,以水稻、甘蔗、桑麻为主体的种植业和以冶炼、采掘、土陶、制盐、制糖、纺织等为主体的手工业又发展到历史第三个高峰期,有的已达历史最好水平。文化教育事业也有许多新的成就,一个仅有3.4万人(万历六年[1578]资料)的内江县,在明代就考中进士119名,举人312人,入仕任总督、巡抚以上高级职官者竟达25人,在四川州县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年),由于统治集团荒淫腐朽,引发的全国性农民起义波及四川。自此时起,明与义军间,明与清之间,清与义军间,清与吴三桂叛军间的战争不断,今内江市又陷入战乱之苦,千里沃土,渺无人烟。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蜀地始定,康熙初年(1662年),今内江市各州县的官吏才陆续到职。在康熙、雍正两朝(1662─1735年)倡导移民和与民生息等一系列宽赋政策的感召下,湖广、江西、福建、陕西等省大批居民来沱江流域垦殖落户,经济又开始复苏。雍正五年(1727年),随着资州直隶州(改资县置,辖资阳、内江、仁寿、井研4县)的建立,再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1736─1850年)的发展,今内江市人口已超过明中叶全盛时期,农牧渔蚕业和制糖等手工业亦达新的水平。内江、资州的蔗糖生产已同福建、台湾并称为全国三大糖业基地;内江蜜饯、隆昌夏布、乐至藕粉等土特产品享誉全国。沱江、球溪河、清流河航道千帆竞发,上通成都,下达重庆、武汉;东大路(成渝南线)、小川东路(成渝北线)、资(州)荣(县)等陆路干道,车马如流,一派繁忙,内江、资州、简州、隆昌4地已成为川中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
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列强迭次入侵中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交替上升,义和团、李蓝义军在今内江市境的革命活动,极大地激发了这一地区人民的爱国、革命热情,1911年8月著名的保路同志会“罗泉会议”召开,引发了是年冬资州、威远、内江3州县的独立。同盟会员喻培伦、杨禹昌和保路同志军首领胡玉垓的壮烈牺牲,为内江人民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民国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在内江市的统治,但不久北洋军阀窃取了革命果实,今内江市很快又成了讨袁的护国战争、反段的南北护法之战和四川军阀防区割据的争夺中心,拉扶派款、战祸连绵。仅内江县因占领军的不断更替,在民国23年(1934)时,田赋征收就预征到1965年,人民不堪重负,社会极度动荡。有压迫就有反抗。内江、安岳、隆昌、乐至、威远等地进步青年和农民在中共四川省委的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斗争,涌现了陈毅、曹获秋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董朗、彭明晶、廖恩波、罗世文等著名烈士。
民国24年(1935)川政统一,今内江市各区、市、县分隶于第二(治资中,辖资中、内江、资阳、简阳、威远、荣县、仁寿、井研8县)、第七(隆昌)、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安岳、乐至)。民国26年(1937)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今内江市人民竭尽全力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援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内江、资中两县蔗区人民将蔗糖生产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确保了前方后方的糖料供应;同时新发展了燃料酒精制造业,仅1942──1944年3年时间,内江的四川和资中、简阳等3家酒精厂即生产酒精4,025,818加仑,其中内江1县提供给资源委员会用于抗战的酒精即达该委总需量的13.8%。在冯玉祥将军发动的抗日爱国捐献运动中,内江、隆昌、威远3县献金总量就达8,920万元。在8年抗战期间,8县籍将士阵亡的达6261人,陆军上将饶国华烈士即是当中的杰出代表。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穷兵黩武,倍加盘剥,今内江市经济复又严重衰退,通货膨胀,民不聊生,人民再度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多行不义必自毙。国民党“戡乱建国”的倒行逆施,加速其失败。
新中国时期
1949年12月5日至15日,内江等8县人民相继宣告解放,迎来了历史新纪元。1950年,资中专员公署迁内江,改名为内江专区,辖内江、资中、资阳、简阳、仁寿、威远等县。1951年,分内江县城和近郊设县级内江市,专、市、县同驻一城。1968年改专区为地区。
1985年撤销内江地区建地级内江市,改原内江市为市中区。1989年,撤销内江县改置东兴区,与市中区同为内江市的直属县级区。与此同时,还管辖资中、资阳、简阳、威远、乐至、安岳、隆昌等七县,总面积13340平方公里。
1995年,资阳县改为县级资阳市,1996年简阳县改为县级简阳市,均由四川省直属管辖,由内江市代管。1998年2月,经国务院决定,内江市的行政区划再度进行调整,将资阳、简阳、乐至、安岳等四县市划出,另成立资阳地区。内江市辖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等3县2区。
⑷ 普州是四川的
普州是四川安岳县安岳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距离省会成都166公里.东邻重庆市,南接内江市,北连遂宁市。古为巴蜀分治地,梁设普兹郡,辖普州,北周建德四年置县,因治所建在铁峰山上,故取“安居于山岳之上”之义而得县名。隋、唐、宋时期,普州已是闻名遐迩的重镇,其文化与眉山的“三苏”齐名,得“东普(州)、西眉(山)”之美誉。唐代名将程咬金,著名苦吟诗人贾岛,北宋大理学家陈抟,宋代大数字家秦九韶,广州起义革命先烈袁绍柏、彭明晶烈士,新诗的开拓者康白情,农业科学家允奎,为安岳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安岳县位于川中腹地,东邻大足,南接内江,西毗乐至,北连遂宁。安岳县,春秋战国时为巴蜀之境;秦时为巴蜀二郡地两汉时为资中、牛崥、垫江、德阳四县之境。晋代因之。梁时于此置普慈郡。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元)置普州,并置安岳县。四县治地在铁门山,安然于山上,故名安岳。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省普州人资中(治地在今四川贤中县重龙镇)。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资州,改为资阳郡,安岳县属资阳郡。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分资阳郡复置普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普州为安岳郡。乾元元午(公元758年),复为普州。
两宋仍置普州安岳郡。乾德五年(967)省入安岳县为普康镇,太平兴国之前复置普康县,熙宁五年(1072)仍省入安岳县为普康镇。
元代末期,明玉珍在重庆建大夏国,复置安岳县。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于安岳县复置昔州;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潼川府为州,直隶布政司,废普州,安岳县属潼川直隶州。
清顺治初年,因袭明制.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安岳县省入遂宁县;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又省人乐至县。雍正七年(公元l729年),复置安岳县;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潼川直隶州升为潼川府(治地在今四川三台县潼川镇),安岳县屑潼川府。
民国初,废府州厅,改为道制,安岳县属嘉陵道管辖;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将四川省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和西康行政督察区,安岳县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lO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四川省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四个行署区,安岳县属川北行署区遂宁专区。
1958年,撤销遂宁专区,将安岳县划人川南行署区内江专区。
1968年,改专区为地区,从此至今,安岳县属内江地区管辖。
1998年2月,经国务院决定,将资阳、简阳、乐至、安岳等四县市划出,另成立资阳地区。自此,安岳属资阳市管辖。
⑸ 安岳有多少年历史
你好,在四川盆地东部的浅丘地带,镶嵌着一颗既古老而又焕发着青春光泽的“川东明珠”──安岳县始建于北周建德4年(公元575年),古称“普州”,属四川省所辖。至今有1436年历史
⑹ 四川内江的历史
民国时期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在内江市的统治,但不久北洋军阀窃取了革命果实,今内江市很快又成了讨袁的护国战争、反段的南北护法之战和四川军阀防区割据的争夺中心,拉扶派款、战祸连绵。仅内江县因占领军的不断更替,在民国23年(1934)时,田赋征收就预征到1965年,人民不堪重负,社会极度动荡。有压迫就有反抗。内江、安岳、隆昌、乐至、威远等地进步青年和农民在中共四川省委的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斗争,涌现了陈毅、曹获秋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董朗、彭明晶、廖恩波、罗世文等著名烈士。
民国24年(1935)川政统一,今内江市各区、市、县分隶于第二(治资中,辖资中、内江、资阳、简阳、威远、荣县、仁寿、井研8县)、第七(隆昌)、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安岳、乐至)。民国26年(1937)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今内江市人民竭尽全力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援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内江、资中两县蔗区人民将蔗糖生产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确保了前方后方的糖料供应;同时新发展了燃料酒精制造业,仅1942——1944年3年时间,内江的四川和资中、简阳等3家酒精厂即生产酒精4,025,818加仑,其中内江1县提供给资源委员会用于抗战的酒精即达该委总需量的13.8%。在冯玉祥将军发动的抗日爱国捐献运动中,内江、隆昌、威远3县献金总量就达8,920万元。在8年抗战期间,8县籍将士阵亡的达6261人,陆军上将饶国华烈士即是当中的杰出代表。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穷兵黩武,倍加盘剥,今内江市经济复又严重衰退,通货膨胀,民不聊生,人民再度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多行不义必自毙。国民党“戡乱建国”的倒行逆施,加速其失败。
新中国时期1949年12月5日至15日,内江等8县人民相继宣告解放,迎来了历史新纪元。
1950年,资中专员公署迁内江,改名为内江专区,辖内江、资中、资阳、简阳、仁寿、威远等县。1951年,分内江县城和近郊设县级内江市,专、市、县同驻一城。1968年改专区为地区。
1985年撤销内江地区建地级内江市,改原内江市为市中区。1989年,撤销内江县改置东兴区,与市中区同为内江市的直属县级区。与此同时,还管辖资中、资阳、简阳、威远、乐至、安岳、隆昌等七县,总面积13340平方公里。
1995年,资阳县改为县级资阳市,1996年简阳县改为县级简阳市,均由四川省直属管辖,由内江市代管。1998年2月,经国务院决定,内江市的行政区划再度进行调整,将资阳、简阳、乐至、安岳等四县市划出,另成立资阳地区。现内江市辖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等3县2区,总面积5386平方公里。
⑺ 乐至县的历史沿革
乐至未建县前,历为古蜀国、秦、汉、两晋、南朝(宋 齐 梁 陈)和北魏、西魏辖地。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县地置多业县,隶普慈郡。隋开皇三年(583年)普慈郡废,多业县属普州。
大业元年(605年)省普州入资州,普慈县隶资阳郡。唐武二年(619年)普慈县复隶普州。
贞观元年(627年)县随普州隶剑南道。
上元二年(675年)随普州隶剑南道东川。
天宝元年(742年)改普州为安岳郡。
乾元元年(758年)改郡复州,县隶郡州未变。唐末及五代时,县为前蜀(907年—925年)、后唐(925年—934年)、后蜀(934年—965年)所据,均沿唐制。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并唐剑南道东西两川为西川路,县属普州隶之。
咸平四年(1001年)分置梓州路。
重和元年(1118年)改梓州路为潼川路,县隶如故。
南宋保祐中期(约在1256年前后)普州、乐至均废。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县地属遂宁州。
至正四年(1344年)复置安岳县,县为辖地。明成化元年(1465年)分安岳六乡复置乐至县,编户七里,属潼川州。
正德九年(1514年)县隶成都府简州。
嘉靖六年(1522年)县属潼川州。
清顺治三年(1646年)平蜀,沿明制,县地属潼川州。
康熙二年(1663年)县地并入遂宁。
雍正六年(1728年)复置安岳县,与乐至县分治。
嘉庆七年(1802年)县属北道川潼川府。
1949年12月14日乐至县解放,县属川北行署遂宁专区。
1952年9月恢复四川省,遂宁专区及属县隶之。
1958年10月,县改隶内江专区。
1968年县隶内江地区。
1985年2月内江地区改制建市,县属内江市。
1998年2月县改隶资阳地区。
2000年12月资阳地区改制建市,乐至县属资阳市。
⑻ 普州的来历
传说,今安岳县瑞云乡一带,西汉前居住着一个野蛮的少数民族部落,名叫“州”,西汉政府攻取西南夷各国时,州部落灭亡,从外地迁入许姓、张姓等人家,而把这个此方命名为“州”。这个地方的地形是一个坝,坝后有一座山,名叫狮子山,山高坡陡,森林覆盖,遮天蔽日。
东汉初年酷夏时节,天气十分炎热。不知为什么,狮子山遍山是蛇,大大小小,长长短短,成千上万。每天到了黄昏的时候,那些蛇黑麻麻地梭下山来,窜到住户的房前屋后,有的甚至钻进屋里,爬到床上,骇得大人娃儿喊爹叫娘。直到半夜过后才离开,爬回山上。天天这样,于是,人们每到下午,便早早收活路回家,关门闭户,把墙壁堵得严严实实的,密不透风,不让蛇进屋。蛇进不了屋,就围住不走,把人困在屋里。人们不敢出来挑水喝,日子过得艰难极了。
这样一直到了第七天中午,太阳正当头的时候,来了一个外地老头,高高大大的,相貌和打扮都很奇特,还光着个脑袋,胡须花白,拖到小腹间。他四下一看,遍坝房屋,不见一个人影,家家户户,闭门不出,感到十分奇怪,掐指一算,完全明白了。他毫不畏惧地走近一户人家房前,几十条蛇一齐过来把他缠紧,他不慌不忙地盘腿席地而坐,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说也奇怪,几十条蛇立即从他身上松开,迅速地爬开了,他再站起手一挥,遍坝的蛇就全部逃回了狮子山。
老头敲敲这家的房门,喊道:“屋里有人吗?”这家人非常害怕,半天不敢出声。老头“哈哈”笑了两声,“不用害怕,蛇已被老夫赶走了。”这家人还不太相信,打开门缝看了看,果见四周一条蛇都没有了,便欢天喜地地打开门,又叫大家开门。几十户人家非常感激老头,都来到院里向老头道谢,邀请老头堂屋上坐,端水倒茶,杀鸡杀鸭,弄起一大桌酒菜,热情招待老头。众人都感到奇怪,要讨教老头驱蛇的方法。老头说:“佛法无边”。众人都听不明白,以为老头是神仙下凡,倒头便拜。原来这老头是个和尚,不过当地人还不知道佛教为何物,因为这个时候佛教刚传入中国。老头说:“劫数啊!这些蛇是巫师在兴风作浪,想逼走村民,独占狮子山,等侯七年后在此出现的宝物,吃掉它,增强魔力。现在,这儿虽然一条蛇都没有了,但蛇全部爬回狮子山去了,后患未除。”众人听了,又转喜为愁,直向老头磕头作揖,请他上山把蛇全部消灭。老头点点头,说:“我佛慈悲。”<BR>于是众人跟在老头后面一起上山。老头一路念念有词,蛇一起掉头爬回去,最后来到一个大石洞前。大家一看都吓坏了,蛇多得数不胜数,十分恐怖。只见老头一个人走进蛇群中,任凭蛇在身上缠绕,一点儿也不害怕。众人看得心惊肉跳,都十分担心老头的安危。不一会儿,蛇忽然全部不见了,老头盘腿坐在一个小石包上。众人走近一看,老头旁边有一天然形成的石缸,水十分清澈,却不知从何而来。
老头站起身来道:“灾难已经过去了,老夫走了。”众人都十分舍不得,再三邀请老头多住几日,老头仍执意要走;便又送许多财物,老头坚决不收;众人便恳请老头留下姓名,日后子孙后代有个纪念、供奉。老头道:“姓名乃是一个人的代号,身体只是一副皮囊而已,名利均是过眼云烟,何须纪念、供奉。普渡众生,乃我佛慈悲。”
这样,人们又过上了安乐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十分怀念这位救苦救难的老头,便一起向官府呈诉此事。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这位老头,也为了顺应民意,东汉政府在老头所说“普渡众生,乃我佛慈悲”中取一个“普”字,将今瑞云一带改名为“普州”,归犍为郡管辖。
7年后,许黄玉出世了,16岁时嫁给了南韩驾洛国金首露王,被封为“普州太后”。普州之名一时在中国有很大的影响。普州太后的故事,我们在路过瑞云乡的时候,再给大家讲一讲。
后来南朝萧梁时,正是佛教兴盛时期,又从“普渡慈航”这个佛教语中借用“普慈”,在今安岳县区设立普慈郡,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在安岳建州,在讨论州名时,许氏族人向朝廷建议,为与南韩建立友好关系,借用“普州”名,得到朝廷采纳。普州名自始才指的以安岳为治所的区域。
据《四川郡县志》记载,安岳秦属巴、蜀二郡。事实上在这之前和秦统一巴国和蜀国后,在西南方向,中国的版图只达到蜀郡(今成都)和巴郡(今重庆),虽说安岳属巴、蜀二郡管辖,但县域面积究竟有多大,历史上根本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依当时的建制情况,安岳远没有现在这么大。安岳部分边远地方,山势陡峭,树木丛生,很可能是野蛮的少数民族小部落,史学家也把她们称为国家,她们受到蜀文化的影响,有的是奴隶制国家,有的是封建制国家。直到西汉政府再一次统一西南夷征服各个国家时,安岳才划归新设立的犍为郡管辖。
传说,今安岳县瑞云乡一带,西汉前居住着一个野蛮的少数民族部落,名叫“州”,西汉政府攻取西南夷各国时,州部落灭亡,从外地迁入许姓、张姓等人家,而把这个此方命名为“州”。这个地方的地形是一个坝,坝后有一座山,名叫狮子山,山高坡陡,森林覆盖,遮天蔽日。
东汉初年酷夏时节,天气十分炎热。不知为什么,狮子山遍山是蛇,大大小小,长长短短,成千上万。每天到了黄昏的时候,那些蛇黑麻麻地梭下山来,窜到住户的房前屋后,有的甚至钻进屋里,爬到床上,骇得大人娃儿喊爹叫娘。直到半夜过后才离开,爬回山上。天天这样,于是,人们每到下午,便早早收活路回家,关门闭户,把墙壁堵得严严实实的,密不透风,不让蛇进屋。蛇进不了屋,就围住不走,把人困在屋里。人们不敢出来挑水喝,日子过得艰难极了。
这样一直到了第七天中午,太阳正当头的时候,来了一个外地老头,高高大大的,相貌和打扮都很奇特,还光着个脑袋,胡须花白,拖到小腹间。他四下一看,遍坝房屋,不见一个人影,家家户户,闭门不出,感到十分奇怪,掐指一算,完全明白了。他毫不畏惧地走近一户人家房前,几十条蛇一齐过来把他缠紧,他不慌不忙地盘腿席地而坐,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说也奇怪,几十条蛇立即从他身上松开,迅速地爬开了,他再站起手一挥,遍坝的蛇就全部逃回了狮子山。
老头敲敲这家的房门,喊道:“屋里有人吗?”这家人非常害怕,半天不敢出声。老头“哈哈”笑了两声,“不用害怕,蛇已被老夫赶走了。”这家人还不太相信,打开门缝看了看,果见四周一条蛇都没有了,便欢天喜地地打开门,又叫大家开门。几十户人家非常感激老头,都来到院里向老头道谢,邀请老头堂屋上坐,端水倒茶,杀鸡杀鸭,弄起一大桌酒菜,热情招待老头。众人都感到奇怪,要讨教老头驱蛇的方法。老头说:“佛法无边”。众人都听不明白,以为老头是神仙下凡,倒头便拜。原来这老头是个和尚,不过当地人还不知道佛教为何物,因为这个时候佛教刚传入中国。老头说:“劫数啊!这些蛇是巫师在兴风作浪,想逼走村民,独占狮子山,等侯七年后在此出现的宝物,吃掉它,增强魔力。现在,这儿虽然一条蛇都没有了,但蛇全部爬回狮子山去了,后患未除。”众人听了,又转喜为愁,直向老头磕头作揖,请他上山把蛇全部消灭。老头点点头,说:“我佛慈悲。”
于是众人跟在老头后面一起上山。老头一路念念有词,蛇一起掉头爬回去,最后来到一个大石洞前。大家一看都吓坏了,蛇多得数不胜数,十分恐怖。只见老头一个人走进蛇群中,任凭蛇在身上缠绕,一点儿也不害怕。众人看得心惊肉跳,都十分担心老头的安危。不一会儿,蛇忽然全部不见了,老头盘腿坐在一个小石包上。众人走近一看,老头旁边有一天然形成的石缸,水十分清澈,却不知从何而来。
老头站起身来道:“灾难已经过去了,老夫走了。”众人都十分舍不得,再三邀请老头多住几日,老头仍执意要走;便又送许多财物,老头坚决不收;众人便恳请老头留下姓名,日后子孙后代有个纪念、供奉。老头道:“姓名乃是一个人的代号,身体只是一副皮囊而已,名利均是过眼云烟,何须纪念、供奉。普渡众生,乃我佛慈悲。”
这样,人们又过上了安乐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十分怀念这位救苦救难的老头,便一起向官府呈诉此事。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这位老头,也为了顺应民意,东汉政府在老头所说“普渡众生,乃我佛慈悲”中取一个“普”字,将今瑞云一带改名为“普州”,归犍为郡管辖。
7年后,许黄玉出世了,16岁时嫁给了南韩驾洛国金首露王,被封为“普州太后”。普州之名一时在中国有很大的影响。普州太后的故事,我们在路过瑞云乡的时候,再给大家讲一讲。
后来南朝萧梁时,正是佛教兴盛时期,又从“普渡慈航”这个佛教语中借用“普慈”,在今安岳县区设立普慈郡,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在安岳建州,在讨论州名时,许氏族人向朝廷建议,为与南韩建立友好关系,借用“普州”名,得到朝廷采纳。普州名自始才指的以安岳为治所的区域。
据《四川郡县志》记载,安岳秦属巴、蜀二郡。事实上在这之前和秦统一巴国和蜀国后,在西南方向,中国的版图只达到蜀郡(今成都)和巴郡(今重庆),虽说安岳属巴、蜀二郡管辖,但县域面积究竟有多大,历史上根本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依当时的建制情况,安岳远没有现在这么大。安岳部分边远地方,山势陡峭,树木丛生,很可能是野蛮的少数民族小部落,史学家也把她们称为国家,她们受到蜀文化的影响,有的是奴隶制国家,有的是封建制国家。直到西汉政府再一次统一西南夷征服各个国家时,安岳才划归新设立的犍为郡管辖。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⑼ 涿州的历史名人,越想越好
涿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经济发达,文化灿烂,古迹众多。古往今来,这里名流辈出,灿若繁星。
[卢植] (?——192),字子干,东汉涿郡涿县(今涿州市)人。这是小黄门左丰来广宗蛾军,以鲁植没有送礼卢植以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为历代所敬重。卢植后人,历代不衰,至今仍繁衍于海内外。
[刘备](161——223),字玄德,东汉涿郡涿县人,故里在涿州城南大树楼桑村。三国蜀汉皇帝。公元221至223年在位。
东汉远支皇族。幼贫,与母织席贩履为业。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和军阀争雄战争。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后采用诸葛亮连孙拒曹的主张,与建安十三年(208)年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与赤壁,乘势占领荆州,力量逐渐壮大。旋又夺取益州和汉,219年成汉中王。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次年,率军进攻孙权,在夷陵之战中大败。章武三年(223)病危。四月,刘备死于白帝城,时年63岁,谥昭烈皇帝。
[张飞](?——公元221年)字翼德,东汉涿郡涿县(今涿州市)人。故里在涿州市城南张飞店(现名忠义店)。三国蜀汉大将。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张飞、关羽和刘备在涿县桃园结义,随后聚集乡勇起兵涿县。
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曹操发兵取荆州,刘备败走夏口,至当阳长坂陂,曹兵把刘备等人打散,刘以张飞领20余骑兵断后,彰见曹兵迫近,据水断桥,嗔目横矛高吼:“身是张翼德,可来共决死。”以威武之势吓住曹兵,才是刘备得以脱身。后在进川路上,生获巴郡太守严颜。刘备战领益州后,冯长费为巴西太守。曹操派大将张郃取巴西,相持50余曰,大破张郃,张郃只带10余人逃还。
章武元年(221),刘备在成都称帝,封张飞为西乡侯。同年东吴袭取了荆州,关羽被害。张飞随刘备发兵拟夺荆州并为关报仇,行前因打骂部下,为部将张达、范疆杀害。追谥桓侯
[卢循](?——441),晋范阳郡涿县人,字于先,晋司空从事中郎卢谌之曾孙。东晋孙恩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后发展成为岭南地方割据势力。
[郦道元](约446——527),北魏范阳郡涿县人。故里在涿州市东道元村。道元,字善长,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永宁侯郦范之子。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与太和十八年(494)步入仕途,不久承袭父位爵位,为永宁伯。后任太傅掾、书侍御史、冀州镇东府长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太守、河南尹、御史中尉。其间曾两次持节进行行政区划建置更改和追讨叛军,最后死在关右大使任上,著成《水经注》40卷,为地理名著。文笔深峭,简洁生动,秀永传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后人对《水经注》研究有许多著述,被称为“郦学”。近时国外许多学者对“郦学”大量研究,曰本甚至在大学内开有“郦学”课。郦道元的文风对后世,特别对柳宗元等人山水游记写景手法有着一定影响。
[卢照邻](约635——约689)唐著名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县(今涿州市)人。
尤善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杨炯誉之为“人间才杰”。代表作有《长安古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摆脱六朝诗风影响。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其号为“初唐四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幽忧子》三卷,文集二十卷,以散失。明张燮辑有《幽忧子集》七卷,附录一卷,是比较完备的辑本。《旧唐书.文艺传上》为他立传。
[贾岛](779——843)唐著名诗人,字阆仙,涿州范阳县人。
贾岛家境贫寒,少时曾在瀛州(今河间)法普寺为僧,发明无本。后至东都洛阳,洛阳令禁止僧午后出寺,岛为此作诗自伤,当时监察御史韩愈见诗,深表同情,教导弃僧读书经科举进入仕途。岛遂还俗,但屡试不中。后曾经任长江(今四川遂宁西此)主簿、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司仓参军。后卒于普州任上终年44岁。
[窦禹钧]五代时后周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生五子俱进士及第,后世家喻户晓之《三字经》有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即指他教子有方,义风家法,为一时典范,传颂至今。
禹钧家素富有,常周济危困,在自家创办书院,聘请名师,购图书免费供远近寒士就读,在他的资助下,不少人得以成名。终年82岁,死后,宋代名臣、文学家范仲淹为他撰《窦谏议阴德碑》树于故里范阳墓在涿州团柳村。
[赵匡胤](927——976),即宋太祖,涿州范阳县北台村(今涿州市)为其故里。他是中国宋王朝的创建者和开国皇帝。建元建隆,在位17年(960——976)。
后汉乾佑元年(948),应募隶郭威。后周显德三年(956),积战功为殿前都指挥使,拜定国军节度使。后升殿前都点检,执掌兵权。恭帝即位该宋州归德军节度使。七年初,在陈桥发动兵变,代周称帝,创建宋朝,改元建隆。旋即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建隆二年,(961)及开宝二年(969),以杯酒释兵权方式,先后解除石守信等禁军将领及王彦超等节度使兵权。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战略,于乾德元年(963)平荆湖(荆南、湖南),三年平后蜀,开宝四年(971)平南汉,八年,平南唐。开宝间,又亲征北汉,不克。选将戍边要,加强对契丹防御。在进行统一战争同时,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以枢密使掌军政,三司使掌财政,以分宰相之权。加强禁军,削弱地方兵力;立更戍法,使兵将不相知。命文臣、京朝官出知州、县,并于各州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利;设监司掌管地方财权与司法。注意奖励农桑,蠲免五代以来部分杂赋;整治汴京(今河南开封)为中心的河运系统。他的一系列措施,积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割据混乱的局面,对宋初经济的恢复和社会安定,起了积极的作用。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自号安乐先生。30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
少随父徙居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居城西北苏门山,刻苦治学。出游河、汾、淮、汉,从学于李之才,研习《河图》《洛书》、宓牺八卦。晚居洛阳,与司马光、富弼、吕公著等交游。卒谥康节。杂糅《易传》及道教思想,构建象数学说,认为宇宙本原是“太极”,“太极”永恒不变;天地万物皆按其《先天图》运行变化;人类社会则以皇、帝、王、霸四期逐渐退化。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张世杰](?——1279)南宋著名抗元将领。范阳县(今涿州市)人。南宋德佑元年(1275),率部入临安(今浙江杭州),收复浙西诸城。元军迫临安,与文天祥主张背城决战,为陈宜中所阻。临安失守,率军由海路至福建,任枢密副使,坚持抗元。景炎三年(1278)任少傅、枢密副使,与元将张弘决战海上,兵败突围,与台风溺死。
[冯铨] (1495-1672)字振鹭。明万历进士,受检讨。天启五年(1625),谄事魏忠贤,以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不久即晋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次年即免罢。崇祯初以谄事魏忠贤,赎徙为民。顺治元年(1644),降清,令以大学士原衔入内院佐理机务。次年,授宏文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十三年,加太保致仕,仍留备顾问。十六年,改设内阁,命以原衔兼中和殿大学士。著有《瀛州赋》、《独鹿山房诗集》。
[卢坤] (1772——1835),清顺天府涿州人,字静之,号厚生。清嘉庆、道光年间封疆大吏。嘉庆进士。历任兵部主事、湖北按察使、陕西巡抚等职。道光十年(1830)受湖广总督,督师镇压湖南江华瑶民赵金龙起义及广东各地瑶民起义,调两广总督。十四年英国侵略者律劳卑率舰入侵虎门,进迫黄埔,蛮横要求通商,他照例封舱停市,加强防范,有加强海防,调集水陆军坚拒。不久病死。赠兵部尚书。
[王柳汀](1906-1974)原名王庆春,别号渔父。又从齐白石、王雪涛等名家学画,专攻花鸟。早期有《王柳汀花鸟集》问世。建国后曾为贵阳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北京全国美术展曾有其作品,1983年《河北画集》有作品入选。病逝于贵阳。
[冯至](1905-1993)诗人,翻译家。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5获德国海贷山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西语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为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一、二届会长,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0年当选为瑞典皇家文学、历史、文物研究院外籍院士。 1981年当选色联邦德国麦因茨科学与文学研究员通讯院士。1983年获联邦德国学科院歌德奖章。1985年获民主德国格林兄的文学奖金。1986年当选为奥地利科学院通讯院士。著有《昨曰之歌》、《十年诗抄》、《论歌德》,议有《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张天民] 1933年7月7曰生,河北涿州市人,青年时代在北京第四中学读书,1952年9月至1954年7月参加工作,197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9月至1954年七月在中央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前身)做编辑工作,1956年3月至1983年1月,他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了27年,一步一个脚印的在风风雨雨中成长起来;1986年3月至1988年11月调人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任中央电视台分党组成员、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张天民同志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2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编剧,同年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张天民同志是我国知名度很高的剧作家和诗人,是我国影视界最有硬性的剧作家之一。他先后担任中国电影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会长、电视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学会理事等社会职务,为中国影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张天民同志是一位有大无畏革命精神的优秀剧作家。在“十年动乱”期间,围绕电影《创业》所张开的与“四人帮”斗争中,张天民同志勇敢地站在战斗第一线,冒着生命危险向“四人帮”发出了战斗檄文,有力的支持和参加了邓小平同志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家与“四人帮”反党集团进行的殊死斗争。毛泽东主席对电影《创业》的批示,标志着“四人帮”推行的错误文艺方针的失败,对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调整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十年来,他孜孜不倦,笔耕不止,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文学艺术创作家;他以他的勤奋和聪慧,以他的深邃和洞察,创作出一大批受喜爱的诗集、短篇、中篇、长篇小说、电影剧本、电影连续剧剧本,其中在当时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五更》、《路考》等、电影剧本《鸿雁》《创业》、《春泥》《开国大典》等、电视连续剧本《武则天》、《潘汉年》、《中国命运的决战》、《秦始皇》、《青年毛泽东》等,这些组品种有的被收入学校教科书,有的被译成多国文字发行,而更多的作品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在评奖中获金鸡奖、百花径、华表奖、飞天奖、金鹰奖等,他本人也获得最佳编剧奖。
⑽ 乐至水平乡的历史
这个历史还是比较难以追究的,如果你实在想要去追究的话,你可以去找当地的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