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银行历史文化

银行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19 11:17:26

⑴ 交通银行的发展历史

交通银行创建于1908年,是中国早期的四大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一,在近代中国金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交通银行在筹建过程中,采取了官商合办的形式,为股份有限公司性质的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成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负责借款赎回京汉铁路的经营权。

经过努力,京汉铁路的路权于1908年12月收回。交通银行初期为经营轮、路、电、邮四政往来的专业银行,以后逐步发展成为经营一般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交通银行较早地借鉴了国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是我国最早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对促进我国早期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1928年,国民政府颁发了《交通银行条例》,特许交通银行为“发展全国实业之银行”,交通银行成为当时第二家最大的官商合办银行。1935年,国民政府形成了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即“四行两局”的金融体系,为发展中国近代工业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银行被新政府接收。1954年,中共中央、政务院决定在交通银行原有机构和干部的基础上建立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从1958年开始,交通银行除香港分行继续营业外,内地行的业务分别并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1986年7月24日,为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鉴于交通银行对于中国金融的巨大历史影响以及在国际上良好的声誉,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1987年4月1日,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

作为金融改革的试点,交通银行在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中实现了六个“第一”,即第一家资本来源和产权形式实行股份制;第一家按市场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设置机构;第一家打破金融行业业务范围垄断,将竞争机制引入金融领域;第一家引进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并以此规范业务运作,防范经营风险;第一家建立双向选择的新型银企关系;第一家可以从事银行、保险、证券业务的综合性商业银行。

1994年,飞速发展的交通银行已经成为中国第五大银行,按资产规模在全球银行中位居第191位,成为一家在国内外都具有影响力的大型商业银行。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自身改革的需要,交通银行实施了由多级法人向一级法人体制的变革。统一法人体制后,交通银行的经营管理更加规范,社会影响和市场形象进一步提高。交通银行改革发展的实践,为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探索了道路,对金融改革起到了催化、推动和示范作用。

年6月,在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国务院批准了交通银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整体方案,目标是把交通银行办成一家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在深化股份制改革中,交通银行完成了财务重组,成功引进了汇丰银行、社保基金、中央汇金公司等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并着力推进体制机制的良性转变。

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内地商业银行。2007年5月15日,交通银行又在上海成功发行A股。

目前,交通银行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发展战略明确、公司治理完善、机构网络健全、经营管理先进、金融服务优质、财务状况良好”的具有百年民族品牌的现代化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现为中国第五大银行;按总资产排名,已跻身全球银行百强行列。

⑵ 建设银行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
是增强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研究国内外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发展趋势,我们党委班子强化了一个共识,作为我国金融业主体的四大商业银行,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办成现代商业银行,而且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通过总结回顾建设银行50年的发展历程, 了解建设银行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使全行员工真正体会到先进文化在建行初创成长、发展壮大、商业化转轨等不同历史阶段所发挥的支撑作用,引导大家更加珍惜建行人创造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增强传承建行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宣传推广一大批先进典型经受严峻的考验,连续多年实现无重大经济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无重大违规经营,资产质量好、经营效益好、服务质量好的先进经验,引导全行员工充分认识先进的企业文化在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所发挥的凝聚、激励与约束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大家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深刻分析全面开放金融业所带来的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学习借鉴中外优秀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引导全行员工认清文化优势是保持企业基业长青、出类拔萃的制胜法宝,深刻认识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造要解决好转变观念和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靠先进的企业文化支撑,充分认清我们自觉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从而增强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凡是成熟的、优秀的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必然懂得、重视、善于抓企业文化建设。那种把企业文化建设视为“软”任务,说起来是“核心竞争力”,做起来是“边缘化”;或者仅仅当成分管领导和具体部门的工作,甚至还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墙壁上、广告上”等,显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纠正的。
二、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重在付诸于实践,贵在渗透于
经营管理之中,功在内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最关键的是要将核心价值观及其理念等文化要素付诸于实践、渗透于经营管理之中,转化为广大员工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内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那种认为企业文化可以游离于经营管理活动之外,甚至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置企业文化于不顾的,正是落后文化的惯性思维及具体表现。近些年来,我们注意防止和克服这方面的问题,作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在推动建设银行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与落实方面,我们着眼于建设动态的、开放的、社会性的先进企业文化,引入“利益相关者”的理念,坚持表里如一、内外贯通,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教育与培训,不断强化“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以效益为目标,努力实现股东的最佳投资回报,实现建设银行与客户的双赢,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员工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与之相适应,我们借鉴现代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对全行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进行了积极探索,强化资本约束和以有限资源投入创造最大效益的经营理念,并贯到投入产出分析、资源配置、绩效评价等各项经营管理决策中,从而使过去那种重速度、轻效益,重扩张、轻质量,重发展、轻风险,重短期收益、轻长期效益,重局部利益、轻全局
利益等观念和思维方式得到了改变和纠正。
在构建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方面,我们认为,金融企业是经营货币信用的高风险企业,必须始终坚持把有效地控制风险作为实现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今年6月正式公布的“新巴塞尔协议”给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坚持把培育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内控能力,作为企业文化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从强化资产质量是银行生命线和审慎稳健经营的理念,到推进审贷分离、分级授权、相互制约等基础性的制度机制建设,都下了很大功夫。2003年7月,我们在全行实施“风险管理平台工程”,将国际成熟的标准化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引入到风险管理领域,在全行建立起“管理标准统一,体系相对独立,集中决策和分散控制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模式。这是我行在风险管理文化及其制度创新方面的重大突破。今年1月,我行与花旗银行、武汉大学在北京联合举办“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论坛”,进一步拓展了风险管理文化的新思路,增强了建立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的紧迫感。从今年7月开始,我们在全行系统开展了“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活动,结合开展“降不良、防案件、抓管理、促发展”攻坚战,实施“内部信用评级工程”,通过一系列学习、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不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规范风险管理行为,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逐步探索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风险管理文化。
在构建良好的服务品牌文化方面,近年来,建设银行坚持开展“文明规范服务”活动,以创建“青年文明号”、“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为载体,组织广大员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国建设银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制定、实施与文明优质规范服务相匹配的考核奖惩办法,强化广大员工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从我本人做起,总行和分行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首席客户经理,为重点企业、重点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别化的金融服务。通过举办“‘家园杯’营销策划竞赛”活动,激发广大员工强化市场营销意识、提高策划创新能力和服务效率。注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打造具有建行特色的服务品牌,先后推出和完善了“龙卡”系列产品、“乐得家”、“汇得盈”、“乐当家”、“速汇通”等产品品牌,树立了李向党及“向党工作站”等全国知名的服务品牌,在为广
大客户提供快捷高效优质服务的同时,逐步提升建行服务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当然,作为金融企业各级领导者、管理者,能否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优秀组织者和自觉实践者,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因素;他们的身体力行、积极倡导,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我们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应当带头学习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规律,不断增强自觉意识、责任意识、实践意识、表率意识,坚持在经营、管理、决策、用人、分配、服务等具体工作中,自觉实践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充分发挥其倡导作用、典范作用、推动作用、创新作用。
三、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与体制机制
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既是一个不断实践、积淀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创新、丰富、发展的过程。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先进的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先进性。惟有不断创新,建设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文化,才能保证建设银行制定并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保证我们的愿景、使命和目标的实现。
2003年底,国务院作出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的决定,要求我们紧紧抓住规范治理结构、改革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促进绩效进步这几个中心环节,努力把建设银行办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这既是建设银行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建行文化整合、创新和提升的重要契机。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思路和基本框架纳入了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和《管理改革总体规划》之中,并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专门立项。我们明确提出建设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把握这次股份制改造和企业文化重塑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建设先进的建行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促进广大员工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把建设银行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全行员工的共同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促进资产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改善,使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为实现建设银行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建设银行将坚持不懈地实施企业文化战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一定能够圆满完成股份制改造试点的各项任务,把建设银行办成最具有价值创造力的现代商业银行,以此向国家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真诚回报各届人士长期以来对建设银行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⑶ 建设银行历史文化

建设银行实现股改上市走向现代商业银行,也是建设银行改革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阶段。2005年以来,建设银行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发展战略规划,在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推进转变经营机制的过程中,着力构建适应现代商业银行需要的企业价值理念体系。

⑷ 中国银行的历史发展

1912年1月初,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正式上书孙中山,建议“就原有之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重新组织,作为政府的中央银行。1912年,大清银行副监督陈锦涛经时任政府司法总长的伍廷芳提名,出任临时政府财政总长并且常驻上海,开始借助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的力量,着手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建立政府中央银行。
1912年1月28日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召开股东大会,大会决定由股东会职员组成中国银行临时理监事会,负责与正副监督筹订章程,并管理全行事务。1912年1月24日由孙中山总统下令批准成立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应运而生。1912年2月5日正式开业。
1912年—1928年 中国银行成为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行使当时政府中央银行的职能。
1916年 抗拒袁世凯政府停兑令,全力维护中行信用。
1916年-1923年 中行历近十年之久,全面整理京钞问题。
1917年 则例之争——官商争夺中行领导权的斗争。
1927年 武汉国民政府集中现金,汉口中行损失惨重。
1928年 中行重要转折点——改组为国际汇兑银行 。
1929年,中国银行在伦敦设立中国金融业第一家海外分行。
1930年-1937年 兴建外滩中行大厦,抗衡上海外资银行。
1932年 发起成立中国征信所,开创中国征信事业。
1929年-1936年 中行开设海外机构,拓展我国外汇业务。
1929年-1936年 扩大贷款规模,转变贷款结构,支持国内生产发展。1931年 组建中国保险公司,推动保险业务发展。
1932年 平息公债风潮,推动整理公债。1933年-1935年 世界银市剧烈动荡,中行力阻白银外流。1932年-1933年 中国银行力主废两改元,积极参与币制改革工作。1935年4月间,国民政府再次修订中国银行条例,试图以强迫中行再次改组的方式垄断金融,导致中国银行的实际控制权事实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资本主义聚敛财富的工具。
1939年 南京政府成立四联总处,调整四行分工。
1938年-1942年 加强钞券调运,供应抗战需要。
1939年-1941年 平衡上海汇市,全力维持汇价。
1939年-1943年 坚持进行货币斗争,抵制日伪金融侵略。
1939年-1945年 努力争取侨汇,积极支持抗战。
1942年中国银行成为发展国际贸易的专业银行。1946年-1949年 “粒米百元”——恶性通货膨胀给中行带来严重影响。
1947年-1948年 南京政府勒令外汇移存,中行迫于压力抵制未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政府接管了中国银行,同年12月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由上海迁至北京。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中国银行。原总管理处随民国政府迁往台湾,至1960年在台重新开业。
1949年-1952年 承担外汇经营管理工作,成为我国外汇专业银行。1949年-1950年 积极稳定金融物价,促进国民经济恢复。1950年1月,周恩来总理向我国驻港机构发布保护国家资产,听候接管的命令。1950年4月,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划归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1950年-1952年 反封锁、反禁运、反冻结,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中国银行条例》,明确中国银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特许的外汇专业银行。
1964年-1976年 加强外汇资金运用,支持远洋运输船队建设。1968年-1976年试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实现出口收汇保值。1973年 加强调研工作,按时完成陈云同志布置的十个调研专题。
1978年 顺应改革开放需要,开创中国信用卡先河。1979年3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来,同时行使国家外汇管理总局职能,直属国务院领导。中国银行总管理处改为中国银行总行,负责统一经营和集中管理全国外汇业务。
1979年-1980年 中国银行进行体制改革,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成立。1979年-1989年 加强外汇管理,发行外汇兑换券。1979年 解决中美冻结资产问题,促进中美金融合作发展。1979年-1992年 加大外资利用,发行国际债券。1979年-1980年 恢复国际金融组织合法席位,支持国内经济文化建设。
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随后中国银行与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分设,各行其职,中国银行统一经营国家外汇的职责不变。至此,中国银行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监管之下的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中国银行的身份发生根本性变化,由原中国人民银行一个分支部门、国家金融管理机关,转为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
1987年-1992年 取得港币澳门币发行权,利于港澳经济繁荣稳定。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国家外汇由外汇管理局经营,中国银行由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
1994年 中国银行改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994年和1995年,中国银行先后成为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发钞银行。 2003年,国家选择中国银行作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两家试点银行之一。
2004年 中国银行稳步推进股改工作,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7月14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北京奥运会唯一的银行合作伙伴。
2004年7月22日 中国银行推出第一款奥运题材金融产品——长城VISA欧元卡雅典奥运珍藏版,支持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雅典。
2004年8月23日 中国银行在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为中国奥运健儿举办庆功酒会。
2004年8月26日,经国务院、银监会批准,中国银行以汇金公司独家发起的方式,整体改建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引进了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深化内部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取得了长足进步。
2005年2月22日 中国银行作为国内独家经销“北京奥运金”的金融机构,在京成功发行第一组“北京奥运金”本色系列产品。
2006年 中行实现精彩上市,开启百年历程新篇章。
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2008年12月30日,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中国银行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大奖。
2009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十一位。
2009(第六届)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
新出炉的“2009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更好地体现了今天的中国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这次调查共涉及17个行业,457 家候选公司。中银行凭借良好的信誉度入选明星榜。
2010年 在《巴菲特杂志》、《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巴菲特杂志年度金融大奖”评选中,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围“2010年(第七届)中国25家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位列第7位。
2011年 国际金融监督和咨询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在法国戛纳发布全球29家具有系统性影响力的银行名单,中国银行成为中国乃至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中唯一入选的机构。
2011年9月23日,中国银行首个境外大宗商品融资中心新加坡挂牌。中国银行副行长岳毅说,中行是首个在境外成立大宗商品融资业务区域中心和福费廷业务区域中心的中资银行。随着亚太区贸易发展,尤其是中国和东南亚贸易发展,中资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也在快速发展,自1936年起就开始在新加坡经营业务的中国银行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至2013年中行在新加坡有7个分支机构。中行新加坡分行当天也和中国石化子公司联合石化签署了开展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协议。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魏苇和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助理局长黎秀婷出席了当天的挂牌和签约仪式。
2012年 中行百年行庆,为此,2012年2月1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中国银行》特种邮票一套两枚 。
2013年中国银行与乌干达DFCU银行合作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开设中国业务柜台,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咨询业务,以适应两国双边贸易和投资业务的快速发展。这是中国银行在海外设立的第六家中国业务柜台。
2016年2月25日,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联手,在北京举行签约仪式。五大银行承诺,将对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办理的境内人民币转账汇款免收手续费,对客户5000元人民币以下的境内人民币网上银行转账汇款免收手续费,以降低客户的费用支出。 中国银行于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试点银行之一。围绕“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目标,中国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整合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稳步推进股份制改造工作。
2004年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银行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启动了新的航程。
中国银行成为了国内首家H股和A股全流通发行上市的公司。作为国内A股市场IPO最大、市值最大、流通股份最多的上市公司,中行上市没有分拆任何资产,而是采取了整体上市方式,为国有银行改制试点创造了一个成功范例。整体上市不留存续公司,有利于建立和巩固良好的治理机制,实现中国银行品牌的统一经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这既符合中行适应金融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也符合自身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股权投资多元化的需要,更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⑸ 商业银行的历史文化背景

具体参照:http://ke..com/view/18754.htm

银行是经济中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西方银行业的原始状态,可溯及公元前的古巴比伦以及文明古国时期。据大英网络全书记载,早在公元前6世纪,在巴比伦
已有一家“里吉比”银行。考古学家在阿拉伯大沙漠发现的石碑证明,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巴比伦的寺院已对外放款,而且放款是采用由债务人开具类似本票
的文书,交由寺院收执,且此项文书可以转让。公元前4世纪,希腊的寺院、公共团体、私人商号,也从事各种金融活动。但这种活动只限于货币兑换业性质,还没
有办理放款业务。罗马在公元前200年也有类似希腊银行业的机构出现,但较希腊银行业又有所进步,它不仅经营货币兑换业务,还经营贷放、信托等业务,同时
对银行的管理与监督也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罗马银行业所经营的业务虽不属于信用贷放,但已具有近代银行业务的雏形。人们公认的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文艺复
兴时期的意大利。“银行”一词英文称之为“Bank”,是由意大利文“Banca”演变而来的。在意大利文中,Banca是“长凳”的意思。最初的银行家
均为祖居在意大利北部伦巴第的犹太人,他们为躲避战乱,迁移到英伦三岛,以兑换、保管贵重物品、汇兑等为业。在市场上人各一凳,据以经营货币兑换业务。倘
若有人遇到资金周转不灵,无力支付债务时,就会招致债主们群起捣碎其长凳,兑换商的信用也即宣告破碎。英文“破产”为“Bankruptcy”,即源于
此。
早期银行业的产生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中世纪的欧洲地中海沿岸各国,尤其是意大利
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是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但由于当时社会的封建割据,货币制度混乱,各国商人所携带的铸币形状、成色、重量各不
相同,为了适应贸易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货币兑换。于是,单纯从事货币兑换业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专业货币商便开始出现和发展了。随着异地交易和国际贸易的
不断发展,来自各地的商人们为了避免长途携带而产生的麻烦和风险,开始把自己的货币交存在专业货币商处,委托其办理汇兑与支付。这时候的专业货币商已反映
出银行萌芽的最初职能:货币的兑换与款项的划拨。
随着接受存款的数量不断增加,商人们发现多个存款人不会同时支取存款,于是他们开始把汇兑业务
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贷放给社会上的资金需求者。最初,商人们贷放的款项仅限于自有资金,随着代理支付制度的出现,借款者即把所借款项存入贷出者之处,并通知
贷放人代理支付。可见,从实质上看,贷款已不仅限于现实的货币,而是有一部分变成了账面信用,这标志着现代银行的本质特征已经出现。
当时,意大利的主要银行有1171年设立的威尼斯银行和1407年设立的圣乔治银行等。16世
纪末开始,银行普及到欧洲其他国家。如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1619年成立的汉堡银行,1621年成立的纽伦堡银行等都是欧洲早期著名的银
行。在英国,早期的银行业是通过金匠业发展而来的。17世纪中叶,英国的金匠业极为发达,人们为了防止金银被盗,将金银委托给金匠保存。当时金匠业不仅代
人保管金银,签发保管凭条,还可按顾客书面要求,将金银划拨给第三者。金匠业还利用自有资本发放贷款,以获取利息。同时,金匠们签发的凭条可代替现金流通
于市面,称之为“金匠券”,开了近代银行券的先河。这样,英国早期银行就在金匠业的基础上产生了。
这种早期的银行业虽已具备了银行的本质特征,但它仅仅是现代银行的原始发展阶段。因为银行业的
生存基础还不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银行业的放款对象还主要是政府和封建贵族,银行业的放款带有明显的高利贷性质,其提供的信用还不利于社会再生产过
程。但早期银行业的出现,完善了货币经营业务,孕育了信贷业务的萌芽。它们演变成为现代银行则是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期间的事情,而这种转变还要求具备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特殊条件。
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分工的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一些手工场主同城市富商、银行家一起形成新的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封建主义银行贷款具
有高利贷的性质,年利率平均在20%~30%,严重阻碍着社会闲置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另外,早期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是政府等一批特权阶层而非工商业,
新兴的资产阶级工商业无法得到足够的信用支持,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大量的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货币资本。因此,新兴
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银行。
资本主义商业银行的产生,基本上通过两种途径:
一是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演变为资本主义银行。在西欧,由金匠业演化而来的旧式银行,主要是通过这一途径缓慢地转化为资本主义银行。
另一途径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这一途径是主要的。这一建立资
本主义银行的历史过程,在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表现得尤其明显。1694年,在政府的帮助下,英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家资本主义股份制的商业银行——
英格兰银行。它的出现,宣告了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在社会信用领域垄断地位的结束,标志着资本主义现代银行制度开始形成以及商业银行的产生。从这个意义上
说,英格兰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鼻祖。继英格兰银行之后,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商业银行。从此,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普及。
与西方的银行相比,中国的银行则产生较晚。中国关于银钱业的记载,较早的是南北朝时的寺庙典
当业。到了唐代,出现了类似汇票的“飞钱”,这是我国最早的汇兑业务。北宋真宗时,由四川富商发行的交子,成为我国早期的纸币。到了明清以后,当铺是中国
主要的信用机构。明末,一些较大的经营银钱兑换业的钱铺发展成为银庄。银庄产生初期,除兑换银钱外,还从事贷放,到了清代,才逐渐开办存款、汇兑业务,但
最终在清政府的限制和外国银行的压迫下,走向衰落。我国近代银行业,是在19世纪中叶外国资本主义银行入侵之后才兴起的。最早到中国来的外国银行是英商东
方银行,其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来华设立银行。在华外国银行虽给中国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破坏,但在客观上也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为了摆脱
外国银行支配,清政府于1897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通商银行,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此后,浙江兴业、交通银行相继产生。
商业银行发展到今天,与其当时因发放基于商业行为的自偿性贷款从而获得“商业银行”的称谓相
比,已相去甚远。今天的商业银行已被赋予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不
断扩大,逐渐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金融百货公司”。

⑹ 中国农业银行发展历史

1、第一阶段(1951年—1952年):

1951年8月成立中国农业合作银行。也就是建国后的第三年,是新中国关于农村金融体系的一次尝试。

2、第二阶段(1955年—1957年):

1955年3月,成立中国农业银行

1957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农业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合并。

3、第三阶段(1963年—1965年):

1963年,再次设立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中,国家采取加强农业的措施,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支援。

4、第四阶段(1979年—1994年):

1979年2月,决定正式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

5、第五阶段(从1994年4月-1997年7月):

通过改革逐步建立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督和管理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密切配合、协调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

6、第六阶段(1999年-2019年):

1999年,农行和工中建三家银行剥离1.4万亿元不良资产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2004年,农行第一次上报股改方案。

(6)银行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中国农业银行常德分行强化“存款立行”理念,将存款作为常德分行的发展之基和信心指标,在一季度全省“春天行动”综合营销竞赛中,通过外拓市场、内抓管理,内外兼修强力扭转对公存款业务被动局面。

截至3月末,该行对公存款余额86.5亿元,较年初增长16.2亿元,时点计划完成率排名全省农行系统第一;对公存款时点增量四大行份额较去年年末提升18%,对公存款系统贡献度、同业竞争力实现双提升。

一是外拓市场,广辟来源。深挖系统客户源头,进一步加强财政、社保、公积金等系统性客户的维护和挖潜,顶住财政帐户整合压力,把握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省国土网拍保证金存管账户清理的有利契机,有效带动对公存款增长。

二是内抓管理,精根细作。该行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加大对公理财、大额存单等产品的宣传,通过现场宣讲、微信、邮件等多渠道发送产品信息和营销要点,指导客户经理上门营销、精准营销,通过不断挖掘各单位的金融需求,合理配置重点客户金融资产,营造浓厚的稳存增存氛围。

⑺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经过大清银行南北方商股的充分酝酿筹划,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于1912年1月初正式上书孙中山,建议“就原有之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重新组织,作为政府的中央银行。
1912年 中华民国顺势成立,中国银行应运而生 1912年—1928年 中国银行成为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 1916年 抗拒袁世凯政府停兑令,全力维护中行信用 1916年-1923年 中行历近十年之久,全面整理京钞问题 1917年 则例之争——官商争夺中行领导权的斗争 1927年 武汉国民政府集中现金,汉口中行损失惨重 1928年 中行重要转折点——改组为国际汇兑银行 1930年-1937年 兴建外滩中行大厦,抗衡上海外资银行 1932年 发起成立中国征信所,开创中国征信事业 1929年-1936年 中行开设海外机构,拓展我国外汇业务 1929年-1936年 扩大贷款规模,转变贷款结构,支持国内生产发展 1931年 组建中国保险公司,推动保险业务发展 1932年 平息公债风潮,推动整理公债 1933年-1935年 世界银市剧烈动荡,中行力阻白银外流 1932年-1933年 中国银行力主废两改元,积极参与币制改革工作 1935年 国民政府垄断金融,强迫中行再次改组 1939年 南京政府成立四联总处,调整四行分工 1938年-1942年 加强钞券调运,供应抗战需要 1939年-1941年 平衡上海汇市,全力维持汇价 1939年-1943年 坚持进行货币斗争,抵制日伪金融侵略 1939年-1945年 努力争取侨汇,积极支持抗战 1946年-1949年 “粒米百元”——恶性通货膨胀给中行带来严重影响 1947年-1948年 南京政府勒令外汇移存,中行迫于压力抵制未果 1949年 各地职工迎接解放,中行被顺利接管 1949年-1952年 承担外汇经营管理工作,成为我国外汇专业银行 1949年-1950年 积极稳定金融物价,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1950年-1952年 反封锁、反禁运、反冻结,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1964年-1976年 加强外汇资金运用,支持远洋运输船队建设 1968年-1976年 试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实现出口收汇保值 1973年 加强调研工作,按时完成陈云同志布置的十个调研专题 1978年 顺应改革开放需要,开创中国信用卡先河 1979年-1980年 中国银行进行体制改革,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成立 1979年-1989年 加强外汇管理,发行外汇兑换券 1979年 解决中美冻结资产问题,促进中美金融合作发展 1979年-1992年 加大外资利用,发行国际债券 1979年-1980年 恢复国际金融组织合法席位,支持国内经济文化建设 1987年-1992年 取得港币澳门币发行权,利于港澳经济繁荣稳定 1994年 中国银行改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奥运存折
2004年 中国银行稳步推进股改工作,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2008年 百年奥运,百年中行——北京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 2006年 中行实现精彩上市,开启百年历程新篇章 2009(第六届)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 新出炉的“2009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更好地体现了今天的中国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这次调查共涉及17个行业,457 家候选公司。中银行凭借良好的信誉度入选明星榜。 2010年 在《巴菲特杂志》、《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巴菲特杂志年度金融大奖”评选中,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围“2010年(第七届)中国25家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位列第7位。 2011年 国际金融监督和咨询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在法国戛纳发布全球29家具有系统性影响力的银行名单,中国银行成为中国乃至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中唯一入选的机构。

⑻ 中国人民银行的发展史

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2月,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银行。从1912年至1949年的37年期间,中国银行的职能发生了三次变化。1912-1928年,行使当时政府中央银行的职能;1928年中国银行被改为政府特许的国际汇兑银行;1942年中国银行成为发展国际贸易的专业银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政府接管了中国银行,同年12月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由上海迁至北京。1950年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归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中国银行条例》,明确中国银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特许的外汇专业银行。

1979年3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来,同时行使国家外汇管理总局职能,直属国务院领导。中国银行总管理处改为中国银行总行,负责统一经营和集中管理全国外汇业务。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随后中国银行与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分设,各行其职,中国银行统一经营国家外汇的职责不变。至此,中国银行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监管之下的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的各项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跨入了世界大银行的前列。1994年初,根据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部署,中国银行由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

2003年,国家选择中国银行作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两家试点银行之一。

2004年7月14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北京奥运会唯一的银行合作伙伴。

2004年8月26日,经国务院、银监会批准,中国银行以汇金公司独家发起的方式,整体改建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引进了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深化内部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取得了长足进步。

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2011年,中国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这是中国及新兴市场国家唯一入选的金融机构。

⑼ 嘉兴银行的发展简史

15年来,依抄托地方政府的关心、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广大客户的呵护,嘉兴市商业银行伴随着嘉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而健康地成长,全行干部员工和衷共济、发愤图强,脚踏实地求进取,一心一意谋发展,如今已经在嘉禾大地牢牢地站稳了脚跟。13年来,我们在积极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公司治理不断完善,经营特色不断凸现,内控制度不断强化,风险意识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结算网络不断扩大,机构布局不断优化,党建工作不断加强,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企业文化不断创新,从而为打造“区域性股份制银行、中小企业银行、流程银行、和谐银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升级更名:
2009年12月10日,嘉兴市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嘉兴银行”。
截至2010年底,嘉兴银行资产总额达到了230.82亿元,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00亿元和139.70亿元,分别是建行初期的19.73倍、22倍和22.86倍。

阅读全文

与银行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