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

发布时间:2021-02-19 06:30:25

① 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我有这么几个体会,说出来供您批判哈。首先是儒学实际是一种政治伦理哲学,它所关注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从横向来说:个人身心,家庭伦理,社会规训,政治体制。从纵向来说:历史真理,当下关切,未来所指,天人关系等等。既可以说它博大精深,也可以说它庞杂无序,这种包容性是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所无法对象化的,所以儒学在近代以来甚至被视为是迷信思想,这是不足为怪的。其次呢,儒学的发展是不断蜕变的过程,孔曰成仁,是西周礼乐政治伦理价值体系崩塌之后对于现实的批判,其实是注定无法实现的;孟曰取义,是对日益无序的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甚至倡导杀身成仁这样类似于恐怖分子活动的主张,但是它是有价值操守的;董仲舒阉割了儒学中的暴力因素,说天人合一,以阴阳五行学说改造儒学,从而成为封建政治伦理的合理表述;两汉儒学,渐渐变成史学,今古文之争就是对于历史文本的争论;魏晋之时,又是政治体制分裂,王弼等人解读老庄,又有佛教传入,儒学便吸收了佛老里面的思想,一些正直有操守或者说是迂腐的儒生,多半同时去读老庄,拜访高僧,其实还是儒学不能得道与民由之,就退而独善其身的做法;六朝隋唐之际,儒学基本没什么特色,隋唐出现一批儒学大师,不过是修修补补,试图用儒学语系作为政治话语的强势语种,伴随着科举制度,儒学渐渐兴盛;五代之际,又是乱世,冯唐身为儒学知识分子,而一身侍五朝,这是儒家忠孝节义所不能容忍的,然而这也反映出时代之不能继续采用儒学;两宋以来,汉人文化区域较为稳定繁荣,朱熹的新儒学,是构建了一种被乱世五代所分解了的价值体系,朱熹把老庄那种克制欲望,追求精神高度的思想,用儒学理论体现出来,所以又被成为道学,在当时是有批判社会风气的积极作用的;元代不足论,立国则不足百年,文化则排斥汉人,儒学并非显学;明清之际,伴随着僵化的政治体制,儒学所关注的对象不能与时俱进,只退化为一种空洞的政治话语,到了近代新文化运动,便被胡适等人打到了;蒋公兵败而退,但是守住了儒家文明;毛爷占陆开朝,十年浩劫却把儒学在中国人心底的传统操守全给扫荡了,这时候要恢复儒学,就太难了,釜底之薪已尽;另外,近代新儒学,以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三人为引人瞩目,梁漱溟以儒学为正朔,旁采佛老,但未成体系。熊十力以佛注释儒学,吸收佛学因明学中的逻辑方法论,传徐复观、牟宗三、唐君毅一脉。冯友兰以老庄注释儒学,吸收道家的价值体系,虽然可以悠游于世,但已经不能对现实进行有力的批判,冯友兰献谄江青,不能守道,颇类其祖冯唐。综上而言,儒学是对现实当代政治社会伦理等的批判,这是其最核心的东西,否则便是被阉割了的,被禁言了的,被纯粹形式化了的毫无意义或者只能是反动意义的符号。第三呢,儒学本身是有一些不符合现代性的因素的,不革新这些因素,是不能指望其复兴的,比如儒学的义利之辨,认为君子耻于言利,在西方中世纪的传统文化里也有这种思想,但是路德加尔文等人改造了传统基督教这种思想,认为商业是光荣的,是一种辛勤而且有功于社会的劳作,儒学也需要这方面的改革,这是涉及许多儒学传统语系批判的;再比如儒学对于政治合法性的论述,即便是最具有张力的孟子那里,也不过是忍无可忍的民众可以造反而已,但这也不是改良的可发展的指向,历来造反者,无非是再造一个同样暴虐的王朝,如何把儒学语言阐释改造为符合当下的个体身心修养,政治社会规训,这都是需要花大力气的;再比如儒学之庞杂无序,轻视科技,研究方法不科学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改进而且是可以改进,甚至是必须改进的,否则儒学只能是渐渐消亡。这些呢,是我的几点看法,供您批判哈

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对

【答案】 C 【解析】 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内容的了解。

③ 中国古代儒学发展过程是什么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评价
春秋——孔子创立
战国——孟子发展
西汉——董仲舒吸收法、道两家,“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维护大一统
两宋——朱熹吸收佛道两家、形成理学
明朝——严格八股取士、儒学地位空前强化,儒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明末清初——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晚清——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新文化运动时期——斗争矛头直指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被彻底推翻,“文革”中再次遭到猛烈批判;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儒家思想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吸其精华、去其糟粕。 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为诸家之一。这一阶段,儒家虽然属于显学,但由于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因此未被统治者所采纳。①创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②发展: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荀子:唯物主义思想,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可以掌握其规律而利用它。2、秦朝: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排斥。3、西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①主张: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其他学说都要禁止;建立太学等学校,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②影响:;适应了当时封建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具有积极作用;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主张建立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有利于封建教育的发展;独尊儒术长期束缚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4、宋朝:儒学新发展——理学产生发展。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内容: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②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实质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5、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产生,儒学受到批判。①明清时期,统治者采用八股取士的办法,只在四书五经内命题,文体是八股文。这使得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八股取士也成为一种愚民政策,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②这一时期,早期启蒙思想产生,儒学受到批判。⑴明李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指责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⑵清初三大民主启蒙思想家(生活在明末清初)黄宗羲: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制,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反对君主专制。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家,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唯器”的唯物观点。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朴素证法思想。他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6、戊戌变法期间:①康有为、梁启超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思想,利用孔子的权威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②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③1898年的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的诏书中有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的内容,但很快被慈禧废除。7、19世纪晚期: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儒家正统地位受到猛烈冲击。8、北洋军阀统治时期:①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为复辟帝制摇旗呐喊。②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旧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9、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儒学正统地位废除。10、“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毁灭性打击,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之一。11、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有所提升,成为进行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④ 儒学在中国的发展史上经历了哪些阶段

1、孔子和早期儒学: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和“至圣”.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张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荀子提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和发展,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秦汉时期:①秦始皇施行焚书坑儒的政策,是对儒家思想的一次沉重打击.
4、西汉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简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大一统”思想,儒学从此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北宋理学: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材料,是第二性的.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6、陆王心学: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
明朝中期以后,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这一学派也称为“陆王心学”.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⑤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怎样发展起来的

一、来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源是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
二、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以董仲舒、《白虎通义》为代表的两汉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儒学
三、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以程、朱、陆、王等为代表的宋、明、清时期的性理之学的儒学
四、中国儒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从康有为开始的,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通的近现代新儒学

⑥ 儒学的发展历程

1、东周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划时代的历史变革中,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他们各自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的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2、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加之汉字尚处于雏形,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

3、汉代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形成了新儒家思想。

4、汉朝以后,儒学地位下降,在魏晋南北朝时玄学盛行。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宋代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直到五四运动才取消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6)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扩展阅读:

儒家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学派:

1、程朱理学

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狭义理学专指程朱学派(广义的理学包括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该文的理学特指程朱理学)。理学肇始于北宋的周敦颐,奠基于程颢、程颐,完成于南宋的朱熹。

2、陆王心学

中国宋明时期的哲学流派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南宋时期,针对朱熹等人的“理”在人心之外,陆九渊提出“心即理”;针对朱熹“即物”才可“穷理”的理论,陆九渊提出更为便捷的“发明本心”的主张。到明代中期,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3、宋学与汉学

汉学与宋学的对立是清代儒学的主线,又因满清变成儒学和皇权的道统之争,康熙等以宋学的名义逐渐从儒学士人手中夺取儒学道统。

⑦ 儒家流派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⑧ 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春秋时期——儒学的开创

开创者孔子

1、核心思想是“仁”,即“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协调人际关系的伦理学说;他反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出现的苛政暴政,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包含民本思想。

2、提出“礼”。针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他又强调以“礼”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号召“克己复礼”,即恢复理想中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以实现社会稳定,同时以中庸思想和“和而不同”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

3、教育方面: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扩大的教育对象的范围;他以“成人”、“君子”为教育目标,提出“因材施教”等诸多重要教育原则。

4、文献方面:他整理编订文献“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传承。

二、战国时期——儒学得到丰富和发展

代表人物孟子、荀子

孟子:

1、提出了以“仁”、“义”、“礼”、“智”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规范体系,以“仁义”为最高道德原则。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发展了孔子“仁”、“以德治民”的观点,提出较为完整的“仁政”理论,要求统治者停止兼并战争,减轻赋税,制民之产,尊贤使能。

3、发挥了“民本”思想,提出了以“民贵君轻论”为代表的民本学说,成为其思想体系中最为宝贵的成份。最典型的是言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伦理观上主张“性向善”,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

1、天人关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确的宣称,制天命而用之,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

2、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掌握“礼”;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

3、君民关系:舟水之说(君舟民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主张“性恶论”。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代表人物董仲舒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针对土地兼并严重的现实,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孝道。

四、宋明时期儒学上升到新高度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将儒学上升到新高度即理学:

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1、程颢、程颐(北宋):理是万物的本源,理的核心是“仁”;人伦道德、尊卑等级都是天理;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2、朱熹(南宋):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观点有:理气论(理和气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存天理,灭(或去)人欲”、心性论(性无不善,情也应当从善)。

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反对理学的繁琐回归本心。

1、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创立者:“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2、王阳明(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致良知;知行合一。

五、明清之际的儒学新发展

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反正统反权威;反对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1、李贽(明后期)否定儒家经典和孔子的权威,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肯定人的正常需要,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3、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梁启超归结其思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4、王夫之:“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提出耕者有其田;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者。

⑨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013·襄阳)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回公、孔子的继答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⑩ 儒学的起源以及在中国的发展史和兴盛时期和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2013·襄阳)孔子创立复了儒家学制派。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阅读全文

与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