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联储”是什么组织作用和历史是什么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简称美联储)
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担负着发行货币、代理国库、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能;并运用公开市场业务、银行借款贴现和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率三大杠杆控制着美国的通货与信贷;同时还起着“最后借款人”的作用。
美联储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简称,其职能实际上就是“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成立于1913年,由全美12个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组成。它负责制定美国的货币政策,包括规定存款准备率、批准贴现率、对12家联邦银行和其他会员银行及持股公司进行管理与监督。其作用在于:控制通货与信贷,运用公开市场业务、银行借款贴现率和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比率三大杠杆来调节美国经济。
美联储在货币金融政策上有独立的决定权,直接向国会负责。因此,该委员会主席的作用几乎超越美国总统。比如美联储现任主席格林斯潘,别说其金融政策对美国经济起重要作用,就是他说句话都可能引起股市动荡。
调整利率是美联储宏观调控美国经济的主要手段。如果经济过热,它就提高利率,收缩银根,使经济速度放慢,减少通货膨胀压力。如果经济不景气,它就降低利率,放松银根,促使经济增长。其关键是根据经济形势对利率提高和降低进行调控,并要恰到好处。货币杠杆是美联储多年来对经济实施调控的最有效武器。美联储调整利率不仅对美国经济举足轻重,对世界经济也有重要影响。
『贰』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历史
美国最早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是1791年获批的美国第一银行专和美国第二银行。
1837年至1862年间的“自由属银行时代”美国没有正式的中央银行,而自1862年至1913年间,一个(私营的)国家银行系统起到了这个作用。
美联储是由美国国会在通过欧文·格拉斯法案(Owen-Glass Act,又称联邦储备法案)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于1913年12月23日签字。
『叁』 “美联储”是什么组织作用和历史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这个系统是根据《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于1913年成立的。它的主要职责有:1、制定并负责实施有关的货币政策。2、对银行机构实行监管,并保护消费者合法的信贷权利。3、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4、向美国政府,公众,金融机构,外国机构等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务。这个系统主要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备银行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等组成。
联邦储备系统的核心机构是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Board,简称美联储;它的全称叫 The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即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委员会,也可以称之为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它是一个联邦政府机构,其办公地点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 。该委员会由七名成员组成( 其中主席和副主席各一位,委员五名),须由美国总统提名,经美国国会上院之参议院批准方可上任,任期为十四年( 主席和副主席任期为四年,可连任 ) 。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Th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简称 FOMC) ,是联邦储备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机构。其最主要工作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主要的货币政策之一),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上货币的储量。另外,它还负责决定货币总量的增长范围(即新投入市场的货币数量),并对联邦储备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活动进行指导。
1、通过三种主要的手段(公开市场操作,规定银行准备金比率,批准各联邦储备银行要求的贴现率)来实现相关货币政策。
2、监督,指导各个联邦储备银行的活动。
3、监管美国本土的银行,以及成员银行在海外的活动和外国银行在美国的活动。
4、批准各联邦储备银行的预算及开支。
5、任命每个联邦储备银行的九名董事中的三名。
6、批准各个联邦储备银行董事会提名的储备银行行长人选。
7、行使作为国家支付系统的权利。
8、负责保护消费信贷的相关法律的实施。
9、依照《汉弗莱。霍金斯法案》(Humphrey Hawkins Act)的规定,每年 2月20日及7月20日向国会提交经济与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报告(类似于半年报)。
10、通过各种出版物向公众公布联邦储备系统及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的详细的统计资料,如通过每月一期的联邦储备系统公告(Federal Reserve Bulletin)。
11、每年年初向国会提交上一年的年度报告(需接受公众性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及预算报告(需接受美国审计总局的审计)。
12、另外,委员会主席还需定时与美国总统及财政部长召开相关的会议并及时汇报有关情况,并在国际事务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肆』 简述美国中央银行的发展历程
美国没有中央银行,他的执行机构叫美国联储局,该机构,不受命于任何政党,也不受任何机构的影响。
(Federal Reserve,Fed)成立于1913年,由全美12个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组成,美国联储局的主席相当于中央银行的行长。该委员会的核心是联邦储备理事会,其7名理事由总统提名并经参议院批准,任期可长达14年。美联储的主要决策机构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该委员会共有12名成员,由7名联邦储备理事会理事和5名地区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组成。1913年起至今,美联储一直控制着美国的通货与信贷,起着“最后的借款人”的作用,并运用公开市场业务、银行借款贴现率和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比率三大杠杆调节经济。
美国最早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是1791年获批的美国第一银行和美国第二银行。1837年至1862年间的“自由银行时代”美国没有正式的中央银行,而自1862年至1913年间,一个(私营的)国家银行系统起到了这个作用。
美联储是由美国国会在通过欧文·格拉斯法案(Owen-Glass Act,又称联邦储备法案)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于1913年12月23日签字。
美联储基本上通过公开市场运作操控联邦基金利率又称过夜利率来贯彻货币政策。这是一个银行互相支付过夜借款利息的利率。其交替影响最低贷款利率后者通常高于联邦基金利率大约3个百分点。最低贷款利率是银行向其最好客户提供贷款的利率。
低利率通过降低借贷成本来刺激经济活性,使顾客和企业采购和建设更加轻松。高利率通过增加借贷成本来放慢经济发展。
美联储通常每次调整联邦基金利率0.25或0.50个百分点。
美联储的主要任务是:
管理及规范银行业
通过买入及售出美国国债来执行货币政策
维持一个坚挺的支付系统
美联储不能发行美国国债
现任美联储管理委员会成员为:
艾伦·格林斯潘,主席
小罗杰·富古森, 副主席
Edward M. Gramlich
Susan Schmidt Bies
Mark W. Olson
Ben S. Bernanke
Donald L. Kohn
『伍』 美联储的发展历史
美联储是由复美国国会在制通过欧文-格拉斯法案(Owen-Glass Act,又称联邦储备法案)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于1913年12月23日签字1791年至1811年 .
1791年至1811年 美国第一银行
1811年至1816年 没有中央银行
1816年至1836年 美国第二银行
1837年至1862年 自由银行时代
1846年至1921年 独立的财政制度
1863年至1913年 国家银行
1913年至今 美国联邦储备局 。
『陆』 急需美元的发展历史
美国的货币史最早可上溯到1690年,马萨诸塞殖民地发行了第一张货币以弥补军事远征的花费,这种做法很快辗转流传到其它殖民地,但因手工雕刻铜版容易磨损、需要不断修版,所以无法保持成品的一致性,结果使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机,最终伪钞到处泛滥,于是这些票证很快就被废弃了。
到了1764年,英国当局在对北美殖民地货币多年来的限制后,终于下达一项对殖民地发行货币的禁令。后来,由于对英独立战争,北美殖民地资金消耗很大,大量的金银被英国作为税收征收,导致美国国内资金缺乏。13个殖民地的联合政权大陆会议(美国大陆国会)为了筹集资金,于1775年5月10日在马萨诸塞州举行了会谈并于6月22日批准发行了总价值为两百万美元的一种可兑换西班牙银元的纸币,称为大陆币(Continental Congress)。但是由于不久便出现了伪钞,因此导致它的价值实用很小,以致在俗话中将不值钱的东西称为“还不如一个大陆币”。该券于1781年被银行券(即为由银行发行的,可在该银行范围内自由兑换金属货币的纸钞)取代。
1781年12月31日,费城的北美银行成为首家国家银行并获得发钞特许权。1789年美国宪法公布后,纽约银行和普罗维登斯银行也获特许发行货币(直到1836年)。1785年7月6日,国会正式通过将元(Dollar)作为法定货币单位。1791年国会又特许“美国银行”二十年期作为美国财政部国库代理人。此乃第一个为政府履行中央银行功能的银行,一直运作至1811年国会拒绝续订此银行的特许状为止。了解到必须有中央银行系统迎合国家财务的需要,国会于1816年特许第二家“美国银行”再拥有二十年期代理。1877年时,财政部制版印刷局开始印刷所有美国货币。
1861年,为了筹措南北战争的费用,国会立法授权财政部直接发4.5亿元无铸币和黄金担保、不兑现的“即期票据”(Demand Notes)。出于防止伪造的目的它使用难于照相复制的绿色油墨(卤化银感光剂对绿光最不敏感),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钞票背面使用了比正面深的绿色,由此被称为“绿背票”(greenback).严格的来说,这是第一种普及流通的美国货币。它被称为联邦券,也就是政府券(UnitedState Notes)。它的库号和连号均为红色。每一张“即期票据”皆由财政部登记官的代理人及联邦财政总长亲手签名。此一不实际的措施,激发了准许登记官及财政部长将签名制版印刷于货币上的新法规。此项措施于1862年发行的第一系列政府券开始实行。
根据1861年美国立法规定,财政部又发行了国库券(TREASURYNOTE),它只有两种版,1890年和1891年版,用此票在当时可以购买白银和黄金。
1862年到1864年期间国民银行法准许各州指定的银行发行以美国公债为准备金的纸币,称为国家银行券(NATIONALCURRENCY)库印和连号均为棕色,亦称国家券或国家流通券。这些纸币式样繁多,大约有1600家州立的和私人的银行发行货币,7000多种面貌各异的法定货币。所有特许发行纸币的私人银行和州立银行于1863年被要求参加国家银行系统或缴纳10%的钞票发行税。1908年又补充法案,准许国民银行以美国公债以外的债券为准备金发行纸币。到后来国家券形成由联邦储备银行和国民银行银行的两种主要版本:国民银行发行的版本连号为6位数字,在正面左右两边还印有两个或四个字体粗大的黑色号码另一种连号为8位数字;钞票正面左侧印有联邦储备银行的名称,左右方印有4个斜对着的黑色地区代表字母,这是联邦储备银行发行的。发行较早的国家券有4个负责人签字,两上角为财政部长和国库长签字,两下角是出纳长和总裁的签字。该券于1935年7月1日起收回不再发行。1928年以后又发行了一种1929年版,这是美国财政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了筹措军费,于1942年12月以国家券的形式发行的6.6亿美元钞票。
为了兑取黄金,美国政府于1870年开始发行了金币券(GOLD CERTIFICATES)它的库印、连号是黄色,亦称金元券。该券票面上印有“持有人可凭此兑取金币”字样。它是由美国财政部发行以百分之百黄金作准备的货币。从南北战争结束到1933年,金币券可自由兑换金币,并作为美国货币供应的一部分在市面上流通。1931年随着金本位制崩溃,1933年金币券也就停止兑换黄金。
19世纪末,它已变成世界上最强大国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的经济总量大于其余三个最大的国家:英国、德国、法国,
甚至它们的总和,这使得美元的地位日益突出。一战中,欧洲国家的黄金流入美国购买战争用品。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将这些黄金作为法定货币导致了通货膨胀。从1914年到1920年美国的价格水平翻了近一倍。后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决定治理通货膨胀,试图使价格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接下来是便一段通货紧缩时期,价格水平在1920年一年内便从200降到140,下降了30%,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通货紧缩。虽然金本位体系的35年是自由资本主义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固定汇率制拥有保障国际贸易和信贷安全,方便生产成本核算,避免了国际投资风险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然而,严格的固定汇率制使各国难以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执行有利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制约。在二战期间,国际货币体系更是乱成一团。
1929年,经济危机,1931美元停止兑换黄金,美联储发行美元是美元贬值将近50%,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拥有最多的黄金储备,于是,在这一背景下,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了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
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Mint Parity)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1971年,由于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美国黄金储备持续下降,迫于压力,美国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德、法、日等国极力反对。这样“二十国集团”在1972年至1974年,开始协商以一种“特别提款权”来建立新的国际货币支付体系。
非常巧合的是,1973年以色列发动了赎罪日战争。1973年秋石油价格上涨四倍。同时,1974年尼克松先生解除了对进出口美国资金流动的管制。这时,华尔街则迅速把巨量石油美元分销到拉美及中东欧等广大地区。
德、法、日等国面对既成事实,只能是默认“美元本位制”的诞生。与此同时,弗里德曼的“浮动汇率”成了最前沿的市场学说。
金本位制的形式
1、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
2、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1970年代基本消失。
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征
1、金币本位制
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
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2、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块本位制下,银行券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国内兑换金块,但有数额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国1925年规定在1700英镑以上,法国1928年规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兑换),黄金集中存储于本国政府。而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只规定其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兑换黄金,并将准备金存于该国。
金本位制的实行历史
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不具备金币本位制的一系列特点,因此,也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该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也逐渐被各国放弃,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度也逐渐开始动摇,至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
金本位制崩溃的主要原因
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
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金本位制崩溃的影响
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对国际金融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为各国普遍货币贬值、推行通货膨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
这是因为废除金本位制后,各国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扩军备战,会滥发不兑换的纸币,加速经常性的通货膨胀,不仅使各国贷币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破坏,而且加剧了各国出口贸易的萎缩及国际收支的恶化。
(2)导致汇价的剧烈波动,冲击着世界汇率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大体上是一致的,货币之间的比价比较稳定,汇率制度也有较为坚实的基础。但各国流通纸币后,汇率的决定过程变得复杂了,国际收支状况和通货膨胀引起的供求变化,对汇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汇率制度,影响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
上面基本上是关于美元的历史。从这可以反观经融历史。很有收获,大部分是在网上找的。但觉得很不错。
希望可以帮到你!
『柒』 美联储历史及十四任主席简介
美联储的历史由来
已有九十年历史的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实际上包括十二家银行及其分布在全美各地的二十五家地区分行。尽管它最初设立目的是为了稳定和保护美国的银行系统,但其目前的主要职责却是控制通货膨胀。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章程,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消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影响,并积极参与创造环境,促进高就业率、稳定物价、国民经济增长和不断提升的消费水平。"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简称"美联储")的另一项重要职责是推动资金在银行系统内安全高效地流转。迄今为止,通过鼓励在电子转帐等领域进行科技创新,美联储已大大提高了支付系统的效率。最早的资金流转是通过电报进行的,时间可追溯至1918年。最终,美联储将朝着无纸货币或电子货币的未来迈进,一旦实现,它的日常工作职责 - 更换旧币和没收伪钞,将不复存在。
美联储由一个七人组成的总裁委员会负责管理,所有委员均由总裁予以委任。每个委员的任期长达十四年。总裁委员会下设一名主席和一名副主席,其任期均为四年。由十二名委员组成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则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组织,该委员会每年召开八次会议,研讨美国的经济和货币政策。
简而言之,掌控世界经济的美国经济,尽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掌控之中。
马瑞纳.伊寇斯(Marriner Eccles),一九三四年至一九四八年
托马斯.麦克凯(Thomas McCabe),一九四八年至一九五一年
小威廉.迈克切斯内.马丁(Willian McChesney Martini Jr .),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七0年,连任五届
阿瑟.伯恩斯(Arthur F.Burns),一九七0年至一九七八年
威廉.米勒(G.Willian Miller),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七九年
保罗.沃尔克(Pual A.Volcker),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七年
艾伦.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一九八七年至2006.2.1
伯南克
『捌』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历史沿革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为美国的中央银行,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相比,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诞生的比较晚。历史上,美国曾多次试图成立一个像美联储这样的中央银行,但因为议员及总统担心央行权力过大,或央行会被少数利益集团绑架而没有成功。这种担心主要是由美国的国家形态所决定的。建国之初,美国是由一些独立的州以联邦的形式组成的松散组织,大部分的行政权力主要集中在州政府,而非联邦政府。因此,成立中央银行这样一个联邦机构的想法会引起各州的警觉,他们担心联邦政府想以此为名来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 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在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向国会提议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银行。主要负责帮助美国各州发行债券,以逐步偿还独立战争时期累积的债务。另外,该银行还可帮助保管财政部的存款及处理其他联邦政府财务上的收支。汉密尔顿的这个提议当时遭到了强烈反对。反对者主要担心这三个方面:其一,这样一个全国性银行比其他银行有更多竞争优势,会造成它在私营银行业务上的垄断;其二,该银行超出美国宪法规定的联邦政府权限;其三,成立全国性银行会削弱各州政府的权力。尽管汉密尔顿力排众议,于1791年在费城成功建立了这样一个银行——美国第一银行(The First Bank of theUnited States),但国会只批准第一银行经营20年。20年后,必须获得国会批准,第一银行才能继续存在。
美国第一银行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它实际上仍是一个私人性质的商业银行。第一银行和其他银行一样吸收储户的存款和发放商业贷款。另外,第一银行按照股份制方式成立,股票在市场上公开出售,股东和其他上市公司股东一样分配红利,决定第一银行如何经营。唯一不同的是,其他商业银行属于州内银行,而美国第一银行是全国性质的银行,在全美开展业务,而且第一银行是唯一一个为美国财政部提供服务的银行。
第一银行除了是私人性质的商业银行外,还有一个很大的硬伤,就是它大概有70%的股权属于外国人,当时主要是欧洲人。这让很多美国人担心第一银行是欧洲金融家族控制美国的一个工具。所以1811年,第一银行的20年经营期限到了之后,国会没有批准它继续存在,第一银行被迫关闭。 1812年,英美再起战争冲突。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中央银行系统和全国统一的金融市场,美国的州内银行陷入混乱。为了恢复银行秩序和处理战争债务,美国再次考虑成立一个类似第一银行的中央银行。1816年由美国国会投票通过,麦迪逊总统签署法案成立了美国第二银行(The Second Bank of the UnitedStates)。
和第一银行类似,第二银行更接近一个全国性的商业银行,而不是现代意义的中央银行。同样,国会也只给第二银行颁发了20年执照。执照到期后,必须经过国会批准才能继续存在。
由于商业竞争关系,第二银行成立后遭到州内银行的强烈反对。它的反对者声称,第二银行只帮助美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商人和富豪,而不为当时占美国人口多数的农民服务。这种宣传把第二银行推到了舆论上非常孤立的境地。在当时美国第七任总统竞选中,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的竞选对手支持第二银行。1833年,杰克逊当上总统后,兑现了自己的竞选承诺,把财政部的存款全部转移到州立银行,削弱了第二银行继续存在的理由。这种情况下,第二银行的执照在20年期限到期后,没有通过国会的审批。1836年,美国第二银行重蹈第一银行覆辙,被迫关闭。 在美国第二银行关闭后的70多年里,美国政府没有再试图建立一个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在此期间,美国的金融市场经历了放任自流式的大发展。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张,放任自流式银行体系的缺点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银行挤兑造成市场崩溃的情况经常发生。美国在1873年、1884年、1890年、1893年、1907年都发生过由于挤兑造成银行大规模倒闭的金融危机。尤其是在1893年的危机中,美国有超过500家银行相继倒闭,很多人的毕生积蓄可以说一夜之间付诸东流。
金融危机不仅给个人和家庭造成巨大的财富损失,整个美国经济也由于金融业无法正常运转而陷入了长时间停滞。1893年的金融危机给美国带来了空前严重的经济衰退。沉寂了10年之后,金融危机于1907年在美国再度爆发。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是股票市场上一些投机者试图操纵美国联合铜业公司(United Copper Company)的股票,但没有成功。贷款给这些投机者的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因此损失惨重。1907年10月,纽约第三大信托投资公司可尼克波克(Knickerbocker TrustCompany)被迫宣布破产。和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类似,当年可尼克波克的破产引发了一场席卷美国的金融海啸。存款者人人自危,纷纷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款以避免损失。由于金融恐慌,银行间也失去信任,相互间的借贷完全冻结,并发生挤兑。这种银行挤兑很快从纽约蔓延到全国各地,一场类似1893年金融危机的市场崩溃即将发生。当时,美国著名金融公司摩根大通(J.P. Morgan)的创始人摩根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立刻召集最重要的几家金融公司的总裁开会,要求大家一起拿出资金帮助面临挤兑的银行。而摩根自己也身先士卒,拿出资金帮助金融市场渡过危机。从一定程度上讲,摩根当时扮演的角色正类似于2008年拯救金融市场的美联储。 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让公众逐渐意识到,放任自流式的金融市场存在很大问题。支持成立一个机构对金融市场进行适当监管的呼声逐渐高起来。1907年的金融危机结束后,美国参议员尼尔森·奥尔德里奇(Nelson Aldrich)组织了一个委员会,专门负责调查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教训。在1907年的危机中,尽管仍有将近100家银行因为挤兑倒闭,但与1893年500多家银行倒闭相比,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摩根带领其他金融机构挺身而出,为遭受挤兑的银行提供流动资金是1907年危机成功化解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种依赖金融市场上某个人的能力解决危机的方式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最好用法律形式赋予某个机构稳定金融市场的职能来缓解危机。因此奥尔德里奇花了将近两年时间考察欧洲国家的中央银行,并对欧美金融市场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随后他起草了被称为《奥尔德里奇计划》的提案,主张美国应该模仿欧洲国家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银行。今后再发生类似1907年的金融危机时,该中央银行可以向被挤兑的银行提供紧急贷款,以此稳定金融市场信心。
但《奥尔德里奇计划》受到议会很多成员的强烈反对。作为共和党的主要成员,奥尔德里奇非常担心联邦政府权力过大,因此不愿意成立一个新的联邦政府机构来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奥尔德里奇计划》中的中央银行的各种角色完全由私人银行扮演,而不像欧洲国家的中央银行属于政府机构。这种设置方式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美国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的影响。《奥尔德里奇计划》的反对者主要来自美国中西部的农业州。这些从事传统农业的人们一方面担心银行业过于强大后会绑架整个经济,另一方面这些州的低收入者认为该法案主要服务于东部商业发达地区的富人,而不是美国大众。奥尔德里奇本人和摩根大通的创始人摩根关系非常密切,同时女儿又嫁给了美国超级富翁洛克菲勒唯一的儿子小洛克菲勒。这种和超级富豪家庭千丝万缕的关系,让奥尔德里奇对这些指责有口难辩。民主党人威尔逊于1912年当选美国总统。他的当选险些彻底扼杀《奥尔德里奇计划》和再次提出建立中央银行的设想。好在威尔逊总统认为《奥尔德里奇计划》虽然是共和党提出的,但其整体框架存在很多优点。如果认真修改后实施,会对美国的金融市场有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在威尔逊总统的支持下,参议员欧文和众议员格拉斯以《奥尔德里奇计划》为蓝本,在1913年起草了《联邦储备法案》。《联邦储备法案》中对美联储的机构设置与《奥尔德里奇计划》非常相似,但加强了美国联邦政府在美联储中的影响。最初的《奥尔德里奇计划》把美联储完全定性为一个私人机构,而《联邦储备法案》把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定性为联邦政府机构,尽管美联储的12个联邦储备银行被定性为更接近于私人部门的非营利性机构。
1913年美国国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案》。威尔逊总统签署了该法案,正式宣告美联储成立。
『玖』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为美国的中央银行,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相比,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诞生的比较晚。历史上,美国曾多次试图成立一个像美联储这样的中央银行,但因为议员及总统担心央行权力过大,或央行会被少数利益集团绑架而没有成功。这种担心主要是由美国的国家形态所决定的。建国之初,美国是由一些独立的州以联邦的形式组成的松散组织,大部分的行政权力主要集中在州政府,而非联邦政府。因此,成立中央银行这样一个联邦机构的想法会引起各州的警觉,他们担心联邦政府想以此为名来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
1812年,英美再起战争冲突。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中央银行系统和全国统一的金融市场,美国的州内银行陷入混乱。为了恢复银行秩序和处理战争债务,美国再次考虑成立一个类似第一银行的中央银行。1816年由美国国会投票通过,麦迪逊总统签署法案成立了美国第二银行。
和第一银行类似,第二银行更接近一个全国性的商业银行,而不是现代意义的中央银行。同样,国会也只给第二银行颁发了20年执照。执照到期后,必须经过国会批准才能继续存在。
由于商业竞争关系,第二银行成立后遭到州内银行的强烈反对。它的反对者声称,第二银行只帮助美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商人和富豪,而不为当时占美国人口多数的农民服务。这种宣传把第二银行推到了舆论上非常孤立的境地。在当时美国第七任总统竞选中,安德鲁·杰克逊的竞选对手支持第二银行。1833年,杰克逊当上总统后,兑现了自己的竞选承诺,把财政部的存款全部转移到州立银行,削弱了第二银行继续存在的理由。这种情况下,第二银行的执照在20年期限到期后,没有通过国会的审批。1836年,美国第二银行重蹈第一银行覆辙,被迫关闭。
在美国第二银行关闭后的70多年里,美国政府没有再试图建立一个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在此期间,美国的金融市场经历了放任自流式的大发展。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张,放任自流式银行体系的缺点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银行挤兑造成市场崩溃的情况经常发生。美国在1873年、1884年、1890年、1893年、1907年都发生过由于挤兑造成银行大规模倒闭的金融危机。尤其是在1893年的危机中,美国有超过500家银行相继倒闭,很多人的毕生积蓄可以说一夜之间付诸东流。
金融危机不仅给个人和家庭造成巨大的财富损失,整个美国经济也由于金融业无法正常运转而陷入了长时间停滞。1893年的金融危机给美国带来了空前严重的经济衰退。沉寂了10年之后,金融危机于1907年在美国再度爆发。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是股票市场上一些投机者试图操纵美国联合铜业公司的股票,但没有成功。贷款给这些投机者的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因此损失惨重。1907年10月,纽约第三大信托投资公司可尼克波克被迫宣布破产。和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类似,当年可尼克波克的破产引发了一场席卷美国的金融海啸。存款者人人自危,纷纷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款以避免损失。由于金融恐慌,银行间也失去信任,相互间的借贷完全冻结,并发生挤兑。这种银行挤兑很快从纽约蔓延到全国各地,一场类似1893年金融危机的市场崩溃即将发生。当时,美国著名金融公司摩根大通的创始人摩根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立刻召集最重要的几家金融公司的总裁开会,要求大家一起拿出资金帮助面临挤兑的银行。而摩根自己也身先士卒,拿出资金帮助金融市场渡过危机。从一定程度上讲,摩根当时扮演的角色正类似于2008年拯救金融市场的美联储。
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让公众逐渐意识到,放任自流式的金融市场存在很大问题。支持成立一个机构对金融市场进行适当监管的呼声逐渐高起来。1907年的金融危机结束后,美国参议员尼尔森·奥尔德里奇组织了一个委员会,专门负责调查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教训。在1907年的危机中,尽管仍有将近100家银行因为挤兑倒闭,但与1893年500多家银行倒闭相比,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摩根带领其他金融机构挺身而出,为遭受挤兑的银行提供流动资金是1907年危机成功化解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种依赖金融市场上某个人的能力解决危机的方式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最好用法律形式赋予某个机构稳定金融市场的职能来缓解危机。因此奥尔德里奇花了将近两年时间考察欧洲国家的中央银行,并对欧美金融市场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随后他起草了被称为《奥尔德里奇计划》的提案,主张美国应该模仿欧洲国家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银行。今后再发生类似1907年的金融危机时,该中央银行可以向被挤兑的银行提供紧急贷款,以此稳定金融市场信心。
但《奥尔德里奇计划》受到议会很多成员的强烈反对。作为共和党的主要成员,奥尔德里奇非常担心联邦政府权力过大,因此不愿意成立一个新的联邦政府机构来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奥尔德里奇计划》中的中央银行的各种角色完全由私人银行扮演,而不像欧洲国家的中央银行属于政府机构。这种设置方式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美国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的影响。《奥尔德里奇计划》的反对者主要来自美国中西部的农业州。这些从事传统农业的人们一方面担心银行业过于强大后会绑架整个经济,另一方面这些州的低收入者认为该法案主要服务于东部商业发达地区的富人,而不是美国大众。奥尔德里奇本人和摩根大通的创始人摩根关系非常密切,同时女儿又嫁给了美国超级富翁洛克菲勒唯一的儿子小洛克菲勒。这种和超级富豪家庭千丝万缕的关系,让奥尔德里奇对这些指责有口难辩。民主党人威尔逊于1912年当选美国总统。他的当选险些彻底扼杀《奥尔德里奇计划》和再次提出建立中央银行的设想。好在威尔逊总统认为《奥尔德里奇计划》虽然是共和党提出的,但其整体框架存在很多优点。如果认真修改后实施,会对美国的金融市场有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在威尔逊总统的支持下,参议员欧文和众议员格拉斯以《奥尔德里奇计划》为蓝本,在1913年起草了《联邦储备法案》。《联邦储备法案》中对美联储的机构设置与《奥尔德里奇计划》非常相似,但加强了美国联邦政府在美联储中的影响。最初的《奥尔德里奇计划》把美联储完全定性为一个私人机构,而《联邦储备法案》把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定性为联邦政府机构,尽管美联储的12个联邦储备银行被定性为更接近于私人部门的非营利性机构。
1913年美国国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案》。威尔逊总统签署了该法案,正式宣告美联储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