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宣威的名字来源
宣威的名字是由清雍正四年起的,清雍正四年(1726),云贵总督鄂尔泰以土官叛服无常为专由,参革沾属益州土知州安于蕃,将安擒赴省城,请旨定罪。
十月派人丈量土司所辖田商。五年七月,取原宣威关之名设宣威州,裁原土司安于蕃所辖各营火地面自高坡顶以上属沾益,以下属宣威。宣威州之名沿至民国元年(1912)。
民国2年裁州设县,改宣威州为宣威县,隶属云南省第二区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为宣威县,隶曲靖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94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威县,改设宣威市(县级市)。
(1)宣威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宣威地质地貌:宣威市地处云南高原东北部,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点为东山主峰滑石板,海拔2868米,最低点清水河与末冬河交汇处的腊龙岔河,海拔920米,相对高差1948米。
横亘市境的山脉属乌蒙山系,分两支穿境而过。西部和中北部为乌蒙山的中列山系,呈东北—西南走向。岭脊海拔一般在2300-2400米。除黎山少数地段相对高差较大外,多数地段具有较齐的山峰线和较平缓的山顶面,属地形坡度厅,相对高差不大(200-300米)的浅切割山地。
⑵ 宣威的名字来源为啥它要叫宣威
宣威历史悠久,早在新时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辛勤耕耘。秦以前属古夜郎辖地。秦朝统一后,开通五尺道。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135年),设郁邬县(今宣威)。东汉,并郁邬县入汉阳县(今贵州威宁、水城)。蜀汉时复置郁邬县,改属建宁郡(今曲靖)。唐代,大理国置磨弥殿部,其地域含今宣威、沾益、富源之境。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立云南中书行省,建立路、府、州、县,沾益州隶曲靖路,领交水(今沾益)、罗山(今富源)、石梁(今宣威东北部)三县,州治石堡山西(后迁今宣威河东营)。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曲靖路为曲靖府,沾益州隶曲靖府,沿用彝族安姓土司世袭土知州,州治今宣威河东营,同时废除州领三县。同年,于土府腹地(今宣威城)设乌撒卫后三所,隶贵州都司。洪武十六年,筑后三所土城,增设流官知州,侨居后三所内,开始土、流官合治。同时,设沾益(今宣威城)、倘塘、可渡三站,并交水、罗山、石梁三县及越州归沾益州管辖。后所军屯铺堡地面由乌撒卫管辖,隶四川布政使司,沾益州仍隶云南曲靖府。明天启二年(1622),乌撒土官安效良攻占沾益城,后三所守将弃城投交水。翠年,参将尹启易报云南抚按批准暂移州治于交水,土知州仍居河东营。清顺治十六年(1659),经略洪承畴至滇,定移沾益州治于交水,本境称旧州。清雍正四年(1726),云贵总督鄂尔泰以土官叛服无常为由,参革沾益州土知州安于蕃,将安擒赴省城,请旨定罪。十月派人丈量土司所辖田亩。五年七月,取原宣威关之名设宣威州,裁原土司安于蕃所辖各营火地面自高坡顶以上属沾益,以下属宣威。宣威州之名沿至民国元年(1912)。民国2年裁州设县,改宣威州为宣威县,隶属云南省第二区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为宣威县,隶曲靖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4年6月3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改宣威县为榕峰县。1959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宣威县名。1994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威县,改设宣威市(县级市)。
⑶ 宣威有那些特色
宣威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东与贵州省盘县相邻,南与曲靖市毗邻,西隔牛栏江与会泽县相望,北与贵州威宁县接壤,距省会昆明市260公里。全市面积6062平方公里。民族有汉、彝、回、苗。辖榕城、来宾、倘塘、格宜、田坝、羊场、板桥7镇及17乡。宣威历史悠久。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沾益州,属云南行中书省曲靖路。清雍正五年(1727年)设宣威州,隶曲靖府。民国初改设宣威县,1954年改名榕峰县,1958年复设宣威县,现隶属曲靖地区。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设宣威市。
宣威地处滇江高原北部,地势东高,西、北低。主要山峰有东山梁子、白革皮,梁光山梁子、大水塘梁子、石盆梁子等;最高峰马鞍洞梁子,海拔2868米,最低处腊龙岔河,海拔920米。主要河流有可渡河、格香河、小江。气候特点,冬温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均降水量986毫米,年均温13.3℃,一月均温5℃,七月均温19.4℃。属暖温带高原季风气候。
全市工业主要有农机修造、煤炭、电力、采矿、化工、冶金、化肥、建材、食品加工、烤烟、粮油加工、酿酒、制药等。宣威是全省重要煤炭产地之一。矿藏资源有煤、铁、铜、锰、钴、铅、锌、硫磺、石棉等。宣威交通便利。贵昆铁路纵贯市境,另有田煤、来宾煤矿、宣威电厂、云氮铁路支线4条,天杉干线公路与市内5条支线公路相连。可通邻市县及市内各乡、镇。市区至各乡、镇有班车相通。
全市农作物有玉米、稻谷、薯类、小麦、小豆;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森林覆盖率为32.4%,立木蓄积量430万立方米,主要树种以云南松、华山松、青岗栎为主。草山面积6.94万亩。主要饲养羊、牛、马。家畜以饲养猪为主。野生动物有百余种。
全市有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电影院、新华书店、广播站、电视转播台、电视差转台。医疗卫生有市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麻风病院等。乡、镇有卫生院,部分行政村有合作医疗站。
宣威主要名胜及纪念地有:尖角洞文化遗址、汉晋古墓、东山寺、孔庙、红军烈士陵园、四里座大桥、虎头山战役遗址等
⑷ 宣威历史文化遗产写作文
我的家乡在云南宣威,它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山西山隔河相望,东西两河由南向北穿城而过。那是一个山清水..
本文《作文我爱我的家乡—云南 宣威》由小学生作文大全整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我的家乡在云南宣威,它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山西山隔河相望,东西两河由南向北穿城而过。那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东山是石头山,连绵起伏,气势磅礴。松鹤寺公园深居其中,是云南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这里寺庙错落有致,香火缭绕,常年不断,青翠松柏参天入云。每年回家,我们都会带上爷爷,坐车上山,找个地方让爷爷休息,然后在大姑妈,二姑妈的带领下,一个庙门一个庙门的磕头作揖,祈祷一下家人的平安以及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同时意思一下香火钱。两个姑妈都是性格开朗,快言快语,只要爸爸回来了,都变着花样为我们做吃的,家里就变得欢声笑语。特别是大姑妈,表姐告诉我们:“只要大舅舅回来了,妈妈即使百病缠身,也会突然间百病全消,变得精神抖擞,充满斗志的上街大采购,好像自己的儿子回来了似的。”在大姑妈的组织下,几家人在宣威市附近的景点到处玩耍。宣威真的不缺旅游的好风景,只要你睁开眼睛,东山的雄伟和西山的灵秀就会要死要活的映入你的眼帘。
“倒洒金钱”是松鹤寺一大景观,一股山泉从山上流下来,被悬崖上的大风倒吹回去,变成很多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好像撒钱一样,彩虹时隐时现,非常漂图片亮。
西山是红土山,山势平缓,森林茂密,“万松居”是西山上的一个有名的游乐景点。每次我们都会和姑妈们带上年迈的爷爷去那里游玩,都是我照顾着爷爷,他年级大了,腿脚不灵便,拄着拐杖,像弹簧似的,只见腿脚上下跳动,不见前行,他是一名老兵,具有顽强的意志,只要我们走到哪里,就带他到哪里,有些活动他也积极地参与,虽然只是用眼睛和耳朵和声音参与而已,只要和儿女、孙辈们在一起,他永远都是满足的,快乐的。那里可以滑草,吃烤鸡、烧土豆,享受一天世外桃源般的休闲时光。静坐林中,清风习习,松涛阵阵,感觉空气是那么清新,使人分外惬意。
东大河就从爷爷家门前静静地流过,不知流了多少年。它灌溉着这里一望无际的农田、果园,它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给孩子带来无尽的乐趣。图片图片
宣威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由于它特殊的气候环境,才有了驰名中外的宣威火腿,其色香味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听爸爸讲:其它地方的人用相同的腌制工艺,都无法制作出宣威火腿特有的美味。宣威火腿具有肉质鲜嫩、油而不腻、香味浓郁等特点,是宣威人馈赠亲朋好友的珍贵礼品。但是特别奇怪的是只有用宣威的水,尤其是东山上的泉水煮出来的火腿吃起来才有地道的火腿香味。
⑸ 曲靖历史文化性格
1、爨[cuàn]文化。是指分布在中国云南曲靖陆良地区自东晋经南北朝至唐天宝七年,爨氏统治南中地区长达400余年间所造就的历史文明。有礼乐、诗歌、习俗、典祀、服饰、饮食、医药、建筑、工艺等。
2、爨乡古乐。爨乡古乐是一种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乐种。洞经音乐则是云南特定历史,特定社会的文化产物。明朝万历年间(1579年),随着佛教的盛行,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和生活习俗的要求,将《文昌大洞仙经》的经文作为唱词而填入部分曲调中,故称“洞经”。
3、铜商文化。曲靖会泽地区秦汉时为古夜郎地,因铜矿的开采冶炼铸币而鼎盛一时。东汉时期,会泽铸造锻打的"堂琅铜洗"铭文和图案,为滇中最早使用汉文字的实物。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会泽在铜的开采、冶炼、铸币、运输等方面盛况空前。
4、吸引了赣、浙、桂、川、黔等十省八府的中原汉族云集到会泽,带来了不同地域的多元的汉文化、赣文化、秦文化、楚文化、闽文化、川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铜商文化和会馆文化。
(5)宣威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曲靖民族
1、曲靖是云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东部,处珠江源头,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处,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距省会昆明市120公里,地区面积2.89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面积的13.63%。
2、截至2017年末,曲靖有49种少数民族,共计53860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15%。其中,曲靖7种世居少数民族人口有510761人,分别为彝族294944人、回族87746人、苗族39799人、壮族39153人、布依族36671人、水族9772人、瑶族2676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有27848人。
3、在全市9个县(市、区)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宣威市117332人,最少的是陆良县15314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是师宗县81494人,占该县总人口的18.79%;其次是罗平县93911人,占该县总人口的14.5%。
⑹ 宣威历史上都有哪些名人
周建屏(1890-1938)原名宗尧,别名兴唐、兴堂。宣威最有资历的老革命,红十、十一军军回长
浦在廷(1871-1950)着名答爱国实业家,宣威火腿的“革新”者。
浦琼英(1916-2009)卓琳,着名的民族实业家浦在廷之女,邓小平夫人,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勋章。
朱 勃(1919-1988)着名教育学家
徐文烈(1909-1976)开国少将
徐文礼(1920-1977)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5年任第一军军长,1968年任军政委,1974年任武汉军区副参谋长。
张福学(1939-)导弹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孔垂柱(1953-)云南省副省长
张耀武(1951-)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龙 江(1956-)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
曾有琥(1939-)云南省旅游局局长
刘 平(-----)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少将。
周 荣(1962-)昆明理工大学校长
⑺ 宣威水腿历史
宣威火腿,云南省著名地方特产之一,因产于宣威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适中;切开断面,香气浓郁,色泽鲜艳,瘦肉呈鲜红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头略显桃红,似血气尚在滋润。其品质优良,足以代表云南火腿,故常称“云腿”。
宣威火腿的历史悠久,最迟始于明代。20世纪初,浦在廷等人集资兴办“宣和火腿公司”,引进机械设备制作火腿罐头,继而“云南宣威浦在廷兄弟食品罐头有限公司”成立,其产品于1923年参加广州等地赛会受到各界的好评。孙中山先生为其题词“饮和食德”,从此名声大著,远销香港、新加坡等地。
资料来源http://ke..com/link?url=cdPJv_MtKbIQgwpPxR_J-YiGewg7h-XfrSjAPiknpdq1kisOmAwMn48zBm-s1AslCq-2ZKSXTbbluOGF9IMO_YYWOY9GzE-
⑻ 云南宣威山歌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
每年的七月初七举行,认定杨柳可渡为中国山歌之乡。
⑼ 宣威市的历史
宣威历史悠久,文物胜迹颇多,有文化遗址10处、古建筑15座、墓葬碑刻18处、馆藏文物7种、风景名胜7个,既有市(县)级文物保护,也有省级文物保护。
文化遗址。一、格宜尖角洞新石器时期遗址,经省、曲靖市、宣威市三级考古鉴定确定;二、颍川营遗址,在宣威城东古城村,明征南大将军傅友德(颍川侯)筑;三、乌撒卫后三所城墙,在宣威城东岳家巷东口,现存部分残墙,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四、可渡关关址,位于杨柳乡可渡村,明洪武初年建;五、可渡古驿道,位于云贵两省交界的可渡河两岸,长约10千米,石板铺成,始建于秦;六可渡古炮台,位于杨柳乡可渡村旁,明傅友德筑;七、宣威关遗址,在宣威城下堡街、西门街交叉口,明代筑,清道光后期毁于大火;八、上营古堡遗址,在宣威城西北上营村,清嘉庆年间由缪御斋倡建;九、诸葛营遗址,在宣威城东河东营村,三国蜀将李恢建;十、红九军团驻地旧址,在板桥一中(原板桥小学)校园内,1935年4月26日下午,红军长征过宣威,红九军团在此设指挥部。
古建筑。一、沾益州土知州家庙,在宣威城东河东营村,明洪武十六年建;二、倘可巡检署,在倘塘镇倘塘村,清雍正十一年在原倘塘驿丞署的基础上改建而成;三、松鹤寺,即东山寺,建于明初,系佛、道两教合一的建筑群;四、善庆寺,位于市印刷厂内,建于明代;五、三台洞,在城西35千米的西泽河谷断岩上,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六、观音阁,位于城西南25千米多乐小学内,建于民国19年(1930);七来宾石塔,位于城北15千米的来宾村南,1912年建,属风水塔;八、侯氏宗祠,在城西南灰硐村,建于民国初年;九、魏金阶庄园,在城东南50千米的兔场村,民国19年建,是宣威较有特色的私人庄园;十、四里座大桥,在田坝新民革香河上,清同治时建木桥,光绪时改建石桥,民国10年毁于兵灾,13年重建;十一、可渡石桥,在杨柳乡可渡村北的可渡河上,1916年建;十二、文庙大成殿,在宣威一中,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道光十七年(1837)重建;十三、榕城书院,在宣威二中,前身为明伦堂,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改建为书院;十四、浦在廷故居,位于城内,建于民国初年;十五、朝阳洞,在落水黄路,寺庙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
墓葬、碑刻。主要有螃蟹坡梁堆墓、顾家堆梁堆墓、耿兴祖孙合葬墓、缪良玉缪文龙父子墓、李将军夫妇墓、按于蕃墓、王世雄墓、耿让墓、清世祖教条生员卧碑、《重修玄武祖师殿序》碑、《耿屯合堡受长发害老少形魂之总墓》碑、免差碑、杨福祯《诰封碑叙》碑、《成章季子绍尧家言》碑、“飞虹伫鹤”石刻、“高山流水”、“水流云在”石刻、水营山墓阙。
馆藏文物主要有南园砚、玉壶春瓷壶、李仰亭《风雨归舟图》、康熙铜钟、徐人龙字幅、照鹤葡萄画、民国要人题词册等。
风景名胜主要有东山公园(省级旅游景点)、宛水公园、天生桥(双河)、来宾龙洞、庙山森林公园、大响水、榕峰日出等。
⑽ 宣威火腿习俗,主要介绍历史
宣威火腿,云南省著名地方特产之一,因产于宣威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适中;切开断面,香气浓郁,色泽鲜艳,瘦肉呈鲜红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头略显桃红,似血气尚在滋润。其品质优良,足以代表云南火腿,故常称“云腿”。
宣威火腿的历史悠久,最迟始于明代。20世纪初,浦在廷等人集资兴办“宣和火腿公司”,引进机械设备制作火腿罐头,继而“云南宣威浦在廷兄弟食品罐头有限公司”成立,其产品于1923年参加广州等地赛会受到各界的好评。孙中山先生为其题词“饮和食德”,从此名声大著,远销香港、新加坡等地。
宣威火腿,是宣威汉族在数百年腌腊肉的实践中创造出的腊肉精品。宣威地处滇东北,冬季气候寒冷,适宜腌制腊肉。宣威火腿的腌制时间每年从霜降开始到立春结束,主要又集中于冬至到小寒期间。其腌制方法是将本地猪宰杀后,挤尽淤血,放盐揉搓。然后再经过腌制、发酵、风干等过程,次年端午节后腌熟。宣威火腿吃法多样,可炒、蒸、煮而食,也可切块烧烤至焦黄,以排出肉表腊味,再洗净煮熟,切片食用,色、香、味具佳。讲究的吃法是用沙锅煮熟而食,这样更能品尝到宣威火腿的美味,其汤色清亮、味道鲜甜,肉质红嫩细腻。宣威火腿的历史悠久,最迟始于明代。20世纪初,浦在廷等人集资兴办“宣和火腿公司”,引进机械设备制作火腿罐头,继而“云南宣威浦在廷兄弟食品罐头有限公司”成立,其产品于1923年参加广州等地赛会受到各界的好评。孙中山先生为其题词“饮和食德”,从此名声大著,远销香港、新加坡等地。
云南省著名特产之一,素以风味独
宣威火腿
特而与浙江金华火腿、江西安福火腿齐名媲美,蜚声中外。宣威火腿,因产于云南宣威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适中;切开断面,香气浓郁,色泽鲜艳,瘦肉呈鲜红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头略显桃红,似血气尚在滋润。其品质优良,足以代表云南火腿,故常称“云腿”!
宣威火腿驰名中外,早在一九一五的国际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成为云南省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名特食品之一。1920年,宣威浦在庭兄弟将宣和公司改为大有恒公司。一九二三年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各地食品比赛会上,获得各界人士的好评。在这次会上,孙中山先生品尝了宣威火腿,觉其色鲜肉嫩,味香回甜,食而不腻,备加赞赏,留下了“饮和食德”的题词,以宣威火腿制成“云腿”罐头的工厂,也取名为“德和罐头厂”,从此宣威火腿名声大振,远销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如今还出口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
宣威火腿历史悠久,享誉中外,是宣威市的传统名特产品,属中国三大名腿之一。其产生和发展,必然有其深刻而久远的自然及社会历史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