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陕西历史文化常识

陕西历史文化常识

发布时间:2021-02-19 04:48:42

Ⅰ 陕西历史文化

陕西这个地名的由来,与历史变迁有关。在今河南省西部陕县西南,内有一个叫作陕原(陕容陌)的地方。周朝初年,周公与召公以此划分领地,“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宋朝时设陕西为路(相当于今省制),以其地处陕原之西,而称陕西路。陕西之名出此开始。陕西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

Ⅱ 陕西人文、历史、风俗常识

1]古地区名。指陕陌以西。周成王时陕西归召公治理。

[2]路名。宋至道十五路之一。治所在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于今陕西和宁夏的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地及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地区。熙宁五年(1072年)分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习惯上仍称这二路为陕西路。

[2]陕西
即陕西省。
【名 称】
【地理位置】b]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地处东经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
【面 积】
【行政区划】中国省级行政单位。省会西安
【人 口】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回升。年末陕西省常住人口为372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7.2万人,出生率为10.02‰;死亡人口22.3万人,死亡率为6.01‰;全年净增人口14.9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01‰。
【自然地理】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其北部为风沙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经过50年来的建设,陕北防护林体系、生态农业、沙漠绿洲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畜牧业较为发达,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东西长360公里,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粮油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2/3,是全省的精华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秦岭在省境内东西长400~5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海拔1500~2000米。秦巴山区是林特产的宝库,汉江谷地土质肥美,物产丰富。

Ⅲ 陕西省的历史文化

陕西这个地名的由来,与历史变迁有关。在今河南省西部陕县西南,有一个叫作陕原(陕陌)的地方。周朝初年,周公与召公以此划分领地,“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宋朝时设陕西为路(相当于今省制),以其地处陕原之西,而称陕西路。陕西之名出此开始。陕西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

若依照汉语拼音译写,陕西(shǎnxī)会与同音不同调的邻省山西(shānxī)名称相同,在西方语言中容易混淆。所以特别援用国语罗马字的规则,将“shǎn”写作“shaan”、即陕西作“Shaanxi”以为区别。早期亦作“Shensi”。

[编辑] 历史
陕西位于中国地理中心区,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上古时为雍州所在,是炎帝和黄帝二帝的发源地及所葬之地,同时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今西安蓝田一带)。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下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黄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是源于华山)。在西周后期,秦始皇的祖上非子替周王室养马有功,周孝王将“秦”(据说曾在今天的甘肃省天水东南)这块土地封给了他,秦国也成了周的附庸。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了西周的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一带),杀了周幽王。秦襄公率领人马攻打犬戎,立了战功。次年他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又立新功。平王便封他为诸侯,将陕西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他。这样,秦国统管了陕西省的部分地区。秦穆公时。国力强盛,又打败了东方的晋国,占领了整个关中。由此可见,由于陕西其地春秋时为秦国,所以简称“秦”。

Ⅳ 陕西历史的五大特点

文明发祥: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实和狩猎鸟兽。1963年发现的“蓝田猿人”,是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约三四万年前,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农业发祥:陕西是我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集果实。当时种植的谷物主要是粟。传说中最早从事耕种稷和麦的人,是陕西关中周人的祖先。到了西周末年,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并向其他地区传播。
对外开放发祥:陕西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3000多年前,陕西长安就同许多国家有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交往活动。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古长安为起点的。从两汉时期时,就以长安为中心,同南亚、西亚、欧洲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文化发祥:陕西是远古文化的摇篮之一。陕西从西周起,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周族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周人以周原为活动中心后,就有了文字记事,把卜辞和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刻在骨片上,后来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周代的古阴阳历,就是我国最早的历法。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等都记录印证了博大精深的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
自古帝王都:陕西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代最长的省份。大约在2000年前、公元前28世纪左右,传说夏部落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在陕西活动过,为中华民族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丰功伟绩。公元前21~前16世纪的夏朝时期,陕西就有扈国、骆国出现。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在陕西建都。此后,又有秦、西汉、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大夏等13个王朝先后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100多年。此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次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计11年。陕西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的历史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宝贵文物。

Ⅳ 陕西人的风俗文化都有哪些

  1. 唐三彩陶。

  2. 面花。面花的制作盛行于陕西关中和陕北,当地人称为花馍。

  3. 眉户。它是由民歌脱胎发展而来的。

  4. 户县农民画。源于民间,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乡土风情浓厚,内容健康,朴实,给人积极向上的激情。

  5. 陕北剪纸。剪纸俗称窗花,为聪慧的劳动妇女所创作,她浓缩着古老的黄河文化。

  6. 凤翔彩绘泥塑。以造型优美、色彩艳丽、生动逼真而享誉海内外。

  7. 凤翔木板年画。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扎根于农村。

  8. 仿秦兵马俑。秦兵马俑复制品也日渐成为中外游客理想的纪念品和礼品。

  9. 仿秦铜车马。工艺精湛,造型生动。

  10. 秦腔。秦腔最为著名皮影戏。

Ⅵ 陕西西安人文地理历史常识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截至2016年,西安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

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

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流传于户县钟馗故里的傩舞跳钟馗,是中国戏曲舞蹈的活化石,傩是中医的鼻祖。

西安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遗存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的155个基本类型中,西安旅游资源占据89个。

西安周围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汉、唐四大都城遗址,西汉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钟鼓楼、古城墙等古建筑700多处。

(6)陕西历史文化常识扩展阅读: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 。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西安是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之一 ,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

另有西安城墙、钟鼓楼、华清池、终南山、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等景点。

Ⅶ 关于陕西省的常识有哪些

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中游、汉水上游。面积20.58万平方千米,地形南北高、中部低。秦岭以南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干旱少雨。陕西是中国大西北的门户,是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古有丝绸之路通向西亚、中亚各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陕西省除汉族外,还有回、满、蒙古等民族。陕西因在陕原(今河南省陕县一带)以西而得名,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地理概况

陕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属内陆省份,东西最宽500千米,南北长约870千米,呈现南北较长,东西较窄的形状。陕西省东与山西、河南为邻,西与甘肃相连,南与湖北、四川、重庆等相通,北与内蒙古、宁夏接壤。陕西省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南部属秦巴山地,中部为号称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冲积平原。在全国阶梯状地势中,陕西省处于地貌多变的第二阶梯上,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倾斜。北部为陕北高原,海拔900~1500米。中部为关中平原,也称关中盆地,海拔在325~800米之间。南部为秦巴山地,海拔多为1200~3000米。境内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华山等。陕西省河流众多。绝大部分为外流河,内流河流域面积只占全省面积的2.3%。以秦岭为界,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黄河流经东部省境,渭河为黄河最大支流,并有无定河、泾河、嘉陵江、汉水等河流。

气候特点

陕西省由南至北具有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和暖温带、温带半干旱气候的特征。秦岭山脉横亘省境中南部,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年均气温陕北黄土高原约为9℃,关中平原13℃,陕南汉江谷地则达15℃。冬季南北温差达10℃,夏季温差仅4℃。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山区则由下而上递增。7月~9月降水量常占全年一半以上,且多暴雨。冬季降雨甚少。甚至出现连旱。对陕北黄土高原春播影响更甚。

自然资源

陕西省的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矿产中煤、钼、铜、重晶石、磷等储量在中国居于前列。动植物种类也异常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杜仲、麻黄、金丝猴、羚牛最为著名。此外,在太白山区栖息有朱鹮、黑鹳等珍稀鸟类,还辟有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等。

交通运输

陕西省现有公路11万多千米,国道有10条,其中二连浩特至河口的纵向国道干线、连云港至霍尔果(新疆)的横向国道干线在本省西安相交汇,青岛至银川的横向国道干线通过陕北,北京至昆明的108国道、包头至南宁的210国道、连云港至天水的310国道都经过西安。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有西安至临潼、至宝鸡线路。铁路承担着陕西全省的交通运输任务。陇海铁路横贯东西,是本省交通主动脉;宝成、襄渝、西延等线连通南北。西安有多条空中航线连通内地和西北各重要城市。咸阳国际机场是西北最大的航空港。

经济概况

陕西省的渭河平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灌溉系统发达,是中国著名麦、棉产区。经济作物以胡麻最为重要,烟草、甜菜也有较大发展。现在工业、交通运输和旅游业在西北地区发展很快。工业方面形成了国防工业、航天工业、煤炭工业、纺织工业等为主的经济格局。在交通方面,以西安为中心,陆路和航空运输皆很方便。地上地下的文物使富有特色的旅游业成为省内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文化习俗

陕西锣鼓至少有200年的历史,根据演奏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伴奏锣鼓、清锣鼓和表演锣鼓三类。陕西锣鼓节奏明快、形式多变、气势宏大。表演气氛热烈,动作花哨,振奋人心。每当喜庆日子,人们都喜欢锣鼓震天。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

省会: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陕西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有13个朝代相继在这里建都。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现在的西安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市辖9区4县,面积9983平方千米。市境地处八百里秦川的中心,气候温和。西安是华北、华东联系西北、西南陆空交通的重要枢纽。此外,西安的地上地下都保存和埋藏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奇珍异宝,堪称一座立体历史博物馆。市区拥有骊山、华山、翠华天池等风景名胜。西安已成为驰名国内外的旅游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成阳

成阳市地处陕西省中部,面积1021.3平方千米。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37~651毫米,年平均温度9.0~13.2℃。成阳自然资源丰富。全市工业以电子、纺织、石油化工为支柱,第三产业以旅游和流通为支柱。成阳历史悠久。设县制至今已有2300余年,历史上曾经是秦朝国都。

历史文化名城:韩城

韩城位于陕西省东部,东临黄河,黄河大峡谷南段经市区东北,谷口古称龙门,俗称禹门口。相传夏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因而历史上也以龙门代指韩城地域。韩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西周时为周武王之子韩侯封地。秦、汉为夏阳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就出生在这里。隋代称韩城县。韩城文物古迹荟萃,素有“关中文物最韩城”美誉。由唐至清,历朝古建筑保存完整,规模宏大。韩城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是我国著名花椒生产基地,所产大红袍花椒以色红、肉厚、香浓而闻名于世。

历史文化名城:榆林

榆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资源丰富,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汇聚交融,形威了榆林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历代先民创造的人类文明留存,成为有价值的历史财富和旅游资源。榆林民风淳朴,是陕北民间艺术之乡,热情奔放的大秧歌,高亢激越的信天游,千姿百态的绥德石狮,细腻秀美的三边剪纸,以其浓郁的黄土风情和丰富淳朴的生活底蕴,驰名海内外。

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是中国著名的革命圣地,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延河与南川河的交汇处,周围有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峙,依山傍水,群峰拱卫。隋朝时在今延长县始置延安县,以其境内有延河并取安宁之义而得名。从秦汉至唐宋,延安及其附近地区“东带黄河、西控灵夏”,为陕北交通要冲,延安城成为屏蔽关中、防御北方民族侵扰的军事重镇。宝塔山上的九层古塔是唐代的建筑,如今是延安市区的标志。保存在清凉山下万佛洞的唐宋石刻是当时雕刻技艺的完美体现。1937~1947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曾在此领导全国革命。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央领导先后在凤凰山麓、杨家岭工作和居住,中央军委、八路军总司令部则设在枣园和王家坪。延安东南是八路军三五九旅开垦的南泥湾。

蓝田猿人遗址

在陕西西安蓝田县九问房乡公王岭出土了猿人头盖骨化石,它距今约为110万~115万年。蓝田猿人头盖骨十分珍贵。目前,只在中国、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和坦桑尼亚等少数几个国家发现了猿人头盖骨。蓝田遗址发现的史前文物为研究古气候、古动物、人类进化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被国际考古界誉为20世纪60年代考古重大发现。公王岭山腰间建有蓝田猿人遗址纪念碑亭。

母系氏族村落: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是黄河流域一座比较完整、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的村落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半坡遗址由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3个部分组成,现存面积约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这里建有半坡博物馆,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包括遗址大厅和2个陈列室、1个陶窑遗址。

大明宫遗址

大明宫是唐代著名宫殿之一。据史载,全宫占地12平方千米,有33个门,丹凤门为正门,含元殿为正殿,其北是宣政殿。中书、门下两省以及弘文、史馆分列左右。此外还有30余处宫殿、亭、观等毁于唐末战乱。现存遗迹有含元殿、麟德殿、翔鸾和栖凤两阁以及太液池、蓬莱亭等,尚可辨识。考古工作者于1957~1959年发掘了四座城门和含元、麟德两殿遗址。

昭陵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5千米九峻山。昭陵首创唐代“依山为陵”的制度,是关中唐十八陵中最有代表性的帝皇陵园。面积2万公顷,周长60千米,以九峻山为基点向东南和西南呈折扇形展开。陵园内有陪葬墓167座,是中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陵园。地面、地下遗存有大量珍贵历史文物。举世闻名的昭陵六骏浮雕原陈放在昭陵祭坛内。1972年在陵园东南的陪葬墓李勋墓地建立了昭陵博物馆,陈列20世纪50年代以前昭陵地面仅存的22块神道碑和此后陆续发现的神道碑及出土的墓志铭,称昭陵碑林,是唐初书法艺术的瑰宝。著名的有欧阳询的温彦博碑、褚遂良的房玄龄碑、王知敬的李靖碑等。还有大量彩陶器物、陶俑及色彩绚丽、布局严谨的壁画。

乾陵

乾陵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两个皇帝。同时又是一对夫妻的合葬墓。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墓。乾陵以山为陵,四周有阀门和巨型石刻,有象征帝王陵墓的华表1对。此外,有翼马1对、朱雀1对、鞍镫饰马5对,戴冠、着长袍、握剑的将军石人10对等。其中还有两座高达6.3米的《述圣记》和《无字碑》幢。无字碑上面有保存比较完整(旁有译文)的女真文字,述圣碑碑文计8000字,为歌颂高宗的文治武功之辞,且陵前排列了61尊石人像。

华清池

作为一个天然温泉,华清池远在秦代就已著名。今尚有北魏时的温泉碑遗留下来。发掘清理出唐代御汤、太子汤、海棠汤(即贵妃池)、莲花汤等遗迹。

华清池池水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水温约43℃。适宜沐浴疗养。园内半山腰的捉蒋亭即是西安事变时张学良、杨虎城部队捉拿蒋介石的地方。

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东距西安120千米,西距宝鸡107千米,号称关中“塔寺之祖”,始建于西汉,是当年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之一。现存的法门寺砖塔是明朝万历七年(1579)由木塔改建的。塔高46米。共13级,塔身呈八菱形,塔基周长50多米。北魏时的木塔叫阿育王塔,是传入中国的19座佛教舍利塔之一。塔基下有地宫,从中出土有佛真身指骨舍利等诸多文物珍宝。

五岳之西岳:华山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南,秦岭山脉以北,海拔2154.9米。由于山势险峻,群峰峻峙,《山海经》称“远而望之,又若华伏”,山名即由此而来。华山是一座由花岗岩组成的山体,花岗岩经长期风化侵蚀,加上南北两大断层错动和东西两侧流水下切,将华山分割成多座山峰,而且山峰四壁如削,拔地通天,其中最著名的有东、西、南、北、中五峰。自古华山就以雄奇险峻著称,崖陡路险。诸峰间仅南、北一径,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华山还多古松,巨干修直,与峭峰奇石相得益彰。华山为道教名山,元时为全真道华山派发源地,山中留有许多带有道教色彩的传说和人文古迹。莲花洞、仰天池等处题刻尤多。

太白山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位于陕西省眉县南部,兼跨太白县、周至县部分地区。顶峰冰冻期长,除盛夏外,积雪不消融。由关中平原南望,山顶银光闪闪。故名。太白山的顶峰八仙台,海拔3767米。太白山为中国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植物品种荟萃之地,资源丰富,垂直分带明显。1965年已设立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已成为自然地理、植物、动物、中药、环境保护等多种学科野外考察的重要基地。

泾水和渭水

成语有泾渭分明一词,是说泾水和渭水同流一段河道。但却清浊不混。渭水现称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流域面积广大,是中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流域内有蓝田猿人遗址、秦安县大地湾和西安市半坡村母系氏族公社遗址及长安区津镐遗址等。临潼区的秦兵马俑、天水的麦积山石窟、西安的碑林、大小雁塔等都是中国古文化中的瑰宝。西岳华山和临潼区的华清池更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泾水现称泾河,是渭河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泾源县境,流经平凉、彬县,于陕西高陵县南入渭河,河道输沙量极大,水极浑浊,是渭河来沙量最多的支流。泾河下游水利工程较多。著名的郑国渠即是其一。流域内彬县大佛寺石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崆峒山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世界第八奇迹:秦陵兵马俑

秦陵兵马俑的确切名称是秦始皇兵马俑从葬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约1.5千米处,发现于1974年,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又先后发现二、三号坑。其中一号坑最大,面积达14260平方米。三个坑内共有陶俑近万个。陶马500多匹,木质战车130多乘。无论是兵还是马均同真人真马一般,栩栩如生,坑内还有制作精良的强弓、劲弩、弋、矛、戟、镂、青铜宝剑等兵器。虽然埋在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刀锋锐利,闪闪发光,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这一宏伟的地下建筑古迹,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潼关

古潼关在今潼关县北。自古就有“鸡鸣闻三省。关门扼九州”的说法。潼关北临黄河,南靠秦岭,自古就是关中的东大门,是兵家必争之地。唐末黄巢起义和明末农民起义时,农民军都在潼关与封建王朝的军队进行过激烈的战斗。

大雁塔

塔身高59.9米,塔基座高4.2米。东西45.9米。南北48.8米。由唐太宗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被镶嵌于塔两侧,其字秀丽挺拔,为唐代遗留于后世的名碑。此外,塔的门楣、门框上雕刻有唐代的建筑图案。这些图案反映了当时的绘画艺术,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唐代大诗人杜甫、岑参、高适等在登临此塔后,题有“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却讶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等诗句。大雁塔内尽收佛学经典,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着显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规模。

碑林

碑林位于西安市三学街,旧址为宋代的文庙。公元1090年宋朝官府把《开成石经》移到这里,经过元、明、清三朝后,形成了碑石之林。碑林包括文物展览室、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三个部分,是全国最大的石碑宝库。另外,每年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钟声就出自碑林的景云大钟。

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高约3.6米,周长48米。墓前碑亭内立有桥陵龙驭碑和黄帝陵碑。黄帝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原为一氏族部落首领,由于在阪泉战胜炎帝,在涿鹿击杀作乱的蚩尤而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其陵墓在甘肃、河北、河南等地也有。

李自成行宫

李自成行宫位于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盘龙山原名马鞍山,明朝时建有真武祖师庙。李白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派他的侄子回米脂扫墓,改庙为行宫,后来李自成把马鞍山改名为盘龙山。行宫依山踞险,前后两层近90级石阶,把八卦亭、乐楼、捧圣楼、二天门和玉皇阁连成一体,另外盘龙山顶还有启祥殿、北庆宫及钟鼓楼等。

骊山老母祠

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南骊山西绣岭第三峰之巅,始建于秦。唐初重建,时称老母祠。老母殿整体建筑包括山门5间、三仙殿3间、祭殿5间、主殿5间、厢房6间、配殿4问。三仙殿内供奉被尊为福寿、治眼、授子三位女仙之神像。主殿内供奉骊山老母(女娲)金身神像。主殿内存有唐广德元年(763)立《骊山老母授经碑》一通,记述唐代著名道士李筌在骊山脚下遇老母为其传授《阴符经》的经过。

杨家岭革命旧址

位于延安,旧址大门向西南而筑,进门为中央大礼堂,砖木结构穹隆式形制。礼堂后面有一座三层小楼房。是当时的中央办公厅。周恩来旧居在北面山上最西边的院子里,东边的院子则为朱德旧居,再向东是毛泽东旧居。东北有一排曾是中央直属机关的窑洞。

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就是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5年4月23日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这里召开。在这里,中共中央为争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懈努力。

Ⅷ 对陕西历史的简介

陕西历史悠久,早在11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灞河两岸生息繁衍;西安城东的半坡遗址,回展示着六七千年答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大约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帝、黄帝带领各自的部落,在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一带开创了中华文明;后稷开启农耕文明,仓吉创造汉字,张骞发轫丝绸之路,司马迁独领传记史书之风骚……无不标志着陕西古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陕西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中心。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长达1180年。另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次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陕西具有重要的位置。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延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13个春秋,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Ⅸ 关于陕西的历史文化

人类发源地之一
陕西是人类先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距今五六十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关中平原的灞河上游繁衍生息,用旧石器为工具,与大自然作斗争。到距今三四万年时,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他们活动在西安附近和整个渭河流域。西安东郊半坡村遗址,原是六七千年前母系公社的一座村落。半坡人以渔猎和农耕为生,会制造很多精巧的石质工具,有了纺织和烧制陶器的手工业,会建筑能抵御风寒的房屋,身穿衣服,生活在组织的公社之中。大约又过了一两千年,西安附近的母系氏族公社逐渐发展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沣河流域发现有许多这个时期的遗址。这时的人类已使用木耒和石镰等新式工具,使农业生产向前进了一大步,畜牧业也有了发展,并且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改造自然,一步步地揭开了古代文明历史的序幕。
古 代 政 治 中 心(周)
周人原是活动于关中西部的一个部族。相传周的祖先后稷被舜分封在武功。泾河流域的彬县、旬邑一带,也是周人活动的一个中心。到古父公时,他们由旬邑迁居岐山南的周原,营建宗庙城廓,开荒种地,还设立官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周国,首都就在岐山、扶风之间。到周文王时,周国迅速发展,攻灭了附近许多小国,并进一步在沣河西岸修建了丰京(今长安县马王村附近)。公元前1121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武王又在沣河东岸修建了镐京(今长安县斗门镇附近)。丰、镐共同作为周王朝的首都,历时360余年。这是古代在关中地区出现的第一个全国政治中心和大城市。“陕西”这个名称,也是在西周初年出现的。周武王的胞弟周公和大臣召公的封邑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属召公管辖,陕原以西属周公管辖,后人因称陕原以西地区为“陕西”。

古 代 政 治 中 心(秦)
春秋战国时期,陕西为秦国的治地,所以陕西又被简称“秦”。秦人的祖先最早活动在今甘肃省清水县一带。公元前677年,秦人在关中的雍城(今凤翔县城南)建都。公元前383年,迁都栎阳(今临潼县武家屯)。公元前350年,又迁都咸阳(今咸阳市长陵车站附近一带)。公元前22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王朝建立。咸阳便成为当时全国的首都。

古代政治中心(汉)
公元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汉,因咸阳已被项羽焚烧一空,汉王朝最初驻在秦的旧都栎阳。到公元前200~198年,长乐、未央两座宫殿相继修好,刘邦搬进新城。汉惠帝时又征调民工,修了外廓城(在今西安市西北10余里处)。从汉高祖起,未央宫作为西汉国家政府所在地,历时214年。
西汉以后,又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7个王朝相继在汉都城建过都。其间,赫连勃勃称大夏王,建都在统万城(今靖边县长城外白城子)。

古 代 政 治 中 心(唐)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第二年,隋创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新都城(今西安市区所在地),当时名“大兴城”。 在隋末农民起义的浪涛中,太原留守李渊在其次子李世民的策动下反隋。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了唐王朝。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元年到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27~649年),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贞观之治”。整个唐帝国也成为我国历代王朝中最强盛的一个。唐王朝历时近300年。当时的长安,城周长35.5公里,人口100万,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国际上著名的大城市。
在封建社会中,都城是全国封建势力的中心,历代农民起义军也都把斗争矛头指向这个中心。如汉末的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军,唐末的黄巢农民起义军,明末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都曾攻入长安,并在这里建立过短暂的农民政权。
黄巢为首的农民大起义失败后,唐王朝摇摇欲坠。公元904年,大军阀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到洛阳。还拆毁长安宫殿建筑,将木料顺渭水、黄河而下漂往洛阳。此后,长安这座历史名城被彻底破坏,陕西也就不再是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了。

丝 绸 之 路
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5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享誉中外的“丝绸之路”。西汉每年派出的使者和西域各国来朝的使者、商人相望于道,络绎不绝。当时最使商人感兴趣的是中国的丝绸,他们称中国的丝绸为“大也波儿”,意思是“和真的一样”,把中国称之为“丝国”。用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光辉夺目。西域各国王公贵族都争先恐后的购买中国丝绸,以显荣耀。因而商人们的丝绸生意日益红火,汉朝通往中亚各国的商路因而也成了商人们进货的必经之路,人们均称这条商路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是:从汉朝的长安出发,向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至敦煌以西分为三道:沿昆仑山北麓的楼兰、于阗、莎车、疏勒,到大夏、身毒等国,为之南道;沿天南麓的焉耆、龟兹(库车)经疏勒,到大宛、大秦诸国为之中道;沿天山北麓的车师、乌孙,到康居、奄蔡等国为之北道。
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各国一致抵抗匈奴,一而再,再而三地派出使者到西域各国。同时西域各国也派使者前来汉朝朝拜。这对双方都大有益处。西汉从西域各国得到了葡萄、石榴、西瓜、大葱、胡萝卜、蚕豆、黄瓜之类的东西,尤其是高头大马,让西汉武帝甚是欢喜。而汉朝的丝绸、漆器、玉器、铜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打井、冶铁技术先后都传到了西域。这样一来,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共同发展,对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有着深远影响。

Ⅹ 陕西各地的历史文化

陕西,简称陕或秦,也称三秦,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因在陕州(现为河南省陕县)以西,故称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陕西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
陕西,地跨西北和西南,古为雍州、梁州之地(陕北、关中属雍州、陕南为梁州),又称为三秦大地,纵贯南北,连通东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区,处于黄河中游和汉江中上游,历史悠久,古老而神秘。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这里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中国较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中华民族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同时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下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黄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
从轩辕黄帝在这里铸鼎、分华夏为九州,到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后稷在这里教稼先民从事农业生产;从中华文字文明的始祖仓颉在这里发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礼乐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灿烂辉煌的汉唐盛世;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到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这里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我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
陕西南北狭长,由北向南可分为地理、历[1]史、文化、气候、语言、人种截然不同的三大地区:陕北、关中、陕南。由于陕西省超过1/3的面积和人口均位于秦岭以南,因此陕西省是中国真正意义上跨越南北的省份之一。陕西的境内的秦岭被亲切的称谓父亲山,渭河和汉江共为母亲河。而朱鹮因为其分布地被称为陕西的省鸟。陕西从北到南的延安、西安、安康被称为三安,寓意三秦大地福泰安康。
http://ke..com/view/6510.htm

阅读全文

与陕西历史文化常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