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发展史1949至今
新中国成立——科技事业新的起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的中国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人。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国家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殷殷报国心。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任教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异常兴奋,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国外的终身教授职务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
1955年,航空动力学家冯·卡门的学生、时任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的钱学森,历经险阻,回国效力。后来的几十年间,他为发展中国的国防科技作出了特殊贡献。
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人已经有30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纷纷回到祖国,大多数人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在中国科学院选定的第一批233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近2/3是这批归国的海外学人。
同时,中国政府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建立科研机构。在短短的时期里,中国初步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务院各部门研究单位、各地方科研单位、国防科研单位五路科研大军组成的科技体系。
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年1月,中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这一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拟定了57项重大任务。此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于1962年提前完成,从而奠定了中国的原子能、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计算技术、航空和火箭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基础,并促进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和发展。在提前完成《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基础上,中国又制定了《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简称《十年规划》)。
中国政府在1958年对科技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合并,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陆续成立了各级科委,形成了中国的科学技术管理体系。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国家计划下的现代发展时期。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首次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
在此期间,科技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59年,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1960年,物理学家王淦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批学科较齐全、设备较好的研究所,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力量较强的科研队伍。到1965年,全国科学研究机构已达到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是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继续发展的基础
2. 新中国60年发展历程
1、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2、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中国于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自1986年7月10日正式提出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开始,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我国的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如今,中国加入WTO将近15年,过去十余年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4、“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六号”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飞船进行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5、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举办。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302项(28种)运动,共有60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
3. 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新中国成立至今来的发展史:自
在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现代化方面,我国的探索和创新十分突出,尤其是探索构建了覆盖巨大人口的现代医疗体系、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
旧中国没有覆盖全国的医疗保障体系。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几乎没有现代医疗设施和医疗人才。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创建了农村地区“合作医疗制度”,60年代后普及全国。由于城乡差异较大,我国还采取巡回医疗队的方式,让城市医疗卫生工作者为广大农村居民服务,培养农村医疗队伍。
进入21世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了全体农村居民。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体系的现代化,极大提升了国人的健康水平。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提高到2012年的75岁,婴儿死亡率由新中国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14年的8.9‰。
在教育现代化上,我国也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创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文盲率高达80%。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开展大规模扫盲运动,极大提高了识字人口的比例。
此后,我国在农村普遍建立小学,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2015年高校毛入学率达到37.5%,在国际上也属于较高水平。
4. 简述新中国发展四个阶段
1,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2,经济扩张和衰退期(大跃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4,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4)新中国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发展的最新阶段:
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依法加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
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扩大企业投资自主权;进一步健全商品市场,发展要素市场,加快重要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步伐。
5. 新中国的历史
新中国的历史开始于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前后以1978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可分为毛泽东时代(1949年至1978年)、与以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为主题的邓小平及后邓小平时代(1978年至今)。
1,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庆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国庆阅兵。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毛泽东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首都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全体出席会议,宣布就职。
2,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华国锋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计划经济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年)中的表述: 根据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一时期的现代化建设表现出强烈的追赶态势,高度的计划性,可控性。
市场经济时期:现行宪法的表述为: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市场经济价值观的作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被动的,无期限的
3,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1992年中国正式实行改革开放,中国进入新的改革时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