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芜湖的历史。
历史沿革
芜湖市是建国后在原芜湖县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史料记载和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专业师生的研究,芜湖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城址经历了几次变迁与扩大的过程。
芜湖市最早的故址名鸠兹,在今市东南约四十里的水阳江南岸。《左传》:“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70年)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此处记叙的衡山是当涂县东北面的横山。而鸠兹城址则位于水阳江南岸一带侵蚀残丘向北延伸的尽头。由此往西地势低平,多为湖塘沼泽地区,因湖沼草丛,鸠鸟云集,而得名鸠兹,又称“勾兹”、“皋兹”、“祝兹”等。在鸠兹附近有一长形湖泊因“蓄水不深而生芜藻”,故得名芜湖。此段水阳江当时称为中江,西连长江,东通太湖,为一条重要的东西交通水道。鸠兹是控制中江的一个渡口,位置相当重要。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元封二年,鸠兹已设县,易名芜湖,此乃早期的芜湖城。
芜湖设县以后经两汉时期的发展,到三国时因战争频繁,芜湖地位日显重要。吴国地处江东,以长江为天险与曹魏对峙。但其主要城镇距长江较远,为了适应军事上的需要,黄武二年(223年)孙权将芜湖县治由鸠兹西迁到青弋江口不远的今城东南隅的鸡毛山一带的高地上(古鸠兹旧治再未复用),成为今日芜湖市最老的城区。东晋时期,芜湖已成为临江重镇。公元324年,大将王敦在鸡毛山屯兵筑城驻守,故有“王敦城”之称。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年),省芜湖入襄垣县,芜湖县级行政建置被撤销。隋唐时期,芜湖皆为当涂县属镇。五代十国时南唐升元(937-943年)年间复置芜湖县。从此芜湖作为县一级行政建置直至1949年。
两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为促使农业的发展,大兴筑圩,大片湖沼变成良田。在芜湖地区修筑了政和圩、行春圩、陶辛圩和万春圩等。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城区也迅速扩大,芜湖成为当时沿江的一座名城。约在十一世纪初,芜湖筑城垣即宋城。今北门外高城板,东门外鼓楼岗等皆为宋城遗址。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金兵不断南侵,芜湖城遭兵焚毁成废墟。淳熙七年(1180年)又筑城,但已不如以前繁荣。元初芜湖县城又行恢复,人口曾达五万人左右,但在元末又遭兵火毁坏。明代芜湖的经济又逐步恢复发展起来,各地商人和工匠纷至经营各业,以染浆业和炼钢业尤为发达,南北货物汇集。明万历三年(1575年)芜湖再次筑城,大部分与宋城重合。清代200多年间(1876年以前),芜湖商业同手工业不断发展,成为新兴的工商业城市,沿青弋江到江口形成商业中心地带,号称“十里长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芜湖因交通位置和经济条件重要而成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重要据点之一。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将芜湖列为通商口岸之一。次年英国在范罗山建立了领事行署,划定沿江滩地为租界。接着美、俄、法、日等帝国主义相继侵入,又于1902年将南起陶沟,北至弋矶山,东至普潼山,西至长江岸边的46.5公顷土地划为公共租界。从此大量洋货涌进芜湖市场,既严重摧残了传统的民族工业,又刺激了商业的畸开发展,同时大量粮食、农副产品及矿产原料被廉价掠夺运走。他们在租界内修马路,建码头、仓库、堆栈、楼房,开办教堂、医院、学校等,使芜湖市区由青弋江两岸一带向西北沿长江右岸发展,扩大了市区范围。
开埠通商以后,由于地理、经济条件和李鸿章为代表的官僚买办采取政治手段等,使米商云集芜湖开设米号,米市中心遂由镇江迁来芜湖,并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每年“经芜湖输出之米粮数五六百万石至一千万石”,有“堆则如山,销则如江”之说。同时官僚买办资本及民族资本开办了“裕中纱厂”、“明远电厂”、“益新面粉厂”等新式工厂及其它一些小工厂,后因帝国主义侵略、压榨加剧等原因大都被迫停办、倒闭。由于经济的畸形发展,老城区与外国租界之间的大片空地辟为新的街道,使市区进一步扩大。人口由1745年的1万多人增加到1915年的10万多人。
1949年4月芜湖市获得解放。几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全市人民的努力下,芜湖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性的畸形发展的消费性城市,改造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城市。
② 芜湖的文化
芜湖历史文化资源更是十分丰厚。繁昌“人字洞”,是古人类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发现的远古人类制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种多样的哺乳动物化石、时间断代约在距今200万~250万年之间,把人类在亚洲活动的历史上溯了四五十万年。繁昌柯家村古窑址,繁昌平铺乡“万牛墩”和南陵吴越土墩墓,南陵大工山铜矿遗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芜湖市管辖区内跨长江发展,拥有强厚新闻媒体群,增加了对公众信息的开放与监督。因为行政划分不久,其中主要分为两大流派,而江南媒体群为多,江北由于刚刚发展,媒体力量较为薄弱。
代表媒体:新浪网芜湖站 芜湖热线、芜湖新闻网、芜湖日报、大江晚报、芜湖论坛、芜湖人事人才网、芜湖县论坛、繁昌在线、二坝新闻网、二坝论坛、二坝人才网、无为网、无为在线、无为人才网等。 芜湖市是一个五大宗教齐全的地区,是安徽省宗教重点地区,也是中国的重点地区之一。
佛教和道教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尤其是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的道教城隍庙为中国历史最早(现拟建设的“芜湖古城”将以城隍庙为中心进行建造),伊斯兰教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天主教和基督教是在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以后得以传播的,也是中国较早的地区之一。据统计,芜湖现有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的信教群众约10万人,占总人口的5%,市级爱国宗教团体4个(芜湖市佛教协会、芜湖市天主教爱国会、芜湖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芜湖市基督教协会),县级爱国宗教团体6个,教职人员总计有100多人。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279处,其中基督教227处,佛教46处,道教3处,天主教2处,伊斯兰教1处。 广济寺庙会
时间:每年农历七月三十(农历七月三十为地藏菩萨诞辰日,月小为廿九)地点:广济寺主要内容:民间传统习俗,四方信徒、香客云集进香朝拜,民间艺人献艺,寺庙举行隆重仪式,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守地藏肉身塔, 历时七天。
凤凰美食节
时间:每年10月~11月间地点:凤凰美食街主要内容:风味小吃展、文化论坛、民族音乐会,已成功举办十届
黄浒赛龙舟
时间:每年端午节地点:繁昌孙村镇黄浒社区主题内容:从春秋战国时期以来一直至今,赛龙舟、吃粽子等等,以此来纪念屈原。
官陡庙会
时间:每年正月十五。地点:官陡门街道主要内容:明清以来一直传承至今,舞长龙、耍狮子、跑旱船、敲腰鼓、折子戏。 铁画
芜湖铁画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艺人以锤代笔,锻织成画,风格独特。自它诞生,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 铁画创始人是清代康熙年间芜湖人汤天池,他“少为铁工,与画室为邻,日窥其泼黑势”,从中受到启迪而创出铁画。铁画一经问世,不仅“远客多购之”,而且“名噪公卿间”,士大夫阶层人士把它作为“斋壁雅玩”之物欣赏,文人墨客更是推崇备至,赋诗著文加以赞扬。
艺人们不断创新,又开创了立体铁画、瓷版铁画、纯金和镀金画。芜湖铁画创始人汤鹏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铁画第一人,是芜湖文化艺术创造的多项中国之最之一。
“三刀三画”
芜湖传统特产“三刀三画”,除了以上所说的“芜湖铁画”外,还有“堆漆画”、“通草画”。其中“堆漆画”,“通草画”是十分珍贵的手工艺品,已经十分难得一见。
“三刀”是指剪刀、菜刀、剃刀。“三刀”为芜湖市的传统产品,剪刀生产始于明末清初,做工精细讲究,为中国三大名牌剪刀(即芜湖赵云生剪刀、杭州张小泉剪刀、北京王麻子剪 刀)之一。
傻子瓜子
“傻子瓜子”是70年代末,由年氏家族博采众长,共同创造的产品。一代伟人邓小平曾先后两次就“傻子瓜子”问题作了专述 ,胡耀邦、万里、姚依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发展“傻子瓜子”也做过重要的指示,为“傻子瓜子”和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舞台。“傻子瓜子”的传奇经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煮干丝
煮干丝是芜湖著名的传统早茶菜点,也是有80多年历史的淮扬风味老店“耿福兴菜馆”的看家名馔。煮干丝,在清乾隆时称“九丝汤”。清《调鼎集》说,当时煮干丝用料十分考究,常用原料有火腿丝、笋丝、银鱼丝、木耳丝、口蘑丝、千张丝、腐干丝、蛏干丝、燕窝丝等,为名贵肴馔,四季均宜入席,而以夏季最相宜。
虾籽面
芜湖美食再次走进央视。记者从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首映式现场获悉,江城著名小吃虾籽面被主创团队选中,将出现在第三集,时长约5分钟, 文化2015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63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9个,馆藏图书170.29万册,其中市区藏书88.54万册;档案馆12个,向社会开放档案数14.01万卷(件)。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9.86%,数字电视用户46.85万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名录18项。全年举办大型文化活动8场次;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62场次;文艺团体演出130场次,其中送文化下乡110场次;创作剧目获省级及以上表彰奖励38个。《芜湖日报》、《大江晚报》全年总印数2833.63万份,其中《芜湖日报》867.02万份,《大江晚报》1966.61万份。
卫生2015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671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78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33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1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9所,乡镇卫生院59所,门诊部25所,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320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所,卫生监督机构9所,妇幼保健机构8所,专科防治机构7所,急救中心1所,采供血机构1所。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8424张,其中医院15933张。卫生技术人员1976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7520人,注册护士8918人。
年末全市拥有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4个,其中国家级5个,新增省级14个;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39个,其中国家级11个,新增国家级1个,省级11个。省级及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15个;省级及以上质检中心2个,其中国家级2个。院士工作站21个,新增3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41家,其中当年新认定65家;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46个,其中当年新认定333个。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120家,其中新增和升级共47家;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7家,面积达39.4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家。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芜湖大学科技园跻身全国百强孵化器;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入选科技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0项,其中国家项目10个;全年共登记各类科技成果19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95项;获各类科技奖55项,其中省级以上21项。专利申请量20886件,其中发明专利12339件;专利授权量9049件,其中发明专利1927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3.56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0件,当年新认定6件;省著名商标256件,当年新认定42件。省级名牌产品(含服务名牌)188个。 2015年,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国内外重要赛事中共获得奖牌272枚,其中金牌88枚。向省级及以上专业队和体育院校输送运动员66人,审批二级运动员106名。全市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33次,参加活动人员14.18万人次。销售体育彩票3.61亿元。成功举办了2015年全国第二届“社区体质达人”通讯赛(芜湖赛区),并被授予“全国优秀赛区”荣誉称号,承办了2015年全国击剑冠军赛(第三站)等赛事。芜湖市奥园体育产业集团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全国体育产业示范单位。
芜湖曾经承办过2009年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开幕式暨安徽九方主场比赛,赛季末荣获中国足协最佳赛区奖。2011年举办了东芝中国足协杯赛上海申花对延边长白虎比赛,2013年承办了全国围棋甲级联赛安徽华亿主场,中国葡萄牙国际乒乓球对抗赛,国男子武术散打精英赛。2014年四国青年男篮交流比赛,全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联赛等赛事。2014年四国男篮争霸赛,2014年全国U-14足球联赛比赛以及2013、2014连续两届中国体育丶文化旅游博览会,2015中日围棋擂台赛30周年纪念赛等11项国内外重大赛事。 据抽样调查,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98元,比上年增长9.3%;人均消费支出14515元,比上年增长7.5%;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6平方米。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66元,增长8.7%;人均消费支出17504元,增长6.8%;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6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64元,增长9.3%;人均消费支出10353元,增长7.8%;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7平方米。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5.9%,较上年增长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7.6%,较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
就业和社会保障。2015年末,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4个。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9万人。就业技能培训2.1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3.29%。年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4.8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9.9万人,增加5.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0.2万人,增加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1.2万人,增加1.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1万人,增加3.9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4.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9.83万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10.09万人,参合率达114.97%。有5.7万城镇居民、7.5万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市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1350元/月,失业保险金标准达到1013元/月,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1817元/月。
全市拥有各类福利机构101个,床位1.6万张,收养各类人员0.8万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7亿元,筹集市级公益金5010.7万元。直接接收慈善捐款220.9万元。 城市建设。年末,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65平方公里。全市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3009公里,拥有公交车2069辆,新增272辆;拥有出租车5149辆,其中市区3700辆。公共自行车投放1.2万辆。城市日供水综合能力90万吨。全年天然气供气总量32568万立方米,用气人口128.77万人;液化气家庭用量1.46万吨,用气人口9万人,城市气化率100%。全年居民用电量17.11亿千瓦时。年末,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66.3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34平方米。拆迁改造市区棚户区200.47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6个。
环境保护。年末,拥有国家三级及以上环境监测站5个,其中二级站1个。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优良的天数为28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7.3%。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Ⅲ类标准。长江和青弋江干流芜湖段水质分别以Ⅱ类和Ⅲ类水质为主。森林覆盖率达到19.65%。 2000年:全国绿化先进城市
2001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2年:第二批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
2003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
2004年: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
2005年:全国科技强警示范
2006年: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基地城市
2007年:中部最佳投资城市
2008年:中国优秀节庆城市
2009年: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
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全国首批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 、2010年度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 、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
2011年:国家园林城市 、2011年中国十大地级活力城市 、全国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2012年:全国双拥模范城
2012年: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2012中国最佳休闲城市 、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2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2012年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城市
2013年:全国首批智慧试点城市、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 、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2013年创新能力最强的25个中国大陆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
2014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特别关注的八大城市”
2015年:全国文明城市 ” 广济寺(AAAA级):唐乾宁年间(894~898)兴建,位于赭山西南麓,金碧辉煌,气势雄伟。
王稼祥纪念园(AAAA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区之一、首批国家国防教育基地。
芜湖烈士陵园(AAA级):毗邻神山森林公园。共划分为纪念碑陵墓凭吊区、烈士事迹纪念馆、中心广场、接待管理办公等四个主要功能区。
安徽文化名人藏馆(AA级):1987年设立安徽第一名人藏馆,为张孝祥读书处。位于镜湖路烟雨墩上。
中江塔(双江塔影):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巍然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古时夜间置灯,导航来往船只,故中江塔堪称为芜湖地域位置的标志。
芜湖天主教堂:华东第二大(中国第五)天主教堂,始建于1887年。对面为吉和广场、滨江公园。
人字洞:目前考古发现的亚洲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距今已有200~250万年。
芜湖城隍庙:“天下第一城隍庙”。有史记载最早的城隍庙,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
芜湖夫子庙:始建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殿内正中供奉“至圣先师”孔子塑像。清康熙御制的“孔子赞”、 “四配赞”均嵌立在大成殿内。
西河古镇:坐落在青弋江畔,相传有600多年悠久历史。街心青石路面,曲折蜿蜒约1200米。
黄金塔:安徽省年代最早的古塔建筑,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僧登公开建。因四围涂有一层金粉而得名。
米公祠: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知无为军时所建。重要景点:墨池、投砚亭。
繁昌窑遗址:宋代窑址,以烧民间生活实用瓷为主,专烧青白瓷,造型工整,制作精细,稳实厚重。 鸠兹广场(AAAA级):是承载芜湖市悠久文化历史内涵,是反映芜湖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最富艺术魅力与文化品位的城市客厅,是芜湖市中心的一颗璀璨明珠。
芜湖中山路步行街:中国十大商业步行街之一,二十世纪建成时排名中国第三。具有旅游、休闲、购物、餐饮等多种功能。1912年,孙中山曾在此作演讲。
芜湖方特欢乐世界(AAAA级):中国最大(亚洲第二)的第四代主题公园,堪称“国际一流”。主题项目、游乐项目、休闲及景观项目共计300多个。
芜湖方特梦幻王国:以高科技为核心表现特色主题,将动漫卡通、电影特技等国际时尚娱乐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精妙结合,主题项目、游乐项目、休闲及景观项目200余个。
芜湖凤凰美食街(AAA级):这里有芜湖小吃(虾子面、酥烧饼、鱼丝饼、小笼汤包、牛肉锅贴),有芜湖的老字号(耿福兴、四季春、马义兴、同庆楼),还有全国知名的其他菜系(巴将军、毛家菜馆、洞庭人家、绿柳居、巴道鱼、杭邦菜等)。
陆和村茶艺博物馆(AAA级):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以中国古代艺术藏品为背景的大型茶艺博物馆。
芜湖缪庄度假休闲生态园(AAA级):樟木成荫,碧波荡漾,亭台楼榭,曲径通幽。是天然的氧吧,休闲的乐园。
芜湖老梁山庄(AA级):包括了生态观光,农家休闲,古农具展示,会议接待,农家餐馆,草木屋住宿等为一体。
吉和广场:毗邻滨江公园、天主教堂。这里有安徽省最大的音乐喷泉,水柱高达80多米,喷泉中还有模拟火光,可谓“水火交融”。
大浦乡村世界(AAAA级):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中国首个灾难旅游“海啸体验馆”。
芜湖方特水上乐园:芜湖方特水上乐园位于芜湖市东部,占地10万平方米,总投资5.5亿元,拥有17个顶级水上项目,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水上主题公园。
芜湖方特东方神画:芜湖方特第四代主题乐园,气势磅礴的石雕大门、九曲回廊的亭台楼阁、栩栩如生的黄金雕龙……处处展示着中国古典文化的灿烂辉煌。新丰林场:“三九”公路穿境而过,林场依山傍水,绿海茫茫,是享有“天然氧吧”的动植物园。
芜湖中央公园:位于城东新区,西边有山(神山),东边有河(扁担河),被誉为“山水间的绿飘带”。
江南第一茶市: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江南最大的茶业交易市场。这里不种茶却有着“茶乡”之美誉。
芜湖鸠兹古镇:鸠兹古镇的徽派建筑也是一大特色所在。徽派建筑主要采用砖、木、石雕为主,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鸠兹古镇在建筑形态上沿用了徽派古民居的规模、结构、风格和布局。其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徽派三雕”砖雕、木雕,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艺精湛,形式多样,造型栩栩如生。
③ 芜湖籍历史文化名人
1.陶居仁
陶居仁(?--1275年),号菊存,芜湖人,绍定进士,宋末以行义闻州里,官为南宋镇江录事参军。元军攻镇江,守臣洪起畏逃跑,统制官石祖忠举城投降。陶居仁为元军缚,劝降不屈,凛然道:“吾固知历数穷而世运更也,讵可失忠义求苟生耶?得以死报朝廷,夫年(1287),封显忠灵应侯。至正二年(1342)9月,敕赐庙额曰“昭佑”。明洪熙元年(1425),朝廷诏太平府芜湖县建忠臣祠。元修《宋史》为陶居仁立传。
2.沈士柱
沈士柱(?--1659),字 铜,号惕庵,芜湖人。其父沈希韶,明朝御史,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沈士柱少时,“读书明敏,下笔千言”,明崇祯年间“入贡”,淡泊功名,广交名士。崇祯二年(1629),复社成立,继东林党抨击朝政,士柱以“芜湖读书社”名义加入复社,反对阉党阮大铖。崇祯六年(1633),“钩党狱兴”,士柱离芜,“流寓西湖楼外楼”与黄宗羲等浙东名士诗词酬和,“东林名士毕集,湖舫为之增价。”崇祯十一年(1638),士柱与陈慧贞、吴应箕、沈寿民、黄宗羲、顾果等复社成员140余人作《留都防乱揭》,讨伐阴谋为魏忠贤翻案的阮大铖。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入关,福王在南京即位,阮大铖任兵部尚书,大兴文字狱,诬蔑东林党人为“蝗”,复社成员为“蝻”,编成《蝗蝻录》进行残酷镇压,周镳被杀,顾杲、黄宗羲被捕,陈慧贞死狱。士柱“适避楚幕,获免”,流离江楚,比及三载。南明灭后,士住“归寓南湖,自号寓公”,隐居芜湖,“阔视尘埃金玉,食客不遗屠钓”,并广散家财,支持反清义军,秘密从事反清活动,蓄髦不剃,古冠大服,以示不忘明朝。书约黄宗羲来芜共商反清大计,黄致力著述,未应邀。黄在《思旧录》中述:“寻常有约在芜湖,再上高楼一醉呼。及到芜湖君已死,伸头舱底望浮图”。士柱隐居芜湖时,曾率反清义士去北川前“海公祠”祭祀,说:“明朝官吏,都如海瑞忠诚,何至忘国!”清顺治十四年(1657),审讯李大生时,发现沈土柱在芜湖反清活动,旋被浦。芜湖知县李浚与游击刘世贤会审时称:“本朝大局已定,为何仍着古冠大服?”士柱曰:“我是故国人,应着故国鬼。”李浚道:“本朝法律,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上柱道:“生为故国人,死为故国儿!”“你食大明禄,背叛大明国,可知罪,可知耻么?!”李浚赧颜退堂。士柱被押解南京,在严刑威协利诱下,坚贞不屈。在狱中,日吟“雨隔对床尘易满,风吹长枕梦多寒”之句不辍,全不以死为念。顺治十六年(1659),清明日,士柱在南京凤台门外,从容就义。葬于雨花台后西首“平岗之麓”。其妻方氏,妾汪氏、鲍氏同时在芜殉难,葬于范罗山前,后观察使张士范,为三妇坟墓“垒试封垄建丰碑, 士柱著有《土窨集》,在狱中写《故宫词》24首。
3.肖云从
肖云从(1596--1673)字尺木,号默思,又号无闷道人,芜湖人,明末清初芜湖著名画家,姑熟画派创始人。其父肖慎余,为明乡饮大宾,懂绘画。云从幼而好学,“笃志绘事,寒暑不废”,科考多次不第,四十四岁才中己卯科副榜第一准贡。明末....腐败,不愿出仕。
1638年云从与弟云倩,加入复社,与东林党相呼应,同魏忠贤阉党马士英、阮大铖等斗争。1644年,明廷灭亡。1645年清兵攻占扬州,三月占领芜湖;忧愤国破家亡,前既不仕明,今更不愿与清合作,或闭门读书赋诗作画,或遨游名山大川,诗画才华,成就日著。诗继承杜甫,多即事忧时之作,雄浑奔放,音韵铿锵,著有《易存》、《韵通》、《杜律细》等。其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配上俊逸满洒,散朗秀健的书法,达到诗书画三者统一和谐的境界,被誉为“神品”。
云从国画,师法古人而创新,师造化而独特。山水画,融宋元诸家笔墨、丘壑于一体,“以黄公望的瘦树、山石为之纵横,润以马远泼墨之法”,而能随意成卷丈余。其间丘壑布置,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使人观之不厌;岩石林木的表现,深厚坚实,穿插有致;不论水墨着色,皴擦喧染,都苍劲秀润,呈现出空间深度;点景人物,自然生动,屋宇、舟车、驮马安排得体。早期作《秋山行游图卷》,显露才华,清乾隆阅后题诗“几点萧萧树,疏皴淡淡山。由来以意胜,无不寓神间。秋景宜寥廓,客人自往还。粗中具工细,识语破天悭”。后应万选之请,为《太平三书》绘制《太平山水图》,将太平州所属地区山水,绘图43幅,其中:太平山水图一幅,当涂风景15幅,芜湖风景14幅,繁昌风景13幅,每幅题古诗一首,说明仿某古人之画幅,没有雷同,各具特色。还有《闭门拒客图》、《西门恸哭图》、《秋山访友图》、《江山览胜图卷》、《归寓一元图卷》、《磵谷幽深卷》、《崔华诗意卷》等。人物画,继承发扬李公麟的白描技法,代表作为《离骚图》,人物造型准确,神态动人,点缀景物,赋有生命,云从对《离骚》感触甚深,作《天问》插图,绘制《九歌图》,清高宗得尺木《离骚图》后,命侍臣补绘重刻,并题《山水图卷》云“四库呈览《离骚图》,始识云从其人也,……览观长卷四丈余,观之不厌意不舍”。
云从深恶官僚,清初,拘节守志,不肯臣事,不结权贵。顺治十七年(1660),太平知府胡季瀛,求画不与。1662年,重修大自楼,故强其绘太白楼壁画。出于对大自的热爱,“画匡庐、峨嵋、泰岱、衡岳四大名山,凡七日而就,遂绝笔。”志行高洁,为人敬慕。新安画派大师渐江,曾师其下,后代临摹者愈众。顺治五年戊子(1648),《太平山水图》刻本,顺治二年乙酉(1645),《离骚图》刻本,曾流传日本。《太平山水图》为大坂兼葭堂收藏,《离骚图》为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收入《图本丛书》刊行。《秋山游图卷》,为东京帝室博物馆所藏,对日本南画勃兴起着促进作用。云从晚年结识铁匠汤天池,指导天池以铁作画,创制铁画。
1673年,云从“执诸同志手,曰:‘道在六经,行本五伦,无事外求之,仍衍其旨。’赋诗毕,瞑去”,享年七十八岁,葬于芜湖城西严家山。其诗由后学编成《梅花堂遗稿》,继后,黄钺将云从和汤燕生之诗编成《肖、汤二老遗诗合编》。其画为故宫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馆所珍藏。1986年,芜湖市人民**,在镜湖之畔筑“尺木亭”,并以紫铜铸其全身坐像于亭畔,供人瞻仰
④ 芜湖有什么传统文化
中江塔巍然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半依闹市半偎江,古人誉之为“江上芙蓉”,系芜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江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续建落成。楼阁式砖木结构风水宝塔,八角五层,每边长4.1米。塔高43.7米,其中塔刹高10.16米。每层四窗,错置相间,每窗左右各设一灯龛。塔内结构一至二层为壁内折上式,石梯盘绕。三至五层为空筒式,木梯依壁。门窗塔壁,精雕细刻。墙面各边均嵌有砖雕,尤以1~2层圆形欹柱两侧的砖雕雀替最为突出。1987年经省考古研究所组织维修,恢复了塔的出檐部分。八个角用转角斗拱支承老戗出戗,出檐深远。八个面补间斗拱用两朵支承檐桁出挑,椽子和飞子上钉望板,上覆鸳鸯瓦。修复后的中江塔巍然壮观,登临塔顶,万千景象,尽收眼底。 中江塔堪称为芜湖地域位置的标志。
中江塔雄视双江,影映二水,晨曦夕照,塔影长长,朝映浩浩大江,夕移清清弋水,波光塔影,美不胜收。入夜,月华皎皎,渔火点点,月升影移,波荡影晃,伴之涛声铃声,更令人陶然悠然。
1988年,芜湖市人民政府重修中江塔,使之以新的雄资与现代化大厦,多功能防洪墙交相辉映于双江之畔,构成一幅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比肩同立的独特的风景画。
古时候,人们把长江的从九江至京口(镇江)一段,称为中江,而芜湖适得其处,故有中江之名;又说古有中江,东通太湖,西流长江,芜湖古地即在中江畔,因而称芜湖为中江,中江塔因此得名。早在东晋、南北朝时期,该处的小塔就成了长江、青弋江两江船只夜航的灯塔,也是船只进入芜湖的航标。
价值评定:中江塔历时60年建成,跨明清两代,融明末清初建筑风格于一身,成为芜湖周边远近皆知的古建筑。古时候兴建此塔,除有镇住青弋江口,守持长江中流关锁,具有军政经济意义之外,还可弥补芜湖神山、赭山、镜湖、白马山等六秀之不足,以增添芜湖景色。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的中江塔,屹立江口,独显其身,望大江东去,观人间变迁,成为锁定在江城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丽风景。
⑤ 芜湖的详细历史
芜湖市是建国后在原芜湖县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史料记载和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专业师生的研究,芜湖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城址经历了几次变迁与扩大的过程。
芜湖市最早的故址名鸠兹,在今市东南约四十里的水阳江南岸。《左传》:“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70)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此处记叙的衡山是当涂县东北面的横山。而鸠兹城址则位于水阳江南岸一带侵蚀残丘向北延伸的尽头。由此往西地势低平,多为湖塘沼泽地区,因湖沼草丛,鸠鸟云集,而得名鸠兹,又称“勾兹”、“皋兹”、“祝兹”等。在鸠兹附近有一长形湖泊因“蓄水不深而生芜藻”,故得名芜湖。此段水阳江当时称为中江,西连长江,东通太湖,为一条重要的东西交通水道。鸠兹是控制中江的一个渡口,位置相当重要。
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元封二年,鸠兹已设县,易名芜湖,此乃早期的芜湖城。 芜湖设县以后经两汉时期的发展,到三国时因战争频繁,芜湖地位日显重要。吴国地处江东,以长江为天险与曹魏对峙。但其主要城镇距长江较远,为了适应军事上的需要,黄武二年(223)孙权将芜湖县治由鸠兹西迁到青弋江口不远的今城东南隅的鸡毛山一带的高地上(古鸠兹旧治再未复用),成为今日芜湖市最老的城区。
东晋时期,芜湖已成为临江重镇。公元324年,大将王敦在鸡毛山屯兵筑城驻守,故有“王敦城”之称。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省芜湖入襄垣县,芜湖县级行政建置被撤销。
隋唐时期,芜湖皆为当涂县属镇。
五代十国时南唐升元(937-943)年间复置芜湖县。从此芜湖作为县一级行政建置直至1949年。
两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为促使农业的发展,大兴筑圩,大片湖沼变成良田。在芜湖地区修筑了政和圩、行春圩、陶辛圩和万春圩等。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城区也迅速扩大,芜湖成为当时沿江的一座名城。约在十一世纪初,芜湖筑城垣即宋城。今北门外高城板,东门外鼓楼岗等皆为宋城遗址。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金兵不断南侵,芜湖城遭兵焚毁成废墟。淳熙七年(1180)又筑城,但已不如以前繁荣。
元初芜湖县城又行恢复,人口曾达五万人左右,但在元末又遭兵火毁坏。
明代芜湖的经济又逐步恢复发展起来,各地商人和工匠纷至经营各业,以染浆业和炼钢业尤为发达,南北货物汇集。明万历三年(1575)芜湖再次筑城,大部分与宋城重合。
清代200多年间(1876年以前),芜湖商业同手工业不断发展,成为新兴的工商业城市,沿青弋江到江口形成商业中心地带,号称“十里长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芜湖因交通位置和经济条件重要而成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重要据点之一。
光绪二年(1876)中英烟台条约将芜湖列为通商口岸之一。次年英国在范罗山建立了领事行署,划定沿江滩地为租界。接着美、俄、法、日等帝国主义相继侵入,又于1902年将南起陶沟,北至弋矶山,东至普潼山,西至长江岸边的46.5公顷土地划为公共租界。从此大量洋货涌进芜湖市场,既严重摧残了传统的民族工业,又刺激了商业的畸开发展,同时大量粮食、农副产品及矿产原料被廉价掠夺运走。他们在租界内修马路,建码头、仓库、堆栈、楼房,开办教堂、医院、学校等,使芜湖市区由青弋江两岸一带向西北沿长江右岸发展,扩大了市区范围。
开埠通商以后,由于地理、经济条件和李鸿章为代表的官僚买办采取政治手段等,使米商云集芜湖开设米号,米市中心遂由镇江迁来芜湖,并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每年“经芜湖输出之米粮数五六百万石至一千万石”,有“堆则如山,销则如江”之说。同时官僚买办资本及民族资本开办了“裕中纱厂”、“明远电厂”、“益新面粉厂”等新式工厂及其它一些小工厂,后因帝国主义侵略、压榨加剧等原因大都被迫停办、倒闭。
由于经济的畸形发展,老城区与外国租界之间的大片空地辟为新的街道,使市区进一步扩大。人口由1745年的1万多人增加到1915年的10万多人。
1949年4月芜湖市获得解放。由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性的畸形发展的消费性城市,改造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城市。
(一)鸠兹(春秋~秦)
春秋 ,名鸠兹,属吴国。
战国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灭吴,属越国,名鸠兹。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灭越,属楚国,名鸠兹。
秦 ,分全国为三十六郡,芜湖属鄣郡,仍名鸠兹。
(二)丹阳郡芜湖县(西汉~东晋)
西汉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改鄣郡为丹阳郡,领17县,芜湖为其中之一,芜湖县名始于此。
东汉 沿袭之。
三国 ,吴黄武二年(223),芜湖县城由鸠兹迁至今市区东南鸡毛山一带,仍属丹阳郡。
西晋 ,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分丹阳郡置宣城郡(驻宛陵)。移丹阳郡治于建业(今南京)。芜湖仍属丹阳郡。
东晋 ,为安置中原南渡的百姓,在沿江一带侨置郡州县。成帝咸和四年(329),芜湖县属丹阳郡,侨立豫州于芜湖
(三)宣城郡、淮南郡(东晋~南北朝)
东晋 哀帝兴宁元年(363),芜湖属宣城郡(郡址移驻芜湖);孝武帝宁康二年(374)芜湖仍属宣城郡,并侨立上党郡。孝武帝太元年间(376-396)侨郡为县,省阳毂(今繁昌)入芜湖县,后又省芜湖县入襄垣县。自此芜湖县置被撤销,襄垣、上党两县均属淮南侨郡。东晋咸和初年侨置淮南郡于丹阳的于湖(今当涂县南19公里处)。
南北朝 ,刘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并上党县入襄垣县,属淮南郡;孝武帝大明六年(462)并淮南郡入宣城郡(郡址移驻于湖),襄垣县属宣城郡。大明八年(464)复立淮南县属南豫州,襄垣属之。明帝泰始三年(467)属扬州淮南郡。
(四)当涂县属镇(隋~唐)
隋 文帝开皇九年(589)撤销丹阳、淮南二郡,置蒋州驻石头城(今南京),并襄垣等县入当涂县,县治迁驻姑熟(今当涂县城),原芜湖(城)降为当涂县属镇。
唐 ,将全国分为十道后又改分为十五道,芜湖一直为当涂县的一个镇,只是属道州有变动。
(五)宣州属镇(唐)
唐 太宗贞观元年(627)属江南道宣州;玄宗开元廿一年(733)属江南西道宣州。肃宗乾元元年(758)属江南东道升州。上元二年(761)属江南西道宣州;德宗贞元三年(787)属江南东道宣州。
(六)江宁府芜湖县、宣州芜湖县(五代十国~北宋)
五代 ,南唐李弁升元年间(937-943)复置芜湖县属江宁府,自此以后到民国,芜湖县置未断。
宋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平江南,芜湖属宣州。
(七)太平州芜湖县、太平路芜湖县(北宋~元)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升南平军为太平州,芜湖属江南路(后为江南东路)太平州。
元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升太平州为太平路,芜湖属江浙行中书省太平路
(八)太平府芜湖县(元~清)
元惠宗至正十五年(1335)改太平路为府,芜湖属太平府。
明 ,明洪武元年(1368)建都金陵,芜湖属中书省太平府;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芜湖直属六部太平府;永乐十八年(1420)改京师为南京,芜湖属南直隶太平府。
清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定江南,改南京为江南省,芜湖属江南布政使司太平府;顺治十八年(1661),芜湖属江南省左布政使司太平府;康熙六年(1667)改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从此安徽省正式成立,芜湖属安徽省太平府。太平天国年间(1857-1864)府、县属浙江省兼辖,后属安徽省徽宁池太广道。
(九)芜湖县(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而存县、道,芜湖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至十七年(1914-1928)设芜湖道(驻芜湖),辖皖南地区二十三县,芜湖为首县甲等;民国二十一年(1932)芜湖县属安徽省第二专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日军侵占芜湖,撤销第二专区,改属第五专区,同年10月25日又改属第九专区;民国三十年(1941)8月,属第六专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9月,抗战胜利后属安徽省皖南行署,并为第六专区驻地。
1949年4月24日,芜湖解放。4月27日成立芜湖军事管制委员会,直属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
(十)芜湖市芜湖县分治(1949年~1980年)
1949年5月10日,成立芜湖市人民政府。从此芜湖市、县分置。5月13日设皖南行署驻芜湖市,辖芜当、池州、宣城三专区,芜湖市直属皖南行署。芜湖县属皖南行署芜当专区。 1950年撤销芜当专区,芜湖县直属皖南行署。
1952年2月4日,芜湖县改属皖南行署芜湖专区。
1952年8月27日,撤销皖南、皖北行署,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芜湖市直属安徽省。芜湖县乃属芜湖专区,芜湖专区及芜湖县均驻芜湖市。
1958年2月27日,和县裕溪口镇划入芜湖市。6月21日芜湖市改属芜湖专区领导,同年11月27日专区和市合并,以芜湖专区名义出现,直属安徽省。
1959年3月12日并芜湖县入芜湖市。
1960年1月14日专区和市分开设置,市属省和专区双重领导。
1961年4月26日,芜湖市直属安徽省。同年12月5日复置芜湖县,属芜湖专区,专区与县仍驻芜湖市。
1965年7月19日又划芜湖市归属芜湖专区。
1971年3月芜湖县迁驻湾址镇。同年3月29日芜湖专区改名为芜湖地区,芜湖市、芜湖县同属芜湖地区。
1973年2月25日芜湖市直属安徽省。
(十一)芜湖市(1980年~今)
1980年1月29日,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行署移驻宣城,芜湖县属芜湖市;
1983年7月1日,当涂县的大桥公社划入芜湖市。同时将原属宣城地区的繁昌、南陵、青阳三县及九华山管理处划归芜湖市管辖。
1988年8月17日,青阳县、九华山划出芜湖市,复归池州地区。
⑥ 安徽芜湖历史文化名人
1、沈士柱
(1606—1659),字昆铜,号惕庵,芜湖人。明崇祯二年(1629),复社成立,士柱以“芜湖读书社”名义加入复社,反对阉党阮大铖。崇祯六年(1633),“钩党狱兴”,士柱离芜。
崇祯十一年(1638),士柱与陈慧贞、吴应箕、沈寿民、黄宗羲、顾杲等复社成员140余人作《留都防乱揭》,讨伐阴谋为魏忠贤翻案的阮大铖。南明灭后,士柱“归寓南湖,自号寓公”。
隐居芜湖,广散家财,支持反清义军,秘密从事反清活动,蓄髦不剃,古冠大服,以示不忘明朝。清顺治十四年(1657),被捕后解南京。
顺治十六年(1659),清明日,士柱在南京凤台门外,从容就义,葬于雨花台后西首平岗之麓。其妻方氏,妾汪氏、鲍氏同时在芜殉难,葬于芜湖范罗山前。
2、徐文达
徐文达(1825-1890),安徽南陵人,清光绪年间任两淮盐运使、福建按察使护、护理漕运总督。于咸丰年间为镇压天平天国起义提供后勤保障。
曾国藩曾惊喜慰问,赞赏徐文达“冒险出奇”。光绪年间在赈灾养民方面有突出功绩。对南陵县福利事业和名胜古迹的建设提供了大力资助。
3、王蔺
王蔺(?-1214),字谦仲,号轩山。乾道五年,擢进士第。为信州上饶簿、鄂州教授、四川宣抚司干办公事,除武学谕。
孝宗幸学,蔺迎法驾,立道周,上目而异之,命小黄门问知姓名,由是简记。宋庐江县(今属安徽)人,王之道子。乾道五年(1169)进士。
历官信州上饶簿、鄂州教授、四川宣抚司、枢密院编修、监察御史、礼部侍郎兼吏部、礼部尚书,升参知政事。光宗即位,任枢密院事兼参政、枢密使。宁宗即位,改任湖南军主帅。
4、贾易
贾易,字明叔。宋无为县人。7岁丧父,其母彭氏以纺绩供其上学,师事程伊川。嘉祐六年(1061)进士,派至常州任司法参军。
元祐初,为太常丞兵部员外郎,徙官左司谏,嗣后,外调怀州千御史,历任提点江东刑狱、殿中侍御史、提点淮东刑狱,升任侍御史。
徽宗立,先后任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改任刑部侍郎,历工部、吏部;以宝文阁待制,出任邓州州官。72岁卒,谥文肃。
5、欧阳玄
欧阳玄(1289~1374),字元功,号圭斋,祖籍分宜县防里村,湖南浏阳(今湖南浏阳)人,是欧阳殊之后裔 ,元代文学家。
延祐年间(1314年—1320年),欧阳玄任芜湖县尹三年,不畏权贵,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注重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戴,有“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之誉。
在任内,对芜湖名胜古迹,多加保护修葺,据传“芜湖八景”,是其在任时所形成。对每景都题有七律一首(见康熙《太平府志》和《芜湖县志》),常游“荆山寒壁”。
因与家乡荆州的荆山同名,所以其有“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之句。离任时,对芜湖依念绵绵。后人将荆山之水取名“欧阳湖”,简称“欧湖”,以志纪念。
元顺帝并赠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大司徒、柱国等称号,追封为楚国公,谥号文。享年八十五岁。
⑦ 芜湖的历史文化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芜湖,那里有许多美丽的地方,有赭山公园、汀棠公园、滨内江公园、鸠兹容广场、步行街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赭山公园和鸠兹广场了。
赭山公园是芜湖市的一个标志性的景点,在赭山公园里,有两座很高的大山,常年树木茂盛。其中一座山上还有一座亭子,叫观澜亭。听大人们说,以前这座亭子是芜湖市的最高点,站在亭子上望下看,整个芜湖市尽收眼底。赭山公园有许多游玩的场所,有健身场、动物园、游乐园,都是小朋友们非常喜爱的地方。而且因为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老人们也都爱在公园里锻炼身体。只要天气晴朗,我都会经常和妈妈来这里散步。
鸠兹广场与芜湖的步行街相连,是人们休息与放松心情的一个很好的去处。这里最著名的就是鸠兹鸟的雕塑了,听爸爸说,这个雕塑是出自艺术大师韩美林之手。整个建筑高大而雄伟,几只鸠兹鸟个个栩栩如生,像是要展翅飞翔。特别是到了晚上,鸠兹广场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世界。漂亮的喷泉灯,礼花灯都亮了起来,一盏盏,一眨一眨的,就好像一个个闪烁的小星星。孩子们都在这里嬉戏,都开心极了。
通过我的介绍,你们知道芜湖真的很美吧!其实芜湖好玩的地方还很多呢,欢迎没有来过这里的小朋友一定要来芜湖玩哦!
⑧ 芜湖的历史
芜湖市是建国后在原芜湖县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史料记载和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专业师生的研究,芜湖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城址经历了几次变迁与扩大的过程.
芜湖市最早的故址名鸠兹,在今市东南约四十里的水阳江南岸.《左传》:"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70)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此处记叙的衡山是当涂县东北面的横山.而鸠兹城址则位于水阳江南岸一带侵蚀残丘向北延伸的尽头.由此往西地势低平,多为湖塘沼泽地区,因湖沼草丛,鸠鸟云集,而得名鸠兹,又称"勾兹","皋兹","祝兹"等.在鸠兹附近有一长形湖泊因"蓄水不深而生芜藻",故得名芜湖.此段水阳江当时称为中江,西连长江,东通太湖,为一条重要的东西交通水道.鸠兹是控制中江的一个渡口,位置相当重要.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元封二年,鸠兹已设县,易名芜湖,此乃早期的芜湖城.
城市概况与地形,气候
芜湖市为安徽省省辖市,现下属三县(芜湖,繁昌,南陵),四区(镜湖,弋江,鸠江,三山).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20平方公里.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9度21分,北纬31度20分.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口.
芜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6摄氏度,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每年达219-240天.
芜湖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规则长条状.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贯穿境内,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全市土地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0平方公里.
魅 力 芜 湖
素以"皖之中坚,长江巨埠"著称的芜湖,早在春秋时即为重镇,农业,手工业,商业一直颇为发达,南唐时"楼台森列","烟火万家",宋代冶炼走向鼎盛,史称"铁到芜湖自成钢",明代时成为当时的印染中心,至清代,又形成了庞大的米业市场,居"四大米市"(芜湖,长沙,九江,无锡)之首而名闻天下.1876年,中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将芜湖辟为通商口岸,芜湖逐步发展成为长江下游内外贸易的主要商埠和港口,也成了安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
青山逶迤, 襟江带河的芜湖,历史上曾是人文荟萃之地.李白,杜牧,苏轼,陆游,张孝祥,吴敬梓等都在芜湖留下动人的诗章佳篇和佳话,有着许多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风景胜地供游人观赏.
而以"半城山,半城水"著称的市区更是尽显江南名城之风韵.
这里,有南宋词人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邑中风景最佳处"的"镜湖细柳"风景区;
这里,有久负盛名的"赭塔晴岚"之景;
这里,还有佛教"金地藏玉菩萨"第一行宫--"小九华广济寺",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这里更有中华一绝--芜湖铁画.清代芜湖著名铁画艺人汤天池和当时的姑熟画派代表人物萧云从合作,以锤为笔,以砧为砚,以铁为墨,锻造出更是成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
近几年,芜湖发展神速.以进一步完善城市提升城市品位,逐步建成综合环境一流,适宜兴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为目标,现已形成了"四纵十横"的城市交通网络,新建了长江大桥,中山路步行街,滨江景观大道,凤凰美食街,鸠兹广场,九华广场,吉和广场,奥林匹克公园,市政公园等一批市政标志性工程.
今日的芜湖,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市容整洁.芜湖市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也是"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3年获国家"中国人居环境--生态保护与城市绿化建设范例奖".2007年3月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序中,芜湖市在"制度竞争力"和"企业管理竞争力"两项指标上均排在第九位,综合城市竞争力位列第61位,而且还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11个最佳案例城市之一.
作为皖江开发开放龙头,芜湖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高速发展为区域城市合作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芜湖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已有西门子,日立等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和海螺型材,美的集团等几十家国内上市公司等国内外一批著名公司纷纷落户.
芜湖以自己的努力与实力,再次成为改革开放中长江边上一颗闪光的星.蓝图已经勾勒:依托新型建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等制造业,生物药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工业园区等产业,形成以芜湖为中心的建材商业群,光机电产业群,家电制造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群,汽车制造产业群,生物药业产业群等.
芜湖还将利用芜湖交通和区位优势,加速物流产业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培育发展会展经济,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努力把芜湖建设成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形成沿江物流产业带,沿江旅游产业带,并与市域正在开发建设中的"芜湖古城","芜湖旅游城",以及现代农业和"二山一湖",皖南民居,徽文化的大旅游圈相衔接,整合形成长江流域重要的旅游区域和农业示范推广基地.
新生的黎明于等待中降临,无数举首远眺的高楼站成江城新生代的憧憬,金菊盛开沾露的花瓣,如同从辉煌的破晓中捧出的诗情……白云和蓝天,历史和未来,将一同谱写"放歌一曲大江东"的激越乐章!
⑨ 芜湖历史文化名人
苏轼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词人。
元丰七年(1084),应芜湖东承天院方丈蕴湘之约,苏轼携幼子苏过自黄州(今湖北黄冈)乘舟抵芜,为刚竣工的玩鞭亭和梦日亭题诗。
苏轼在东承天院挥毫书下《湖阴曲》七言古律一首,咏“玩鞭春色”并题跋数言。蕴湘将之刻成诗碑,今已无存,仅题跋为时人相传,载于《芜湖县志》。由于承袭旧说,苏轼将本该称之为《于湖曲》的题目,误题成《湖阴曲》。
在芜湖,苏东坡与名士韦许相往还,结下友谊,离芜后,曾题寄《傲轩》诗一首。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分宁人(今江西修水),北宋诗人,书法家。宋绍圣元年(1094),出知宣州,因“修实录不实”罪名遭贬谪,携家寓居芜湖,欣赏芜湖山水,题咏颇多。在赤铸山、赭山广济寺桧轩和江口东退庵,有三处读书遗迹。其赤铸山诗:“读书在赤铸,风雪迷青箩。汲绠愁冰断,村酷怯路蹉。玉峰凝万象,绿萼绕群螺。古剑摩空宇,寒光启太阿”。黄与挚友郭祥正(字功甫,当涂人)、芜湖名士韦许(号芜阴居士),常诗词唱和,尺牍往来。并为芜湖县南20里丹阳乡石氏父子题刻二道墓碑。在芜寓居二年之久,绍圣二年(1095),贬官涪州别驾,自江口登舟,与韦许等黯然话别。
张孝祥
张孝样(1132--1169),字安国,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唐诗人张籍后裔。宋绍兴四年(1134),金兵侵犯和州时,孝祥随父母避乱芜湖升仙桥(今长街状元坊)。其伯父张邵为“直就龙图阁,假礼部尚书,充通问使,不屈,囚于北国。”其父张祁以“诏奉恩补官”,与胡寓交谊,遭秦桧妒,诬陷“谋反”,罢官下狱,后平反,“屡迁直秘阁”,任淮南转运判官。“储粟阅兵为备甚密”,以“张皇生事”罪削职,归隐芜湖。其兄弟,“孝伯参知政事,世称贤相;孝曾以节义闻;孝才、孝章以文章著”。“萃贤才于一门”。
孝祥少时,“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数千言”。绍兴十七年(1147),“领乡书,再举冠里”。绍兴二十四年(1154)赴临安(今杭州)参加廷试,考官定秦桧孙秦埙第一,孝祥第二。高宗赵构阅卷,发现秦埙“论策”系秦桧主张,于是提孝祥第一,降秦埙第三。“唱第”时,大臣曹泳当廷向孝祥提婚,“祥不应”,得罪权臣,因父入狱株连,未封官。秦桧死,祁冤白,孝祥才任秘书省正事,及载有声名,提出“总揽权纲,以尽更仕之美”、“已修日历,详审是正,黜礼说,以垂无穷”。升为校书郎,继升为尚书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后被御史中丞汪澈弹劾免职。
隆兴元年(1163),孝宗赵 即位,孝祥由抚州(今江西临川县)知州升为集英殿修撰,兼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次年,将没收资财,拯救吴中饥荒。张浚自蜀还朝任宰相,与左相汤思退政见不一。孝祥进言:“二相当同心协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靖康以来,惟和战而言,遗无穷祸,要先立自治之策以应之。”提倡改革,破格用人,主张“唯才是举”,他说:“古者取于盗贼,取于夷狄,取于仇雠,取于姻戚。苟才矣,初不问其出生之本末也。”孝宗喜其言,又升他为中书舍人,继升直学院,并在张浚军中任都察职,参赞军事,兼领建康留守。时金兵犯境,孝祥说:“金之势,不过欲为盟”。被弹劾“附金”免职。乾道元年(1165)复任集贤殿修撰,继任静江府(今桂林市)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潭州(今长沙市)知府,荆南、湖北路(今湖北江陵)安抚使等。在湖北路安抚使任上,将荆江筑堤拦洪,建万盈仓,整顿吏治,抑制豪强,扶贫济困,颇有政声。
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诗词继承苏东坡豪放风格。“谅非无事饮,忧国空含情”。常怀忧国之思。《全宋词》收录他的词220余首。文章、书法造诣很深。所著《于湖文集》40卷,收诗、文、词、铭、赞、制、表、尺牍、奏议等10余类。常亲书奏议,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张浚主张抗金。汤思退力主议和。孝祥出入于汤、张之门,常“两恃其说,议者惜之”。
乾道五年(1169)归休祭祠,“进显谟阁直学士”。“荆南人民哭送登舟。 绘像于湘驿。”抵芜湖。增建“归去来堂”于莲湖(今镜湖)之滨。修“观澜亭”作“敦学、励志”之所,归休时,适邵宏渊符离战败,“拥兵还镇,所过市肆皆空。芜民甚恐”。1169年病逝芜湖,葬于南京。孝宗闻之,十分痛惜,“有用才未尽之叹”。孝祥病逝之日,芜湖“商贾为之罢市,两河之民,惶惶如失所恃”,其子遵嘱将莲湖产业一百余亩捐给地方。
陶居仁
陶居仁(?--1275年),号菊存,芜湖人,绍定进士,宋末以行义闻州里,官为南宋镇江录事参军。元军攻镇江,守臣洪起畏逃跑,统制官石祖忠举城投降。陶居仁为元军缚,劝降不屈,凛然道:“吾固知历数穷而世运更也,讵可失忠义求苟生耶?得以死报朝廷,夫年(1287),封显忠灵应侯。至正二年(1342)9月,敕赐庙额曰“昭佑”。明洪熙元年(1425),朝廷诏太平府芜湖县建忠臣祠。元修《宋史》为陶居仁立传。
欧阳玄
欧阳玄(1274--1358),字元功,号圭斋,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生于浏阳(今湖南省),为欧阳修之后裔,元代史学家、文学家。延年间(1314--1320),欧阳玄任芜湖县尹三年,不畏权贵,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注重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戴,有“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之誉。在任内,对芜湖名胜古迹,多加保护修葺,据传“芜湖八景”,是其在任时所形成。对每景都题有七律一首(见康熙《太平府志》和《芜湖县志》),常游“荆山寒壁”,因与家乡荆州的荆山同名,所以其有“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之句。离任时,对芜湖依念绵绵。后人将荆山之水取名“欧阳湖”,简称“欧湖”,以志纪念。
沈士柱
沈士柱(?--1659),字 铜,号惕庵,芜湖人。其父沈希韶,明朝御史,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沈士柱少时,“读书明敏,下笔千言”,明崇祯年间“入贡”,淡泊功名,广交名士。崇祯二年(1629),复社成立,继东林党抨击朝政,士柱以“芜湖读书社”名义加入复社,反对阉党阮大铖。崇祯六年(1633),“钩党狱兴”,士柱离芜,“流寓西湖楼外楼”与黄宗羲等浙东名士诗词酬和,“东林名士毕集,湖舫为之增价。”崇祯十一年(1638),士柱与陈慧贞、吴应箕、沈寿民、黄宗羲、顾果等复社成员140余人作《留都防乱揭》,讨伐阴谋为魏忠贤翻案的阮大铖。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入关,福王在南京即位,阮大铖任兵部尚书,大兴文字狱,诬蔑东林党人为“蝗”,复社成员为“蝻”,编成《蝗蝻录》进行残酷镇压,周镳被杀,顾杲、黄宗羲被捕,陈慧贞死狱。士柱“适避楚幕,获免”,流离江楚,比及三载。南明灭后,士住“归寓南湖,自号寓公”,隐居芜湖,“阔视尘埃金玉,食客不遗屠钓”,并广散家财,支持反清义军,秘密从事反清活动,蓄髦不剃,古冠大服,以示不忘明朝。书约黄宗羲来芜共商反清大计,黄致力著述,未应邀。黄在《思旧录》中述:“寻常有约在芜湖,再上高楼一醉呼。及到芜湖君已死,伸头舱底望浮图”。士柱隐居芜湖时,曾率反清义士去北川前“海公祠”祭祀,说:“明朝官吏,都如海瑞忠诚,何至忘国!”清顺治十四年(1657),审讯李大生时,发现沈土柱在芜湖反清活动,旋被浦。芜湖知县李浚与游击刘世贤会审时称:“本朝大局已定,为何仍着古冠大服?”士柱曰:“我是故国人,应着故国鬼。”李浚道:“本朝法律,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上柱道:“生为故国人,死为故国儿!”“你食大明禄,背叛大明国,可知罪,可知耻么?!”李浚赧颜退堂。士柱被押解南京,在严刑威协利诱下,坚贞不屈。在狱中,日吟“雨隔对床尘易满,风吹长枕梦多寒”之句不辍,全不以死为念。顺治十六年(1659),清明日,士柱在南京凤台门外,从容就义。葬于雨花台后西首“平岗之麓”。其妻方氏,妾汪氏、鲍氏同时在芜殉难,葬于范罗山前,后观察使张士范,为三妇坟墓“垒试封垄建丰碑, 士柱著有《土窨集》,在狱中写《故宫词》24首。
渐江
渐江(1610--1663),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安徽歙县人,名画家,新安画派开创人。清初推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渐江削发为僧,以示反抗,寓居芜湖多年,住锡准提庵,食粥汤菜叶,生活清苦。同游之太平汤燕生、新安韩铸等,皆能诗善画,日与“姑熟派”大师萧云从琢磨诗画。渐比肖小14岁,人品相近,画风上肖对渐影响很大,而渐艰苦求索,云游名山,代表作《黄山画册》肖作跋云“及睹斯图,令人敛手”。曹寅亦曰:“渐师学画于尺木,而品致出其上。”(《十竹斋图跋》),后来新安画家,多暗自效法。1663年,圆寂于宝相寺。肖云从、汤燕生深感悲痛。肖以《梅花轴》诗抒悲,汤作《哭渐江师》七律三首吊之。安葬时,名士百人齐负土,绕塔栽梅数百株,谓之“梅花古衲”。
肖云从
肖云从(1596--1673)字尺木,号默思,又号无闷道人,芜湖人,明末清初芜湖著名画家,姑熟画派创始人。其父肖慎余,为明乡饮大宾,懂绘画。云从幼而好学,“笃志绘事,寒暑不废”,科考多次不第,四十四岁才中己卯科副榜第一准贡。明末....腐败,不愿出仕。
1638年云从与弟云倩,加入复社,与东林党相呼应,同魏忠贤阉党马士英、阮大铖等斗争。1644年,明廷灭亡。1645年清兵攻占扬州,三月占领芜湖;忧愤国破家亡,前既不仕明,今更不愿与清合作,或闭门读书赋诗作画,或遨游名山大川,诗画才华,成就日著。诗继承杜甫,多即事忧时之作,雄浑奔放,音韵铿锵,著有《易存》、《韵通》、《杜律细》等。其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配上俊逸满洒,散朗秀健的书法,达到诗书画三者统一和谐的境界,被誉为“神品”。
云从国画,师法古人而创新,师造化而独特。山水画,融宋元诸家笔墨、丘壑于一体,“以黄公望的瘦树、山石为之纵横,润以马远泼墨之法”,而能随意成卷丈余。其间丘壑布置,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使人观之不厌;岩石林木的表现,深厚坚实,穿插有致;不论水墨着色,皴擦喧染,都苍劲秀润,呈现出空间深度;点景人物,自然生动,屋宇、舟车、驮马安排得体。早期作《秋山行游图卷》,显露才华,清乾隆阅后题诗“几点萧萧树,疏皴淡淡山。由来以意胜,无不寓神间。秋景宜寥廓,客人自往还。粗中具工细,识语破天悭”。后应万选之请,为《太平三书》绘制《太平山水图》,将太平州所属地区山水,绘图43幅,其中:太平山水图一幅,当涂风景15幅,芜湖风景14幅,繁昌风景13幅,每幅题古诗一首,说明仿某古人之画幅,没有雷同,各具特色。还有《闭门拒客图》、《西门恸哭图》、《秋山访友图》、《江山览胜图卷》、《归寓一元图卷》、《磵谷幽深卷》、《崔华诗意卷》等。人物画,继承发扬李公麟的白描技法,代表作为《离骚图》,人物造型准确,神态动人,点缀景物,赋有生命,云从对《离骚》感触甚深,作《天问》插图,绘制《九歌图》,清高宗得尺木《离骚图》后,命侍臣补绘重刻,并题《山水图卷》云“四库呈览《离骚图》,始识云从其人也,……览观长卷四丈余,观之不厌意不舍”。
云从深恶官僚,清初,拘节守志,不肯臣事,不结权贵。顺治十七年(1660),太平知府胡季瀛,求画不与。1662年,重修大自楼,故强其绘太白楼壁画。出于对大自的热爱,“画匡庐、峨嵋、泰岱、衡岳四大名山,凡七日而就,遂绝笔。”志行高洁,为人敬慕。新安画派大师渐江,曾师其下,后代临摹者愈众。顺治五年戊子(1648),《太平山水图》刻本,顺治二年乙酉(1645),《离骚图》刻本,曾流传日本。《太平山水图》为大坂兼葭堂收藏,《离骚图》为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收入《图本丛书》刊行。《秋山游图卷》,为东京帝室博物馆所藏,对日本南画勃兴起着促进作用。云从晚年结识铁匠汤天池,指导天池以铁作画,创制铁画。
1673年,云从“执诸同志手,曰:‘道在六经,行本五伦,无事外求之,仍衍其旨。’赋诗毕,瞑去”,享年七十八岁,葬于芜湖城西严家山。其诗由后学编成《梅花堂遗稿》,继后,黄钺将云从和汤燕生之诗编成《肖、汤二老遗诗合编》。其画为故宫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馆所珍藏。1986年,芜湖市人民**,在镜湖之畔筑“尺木亭”,并以紫铜铸其全身坐像于亭畔,供人瞻仰。
⑩ 芜湖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市区坐落在长江以南,长江与青弋江交汇处。春秋时设邑,因鸠鸟繁多而得名“鸠兹”,距今已有2500余年;繁昌“人字洞”的发现,把人类的活动上朔到了200-250万年前。芜湖是安徽省的经济、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芜湖是一个滨江山水园林城市,古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之称。芜湖是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
历史文化
芜湖历史文化资源更是十分丰厚。繁昌县“人字洞”,是古人类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发现的远古人类制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种多样的哺乳动物化石、时间断代约在距今200万至250万年之间,把人类在亚洲活动的历史上溯了四五十万年,引起世界瞩目。繁昌柯家村古窑址,繁昌平铺乡“万牛墩”和南陵吴越土墩墓,南陵大工山铜矿遗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