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战国的历史意义

战国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19 00:39:54

『壹』 请简要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专础,决定其属发展方向。以后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之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先秦百家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贰』 春秋战国算是乱世时代,对历史发展有什么意义

我国历史上有三个大分裂的乱世时代,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三个大分裂乱世中给,春秋战国可以说最为纷乱复杂的一个时代,这一点我们从有关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书籍就可以看得出来,绝大部分关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记述都是一些史料记载,偏向于小说的部分也就是《东周列国志》等。

因此我们说一个时代必定有一个时代存在的必要,或许这个历史时间段非常的平淡无奇,也有可能这个历史时间段非常的纷乱复杂,但是历史如果选择了这个发展形式,那么这个发展形式必定是当时的潮流,必定是对一个大环境下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好处。

所以当我们去分析一个历史时间段存在的必要的时候,不能单纯的看它表面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我们还需要深入进去去观察他内在所隐藏的脉络,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才能够更好地顺应历史的潮流进行发展,才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过去,发展我们的未来。

『叁』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历史地位及历史作用

百家争鸣是指来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源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以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等。百家争鸣是中国教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空前繁荣和极为活跃的一次盛会。史学教育家孙培青先生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思想成果,堪称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重要源泉”。

『肆』 2、战国七雄的名称战国时期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版周王室名义上为权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陈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鲁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馀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由于郡县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

『伍』 春秋战国给中国历史带来了哪些影响

  1. 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2. 政治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3. 文化

    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4. 思想

    春秋战国之交,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

    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旧的制度和道德伦理观念,被新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取代了;一部分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级矛盾尖锐激烈,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

    在这个时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出现了,这就是士。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地位虽然较低,但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政治、军事的杰出人才。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许行、陈相、苏秦、张仪等,都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或科学家。至于一般的出谋划策、谈天雕龙之流,以及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更是人数众多。

    由于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儒、墨、道、法四家,而《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则是这四家的代表著作。其中,《论语》《孟子》和《庄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陆』 概括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回国文化发展的基础,答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之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先秦百家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柒』 春秋五霸对于战国有什么意义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分别对应齐国,宋国,晋国,秦国和楚国 ===================================================== 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史家称作“战国七雄”。追问: 1.二者年代不同,前者属于东周前半段的春秋时期,后者属于东周后半段的战国时期。 2.二者主体不一样,前者的五霸是人,是当时的五位号令天下的霸主国君;后者是诸侯国,是当时国力强盛的几个大的诸侯国。 3.二者社会性质不同,前者属于奴隶社会,后者属于封建社会早期。 4.注意:战国的赵魏韩三国是由春秋的晋国分裂出来的。慕容千里8级2010-01-02春秋五霸,是东周前段时期,当时的诸侯大多奉行周天子,而且诸侯比较多。战国就不同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吞并,最后剩下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而周天子的地位也不保,后秦昭王灭东周,而后就开始了六国之间的尔虞我诈,直至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中国进入2000多年封建社会。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个至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平王东迁洛邑以后,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人口所剩无几,兵力大为减少。各诸侯国渐渐不再听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强大的诸侯。 齐桓公称霸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王霸”。南方的吴和越也参加了争霸战争。 齐国在今天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即位以后,任用管仲为相。 管仲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还改革军制,组成3万人的常备军,加强训练。通过改 革,几年之间,齐国已经国富兵强。 齐桓公依仗雄厚实力,用管仲的谋略,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来发展齐国的势力。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晋楚争霸晋文公是与齐桓公齐名的又一个霸主。他做国君以后,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那时楚国势力已经展到黄河流域。公元前632年,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大败楚军。从此,晋文公成为中原的霸主 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饮马黄河,做了中原霸主。 吴越争霸春秋末年,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争霸战争。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和孙武为将,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楚国在秦国帮助下,才得以复国。后来,吴、越两国交锋,互有胜负。到吴王夫差时,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抽吴王称臣。 勾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吴国。后来勾践北上中原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具霸主。 春秋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诸侯国逐渐减少,加快了一步伐,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战国七雄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捌』 春秋战国时期对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导语:春秋战国乱世时代,对历史发展有何意义,各诸侯国变法图强,淡化君主作用,容错率增大,社会制度过渡阶段,思想启蒙解放阶段

我国历史上有三个大分裂的乱世时代,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三个大分裂乱世中给,春秋战国可以说最为纷乱复杂的一个时代,这一点我们从有关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书籍就可以看得出来,绝大部分关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记述都是一些史料记载,偏向于小说的部分也就是《东周列国志》等。

春秋战国时代是世袭奴隶制到集权封建制的过渡阶段

说到春秋战国时代的第一个贡献,那必定要提到社会制度的过渡。我们都知道,迄今为止中国的历史社会已经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演变了,第一个是在夏禹建立夏朝之后,中国的历史社会从原始的部落制社会步入到了世袭制的奴隶制社会;而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奴隶制社会有正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而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就是我们上述所提到的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时代是周天子势力衰微的一个开始,春秋时代到来之后,意味的就是周天子对中原控制的衰弱,意味的就是诸侯的权力的增长。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周天子手中的权力变得越来越弱,诸侯王所能波及到的权力范围越来越广,如此一来,各大势力的兴起便打压了周天子,让周天慢慢的成为了一个空头君主,诸侯争霸,群雄逐鹿的局面正式开始。

『玖』 论述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简单: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各国先后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实质上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建立。

『拾』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意义

从理论上讲,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获得的最新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理论意义。只有首先在理论上保持清醒和自觉,工作上才不会盲目和被动。坚持用理论的视角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科学阐释,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追溯和谐社会的理论起点和历史渊源,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认真加强理论分析,努力取得有见解、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使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观念、政策措施、工作方式更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是广大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从当前的情况看,做好这项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
正是为了适应这样的要求,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历时近两年,编撰完成了《和谐中国》一书。在这部著作中,我们通过上篇——中国历史上的和谐智慧,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国古代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丰富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规范人伦和秩序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中篇——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和谐追求,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理想状态的孜孜向往,以及一代代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和谐的征途中作出的突出贡献;通过下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深切感受到党中央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部署所具有的理论意蕴,以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实践要求。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积极发挥理论研究对社会实践的先导作用,这正是《和谐中国》一书的价值所在。
尤其应当提倡的是,《和谐中国》一书的作者在文风上做了积极的尝试和努力,这也是难能可贵的。无论是全书的篇章结构还是具体的语言文字,都力求体现通俗化、大众化的要求,使内行人读了不觉得浅、外行人读了不觉得深,避免了学术化、概念化的深奥和晦涩,较好地发挥了解析和谐思想、宣传和谐理念、展现和谐魅力的作用,相信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编辑本段]编辑推荐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历时近两年,编撰完成了《和谐中国》一书。在这部著作中,我们通过上篇——中国历史上的和谐智慧,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国古代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丰富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规范人伦和秩序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中篇——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和谐追求,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理想状态的孜孜向往,以及一代代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和谐的征途中作出的突出贡献;通过下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部署所具有的理论意蕴,以及突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实践要求。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积极发挥理论研究对社会实践的先导作用,这正是《和谐中国》一书的价值所在。
[编辑本段]目录
上篇 中国历史上的和谐智慧
第一章 古代的和谐智慧(远古-1840)
一、远古至先秦时期的和谐智慧
1.远古的原始和谐
2.夏商周奴隶制时代的和谐因子
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和谐主张
二、秦汉时期的和谐智慧
1.秦汉新道家的和谐思想
2.取得独尊地位后的儒家和谐思想
3.汉代统治者的和谐举措
4.“五斗米道”、“太平道”的和谐思想
三、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和谐智慧
1.魏晋玄学中的和谐元素
2.隋唐儒、佛、道思想中的和谐因素
3.隋唐封建盛世的和谐主张与实践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和谐智慧
1.北宋进步思想家的和谐思想
2.南宋思想家的和谐思想
3.明清以仁、爱、平为内核的乌托邦思想
4.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和谐追求
第二章 近代的和谐主张(1840-1919)
一、鸦片战争至太平天国时期的和谐智慧
1.早期经世思潮中的和谐意蕴
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和谐理念
3.太平天国的平等和谐思想
二、洋务运动至戊戌维新时期的和谐智慧
1.洋务及早期维新思潮中的和谐智慧
2.戊戌维新时期的和谐思想与实践
3.梁启超“新民”思想中的和谐元素
4.康有为大同思想中的和谐元素
三、清末民初的和谐智慧
1.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和谐意蕴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和谐内涵
3.民初“实业救国”思潮的和谐旨意
第三章 现代的和谐思想(1919-1949)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和谐智慧
1.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党的和谐思想与实践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党的阶级和谐思想与实践
3.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和谐思想与实践
……
中篇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和谐追求
下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后记

阅读全文

与战国的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