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粮仓的发展史
中国近代战伐不断、政权不稳,农业生产遭到很大破坏,粮食产量很低,粮食严重短缺,因此粮食储藏技术及仓房的建设发展迟缓。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库容量仅有1260万吨。而且大多数仓房非常简陋,常为砖木结构和竹木结构,每仓的仓容量只有3—6万公斤。同时还有一部分仓房是利用和改造的祠堂、庙宇,储藏条件均不能满足条件。
1955—1960年,在全国各行业向苏联学习的形式下,粮食建仓中学习引进了苏联的机械化房式仓,即“苏式仓”。该仓型在全国普遍推广建设,砖墙,5米—10米—5米三跨木屋架(中间两根木柱),3米开间,廒间长54米,檐墙堆粮高2—2.5米,斜堆,廒间仓容2500吨(当时号称500万斤大仓),沥青砂地面,墙刷热沥青防潮,砂浆抹面。标准的“苏式仓”是考虑了机械化作业的,木屋架中部留有2.0X2.0米的地沟,内装出粮皮带机。由于当时经济实力差,钢材、橡胶原材料不足等实际情况,后期建“苏式仓”时,取消了天桥、地沟,此仓也成“标准仓”。
1964—1974年间根据战备的要求,粮库的建设应以“隐蔽、分散、靠山、机动”为建设方针,在一些山区、偏僻地域建设了一批粮仓,后来由于粮源、交通等各种原因,装粮很少。同时在全国也建造了一些小型的砖木结构房式仓和“土圆仓”。在河南、陕西、山西、内蒙等黄土高原区,修建了一批地下喇叭仓、窑洞仓,这些地下仓因地制宜,造价低,储粮安全稳定,形成了我国储粮仓型的一大特色。
1975—1983年主要仓型仍是房式仓,砖墙承重,混凝土地,装粮高3—3.5米,采取的主要屋盖结构:钢筋混凝土组合屋架,钢筋混凝土门式钢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拱板顶等。
1983—1991年,根据农业和粮食的发展状况,国务院于1983年11月批准了粮食仓库、棉花仓库、水果仓库的“三库”建设,这是自“苏式仓”之后的一次统筹规划的大规模粮库建设,其中用于粮库建设的基建投资16.5亿元,建设总仓容1500万吨。仓型仍以房式仓为主,结构多为砖混结构,但是装粮高度一般为4.5米至5.0米,仓房跨度以18米、20米为主。
1992—1997年为促进粮食流通,提高仓储作业机械化程度,1992年在全国兴建的18各机械化骨干粮库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项目是中国粮仓建设是上的一个新起点。
1998—2001年共进行了1000多亿斤仓容的中央直属储备库建设,是空前的大规模储备粮库建设。此次建仓以房式仓为主,其他仓型有浅圆仓和立筒仓。
五十多年的粮仓建设史,积累了丰富的建仓经验,同时也有许多沉痛的教训。粮仓建设应将充分保障粮食储藏安全放在首位,从粮食自身的物理性质、生理特性、生态特点等方面考虑满足储粮安全的需要。仓型的选择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气候条件、地质结构、粮种特点、粮库性质与功能而确定适宜的仓型,全国不能搞“一刀切”;仓房建筑结构及建筑材料应根据建仓的经济性及储粮的安全性选择应逐步提高我国粮仓的综合性能。
『贰』 仓储的历史作用
了解仓储和社会生产力的关系——只有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力发展,对待富余的财富才能够进行积累与保管,物资才会有富余。
其次,也是确保社会。
『叁』 物流历史之三:古代的仓储是如何形成的
在中国古代,天灾往往难以避免,在与自然灾害斗争的长期实践中,古人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救灾制度。而仓储也应运而生。仓储就是物流的支点,没有仓储就没有物流。
说仓储啊,得先从古代的一个成语说起,叫做“美轮美奂”。好多人都该说了,这个词不太恰当啊,美轮美奂该是形容建筑的吧?确实,美轮美奂最早就是形容建筑的,这个故事出于《礼记》。《礼记》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晋文子修了一个大宅子,修完了之后,邀请晋国大夫张老去看,当时张老就这样形容:“美哉轮焉,美哉奂矣。” 给大家科普一下,这里的轮,其实考据下来就是谷仓的意思,因为都是圆的嘛。那为什么,晋文子要修谷仓?其实,在那个时候,大夫的家,国君的城以及天子的都()它都是城,只是大城、小城之分,每一个城里它必须有谷仓,没有谷仓他就不叫城。那为什么古人要建这个仓呢?
古代的仓储,它有两个大用处,第一个就是备战,第二个叫做备荒。我们今天可以详细的了解一下仓储在战争中的作用。
凡是打仗,都必须要有粮食。古语讲的好,“兵马未行,粮草先行”,粮草不仅要有运输,而且还要有粮仓来进行贮存,贮存不了粮草仗就没法打,所以这就体现了修仓储的重要性。经考古发掘,在敦煌往西一百多公里,有一个巨大的汉仓城遗址,就是当年战时用来储粮的。 历史上还有一个另外的成语也很好玩。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跟宋国发生矛盾了,他要打宋国,但是宋国好胆识,人家说:我有粮,我不怕。那楚庄王就说:那好啊,我就把你围起来,看谁耗得过谁!结果三个月耗下来之后,宋国都城里的粮食给耗光了,人们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就是拿死人的骨头当柴烧),这样宋国的子民受不了了,所以最后,宋国的一个大夫,就趁着黑夜坠城而出,偷偷到了楚庄王的帐篷里,就说“我们可以投降,但是得请你们后退三十里,给我们留下一点面子,然后我们就签投降书。”楚庄王答应了,于是楚宋两国就签署了一个协议,上书云:“尔无虞我,我无诈尔”,后来这句话就演化成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尔虞我诈。
还有一说,项羽跟刘邦打仗,长期在成皋一代对峙,刘邦确实打不过项羽,打一仗败一仗,最后连自己的父亲和妻子都被抓去了,那最终,为什么号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会败给刘邦这个无赖混混呢?就是因为萧何,他帮助着刘邦建了很多的谷仓,源源不断的把粮食从汉中运到前线,而项羽的粮道,项羽的粮仓,却被刘邦命人烧毁了,看这场战争的结局,就会知道胜负的关键取决于粮仓的好坏。
曹操跟袁绍有一场大战,史称官渡之战。袁绍兵多将广,曹操兵微将寡,强弱之势立判,但是为什么曹操取得了胜利呢?也是因为他听了谋士许攸之计偷袭了乌巢,乌巢是袁绍的粮仓,袁军手中无粮,心里就慌,最后袁绍只能撤了。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实际上是因为他的运粮,他必须运到一个中转点,去建谷仓,这就是为什么街亭不能失,因为街亭是一个粮食中转点,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汉武帝为什么要出征呢匈虏?就是因为他的仓里粮食太多,他才可以去想着扩建疆土。
成成相因,粮仓的用处,其实不光是为了打仗,它还对国内人民生活,以及整个国家的治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仓储对于战争其实是必需品,与战争的胜负息息相关。
『肆』 仓储业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几个阶段
从生产活动的开始,仓储就成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生产的发展,仓储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最早开始出现的仓储称之为邸店,又或塌房。这阶段物资的输送、仓储、管理、控制主要是依靠人工及辅助机械来实现。
到了近代,人们不再只是依靠劳力,物料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送带、工业输送车、机械手、吊车、堆垛机和升降机来移动和搬运,用货架托盘和可移动货架存储物料,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存取设备,用限位开关、螺旋机械制动和机械监视器等控制设备来运行。机械化满足了人们对速度、精度、高度、重量、重复存取和搬运等方面的要求,其实时性和直观性是明显优点。此时的仓储称之为堆栈。
新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得仓储业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相继研制和采用了自动导引小车(AVG )、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
到上世纪70年代,旋转体式货架、移动式货架、巷道式堆垛机和其他搬运设备都加入了自动控制行列,但只是各个设备的局部自动化并各自独立应用,被称为“自动化孤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作重点转向物资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实时、协调和一体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
现在,在自动化仓储的基础上,实现与其他信息决策系统的集成,朝着智能和模糊控制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推动了仓储技术的发展,即智能化仓储。
目前,我国的烟草、医药保健品、食品、通讯和信息、家具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传统优势行业都拥有自己的大型立体仓库,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立体仓库有300座左右,全自动立体仓库有50多座,这为我国智能化仓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伍』 仓库货架的发展史
人工和机械化的仓储阶段;自动化仓储阶段 ;智能化仓储阶段 。
一 人工和机械化的仓储阶段:
这阶段物资的输送、仓储、管理、控制主要是依靠人工及辅助机械来实现。物料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送带、工业输送车、机械手、吊车、堆垛机和升降机来移动和搬运,用货架托盘和移动式货架存储物料,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存取设备,用限位开关、螺旋机械制动和机械监视器等控制设备来运行。机械化满足了人们对速度、精度、高度、重量、重复存取和搬运等方面的要求,其实时性和直观性是明显优点。
二 自动化仓储阶段:
自动化技术对仓储技术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相继研制和采用了自动导引小车(AVG )、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到上世纪70年代,旋转体式货架、移动式货架、巷道式堆垛机和其他搬运设备都加入了自动控制行列,但只是各个设备的局部自动化并各自独立应用,被称为“自动化孤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作重点转向物资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实时、协调和一体化。计算机之间、数据采集点之间、机械设备的控制器之间以及它们与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可以及时的汇总信息,仓库计算机及时地记录订货和到货时间,显示库存量,计划人员可以方便地作出供货决策,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货源及需求。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到上世纪 70年代末,自动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产和分配领域。 “自动化孤岛”需要集成化,于是便形成了“集成系统”的概念。在集成化系统中,整个系统的有机协作,使总体效益和生产的应变能力大大超过各部分独立效益的总和。集成化仓库技术作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中物资存储的中心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集成化系统里包括了人、设备和控制系统。
三 智能化仓储阶段:
在自动化仓储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实现与其他信息决策系统的集成,朝着智能和模糊控制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推动了仓储技术的发展,即智能化仓储。智能化仓储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1世纪仓储技术的智能化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研究采用巷道式堆垛机的立体仓库。1980年,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建成的我国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北京汽车制造厂投产。从此以后,立体仓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尽管仓储货架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但是不表示每阶段都是废旧立新的变革,以我们至腾货架对市场需求分析,这些阶段性的发展,只是货架功能性的延伸,这几类货架仍旧广泛的被使用在各个领域.
『陆』 仓储活动的我国仓储活动的发展历史
仓储业是指从事仓储活动的经营企业总称,仓储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我国的仓储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仓储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的仓储业已有了较大的规模,且形成了各种专业化的门类齐全的仓储分工,在数量上已完全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在服务质量和效益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纵观中国仓储活动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古代仓储业:中国古代商业仓库是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扩大的。“邸店”可以说是商业仓库的最初形式,它即具有商品寄存性质,又具有旅店性质。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和商品交换的不断扩大,专门储存商品的“塌房”从“邸店”中分离出来,成为带有企业性质的商业仓库。
(2)近代仓储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活动范围的扩大,中国近代商业仓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9世纪的商业仓库叫做“堆栈”,既指堆存和保管物品的场地和设备。堆栈业初期的业务只限于堆存货物,物品的所有权属于寄存人。随着堆栈业务的扩大,服务对象的增加,解放前的堆栈业已经具有码头堆栈、铁路堆栈、保管堆栈、厂号堆栈、金融堆栈和海关堆栈等专业划分。近代堆栈业的显著特点是建立起明确的业务种类、经营范围、责任业务、仓租、进出手续等。
(3)社会主义仓储业:新中国成立以后接管并改造了旧中国留下来的仓库,当时采取对口接管改造的政策,如铁路、港口仓库由交通运输部门接管;物资部门仓库由全国物资清理委员会接管;私营库由商业部门对口接管改造;外商仓库按经营的性质,分别由港务、外贸、商业等有关部门接管收买。1962年,国家物资储运局(后改为物资储运总公司)成立,1984年,国家物资储运总公司在各地设有14个直属储运公司,下属76个仓库,主要承担国家掌握的机动物资、国务院各部门中转物资以及其它物资的储运任务,再加上各地物资局下属的储运公司以及仓库,在全国逐步形成了一个物资储运网。在这一阶段,无论仓库建筑、装备、还是装卸搬运设施,都比旧中国商业仓库有了较大的发展。
(4)现代化仓储业:中国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仓库一直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即,仓库中大量的装卸、搬运、堆码、计量等作业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因此,仓库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特别在一些危险品仓库,还极易发生中毒等事故。为迅速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政府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力气,首先重视旧式仓库的改造工作,按照现代仓储作业要求,改建旧式仓库,增加设备的投入,配备各种装卸、搬运、堆码等设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仓储作业化的机械水平;另一方面,新建了一批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现代化仓库。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造自动化仓库,并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辅助仓库管理,使中国仓储业进入了自动化的新阶段。
『柒』 中国仓储和日本仓储的详细发展史,请各位大神指教
仓储业是专为他人储藏、保管货物的商业营业活动,是现代化大生产和国际、国内商品货物的流转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到目前为止,仓储业者的作用有输送、保管、配送、理货,发展的趋势是连接起销售。将货主与物流中心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接口.
一、中国的仓库是多了还是少了?
1995年,内贸部召开储运工作会,我代表部在会上做了一个主报告,题目叫《为储运业的社会化、现代化而奋斗》,当时提到商业、物资、粮食系统的仓库面积为1.8亿平方米,冷库容量380万吨,铁路专用线800多条,大小船只3100艘,货用汽车15万辆,各种储运机械2500台(套)。后来在1995年至1998年完成的《跨世纪中国流通发展战略》的国家级课题中,专门对仓储业作了研究,里边有个数字讲到商业、粮食、供销社、物资、外贸五个系统的仓库面积为3亿平方米,铁路系统为1126万平方米。讲到物资系统由于仓库落后,一年要损失25亿元人民币。2005年国家进行经济普查,全国仓储业有了一个新的数量概念。2004年,全国共有仓储企业10177个,就业人员为39.9万人,仓储业资产总额为2578亿元,负债为1791.4亿元,所有者权益为786.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97亿元,利润总额23.6亿元。从总体分析,仓储企业平均规模偏小,仓储业经济效益偏低,仓储业资产负债率在各行业中最高。但全国有多少仓库,这些仓库的现状是什么,还是不清楚。
从总体看,我国仓库量很大,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短缺经济,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必须大库存,大库存必然有大仓库。一方面库房很多,2005年,仓库的基本建设投资达到356亿元。第一,原有的仓库非常陈旧、落后,已不适应现代库存的要求;第二,大量制造企业的仓库无法得到整合重组。在这种情况下,外资进入启动了中国的物流地产,比如美国的普洛斯。农民也看到了仓储业的前景,以租代征进行新建仓库的投入。所以在仓储业界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使仓储业的利润率下降。
仓库总体面积是多了,但符合要求的少了,这就是中国仓储业的现实。
二、物流总费用中,仓储费用所占比例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是对物流业的推动,还是制约?
我们可以来看两组数字,一组是中外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10~20年中,美国、德国、日本的运输费及管理费与GDP的比率基本上不变,变化大的是保管费即仓储费与GDP比率的下降。也就是说,物流成本下降的主要空间在降低仓储费用,减少库存,加快周转。而中国,运输费、保管费及管理费与GDP的比率基本不变,既说明了中国物流的粗放运行,更说明中国物流业发展没有抓住关键。
第二组数据是中国仓储费用的构成。2005年,中国物流总成本为3.38万亿元,其中保管费为10632亿元,比2004年增长18.4%,占整个物流总费用的31.4%,在10632亿元保管费中,利息费2902亿元,仓储费2808亿元,货物损耗费622亿元,配送、包装、流通加工费2150亿元,保险费111亿元。这一组数字中,一般仓储费用过大,而加工增值部分过小,原有的仓储业刚开始向现代物流的多功能一体化运作转轨。
在2005年物流业增加值中,78%来自运输,来自仓储的只占4.36%,说明仓储业的效益比较差。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减少库存,加快货物周转速度,是中国物流发展下一步的主攻目标。
三、政府应该给仓储业的发展什么政策?
政策是为了创造一种环境,是为了鼓励某种发展,而反对某种发展,政策往往带有指导性。在物流业的发展中,运输与仓储必不可少,是物流业的物质基础,但物流业又不可能去代替运输业与仓储业,大家都有质的规定性,男人与女人都是人,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必须严格区分男人与女人。
第一,仓库作为一个企业是物流运作主体,作为场地又是物流运作载体。仓储企业可以有三种方向选择,一是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二是保持仓储企业的性质,但必须加以改造、提升,三是变成物流企业或生产与流通企业的配送中心。
第二,仓储业是早已存在的一个行业,对仓储企业的有关政策也是明朗的,现在的问题是原有仓储企业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过渡中,要给予必要的鼓励政策。这里涉及到市场准入、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等。比如总公司统一上税与抵扣,为工业配套用的配送中心、中转库应视为工业用地,推行以仓库为抵押的仓单质押等等。
第三要重视现有仓库资源的整合,包括改造。这样做,对国家有利,对企业有利,省投资也省土地,但要有政策,特别是制造企业在物流外包后,仓库没有用,有的仓库面积不少,装备也可以,闲置是一种极大浪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年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要有政府推动,要有企业强
09-05-22 | 添加评论
◆◆
评论读取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
0
anhongyan123456
近年来,因物流市场供需变化,我国的仓储业正在向仓储社会化、仓储产业化、仓储标准化、仓储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拥有先进管理理念的物流企业,开始注重对整体供应链进行管理,积极发展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来参与客户的供应链管理,降低客户的成本,从而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004年仓储业发展趋势
2004年,仓储业将会随着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而进一步提升。预计第三方仓储需求将会增大,仓储现代化更进一步加快,各企业更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物流园区也将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1、基于仓储平台的增值服务迅速发展。更多的企业开始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积极发展基于仓储的各项增值业务,创新适合本企业的业务模式。这必将使2004年仓储行业快速发展。
2、第三方仓储需求增大。2004年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借助第三方仓储来减少资本的投入,提高服务水平。从长期来看,第三方仓储因有众多的优点,而会成为市场主体。
3、仓储管理现代化步伐加大。众多的仓储企业逐渐加大现代化改造的步伐。包括两方面:其一,加大对仓库的硬件投入。这包括库房建设和改造、购置新型货架、托盘、数码自动识别系统和分拣、加工、包装等新型物流设备,大幅度提升现有仓储自动化水平和物流运作效率,增加物流服务功能。其二,加大对仓库的软件投入,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实现仓储管理、商品销售、开单结算、配送运输、信息查询、客户管理、货物跟踪查询等功能,为客户提供更为方便、可靠、快捷的物流服务。
4、物流园区的发展更加合理规范。国家对物流园区发展的总体指导性将加强,2004年有望出台的国家物流发展规划,对物流园区整体的健康发展将产生有利影响。
总之,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将成为我国社会化仓储行业主要的生存状态,静态的、单一功能的仓库将逐步向货物流转中心或综合物流企业转变。
(节选自《物流中国与采购网》)
09-05-22 | 添加评论
◆◆
评论读取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
0
程静怡
仓储业是专为他人储藏、保管货物的商业营业活动,是现代化大生产和国际、国内商品货物的流转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到目前为止,仓储业者的作用有输送、保管、配送、理货,发展的趋势是连接起销售。将货主与物流中心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接口.
一、中国的仓库是多了还是少了?
1995年,内贸部召开储运工作会,我代表部在会上做了一个主报告,题目叫《为储运业的社会化、现代化而奋斗》,当时提到商业、物资、粮食系统的仓库面积为1.8亿平方米,冷库容量380万吨,铁路专用线800多条,大小船只3100艘,货用汽车15万辆,各种储运机械2500台(套)。后来在1995年至1998年完成的《跨世纪中国流通发展战略》的国家级课题中,专门对仓储业作了研究,里边有个数字讲到商业、粮食、供销社、物资、外贸五个系统的仓库面积为3亿平方米,铁路系统为1126万平方米。讲到物资系统由于仓库落后,一年要损失25亿元人民币。2005年国家进行经济普查,全国仓储业有了一个新的数量概念。2004年,全国共有仓储企业10177个,就业人员为39.9万人,仓储业资产总额为2578亿元,负债为1791.4亿元,所有者权益为786.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97亿元,利润总额23.6亿元。从总体分析,仓储企业平均规模偏小,仓储业经济效益偏低,仓储业资产负债率在各行业中最高。但全国有多少仓库,这些仓库的现状是什么,还是不清楚。
从总体看,我国仓库量很大,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短缺经济,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必须大库存,大库存必然有大仓库。一方面库房很多,2005年,仓库的基本建设投资达到356亿元。第一,原有的仓库非常陈旧、落后,已不适应现代库存的要求;第二,大量制造企业的仓库无法得到整合重组。在这种情况下,外资进入启动了中国的物流地产,比如美国的普洛斯。农民也看到了仓储业的前景,以租代征进行新建仓库的投入。所以在仓储业界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使仓储业的利润率下降。
仓库总体面积是多了,但符合要求的少了,这就是中国仓储业的现实。
二、物流总费用中,仓储费用所占比例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是对物流业的推动,还是制约?
我们可以来看两组数字,一组是中外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10~20年中,美国、德国、日本的运输费及管理费与GDP的比率基本上不变,变化大的是保管费即仓储费与GDP比率的下降。也就是说,物流成本下降的主要空间在降低仓储费用,减少库存,加快周转。而中国,运输费、保管费及管理费与GDP的比率基本不变,既说明了中国物流的粗放运行,更说明中国物流业发展没有抓住关键。
第二组数据是中国仓储费用的构成。2005年,中国物流总成本为3.38万亿元,其中保管费为10632亿元,比2004年增长18.4%,占整个物流总费用的31.4%,在10632亿元保管费中,利息费2902亿元,仓储费2808亿元,货物损耗费622亿元,配送、包装、流通加工费2150亿元,保险费111亿元。这一组数字中,一般仓储费用过大,而加工增值部分过小,原有的仓储业刚开始向现代物流的多功能一体化运作转轨。
在2005年物流业增加值中,78%来自运输,来自仓储的只占4.36%,说明仓储业的效益比较差。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减少库存,加快货物周转速度,是中国物流发展下一步的主攻目标。
三、政府应该给仓储业的发展什么政策?
政策是为了创造一种环境,是为了鼓励某种发展,而反对某种发展,政策往往带有指导性。在物流业的发展中,运输与仓储必不可少,是物流业的物质基础,但物流业又不可能去代替运输业与仓储业,大家都有质的规定性,男人与女人都是人,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必须严格区分男人与女人。
第一,仓库作为一个企业是物流运作主体,作为场地又是物流运作载体。仓储企业可以有三种方向选择,一是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二是保持仓储企业的性质,但必须加以改造、提升,三是变成物流企业或生产与流通企业的配送中心。
第二,仓储业是早已存在的一个行业,对仓储企业的有关政策也是明朗的,现在的问题是原有仓储企业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过渡中,要给予必要的鼓励政策。这里涉及到市场准入、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等。比如总公司统一上税与抵扣,为工业配套用的配送中心、中转库应视为工业用地,推行以仓库为抵押的仓单质押等等。
第三要重视现有仓库资源的整合,包括改造。这样做,对国家有利,对企业有利,省投资也省土地,但要有政策,特别是制造企业在物流外包后,仓库没有用,有的仓库面积不少,装备也可以,闲置是一种极大浪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年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要有政府推动,要有企业强
『捌』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发展历史和起源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产生和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生产和技术发展的结果。5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采用桥式堆垛起重机的高架仓库;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了司机操作的巷道式堆垛起重机高架仓库;1963年美国率先在高架仓库中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建立了第一座计算机控制的高架仓库。此后,自动化高架仓库在美国和欧洲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专门的学科。6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兴建高架仓库,并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成为当今世界上拥有自动化高架仓库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对高架仓库及其物料搬运设备的研制开始并不晚,1963年研制成第一台桥式堆垛起重机(机械部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负责),1973年开始研制我国第一座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高架仓库(高15米,机械部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负责),该库1980年投入运行。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架仓库数量已超过500座。高架仓库由于具有很高的空间利用率、很强的入出库能力、采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管理而利于企业实施现代化管理等特点,已成为企业物流和生产管理不可缺少的技术,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自动化高架仓库应用范围很广,几乎遍布所有行业。在我国,自动化高架仓库应用的行业主要有机械、制药、IT、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电子、食品加工、烟草、家电、印刷、配送中心、机场、港口等。
『玖』 我想知道仓储的起源和发展(包括整个发展历程 急求~~求帮助)
仓储是物流系统的一部分, 是在原产地、消费地,或者在这两地之间存储包括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等仓储物品,并且向管理者提供有关存储仓储物品的状态、条件和处理情况等信息。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产生和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生产和技术发展的结果。5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采用桥式堆垛起重机的高架仓库;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了司机操作的巷道式堆垛起重机高架仓库;1963年美国率先在高架仓库中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建立了第一座计算机控制的高架仓库。此后,自动化高架仓库在美国和欧洲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专门的学科。6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兴建高架仓库,并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成为当今世界上拥有自动化高架仓库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对高架仓库及其物料搬运设备的研制开始并不晚,1963年研制成第一台桥式堆垛起重机(机械部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负责),1973年开始研制我国第一座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高架仓库(高15米,机械部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负责),该库1980年投入运行。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架仓库数量已超过500座。高架仓库由于具有很高的空间利用率、很强的入出库能力、采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管理而利于企业实施现代化管理等特点,已成为企业物流和生产管理不可缺少的技术,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自动化高架仓库应用范围很广,几乎遍布所有行业。在我国,自动化高架仓库应用的行业主要有机械、制药、IT、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电子、食品加工、烟草、家电、印刷、配送中心、机场、港口等。
『拾』 中国仓储管理体制的演变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000是该组织制订的一个质量标准体系。所有公司的产品或服务都必须满足这个标准。企业只有获得了ISO9000认证,顾客才能相信企业的产品的质量有保证。目前,我国有很多企业已经通过了ISO9000的认证。
ISO标准是基于客户的立场制订的,用来衡量企业管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ISO9000标准体系是由两方面一系列的文件所组成的,其文件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质量手册
ISO9000的质量手册分为方针性和指导性两种。在质量手册中,写明了企业用于保证产品质量的方针、思想和原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质量手册往往被当作制度确定下来。例如,质量手册在物料仓储管理中常被称为物料管理制度手册。
◆程序文件
在程序文件中,详细地告诉了人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工作程序来达到质量手册中所规定的各项目标。因此,程序文件提供了一整套解决问题、实现预定目标的步骤和方法。程序文件的内容越合理,越能对物料仓储管理起指导作用。
物料仓储管理制度体系的概念
所谓物料仓储管理制度体系,是指按照物料仓储管理系统构成的要求,将指导工作的原则性准则与方法进行高度概括性的汇总,从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物料仓储管理制度是确保物料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坚实基础。
建立物料仓储管理制度体系的思路最初来源于IS09000标准的管理方法。ISO9000文件系统中的重要文件之一就是质量手册,物料仓储管理制度体系实际上就是ISO9000质量手册在制造企业物料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它清晰、明确地规定了企业进行物料仓储管理的总原则。
物料仓储管理系统的构成
物料仓储管理系统是按照物料仓储管理的系统构成,汇总了指导性准则的管理制度。物料仓储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物料分类、存量控制、成品仓储、滞料和废料、采购等五种管理和验收、仓储、物料收发等三种作业, 物料仓储管理系统的各方面都具体规定了一系列的管理目标。其中,进行物料分类管理可以将物料规划得有条不紊,存量控制使得仓储的物料所占用的资金最少,对采购回来的物料进行验收后储存进仓库,完成负责物料的领发作业。
「举例」
某制造类企业为了更好地进行物料与仓储管理工作,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管理行为,包括企业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制度、用料预算和存量管理办法以及物料领用制度等,各项文件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企业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制度
第一条 物资消耗定额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是正确确定物资需要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产品成本和经济等两种核算的基础。实行限额供料是有计划地合理利用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手段。
第二条 物资消耗定额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本厂生产的具体条件,结合产品结构和工艺要求,以理论计算和技术测定为主,以经验估计和统计分析为辅来制订最经济、合理的消耗定额。
第三条 物资消耗定额分工艺和非工艺消耗定额两部分:
工艺消耗定额: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指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消耗,如六角钢、氧化铝等。工艺性辅助材料消耗-工艺需要耗用而又未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如石蜡,苏州土等。
非工艺性定额:指废品、材料代用、设备调整等三种损耗,但不包括途耗磅差、库耗等(此部分作仓库盘盈亏处理)。
(二)用料预算方法:
第一条 由生产管理单位依生产及保养计划定期编制“材料预算及存量基准明细表”,拟定用料预算;
第二条 由生产管理单位依生产及保养计划的材料耗用基准,按科别(产品表)定期编制“材料预算及存量基准明细表”拟定用料预算,其杂务用品直接依过去实际领用数量,并考虑库存情况,拟定次月用料预算;
第三条 订货生产的用料,由生产管理单位依生产用料基准,逐批拟定产品用料预算,其它材料直接由使用单位定期拟定用料预算。
(三)存量管理方法
第一条物料管理单位依材料预算用量,交货所需时间、需用资金、仓储容量、变质速率及危险性等各种因素,选用适当管理方法以“材料预算及存量基准明细表”列示各项材料的管理点,连同设定材料呈主管核准后,作为存量管理的基准,并拟“常备材料控制表”进行存量管理作业,但材料存量基准设定因素变动足以影响管理点时,物料管理单位应及时修正存量管理基准;
第二条 由物料管理单位依据预算用量及库存情况实施管理(管理办法由各公司自定)。
(四)物料领用制度
第一条凡属本公司自办或代办工程的材料使用,一律使用材料管理表,分开进口、国产等两种材料一式五份单式填写。填表时表内应清楚地填上工程名称,成本中心,工程编号,施工单位,经成本中心授权人签名批准,并盖有工程部工程材料专用章,交由物质部计划组办理计划审核,盖上计划审核章,仓库才办理领料手续;
第二条 各部、分公司部门领用正常的维护材料时,只须填写货仓取货申请单一式三份,清楚地填上部门或科室名称,成本中心编号,经成本中心授权人签名批准后,由物质部计划组办理计划审核,盖上计划审核章,仓库才办理领料手续;
第三条 在填写工程材料管理表或货仓取货申请单时,将进口和国产等材料分开,单式填写,领取数量一栏必须用规定字体填上领取的数量。如果需将原数量修改,应由授权人确定签名,否则物资部有权不给办理审核发料;
第四条 坚持工程、维护等两种材料专项专用的原则,不允许将工程、维护等材料用在其它工程上。各分公司承接的代办工程,经工程部门审核后,物资部才给予办理审核领料手续,代办工程需自购材料,要有工程部开具工程材料预算表,经物资部领导审批后才给予购买;
第五条 各部、分公司需要的劳工保护用品,开单经本部门成本中心授权签名后,再由人事部主管劳动保护用品的有关人员审批签名,才给予办理审核领料手续;
第六条 各单位严格按本单位拟定的年度材料计划进行领料。对无计划和超计划领料,物资部有权不给予审核发料,同时不允许维护材料多领多占,影响工程材料的正常使用。
物料仓储管理程序手册
什么是物料仓储管理程序手册
物料仓储管理程序手册是在管理制度体系的指导下,将各项与物料仓储相关的作业做成规范的集成。物料仓储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做事的目标和原则,而程序手册则规定了做事所应遵循的手续和路线。在物料仓储管理中引入程序手册,为企业实行ERP等现代化经营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程序手册是各项与物料仓储相关的作业规范的总集成。例如,从仓储作业的程序来看,首先应该遵循采购、验收、入库、存储、出库这一既定的操作顺序。程序手册的规范化,能够持续改善作业程序,使其更为简单有效,并有助于企业提高管理的品质和效率。因此,企业应该借用这种思路,将物料仓储管理的制度和文件分成类似的两个系统。
物料仓储管理程序手册的构成
物料仓储管理程序手册主要由作业程序说明、各项报表、各项管理纪录、物料管制程序、作业要求程序等各种文件构成。其中,作业程序说明中指明了作业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各项报表和管理记录反映了对事情的处理过程,物料管制程序中规定了领取物料的操作规范,作业要求程序中说明了领用物料时所需办理的相关手续等。
物料仓储管理制度改善实务
为什么要进行制度改善
企业初期建立的物料仓储管理制度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需要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改善,使其更加科学、高效。一般说来,盘点和有效期管理、制度的执行度、程序手册的合理性、相关报表的合理性等方面,都可以作为制度改善的目标。持续的制度改善对于改进企业的物料仓储管理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优化物料的流动程序,缩短物料的搬运时间,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1.改善可以优化物料流动程序
进行物料仓储管理制度改善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优化物料流动程序。在物料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库存量的多少和库存时间的长短是衡量仓储管理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通常来讲,在保证生产需求量的前提下,库存量越少越好,库存时间越短越好。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防止企业的流动资金被储存的物料所占用。
2.改善可以缩短搬运时间
有统计资料表明:加工费用中,大约有25~40%属于搬运费用;在全部工程时间内,90%以上都属于搬运时间;在所发生的意外事故中,有85%是在搬运过程中发生的。这些都给企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因此缩短运输距离是降低成本的核心内容之一。持续地进行物料仓储管理制度改善,有利于缩短物料在流动环节中的搬运时间,降低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从而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资源。
制度改善是个长期的过程
物料仓储管理工作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得非常完美,实际上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将管理工作做的毫无瑕疵,而是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改善。企业的管理者应该牢固树立这样一种信念: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的改进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
因此,对管理制度、办事程序、物料管理程序等的改进是永远都没有尽头的。例如,对于库存量管理来说,就始终应该根据财务和生产计划以及市场计划的要求,持续不断地改善对库存量的控制,从而为企业创造世界级的强大市场竞争力,制度改善的着眼点
物料仓储管理制度的改善是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做好制度改善工作,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注意掌握改善的关键之处,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改善。概括地讲,物料仓储管理制度的改善可以从以下着眼点入手:
1.搬运作业改善的着眼点
以物料的搬运作业为例,进行改善的着眼点主要有:最短的搬运距离、最少的搬运时间和次数、如何降低或减少物料滞留的时间、如何使用最少的劳动力完成相同的搬运量、如何一次到位等。
2.流程是否合理
工作流程设置得是否合理,是影响工作效率和成本的关键因素,因此也是我们进行制度改善的重要着眼点。例如,工作人员能否省时、省力地搬运物料与仓库中物料的堆放位置和方式等都密切相关。
3.是否可以采用PDCA循环进行改善
PDCA循环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分析这四个步骤来对日常事务进行持续不断地循环改善,这种方法对于问题的改善有着显著的效用。因此,企业应该对以往发生的事故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充分利用PDCA这一改善利器。
制度改善的具体分析
企业的管理者在掌握了物料仓储管理制度的改善着眼点后,就可以针对一些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改善思路,例如:管理制度制订的是否繁琐、物料出入库的手续是否可以简化、制度与工作程序是否清楚地区分等。这样对具体问题作出详细的分析以后,就可以从中发现不足之处,进而作出相应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