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余姚历史
余姚历史见于文献记载从虞舜开始,先后有“舜耕历山”、“禹藏秘图”之说。春秋时期余姚属越国,战国中期余姚成为楚国辖地。余姚秦时置县,建县已有 2200 多年历史。 1985 年,经国务院批准,余姚撤县设市, 1995 年,余姚被国务院升格为二类市。 余姚城素为县治所在,古城由南、北两城组成,双城合璧,别具一格。北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 200 ),南城筑于明嘉靖年间。直至今日,余姚历史城区内原有的里巷格局、街道尺度、河网水系仍有相当部分保存完好,并与成片的民居构成了较完整的古城区风貌。
余姚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以三大历史文化闻名于世。一是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 1973 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它的稻作农业、干栏式建筑、划桨行舟和崇鸟敬日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遗存,足以让人们叹为观止, 被人们誉为“七千年前的文化宝库”。 二是“姚江文化”。自汉以来,余姚名家辈出, 群彦争辉, 故有“姚江人物甲天下”的美誉。三国的虞翻,是著名的《易》学家;东晋时的虞喜,最早发现了“岁差”;隋唐时虞世南,被唐太宗誉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在众多的名家中,首推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和黄宗羲,被誉为“四先贤”,王阳明和黄宗羲被列入中国十大思想家。余姚也因此被称为“东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三是浙东红色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余姚梁弄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中共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等领导机关均设在余姚梁弄。浙东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浙东大地燃起了抗日烽火,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余姚市首批历史风貌建筑名录
(共50处)
序号 名 称 时 代 地 址
1 桐岭凉亭 清 丈亭镇凤东村桐岭自然村
2 官房任氏进士第 清 丈亭镇汇龙村上徐塔自然村
3 明山庙 清 大岚镇雅庄村大陈自然村
4 甘竹庵 清 大岚镇新岚村甘竹自然村
5 陈宫庙 清 大岚镇戴糜村糜山自然村
6 俞氏宗祠 清 大岚镇大俞村
7 青阳亭 清 三七市镇叶家湾村(青阳山小岭顶)
8 张氏老宅 民国 三七市镇三七市村老街13号
9 郭王庙 清 三七市镇二六市村后房自然村
10 陈氏廿七房大宅 清 三七市镇二六市村官桥自然村
11 姜氏九房老宅 清 梨洲街道姜家渡村西姜自然村
12 黄氏老宅 清 梨洲街道雁湖村何胜自然村
13 兴隆庙 民国 梨洲街道金冠村冠佩自然村
14 双喜桥 民国 梨洲街道金冠村冠佩自然村
15 徐氏老宅(陈云来姚避居处) 明 阳明街道龙泉社区逊埭路
16 鲁氏祠堂 民国 阳明街道北郊村
17 源茂老宅 清 阳明街道老方桥老街
18 赵氏启承堂 清 兰江街道冯村
19 金山新墅 民国 凤山街道同光村苏家
20 徐氏洋楼 民国 凤山街道宪卿第社区府前路
21 唐家墙门 清代 四明山镇棠溪村
22 唐氏祠堂 清 四明山镇棠溪村
23 天兴庙 清 四明山镇北溪村
24 翁氏老宅
清 大隐镇大隐村山王殿路
25 三官殿 清 临山镇临山村
26 邵氏老宅 清 临山镇临城村新邵家弄
27 陶氏老宅 民国 临山镇临山村南二弄
28 胡氏三房大宅 清 马渚镇斗门村山前胡家自然村
29 陈氏老宅和积谷仓
清 马渚镇渚北村后陈自然村
30 乐安寺 清 马渚镇乐安湖村寺前自然村
31 介眉堂 民国 朗霞街道朗霞村朗霞中街
32 干氏老宅 清 朗霞街道干家路村东干六房漕
33 施氏老宅 清 泗门镇海南村施家
34 谢氏六房宅院 清 泗门镇东大街社区
35 蔡元房 清 泗门镇东大街社区
36 泰和里谢宅
民国 泗门镇西大街社区
37 诸氏老宅
民国 泗门镇汝湖社区红桂路
38 吴氏旧宅 清 牟山镇魏家村吴昂头自然村
39 魏家祠堂 清 牟山镇牟山村后方自然村
40 双桂楼 清 低塘街道低塘村
41 黄家墙门
清 低塘街道低塘村镇北路68号
42 胡家大院-通议第 民国 黄家埠镇五车堰村
43 断塘庙
清 黄家埠镇黄家埠村冯家自然村
44 谢家墙门 民国 陆埠镇上街树场弄
45 项氏老屋 清 陆埠镇兰山村项家
46 章氏老宅 清 陆埠镇干溪村
47 赵家祠堂 清 陆埠镇五马村
48 钱氏擂鼓墙门
清 河姆渡镇芦山寺村浪墅桥自然村
49 雨花庵 清 河姆渡镇车厩村后岸自然村
50 福泉桥 清 河姆渡镇河姆村
② 余姚的故事,简短一些,50字左右
余姚历史悠久,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境内的河姆渡遗址距今已有七千多内年的历史容,是长江流域母系氏属的代表性遗址。从秦代以来,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如东汉时期高风亮节的严子陵,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以及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等,因此享有“东南最名邑”,文献名邦”的美誉。
③ 余姚的夏天作文
我的家乡——余姚是浙江东部的一个小城市。你们可别小瞧它只是一个小城市,那可是一块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宝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曾在余姚为人类的文明史描上了绚丽的一笔。
余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历来被称之为“文献名邦”,从古到今,人才辈出,在古代就出过好几个状元,官至宰相、大学士。百里姚江还养育了许多的名人学士,其中有汉代高士严子陵,明代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王阳明,中日文化交流先驱朱舜水,清初思想家、史学家王梨洲,他们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现在的余姚城区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那里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一条孕育了河姆渡先人的姚江把余姚城区分成江北、江南两大片,而波光凌凌的姚江上,凌空横跨着一座浙江第一桥——“通济桥”,把江北和江南又融为一体。依江耸立着一座郁郁葱葱的龙泉山,近几年市政府花大力把山脚的旧房子拆迁,建了好几个环山公园,那里鸟语花香,鲜花盛开,小桥流水,人们像生活在大花园里一样。而郊区则是旅游胜地,有大岚的“丹山赤水”,那里到了金秋十月,满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迷人的风光,无法用语言形容;有大隐的“天下玉苑”,那是全国最大的玉文化公园,公园里的玉石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玲珑剔透,有全国最大的玉石,有仿照北京天坛大小一样的建筑物,被称为“南天坛”;有“四明山森林公园”,那里可是天然的氧吧;有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遗址,那可是全国级文物保护地;有“四明湖度假村”,还有许多名胜古迹,有“瑞云楼”、“龙泉寺”、“状元楼”、浙东第二藏书楼——“五桂楼”等,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给余姚人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余姚是一个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享有“杨梅之乡”的美称。那里盛产杨梅、茶叶、榨菜、笋,特别是杨梅,是我们余姚市的市果。每当梅雨季节来临时,那满山的杨梅树树枝上也就挂满了沉甸甸的杨梅果实,果实红中带紫,果大汁多,酸甜可口,远远超过福建等地的杨梅,成了远近闻名的“杨梅之乡”。每当杨梅季节,市政府都会举行隆重的杨梅节,召集五湖四海的朋友,招商引资,到时旅游、投资两不误。这不仅带动余姚的旅游,还大大发展了余姚的经济。
这样大家应该知道余姚不仅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还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这里是全国闻名的塑料原料王国,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塑料原料都可以从余姚的中国塑料城中找到,每天通过互联网、物流公司洒向全国各地,许多老板还把生意做到了国外。余姚不仅有城北的塑料城,还有城南的远东工业成,那是一个花园式的工业开发区,各式各样建筑风格不同的厂房座落在绿树、鲜花丛中。工业城中不仅有本地的企业,还有许多从美国、韩国、日本等国来投资的独资、合资企业,每天隆隆的机器声像在唱着美妙的歌,编织着余姚美好的未来。
你们没想到的是余姚还是浙东抗日根据地,从古到今,余姚人在每个时代都是好样的。今天,我为身为余姚人而感到骄傲。今天的河姆渡传人又在为建设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环境优美、社会安定、人民富裕、现代文明和历史文明交相辉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等城市而奋斗。
④ 2019余姚农博会征文1000
今天,第六届中国余姚·河姆渡农博会在余姚拉开序幕。我开心得像一只小鸟,迫不及待地向外面的世界飞去。我们走进大厅,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摊位,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我眼花缭乱。前来参观的人可真多啊!人们都围在摊位前争相购物。妈妈告诉我:“本地外地农业风情多姿多彩,堪称一场农业的盛事、农民的盛会、市民的盛宴。”我们先首先参观了余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余姚土布、刺绣、织布、大糕、松花团子、豆浆等,其中我还看到了一位老奶奶正摆弄着一台织布机,正在织布,老奶奶用木制的织布机,两脚一上一下地踩经线的换向,手里的“梭子”左右来回穿,就织成了布,真是太神奇了!接着我们走到了室外,那儿有各式各样的小吃,如:烤羊肉串、烤鱿鱼、担担面等。我们买了几串羊肉串和几串烤鱿鱼,味道真是好极了。走走逛逛,我们不知不觉的来到了水产区,哪儿有大虾、红膏咸蟹等海鲜,我妈妈买了一袋大虾,我吃了一块,咸咸的,有什么好吃的呢?妈妈却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还嘴不停歇的。紧接着,我们开到了热闹的国际展区,在这里,我们将跨出国门,去品尝各国的美食,那儿有椰子、橙子、苹果等等。椰子好喝极了,甜甜的,真让人回味无穷啊!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带着恋恋不舍的感情离开了第六届中国余姚·河姆渡农博会。
⑤ 征文:访常州古城,感受历史巨变的作文(1500字的)
一、延续传统文脉,科学规划建设
常州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市共有历史文化街区3个、文物保护单位156处。在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市将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处理好保护文物与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不断提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水平。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以来,我市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十六字方针,按照省政府批准的《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努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推进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管理规章;编制完成了《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4~2020)》、《常州市文物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各项文物保护的具体规划;制定了《常州市2001~2010年文化名城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经过几年的建设,初步形成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相结合,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互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体现科技革命与文化创新相协调统一的文化名城发展格局。
二、保护历史遗产,打造城市特色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历史,保护历史就是打造城市特色。常州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街区,以及大量的文物保护单位,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反映着常州城市的历史、社会、思想的变迁。常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人故居较多,特别是常州近代历史上曾出现过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三位先烈,我们围绕这一优势,加大力度,以修复三杰故居、遗迹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建设,逐渐形成了具有常州特色的三杰系列文化项目,并通过各种活动,注重对常州三杰的宣传和研究,发挥其社会教育作用。目前,瞿秋白纪念馆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张太雷故居被省教委等单位推荐为中国革命和历史传统教育基地。
同时,几年来,我市投入近亿元,动迁居民近百户,先后修缮了西瀛里明城墙、黄仲则故居、梅村戏楼、万绥戏楼、常州府学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修复了天宁寺、近园、舣舟亭等一批文物古迹,对青果巷、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等进行重点宣传和修复利用,加强了对我国最早的城池春秋古淹城的保护和上黄母山古人类起源发祥地的保护,大大改善并优化了我市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景观,促进了常州地区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为常州这座现代城市增添了新的魅力。
三、挖掘丰厚底蕴,提升城市内涵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内涵的重要集中表现,它表现着独特的城市民俗风情,传统的文化痕迹。常州素有崇文重教的历史,文化的氛围、文明的气息、文人的精神始终是这座城市的重要品质和丰厚内涵。一方面,我们十分注重挖掘历史的丰厚底蕴,加强对天宁寺-舣舟亭历史文化街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等的修缮保护,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开展普查,确定了锡剧、常州梳篦、乱针绣、常州留青竹刻等首批1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另一方面,先后建成了亚细亚影城、市图书馆、刘海粟美术馆、谢稚柳艺术馆、华罗庚纪念馆等一批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文化标志性工程,正在建设体育中心、大剧院等一批重点社会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改善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2010年达到全国文明城市标准。
四、珍惜独特资源,增添城市魅力
城市文化离不开地域文化。常州滨江临湖,古老的大运河穿城而过,这在全国也不多见。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常州,历史上就以环境优美著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孕育了代代相传的生态文明。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将加快环境综合治理,组织实施清水工程、蓝天工程、宁静工程、青山工程和以治理村庄脏乱差为重点的家园工程,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四大生态林带、四个滨湖生态区,建设10个生态园林乡镇、20个生态园林居住区和300个生态园林单位。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1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5%,森林覆盖率超过30%,到2010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常州将以活力之市、文明之市、生态之市、和谐之市,成为长三角一颗亮丽夺目的明珠。
⑥ 书城杯:感受历史文化名城余姚
余姚市,浙江省宁波市代管县级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南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1]
余姚市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总人口约120万,市人民政府驻兰江街道北兰江路1号。余姚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名邑”和“文献名邦”。[2]1历史沿革编辑由来⑦ 余姚龙山公园博物馆作文
余姚博物馆位于复风光旖旎制的余姚城区龙泉山西麓,由古建筑和现代建筑两部分和谐组合而成,是余姚一座风格独特的标志性建筑。
余姚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烟水万人家——余姚古代文明展》,分序厅、姚江文脉、东南名邑、文献名邦、姚江流韵五大部分,展出了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各类文物精品和代表性文物及珍贵典籍千余件,其中有陶器、瓷器、骨器、石器、玉器、金银器、铜器、竹器、名人字画、古籍善本等,可谓琳琅满目,精品纷呈。
整个陈列运用现代化手段,结合富有观赏性的多媒体和场景布置,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姚江文化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重点演绎了余姚悠久的河姆渡文化、越窑青瓷文化、名人文化、学术文化、古越文化,充分诠释了余姚这一东南名邑、文献名邦的人文风采和地域魅力,深刻反映了余姚丰厚的文化积淀。
步入余姚博物馆,犹如进入一座姚江风物的典藏宝库,历史名城的文化圣殿,让人在感受历史风华的同时,领略和体味姚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⑧ 求 一篇写余姚文化的文章 300字以上
余姚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余姚先人为主体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姚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史前文化,璀璨夺目。
距今七千年前,余姚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史前文化——河姆渡文化,使余姚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河姆渡遗址位于余姚河姆渡镇,因遗址所处的姚江河姆渡口而得名。1973年6月,当时的罗江公社在建造排涝站时发现。经调查,该遗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经过1973年和1978年的两次科学发掘,共揭露面积2800平方米,出土了大批重要遗物、动植物遗存、大片木结构建筑遗迹和大量的人工载培稻谷。经碳 14测定,该遗址的最早年代在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罕见的珍品而闻名于世,被人们誉为“七千年前的文化宝库”。1977 年,我国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夏鼎先生将该文化类型命名为“河姆渡文化”。经过20几年的考古实践,可以发现河姆渡文化是以姚江流域为中心,广泛分布于宁绍平原,并跨越东海,直至舟山群岛。至今,在姚江流域,已发现了20几处河姆渡文化类型遗址,大多位于余姚市境内,比较著名的有丈亭镇鲻山遗址、三七市镇田螺山遗址、河姆渡镇鲞架山遗址等。河姆渡文化在中国考古史上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良渚文化一起被称为浙江史前文化的“两朵奇葩”。
二、千年古城,历史悠久。
余姚城素为县治所在,具有近2000年的建城史,为浙东地区著名的古城之一。古城由南、北两城组成,双城合璧,别具一格。北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200),南城筑于明嘉靖年间。直至今日,余姚历史城区内原有的里巷格局、街道尺度、河网水系仍有相当部分保存完好,并与成片的民居构成了较完整的古城区风貌。
三、名人辈出,光耀中华。
余姚历代名人辈出,群星璀灿,光耀中华。汉代高士严子陵,以高风亮节著称于世。晋代有天文学家虞喜,他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岁差”。唐代有“初唐四书家” 之一的虞世南,元代有名医滑寿。至明清时期,姚江人物甲天下,仅明朝一代余姚中进士387人,其中状元3人,并有武进士43人。其间有一代心学大师王阳明、被日本奉为“胜国宾师”的中日文化交流先驱朱舜水、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黄梨洲等。梁启超曾说:“余姚区区一邑,而自明中叶迄清中叶二百年间,硕儒辈出,学风沾被全国及海东”。
四、红色摇篮,谱写壮丽。
余姚也是一方红色的土地。抗日战争时期,余姚梁弄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中共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等领导机关均设在梁弄。浙东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浙东大地燃起了抗日烽火。从1942年至1945年,浙东军民组织大小战斗643次,攻克日伪大小据点110余个,击毙、击伤、生俘日伪军万余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壮丽的诗篇。梁弄也因而被称为“浙东延安”而载入史册。
五、文献名邦,遗泽丰厚。
余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有“东南名邑”和“文献名邦”的美誉,历史文化的积淀十分丰厚。至今,余姚市境内拥有各类人文胜迹500多处,其中较为重要的有100余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另外,市文物部门还收藏有新石器时代至解放战争时期的金石、陶瓷、书画等文物8000余件,古籍近40000册。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余姚数千年灿烂历史的见证。
⑨ 余姚博物馆参观记
我最近听说新建的余姚博物馆已经向游人开放了。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博物馆。
一进博物馆,“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头戴笠帽,手拿撑竿的老人塑像。这位老人正站在一叶小舟上,小舟似乎正行驶于一条弯弯曲曲的蓝色“水路”上,我们就沿着这条“水路”进入博物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有“舜耕历山”这四个大字的浮雕。在浮雕下,则是余姚古人造出来的石器工具。顺着“水路”,两边的橱窗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铜器、陶器、瓷器等等。走过一些古代书画作品的展厅,我们便来到一个大屏幕前,那里正在介绍古代盐的制作过程,旁边摆放着许多工具:耙子、水车、织布机、风箱、石磨等。
我们登上“通济桥”就到了二楼。这时,我来到一个学堂,只见桌上端端正正地摆放着文房四宝。出了学堂,经过介绍余姚四贤的走廊,我就来到了“古城余姚”。古桥上有一队人正在舞龙,前面鸣锣打鼓,一位坐在轿上的官人正在巡游。岸上的一个铁匠铺里传来一阵阵“当当”的打铁声。戏台上正演得精彩,肉铺、中药店、茶馆和布店里的店主正等待着顾客的光临。各种新鲜蔬菜摊临街摆放,一艘运着蔬菜的小船刚刚靠岸,摊主用余姚土话吆喝着:“和饭买吗?”“和饭好买了。”整个古城显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时间过得可真快,出了“古城余姚”,我就参观完了整个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