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中英历史关系的发展

中英历史关系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1-02-18 22:34:59

1. 中英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对当前我国的治国理政有何启示

新中国成立仅三个月,英国政府经仔细权衡,不顾美国阻挠,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法律上的政府"。应中方的要求,中英两国从1950年上半年开始了艰苦的建交谈判。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英国在对台问题上所持的骑墙态度致使两国关系一直麻烦不断,建交谈判曲曲折折,曾因朝鲜战争的爆发而一度搁浅。但中英两国都有改善彼此关系的诚心与愿望,双方能够扩大共识,减少分歧,日内瓦会议后不久,两国便互派代办,这种代办级"半建交"关系的建立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创举。分析这段特殊的外交历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利益的驱使--外交承认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华民族近百年屈辱的外交史一去不返。毛泽东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向全世界发表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1]同日,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把中央人民政府的上述公函致送各国政府,周恩来在公函中说:"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是需要的。"[2]当时,中国制定同外国建交的三项原则是:与台湾断交、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尊重中国主权。新中国的中英关系也是基于上述原则开展的。1950年1月6日,英国外交大臣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宣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从即日起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之合法政府",表示愿意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新中国建立关系。英国政府同时发表声明,撤销对国民党残余集团的外交承认。[3]纵观中国近百年革命史,英国政府历来对中国革命采取不同情的态度,甚至在一系列问题上采取了敌对的行动,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英国如此迅速地做出这一外交决策呢?这并非是权宜之计,而是英国政府权衡利弊后的务实政策。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都是根据本国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的需要制定的,这就决定了英国的对华政策不是消极地追随美国,而有自己独立的一面,它更多地体现了英国自身利益。战后,英国对华政策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和扩大英国在华的一切利益。首先,英国在旧中国有很大经济利益。它在旧中国的庞大投资,虽然在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前抽走了很多,但据估计,仍有10.33674亿美元,[4]占各国在华投资的1/3,居第一位。中英贸易也是英国所重视的。二战前,英中贸易总额达1.06亿英镑。二战后,由于美国霸占市场,英中贸易呈下降趋势,1948年降至600万英镑。这时,美国不仅不愿意承认新中国,甚至认为考虑这个问题的时机还未到来。[5]中国革命胜利后,必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而四亿多人口的大市场使英国对华贸易具有良好的前景和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美国既然甘愿退出中国市场,英国便自然想趁机填补这巨大的贸易空白。要恢复战前在华经济地位,英国就必须与新中国政府建立稳定的健康的关系。其次,英国承认新中国也着眼于英国在香港地区的地位和利益。中国大陆的解放使英国对香港的前途深感担忧。香港沦入英国手中是历史上不平等条约的产物,而中央人民政府已宣布不承认这些条约。此外,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大陆。英国无意放弃香港这个重要的商业和金融据点,力图维护对香港的统治。英国人希望香港免遭共产党控制,方法是强调香港在对华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并表示愿意就香港的政治前途与共产党进行讨论。他们认为,只要承认共产党政府,这两个方法就能加以利用。最后,还应当指出:英国的外交承认除了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外,还有其政治目的。冷战中,英美两国一样,都不愿看到中苏结盟,而试图通过外交承认来争取中国,至少使中国不过分倾向苏联。1949年12月16日,英国在给新西兰首相的一份绝密电报上宣称:"对抗俄国影响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共产党与西方接触,越早接触越好"。[6]综上,英国是基于自身利益才率先承认新中国,并试图协调与新中国的关系,但我们应当赞赏此举,认为这种外交承认是明智的,务实的。当时的上海《大公报》指出:"英国的承认扩大了英国同美国的分歧,并且将英国人民的友谊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截然区分开来。[7]的确,这一外交承认有助于新中国在对西关系中打开缺口,发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二、分歧与斗争--建交谈判英国承认新中国并不表明它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赞同和肯定。正如战时首相丘吉尔声称:"承认一个人的存在并不一定是一种赞同之举......建立外交关系并不是表示恭维,而是要获取便利。"[8]由于中英两国对"承认"的理解和立场存有差异,英国尚未断绝与台湾的一切官方关系,因而尚不具备正式建交的条件,两国遂从1950年3月2日起开始建交谈判。中国政府在谈判中要求英国政府澄清三个问题,即:英国政府必须彻底断绝与台湾国民党的关系,澄清它的代表在联合国对中国代表的投票行为,以及英国政府在英国、香港和其他英国属地的国民党的各种机构和中国的国家财产所持的态度。这三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台湾问题。从维护在华利益出发,英国采取了承认新中国的政策,但在台湾问题上,却采取了追随美国的立场,换言之,英美"特殊关系"或美国因素决定了英国的台湾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初,英国对台湾的归属含糊其辞,不愿履行《开罗宣言》中的承诺。尽管英国不久以后正式承认新中国,但仍保留英国驻淡水领事馆,并没有彻底断绝与台湾的官方联系。而英方却在谈判中声明:淡水领事馆其职能是保护英国侨民在当地利益,并不表明英国对国民党政府的承认。对此,中方难以接受。英国政府在联合国的各个机构中顺从美国意志,以投反对票或弃权票来阻挠苏联政府关于开除国民党政府的提案的通过。中方要求英国对其在联合国表决中的暧昧态度给予澄清。英方却认为由于在历次投票中中国不可能达到多数,英国只有投弃权票。中方尤其关注英方对"两航"飞机的态度。1949年11月9日,中国、中央两航公司全体员工在香港宣布起义,12月3日,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两航公司在港资财,决不容许任何人以任何手段移动或破坏,中国政府的此项产权应受到香港政府的尊重。[9]在谈判中英方代表胡阶森称中方所提问题相当复杂,牵涉国际法和国际惯例问题。在美国压力下,5月10日,英国枢密院颁布枢密令否决香港地方法院关于"两航"飞机产权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的判决,宣布在飞机产权做出终审裁决前将飞机扣留在港。针对这种出尔反尔不守信用的不友好行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致函英国谈判代表,严重抗议英国政府这一行径,要求立即解除扣押,但没有得到英国政府积极响应。上述事实表明英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既想保持与发展同新中国传统的贸易关系,又想取悦于美国,维护与巩固美英的"特殊关系";既想与新中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又与台湾国民党政府背地里勾勾搭搭,进行事实上的官方联系。这实际上就是拒绝在平等、互利以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致使中英关系无法进一步发展。1950年5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发表了关于中英建立外交关系谈判经过的谈话,向世界人民揭露了英国政府对中英建交谈判所持态度的真相,要求英国政府对这些言行不符的问题,进一步加以澄清。[10]当然,英国主动承认新中国及其后的中英建交谈判在某些方面给两国关系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中英关系的前景是较为乐观的,双方都为发展彼此关系做出了努力。但由于英国把维护它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作为其对外战略的基石,发展对华关系以不损害英美关系为限,在对台政策上追随美国摇摆不定,甚至从原有立场上后退,使已有良好开端的中英关系蒙受损害。朝鲜战争的爆发又使这一关系雪上加霜,中英关系由对话转为对抗。英国紧随美国,参加发动了侵朝战争,采取了一系列敌对行动。在台湾问题上,英国反对中国人民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并主张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在缔结对日和约问题上,英美一道将中国排除在外;在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上同美国一道投票赞成联合国搁置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毛泽东在1952年5月10日与尼赫鲁夫人的一次谈话中说:他本人很关心中英之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一事,但不幸的是,英国对华政策使之成为不可能。他批评了英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变化不定。[11]由于英国强硬的对华敌视政策,中英两国建交谈判无法继续下去,整个朝鲜战争期间,谈判被无限期搁浅下来。三、求同存异--互派代办朝鲜战争的爆发一度中断了中英谈判,但中英两国的外交联系并未因此而中断。留在北京的英国外交人员仍受到公正待遇,享有外交特权。在武力威胁与经济封锁等遏制政策无法奏效情况下,英国又试图重新启动早已搁浅的建交谈判。1953年中国开始制定并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而中英贸易和英国公司的地位,由于英国政府根据美国要求实行对华禁运而被破坏。同中国市场最有密切关系的英国实业界机关报香港"远东经济评论"在论及英国在华公司关闭时写到:"中国无论发生任何变化,但总有一个稳定的因素:‘中国必须做生易'。"同时该文还指出:"当朝鲜荒谬的战争结束和中国可以自由的致力于恢复经济时,它实际上将需要一切,而英国商人在满足中国的需要方面要起自己的作用。"[12]英国实业界人士估计到新的迅速发展的中国比旧的、处于附属地位的半殖民地中国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前途。从经济上封锁中国,在英国是极端不孚众望的,而且引起各界包括政府人士的抗议。因此,朝鲜战争结束后,英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政策,表现出友好姿态。而此时的新中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已彻底取消,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日益巩固,到日内瓦会议召开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可以使它在对帝国主义国家政策方面采取更灵活的立场。1954年4月26日讨论朝鲜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在日内瓦召开,日内瓦会议给中英两国高层领导人提供了就双边关系进行直接交换的机会。日内瓦会议间,中英两国外长频繁接触,艾登外长希望中国向英国派驻相应的人员来伦敦。周恩来严肃批评英国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态度并没有改变,但考虑到英国在印支问题上采取了不同于美国的立场,便当即表示愿派相应的人员去伦敦。周恩来指示负责对外贸易问题的雷任民多找关系与同在日内瓦的咸尔逊和英国贸易界人士接触,争取以英国为突破口,冲破美国控制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对中国实行的封锁禁运政策,打开英国市场。杜维廉作为英国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他也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英国政策突然松动了。杜维廉回忆说:"我同外交部西欧司司长宦乡和中国外贸部副部长雷任民举行了正式会谈......英国在华侨民遇到的许多麻烦现在获得了解决。出境许可证发放了,就连英国在华公司遭到关闭问题进行的谈判也取得了进展。"[13]由于两国领导人能够搁置争议寻求共同利益点,两国关系有了转机。6月11日,英国政府批准向中国出售数千种非战略物资。6月16日,周恩来和艾登举行会谈,6月17日,中英两国正式公布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联合王国政府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派遣代办驻在伦敦,其地位和任务与英国驻北京代办的地位和任务相同。据此,杜维廉于7月8日向周恩来呈送了由艾登外交大臣签署的委任书。中国政府亦于9月2日任命宦乡为驻英代办。这样,几经曲折中英终于建立起代办级外交关系。英国朝野一致热烈欢迎中英关系的改善,把它视为日内瓦会议的一项积极成果。1954年8月,周恩来在外交政策报告中指出:中英关系这种改进将有助于我国和西方国家建立正常关系的可能性的增长。日内瓦会议后,中英联系更加密切,交往更加频繁。中英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英经贸关系的发展。从50年代到60年代,在西方禁运的条件下,中英两国贸易额却增加了十几倍,至1969年已占中国对外进出口总额10%多,其中中国对英国的进口额占中国进口总额的16%。[14]英国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欧洲最大贸易伙伴。

2. 中英两国近代发展历程给你什么启示

1、英国抄近代发展中有起有落,18世纪中后期,曾经崛起为“日不落帝国”,而19世纪后期却被美德先后赶上并超越。其兴起,缘于科技,其衰落亦缘于科技。这就告诉我们:必须要重视科技创新!
2、中国近代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大门,经历了痛苦的近代化的历程。但是苦难是一本教科书,让我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 中英两国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从敌对关系变成了盟友

中国从来没有与谁变成盟友过,甚至现在随时都有可能再变为敌对关系。本来他们版都是身处权两个不同的社会阵营,他们现在只是合作关系,当时世界社会的发展是以经济为主,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很多敌对国家都形成了合作关系。一旦在某个问题上两个阵营又发生严重分歧,他们可能随时会撕破脸。

4. 中美两国的关系的历史与发展状况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关系,中美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成员,分别是回最大的答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之间贸易的互补性很强,中美两国人民在二战时共同打击日本军国主义,有着良好的民间交往基础。虽然中美之间贸易摩擦不断,但是两国政府深知合作才是最好的选择。

5. 中美关系历史发展与趋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起吧,由于冷战反共中美整体处于敌对状态。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因美苏冷战及中苏关系的恶化,双方都希望缓和关系,中美建交。

建交后双方关系大体融洽,但依然摩擦不断,概括说来主要有这几个事件使双方关系出现降温,美方对台问题,如美对台军售等;北约轰炸南联盟,炸毁我大使馆;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近两年来看,有美重返亚太,插手东海、南海事物。

向后看几年,中国持有大量美债,美借美日同盟,插手钓鱼岛,及南海问起,对台问题,等都会影响中美关系。但中美合作事历史的必然。

(5)中英历史关系的发展扩展阅读

中美外交史

20世纪之所以常常被称为“美国世纪”,自然和美国的“全球化进程”有密切关联。对美国而言,两次世界大战既是灾难,又是极难得的机遇——对任何其他国家,它们都只是灾难。因为美国在战争中的决定性力量,它有两次机会按自己的意愿把这个世界塑造成它喜欢的样子。

第一次它失败了。威尔逊提出号称“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计划”,倡议为永保和平而建立国联,结果先被欧洲权力政治大打折扣,后被自己的人民否决。

首倡国联的美国反而没加入国联。美国人似乎还没做好“达则兼善天下”的准备,不肯为大西洋彼岸的安全问题多操心。10年后,经济危机(1929年至1933年)更使其连“独善其身”也不可得。

第二次它成功了。与上一次不同,美国人没有再规避责任,决心领导世界。雄才大略的罗斯福将美国对战后世界秩序承担主要责任视为理所当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关贸总协定、重建的欧洲和日本见证了一个美国经济资源和价值观念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被接受的世界,尤其在数十年后苏联解体时。

这么说也许没错:在美国的世界秩序构想中,中国的位置一直在变化。中美关系对两国来说一开始并不那么重要,但它的重要性不断递增,越到后来越是重要。到二战时已对双方都有重要意义。

6. 如何看待近代以来中英关系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历史上的中英关系是赤裸裸的帝国和半殖民地的关系,中英之间爆发过两次鸦片战争。
中国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经济上,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但是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从反封建变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由此,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两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1、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俄北京
留守北京和洋人周旋的恭亲王奕欣
条约还为沙皇俄罗斯更多地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件。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
3、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4、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5、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击,地主阶级分化,部分满清统治者痛定思痛,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而开始了“洋务运动”,迎来了回光返照的同治中兴。
6、丧失大片领土。 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半岛只是弹丸之地,而割让给沙俄的领土则前后达150万平方公里之巨,奠定了后来中华民国的版图基础。
7、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腾出手来镇压太平天国,勉强维持了其统治。《北京条约》刚一签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认真“履行条约”,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2年1月,清政府对太平天国事件确立了“借师助剿”的方针,引用外国军队来帮助其镇压内乱。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政府的统治得以继续维持.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一次向外国侵略者屈服,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中国在半殖民地道路上陷得更深了。但是,广大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他们在英法联军所到之处,奋起进行保卫祖国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7. 中英关系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

中 英 关 系 史
1、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英国侵回占的中国的领土:香港
(1)香港问题的由来:
1841年,英国强占香港岛;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1898年,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强租新界。
(2)香港的回归:
20世纪80年代,中英答签订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怀抱。
(3)香港回归的意义:香港的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4)香港失去和回归的原因:
香港失去的原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英国的侵略;
香港回归的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为香港的回归开辟了途径;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不懈的外交谈判;

8. 求一篇小论文2000左右字。谈谈中英关系的历史及发展

谈谈中英关系的历史及发展ok,这个好说有什么要求吗?

9. 中美关系的发展史 从古到今

(之前没有美国)
1776年7月日发表的《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的乾隆年间。国富民强。

美国刚独立时仅有13个州,面积也不是很大,之后,美国政府通过政治手段和战争手段取得了几个州的土地,比如1819年夺取东西佛罗里达,1845年并吞得克萨斯,他们还通过经济手段花钱买了一些国土,比如1803年买的路易斯安娜地区。

路易斯安娜位于密西西比河以西,洛基山脉以东,南至墨西哥湾,并抵英属加拿大,地域十分广阔,南北长3000多英里,面积达82.8万平方公里。

1803年4月30日美法双方签好条约。美国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整个路易斯安娜地区。

路易斯安娜地区比原有美国领土多了一倍还多,使美国疆土翻了一番。同时,这一地区的购买还扫除了美国西进运动的一大障碍,美国从此可以毫无阻碍的跃过密西西比河向西扩张,

(比如1846―1848年美国对墨西哥的战争。通过这次战争美国夺取了墨西哥一半以上的领土)。密西西比河这一"众河之父"成了美国的内河,对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而在1796―1805年间的中国,正是和砷大势搜刮民财,乾隆皇帝荒淫无度的时候。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终于爆发了历史闻名的"白莲教起义"。从这之后,中国开始一直走下坡路,再也不复往日的富强,"康乾盛世"的华丽外衣下是千疮百孔的封建王朝。

19世纪50年代,俄国同英国对抗加据,俄国面临阿拉斯加州的取舍选择,最终决定放弃这里,出售给它的英国对手的对手――美国,以建立缓冲地带,1867年3月30日,美俄签署割让条约,10月8日正式移交。阿拉斯加州58.6万平方英里,买入价仅720万美元,不久,这个寒冷荒凉的半岛上就发现了丰富的矿藏,随便一处的生产,就能抵得上整个阿拉斯加的换价,美国又得了个大便宜。

1840年道光帝年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了近代史时代。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也就是"太平天国"起义更是给腐朽的清王朝以沉重的一击。1860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咸丰帝成为第一个被外国人赶出中国皇宫的皇帝,仓皇逃到热河,最终直到病死也没能回来。而这个时候的美国也正在上演举世闻名的以林肯领导解放黑奴运动的"南北内战"。

1914年7月28日。因为奥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冲突,由萨拉热窝事件这根导火索发展成为世界大战,到1918年,共有31个国家参加了战争。自大战以来美国打着中立的旗帜,坐山观虎斗,从中渔利,但实际上同协约国的关系日益加深。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造就了美国。但同时也直接导致了日不落帝国――英国的衰落。

1900年6月10日,英、俄、日、法、德、美、意、奥组成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从而开始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辛丑条约》仅战争赔款就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愤怒的中国人民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广州起义。(共八十多人死亡,其中有72人埋在了黄花岗,所以又称"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

1923年9月1日11时58分,以东京为中心的关东地区以及静冈、山梨等九县突然发生了7.9级地震,地震引起火灾,造成一场巨大的灾害。死亡99331人,伤103733人,下落不明43467人,震毁45万户,毁坏房屋约69万余间,经济损失达65万日元,导致1927年的经济危机,进而引发金融危机。由此日本在1931年9月18日入侵中国。这就是举国闻名的九・一八事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直到1945年8月15日,英勇的中国人民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战争中,日本死亡300万人。同时,中方死亡3500万人,直接损失5000亿美元。

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太平洋军事基地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从而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日本偷袭珍珠港历时110分钟,美国军事实力遭受严重损失,港内8艘战列舰,一艘彻底破坏,一艘倾覆,另外3艘受重伤沉没海底,另有19艘军舰中弹,3艘驱逐舰被打得千疮百孔。此外,有250多架飞机被击毁,美军官兵死伤4500多人。珍珠港事件带给美国的损失几乎比美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受损失的总和还要大,自此以后,美国太平洋舰队一蹶不振了。日本在此次偷袭中仅仅损失28架飞机和5艘潜艇,人员伤亡则不足100人。

12月8日,罗斯福总统向世界宣布,对日本宣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交战各国为了取得战争主动权争相研制新武器。美国在罗斯福总统的支持下经过6年的努力,耗资20余亿美元,在1945年7月中旬至8月初,首批用于实战的两颗原子弹的零部件制造完毕,因两颗原子弹外形一瘦长一短粗,故取名为"瘦子"和"胖子"。因为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在8月5日把"瘦子"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在8月9日,把"胖子"投在了长崎。两颗原子弹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它再也没有能力发动战争了,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对中国无条件投降。当然这不仅仅是原子弹的功劳,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的精神不仅仅令日本为之心惊,更赢得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赞赏。

由此可以看出,中美之间有为自身利益发生战争的时候,比如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争。同时也有为自身利益同仇敌忾的时候。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给中国援助的战略物质,美国向日本投原子弹从而使中日之间尽早结束战争。反观现在,美国不放弃台湾不是同样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国与国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友谊,所有的政治活动都是以自己利益为目的的手段。

10.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中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中英关系
这方面的,可以d

阅读全文

与中英历史关系的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