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字信号处理发展现状及趋势
从TI第一颗DSP诞生至今已有25年,成就了无数辉煌。多核、SoC的发展方向使DSP将继续高速成长,同时,它的发展也正在面临来自FPGA、ASIC的挑战。
DSP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才由计算机实现部分实时处理,当时主要用于高尖端领域。由于DSP技术与大量运算相关,每秒完成百万条指令运算就变为一个新的单位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80年代,有些公司陆续设计出适合于DSP处理技术的处理器,于是DSP开始成为一种高性能处理器的名称。TI在1982年发布了第一颗DSP芯片,名为TMS32010,这是一个处理速度达5个MIPS的处理器。
加入TI公司有12个年头的清华才俊郑小龙,从技术应用工程师打拼到负责DSP在中国的销售业务,熟谙DSP圈里的事。他谈起了DSP诞生的故事:
那时只有两种处理器,一种是作为PC核心的CPU,另一种是微控制器MCU。这两种处理器的在进行大量运算时都面临技术瓶颈,业内就在考虑“是不是需要一种高速的数字信号处理的器件”。那个时候,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已经有了,像滤波器、编码解码等对于乘加结构要求很高,如果用CPU来处理的话,指令非常多、效率比较低;而如果在处理器中就有这样一个乘加结构,数字滤波器就可以实现实时的处理结果。
DSP刚开始出现时,采用了NMOS工艺,然后由于功耗的原因,很快转到CMOS,例如C54、C55等型号中的“C”就表示CMOS。那个时候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实现每个MIPS的成本高达10~100美元,成为商品化的障碍。
发展轨迹:DSP历史的三个阶段
TI首席科学家兼DSP业务开发经理方进 (Gene Frantz)在年前接受电子工程专辑采访时曾这样说过,“DSP产业在约40年的历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DSP意味着数字信号处理,并作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广为流行;随着这个时代的成熟,DSP进入了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DSP代表数字信号处理器,这些DSP器件使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下来又催生了第三阶段,这是一个赋能(enablement)的时期,我们将看到DSP理论和DSP架构都被嵌入到SoC类产品中。”
80年代开始了第二个阶段,DSP从概念走向了产品,TMS32010所实现的出色性能和特性备受业界关注。方进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新兴的DSP业务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究竟向哪里拓展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当设计师努力使DSP处理器每MIPS成本降到了适合于商用的低于10美元范围时,DSP在军事、工业和商业应用中不断获得成功。到1991年,TI推出价格可与16位微处理器不相上下的DSP芯片,首次实现批量单价低于5美元,但所能提供的性能却是其5至10倍。
到90年代,多家公司跻身DSP领域与TI进行市场竞争。TI首家提供可定制 DSP——cDSP,cDSP 基于内核 DSP的设计可使DSP具有更高的系统集成度,大加速了产品的上市时间。同时,TI瞄准DSP电子市场上成长速度最快的领域。到90年代中期,这种可编程的DSP器件已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海量存储、语音处理、汽车电子、消费类音频和视频产品等等,其中最为辉煌的成就是在数字蜂窝电话中的成功。这时,DSP业务也一跃成为TI最大的业务,这个阶段DSP每MIPS的价格已降到10美分到1美元的范围。
21世纪DSP发展进入第三个阶段,市场竞争更加激烈,TI及时调整DSP发展战略全局规划,并以全面的产品规划和完善的解决方案,加之全新的开发理念,深化产业化进程。成就这一进展的前提就是DSP每MIPS价格目标已设定为几个美分或更低。
DSP演进图:性能、价格、功耗是不变的追求
无疑,CMOS工艺的改变大大降低了功耗,而且随着工艺节点从3微米、0.8微米、0.1微米以及未来的纳米工艺,低功耗是DSP一个不变的特性。同时,DSP的主频不断得到提升,从开始的5MHz,到100MHz、200MHz。
“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出现在90年代中期,TI开发出多并行处理结构,1997年推出了C6000 DSP,有8个并行运算单元,原来每个单元性能可达200MPS,这样一下子提高了8倍到1600 MIPS。” 这些运算单元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分为2组、每组4个,包括逻辑处理、数字处理、乘法运算、移位处理四类单元,分别适合不同的应用。这一时期,DSP已广泛用于数据通信、海量存储、语音处理、消费音视频产品等,特别是在蜂窝电话领域的成功。郑小龙说道,“今天针对基站应用的C6?16主频达到1.1GHz、处理能力超过8000MIPS。”
性能、价格、功耗永远是DSP追求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驱动下,每隔十年DSP的性能、规模、工艺、价格等就会发生一个跃迁。如表1所示,DSP的演进同样遵循着摩尔定律,伴随着集成度的不断提高,是性能的提升、价格的下降。
表1:每隔十年DSP性能、规模、工艺、价格的变动。
针对DSP功耗的变动趋势,存在一个Gene定律。从图1可见,1982年每MIPS的功耗为250mW,到1992下降为12.5mW,而到2000年仅为0.1mW,2004年到0.01mW,而预计2010年将挑战0.001mW。Gene定律认为,DSP功耗性能比每隔5年将降低10倍。
2. 求芯片储存发展历史
计算机芯片储存发展史进入1984年后,IBMPC/AT(AdvancedTechnology,先进技术)规格中关于硬盘子系统的部分得到了全面更新。程序控制代码开始被内建于主板搭载的BIOS中,从而不再依靠接口控制卡上所带的ROM芯片了。系统开始支持新增加的高位IRQ中断号,废除了对DMA通道的占用,并更改了硬盘接口所使用的I/O地址。AT规格中关于硬盘接口规定如下:使用IRQ14。使用I/O接口地址1F0-1F8。不再占用DMA通道。使用主板BIOS中内建的程序代码对硬盘接口进行控制。使用DOS2.0版本以上的操作系统。AT兼容机上的硬件设置信息都被保存在一块CMOS芯片上,所记录的内容受一块小型电池的供电来维持。因此即便机箱的电源被切断,所有设置仍旧会被保存下来。这一技术使PC机的用户不必再受一大堆跳线和拨动开关的困扰(在早期的电脑上,每件设备所占用的系统资源都是由用户手动更改跳线或拨动开关来进行分配的),且CMOS中所记录的内容可以运行一个简单的程序方便地进行更改,此举可算是提高电脑易用性方面的一大进步。原始的AT规格界定了从10MB到112MB共计14种容量的硬盘,在使用那些不合规格的硬盘时,仍需要在接口卡上搭载ROM芯片或是在系统启动时加载专用的设备驱动程序。在DOS4.0之前的操作系统不支持32MB以上的分区,哪怕是使用容量在100MB以上的硬盘时,也要把它切割成小区方能使用,这是因为“系统中的扇区总数不能超过16位(65,536)”这一传统限制。想使用大于32MB的分区,就必须使用特殊的分区工具,例如Ontrack’sDiskManager(即便是在今天,新版本DiskManager仍旧受到用户们的欢迎,它可是解决老主板不支持大容量硬盘的制胜法宝啊),当时有许多硬盘厂家都将DiskManager与自家的产品捆绑销售。但不幸的是,DiskManager与其他许多磁盘工具都发生了兼容性问题,因为在大多数工具软件下,用DiskManager所分的区都会被识别成了非DOS(Non-DOS)分区。因此,许多用户被迫选择了分割多个32MB以下小分区的办法来使用大容量硬盘,但这种办法也有局限性,因为DOS3.3之前的版本根本就不支持扩展分区这一概念……今天的用户当然不必理会这些限制,因为AT兼容机所支持的硬盘种类已增加为40多种,并且大多数BIOS都会提供一个可由用户自由设定各种硬盘参数的选项。您只要打开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硬盘属性,就能看到“GENERICIDEDISKTYPE46/47”等字样(具体显示46还是47与系统设置有关,在BIOS里把硬盘类型设为USER时显示为TYPE46,而设为AUTO时系统属性里则显示TYPE47),这就是您的硬盘所属的“固有的硬盘类型”。当然,在WINDOWS环境下,用户根本用不着在意硬盘到底被设成了什么类型,因为随着操作系统本身的发展进步,WINDOWS本身不需要读取这一参数就能正确地读写硬盘了。不过,原始的AT规格中的部分条文在今天依旧是PC机的桎梏,例如一台PC机最多只能连接2个硬盘、BIOS/操作系统只能识别1024柱面、16磁头和63扇区/磁轨的限制等等(当然,这些限制现在都已被克服了)。人们已经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办法来将那些“不合规格的”物理参数与系统所能支持的逻辑参数之间进行互相转换。
3. 信号处理发展史
自1982年第一片数字信号处理器产生以来,DSP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也形成了目前DSP的四代产品。
(1)第一代DSP
1982年TI(Texas
Instruments)公司推出的TMS320ClO是第一代DSP的代表,它是16位定点DSP,首次采用哈佛结构,完成乘累加运算时间为390ns,处理速度较慢。
(2)第二代DSP
1987年Motorola公司推出了DSP56001,它是24位定点DSP,完成乘累加运算时间为75ns,其他产品如AT&T公司的DSPl6A,ADI(Analog
Devices Inc.)公司的ADSP一2100,TI公司的TMS320C50等,代表了第二代DSP产品。
(3)第三代DSP
1995年出现了第三代定点DSP产品,如Motorola公司的DSP56301,ADI公司的ADSP一2180,TI公司的TMS320C541等。这些产品改进了内部结构,增加了并行处理单元,扩展了内部存储器容量,提高了处理速度,指令周期大约20ns左右。同期出现了功能更强的32位浮点处理的DSP,如Motorola公司的DSP56000,TI公司的TMS320C3X,ADI公司的ADSP-21020等。
‘
(4)第四代DSP
最近几年推出了性能更高的第四代处理器,包括并行处理结构DSP和超高性能DSP.如ADI公司的32位浮点处理器SHRAC系列ADSP2106X、TI公司的TMS320C4X等,以及近两年TI公司推出的并行处理定点系列TMS320C62XX、浮点系列TMS320C67XX,ADI公司的并行处理浮点系列ADSP21160和TigerSHARC系列ADSP—TSl01S、ADSP—TS201等。
目前DSP生产厂家中最有影响的是TI公司、ADI公司、AT&T公司和Motorola公司。其中TI公司和ADI公司的产品系列最全,市场占有率最高。
DSP处理器有定点处理和浮点处理两大类,适用于不同场合。早期的定点处理DSP可以胜任大多数数字信号处理应用,但其可处理的数据的动态范围有限,如16位定点DSP动态范围仅96dB。在某些数据的动态范围很大的场合,按定点处理可能会发生数据溢出,在编程时需要使用移位定标措施或者定点指令模拟浮点运算,使程序执行速度大大降低。浮点处理器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它拓展了数据动态范围。浮点DSP的综合性能优于定点DSP,在相同的指令周期内,它既可以完成32位定点运算,也可以完成浮点运算。而且其汇编源程序容易编写、可读性好、调试方便。
随着DSP本身的不断发展,它的开发工具也不断发展和完善。早期的DSP开发只能使用简单的命令行形式的编译器和链接器,使用汇编语言编程,且缺乏调试工具,因此开发难度大、周期长。近几年来,DSP的开发工具向可视化发展,DSP生产厂家和第三方提供了各种软件开发环境和硬件仿真调试工具,支持DSP的程序开发。如TI公司的Code
Composer系列(cc2000, cc5000,cc6000),ADI公司的Visual
DSP++等。硬件调试工具普遍采用JTAG扫描方式支持在线调试、支持多处理器调试,还提供了各种评估板。软件和硬件调试工具的发展,使DSP程序的开发过程变得相对容易。此外,目前许多类型的DSP开发过程中可以使用c编译器,简化了开发过程。但是针对定点DSP的c编译器编译效率不高,而浮点DSP的c编译器的效率很高,这使得浮点DSP的程序开发更简单和方便,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DSP处理器的运算能力不断提高,从早期的5MIPS(百万条指令/秒),目前已经达到1GFLOPS(千兆次浮点运算/秒)以上,如TI公司的TMS320C6201和TMS320C6701处理能力达到1GFLOPS,ADI公司的ADSP—TSl01S达到1.5GFLOPS,ADSP。TS201S达到3GFLOPS。但对于某些信号处理应用而言,要求信号处理能力达到每秒几百亿、上千亿次运算。这可以通过提高DSP主频或者通过并行处理来满足,提高主频所遇到的难度和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大,单处理器性能的提高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很多DSP处理器具有多处理器扩展接LI,可以方便地实现多处理器并行处理结构,如TI公司的TMS320C4X,ADI公司的ADS-2106X等。新型DSP内部引入了并行处理技术,以满足处理速度的要求,如TI公司的TMS320C6201和TMS320C6701,ADI公司的ADSP—TSl01S和ADSP—TS201S等。
4. 有关于DSP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DSP市场拓展纵横谈
在经历整整二十年的市场拓展之后,DSP所树立的高速处理器地位不仅不可动摇,而且业已成为数字信息时代的核心引擎。与此同时,DSP的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根据Forward Concepts 分析家的预测,今年全球DSP销量将达到$82亿美元,比去年增加约三分之一。而对于2004年和2005年的预测值,则分别是$108亿元和$140亿元,并预言未来几年DSP都将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成长。根据CCID权威的分析,中国DSP市场今年可达到12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约40%,未来的增长将可能超过全球的平均速度。
对于DSP市场的高速增长,许多人充满着浓厚的兴趣。本文将结合DSP纵向的发展历程和横向的拓展方向进行探讨,以便探讨DSP市场拓展的特点。
DSP商品化历程
对于TI推出业界第一颗商用DSP的历史,TI首席科学家Gene Frantz在一篇名为《DSP: 如何使TI风险业务变成其最大的业务(DSP: How TI's Risky Business became it BIGGEST business)》的文章有极为精彩的分析。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到DSP最初还只是一项技术的名称,既数字信号处理。这项技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从校园中兴起,到七十年代才由计算机实现部分实时处理,而多用于高尖端领域。DSP既与大量运算相关,每秒完成运算一百万次运算就变为一个新的单位MIPS,而实现每个MIPS的成本高达$10到$100美元便成为商品化的障碍。
八十年代前后,陆续有公司设计出适合于DSP处理技术的处理器,于是DSP开始成为一种高性能处理器的名称。TI在1982年发表一款DSP处理器名为TMS32010,其出色的性能和特性倍受业界的关注,当然新兴的DSP业务的确承担着巨大的风险,究竟向哪里拓展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当努力使DSP处理器每MIPS成本也降到了适合于商用的低于$10美元范围时,DSP不仅在在军事,而且在工业和商业应用中不断获得成功。1991年TI推出的DSP批量单价首次低于$5美元而可与16 位 的微处理器相媲美,但所能提供的性能却是其5至10倍。
进入九十年代,有多家公司跻身于DSP领域与TI进行市场竞争。TI首家提供可 定制 DSP,称作cDSP。cDSP 基于内核 DSP的设计可使DSP具有更高的系统集成 度,大加速了产品的上市时间。同时TI瞄准DSP电子市场上成长速度最快的领域,适时地提供各种面向未来发展的解决方案。到九十年代中期,这种可编程的DSP器件已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海量存储、语音处理、汽车电子、消费类音频和视频产品等等,其中最为辉煌的成就是在数字蜂窝电话中的成功。德州仪器通过不断革新,推陈出新,DSP业务也一跃成为TI的最大的业务,并始终处于全球DSP市场的领导地位。虽然这个阶段DSP每MIPS的价格已降到10美分到1美元的范围,但DSP所带动的市场规模巨大。
新世纪的DSP市场竞争加剧,TI及时调整DSP发展战略全局规划,并以全面的产品规划和完善的解决方案,加之全新的开发理念,深化产业化进程。成就这一进展的前提就是DSP每MIPS价格目标已设定为几个美分或更低。
DSP产业化进程
DSP应用产品获得成功的一个标志就是进入产业化。在以往的二十年中,这一进程在不断重复进行,只是周期在不断缩小。在数字信息时代,更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需要快速地推上市场,因此,DSP的产业化进程还是需要加速进行。
DSP的产业价值体系可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作为DSP产品最核心的,或是最底层的当然是器件,芯片制造商应当提供完整的文档资料,技术支持,并提供价格和货期支持。但对于DSP系统开发,这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最终产品开发必然与系统集成紧密相关是最高层。那么,这其中的几个层面是如何划分的呢?
在DSP器件之上是开发和演示系统,其中包括参考设计和一些定制化的设计,一般由TI和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在此之上就是标准应用算法,TI和第三方合作伙伴可部分提供,而客户将介入,并存在目标代码或源代码的授权问题。然后就是操作系统、设备驱动和协议栈层,需要开发授权;由此,可以上升到系统应用层面,已验证系统概念演示。至此,产品开发底层工作已经就绪,客户和其OEM厂商可进行最后的产品化工作。
上述价值体系看似复杂,但确是在DSP产业化过程中逐步完善形成。实际操作中如果分工明确、沟通清晰,并不存在太多障碍。TI在DSP上的成功归功于系列革新举措以及持续不断的投入,有效地推进了DSP的产业化进程。
在DSP的早期发展阶段,TI通过大学计划、建立第三方发展计划和DSP设计大奖赛进行DSP的教育和普及工作。同时通过加强与新兴产业领导者的合作,推出DSP解决方案,并实现产品化。在最近五年内,TI在软件和开发工具上投资十亿美金,建立了业界最为巨大的DSP开发基础设施。目前全球有超过650家公司加入到TI的第三方伙伴网络,提供上千种DSP算法和产品方案。
DSP市场化拓展
当前虽然DSP无论是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还是一种成熟的产品均已成为数字信息时代的主流,但是其市场化拓展还存在这巨大的空间。DSP的三大要素即性能、价格和功耗与其市场拓展息息相关。挑战更高的性能,尽可能降低价格和功耗,永远是DSP追求的目标。
下面将每十年DSP性能、规模、工艺、价格的变动和及应用概括如下:
年代 1980 1990 2000 2010
速度(MIPS) 5 40 5000 50000
RAM(字节) 256 2K 32K 1M
规模(门) 50K 500K 5M 50M
工艺(微米) 3 0.8 0.1 0.02
价格(美元) $150.00 $15.00 $5.00 $0.15
目标应用 工业仪器军事 调制解调器硬盘驱动器数字答录机蜂窝电话等 多媒体网关数字相机智能电话数字广播等 新一代手机流媒体设备数字电视机等等…
可以看出在各个时代,DSP性能随集成度的增加而提高,而价格却一直在下降。DSP突出的性能价格比趋势似乎也在很好地演绎着Moore定律。从不断扩大的目标应用来看,DSP在数字信息产品的市场地位越来越重要。
针对DSP功耗的变动趋势,存在一个Gene定律,如下图所示:
不难看到DSP每MIPS的功耗在1982年为250mW,而到1992就迅速下降为12.5mW,到2000年仅为0.1mW。2004年将挑战0.01mW,而预计2010年将达到0.001mW。概括起来就是DSP功耗性能比没隔5年将降低10倍。
当今DSP之所以可以在嵌入式应用方面挑战微处理器CPU,在数字控制方面可挑战单片机MCU,还在于DSP结构体系已实现多样性。DSP既有追求高性能并行结构,也有追求低功耗的省点核心;DSP中不仅可以集成闪存、数据转换器和多种接口,还可以集成CPU核心、视频和音频接口。
软件可编程性始终是DSP市场拓展的关键。目前DSP开发工作中的80%以上已是软件工作。数字信息产品中需要应用到许许多多新的技术和标准,其中不少需要经过不断完善。DSP首先可以构建一个强大灵活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基础,然后集成各种软件,其中可以包括标准算法、驱动、协议和应用等等。DSP软件还易于维护和升级,大量工作可以在线实现。
DSP的应用已经涵盖了工业、通信、娱乐、个人医疗、教育、环境控制、安全等领域,我们期待着更多更好的应用。将来的人们对具有DSP核心的数字信息产品大概会情有独衷,因为 DSP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还是直接看下面的参考资料吧,图文并茂。
5. adi公司发展史
Analog Device Inc. ,即“亚德诺半导体技术公司”,另一译名是 “美国模拟器件公司”
亚德诺半导体技术公司(Analog Devices, Inc. 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ADI)自从1965年创建以来到2005年经历了悠久历史变迁,取得了辉煌业绩,树立起成立40周年的里程碑。回顾ADI公司的成功历程——从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一座公寓大楼地下室的简陋实验室开始起步——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发展成全世界特许半导体行业中最卓越的供应商之一。 ADI将创新、业绩和卓越作为企业的文化支柱,并基此成长为该技术领域最持久高速增长的企业之一。ADI公司是业界广泛认可的数据转换和信号处理技术全球领先的供应商,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60,000客户,涵盖了全部类型的电子设备制造商。作为领先业界40多年的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IC)制造商,ADI的产品广泛用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处理领域。公司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诺伍德市,设计和制造基地遍布全球。ADI公司的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并被纳入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 Index )。 ADI生产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Digital Singal Processor),代表系列有 ADSP Sharc 211xx (低端领域),ADSP TigerSharc 101,201,....(高端领域),ADSP Blackfin 系列(消费电子领域). ADSP与另外一个著名的德州仪器(TI: Texas Instrument)生产的芯片特点相比较,具有浮点运算强,SIMD(单指令多数据)编程的优势, 比较新的Blackfin系列比同一级别TI产品功耗低.缺点是ADSP不如TI的C语言编译优化好.TI已经普及了C语言的编程,而AD芯片的性能发挥比较依赖程序员的编程水平.ADSP的Linkport数据传输能力强是一大特色,但是使用起来不够稳定,调试难度大. ADI提供的Visual DSP ++2.0, 3.0, 4.0, 4.5 ,5.0编程环境,可以支持软件人员开发调试.
ADI产品线
ADI产品线主要以ADI DSP处理器开发工具为主,基本囊括了所有ADI DSP所对应的原厂、本地开发工具套件,其中包含仿真器、开发板、扩展接口板等信息,为选型ADI DSP处理器的用户提供了全面评估的资讯。
ADI原厂开发工具系列
ADI DSP通用仿真器 ADZS-HPUSB-ICE adi仿真器
[2]ADI DSP通用仿真器ADZS-218X-ICE-2.5V ADI DSP通用仿真器ADZS-ICE-100B
ADI合作伙伴
ADI(美国模拟器件公司)全球第三方合作伙伴目前在中国本地只有五家,分别是北京远景蔚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绿源星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亿旗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东方迪码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英蓓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 美国模拟器件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ADI。
6. DSP发展历史,及其现状,DSP平台及其应用,未来发展趋势
黄勇老师的论文?????你叫啥啊?我们可能是一个班的!5or6
7. TI的公司历史
Texas Instruments公司设计和制造模拟技术、数字信号处理 (DSP)和微控制器回(MCU)半导体。TI是模拟和数字嵌答入式及应用处理半导体解决方案的领导者。作为一家全球半导体公司,TI在30多个国家通过设计、销售和制造领域的运营,开展创新。工程开发工具帮助设计工程师评估、创建或调试基于半导体设备的设计。 开发工有多种形式,包括启动装置套件、评估板、调试程序或全套的开发环境在 TI 发展之初,公司的目标是利用公司独有的技术能力从根本上颠覆传统市场,创造全新的市场。我们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贯穿一条清晰的主线,就是运用越来越先进的实时信号处理技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进步,真真切切地不断改变世界。 Rich Templeton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8. DSP公司的简介
公司名称:DSPmedia(DSP Entertainment) 成立日期:1991年 DSP公司的全称是DSP Entertainment,DSP1991年创办,首个推出的是混声组合ZAM,起初他们有4个创意,其中3个这也就是后来被大家所熟知的,1996年推出的男子两人组IDOL,1997年推出的男子六人组SECHS KIES(水晶男孩),1998年推出的女子四人组FIN.K.L。2005年推出五人韩流IDOL组合——SS501,至今仍是超级韩流明星。 长期以来DSP就是SM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DSP拥有完整的练习生的选拔流程,近几年也在注意发掘海外练习生,最近推出的男子六人组A'st1就分别来自韩国,中国和日本 06年很有名的一部韩剧"MY GIRL"就是出自这个公司,还有旗下歌手李孝利曾在2003年一举拿下SBS和KBS的歌谣大赏,只可惜MBC大赏最后旁落而未实现满贯,因为韩国历史上从未有女歌手获得满贯,目前李孝利和FINKL前队友玉珠贤已经转至Mnet公司
公司旗下艺人:
1.Sechs Kies(Jekki)(水晶男孩)(解散)
2.fin.k.l(单飞)
4.ss501(各自分开活动中,并没有解散)
5.KARA(活动中)
6.A'ST1(已解散)
7.Click-B(已解散)
8.Rainbow(活动中)
9.Shyne(女子双)(不详)
10.sunha
9. DSP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是这样的吗
谢谢你的资料:
10. CPU-从头到尾的发展历史.
CPU的详细发展历史 芯片 芯片简介 集成晶体管数目 同年it大事纪 1971年 4004 4位,世界上第一块cpu 2250 pascal语言开发完成 1972年 8008 8位 2500 hp发明世界上第一个手持计算器 1974年 8080 8位 5000 mits发布altair 8800 1974年 摩托罗拉mc6800 8位 4800 — 1976年 zilog z80 8位 — apple电脑问世 1978年 8086 16位 29,000 dsp首次应用 1979年 8088芯片 内部16位,外部8位 29000ibm 推出了采用8088的电脑 1982年 80286 时钟频率6mhz,10 mhz,12.5 mhz, 向下兼容,x86体系结构基本建立 120,000 第一台便携式电脑问世 1985年 80386(dx) 32位,cpu寻址空间 275,000 cd-rom驱动器问世 microsoft windows3.0发布 1989年 80486dx 集成8k的一级缓存 118万 sound blaster card(声卡)发布 1993年 pentium 内置16k一级缓存 310万 amd推出amd486;cyrix推出5x86, 首次采用pr等级来标称cpu主频 1995年 pentium pro 专门为服务器和工作站级应用设计 550万 windows '95 发布 与以前的dos版本大不相同 1997年 pentiummmx 内部代号p55c,新增57条多媒体指令 — amd推出k6,带有3dnow指令集 cyrix推出6x86 1997年 intel pⅡ 采用slot1接口,二级缓存已到了片外 750万 深蓝计算机战胜人类国际象棋世界 冠军卡斯帕罗夫 1998年 celeron 面向低端的产品,体现了intel 兼顾低端的决心 — cyrix推出m2;amd推出k6-2,带有3dnow! 指令集;microsoft发布windows '98 1999年 pⅢ 增加了sse指令集。 2400万 k6-iii推出,集成2300万个晶体管 amd推出athlon,支持200mhz总线频率 2000年 p4 采用全新的netburst架构 4200万 总线速度达到了400mhz amd推出低端的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