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历史文化论文题目

历史文化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1-02-18 14:09:29

❶ 有好的历史论文题目吗

学术抄堂整理了袭15个好写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

2、“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以正统至天顺年间赈灾助饷为中心

3、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

4、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5、先秦社会最高权力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6、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

7、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

8、逐鹿或天命:汉人眼中的秦亡汉兴

9、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10、秦汉帝国扩张的制约因素及突破口

11、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

12、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

13、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商王朝锡料来源与“金道锡行”

14、南宋朝廷与四川地区的文书传递

15、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

❷ 历史专业论文题目

1、 浅谈中国货币制抄度的变革。 2、 浅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3、 何谓“封臣建国”。 4、 浅谈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性质、影响 和意义。

浅谈汉民族的形成史。

5、

6、 浅谈古代西域经济文化。 7、 古代东北的民族兴起与衰落。 8、 古汉语“普通话”的变革。 9、 唐代的宗教文化。 10、古代民俗服饰的演变。

❸ 历史毕业论文关于古代史论文题目及相关的内容谢谢

我校历史教研组承担的课题“初中历史自主性学习的研究”自2000年4月立项至今,历经七年的研究,现已圆满完成了研究方案中的各项任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普遍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并且能够应用于实践和后续学习中,学生养成了受益终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种适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切实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回归的教学模式。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自主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知识经济社会已初步形成,时代信息化和Internet的完善给人类提出了新的要求。终身学习是在未来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随着知识爆炸性的增长、更新周期的缩短,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方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为主的学习,已无法应付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具备自我学习、自我知识的更新能力,远比掌握现有知识更有积极意义。学校教育不是学习的终结,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教育工作的重心必须由指导学生掌握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习惯上来,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自主学习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的初中历史教学,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和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禁锢了学生发展的能动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新世纪伊始,新课程改革拉开了帷幕。这次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倡导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和自主性,更加重视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强调课堂互动,关注课堂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教和学方式的实质性变革,而其终结目标则在于引发学生“学”的实质性变化,新课程的推进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标志。
3、自主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学校教育归根到底应该是素质教育,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地学校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这些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但所有这些改革与措施都是从施教者的立场出发考虑的,如果我们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来思考,则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将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广大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来说,如何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教育改革的需要,使历史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在学习中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热潮中广泛、深入探讨的热门课题。我们选择“初中历史自主性学习的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就是为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为大幅度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开辟新的实践途径,以确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老师的科学指导、围绕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的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自主评价学习结果、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自主学习是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而言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在学习型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型社会带给人类的变化是革命性的,它不仅是一场社会意义上的革命,更是一场学习意义上的革命。学习型社会中,学习方式的地位被前所未有的突现,要以学校教育范围内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整个社会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任何教育及教学改革都应对自主性学习方式给予相应的足够关注。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研究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知识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个体就是在“与周围环境的平衡被打破、建立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所以让学生把当前的知识与已经掌握的旧知识相联系,从中发现问题,打破当前的知识平衡,迫使学生不得不认真地思考,以解决这种不平衡的状况,从而在思考中前进。不断地创造一些认知矛盾,促使学生努力解决,让学生通过发明、创造、不断思索所获得的知识,比通过灌注等方式获得的知识掌握得更好,灵活度更高。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认知派的Zimmerman认为,学生的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因此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能仅仅追求气氛的活跃,学生课前做好自学的浅层目标,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尽力追求的目标。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是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提供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重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建构主义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在教师帮助下,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反对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反对迷信书本、迷信权威。此外,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创设”、“协作学习”的学习环境和“发现式”、“探索式”的学习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4、多元智力理论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多元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景中才能充分地发展起来。该理论指导的全新教学理念为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实现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思想。
5、主体教育论
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最终培养学生成为能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个体。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及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回归,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习惯;改变传统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及素质教育的理论,探索初中历史教学的新模式。
具体描述为:
(1)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现状调查
(2)学生自主学习历史能力的培养
(3)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对教师而言,就是通过课题研究推进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目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彻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双主”并重的课堂教学模式。明确教师主导作用表现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引导探究和引导评价上;表现之二是在为学生释疑上。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提问,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探索出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对学生来说,就是通过自主性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形成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塑造主体人格,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性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教与学关系的认识,只简单的停留在理论层面,即学生属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属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但是对于“两个地位”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则缺乏具体研究。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沉重负担,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学科能力培养都无法实现,所以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力求探索出初中历史教学的一种真正切实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回归的模式,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基于上述思考,我校历史教研组于2000年3月,向三河市教育局提出立项申请,立项课题为:初中历史自主性学习的研究。同年4月,经三河市教育局教科规划领导小组评审,该课题正式被批准立项(编号A031),为三河市教育局重点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保障
1、认真遵守学校教科室制订的《教科室组织条例》、《学校课题管理条例》、《课题评估奖罚制度》等各种制度,注重教科研的过程管理,采用课题笔记本制,每学年定期举行教科研理论知识讲座、教师学习心得交流会、实验成果汇报会等,并定期进行实验成果汇编,每月底对课题实施情况作一次检查,使课题研究工作规范有序。
2、认真参加学校教科室举办的教科研专题系列讲座,内容有《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计算机基础》、《研究性学习》、《与新课程同行》、《教科研基础知识》等。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路。一是充分利用图书室、微机房、校园网等资源;二是进行课件制作的培训和优秀课件的评比工作;三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及时、充分地获取相关的科学知识。
4、学校每年专门拨出实验经费,用于培训教师和各种教科研活动的开支,目前已投入100多万元,包括多媒体教室、电脑多媒体备课及教学设备、教科研资料、专业图书、报刊杂志等,图书室藏书达到一类标准,这些都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5、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关于课题开展情况的研讨,使课题研究工作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课题实施贯彻的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代替不了学生的学,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意识。
②整体性原则。课题研究要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注重技能、非智力因素、自我监控等方面的培养,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全面展开。
③个体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要允许有个性差异的出现,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经历,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
④反馈性原则。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过程,存在着反馈的机制。对学生来说,反馈能使他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行为进行调控、修正;对教师来说,反馈可了解教与学的效果,对教学过程不断做出调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效能。
⑤科学性原则。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遵循现代教学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实际制定出教学计划和确定探究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既科学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课题研究的方法
①文献法
②行动研究法
③调查法(问卷、座谈)
④总结法(经验、个案)
⑤比较法(分析、归纳)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0年1月~2000年5月),完成课题酝酿、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调查、资料积累、文献研究;人员培训,明确分工;完成课题研究的整体设计。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0年6月~2007年6月),根据课题总体设计方案结合学生实际,确定目标内容,确立实验方法。在实验进行中期,课题组进行小结,邀请专家对实验进行评估,相对调整计划,分析总结,深化研究。主要进行的工作如下:
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
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等专业知识;课题组先后举办了《德育资源中的人文关怀》、《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自主性学习与课程改革》、《关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中的几个问题》、《走进新课程》等系列培训。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转变了观念,树立了全新的意识,掌握了从事科研的知识与技能,保证了课题研究的开展。
2、积极参与,深入开展实践研究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展示一堂自主学习的实验课;主持或参加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撰写一篇课题研究总结或论文;记载一组研究对象的成长档案;把平时的学习、实践、反思组成版块等,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科研含量。
3、改革备课工作,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课题组的老师按照课题组的规定,在备课中,对每节课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去确定,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抽象概括中不断得到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更为了在教学上达到优势互补,我们每学期初,各年级的备课组,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各单元重点、难点章节,由教师们分头进行精心备课,再把教案印发给每位任课教师,上课教师只需根据自己所任班级的实际修改、调整教学设计,课后认真撰写课后反思,进一步提升水平。
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我们加强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每个学期课题组的成员听课都在20节以上,课后与教师共同分析、归纳、总结,研究改进策略。课题组每学期进行两次课堂教学研究,由一人主讲,然后大家依据课题方案进行评价,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每学期进行一次科研课题展示汇报,推出一至二节引路课,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三)研究总结阶段(2007年7月~2007年12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完成结题,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评审鉴定;进行成果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课题组通过积极探索,在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和构建自主性学习的历史教学模式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❹ 历史学论文,能否推荐几个民国现代史方面的论文题目,要小方面的题目。不要大题目,万分感谢哦。

1、林则徐“制夷”思想研究2、洪秀全神权思想研究3、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4、李鸿章外交思想研究5、近代的绅权与官权6、戊戌变化与近代中国7、太平天国与中国人口的变化8、平天国与江南城市的崛起10、洋务运动时期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11、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12、"洋务意识"对中国改革的影响13、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逻辑关系14、:戊戌变法失败新论15、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正名:"后传统化社会"16、西学东渐的历史流变和逻辑关系17、从劝学篇看张之洞的立宪思想18、早期改良派的民权思想19、:晚清改革的递进和反复20、胡适研究的热点问题21、庚子赔款与中国近代教育22、民国初期的政党政团研究23、:民国初年的政体之变24、近代民众心理研究25、战与和的变奏-重庆谈判至政协会议期间的中国时局演变26、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27、严复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思想启蒙28、李鸿章与左宗棠战和观之比较29、试论毛泽东的历史观30、晚清中国女性家庭角色的变迁31、:晚清五次侵华战争的原因比较32、再探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33、袁世凯帝制自为的心路历程34、:新文化运动的基础性缺失35、问题与主义论战结果的影响36、:国共两党首次合作的动机和条件37、张謇与民国初年的农业现代化38、梁漱溟与西化思潮39、国民党训政制度对孙中山训政理论的继承与背离40、北京政府参战问题再考察41、论1928年的东北易帜42、国民政府时期的“开发西北”运动43、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的发展44、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45、民国时期陕西的水利开发46、于右任思想研究47、杨虎城与张学良西安事变后不同命运研究48、近代的灾荒与红十字会的兴起49、1928——1931年西北大灾荒研究50、陕南红色政权研究51、李仪祉与陕西的水利事业52、民国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53、近代以来中国饮食的变迁54、抗战时期的人口内迁55、抗战时期的工业内迁56、论抗战文艺及其社会教育意义57、抗日战后日本战争赔款问题研究58、战后台湾法律地位与美国对台湾政策59、钓鱼岛问题的历史与现状60、联合政府的谈判与抗战末期的中国政治61、汪精卫叛国投敌心理探析62、皖南事变时期的中间党派——关于中间势力的研究63、关于百团大战的评价问题64、台儿庄战役的历史价值65、国民党军队中的中央军与地方军关系问题研究66、土改对乡村社会伦理的影响67、土改中的农村心态68、土改的意义69、毛泽东时代的地富分子70、改造中的右派分子71、建国初期知识分子集体检讨的原因72、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层运作73、关于土改的宣传74、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宣传75、关于人民公社的宣传76、新中国宣传中的资产阶级形象77、三年困难时期群众渡灾的途径78、农村基层干部研究79、大跃进运动中的群众歌咏运动(即新民歌运动)80、大跃进浮夸心态探源81、文革中的红卫兵82、新中国对女性形象的塑造83、新中国的妇女解放84、新中国的基础教育观85、新中国的婚恋观86、知青问题研究87、当代三农问题88、:"三化一改"的总路线厄运的后果89、:两次"以苏为鉴"的成败得失90、"文革"起源的传统性因素91、中国"后传统化"社会的根本缺陷92、中国改革的实际走向:市场化?计划化?93、甲午战争以来台湾问题的变化94、战后台湾问题演化的政党性因素95、国民党主政的台湾土地改革96、台湾社会的民主化进程97、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98、台湾问题走向的几个可能性99、台湾问题的实质100、义务教育的根本前提就是免费教育101、义务教育:国家和社会的义务学生和家长的权利102、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的学校教育误区103、历史教育的本来面目104、现实中历史教育的异化105、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气象106、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提性障碍107、高新技术设备的教育教学化108、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现代化109、课堂教学互动的必要性110、历史课堂教学互动的可能性111、基教改革语境中的教学课程新理念112、基教改革语境中的教学新观念113、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实际现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114、师范院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潜在效能和实际作用115、历史上中日关系及未来中日关系走向116、农村义务教育的出路117、农民工问题研究118、近代流民问题研究参考资料:/9.html

❺ 历史系近现代史论文题目有哪些

1、林则徐“制夷”思想研究
2、洪秀全神权思想研究
3、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4、李鸿章外交思想研究
5、近代的绅权与官权
6、戊戌变化与近代中国
7、太平天国与中国人口的变化
8、平天国与江南城市的崛起
10、洋务运动时期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
11、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12、"洋务意识"对中国改革的影响
13、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逻辑关系
14、:戊戌变法失败新论
15、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正名:"后传统化社会"
16、西学东渐的历史流变和逻辑关系
17、从劝学篇看张之洞的立宪思想
18、早期改良派的民权思想
19、:晚清改革的递进和反复
20、胡适研究的热点问题
21、庚子赔款与中国近代教育
22、民国初期的政党政团研究
23、:民国初年的政体之变
24、近代民众心理研究
25、战与和的变奏-重庆谈判至政协会议期间的中国时局演变
26、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27、严复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思想启蒙
28、李鸿章与左宗棠战和观之比较
29、试论毛泽东的历史观
30、晚清中国女性家庭角色的变迁
31、:晚清五次侵华战争的原因比较
32、再探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33、袁世凯帝制自为的心路历程
34、:新文化运动的基础性缺失
35、问题与主义论战结果的影响
36、:国共两党首次合作的动机和条件
37、张謇与民国初年的农业现代化
38、梁漱溟与西化思潮
39、国民党训政制度对孙中山训政理论的继承与背离
40、北京政府参战问题再考察
41、论1928年的东北易帜
42、国民政府时期的“开发西北”运动
43、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的发展
44、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
45、民国时期陕西的水利开发
46、于右任思想研究
47、杨虎城与张学良西安事变后不同命运研究
48、近代的灾荒与红十字会的兴起
49、1928——1931年西北大灾荒研究
50、陕南红色政权研究
51、李仪祉与陕西的水利事业
52、民国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53、近代以来中国饮食的变迁
54、抗战时期的人口内迁
55、抗战时期的工业内迁
56、论抗战文艺及其社会教育意义
57、抗日战后日本战争赔款问题研究
58、战后台湾法律地位与美国对台湾政策
59、钓鱼岛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60、联合政府的谈判与抗战末期的中国政治
61、汪精卫叛国投敌心理探析
62、皖南事变时期的中间党派——关于中间势力的研究
63、关于百团大战的评价问题
64、台儿庄战役的历史价值
65、国民党军队中的中央军与地方军关系问题研究
66、土改对乡村社会伦理的影响
67、土改中的农村心态
68、土改的意义
69、毛泽东时代的地富分子
70、改造中的右派分子
71、建国初期知识分子集体检讨的原因
72、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层运作
73、关于土改的宣传
74、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宣传
75、关于人民公社的宣传
76、新中国宣传中的资产阶级形象
77、三年困难时期群众渡灾的途径
78、农村基层干部研究
79、大跃进运动中的群众歌咏运动(即新民歌运动)
80、大跃进浮夸心态探源
81、文革中的红卫兵
82、新中国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83、新中国的妇女解放
84、新中国的基础教育观
85、新中国的婚恋观
86、知青问题研究
87、当代三农问题
88、:"三化一改"的总路线厄运的后果
89、:两次"以苏为鉴"的成败得失
90、"文革"起源的传统性因素
91、中国"后传统化"社会的根本缺陷
92、中国改革的实际走向:市场化?计划化?
93、甲午战争以来台湾问题的变化
94、战后台湾问题演化的政党性因素
95、国民党主政的台湾土地改革
96、台湾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97、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
98、台湾问题走向的几个可能性
99、台湾问题的实质
100、义务教育的根本前提就是免费教育
101、义务教育:国家和社会的义务 学生和家长的权利
102、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的学校教育误区
103、历史教育的本来面目
104、现实中历史教育的异化
105、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气象
106、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提性障碍
107、高新技术设备的教育教学化
108、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现代化
109、课堂教学互动的必要性
110、历史课堂教学互动的可能性
111、基教改革语境中的教学课程新理念
112、基教改革语境中的教学新观念
113、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实际现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114、师范院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潜在效能和实际作用
115、历史上中日关系及未来中日关系走向
116、农村义务教育的出路
117、农民工问题研究
118、近代流民问题研究

❻ 有关日本“历史文化”的论文题目~~!

要不写下江户时代的传说?或者日本神道的文化。。。这都比较好写,资料好找些。

❼ 历史本科论文题目

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历史学,内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容态空间概念。下面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历史本科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沃尔什历史哲学客观性思想述评

2、有色眼镜下的大历史--读《人类简史》

3、“一带一路”战略对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

4、现代西方批判史学传统的现代转向

5、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道路的对话

6、南京国民政府对《清史稿》的审查及其社会因应

7、法国年鉴学派在中国的两种对立形象

8、陈寅恪论中国学术文化融合之道

9、文化“理蕃”:日本对台湾原住民族的殖民统治

10、交易费用视角下南宋“亲邻权”的演变及调适

❽ 历史学毕业论文选题

1、 浅谈中国货币制度的变革。
2、 浅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内
3、 何谓“封臣建国”。容
4、 浅谈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性质、影响和意义。
5、 浅谈汉民族的形成史。
6、 浅谈古代西域经济文化。
7、 古代东北的民族兴起与衰落。
8、 古汉语“普通话”的变革。
9、 唐代的宗教文化。
10、古代民俗服饰的演变。
就先这些吧,也不是很少了,呵呵呵,要还有意见,那就把你的问题再细致点好啦。

❾ 历史系毕业论文题目

要做一篇十分重要的论文了,其重要程度等同于毕业论文。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认为历史学就是研究政治史和经济史,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我的思路可以说是开阔了一些。历史,从广义上说,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因此无论是什么问题,其实都可以纳入历史学的研究范畴。只是“术业有专攻”,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分类越来越精细,因此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和历史,主要由理工科类去研究,而“历史”作为一个学科,主要或是说完全转向了人文、社会领域的研究。

除了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其他的诸如服装、各种文化现象、思想发展潮流等等都可以成为历史学科的研究范围。我个人现在更对文化史感兴趣。这部分历史和问题,与社会学、心态学、哲学、思想潮流都有极其紧密的联系。而且研究的问题也都更有趣,更轻松。但要做成学术论文的样子还是很难。

这次要做的论文,我想写写“八大胡同与娼妓文化”的相关事情,想把自己从政治史和经济史中解放出来。这个题目挺变态,但老师没说存在什么道德上的问题。这只是正常的学术讨论和写作,只是了解我们不知道的历史。老师还说让我实地考查。但我现在对历史非常的排斥,论文也许写起来会很痛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有心情翻阅资料和书籍……

对历史研究认识的狭隘,也是现行中学教育的一个的弊病。迫于各种考试,我们的历史课几乎是只将政治、经济和军事,这就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误区。而孰知,历史也许就隐藏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中……

阅读全文

与历史文化论文题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