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射洪历史发展

射洪历史发展

发布时间:2021-02-18 09:59:59

Ⅰ 在四川省射洪县历史上发生了那些重大事件

射洪移县之争
年,射洪的有识之士首次提出了变换治城主张,且欲借助辛亥革命的洪流使之成为现实。此论一出,立刻被那些刚剪下辫子的墨守成规者视为离经叛道,“金华是风水宝地”、“金华镇的泥巴比太和镇的泥巴重”、“移县不吉祥”等言论四起。县长熊耀章无所适从,此事最终被搁置了下来。
1931年,县中士绅黄毓英、杨溥泉等再倡移县之议,得到各界特别是太和镇各界的广泛响应。次年春,倡导者广泛联络各界人员200余人,在太和镇一剧院召开全县士绅代表会议,专题讨论移县问题,并请县长舒锡三就会指导。会议形成了移县的书面报告,呈请县府采纳施行。后因有人坚决反对,加之当时的军阀政府只以催粮派款为要,无心它顾,致使其拖而不决。
11年后,上级指令将新组建的射洪县银行设在太和镇,只在县城金华设办事处,这直接诱发了第三次也是最激烈的一次移县论争。1943年3月,主张移县的县参议员利用召开县“临时参议会议”之机提交提案,并请以文笔著称的张友渔执写《移县解说》。《移县解说》大声疾呼:治城应居于中央,而今射洪系古之射洪、光汉、通泉等县合并面成,治城偏于北隅;治城应扼水陆要冲,而县内非太和镇莫属;治城应为经济金融之重心,而金华远不能及;治城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金华镇空间狭小。凡此种种,再不移县,更待何时?
上述主张皆持之有据,移县提案终获县“参议会议”通过,决定由县府转报专署、省府和内政部审批。
与此同时,反对移县之声也空前激烈。在《移县解说》被石印成册广为散发的时候,反对者也公推金华人汤开文执写《否认移县理由书》,石印成册广为散发。《理由书》称:金华山川毓秀,代出名贤――根据历史条件不可迁移县治;金华镇地势居高,而太和镇水患为害――根据地理条件不可迁县治;“新县制”贯彻时间已过,眼下当以抗战事务为重――根据政治条件不可以迁县治;迁治耗资数百万元,超过财力许可――根据经济条件不可迁县治。《理由书》另绘一图:同一洪水线上,金华镇只及城脚,而太和镇城墙上已有人划船。
为达目的,矛盾双方均成立社团,筹集经费,四面串连,八方游说,联名上书,派人请愿,一时文电交驰,各种宣传品雪片般在省、行政院、内政部飘飞,甚至还出现暗杀图谋。
后来,省府明令批示:“射洪迁治,非短时间所能办理,应以缓议”。更不幸的是,两年后的1945年,一河大水,太和镇城墙行船果然成真,移县之声从此哑然。

射洪县建置是在南北朝西魏时期,始置射江县,于北周(557)改名射洪县,故称“西魏置县,北周正名”。
射洪县因其射洪县境内有射江(射江今称梓江,又名梓潼江),县得名源于射江,古“江”与“洪”同音,古人将“射江”讹为“射洪”,后北周从俗,遂改为射洪。《元和郡县图志》载:(射洪)“县有梓潼水,与涪江合流,急如箭,奔射江口。蜀人谓水口曰洪,因名射洪”。
今射洪县境内建立县级政权已1500年。
秦惠文王灭巴,蜀两国,设置巴,蜀两郡。西汉析巴,蜀郡置广汉郡,领辖广汉等十三县。广汉县治今射洪县柳树镇的通泉坝,为今射洪县境内建县之始。此时,今射洪县境分属广汉,郪两县。广汉县和郪县的分界线,东西以涪江和梓潼江为界,即涪江以东和梓潼江左岸地区为广汉县。涪江西岸和梓潼江右岸地区为郪县(治今三台县郪江乡)。
西汉末年,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王朝,改益州为庸部,改广汉郡为就都,改广汉县为广信县。今射洪县境分属广信,郪两县。
东汉时,刘秀政权恢复益州,广汉郡,广汉县名,东汉末年,今射洪县境仍属广汉,郪两县。
三国蜀汉,后主建兴二年(224),分广汉郡四县置东广汉郡。郡治广汉县(今射洪县柳树镇)。今射洪县境仍属广汉,郪两县。
西晋武帝太康六年(285),废东广汉郡,复置广汉郡,今射洪县境仍属广汉郡广汉,郪两县。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罢德阳郡,置遂宁郡,广汉县由广汉郡划入遂宁郡。今射洪县境分属遂宁郡广汉县,广汉郡郪县。恭帝元熙二年(420),刘裕夺取晋王朝政权建立宋王朝,史称刘宋。分广汉郡置新城郡,郡治北伍城县(今三台县潼川镇),领辖北伍城,怀归两县。
刘宋(明帝)泰始五年(469),改遂宁郡为东遂宁郡,郡治巴兴县(今大英县回马镇长江坝)。广汉县隶属东遂宁郡。今射洪县境属东遂宁郡广汉县,广汉郡郪县。
萧梁(502~553)撤郪县并入北伍城县。新城郡领北伍城县。南齐,改北宕渠郡(治今盐亭县城),置西宕渠郡,析广汉县,置通泉县。领辖广汉,通泉两县。今射洪县境分属广汉,通泉,北伍城三县。
西魏宇文泰平蜀,恭帝二年(555)分北伍城县,置射江县(治今射洪县金华镇),隶属昌城郡。据《元和郡县志》记载西魏恭帝(554~556),改西宕渠郡为涌泉郡,并移郡治于涌泉县(通泉更名,治今射洪县洋溪镇),领辖涌泉,广魏(广汉改名)两县。今射洪县境属射江,涌泉,广魏三县。
北周(557~581),改射江县为射洪县,射洪得名自此始。今射洪县境属射洪,通井(涌泉改名),广汉(广魏改名)三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罢郡置州,涌泉郡,昌城郡被废,改通井县为通泉县,并光汉县(广汉改名,讳炀帝杨广名)入通泉县。县治今射洪县柳树镇。
射洪、通泉两县隶属新州(治今三台县潼川镇)。开皇十八年(598),改新州为梓州,射洪、通泉两县属梓州。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州置郡,射洪、通泉两县属新城郡(治今三台潼川镇)。今射洪县境属射洪、通泉两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改新城郡为梓州,射洪、通泉两县属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梓州为梓潼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梓潼郡为梓州。射洪,通泉两县隶属未变。今射洪县境仍属此两县。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射洪,通泉两县初隶梓州梓潼郡。太祖乾德四年(966),梓州梓潼郡改为静戌军。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又改为静安军。端拱二年(989)复改为东川节度,神宗元丰三年(1080)又改为剑南东川节度,徽宗重和元年(1118)改设为潼川府,射洪、通泉两县隶属关系仍旧。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通泉县“兵后地荒”,并入射洪县,隶属潼川府(治今三台县潼川镇)。
明洪武十年(1377)五月,并射洪县入盐亭县。十三年(1380)十一月,又恢复射洪县建置。
清初,射洪县属潼川直隶州(治今三台县潼川镇)。雍正十二年(1734)升州为府,隶属潼川府。嘉庆七年(1802),隶属川北道潼川府,直至清末。
民国元年(1912),裁川北道,以府,州直隶省政,射洪县隶属四川省潼川府。民国2年(1913),废潼川府,复置道,又隶川北道,民国3年(1914),又旋改属嘉陵道。
民国7年(1918)起,四川军阀割据,四川形成“防区制”。今射洪县太和镇南,先为四川省第五卫戍区范围,后为李家钰卫戍范围。太和镇北先为川军第5师吕超部控制,后属川军第10师刘斌部,川军杨森第2混成旅杨汉城部及国民革命军第29军田颂尧,孙震部的卫戍区范围。
民国24年(1935),射洪县隶属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直至民国38年(1949)12月。
建国后,1950年1月置射洪县(县治由金华镇迁至太和镇),隶属川北区行署遂宁分区。
1952年9月,隶属四川省遂宁专区。1958年10月,射洪县划归绵阳专区。
1968年9月,绵阳专区改为绵阳地区,射洪县仍隶属。1985年2月,撤销绵阳地区,射洪县隶属遂宁市。回答人的补充 2009-10-12 16:42 历史名人
陈子昂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射洪)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陈子昂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
唐代初期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陈子昂死后,其友人卢藏用为之编次遗文10卷。
今存《陈伯玉文集》是经后人重编的。刻本中以明弘治间杨澄校刻杨春本《陈伯玉文集》10卷收辑作品比较多,并附录《新唐书》本传等有关材料。《四部丛刊》本即据此本影印。《世界文库》本,曾据明、清各本作过若干校订。今人徐鹏校点《陈子昂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全唐诗》、《全唐文》、《文苑英华》等书,补入诗文10余篇,成为较完备的本子,后附今人罗庸《陈子昂年谱》。今人彭庆生有《陈子昂诗注》。后附其所编《陈子昂年谱》及“诸家评论”。
谢东山
谢东山,字阳升,号高泉,射洪县太和镇城南谢家坝(今城南王爷庙村)人。他于明世宗嘉靖七年考中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登辛丑科进士及第,授兵部主事,后迁郎中,累官至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经历仕宦20年,颇负名望。他勤奋好学,居官时每到一处,都要召集当地名流学究座谈,搜录奇闻,研讨学问。由于他广征博采,勤积资料,所以著述颇丰,计有《近譬轩集》40卷,《诗抄》40卷,《诗话》4卷,《中庸集说启蒙》1卷,《贵阳图考》26卷,《明近体诗抄》29卷,还删正《嘉靖贵州通志》12卷。
孙竹篱
孙竹篱生于1906年,其父孙文仲为清末秀才。河北滦县人。擅长中国画。历任东北大学职员,四川射洪中学、射洪师范学校美术教师,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绵阳书画院院长。孙竹篱幼年随父读书,打下古文经典基础。 弟兄皆善书法,竹篱独喜绘画和诗文。15岁入滦县中国后因家贫中缀,17岁在北平琉璃厂做画师, 宗法任伯年及上官周、钱慧安、吴友如等名家。青年竹篱曾至无锡工作再转赴西安,他受聘于 东北大学任职,“抗战”爆发前夕,孙竹篱于1937年再随东大内迁四川三台县。1952年,孙竹篱 从教于子昂故里射洪县一直到退休。射洪是人文荟萃之乡,唐代杜甫曾到此住过,韩愈称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的初唐大诗人陈子昂开盛唐一代诗风之先河,流芳千古惠及后人。 射洪至今地方文风很盛,能诗能画的人很多。作为文人画家的孙竹篱,在这样一个人文环境中 生活工作和创作着。虽一时有些政治上的挫折,他也能以平静心态坦然度过,而他的艺术之树 却始终绿叶婆娑,繁荫满地。一直坚持诗书画创作的孙竹篱,这一时期为射洪人民留下了大量 艺术珍品,从民间到官员,竹篱先生的国画作品广为流传和被收藏。射洪书画界亦因有竹篱 先生而十分活跃,争相拜师学艺者众多。
于渊
于渊,名光藻,号邦齐,射洪县于家坝(今广兴镇于家坝村)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出生在佃农家里。性豪爽,富有反抗精神。青年时,因遭乡绅凌辱,忍无可忍,愤而还击,后被迫外逃投军,以勇武善战闻名,由士兵逐级晋升到师长,为川军中著名爱国将领之一。

Ⅱ 30年前的射洪是什么样的,再说这三十年里射洪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

百姓看变化

公交情思

记忆中,1976年射洪县城周边还是一片农田、沙滩和破旧的土墙茅屋,太和镇街上的汽车还没有,架架车、牛拉车、鸡公车多,更说不上有公交车了。可是,广兴乡却有三轮摩托车改装的“公交车”穿梭运行于城乡之间。虽然让人颠簸抖荡,但进城却不再脚板擦油去走路了。

时光流逝,岁月轮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射洪大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积极性高涨,农业空前丰收。县车队在以盛产棉花著名的广兴乡,开辟了到太和镇的公共汽车,全长9公里。那时我家在广兴乡灯杆堡居住,附近农民素有农闲进城打工的习惯,恰好就在我家门口设置了公交站,大家有幸沾光成为公交车的常客。花5角钱进城打工或赶场办事方便多了,好不兴奋!从此我与公交车结下情缘,公交车搭乘我和民工南来北往,但也搭载着一些尴尬,留下淡淡的惆怅——乘客挤得像寺庙里插香火棍似的见缝插针。

随着流逝的岁月,洗去了我的淡淡惆怅。公交车上出现了一个令人稀奇的新气象——我第一次看见一名姑娘开公交车显得格外神气,格外引人注目。我总是投以羡慕的眼光,总想多看几眼,似有崇拜“花木兰从军”一样的偶像。一位音乐老师有了创作灵感,与我合作了一首歌曲《开车姑娘》。至今还记得有几句歌词:“星星树尖窥望,月牙云里躲藏。那闪烁的灯光,是你不眠的形象,那声声喇叭,是你为射洪歌唱。”以表达我们对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感受。

改革开放30年是快速发展的30年。随着射洪县城建设快速发展,旧城改造、增添新区、新街道增多,旧街道加宽,交通惠民富民,构建城乡公交网络成了时代的最强音!新修筑的太和大道与沱牌大道成为全城的中轴,宽阔而气派;两座涪江大桥“天堑变通途”,引领虹桥路和涪江大道横贯县城东西;城区大街通衢纵横交错,公交车连接着世纪广场、紫光园、沱牌、银华、美丰工业生态园以及平安、螺湖、金湖等景区。公共交通融于时代变革的洪流之中,形成了城乡公交网络一体化,公交线路纵横,四通八达,闪亮着射洪的风采,彰显出公交的魅力,标志着居民生活质量与城市形象的提升。人们上班下班、购物办事以及城乡交流,乘坐公交车出行,每五六分钟就可换乘车次,每天有1万人次乘坐公交车到达城乡四面八方,既方便又快捷,好不自在!城乡居民、外来客人越来越感受到射洪的宜居环境,从此我与公交结下更加深厚的情谊,默默为公交人的优质服务深表敬意!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从脚板擦油走路进城,到搭乘“三轮公交车”、骑摩托车再升级换代为私家小轿车,亲历了30年的变化,体验了改革开放的惠泽,见证了射洪公交的发展。近年来,射洪城区居民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意识空前提高,又以走路、骑车方式出行成了新的时尚。我也暗自规定,凡不超过三站路都坚持步行锻炼身体,以减少汽车对空气的污染。

如今,射洪的公交车已开进了街道社区、乡间村庄,为射洪人民提供了方便、快捷、安全的优质服务。每当我坐在到广兴的公交车上,仰望烟波浩淼的螺湖,碧水蓝天交相辉映,水鸟与游舟嬉戏,似有南唐词人李煜词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得意感受。射洪的辉煌在改革开放30年中铸就,射洪精神在积淀中升华。回顾太和镇三十年公共交通的演变,不仅折射出社会的进步,更折射出改革开放给人们思想意识带来的巨大变化,怎不令人不感怀公交情思悠悠如诗?(射洪 杨令勋)



小时候,爷爷教我学走路。长大了,我走过许多路,路有多种多样,有的路好走,有的路却难行。

就说学校前面的那条路吧。昔日曾经是一条狭窄的土路,路面坑坑洼洼、高低不平。风天,尘土飞扬,把走在这条路上的行人经常弄得灰头土脸,全身上下脏兮兮的;雨天,路面泥泞,人们走在这条街上,沾得满鞋泥水;路面的积水溅在裤腿上,留下密密麻麻的泥点。走在这样的路上,让人们感到艰难,感到懊恼,路的两侧,多数是低矮的平房,只有两三家规模很小的经营日常生活用品的商店。路显得冷冷清清。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就连我们这座城市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学校前面的这条路也旧貌换新颜了。土路变成了柏油路,狭窄的路变成了宽阔的路,坑坑洼洼的路面变成了笔直平坦的路面。这条路的变化是我们伟大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一个缩影。我每天走在这条路上,感到那么轻松,那么愉快。

常言道:道路通,事业兴。现在,路的两侧树木成行;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大大小小的商店都以醒目的广告牌吸引着顾客,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曾经这是一条寂寞的路,没有多少车辆经过。而现在,这条路已不再是寂寞的路了,各种车辆川流不息,来去匆匆的人们留下了欢声和笑语。这一切使这条路显得更加繁华,更加充满生机。

我爱这条路,我更为祖国的发展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今天,我走的这条路,是一条求学之路、一条成长之路;明天,我将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意气风发地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之路。

Ⅲ 射洪对于中国来说有多重要

射洪县隶属于遂宁市。
而在唐代,遂宁、射洪都隶属剑南道。
在唐代,“射洪春酒”以“寒绿”著称,名驰“剑南”。杜甫到射洪游历时,这里的“射洪春酒”让热爱喝酒的诗圣赞叹不已,挥笔写就“射洪春酒寒仍绿”,永载历史。
比起杜甫赞美沱牌前身的时间更早一些,中国伟大诗人陈子昂,就带着他心醉的家乡美酒射洪春酒,昂首走进了大唐的主流社会。
史载,武周光宅元年,唐朝一代文宗、诗歌改革旗手、射洪人陈子昂赴洛阳设“金樽绮筵”,以从家乡带来的射洪春酒宴请八方故老。随着清冽,甘甜,芬芳,悠长,沁人心扉的美酒一饮而尽,“射洪春酒”亦名震京华!
从此,射洪春酒由小量生产的“小缸封酿”到批量生产的窖池酿造。由此可想当时受欢迎的情景。
射洪春酒——沱牌曲酒,舍得酒的前世,然而,熟悉酒文化的人们都知道,剑南烧春,是唐代著名的酒,遂宁和射洪在唐朝时就是属于剑南道,“可以认定,射洪春酒就是属于‘剑南烧春’系列。”。

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推测,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就是喝着“剑南烧春”系列中的射洪春酒,写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这些瑰丽诗篇的;中国最富有哲学头脑的诗人,就是喝着家乡的春酒,写下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千古绝唱的。
再往里延伸,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射洪春酒促进和繁荣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唐朝的诗酒文化,射洪春酒,组成和成就了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一段最华彩的乐章。
如果说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王冠,那么盛唐诗歌则是这顶王冠上最辉煌、最硕大的珍宝。盛唐诗歌之所以这样光彩夺目,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这些最伟大的诗人们热爱美酒,其中就包括了射洪春酒——也就是与她一脉相传的,今天的沱牌曲酒,舍得酒。
盛唐因子,这在今天的遂宁,射洪和柳树,都保留了太多的遗迹。在遂宁,更多的是关于观音文化的遗产,对于射洪,则更多的是诗酒文化的遗产。由唐而来的诗酒文化因子弥漫在射洪的每个角落中,诗人贺敬之对此曾仰慕之极,感叹:“天公多情还兼美,安排诗酒是同乡!”
射洪县碧水青山,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拥有了上述美酒诞生的一切要素,所以这里自古就名酒迭出,在历史上赫赫有名。
酿酒技术,在射洪有着更久远的历史。
据考证,早在西汉时期,射洪就开始有酿酒历史,以“稻、粱、黍等为原料,药曲发酵,小缸封酿”,从而酿出色绿而味寒的“射洪春酒”。在柳树镇通泉坝一带出土的、今藏于射洪县文管所的汉代耳杯、陶甑、陶罐、勺、灶等饮酒器皿、酿酒工具就是历史物证。
到了宋代,“春酒”酿造已很盛行,酿酒作坊达200余家,射洪春酒成为县财源创增之大宗,县设酒丞司酒政、征酒赋。
至明代嘉靖年间,射洪人谢东山巡抚山东时,学得“易酒法”,解官归田后,用涌泉山——今天的沱牌厂区附近的山下之水,将“易酒法”融于“春酒酿造技艺”之中,酿出的美酒更是芳香四溢,古窖池酿酒再度兴盛。“谢酒”继承、融合射洪春酒之精华而名闻遐迩。在2007年泰安作坊出土文物中,一只有些残缺的紫砂陶杯,依然能清晰辨认出上面刻印的铭记号款“谢寿林记”。
清乾隆年间,射洪酿酒作坊多达百余家,其中“家传秘法”的谢酒老酒坊独占鳌头。
至民国初年,酒商李明方继承老酒坊并更名为泰安作坊,其后,他的儿子李吉安继承酿酒事业,邀请前清名士从此,“沱牌曲酒”酒名沿用至今。
央视到来的契机:珍爱我们的文化遗产
跟随着《国宝档案》的镜头,我们走进泰安作坊,遭遇了历史,从中领略到了中华国宝文物传奇不朽的永恒魅力。在两千多年的悠悠岁月中,遂宁射洪的沱牌曲酒,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不愧为一个典型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灿烂结晶。

从观音文化到宋瓷,从宝梵壁画到高峰山,从陈子昂读书台到诗酒文化……遂宁这里到处都是文化遗产,这里的人民都司空见惯了。
当泰安作坊被旨在为中华国宝文物建档立案,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央视四套《国宝档案》摄进镜头时,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骄傲,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全体遂宁人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我们自身文化和文化遗产的视界,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我们的酒文化及一切深厚文化的历史渊源,在树立更加强大的城市自信心的同时,考虑如何更好、更多、更深、更有力量地来保护好我们母亲城的不朽历史和文明,在世界大舞台上,使我们的文化遗产不失形、不失声、不失神。

Ⅳ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的发展历史

射洪县建置是在南北朝西魏时期,始置射江县,于北周(557)改名射洪县,故称“西魏置县,北周正名”。

射洪县因其射洪县境内有射江(射江今称梓江,又名梓潼江),县得名源于射江,古“江”与“洪”同音,古人将“射江”讹为“射洪”,后北周从俗,遂改为射洪。《元和郡县图志》载:(射洪)“县有梓潼水,与涪江合流,急如箭,奔射江口。蜀人谓水口曰洪,因名射洪”。

今射洪县境内建立县级政权已1500年。

秦惠文王灭巴,蜀两国,设置巴,蜀两郡。西汉析巴,蜀郡置广汉郡,领辖广汉等十三县。广汉县治今射洪县柳树镇的通泉坝,为今射洪县境内建县之始。此时,今射洪县境分属广汉,郪两县。广汉县和郪县的分界线,东西以涪江和梓潼江为界,即涪江以东和梓潼江左岸地区为广汉县。涪江西岸和梓潼江右岸地区为郪县(治今三台县郪江乡)。

西汉末年,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王朝,改益州为庸部,改广汉郡为就都,改广汉县为广信县。今射洪县境分属广信,郪两县。

东汉时,刘秀政权恢复益州,广汉郡,广汉县名,东汉末年,今射洪县境仍属广汉,郪两县。

三国蜀汉,后主建兴二年(224),分广汉郡四县置东广汉郡。郡治广汉县(今射洪县柳树镇)。今射洪县境仍属广汉,郪两县。

西晋武帝太康六年(285),废东广汉郡,复置广汉郡,今射洪县境仍属广汉郡广汉,郪两县。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罢德阳郡,置遂宁郡,广汉县由广汉郡划入遂宁郡。今射洪县境分属遂宁郡广汉县,广汉郡郪县。恭帝元熙二年(420),刘裕夺取晋王朝政权建立宋王朝,史称刘宋。分广汉郡置新城郡,郡治北伍城县(今三台县潼川镇),领辖北伍城,怀归两县。

刘宋(明帝)泰始五年(469),改遂宁郡为东遂宁郡,郡治巴兴县(今大英县回马镇长江坝)。广汉县隶属东遂宁郡。今射洪县境属东遂宁郡广汉县,广汉郡郪县。

萧梁(502~553)撤郪县并入北伍城县。新城郡领北伍城县。南齐,改北宕渠郡(治今盐亭县城),置西宕渠郡,析广汉县,置通泉县。领辖广汉,通泉两县。今射洪县境分属广汉,通泉,北伍城三县。

西魏宇文泰平蜀,恭帝二年(555)分北伍城县,置射江县(治今射洪县金华镇),隶属昌城郡。据《元和郡县志》记载西魏恭帝(554~556),改西宕渠郡为涌泉郡,并移郡治于涌泉县(通泉更名,治今射洪县洋溪镇),领辖涌泉,广魏(广汉改名)两县。今射洪县境属射江,涌泉,广魏三县。

北周(557~581),改射江县为射洪县,射洪得名自此始。今射洪县境属射洪,通井(涌泉改名),广汉(广魏改名)三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罢郡置州,涌泉郡,昌城郡被废,改通井县为通泉县,并光汉县(广汉改名,讳炀帝杨广名)入通泉县。县治今射洪县柳树镇。

射洪、通泉两县隶属新州(治今三台县潼川镇)。开皇十八年(598),改新州为梓州,射洪、通泉两县属梓州。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州置郡,射洪、通泉两县属新城郡(治今三台潼川镇)。今射洪县境属射洪、通泉两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改新城郡为梓州,射洪、通泉两县属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梓州为梓潼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梓潼郡为梓州。射洪,通泉两县隶属未变。今射洪县境仍属此两县。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射洪,通泉两县初隶梓州梓潼郡。太祖乾德四年(966),梓州梓潼郡改为静戌军。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又改为静安军。端拱二年(989)复改为东川节度,神宗元丰三年(1080)又改为剑南东川节度,徽宗重和元年(1118)改设为潼川府,射洪、通泉两县隶属关系仍旧。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通泉县“兵后地荒”,并入射洪县,隶属潼川府(治今三台县潼川镇)。

明洪武十年(1377)五月,并射洪县入盐亭县。十三年(1380)十一月,又恢复射洪县建置。

清初,射洪县属潼川直隶州(治今三台县潼川镇)。雍正十二年(1734)升州为府,隶属潼川府。嘉庆七年(1802),隶属川北道潼川府,直至清末。
民国元年(1912),裁川北道,以府,州直隶省政,射洪县隶属四川省潼川府。民国2年(1913),废潼川府,复置道,又隶川北道,民国3年(1914),又旋改属嘉陵道。

民国7年(1918)起,四川军阀割据,四川形成“防区制”。今射洪县太和镇南,先为四川省第五卫戍区范围,后为李家钰卫戍范围。太和镇北先为川军第5师吕超部控制,后属川军第10师刘斌部,川军杨森第2混成旅杨汉城部及国民革命军第29军田颂尧,孙震部的卫戍区范围。

民国24年(1935),射洪县隶属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直至民国38年(1949)12月。

建国后,1950年1月置射洪县(县治由金华镇迁至太和镇),隶属川北区行署遂宁分区。

1952年9月,隶属四川省遂宁专区。1958年10月,射洪县划归绵阳专区。

1968年9月,绵阳专区改为绵阳地区,射洪县仍隶属。1985年2月,撤销绵阳地区,射洪县隶属遂宁市。
2007年7月,射洪成为四川省首批财政直辖县,并有望率先被四川省直管。

Ⅳ 四川省遂宁市的射洪县发展情况,比如说经济状况,企业工业如何,公务员收入等

射洪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面积1497平方公里,人口104万,是唐代伟大诗人陈子昂的故乡,中国名酒沱牌曲酒的出产地。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8.9亿元,县域财政收入实现4.275亿元,是四川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

射洪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在今射洪设郡,距今已2100余年。公元554年,西魏恭帝在此置县,因梓江箭一般直射涪江而名“射江”,北周更名射洪,沿用至今。唐代中期,射洪人精湛的酿酒技艺,赢得了诗圣杜甫“射洪春酒寒仍绿”的赞美,射洪境内石油、天然气、盐卤等资源较丰富。目前已成功开采天然气井3口,实现天然气自给有余。

射洪工业发展迅猛。1996年在上海成功上市的沱牌公司,20年前还是一个小作坊,现已跻身国家大型一档企业行列,占地12平方公里的沱牌酿酒生态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射洪的第二大企业“四川美丰”,1997年在深圳上市,年产尿素已达70万吨,目前又推出了三聚氰胺、PVC管材等新 产品。占地2500亩的美丰生态工业园已经开工建设。2001年在上海上市的“华纺银华”公司,通过整体嫁接和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大小提花成为出口创汇的主打产品。努力争取做大做强的“明珠电力”,企业效益大幅提高。“蜀通公司”、“富士电机”、“天马玻璃”、“玉牌食品”、“华星硅业”等企业强势发展,异军突起。一批民营企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工农业产值比已经达到87:13,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全县经济的脊梁.。 射洪生态环境良好。城市乡村,绿树葱茏,森林覆盖率40.5%,是全国首批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县有耕地67万亩。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农业复种指数268%。人民渠、前锋渠、螺引、武引、天仙水轮泵站、洋溪水轮泵站等大中型水利工程控灌全境,耕地保灌率80%。园区农业、大户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蓬勃发展。粮食、棉花、生猪、蚕茧质优量大。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制种基地县、棉花基地县、畜肉产量百强县和省蚕茧基地县。

射洪基础设施完善。县城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非农人口发展到20万人,休闲广场、公园、绿地点缀其间,东、西、南、北片区开发热火朝天,一座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即将崛起。柳树、金华、仁和等全国、全省重点小城镇也有相当规模。射洪两处拦断涪江建厂发电,装机总量10万千瓦;新建成的沱牌热电厂,新增容量1.2万千瓦,电力供应富余,是全国电气化建设先进县。射洪交通便捷,道路四通八达,自力更生修建了64公里一级公路,县乡公路基本实现黑色化。在涪江上建了三座跨江大桥。629个行政村通公路,60%的社通电话,光纤电视入户率达75%,城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达10万户,党政网、因特网随时连通“地球村”,今日射洪与世界不再遥远。

射洪社会事业欣欣向荣。全县较早地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有全国、全省重点学校5所。射洪中学创国家级示范高中喜获成功;国家级重点职中—射洪职业中专校,已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职业学校。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县人民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院—射洪县中医院,使射洪保持着较高的医疗保健水平。射洪有县科研机构20个,各类科技人员15000人,是全国“星火技术密集区”和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县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11家;华西证券、川财证券设施先进,交易兴旺。大型超市、农贸集市遍布城乡,购销两旺。射洪政治清明,法制健全,人民安居乐业,是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

射洪文化特色鲜明。远在初唐时期,陈子昂高举诗歌革新的大旗,开唐诗鼎盛之先河。陈子昂给后人留下了重教兴学的风气和革故鼎新的传统。融诗书画“三色”于一体的国画家孙竹篱有代表作《猫头鹰》献赠一代伟人邓小平。紧随其后的“松鹤大师”王辛、“西部虎王”张扬学、“巴蜀奇书”赵敬亭,以及不断创新的川剧艺术和杂技表演被誉为巴蜀文坛的“射洪现象”。投资1800万元的射洪体育馆,可容纳观众3000多人。第三届亚洲男子排球赛等国家级体育赛事在这里举行。

射洪旅游资源丰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子昂读书台,始建于梁代的金华山道观,省级森林公园平安寨,螺湖、金湖、蒲家浩桃花园、龙泉寨风景区等,构成了富有特色的旅游胜景。

Ⅵ 为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得历史沿革设计一句宣传标语

可以根据以前撤县建市没成功却一直是目标这个方向去写

Ⅶ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的历史沿革

现任领导班子
职务 姓名 党总支书记、校长 张刚 副校长 张继东 副校长 王彬 办公室主任 文国模 党总支书记 侯水先 党总支副书记 黄显钦 党总支副书记 刘宗泉 党总支副书记 牟文齐 副校长(兼实验校校长) 黄连东 副校长 黄功荣 副校长 韩思良 团委书记 何德勋
历任校长 (表一)解放前时任校长姓名 性别 籍贯 备注/在任时间 夏德兴 男 监生 创建“广寒书院”,提出“无学无才者可入,唯无德者拒之”思想 金森亭 男 举人 广寒书院首任山长(校长),山长实行一年一聘,可连任 衡锦成 男 四川射洪 1928年至1931年任校长 杨桪鹤 男 四川射洪 1931年秋至1931年末任校长 汪 洁 男 四川绵阳 1932年春至1932年7月任校长 王泽跟 男 四川内江 1932年秋至1933年7月任校长 曾术观 男 四川灌县 1933年秋至1934年7月任校长 郑希玄 男 四川蓬溪 1934年秋至1935年7月任校长 郭仲和 男 四川射洪 1935年秋至1937年末任校长 马宗鲁 男 四川射洪 1938年春至1942年7月任校长 赵 诚 男 四川射洪 1942年秋至1943年7月任校长 杨儒垣 男 四川射洪 1943年秋至1946年7月任校长 杜中和 男 四川射洪 1946年秋至1948年任校长 涂延凯 男 四川云阳 1948年任四川省立射洪中学校长 彭 建 男 四川成都 1949年任四川省立射洪中学校长 (表二)解放后时任校长姓名 性别 籍贯 在任时间 备注 易伯痕 男 四川射洪 1949年至1950年2月 任校务委员会代主任(代校长) 杨 林 男 河南安阳 1950年3月至1951年8月 任第一、二届校务委员会主任(代校长) 胡敬主 男 陕西咸阳 1951年9月至1954年9月 任射洪第一中学校校务委员会代理主任(代校长) 廖涪中 男 四川中江 1954年9月至1957年9月 60年2月至61年4月任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后任射洪师校校长 陈隆准 男 四川绵竹 1957年9月至1960年2月 任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 赵文村 男 四川射洪 1961年1月至1969年1月 任副校长,78年9月至87年8月任校长;1990年退休 唐益昌 男 四川射洪 1966年6月 代理学校校长,1969年1月至1970年12月任校革委会主任 汪 伟 男 四川射洪 1987年2月至1990年10月 任校长,后调任德阳教育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 侯水先 男 四川射洪 1984年 任副校长,1990年至2007年7月任校长 张 刚 男 四川射洪 2007年8月至今 任校长 【2001年】
● 2001年12月,射洪中学校成功创建成四川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6年】
● 2006年4月27日,成都军区授牌射洪中学校“国防生源基地”。
【2008年】
● 2008年12月26日,在射洪中学外国语实验校“广寒体育场”举行了建校160周年校庆。
【2011年】
● 2011年5月24日,学校成立“射洪中学国际部”并与英国伊钦学院(Itchen College)签订友好合作协议,为更多优秀学子提供公派留学的通道。
● 2011年6月20日,中国农业大学与射洪中学校签订共建“生源基地”协议。
● 2011年6月21日,南京大学授牌射洪中学校“优质生源基地”。
● 2011年12月15日,阿根廷捷恒森(中国)教育投资集团与射洪中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为射中学子提供了“留学阿根廷”的又一新渠道。
【2012年】
● 2012年2月27日,西南交通大学、亚太科技大学授牌射洪中学校“生源基地”。
● 2012年3月12日,受日本关西地域振兴财团邀请,射洪中学校校长张刚随四川省教育交流访问团对日本关西地区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考察,并在考察期间签署了《日中青少年友好交流计划书》,期待着两国青少年的友好交流。
【2013年】
● 2013年11月8日,学校首次入选北京大学2014年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名单。
● 2013年12月23日,四川省教育厅发出文件(川教函〔2013〕942号),射洪中学被评定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Ⅷ 射洪近十几年来有什么变化

变化特哒了,原来的老城区是电影院那块,现在的新城区是老城区的至少5倍,下至涪江变,上至梁茂山脚下,左道打鼓摊。右到棉纺厂全开发出来了

Ⅸ 射洪县的历史沿革

秦惠文王灭巴,蜀两国,设置巴,蜀两郡。西汉析巴,蜀郡置广汉郡,领辖广汉等十三县。广汉县治今射洪县柳树镇(现沱牌镇)的通泉坝,为今射洪县境内建县之始。此时,今射洪县境分属广汉,郪两县。广汉县和郪县的分界线,东西以涪江和梓潼江为界,即涪江以东和梓潼江左岸地区为广汉县。涪江西岸和梓潼江右岸地区为郪县(治今三台县郪江乡)。 西汉末年,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王朝,改益州为庸部,改广汉郡为就都,改广汉县为广信县。今射洪县境分属广信,郪两县。
东汉时,刘秀政权恢复益州,广汉郡,广汉县名,东汉末年,今射洪县境仍属广汉,郪两县。
三国蜀汉,后主建兴二年(224),分广汉郡四县置东广汉郡。郡治广汉县(今射洪县柳树镇)。今射洪县境仍属广汉,郪两县。
西晋武帝太康六年(285),废东广汉郡,复置广汉郡,今射洪县境仍属广汉郡广汉,郪两县。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罢德阳郡,置遂宁郡,广汉县由广汉郡划入遂宁郡。今射洪县境分属遂宁郡广汉县,广汉郡郪县。恭帝元熙二年(420),刘裕夺取晋王朝政权建立宋王朝,史称刘宋。分广汉郡置新城郡,郡治北伍城县(今三台县潼川镇),领辖北伍城,怀归两县。
刘宋(明帝)泰始五年(469),改遂宁郡为东遂宁郡,郡治巴兴县(今大英县回马镇长江坝)。广汉县隶属东遂宁郡。今射洪县境属东遂宁郡广汉县,广汉郡郪县。
萧梁(502~553)撤郪县并入北伍城县。新城郡领北伍城县。南齐,改北宕渠郡(治今盐亭县城),置西宕渠郡,析广汉县,置通泉县。领辖广汉,通泉两县。今射洪县境分属广汉,通泉,北伍城三县。
西魏宇文泰平蜀,恭帝二年(555)分北伍城县,置射江县(治今射洪县金华镇),隶属昌城郡。据《元和郡县志》记载西魏恭帝(554~556),改西宕渠郡为涌泉郡,并移郡治于涌泉县(通泉更名,治今射洪县洋溪镇),领辖涌泉,广魏(广汉改名)两县。今射洪县境属射江,涌泉,广魏三县。
北周(557~581),改射江县为射洪县,射洪得名自此始。今射洪县境属射洪,通井(涌泉改名),广汉(广魏改名)三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罢郡置州,涌泉郡,昌城郡被废,改通井县为通泉县,并光汉县(广汉改名,讳炀帝杨广名)入通泉县。县治今射洪县柳树镇。
射洪、通泉两县隶属新州(治今三台县潼川镇)。开皇十八年(598),改新州为梓州,射洪、通泉两县属梓州。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州置郡,射洪、通泉两县属新城郡(治今三台潼川镇)。今射洪县境属射洪、通泉两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改新城郡为梓州,射洪、通泉两县属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梓州为梓潼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梓潼郡为梓州。射洪,通泉两县隶属未变。今射洪县境仍属此两县。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射洪,通泉两县初隶梓州梓潼郡。太祖乾德四年(966),梓州梓潼郡改为静戌军。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又改为静安军。端拱二年(989)复改为东川节度,神宗元丰三年(1080)又改为剑南东川节度,徽宗重和元年(1118)改设为潼川府,射洪、通泉两县隶属关系仍旧。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通泉县“兵后地荒”,并入射洪县,隶属潼川府(治今三台县潼川镇)。
明洪武十年(1377)五月,并射洪县入盐亭县。十三年(1380)十一月,又恢复射洪县建置。
清初,射洪县属潼川直隶州(治今三台县潼川镇)。雍正十二年(1734)升州为府,隶属潼川府。嘉庆七年(1802),隶属川北道潼川府,直至清末。
民国元年(1912),裁川北道,以府,州直隶省政,射洪县隶属四川省潼川府。民国2年(1913),废潼川府,复置道,又隶川北道,民国3年(1914),又旋改属嘉陵道。
民国7年(1918)起,四川军阀割据,四川形成“防区制”。今射洪县太和镇南,先为四川省第五卫戍区范围,后为李家钰卫戍范围。太和镇北先为川军第5师吕超部控制,后属川军第10师刘斌部,川军杨森第2混成旅杨汉城部及国民革命军第29军田颂尧,孙震部的卫戍区范围。
民国24年(1935),射洪县隶属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直至民国38年銛(1949)12月。
1950年1月置射洪县(县治并由金华镇迁至太和镇),隶属川北区行署遂宁分区。
1952年9月,隶属四川省遂宁专区。1958年10月,射洪县划归绵阳专区。
1968年9月,绵阳专区改为绵阳地区,射洪县仍隶属。
1985年2月,撤销绵阳地区,射洪县隶属遂宁市。
2013年1月21日,射洪县从太和镇析出部分行政区域,增设平安和子昂2个街道办事处。

Ⅹ 射洪明星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明星镇黎家湾村邮编是629200

阅读全文

与射洪历史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