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摄影的发展历史

摄影的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03 21:37:58

❶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静态图片摄影,静态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而摄影机则可以动态摄影,例如电视、电影。
起源
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国人民就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成像用的暗箱设备。后来,人们又发现了具有感光性能的硝酸银等物质。
1826年,法国工匠尼埃普斯将一种沥青融化后涂在金属板上,经暗箱曝光后得到一张街景的照片。1837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
1839年,法国政府买下该发明的专利权,并于同年8月19日正式公布,因此这一天被定为摄影术的诞生日。当时,用这一方法拍摄一张照片需要20至30分钟的曝光。
1851年,英国人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术”,使人像摄影缩短至只需几秒钟,从而成为现代摄影术的开端。

历史发展
早在十六世纪,艺术家们就利用照相暗盒(Camera obscura)来记录光影。这种早期的照相设备并不能产生出照片,它只是利用了一个黑暗的屋子的一堵墙上的孔,将外面的景物投射到了平面上。实际上,整个屋子就能构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Pinhole camera)。而照相暗盒英文原文(camera obscura)的字面意思就是“黑暗的屋子”。
历史上第一张摄影照片是在1826年由法国人 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 1765-1833)在沥青上拍摄完成的,但其没有最终完善这一技术便去世;他的合伙人法国画家 路易·雅克·芒戴·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 Daguerre 1789-1851)在其成果基础上发明了银版摄影法,并于1839年8月由法国政府宣布获得摄影术专利。现在的宝丽来相机仍使用着与银版法类似的摄影方法。
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创始人,英国人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1800年-1877年)于1841年发表了 卡罗式照相法,由此产生了可被多次复制的胶片,奠定了现代摄影负转正的摄影工艺流程。
1914年,德国“徕兹”显微镜工场设计师奥斯卡·巴尔纳克尝试制做使用电影胶片双倍规格的(24×36毫米;135型)相机(电影片规格为18×24毫米),并于1924年开始销售莱卡相机(Leica)。135规格日后成为最为普及的胶片规格,它大大缩小相机体积,使得摄影主流转向纪实摄影,并迅速被大众接受。
数位相机技术在20世纪中后期开始在特种领域进行研究,在上世纪末进入民用市场。1995年,柯达发布了消费型数码相机DC40,标志着数位相机民用市场的启动。
随着数位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进步,摄影更深入的融入社会生活,数位音乐播放器,移动电话等数位化产品开始配备摄影功能,拍摄的图片可以用彩信等方式无线传播,摄影开始多元化发展。

❷ 新闻摄影的发展史

数码相机与新闻摄影

1848年5月5日,德国汉堡发生了一次大火,大火连烧了四天,比鸥乌和史特尔茨纳二人奔赴火场,拍下了有关废墟的许多照片,后来大多失散,仅存一幅。这次拍摄和这张照片是今天人们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照片。
摄影术的诞生是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应运而生的,150多年来,它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速向高速、由手工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但万变不离其宗,总也脱不开照相机和胶卷的传统模式,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100多年来,人们也一直在为寻求一种新的感光材料和更为方便实用的摄影方法而苦苦追求,以取代复杂、陈旧、落后的传统摄影方式。
二十世纪末叶以来,伴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迅速普及,数字时代已经来临,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新的冲击,应运而生的数码相机,开拓了数字影像丰富的世界。数码相机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摄影工艺和摄影体系,它不仅影响并改变着摄影业的经营观念 、经营方法、管理及服务质量,而且导致每一位摄影工作者创作观念、创作方法的更新。可以说,数码摄影是世纪之交摄影技术领域中的一次非常引人注目的革命。数码摄影为新闻摄影、图片等各类摄影开创了发展的新机遇,在新旧技术的转型期,我们能否做出快速反应,及早切入,充分享受高科技给人类提供的创作愉悦,也是我们摄影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数码摄影的诞生,向传统摄影发起了严峻的挑战,迫使我们不得不从零开始,来认识数码相机。而数码相机就是由无数个0和1在计算机里或电子器件里排在一起。通俗一点的讲,数码相机就是用电子元器件(一般是CCD或CMOS)替代胶卷作为感光材料并将其所摄物体记录下来的图像以数码的形式保存在可多次重复使用的存储卡中的照相机。数码相机的光学部分、机械部分及成像原理与传统的光学相机几乎没有任何区别。数码机相是基于当今社会个人电脑以及微电子技术大规模普及而产生的,它的产生、运用、处理及日后的发展与电脑、微电子技术、电子元器件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数码相机解决了方便、迅速、高效、成功率的原始拍照问题,后边的事情就交给电脑(也称“电子暗房”)去完成。
没有电脑或不会使用电脑,你就无法实现数码照片,现在处理后的软件,可以讲无所不能,“电子暗房”具有“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的优越性,调整对比度、换颜色、加镜框、加背景、再修改、再加工、拼接、制作全景照片、移花接木、改头换面、艺术处理等等,达到了无所不能的境界。对于长期从事传统摄影的职业记者来讲,必须接受数码相机的挑战,如果抱着传统的东西不放,排斥先进的技术,终究会被历史淘汰。不是你不行,而是这个世界变得太快。
数码相机的产生,恰恰适应了新闻摄影的需求,它把人们150多年的追求变成了现实,为新闻摄影的新、真、快、活、情、意创造了无限的优越性。前不久作者有幸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数码相机高级班的学习,有幸目睹了国内外各种新颖数码照相机,并了解到国内外各新闻媒体在数码相机使用方面的情况,深深地感到数码相机已被各新闻媒体抢先使用,而且谁家用得早,谁就占先,谁就收益大。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不断增强,时间越来越显重要,数码摄影满足了人们对新闻快餐的需求,也有人把数码摄影称为信息麦当劳,报界人成为使用数码摄影的先驱。我国各大新闻媒体现已普遍使用数码相机(但一些中小报纸,由于种种原因还未给记者装备这一先进的设备),充分利用数码这一快捷方便的手段来为读者服务,使自己在报业竞争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新华社著名女记者黄文以自己亲身经历给我们讲述了在科索沃战争中自己如何利用数码相机克服种种困难完成这一重大新闻报道。黄文讲,在战争期间,尤其在南斯拉夫受到北约经济制裁时,没有电、没有水、没有卖胶卷的,利用传统的摄影方法拍照,你拍的胶卷,你冲洗,你所带胶卷的感光度根本就无法保障战时新闻摄影的需要,而她利用数码相机,就顺利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尤其是数码相机可随意调的感光度,使她圆满完成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照片,她在既不用闪光灯,又为新华社记者邵云环现场拍摄了第一张遇难照片。她说战争期间,用闪光灯容易暴露自己,那是要命的事,而传统相机你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甚至是要搭上自己的性命,因此,数码相机在特殊环境有其特殊用途。由于新华社记者使用数码相机尝到了无限甜头,因此,新华社领导在公开场合讲就是再穷也要给摄影记者配上数码相机。我们西安晚报在实现电脑办公自动化以后,社领导意识超前,果断拍板,一次性购买了六部高档数码相机,据尼康专卖商家反馈我们的信息,西安晚报是继新华社之后一次性购买高档数码相机最多的单位。我社摄影记者使用上数码相机后,充分享受到了高科技给摄影工作带来的方便,劳动强度大大减轻,赢得了采访时间,以往都是早上出去采访,下午回来钻暗房,仅钻暗房一事就得花好几个小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摄影记者身心疲备,工作积极性不高,尤其赶到在外地拍摄采访,新闻照片的传递是我们最头疼的事情。记得我于1996年在北京参加远南及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的报道,晚上参加开幕式,第二天想抢时间把稿子见报,怎么办?只能费尽周折,设法找人利用飞机当晚将胶卷送回西安,再通过摄影部同志到机场接胶卷,回来后再制作,保证第二天的见报,时间是争取到了,但照片的好坏我无法知道,只能由未到现场的其它同志帮忙定稿,不能充分表达现场摄影记者的意图。再如拍摄柯受良飞跃黄河,西安到壶口大约有三四百公里,摄影记者提前一天赶到,第二天上午10点多拍完,马不停蹄立即往回赶,回到家已到晚上6-7点,为了赶时间,把车开得飞快,危险不说,照片拍的好坏只能凭感觉,心中把握不大,不像数码相机,可随拍随看液晶显示。而使用数码以后,只带上笔记本电脑,有一部电话,这些问题都可以非常快地解决。图片的传递是数码相机的最大优势,现在我们报社摄影记者,对数码相机爱不释手,随时拍随时自己处理,又快又好,以前摄影记者不好派出去,主要是图片的传递问题解决不了,现在我们摄影记者腿长得多了,全国各地那都敢去。由于数码相机的无比优越,以至于我们原先使用的传统相机都刀枪入库,谁也不想为拍一张照片而放着优越不用,去走那个传统的老路,耗费太多的时间。
使用数码相机,拍摄仅完成了摄影工作的一半,其余一半要靠电子暗房去完成,因此,掌握电子暗房技术是每一位使用数码相机人的必修之课,使用计算机对数码照片进行软件加工是数码相机对传统相机最大的进步之一,以PHOTOSHOP为代表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极大地扩展了图像的计算处理,加工再创造的能力,传统暗房的所有技术、手法和效果,在PHOTOSHOP中只不过是小菜一碟,如果您想得心应手地对您所拍摄下来的数码照片进行调整,补救、加工、合成,创造各种五花八门的特殊效果,以新的视角、新的思想重新创造一个新的数码照片作品,那么您就必须花时间和精力去努力学习。坦率地讲,对于一些相当熟悉计算机的人来讲,学习PHOTOSHOP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强大的功能必然会使软件变得比较复杂,当您看到其它的同行从计算机创造出的优秀数码照片时,您一定会感到一种无名的冲动和强烈的掌握这种手法的欲望,因为电子暗房是数码相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
数码相机的强大优越,已成为摄影发展的一种趋势,当然在我国目前尚不普及,一些新闻媒体也未看到它发展的优势,甚至把数码摄影称为妖魔鬼怪。其实数码摄影也称无成本摄影,无论从哪种角度讲它都是经济方便的。由于数码摄影电子暗房以PHOTOSHOP为代表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运用,可以随意对数码影响像进行各种加工、合成等,因此,对于新闻摄影来讲就有人提出它的真实性问题。我想真实性问题,不应怪罪到数码摄影中去,它强调了新闻摄影记者的修养问题,新闻摄影记者的职责决定了他是公众舆论的代表,他要向社会负责,要遵循新闻规律,社会公德原则,法律法规,用真诚客观的态度报道新闻,如果我们的新闻摄影记者坚持了新闻摄影记者的道德规范,那么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也不会因数码摄影的产生而遭到怀疑。
现代社会进入了数字代时代,随着图片处理的电脑化,传递方式的通讯卫星化,幅大量多的彩色化趋势的发展,必将为新闻摄影带来新的繁荣和发展,尤其在中国,数码相机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仍处在一个上升和发展的时期,新闻摄影将会充分利用电脑的强大优势,以崭新的面目和姿态在信息传播领域发挥新的独特重要作用。 (作者系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摄影部主任刘照)

❸ 关于摄影的历史

达盖尔照相法是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发明的。1838年,这位法国物理学家正在研究令影像保留在物体上的方法,但研究多时,仍不得要领。突然有一天,他发现有一个影像留在了物体上。他于是将附近的化学物品逐一挪开,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这个现象,最后,他发现,大功臣原来是一支温度计打破后遗下的水银。摄影技术便从此诞生了,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与美术学院的联合集会上,公布了法国画家和物理学家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法国政府放弃对这项发明的专利,并公之于众。人们通常以这一天作为摄影术的开端。
右边这是达盖尔的银版肖像。
1838年达盖尔就想发表并且出售他的摄影术,几经努力最后求助于法国科学院常任秘书、天文学家兼国会议员阿拉哥,并得到他的赞赏,他是第一个看出摄影术的发明对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将提供最大贡献的人,也是最早建议并促成法国政府收购摄影术发明权的人。
尼尔普斯也是达盖尔的合作者,比达盖尔年长四岁,早在达盖尔银版摄影术公布前六年就因病去世了。法国政府在授予达盖尔6000法郎年金的同时,授予尼尔普斯的继承人4000法郎年金以示奖励。
英国发明家卡尔波特是由底片负片到正片的开创人。1835年开始试用涂有氯化银或硝酸银的图纸作为感光材料,在照相机里拍成负像,然后再利用日光印像,他把自己的方法定名为卡罗摄影术。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术的消息发表后,他提出发明优先权的问题,但为时已晚。
达盖尔银版照相法是利用镀有碘化银的钢板在暗箱里进行曝光,然后以水银蒸汽进行显影,再以普通食盐定影,得到的实际上是一个金属负像,但十分清晰而且可以永久保存。由于曝光大约需要 20到 30分钟,因此,早期摄影多拍摄静物、风光、人像等等。
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当时拍摄人像,被拍摄者需要坐在安装有头部支撑架的特制座椅上。
虽然全世界都公认1839年8月19日是摄影术发明的纪念日,但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实际上吸取了人们在这方面长期探索的成果。早在 13年以前法国的尼尔普斯拍出的世界上第一张永久性的照片《哥兹沃》,他把感光后能变硬的白沥青涂在锡铭合金板上,曝光长达八个小时,由于感光时间太长,且影像模糊,他的发明未能得以推广。
摄影术是由16世纪以来画家的写生使用的暗箱发展出来的,这是当年画家使用的桌形暗箱。所谓摄影术的发明实际上是寻找最理想的记录影像方法的过程。

❹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静态图片摄影,静态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而摄影机则可以动态摄影,例如电视、电影.
起源
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国人民就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成像用的暗箱设备.后来,人们又发现了具有感光性能的硝酸银等物质.
1826年,法国工匠尼埃普斯将一种沥青融化后涂在金属板上,经暗箱曝光后得到一张街景的照片.1837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
1839年,法国政府买下该发明的专利权,并于同年8月19日正式公布,因此这一天被定为摄影术的诞生日.当时,用这一方法拍摄一张照片需要20至30分钟的曝光.
1851年,英国人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术”,使人像摄影缩短至只需几秒钟,从而成为现代摄影术的开端.
历史发展
早在十六世纪,艺术家们就利用照相暗盒(Camera obscura)来记录光影.这种早期的照相设备并不能产生出照片,它只是利用了一个黑暗的屋子的一堵墙上的孔,将外面的景物投射到了平面上.实际上,整个屋子就能构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Pinhole camera).而照相暗盒英文原文(camera obscura)的字面意思就是“黑暗的屋子”.
历史上第一张摄影照片是在1826年由法国人 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 1765-1833)在沥青上拍摄完成的,但其没有最终完善这一技术便去世;他的合伙人法国画家 路易·雅克·芒戴·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 Daguerre 1789-1851)在其成果基础上发明了银版摄影法,并于1839年8月由法国政府宣布获得摄影术专利.现在的宝丽来相机仍使用着与银版法类似的摄影方法.
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创始人,英国人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1800年-1877年)于1841年发表了 卡罗式照相法,由此产生了可被多次复制的胶片,奠定了现代摄影负转正的摄影工艺流程.
1914年,德国“徕兹”显微镜工场设计师奥斯卡·巴尔纳克尝试制做使用电影胶片双倍规格的(24×36毫米;135型)相机(电影片规格为18×24毫米),并于1924年开始销售莱卡相机(Leica).135规格日后成为最为普及的胶片规格,它大大缩小相机体积,使得摄影主流转向纪实摄影,并迅速被大众接受.
数位相机技术在20世纪中后期开始在特种领域进行研究,在上世纪末进入民用市场.1995年,柯达发布了消费型数码相机DC40,标志着数位相机民用市场的启动.
随着数位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进步,摄影更深入的融入社会生活,数位音乐播放器,移动电话等数位化产品开始配备摄影功能,拍摄的图片可以用彩信等方式无线传播,摄影开始多元化发展.

❺ 摄影的发展是怎样的

摄影术,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法国。法国画家达盖尔把镀银铜板曝光后,用水银蒸汽固定住了影像,称为“银版法”。1839年8月19日,法国发表了“达盖尔摄影术”,这一天也被世界公认为摄影术的诞生日。

技术的革新给摄影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特别是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数字技术在摄影领域迅速的普及,使得人们获取影像变得越来越简单。今天人们可以通过照相机、手机、扫描仪、摄像头、行车记录仪等设备获取影像,甚至是利用无人机加载相机从空中鸟瞰大地。正是由于新技术的层出不穷,摄影术也在不断地创新。今天,互联网已经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变化。在这个发生巨变的时代里,摄影将会如何发展。我们将拭目以待。

法国人路易斯达盖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达盖尔的银版照相法是利用镀有碘化银的钢板在暗箱里曝光,然后以水银蒸汽显影,再以普通食盐定影。此法得到的实际上是一个金属负像,但十分清晰而且可以永久保存。

摄影从产生并发展到现在,没有超过两百年,若它算做一门艺术的话,那么比起其它类艺术,它发展的时间长度算是比较短。通过对照其它艺术类型的发展过程,摄影的发展也是一段不断出现各种新流派从而促使摄影逐渐演变推进的历史。从最早的绘画主义摄影、印象派摄影、写实摄影到后来的抽象摄影、“达达派”摄影和主观主义摄影等等,截止到“达达派”摄影,均可归类为战前摄影流派(即二战结束之前),而我个人觉得从主观主义摄影之后直到现在出现的流派可归类为后现代摄影流派。(摄影流派不是摄影分类)

当时出现的每一个摄影流派,自有其努力遵循的纲领,但都有其不可弥补的缺陷。而从今天看来,它们出现的必要性及起到的作用无可置疑。它们从不同的方面探索了摄影的各种可能性,丰富了摄影表达的范畴,且在充实摄影表现技法方面功不可没,直到现今我们能看到的所有摄影作品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发现有这些流派的一些特点(具体每种流派的特点我不再叙述)。

摄影人是旅游景点的掘宝人,为旅游景点打开了财富之门。摄影的创新视角决定了摄影在促进旅游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是通过摄影镜头可以更好地发现黄冈的山川之美。山川处处有美景,关键在于去发现。一个地方、一个景点的美是由多角度、多景点、多看点构成的。摄影人为了创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去寻找美、发现美。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反复去聚焦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去捕捉一个个出色的瞬间,使景点不断有新发现,让旅游者不断有新感觉和新吸引力。比如罗田天堂寨的哲人峰从另一个角度看就发现是一个将军峰了,麻城的龟峰、伟人峰都是从不同角度进行欣赏得到的审美感受。通过摄影镜头可以更直观真实的记录、宣传当代黄冈改革发展的历史变迁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善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是旅游资源,当代发展成就、新时代的建设者更是当代新文化的载体,同样是旅游资源。黄冈的遗爱湖公园、黄冈大桥、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现代化的生态农庄、热情好客的社区居民都是当代旅游的重要吸引物之一。

❻ 摄影发展史有哪些

在网上找的。
摄影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3年—1924年) 这一阶段,照相回机的答机身由木箱改变为金属机身,镜头由单片新月形透镜发展为校正像差的多组多片正光镜头,镜头上设置了光圈和快门,以控制曝光量。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发明了安装胶卷的方箱照相机,对摄影的普及起了重要作用。 1913年德国蔡司显微镜厂的奥斯卡

❼ 摄影艺术发展史技术演变的三个时期是什么

21
世纪是一个全新的图像影音立体时代,是一个由影像画面、语音信息和互动交流共同构成组成的网络信息时代。
这其中,视频影像(主要是数码摄像技术)担任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为其直观真实、传播方便、实用立体的优点,成为当今社会人们记录信息并传播交流的最重要工具和手段,也是大众百姓所需要和爱使用的一项基本生活技能。放眼看,无论是电视台、影视公司,也不管是摄像机与手机,还是公众网络和家庭个体,等等,视频摄像的广泛使用,都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无论你是专业摄影人,还是只想拍摄小短片的爱好者,为了更好地学习摄像技术,首先就要了解摄像是什么,以及摄像技术的发展和功能等知识点!
摄像技术发展简史
摄像机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具有哪些功能?摄像技术又有哪些特点,可以用来做什么?这些都是每一个学习摄像技术的人都会问的。的确,凝聚现代高科技成果的摄像机的发展历史,是学习者应当知道的。
摄像机和相关技术的发明发展,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为启蒙时期,20世纪30~50年代为电子摄像时期,20世纪60~90年代为磁录摄像时期,2000年迄今为数码摄像时期。
图1 电影拍摄
1900年前后,路米埃尔兄弟依据摄影(照相)术发明了电影技术(图1),从而将人们观看真实、连续影像的愿望变为现实(图2)。从此,人类进入了电影时代,也开创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现代社会。伴随科技的发展,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成为世界各地最时尚、最受欢迎的科技产品和艺术门类。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电影的影响下,科学家又设想和研究采用光电感光成像(电子成像)来代替胶片感光成像(化学成像),记录连续影像画面的技术。这就是摄像技术的启蒙阶段。
图2 连续画面(奔马)/迈布里奇摄
20世纪30年代前后,随着现代物理学研究的深入和电子管科技产品的成熟,科学家根据光电效应(图3)的原理,发展出图像扫描技术,生产出光电摄像管等实用科学技术。两者的综合应用,就可以对一个实物对象进行即时拍摄并输出视频影像,这样直接促成了电视的诞生。
图3 光电效应
1936年11月2日是摄像技术史上值得庆祝的日子。这一天,英国广播公司打破传统的声音播报形式,在伦敦向公众播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电视节目(图4),让人们同时看和听到了鲜活的视频画面(动态画面和声音),正式宣告了电视的诞生。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中期,电视节目一直采用“直播”(图5)的方式播放,因为当时的录像技术没有发展成熟,不能进行后期编辑加工等处理,摄像机的功能比较简单,类似于现在的摄像探头。这就是摄像技术的电子直播阶段。
图4 第一台电视机
图5 早期电视直播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磁性记录材料有了成熟完整的科研与技术应用,磁带录像机问世并进入实用之中。这样,就可以将摄像机拍摄的视频画面很好地存储下来,打开了后期剪辑加工的大门,也促成了录像和后期剪辑的交互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电视节目的制作播放基本实现录播方式,电视荧屏因此变得丰富多彩了。摄像技术发生了从单一的摄取到摄录的转变,在拍摄的同时存储拍摄的内容(图6)。磁录摄像时期在摄像技术历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既是摄像工作自由、便捷和丰富的开端,也是后来数码摄像的重要基础。

❽ 婚纱影楼的发展历史

研究影楼设计,必须追溯影楼的起源,婚纱影楼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台湾人引入中国;20世纪末衍生出中国第一家写真馆;2008至2009年,影楼界滋生出新派摄影,特点表现为:规模不大,多以工作室为主,人员较少,拍照质量高,价位也较高,其中新派摄影推出的一对一服务是区别于传统影楼的重要标志。气氛舒适小资,讲究品位,彰显个性,注重原创。 照相馆的延伸
国内大部分婚纱影楼的前身是照相馆,当时,人们结婚时一般只拍张简单的合影。照相馆也使用简易的机械相机,化妆也全凭自己喜好,没有专业化妆师和专职摄影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结婚照的要求逐渐多了起来,在拍照时会更换几套衣服,旗袍、军装、古装以及婚纱等。市场要求摄影的分类更加专业和细化,于是一些专拍结婚照的影楼开始出现,它们配备了一些较为专业的摄影器材,有了自己投资的简易工作间。 第一桶金的时代
从1992年开始,在台湾风行已久的专业婚纱摄影技术渐渐被祖国大陆吸收引进。
1994年,国内最早的一些婚纱影楼开始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这时的影楼不仅引进了专业的摄影器材,也吸收和培养了一批专职的摄影人才,较为专业的婚纱摄影服务也逐渐在工作中显现。“人们在最初的惊奇之后,很短时间内就接受了这种现代的结婚纪念方式。”金巴黎的经理告诉记者,“在这种消费需求的拉动下,大部分影楼挖到了第一桶金。”据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在1997-2001年的时候,婚纱影楼的利润相当高,可达到70%左右,这既是从业者挖到第一桶金的时代,也是婚纱影楼的积累期。 数码的时代
在市场利润的吸引下,婚纱影楼的经营者不断增多,这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精致服务的同时,竞争也开始了。在竞争的过程中,行业内部迎来了转型的契机。2002年,沿海城市在国内率先将数码摄影技术应用在婚纱摄影上,同时也创建了首家数码婚纱影楼。这一技术的应用在减少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使影楼内部的工种增多,如电脑后期处理工作,超大幅映像制作等。这不仅要求影楼吸收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内部管理以及相关服务也至关重要。于是,一些经营和管理方式较为成功的婚纱影楼逐渐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一些经营不善的影楼或退出行业,或缩减经营项目,由市场造成的行业内部分级逐渐明朗。 服务的时代
在市场分级的大趋势下,一些知名婚纱影楼成为了人们消费的主要对象。这些影楼渐渐注意到企业形象在经营中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经营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优化细致。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势下,各影楼力求通过各种方法将服务做得更加周到、细致入微。售前,包括影楼的装修、氛围、格调、接待、介绍等都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售中,从化妆、服装到摄影、取景、后期制作等也力求满足消费者要求;售后,包括镜框制作、保修、补拍等也尽量让消费者满意。到这时,由照相馆发端的婚纱影楼也步入了品牌期。 文化艺术、民族特色的时代
婚纱影楼绝大部分是以欧美西洋文化为主的,进入了激烈的同质化竞争时代,各有实力点的影楼都在寻求优势突破。于是以传统文化为底蕴、以民族特色为亮点的影楼逐渐出现。
随着中国的强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文化将作为本位主义,回归市场,向世人展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灿烂的东方古典文明。物以稀为贵,在地球上众多的国家中,具有渊源历史的人类文明发源地的中国,其民族文化是世界历史文明的文化遗产,今天倍受世人关注。因此,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和内涵的“中国式摄影”,必然兴盛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加上如今随着“摄影技术”向“摄影艺术”的过渡,摄影早已超过技术层面,更多追求文化层面的内涵,而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有着取之不尽的摄影艺术题材。古装苑定位于“中国式摄影”,源于古装苑两位创始人对中国文化的尊崇与痴迷,以及对传承与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和追求。她是以古装造型为主,让顾客在拍摄的同时,能亲身感受到中国古代仕女的那一份柔美、神话仙女的一种飘逸、大侠的豪爽、书生的彬彬有礼及谦逊,通过不同的摄影风格来为客户进行工作。因此,从艺术理念到创作手法,从服饰道具、化妆造型到场景布置,从服务模式到照片等产品设计,古装苑均以中国五千年文化为依托,萃取中国文化元素精华,完全有别于市场以西洋文化为背景的摄影。因而,古装苑必将成为摄影业的权威领导品牌。

❾ 摄影发展的阶段共有哪五个

摄影发展的阶段一共有哪五个?真有不同摄影啊,你具体查一查。

❿ 简单叙述照相技术的发展历史

在公元前400年前 ,墨子所著《墨经》中已有针孔成像的记载;13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映像暗箱,人走进暗箱观赏映像或描画景物;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 ;1558年,意大利的巴尔巴罗又在卡尔达诺的装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为提高;1665年,德国僧侣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箱,因为当时没有感光材料,这种暗箱只能用于绘画。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 八个小时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 ,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成了双镜头的反光照相机。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1871年,出现了用溴化银感光材料涂制的干版,1884年,又出现了用硝酸纤维(赛璐珞)做基片的胶卷。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随着放大技术和微粒胶卷的出现,镜头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1902年,德国的鲁道夫利用赛得尔于1855年建立的三级像差理论,和1881年阿贝研究成功的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学玻璃 ,制成了著名的“天塞”镜头,由于各种像差的降低,使得成像质量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1913年德国的巴纳克设计制作了使用底片上打有小孔的 、35毫米胶卷的小型莱卡照相机。
不过这一时期的35毫米照相机均采用不带测距器的透视式取景器。1930年制成彩色胶卷;1931年,德国的康泰克斯照相机已装有运用三角测距原理的双像重合测距器,提高了调焦准确度,并首先采用了铝合金压铸的机身和金属幕帘快门。
1935年,德国出现了埃克萨克图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调焦和更换镜头更加方便。为了使照相机曝光准确,1938年柯达照相机开始装用硒光电池曝光表。1947年,德国开始生产康泰克斯S型屋脊五棱镜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取景器的像左右不再颠倒,并将俯视改为平视调焦和取景,使摄影更为方便。
1956年,联邦德国首先制成自动控制曝光量的电眼照相机 ;1960年以后,照相机开始采用了电子技术,出现了多种自动曝光形式和电子程序快门;1975年以后,照相机的操作开始实现自动化。

阅读全文

与摄影的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