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表的历史意义

表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18 01:44:09

1. 十二铜表法的历史意义

选A 罗马当时算是奴隶制民主
B错 十二铜表法保障的是贵族和富裕平民的利益
C错 罗马法的渊源是习惯法
D错 标志罗马法的成熟是查士丁尼时期编纂的四部法律,合称民法大全

2. 谁知道钟表的历史发展

关于中国的钟表史,得从三干多年前说起,我国祖先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规”两种计时器,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到了铜器时代,计时器又有了新的发展,用青铜制的“漏壶”取代了“土圭”与“日规”。东汉元初四年张衡发明了世界第一架“水运浑象”,此后唐高僧一行等人又在此基础上借鉴改进发明了“水运浑天仪”、“水运仪象台”。至元明之时,计时器摆脱了天文仪器的结构形式,得到了突破性的新发展。元初郭守敬、明初詹希元创制了“大明灯漏”与“五轮沙漏”,采用机机械结构,并增添盘、针来指示时间,其机械的先进性便明显地显示出来,时间性电益见准确。
公元1088年,当时我国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七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
十九世纪末期,我国造钟工艺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1875年由上海“美利华”作坊制造的南京钟,屏风式样,钟面镀金,镌刻花纹,以造型古朴典雅、民族风格鲜明和报时清脆、走时准确而闻名于海内外,曾于1903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特别奖。

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报时钟,钟的动力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使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Georg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它和之前发明的垂直放置的机轴擒纵机构不同,所以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另外,1757年左右英国人Thomas Mudge发明了叉式擒纵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袋表计时的精确度。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世纪后半叶,在一些女性的手镯上装上了小袋表,作为装饰品。那时人们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饰,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直到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钟表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和文明的巨大变革,才使得腕表地位的确立有了可能。
20世纪初,护士为了掌握时间就把小袋表挂在胸前,人们已经很注重它的实用性,要求方便、准确、耐用。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袋表已经不能适应作战军人的需要,腕表的生产成为大势所趋。1926年,劳力士表厂制成了完全防水的手表表壳,获得专利并命名为oyster,第二年,一位勇敢的英国女性Mercedes Gleitze佩带着这种表完成了个人游泳横渡英伦海峡的壮举。这一事件也成为钟表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从那以后,许多新的设计和技术也被应用在腕表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带在手腕上的计时工具。紧接着的二战使腕表的生产量大幅度增加,价格也随之下降,使普通大众也可以拥有它。腕表的年代到来了!

3. 钟表发展历史

时钟是人类最早发明的物品之一,原因是需要持续量测时间间隔,有些自然的时间间隔(如日、闰月及年)可以用观测而得,较短的时间间隔就需要利用时钟。

数千年计时设备的原理也有大幅变化,日晷是利用在物体在一平面上影子的变化来计时,计算时间间隔的仪器也有许多种,包括最广为人知的沙漏。配合日晷的水钟可能是最早的计时仪器。

欧洲在1300年发明了擒纵器,后来也创作了第一个机械钟,可以利用像摆轮之类的振荡计时设备。发条驱动的时钟约在15世纪出现,钟表业约在15世纪至16世纪开始发展,1656年发明了摆钟。

因此在计时的准确性又进一步提升,当时因为航海导航对时间的精确性要求,也带动时钟可靠性及精确性的提升。电子时钟在1840年申请专利,二十世纪电子学的发展产生了可以完全不用机械机芯的时钟。

现在时钟内的计时元件是谐振子,一个会以固定精准频率振荡的物体,谐振子可能是单摆、音叉、石英晶体,或是原子在发射微波时电子的振荡。

类比型的时钟会用指针及角度表示时间,数位时钟则是用数字的方式表示,有两种时间表示法:十二小时制及二十四小时制。

大部分数位时钟都是用电子设备及液晶、LED及真空荧光显示器来显示时间。时钟功能也是现在电脑、手机的标准功能之一。

为了方便性、距离、电话或是失明人士的需求,有用声音报时的听觉时钟。为了盲人需求,也有用触摸方式可以感知其时间的盲人时钟,其中有些类似传统时间,但调整其设计,可以直接触摸表面得知时间,但又不会影响计时功能。计时技术也在持续演进之中。

(3)表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原始人凭天空颜色的变化、太阳的光度来判断时间。古埃及发现影子长度会随时间改变,发明日晷在早上计时,他们亦发现水的流动需要的时间是固定的,因此发明了水钟。古代中国人亦有以水来计时的工具——铜壶滴漏。

中国除了用水流来计时外,中国古代民间亦有利用燃点线香来计量时间。龙舟报时更香就是利用烧香来计时的仪器,它更设有定时响闹的作用。

龙舟上挂了数条两端系着金属球的幼线,线下放了燃著的香。每隔一段时间,香便会烧断一条线子,当金属球跌进下面的盛器时,便会发出报时响闹。这种烧香时计最早见于宋代的文献中。

用更香来计算时间的精度不高,但由于它简单易行,极之适合民间使用,所以曾经十分流行。据文献记载有些更香可燃烧一昼夜,有些甚至可以燃烧至一个月。

公元1088年,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史上首座以水力作自动化机械操作的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

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

公元1276年,中国元代的郭守敬制成大明灯漏。它是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结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

自宋起,十二时辰分初正即廿四小时系统,一刻即今天的十五分钟,其准确度较德国之桌钟早三百多年。

公元1283年在英格兰的修道院出现史上首座以砝码带动的机械钟。

13世纪意大利北部的僧侣开始建立钟塔(钟楼),其目的是提醒人祷告的时间。

公元1360年詹希元创制“五轮沙漏”,以齿轮、时刻盘合成。

16世纪中在德国开始有桌上的钟。那些钟只有一支针,钟面分成四部分,使时间准确至最近的十五分钟。

公元1657年,惠更斯发现摆的频率可以计算时间,造出了第一个摆钟。1670年英国人William Clement发明锚形擒纵器。

公元1797年,美国人伊莱·泰瑞获得一个钟的专利权。他被视为美国钟表业的始祖。

公元1840年,英国的钟表匠亚历山大·贝恩发明了电钟。

公元1946年,美国的物理学家伊西多·拉比博士弄清楚了原子钟的原理。于两年后,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钟,原子钟至今也是最先进的钟。它的运转是借助铯、氢原子的天然振动而完成的,它可以在300年内都能准确运转,误差十分小。

18到19世纪,钟表制造业逐步实行了工业化生产。

20世纪,开始进入石英化时期。

21世纪,根据原子钟原理而研制的能自动对时的电波钟表技术逐渐成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钟表

4. 求手表发展的历史

手表的创制及生产都基于一个简单而机智的发明,这就是“弹簧”,它能够收紧并储存能量,又能慢慢地把能量释放出来,以推动手表内的运行装置[1]及指针,达到显示时间的功能,手表内的这种弹簧装置被称为主弹簧(Mainspring)。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军方意识到“免手提”腕表的重要性,这才启发了一般民众对手戴腕表的热切需求。
1926年,发明了第一块自行上弦的腕表,从1960年起,传统的圆形表样普遍受到接受。瑞士对腕表的进一步改进,就是把怀表所具有的计时、日历、陀飞轮及自动发条装置加以微型化,而装设于腕表上。
1952年在美国、法国和瑞士生产出第一块电子表。1967年,纳沙泰尔的电子钟表中心开发出第一块石英手腕表,并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开始大量生产。自此,新的技术开始快速开发。
世界第一座时钟: 中国宋朝水钟(水运仪象台),1088年。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时钟世界纪录。
世界第一只有名字的怀表: 德国纽伦堡的「纽伦堡蛋」,1564年。
世界第一只手表: :pp表厂为匈牙利王族夫人所制造的手镯表,1868年。
世界第一只飞行表:卡地亚山多士SANTOS飞行表 (亦是最早的皮带表),1904年。
世界第一只登月表:欧米茄超霸手上炼计时码表,1969年。
世界第一只自动上炼表:夏活HARWOOD(英国人John.Harwood) ,1923年。
世界第一只防水表:劳力士蚝式型OYSTER手表,1926年。
世界第一只有摆轮的电子表:汉弥顿Ventura奇形电子表,1957年。
世界第一只音*表:宝路华BULOVA ACCTRON音*表,1966年。
世界第一只石英表: 精工SEIKO QUARTZ ASTRON,1969年。
世界第一只光动能表:星辰Eco-Drive表,1976年。
世界第一只动能表:珍达翡Jean D′Eve Samara 1988年。
世界第一只动能计时码表:SEIKO Kinetic Chronograph,1998年。
世界第一只横越大西洋的手表:浪琴林白飞行表Hour Angle Watch 1927年。
世界第一只最有名气的闹铃表:积家Memovax,1950年。
世界第一只可以翻转表面的手表:积家 蕾葳索 Reverso 1931年。
世界第一只最复杂的怀表:PP Cal.89怀表(具33种功能),1989年。
世界第一只大日历窗表:IWC Pallweber怀表,1885年。
世界第一只36000次振频手表:芝柏HF手表,1966年。
世界第一只36000次振频自动上炼计时码表:ZENITH EI Primero,1969年。
世界第一只陀飞轮怀表:宝玑Breguet怀表,在1795年研制成功,1807年批量生产。
世界第一只三金桥陀飞轮怀表:芝柏三金桥怀表,1860年。
世界第一只三金桥陀飞轮手表:芝柏三金桥手表(机芯直径28.6mm),1991年。
世界第一只女用三金桥陀飞轮表:芝柏三金桥迷你手表(机芯直径27mm) ,1998年。
世界第一只飞行陀飞轮表:A.Lange & Sohne,1930年。
世界第一只超薄自动上炼陀飞轮手表:AP陀飞轮机制位于11点钟位置的手表,1986年。
世界第一只防水最深的手表:SINN 403 Hydro(12000公尺),1998年。
世界第一只钛金属手表:Porsche Design,1973年。
世界第一只最薄的怀表机芯:AP(1.32mm) ,1892年。
世界第一只最薄的手表机芯:AP(1.64mm) ,1946年。
世界第一只最薄的自动上炼机芯:AP(2.45mm) ,1967年。
世界第一只镂空手表:AP方型镂空表,1934年。
世界第一只长方型跳时三问报时手表:AP Jumping Hour三问手表,1992年。
世界第一只最小的三问报时手表:AP女用三问钟乐报时手表,(机芯直径22.3mm) ,1998年。
世界第一只八天储能陀飞轮手表:BLANCPAIN 陀飞轮手表,1989 年。
世界第一只春宫三问报时手表:BLANCPAIN 金雕或彩绘三问手表,1989年。 (春宫表又称激情表或风月表)
世界第一只最薄的手表:君皇CONCORD Delirium 4(0.98mm),1981年。
世界第一只号称最坚硬的手表:RADO概念一号Concept 1,1996年。
世界上第一个注册的手表品牌--宝珀表

5. 《12铜表法》的历史意义和对于当时的重要性

《十二铜表法》内容抄广泛袭,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法律条文反映了罗马奴隶占有制社会早期的情况。明文规定维护私有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权益,保护私有财产,严惩破坏私有权者。债务法规定债权人可以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将其变卖为奴或处死。家庭法给予家长对其家庭成员的绝对权力,可把子女出卖为奴。该法典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继承法既实行遗嘱自由,又规定财产在氏族内继承;惩罚方法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这表明当时社会中还存在氏族制度的残余。十二铜表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

6. 《史记》里表的意义有哪些

根据杨燕起《史记的体例与通变》和张大可《史记论赞辑释》中的分析,《史记》表的意义与作用,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提纲挈领地表现历史内容。表既可以把《史记》其他四种体裁的内容提纲挈领地表现出来,也可以把其他四种体裁不便记,不能记,没有记的内容同样表现出来。比如《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和《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分别把一百多人和七十二国受封者的功绩、履历、官爵、封邑、传国、失侯等内容,详悉具体地表述了出来,这就大大省却了为他们各自立传的烦琐。

第二,简要明晰地揭示天下大势。牛运震说:“表以著年,以事附之,自宜摘其会盟征伐兴衰成败大事列于篇,要以简要明晰为贵,一切闲文细事,均宜从略。”(《史记评注》)这一点自应成为作表的基本要求。比如《十二诸侯年表》所记的主要是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以及十三个诸侯国的立国、受封、传代、世事、灾异、存亡等情况,而其中一些主要国家,《史记》都已为之设立了本纪或世家,分别来看,它们各自的发展线索都很清楚,但如何将本纪、世家所记述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以表现一个时期总的历史面貌,这是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司马迁采用的这种以简要明晰的表格来揭示天下大势的做法,得到了后人的肯定。

第三,经纬纵横地创为“无言之文”。这是说,司马迁这时的笔削微旨,不是用文章,而是用史表的形式加以表现,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第四,从通古今之变的述史目的看,十表编年纪历,划分历史断限,建立了古代的年代学,这是《史记》十表的最大功用。

7. 钟表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那就是:一、从大型钟向小型钟演变。二、从小型钟向袋表过渡。三、从袋表向腕表发展。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公元1088年,当时我国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七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

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报时钟,钟的动力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使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Georg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它和之前发明的垂直放置的机轴擒纵机构不同,所以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另外,1757年左右英国人Thomas Mudge发明了叉式擒纵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袋表计时的精确度。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世纪后半叶,在一些女性的手镯上装上了小袋表,作为装饰品。那时人们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饰,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直到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钟表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和文明的巨大变革,才使得腕表地位的确立有了可能。

20世纪初,护士为了掌握时间就把小袋表挂在胸前,人们已经很注重它的实用性,要求方便、准确、耐用。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袋表已经不能适应作战军人的需要,腕表的生产成为大势所趋。1926年,劳力士表厂制成了完全防水的手表表壳,获得专利并命名为oyster,第二年,一位勇敢的英国女性Mercedes Gleitze佩带着这种表完成了个人游泳横渡英伦海峡的壮举。这一事件也成为钟表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从那以后,许多新的设计和技术也被应用在腕表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带在手腕上的计时工具。紧接着的二战使腕表的生产量大幅度增加,价格也随之下降,使普通大众也可以拥有它。腕表的年代到来了!

从我国水运仪像台的发明到现在各国都在研制的原子钟这几百年的钟表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不同时期的科学家和钟表工匠用他们的聪明的智慧和不断的实践融合成了一座时间的隧道,同时也为我们勾勒了一条钟表文化和科技发展的轨迹。
关于中国的钟表史,得从三干多年前说起,我国祖先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规”两种计时器,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到了铜器时代,计时器又有了新的发展,用青铜制的“漏壶”取代了“土圭”与“日规”。东汉元初四年张衡发明了世界第一架“水运浑象”,此后唐高僧一行等人又在此基础上借鉴改进发明了“水运浑天仪”、“水运仪象台”。至元明之时,计时器摆脱了天文仪器的结构形式,得到了突破性的新发展。元初郭守敬、明初詹希元创制了“大明灯漏”与“五轮沙漏”,采用机机械结构,并增添盘、针来指示时间,其机械的先进性便明显地显示出来,时间性电益见准确。

十九世纪末期,我国造钟工艺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1875年由上海“美利华”作坊制造的南京钟,屏风式样,钟面镀金,镌刻花纹,以造型古朴典雅、民族风格鲜明和报时清脆、走时准确而闻名于海内外,曾于1903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特别奖。我国手表是1955年由天津、上海先后试制出来的。现较为出名的有东风、上海、宝石花、海鸥等牌号。

8. 天安门前中华表的来历和意义是什么

华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物,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华表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又有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
那时,人们在交通要道设立一个木柱,作为识别道路和标志,后来的邮亭、传舍也用它作标识,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后来统称为“桓木”,因为古代的“桓”与“华”音相近,所以慢慢读成了“华表”。
在这根木柱上,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写意见,因此它又叫“谤木”或“诽谤木”。“诽谤”一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的意思,就是现代的提意见,所以它又具有现代“意见箱”的作用。
据史书上记载,尧时的诽谤木以横木交于柱头,指示大路的方向,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尧时诽谤木的基本形状。
不过,天安门前的这对华表上都有一个蹲兽,头向宫外;天安门后的那对华表,蹲兽的头则朝向宫内,传说,这蹲兽名叫犼,性好望,机头向内是希望帝王不要成天呆在宫内吃喝玩乐,希望他经常出去看望他的臣民,它的名字叫“望帝出”,犼头向外,是希望皇帝不要迷恋游山玩水,快回到皇宫来处理朝政,它的名字叫“望帝归”。
意义
可见华表不单纯是个装饰品,而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为民的标志。
北京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华表,华表的柱身上雕刻着盘龙,柱头上立着瑞兽,它们和天安门前的石狮以及两侧的金水桥一起烘托着这座皇城的威严气势。
古朴精美的华表,与巍巍壮丽、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浑然一体,使人既感到一种艺术上的和谐,又感到历史的庄重和威严。华表实际上已经与中华民族,和中国古老的文化紧密相连,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标志。 天安门前的华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柱头、柱身和基座。华表柱头上的部分又叫“承露盘”。汉武帝曾命人在神明台上立一铜铸的仙人,双手举过头顶,托着一个铜盘,承接天上的甘露,以为喝了甘露便可长生不老,这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这种形式便流传下来,并且取消了仙人,简化为柱子上面放一只圆盘。华表的柱头上也有瑞兽,名字叫“犼”。古人创造出很多瑞兽,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但大多寄托着人们祈福避祸的愿望。“犼”是一种形似犬的瑞兽,根据所在方位的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相同。天安门后面的一对华表上的石犼面朝北方,望着紫禁城,寓意是希望皇帝不要久居深宫不知人间疾苦,应该经常出宫体察民情,所以称“望君出”。而天安门前面的一对石犼面朝南方,寓意皇帝不要久出不归,故而称“望君归”。
华表的柱身呈八角型,一条巨龙盘旋而上,龙身外布满云纹,汉白玉的石柱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真有巨龙凌空飞腾的气势。柱身上方横插一块云板,上面雕满祥云。
华表的基座称为须弥座,这是借鉴了佛教造像的基座形式,而且在基座外添加了一圈石栏杆,栏杆的四角石柱上各有一只小石狮,头的朝向与上面的石犼相同。栏杆不但对华表起到保护作用,还将华表烘托得更加高耸和庄严。

作用
除了在天安门,在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以及卢沟桥等处我们也可以见到华表。那么为什么华表要矗立于宫殿、陵墓、桥梁等处?华表究竟在这些建筑物中起着什么作用?至今尚有不同看法。
一般认为,华表又名恒表、表术,是一种在古代建筑物中用于纪念、标识的立柱。华表起源于古代的一种立术,相传在我国尧舜时代,人们就在交通要道竖立木柱,作为行路时识别方向的标志,这就是华表的雏形。
另一种意见认为,华表起源于远古时代部落的图腾标志。华表顶端有一坐兽,似犬非犬,它叫做“犼”,民间传说这种怪兽性好望。远古时的人们都将本民族崇拜的图腾标志雕刻其上,对它视如神明,顶礼膜拜,华表校顶的雕饰也因各部落图腾的标志不同而各异,历史进入到封建社会,图腾的标志渐渐在人们心中印象淡薄,华表上雕饰的动物也变成了人们喜爱的吉祥物。如唐朝诗人杜甫有“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的诗句,其意就是说华表的校顶上雕饰的是白鹤。观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华表上确实雕饰有白鹤。据传这是因为一个名叫丁令威的人,学道成仙,化鹤归未,立于华表上作歌,故人们以后将白鹤雕刻于华表柱子上,以示吉祥。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华表上古名“谤木”,相传尧、舜为了纳谏,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树立木柱,让人在上面书写谏言。也就是鼓励人们提意见。晋代崔豹在《古今注·问答释义》中说:“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衡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工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肠路也/崔豹所言华表木的形状与现存的天安门前的华表大致相同。只是华表的‘谤木’作用早已消失,上面不再刻以谏言,而为象征皇权的云龙纹所代替,成为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
也有人认为,华表是由一种古代的乐器演变而来。这种乐器名为“木锋”,是一·种中间细腰,腰上插有手柄的体鸣乐器,先秦时,代天子征求百姓意见的官员们,奔走于全国各地,敲击木锋以引起人们注意。后来,天子不再派人出去征求意见,而是等人找上门来,将这种大型的木锋矗立于王宫之前,经过演变,就成了华表。
还有人认为,华表原是古代观天测地的一种仪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观察天文的仪器为表,人们立木为竿,以日影长度测定方位、节气,并以此来测恒星,可观测恒星年的周期,古代在建筑施工前,还以此法定位取正。一些大型建筑因施工期较长,立表必须长期留存。为了坚固起见,常改立木为石柱。一一旦工程完成,石柱也就成了这些建筑物的附属部分,作为一一种型制而保留下来,每每成为宫殿、坛庙寝陵等重要建筑物的标志。后世华表多经雕饰美化,表柱有圆形。八角形,雕有蟋龙云纹,柱头有云板,校顶置承露盘,华表的实用价值逐渐丧失而成为一项艺术性很强的装饰品。

9. 十二铜表发的历史意义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标志者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也是在这次会上开始形成。

希望能帮到你

10. 史记中表的地位作用以及意义

谓事微而不著,须表明也,故言表也。《史记》作十表,仿于周之谱碟,与版纪传相为出权入,凡列侯、将、相、三公、九卿功名表著者,既为立传,此外大臣无功无过者,传之不胜传,而又不容尽没,则予表载之,作史体裁,莫大于是。
则"表"之义:

(1)表隐微之事,使之鲜明;
(2)扩大纪、传的记事范围;
(3)表与纪、传互为经纬,是联系纪、传的桥梁。

上面仅仅是从组织材料上立论,远远没有揭示出"十表"的真正价值。司马迁作十表,用以反映历史发展的线索和阶段性,建立了古代的年代学理论,最有章法义例。

阅读全文

与表的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