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简明扼要?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前面还有一句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这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宣言>的原话
❷ 从资本主义的阶段性论述其发展的历史趋势 急求!!!!
再重复一遍: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资本积聚和集中扩大规模,不断集中,信用制度的发展-股份公司,联合企业,经济危机中的两极企业-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2)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垄断。
(一个大部门生产或流通由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所控制,小企业难以竞争,少数大企业势均力敌,达成协议,形成垄断,坐享垄断带来的高额利润。这样,垄断就出现了)
当经济生活中垄断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时,资本主义就会由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3)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资本主义,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结构的过渡。
垄断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局部调整
垄断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这种变化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演化过程中,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矛盾不断深化,资本主义必须找到一个自身范围内调整、适应的方式,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而使资本主义制度能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
因此,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在其内部的一次局部调整。
垄断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部分质变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可以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这样两个(前后相继)的发展阶段。
这个两个阶段的基本经济虽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但在许多地方已经发生了部分的质变。
首先,两阶段的经济基础不同。
自由竞争阶段的经济基础是私人资本(或个体资本)。(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具体形式是资本家个体私有制);
而垄断阶段的经济基础是社会资本,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具体形式是(以股份资本为基础)的垄断集团私有制。
其次,统治地位的资本不同。
自由竞争经济阶段是个体资本占统治地位,垄断阶段则是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
再次,从更深层的经济关系和发展趋势来看,
从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的发展,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向社会主义公有制靠近的方向发展。
❸ 如何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演变,看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与前面几个社会制度相比较,它不但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创造了空前灿烂的社会文明,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梯。正如马克思、思格期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① 这是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巨大功绩,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进步性的重要表现。
(一)资本主义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通过资本原始积累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在资本用暴力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它把个体劳动者的私有财产转化为社会的生产力,实现了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同时,它又把丧失了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变成了“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实现了劳动力的商品化,这从根本上瓦解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创造了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资本家按照分工、协作原则,把各种不同的劳动,组织成一系列有序的社会行动,共同制造同一种产品。由这种社会化生产组织形式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是以往任何分散的个体生产都无法比拟的。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商品化的发展,打破了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闭关自守状态,扩大了人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形成了以普遍的商品交换为内容的国内统一市场,进而通过商品输出扩大为世界市场。国内统一市场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开放的经济形式,为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和合理有效配置,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扩大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制度,以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作为生产的目的和实质。这样,在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和商品经济优胜劣汰竞争规律的共同作用下,各资本家必然通过不断提高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来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那么,采取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成为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重要方法。在这种剥削形式下,资本家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提高。这样,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成为资本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手段,也同时成为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② 因此,正是这种无限制的对剩余价值的占有,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无限增长的动力。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自我调整,也成为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不断进步的重要因素。建立在自由竞争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在追求剩余价值的过程中,有力刺激了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但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导致了社会经济运行的紊乱并干扰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更加尖锐起来。这客观上要求有一种超市场的社会机构来调节市场活动,减少经济运行的无序状态。正是适应生产社会化不断发展的这种要求,在自由竞争所推动的生产集中、资本集中的基础上,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了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这种自我调整,推动了生产技术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实行稳定的、经常性的调节,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又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成为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能够较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适应生产国际化发展要求,资本主义对其自身的生产关系进行了国际调整。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商品输出是资本国际运动的主要形式,到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借贷资本的国际化成为资本国际运动的主要形式,伴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出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又成为资本国际化运动的主要形式。因此,随着资本国际运动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在更广泛的领域全面展开,客观上要求资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合理配置,从而要求有关国家协调它们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正是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战后发达国家之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调节日益发展起来。实际上,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在国际范围内所作的一种调整,实践也表明,这种调整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发达国家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是当代资本主义能够保持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基础。马克思指出:“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才第—次把物质生产过程变成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变成运用于实践的科学。” ③ 因此,只有把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科学才能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资本家致富的手段。从产业革命开始,资本主义发生过三次以科技革命为标志的生产力革命。即18世纪下半叶以蒸气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19世纪下半叶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以及20世纪中期以后以信息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合成材料、宇航技术和生物工程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生产力领域的革命都会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充分的发展,据统计,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实现第一次飞跃(1820一1871)年)的半个世纪里,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 9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实现第二次飞跃(1883—1913年)的20年时间里,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增长了近1.5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第三次飞跃(1950一1973年)的近1/4世纪里,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近5%。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已由二十世纪初的20%—30%增加为70%左右。新科技革命的直接后果就是它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为社会矛盾的缓和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实际上,在很多时候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已经非常尖锐了,但由一次次科技革命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把资本主义财富分配的蛋糕做大了,它可以在不改变财富分配比例甚至提高资本家的比例的前提下增加劳动者收入的绝对量,这大大减缓了资本主义的自身矛盾,延长了它的寿命。因此,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体现了生产力自我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实质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深刻影响。它不仅使发达国家在当代一直保持着发达的生产力水平,而且仍将对资本主义未来的发展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成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
以上分析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比以往的生产方式更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已经把人类社会生产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资产阶级在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资本主义的精神文明。
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适应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需要所创造的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对于冲破封建主义思想的桎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巩固,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发展,由于交通运输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④ 资产阶级早期的启蒙思想家,在政治、哲学、伦理、道德、艺术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思想、新学说。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障碍,在向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举起了自由、平等、人权的旗帜。十七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最早提出来了“天赋人权”学说。到了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又加进了“主权在民”的新的思想内容。这种自由、平等、人权和民主的思想,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政治、思想意识上的反映。这些新思想、新学说,都是资产阶级向封建统治阶级夺取政权,推翻封建主义制度的精神武器,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在政治上要求夺取政权的阶级要求。同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也促使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有了新的飞跃和发展。教育方面,用资本主义的教育制度代替了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科学事业方面,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以后又进入原子时代,以致当今的信息时代,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飞跃。文化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物质技术发展,人类文化知识水平也得以迅速提高。在艺术的各个领域与封建社会相比,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确实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级重要进步阶梯。但是,由于它的本质弊端,决定了资本主义的文明程度越高,社会各种矛盾会更加激化,其历史的局限性也就进一步彰显出来。
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资本主义制度的每一个进步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它处在上升阶段,资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利用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大规模开发自然资源,调整社会经济生活运转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大量物质财富的创造,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是,资本主义作为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剥削制度,又在制造着新的社会不平等,所以,资本主义制度在显示其历史进步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包含着历史局限性。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固有的基本矛盾的必然反映。
第一,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自身所产生的异化现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在法律上是具有独立人权的自由人,但工人的这种独立性是以人对物的依赖为前提的。本来,劳动产品是工人自己创造出来的,应该由工人支配自己的生产物,可现实却是,由劳动者制造出来的生产物却变成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支配和控制劳动者,工人自己的产品变成了奴役工人的工具。比如,机器在生产中的应用,本来是解放生产力、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物质手段。但在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条件下,机器的应用不是减轻劳动,而是为了提高劳动强度;不是增加劳动者的财富,而是为了缩减工人人数,使工人走向失业和贫困;不是人做物的主人,而是人受物的奴役。在资本主义社会,人对物的依赖性表现为劳动对私人资本的依赖性和依附性。从表象看,工人不像奴隶社会的奴隶那样,终身属于某个资本家,他可以在社会上自由流动,自由择业,但事实上他却属于整个资产阶级。因为在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的条件下,工人一旦离开了整个资产阶级就无法生存。在这种制度下,一个人可以不受另一个人控制,但不能不受私人资本的控制。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每个人是平等的;从人与物的关系上看,各个人又是不平等的。因此,人的独立性使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发挥,从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而人对物的依赖性又抑制了人的活力,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灾难,也正是这种社会对抗阻碍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第二,资本主义无法根除它内在的对抗性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点,不只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绝对发展生产力的趋势,它同时又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一系列无法解脱的内在矛盾。这些矛盾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是高度的社会化生产,它要求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实行社会化的组织、管理和调节,以此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按比例协调发展,保证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也只有这样,社会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社会化发展的性质和要求。然而,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在随着资本积累不断发展的同时,资本和生产资料的实际占有和控制却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或资本集团手中,从而产生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尖锐矛盾。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局限性最深刻最集中的暴露,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最激烈的表现。危机,作为生产和消费失调的现象,早已蕴藏在商品生产的内部矛盾之中,只有商品生产发展到了资本主义阶段,危机才从可能性变为必然性。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不是作为劳动产品而是作为资本产品进行交换的,资本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需要而是为了攫取利润,这就使生产呈现出不顾市场需要而无限扩大的趋势。然而,资本主义不但要求剩余价值的不断生产,还要求剩余价值的不断实现。而剩余价值的实现则取决于社会的消费能力。社会消费能力的大小,不是取决于生产商品的数量和人们的消费意识,而是取决于以所有制为基础的分配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产品,工人只得到了劳动力价值,因此,生产和消费的对抗也就产生了,这是根源于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占有制之间的对抗。经济危机的发生就是现代生产力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范围内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深刻表现,它企图通过破坏社会生产力而不改变所有制关系这种强制的方式,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内部矛盾,以保护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反而使资本主义的矛盾以更高的形式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追求剩余价值,实现资本价值的最大增殖,即最大利润,利润是推动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而实现这一生产目的的主要手段,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只有更大的生产规模和更高的劳动效率,资本才能扩大剥削范围和提高剥削程度,实现资本价值更大的增殖。但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降低产品的社会价值,生产技术的进步又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从而导致利润率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实现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却反过来与它所要达到的目的产生冲突,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矛盾。这一矛盾又必然形成对资本主义生产的一种限制,正是这种限制表明:“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而只是一种历史的、物质生产条件的和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⑤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社会化不断发展的要求,迫使资产阶级对资本占有关系进行不断调整。但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法彻底解脱的,这一基本矛盾及其派生的各种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停滞、繁荣与衰落。由此可以看出,这个社会在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和文明的同时,也在产生并不断产生出无数有悖于社会发展的现象和趋势。总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一系列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不断产生出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限制。正是这些限制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终因无力驾驭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而表现出历史的局限性和过渡性。
❹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消亡。就像奴隶主义和封建主义消亡一样,资本主义最终也将消亡。被更合理更人性化的社会形态所代替。
❺ 浅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
浅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摘要: 当代资本主义在经过战后60多年的自我调整和变革后,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特点。本文实事求是地正事这些新变化,同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历史发展总趋势,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和历史过程的长期性,对正确认识其发展历程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基本矛盾,资本主义新发展,双重性 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毋庸讳言,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经历几年的恢复以后,出现了数十年的社会相对稳定和经济相对繁荣:社会生产了有了新的巨大发展,生产关系实现了由一般垄断到国家垄断的转变,上层建筑的相应调整使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形式更加完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与新变化,并不表明资本主义返老还童、青春永驻,通过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就不难看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也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命运。 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所固有的“生产力无限发展”和“有限的市场”的矛盾在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终表现得日益尖锐。借助对信息、高科技产业和通讯网络的垄断优势,提高资本的投机性,通过制造“金融泡沫”来拉动经济,乃是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特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等,泡沫经济的迹象十分明显。金融泡沫的急剧膨胀,需要从物质部门获取更多的物质资源,以避免金融泡沫破裂,其结果是导致物质生产部门的衰败;而物质生产部门的衰败反过来又削弱其维持泡沫经济的能力。这样的趋势循环往复,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崩溃。可以说,当前的“金融泡沫”乃是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主义危机的新的表现形式。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大国凭借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向第三世界转嫁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南北矛盾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趋于尖锐。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第三世界的廉价资源,而且离不开第三世界的廉价劳动力、廉价市场和廉价商品。这种不平等交换造成了贫富的两极分化。占世界人口约17%的24个工业化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79%,而占世界人口83%的发展中国家仅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高达2.5万亿美元。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千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的人不能上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凭借其在金融和资本跨国流动中的垄断地位,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和转嫁危机,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虽然采取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贫富差距的措施,但贫富两极化依然十分严重。据统计,2008年最富有的20%的美国人年均收入达168170美元,几乎是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15倍,后者的年均收入仅为11352美元。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源分配问题。由于财富分配比例极不平衡,大部分财富被极少数人占有,而另外的绝大多数人也要追求体面的生活,所以一旦有机会,绝大多数人会蜂拥而上进行不理性的金融投资,使金融市场产生剧烈波动,供求关系发生重大转变(例如美国石油价格的巨大变动),使金融泡沫被捅破,导致经济衰退,引发金融危机。 第四,当代资本主义虽然把充分就业作为其调节经济的政策目标,但其劳动人口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1月9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12月,全美非农部门工作岗位消减52.4万个,失业率上升至7.2%,为16年来的最高点。2008年全年,全美新增失业人口达260万。即使仍在就业的工人,其实际收入也在下降。据统计,从七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的20多年间,除去通货膨胀的因素,美国实际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36%,但一般工人的实际小时工资却下降了14%。 第五,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在文化领域的反应,西方发达国家消费主义蔓延,物欲膨胀。美国的消费过热促使个人消费增长的速度已明显超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与此相对应,无节制的享乐侵蚀着社会进步的主流价值,个人的满足替代了社会共同利益的服从,极端的自我主义替代了权利与义务相匹配的传统道德观,以致像布热津斯基这样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也惊呼:“以相对主义和享乐至上作为生活的基本指南,构不成任何坚实的社会支柱。一个社会没有共同遵守的绝对确定的原则,相反却助长个人的自我满足,那么,这个社会就有解体的危险。” 马克思说过:“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当资本主义一旦不能在自己的制度框架内调节矛盾和平息危机,它就将产生深刻的震荡,乃至社会爆炸。援引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的话来说,就是:“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出现了裂缝,这些裂缝孕育着地震。人们不知道地震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和以什么方式爆发,然而却知道总有一天要爆发。”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都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发展到逐渐走向衰亡的过程,而且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可能出现曲折和反复,但这个趋势是不会改变的。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客观事物,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世长存,同样要经历一个历史过程,就如同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那样,最终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趋势,但并不否认资本主义在最终灭亡之前可能有一定的发展。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包容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能量释放过程,往往需要经历很长一个历史时期。目前,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具有二重性的,既要充分估计资本主义的发展潜力,又不能忽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病。 由于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以及国家调节机制的作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1)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即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下降,已不到3%;第二产业即制造业所占比重有升有降,大多保持在3%-4%之间;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比重则迅速提高到60%以上,美国更是高达72%。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并成为新的主导产业。(2)在就业结构方面,农业劳动人口锐减,工业劳动人数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从事服务业的白领工人和从事信息的手机、处理和传输的“知识工人”增多,而蓝领工人减少到30%-40%。(3)在金融资本反面,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本与各种工商服务业资本融合起来,扩大和加深了金融资本的统治。(4)在企业组织方面,国有企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从事高新技术行业的新型公司不断涌出,公司兼并之风此起彼伏,跨部门、跨行业的超级企业集团和巨型跨国公司加速发展,众多职工和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导致企业股权进一步分散化。(5)在国家调节方面。财政、税收、货币、计划、福利等机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国家从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转变成市场经济的调控者。(6)在对外关系方面,帝国主义旧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但西方列强仍然依靠经济交往、文化渗透、军事侵略等方式掠夺和控制不发达国家,强化“中心——边缘”式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新变化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反动的一面,实质上是一种以广大被剥削阶级和被掠夺国家作出牺牲、遭受苦难为前提的一种病态发展。例如,当代西方国家的科技进步在促使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提高了雇佣劳动制度和剥削程度,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资本的集中推动例如生产的社会化,但也加剧了垄断,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证券、股票等金融资本畸形发展,使金融体系与实物经济严重脱节,家具了资本主义的投机性和寄生性;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介乎。加剧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不惜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全球性问题。特别是东苏巨变后,资本主义内外,奥吨更加暴露出来。变得更加“狂妄”和“野蛮”。从总体上讲,除少数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富裕外,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 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和新变化说明,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以致全部社会关系方面的自我调整能力是相当强的,这使当代资本主义其矛盾的激化程度在某些方面得以缓解。随着生产科ide反战,资产阶级为了生存和统治下去,必然要被迫地对生产关系以至全部社会关系进行部分的调整和变革,使之不断地完善。虽然这些调整和变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确实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相当程度上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这将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长期历史过程。但历史大趋势是谁也阻挡不了、改变不了的。历史将无情地证明:资本主义最终灭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对此,我们应充满信心。
❻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法治社会。
❼ 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及发展趋势
1.资本来主义的历史地位 1、资自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为本质的剥削制度。与奴隶制和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着不同的性质: ...
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表现为生产的...
3.资本积累的两个社会经济后果 1、相对人口过剩 (1)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像人类社会所有的制度一样,是在生产..
❽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四历史总趋势。
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一是“必然代替”、一是“长过程发展”,这两个关键词语揭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500年的思潮、运动和制度发展的历史逻辑。
(8)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扩展阅读: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可以认为,“两个必然”揭示的是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问题,“两个决不会”探索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过程长期性的问题。“两个决不会”的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理论更加完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演进,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160多年的发展昭示,“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的内在统一性,体现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及其主题之中。
❾ 马克思如何揭示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
1、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版性,只有在实现它的实际条权件已经具备的时候,才能成为现实。资本主义在它的发展中已经为自己的灭亡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2、在现代,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已经使资产阶级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以及对政治、精神的统治,成为经济、政治和精神发展的严重障碍。生产资料从资本主义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是生产力不断地加速发展的先决条件。
3、实现社会主义,为消除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人为障碍、消除资本主义对生产和产品的明显浪费和破坏创造了前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不仅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和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4、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经济条件已经具备。资本主义还为自己准备了掘墓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者,它是最具有革命性、组织性的阶级。
5、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武装,建立了自己的政党,它同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怎样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向更高社会形态的转化,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就成为历史的必然.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人类历史上最宏伟、景深刻的社会变革,揭示这场社会变革的必然性,研究这场社会变革的规律、特点及曲折性,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使命.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资本主义曾有过它璀璨的年华.但它的每一个进步却包含着自己的反面,最终不能逃脱被更高的社会形态取代的历史命运.
(1)资本主义在历史上首起过巨大的革命作用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中的一次大飞跃.它全面破坏了封建主义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引起了——系列革命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使生产力冲破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犹如冲破闸门的洪水奔腾出来.“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总和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等,这—切都是过去时代无法比拟的.资本主义不仅消灭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厂统一的国家,而且消灭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许多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开拓了世界市场.资本主义把世界变成丁一个开放的世界,使—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渗透和竞争的新格局.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电如此.资本主义制度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在思想领域中,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从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出发,高举理性原则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维护它的宗教神学进行了无情地批判.他们以“自由、平等、博爱”以及“天赋人权”为"号,冲破了中世纪以来封建专制的精神枷锁,从而给人类带来了—次精神大解放.资本主义所以能在历史上起革命作用,根本原因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腐朽的封建所有制生产关系,建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2)资本主义的每一个进步都包含着自己的反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适应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但是它是以一种私有制代替了另—种私有制,以—种剥削制度代替另—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建立在它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是产生自己一切反面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厂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生产力的进步是伴随着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的加深,它成为资产阶级剥削工人、自己致富的手段和物质力量.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步与资本主义保守的私有制度的对立,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随它发展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对立就包含着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否定因素.虽然资产阶级巴在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但这种调整归根到底是为了保持自己存在的基础不变,这个基础就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发展着的生产力之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是无法克服的.资本主义提供了造福人类、解放人类的物质条件,但却利用这种物质条件破坏了人类的进一步解放,把人类又推向灾难的深渊.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又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和破坏.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文化、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又使社会风气腐败,精神道德颓废,社会治安恶化,这形成了显明的对照.总之,资本主义在繁荣进步的之后,包含着日益加深的社会资本主义向更高社会形态转化的必然性.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所写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他们所揭示的这一真理,主要破坏不是出于对资本主义的痛恨和对社会主义的向往,而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特征是生产的社会化.社会化生产既然已经不具有个体的私人生产的性质,因而也就否定了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基础,生产的社会化要求改变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