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市场营销的发展历史
市场营销学于20世纪初期产生于美国。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及市场经济专的发展,市场营销学发生属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传统市场营销学演变为现代市场营销学,其应用从赢利组织扩展到非赢利组织,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当今,市场营销学已成为同企业管理相结合,并同经济学、行为科学、人类学、数学等学科相结合的应用边缘管理学科。西方市场营销学的产生与发展同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哲学的演变是密切相关的。美国市场营销学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其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00~1920) 这一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提高,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商品需求量亦迅速增多,出现了需过于供的卖方市场,企业产品价值实现不成问题。与此相适应市场营销学开始创立。早在1902年,美国密执安大学、加州大学和伊利诺大学的经济系开设了市 场 学课程。以后相继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匹茨堡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开设此课。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市场营销研究的先驱者,其中最著名的有阿切·W
㈡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历史生回答你·给我追加分好不?这个网上很难找到·我是课堂笔记来的·第一版阶段:1978-1984把农民从人民公社权中解放出来,使农民获得了有限的自主权第二阶段:1985-1992把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允许农民“综合发展”--发展乡镇企业第三阶段:1993到至今核心内容:允许农民“离土又离乡”把农民从农村仲解放出来
㈢ 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结果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党关于精神文明问题,作过两个决议。一个是十年前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一个是这次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同十年前的决议制定时的背景相比,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其中最大的不同是,这次决议是在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制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是我们党的一个全新的时代课题,是一个新的艰巨的历史任务。
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正是针对当今社会的新课题,以战略的眼光,对历史的进程加以思索,选准了时代的视角,回答了这些问题。它既是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的继续,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条件下,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的思考和对策。
首先,应该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社会主义”这一人类文明和“市场经济”这一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明成果相结合的产物。而且,这两个文明之果都源于社会化大生产这种先进的生产力。这是它们两者所以能结合的根据,也是它们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的根据。从这样一个广阔的视野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它的文化涵义,看到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从而看到它同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间,不仅是相关的,而且是内在地结合在一起的。
其次,应该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而且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振兴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这个具有创造性的思路形成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联系在一起。1979年11月邓小平同志接见美国不列颠网络全书出版公司副总裁吉布尼等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他的谈话,打破了束缚我们多年的市场经济与私有制存在天然联系的旧观念,走出了难解的理论误区,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联系了起来。1985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有人问:“中国共产党一直教育人民要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现在经济改革,你们教育人民要致富,出现了少数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你们准备采取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又问:“这些现象是否反映了一个潜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即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邓小平同志果断地回答,“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邓小平同志又指出,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有能力、有信心,通过教育和法律两个手段,逐步克服并最终消除这些消极现象。这个谈话的突出之点,就是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联系了起来。
邓小平同志的这些回答非常深刻,极其精辟,是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市场经济关系的理论指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基础之上,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市场经济。因此,它的健康运作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也离不开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即离不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再次,实践也越来越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能够结合的。我国改革开放是以市场为取向的。十八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告诉我们,第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在观念更新中形成了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意识;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搞活了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从而增强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这一切都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活跃了经济生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也要求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各种关系。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深化、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更要求我们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立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比如市场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反映到精神生活中,会诱使人们“一 ...
㈣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国务院务虚会
1978年第三季度,国务院召开务虚会,研究加快中国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经
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当时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
合。”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
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
,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此,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
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
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提出要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逐步建立“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
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0年底
1990年底邓小平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
内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
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
1992年初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从理论上
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理论基础。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12日,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中国的宪法。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有关的重大问题,都
做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大大推进了一步。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历史任务,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
,经过三个阶段,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
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
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
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
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㈤ 求世界经济发展史
一、工场手工业时期
⒈14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城市工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⒉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开始繁荣起来,封建经济开始衰落,资本主义发展。
⒊17-18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封建制度和殖民统治阻碍,因此英法美诸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和独立战争,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新社会制度的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工场手工业是这一时期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二、蒸汽时代
⒈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却以工场手工业为主要形式,难以满足广大市场的需要。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又拥有广大殖民地市场的英国率先开始了一场以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的变革———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从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以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结束。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⒉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日开始了新一轮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经济,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主流。
三、电气时代
前期: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19世纪最后30年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特征,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出现飞跃式发展。
在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后来居上,英法相对落后发展缓慢,日本开始崛起,俄国有所发展。
后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战期间,英国受战争破坏,经济衰退,开始失去世界经济霸权,世界经济中心从此转移到纽约;美国大发战争横财,实力大增。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战后尤其是1924到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出现一时繁荣。
1929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空前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具有民主传统的英法美等国采取国家干预的方式摆脱危机,以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最为典型。具有专制主义特点的日本、德国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道路,意大利则加强了法西斯专政。
四、电子信息时代
时间:二战以后到20世纪90年代
美国:二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利用高新技术成果,经济持续发展。
日本和西欧:在美国扶持下凭借较好的科技实力,利用最新科技革命成果,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其崛起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日本和联邦德国发展尤为突出,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为加强经济合作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总之,在此阶段,资本主义各国经济高速发展,但由于1974-1975年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打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一度减缓。
五、新经济时代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即世界经济的网络化、数字化以及以此为推动力的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其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㈥ 综述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版为主,市场经济权为辅”的思想。
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希望能帮到你!
㈦ 市场经济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论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摘要:市场经济是一种作为基本调节方式的社会经济制度形式,不能简单地把它化约为经济所有制形式,也不能把它夸大为社会的基本制度,因此,不能把市场经济等同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或公有制,也不能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平等交换中产生的不平等的产物,
关键词温家园论文: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产物
以往我们总是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物,以为是在资本主义打破了封建专制,建立了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基础上,蕴生了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为调节和配置手段的市场经济,并进而激发了生产力的积极性和潜能,但实际并非如此。市场、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呈现为前因后果和在时间上前后相序的关系。市场经济产生于市场的发展,而资本主义则发端于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和结果。
市场是一定地区内的各种商品或某一种商品的供给和有支付能力需求的关系,因此,市场不仅仅是商品买卖的场所,而主要是劳动者之间通过彼此交换劳动产品而交换人的劳动本质的关系。市场与商品交换同时出现,据考证至少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不仅在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社会就已经有了市场关系,而且经过逐步发展,市场的形式不断更新,范围不断拓展,在封建制社会可以说市场已相当繁荣,在我们通常称之为自给自足的封闭的封建制自然经济结构中,市场遍及各处,它们就像这个自然经济躯体中的无数的毛细血管一样,推动着整个躯体的经济循环。市场是劳动者们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恰当的交换形式和手段,市场调节、促进着生产和消费的发展,可以说,经济史概括地说也是一部市场史。
在市场交换关系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调节为基本方式来发展国民经济的经济体制,其根本特征是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来调节和分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调节机制配置各种社会资源。市场经济采取的是:信息及调节机制的横向化,主要以市场对信息(最重要的是价格)进行横向传递和接收,经济主体自由取舍;决策机制的分权化,经济主体在获取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自由决策,自担风险,自享成果;财产机制的私有化,财产及利益边界清晰;激励机制的物质化,利益驱动,金钱刺激。市场经济是一种作为基本调节方式的社会经济制度形式,显然。不能简单地把它化约为经济所有制形式。也不能把它夸大为社会的基本制度,因此,不能把市场经济等同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或公有制,也不能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以往之所以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是因为,在历史上,西欧的市场经济发展产生出了资本主义。15世纪,在西欧城市市场中,不仅建立了密集的销售网络,而且逐渐产生了国际商品交易会和证券交易所。例如,1579年至1621年,由热那亚商人组织的贝桑松(Besanson)交易会,专司钱款和信贷交易,运作精细周密,货币已经开始跨国流动。拥有证券交易所和商品交易会是在欧洲诞生以市场调节为基本方式发展经济的经济体制即市场经济的最重要基础。商品交易会和证券交易所不仅扩大了市场的地域,而且使市场超越了低层次的直接交换,这样,市场已经不只是经济躯体中的毛细血管,而且成为动脉和静脉了,市场从此日益发挥在经济中生产与消费的调节和配置作用即市场经济。从距今6000多年前至500多年前,不论是在奴隶制经济,还是在封建制经济中,虽然在某些市场交易活动中存在某一些平等交换的成分,但基本上都是以武力或特权占有、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还不是以平等交换为一般的、普遍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距今大约500多年前的西欧,虽然仍是处于封建制度统治下,但在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城市中,却在经济领域中首先产生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萌芽,继而诞生了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真正突显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个人的利益和劳动受到肯定甚至张扬,极大地调动广大社会劳动者为个人利益而奋斗的积极性,刺激和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时,由于劳动者个人之间彼此先天能力和后天机遇的不同,又必然导致劳动者个人收益的差距,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结果会是能力强者越来越富,能力弱者越来越穷,贫富两极分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马太效应,即效率越高的人,在竞争中就越居优势地位,高效率者的效率也就会越来越高;相反,效率越低的人,在竞争中就越居劣势地位,低效率者的效率也就会越来越低,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二者效率高低的差别会越来越大。因而,正是在市场经济繁荣的基础上,私有财产和资本不断积聚和融合,产生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产生于18世纪的产业革命之前。资本主义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和以剩余价值最大化为目的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进而又经过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以政治制度的形式加以确定下来。可见,资本主义并不是市场经济,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平等交换中产生的不平等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作为调节方式应该是在生产与消费之间扮演一个自然的联系和显示供求关系的角色,即亚当斯密(Adam Smith)称之为的无形的手,但资本主义产生后,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能带来剩余价值的资本成为主宰,市场事实上逐渐被资本操纵,被拥有资本特权的资产阶级(资本家集团)操纵。建立在平等关系之上的市场交换导致了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的建立,资本主义制造和利用垄断,又不断产生和加深着不平等的市场交换。
㈧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改革开放,于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㈨ 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http://www.cqvip.com/qk/95786A/200704X/24200636.html
这里抄有袭一个切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