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徽派建筑的历史意义

徽派建筑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17 22:45:38

① 我们为什么要传承与保护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是明清徽商发展的实证。建筑的兴盛,与当时经济的兴盛分不开。当专徽商把生属意做到大江南北的时候,赚到了足够的银子,于是兴建了很多庭院、楼台、祠堂等,反过来气派的徽派建筑把徽派文化推向了更高的地位。促进了文化的繁荣进步。合理保护徽派建筑,就是保护文化发展的烙印。是对历史遗迹的珍贵记录进行护理、维护。

② 古徽州所辖范围和它的历史意义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新安。古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专门、绩溪、婺源,属府治在歙县,前四个县在现在的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
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雏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称为安徽省。
徽文化(即徽州文化):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程大位珠算法、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等。

③ 徽派建筑马头墙的作用和寓意是什么

1、马头墙的作用
从建筑功能来看,马头墙具有防雷、防风和防火的作内用。“马头”高昂容,特别是头尖部位与现代建筑中避雷针原理相似。雷毁马头,主体建筑则完好无损。风大会掀翻瓦块,而马头墙有了挡风的功能。至于防火,道理也很简单,火苗难以越过马头墙殃及旁边的房屋,因此马头墙也叫风火墙。
2、马头墙的寓意
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而古徽州建筑设计师们将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寓意就在于此。
看到这些马头墙,人们常常会为徽派建筑设计师们那种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徽派民居中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从高处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使人视觉上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与兴旺发达。

④ 徽州古民居的历史价值

作为徽州文化最具典型和普遍意义的载体物——那些分散存立于古徽州大地上的众多风格特异又典雅巧丽的徽派建筑,乃是中国农耕文明社会后期较为成熟的一大传统建筑样式,主要以古水口、古民居、古园林、古祠堂、古牌坊、古亭阁、古桥、古塔、古庙宇等具象实物存在为体现形式,它既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造就出来的、集合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的一种物质实体,又是古徽州社会历史上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经济、政治、以及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在物质形态和精神理念上的反映,它受到徽州山水自然因素的制约与古代民间堪舆风水理论的影响,具有高超的建造技艺和浑厚的文化蕴意,尚且地域特征鲜明,其中数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最突显,号称徽州“古建三绝”,它们融古朴、秀巧、典雅、富丽于一身,在造型、功能、装饰、结构诸方面自成一格,保持着独特的艺术风采和魅力,不仅具有实际应用功能和开发使用功能,而且具有科技工艺价值、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乃至旅游观赏价值。

徽州古民居的布局安排和设计建造注重的是建筑与环境、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透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这是它的一大特色,堪称中国古代人居建设的杰出典范之一。首先在徽州众多的自然村落里,那成片的古朴民居鳞次栉比,遥望鸳瓦鳞鳞、粉墙矗矗,棹楔峥嵘,鸱吻耸拔,跃动着和谐的美感。再从其外观造型看,徽州古民居不仅有低层及坡顶形式,而且还升高房屋顶两端或印斗式或鹊尾式的山墙使其超过屋面及屋脊,建造成呈水平线条状和对称跌落的三叠式或五叠式马头山墙(俗称“封火墙”),既可防火焚屋也可御风掀瓦,不但实用尚且美观。那些宅屋大多坐北朝南,倚山枕水,或两层楼或三层楼砖木结构,其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民间俗称三间式:中为厅堂,前辟天井,侧设两厢卧室。厅堂乃是整个宅屋的主体部分和公共场所,主要用于迎接宾客、举行婚丧红白喜事大礼、开展祭祖祀先活动等,也是居家族众会聚议事和日常起居之处。一般厅堂之间,家具陈设古朴雅致,中堂与立柱之上及两厢外壁间大多布置颇有品位的字画或者垂悬古旧楹联和书画小屏,盈溢者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屋内天井则具有通风排水、采光纳气的功能作用。居家之人端坐厅堂之上,就能够晨沐朝霞、夜观星斗,深切契合着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意蕴。有些家庭还在天井中设置假山,摆放盆景,并砌池养鱼,可谓怡然惬意。倘若依据天井位置和布局形制,徽州古民居宅屋大致可分四类:其一为“凹”字型住宅,一般为三开间、内天井,俗称“一颗印”;其二为“回”字型住宅,多为两进各三间楼房,实为两座“凹”字型住宅相向组合而成;其三为倒“工”字型住宅,实为两座“凹”字型住宅背向组合而成的双天井宅楼;其四为“曰”或“目”字型住宅,也就是三间两进或三间三进宅楼,各进之间均辟有天井且两边俱以廊房相连。整座宅屋相对封闭,除大门、边门外,只开辟用于防盗的小窗,因为徽州居民中大半成年男子都在外经商或做官,居家者多属妇孺老幼,为保障人身财产安全需要宅屋建筑密实牢固。在悠长的历史岁月里,各家门户一旦关起便自成一统,相对独立,边门一开则合族由一个大门出入,大家共同拜祭祖宗先人,这生动反映了古徽州人聚族而居历久不变的乡俗民风。同时,一村之中,往往毗连宅屋座座相挨,进进套建,一如人们惯常所云“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槛窗”之景况,其规模恢弘,又真实再现了徽州宗族世家子孙繁衍人丁兴旺的历史事实。

同其它徽派建筑物一样,徽州古民居也多采用砖木石原料构造而成,且无不将镂刻着山水人物、花草鸟兽、纹饰图案及戏文故事等富丽内容的砖雕木雕石雕构件,镶嵌应用在宅屋的门罩、门窗、门额、栏杆、梁柱、雀替、承托、柱础、裙板、庭院、花台等单元处,表现出卓绝的建筑装饰水平与高雅的实用艺术品位,使宅屋精美,如诗似画,此乃古徽州民居宅第的另一大特色。诸如黟县西递的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履福堂、膺福堂、笃敬堂等、黟县宏村的承志堂、德义堂、三立堂、乐贤堂、培德堂、松鹤堂等、歙县棠樾的五世同堂宅第、县城斗山街成片古民宅等、休宁县溪头村的三槐堂等、祁门县渚口村倪氏兄弟“进士第”(又称“一府六县”宅第)等、婺源县江湾村的培心堂、敦崇堂等、绩溪县上庄镇的胡开文纪念馆、胡适故居和瀛洲村162号章锡久户古宅屋等,此外还有屯溪区的程氏三宅、徽州区的潜口民宅、呈坎村毗接成片的明清宅第等均为徽州古民居的典型代表。有意思的是,徽州古民居如今还堂皇地走向了世界——原属休宁县黄村的荫馀堂于近年被整体原封移迁到美国麻萨诸塞州波士顿落户并供人们参观,向世人展现了透现传统徽州文化韵味的徽派建筑的奇特魅力,从而也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特殊使者”。

⑤ 徽派建筑的作用有哪些

美观,有人文历史价值,

⑥ 徽派建筑的历史渊源

徽派建筑是汉族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流行于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及严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徽派建筑最初源于东阳,是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历史上徽商在扬州、苏州等地经营,徽派建筑对当地建筑风格亦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风,各村均建祠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据《寄园寄所寄》载:“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搀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朱文公家礼,彬彬合度。
”黟县南屏全村共有30多座祠堂,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的祠堂群。村前横店街,200米长就有八座祠堂。“序秩堂”、“程氏宗祠”为两大宗祠,另有三座支祠和三座家祠,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封建宗法势力的博物馆。古徽州名门望族修祠扩宇、营建支祠,规模胜似琼楼玉宇,以显示家族的昌盛。
这些大祠堂,用料硕大厚实,有的竟采用整块长达6.7米、高1米多,宽80公分的大木料作月梁;用整根圆周2.3米、高7.8米的大木料作厅柱;开凿出整块10米多长、5米多宽的大石板作台阶。祠堂的“享堂”、“寝堂”采用一色的名贵木材,如银杏等,称“白果厅”;也有重梁叠架,称“百梁厅”。祠堂大门多作“五凤楼”,高墙翘角。整座祠堂庄严肃穆,体现出族法族规的神圣威严。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呈坎罗东舒祠融“古、雅、美、大”于一体,共四进四院,后寝宝纶阁高达13.6米,面阔11开间。著名的祠堂还有龙川胡氏宗祠、黟县敬爱堂、棠樾清懿堂(罕见的女祠)等。在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
由于文风颇盛,当地居民"处之以学,行之以商。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商财力雄厚。“盛馆舍以广招宾客,扩祠宇以敬宗睦族,筑牌坊以传世显荣”。于是乎给后世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其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徽派三绝”——牌坊、祠宇、民居等建筑实体中。

它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作为设计和实施者,江南民间的“徽州帮”匠师对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明清时代,徽商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明《五俎》云:“商贾之称雄者,江南首推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徽州邦的崛起,一批拥有资本十万、百万的富商大贾不断涌现,清代垄断盐经营的徽商竟富得可以先后接待清帝康熙、乾隆南巡,支援左宗棠平定新疆。再加上徽商贾而好儒,广交官府、文士,的本人就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徽商是官、贾、儒三位一体。因而出了大批官僚,有的成为朝中显贵,他们为荣宗光祖,炫耀乡里,除购置土地外,大部份用于奢侈性消费,大兴土木,建筑豪华的住宅、园林、书院、祠社、学校等。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装饰精致,变化自然,具有乡土气息。加之徽州盛产木材,民间向有雕刻、绘画传统,砖、木、石雕别具一格,因而形成颇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一大派系——徽派建筑。”

⑦ 徽州建筑技艺的历史渊源

追溯徽州建筑史,自秦置黟、歙两县。其山民始愿而朴,栖身于“干拦式”巢居。受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水上村落“穿斗式”影响,建筑构架由“穿斗式”萌芽、雏形,至定型的历史进化。又自秦汉后北方大批汉人流徙南迁,历经“晋宋两南渡”,特别南宋江山偏安江佐(今杭州临安)等历史演变,徽地“汉化”文风盛起,建筑技艺也受其影响、南北做法相承,融“穿斗式”与“抬梁式”于一体。
到了明代民居格局基本定型,形成以内设“天井”,三间五架“程式化”格局。这种程式化模式并深深的印在工匠的脑海里,无须图纸,只靠口传身授传教给徒弟,并一代代传承下来。
这种建筑格局的形成,也取决于明代官方制度,家庭成员结构与风水影响。《明史·舆服志》载:“王候之宅称府,官员之宅称第,庶民之宅称庐”。明代建筑等级森严,并规定“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准施斗拱”。因此平面布局比较规则,面阔只限三间,明间厅堂,次间卧室。又因子孙延绵家庭成员结构变革,以内设“天井”一进进向纵深方向“程式化”发展。依天井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第一种为“凹”字形,(徽称明三间),一进门为靠壁天井,三间朝天井露明,一厅两卧两层楼阁,楼梯设在厅堂大师壁后。
第二种为“回”形(徽称前后厅)此宅门与客厅中隔一天井、前后相对,四合式组合。两厢连廊贯通,楼梯设在廊内或太师壁后。楼上围天井一周装有飞来椅(美人靠)雕栏。
第三种为“H”形,(徽称三间两进堂),即前后沿各一靠壁天井,脊柱设在中缝上,两厅合一屋脊,亦称一脊翻两堂,内设两楼梯于连廊内。
第四种为“目”形,(徽称两进堂),组合形式为两进两天井。也有以通进深方向,两厢对称程式化多单元延伸成多进堂。
大门位置多开在中轴线正对厅堂位置,亦有与村落巷道联络方便开在两侧,还有受“风水”影响开成斜向。为使室内空气流通、形成穿堂风,中轴线以主导风向顺前就后地坪一进高一进向后增高,徽称“步步高升”。

⑧ 徽派建筑的结构特点和文化内涵是什么

徽派建筑的结构特点:
1、徽派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历史上徽商在扬州、苏州等地经营,徽派建筑对当地建筑风格亦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徽派建筑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2、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者谓之“武”,方正者谓之“文”,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它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徽派建筑的内涵:
徽派建筑反映了徽商贾而好儒、崇文重学的思想。厅内陈设条桌,桌上东边放一花瓶,西边摆一古镜,中间是时钟,寓意徽商在外永远平安。走进徽州,人们可以从众多鳞次栉比的古民居中看到“东方文化的缩影”,著名的古民居村落有西递、宏村、唐模、南屏、呈坎、昌溪等等。

阅读全文

与徽派建筑的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