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1-02-17 22:38:42

㈠ 简述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特点,及史实!!

中 国 近 代 史 综 述
综述:
此时期是从1840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止。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期综述
(1840—1919年)
此时期又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其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的封建统治,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标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此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止,共约80年间的历史。据教材内容的种种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关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且严谨的知识体系,既能体现出这个时期发展的特点及客观规律,又能涵容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可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初)
此时期的历史大事有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前者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非正义的侵华战争,即中华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而后者是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二者又有十分密切的联系。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扩大海外殖民地,以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等迫切要求中国的市场开放,用战争暴力作为达到它们目的的主要手段,而此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衰落期。到鸦片战争前,已经走到穷途末路,清政府统治腐败、经济落后、对内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扼杀新思想、新技术的发展,残酷地剥削人民,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尖锐,对外坚持天朝尊严和闭关政策,最终导致中华民族灾难的到来。虽说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是民族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由于清王朝的腐败、落后及战争中的妥协投降政策,战争的结局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外来侵略者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取得了大量的主权,中国的门户被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其两者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列强对既取得的侵华权益不能满足,力图全面扩大侵华,并趁清政府处于内战的窘境,以“修约”不成制造借口而发动,英法是主凶,美国是帮凶,俄是既追随英法又单独作案的凶犯。中国又丧失了许多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由上可知,鸦片战争后的二十年间,中国社会主要呈现出半殖民地特征,到六十年代又呈现出半封建社会的特征。但鸦片战争并未解决中外矛盾,更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虽由于时代,尤其是阶级的局限而最终失败,但有着极重大的意义且承担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与一些领导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时代特点(社会性质决定),这是以前农民战争所不曾有过的,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总之此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且在思想界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而清朝统治者在对待西方侵略的态度上,有对抗到暂时“和好”,在镇压中国革命的基础上勾结起来,从而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的历史。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此时期的主要史实有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资本主义的产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戊戌变法及义和团运动等。此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阶级关系、政治舞台及思想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社会运动态势看,既有沉沦,也有发展;在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显然居于最主要的地位,在中外暂时“和好”的形势下,清建立了总理衙门,为解决内忧外患,掀起了洋务运动,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破灭,以失败局面而告终。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19世纪中期的全世界胜利,英法美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俄德日也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不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进程。鉴于此,列强为扩大海外市场及占更多的原料产地,尤其是资本输出的场所,加紧对外侵略,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而它们之间既勾结又相互争夺。随着中外“和好”局面的结束,以武力和战争手段造成中国边境地区的普遍危机,以大举输出资本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政治侵略和文化侵略也日益加深,先后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马关条约》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标志, 《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清政府完全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驯服工具。由于侵华的不断加剧,使清统治集团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也扩大了自身的分裂和形成新的派别,但都改变不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加快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同时产生了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半封建经济的特征已经具备。而软弱的资产阶级形成两个政治派别,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和挽救民族危亡。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及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把救亡图存作为主要斗争目标,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变法(和平方式)来实现其救亡图存的斗争目标,而演出了一幕戊戌变法悲剧;以义和团运动通过“灭洋”(流血方式)来实现斗争目标,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尤其是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使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方针为“以华制华”,而后这两次救亡运动的失败都与清有极大的关系,从此以后,以推翻清政府为主要斗争目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

〈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
此时期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尤其在政治上变动极大。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汇于一流,集中地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清统治集团及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分割世界展开激烈的争夺,“一战”的爆发影响到欧洲列强侵华政策的调整,以及列强在华势力的变化,列强利用清政府及反动军阀为工具进行侵华,清统治集团完全俯首听命于列强。慈禧太后为苟延残喘,既要取悦于列强,又要消弭于社会不满,一手出卖国家主权、民族利益,一手耍弄“新政”、“预备立宪”,进行调整,但结果适得其反,直接间接地削弱了统治,促进了革命,而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资产阶级的政治积极性明显提高。随着民主思想的传播及论战、团体及政党的建立、一系列武装起义的实践、理论的指导,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但其革命成果,因其阶级局限性,革命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及其后继者对内独裁专制复辟、对外出卖国家主权,投靠帝国主义,而导致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成果,不断地进行斗争,其斗争的实质为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但最终都以失败局面而告终,这说明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需要新的阶级-无产阶级来领导,而这一时期的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一方面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掀起了复古逆流,一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民主共和和知识分子倡导新文化运动,且随着“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的推动下,中国工业迅速发展,这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中共的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中国历史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一、原始农村公社和氏族关系的残存,长期在中国古代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回存在,直到今天社会主义时答代仍可看到它的阴影.
二、皇权,长期在中国古代和封建时代发挥影响.影响很大,好像皇帝和国家手持着中国历史的指挥棒,中国历史在他的指挥棒下旋转前进.

㈢ 100年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最主要特点

1912年是农历壬子年、鼠年;中华民国元年;日本明治四十五年,大正元年;越南内维新六年,朝鲜主体元年容。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满清覆亡。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进入北洋政府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

这一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于是,1949年发生了中国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剧变。

1978年是平年,是中国农历马年,也是日本昭和53年和朝鲜平成29年。这一年对于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中国在这年成功拨乱反正,举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并且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堪称是20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剧变发生的一年。

㈣ 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是什么

分久必合
合久比分

㈤ 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什么特点

奴隶社会:国家寿命普遍较长,后期战乱不断封建社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朝代更迭频繁资本主义社会:是很重要的一环,但在中国纯的资本主义时期基本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就不多说了

㈥ 中国在历史演变呈现什么特点

“中国”一词的词义在历史的演变中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由模糊、不明确到清晰、明确。

㈦ 中国历史的特点

http://wenku..com/view/7c6fbd360b4c2e3f57276375.html

㈧ 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总结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特征(秦--清1840年前)
●政治:经历了漫长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皇权至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实行重农抑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
●文化:文化呈现出多元统一的特征,思想、文艺、科技成果突出。由于时代环境不同,文化成就也有差异,但后期实行严格的思想控制,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1归纳夏商周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经济:实行井田制,奴隶集体耕种,青铜铸造业发达,出现妇功,商人出现 ●政治:神权与王权结合,宗法色彩浓厚,等级森严。 ●文化:出现甲骨文,周易,青铜文明,天干地支纪年法
*★2归纳春秋战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经济:铁犁牛耕出现(春秋)和推广(战国),修建水利工程,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土地逐渐私有化,出现新兴的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层。
●政治:新兴的地主阶级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要求进行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为增强以争霸或兼并的实力,要求改革。
●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墨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法家思想较为受国君重视。
*★3归纳秦汉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政治:秦汉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关系奠基时期,秦汉开创的一系列制度,历代封建王朝沿袭
●经济:小农经济得到发展,丝织业发展,杜诗发明水排,统一度量衡,出现了半两钱和五铢钱,海外贸易出现丝绸之路。
●文化:科技成就突出,董仲舒改进儒学,汉赋作品较多,史学有 史记等名著
★归纳魏晋南北朝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经济:马钧改进翻车,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出现白瓷,出现草市
●政治:处于国家大分裂时期,政权林立,民族融合加强,出现九品中正制,北魏孝文帝改革。
●文化:文学有建安风骨,佛教得到传播。绘画有顾恺之,书法有王羲之。
5归纳隋唐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出现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唐朝盛世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经济:生产工具有曲辕犁,修建了隋唐大运河;瓷器有南方青瓷北方白瓷,私人作坊兴起;市坊分区,草市夜市繁荣,大城市有长安和扬州、成都等
●文化: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诗歌繁荣,艺术多姿多彩,书法家有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等。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6归纳宋元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宋三分相权,完善科举制,元设行省制。
●经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出现了五大名窑,松江丝织业发达;出现了最早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大都市有汴京、大都、泉州,全国经济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文化:出现了活字印刷术;理学出现并得到发展;宋词、话本、元曲等世俗文化成就突出;书法家有苏黄米蔡,绘画有《清明上河图》
*★7归纳明清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政治: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君主专制强化,如废丞相,设内阁和军机处。对外实行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
●经济:引进外来作物(烟草 甘蔗 玉米),重视农业发展;青花瓷产量大,出现珐琅瓷,棉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国内贸易发展,出现商帮和商业重镇。
●文化:儒家思想仍是主流,但出现反正统思想(李 黄 顾 王);小说繁荣(四大名著),出现京剧;科技出现较多总结性的著作,如《农政全书》;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束缚人们的思想

㈨ 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一、原始农村公社和氏族关系的残存,长期在中国古代社会和封建社会专中存在,直到今天社会主属义时代仍可看到它的阴影。

二、皇权,长期在中国古代和封建时代发挥影响。影响很大,好像皇帝和国家手持着中国历史的指挥棒,中国历史在他的指挥棒下旋转前进。

㈩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
和中国古代历史相比较,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呢
第一,它的历史变化非常迅速和剧烈.中国古代历史时间漫长,内容丰富,但从历史发展的宏观方面,也就是生产方式,政治体制和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看,应该说是处于长期相对停滞的状态,变化非常缓慢,外国一些学者对此大感惊异不解.例如:大文豪雨果感叹"中国真是保存胎儿的酒精瓶".而大名鼎鼎的黑格尔曾这么说:"中国历史本身没有什么发展,因此我们不必再与闻该历史的各个细节方面."当时德国还有学者说:"在我们面前的中国它没有过去,而是一个我们古代就认识它,今天依然一模一样存在的国家."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朗克(1795-1886)的说法更典型:"中国人民永远静止的人民"(见《中外文化交流史》页118-119)当然,这种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历史偏见,但确也反映出,与外国古代历史相比,中国古代历史变化较小.中国近代历史就不一样了.算到新中国成立也不过110来年的时间,而历经新旧民主革命两个历史阶段,可以说是飞跃式的变化.除了社会性质,革命阶段的变化之外,在其他多方面也表现出来,譬如,单说我们要讲的近代80年中,就发生了不下十余起震荡全国甚至有国际影响的战争,事变以及人民反抗的重大斗争.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变化之剧烈,我们学习当中应注意体察.
第二,它的社会变化非常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源于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单一的社会形态.它的表现可以分这么几点来大致看一下:
(1)表现在生方式上.中国近代始终处于旧的生产方式衰败而末死亡,新的生产方式产生而末壮大的状态.封建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呈衰败趋势,但封建经济的基石,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的自然经济,始终没有完全瓦解,相当一部分穷乡僻壤,甚至直到解放初,这种痕迹仍比较明显,而应该作为社会上新的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生产,却主要又不是来源于明末清初以来曾经孕育于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这种萌芽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几乎都被摧残殆尽),而是由依附于洋务派所办的民用企业的商股和较小规模的商办企业,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主义束缚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的,很有限,在社会生产中始终未能占主导地位.而外国资本则比民族资本要强得多.这样,中国近代的社会经济就有地方经济,小农经济,不同成份的资本主义等经济多种形态.总之在近代中国始终是多种经济并存,并不是一种生产方式出现就代替了旧的生产方式那么单纯.
(2)表现在阶级结构上.正是基于上述一点,各种经济成份交错并存,相应,也就造成多种阶级力量并存,阶级关系错综复杂的状况.我们知道.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最基本的阶级.而中国近代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存,所以主要就存在有四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另外,还有个别少数民族地区有奴隶主和奴隶,农奴主和农奴的存在,不占主要地位).而这四个阶级各自内部情况又比较复杂且处于剧烈的分化变动之中.例如官僚,买办,商人等形成的资产阶级,许多人前身就是地主,甚至一身兼地主,资本家二任.农民和工人阶级又有着天然的联系,就是破产农民中的一部分人流入城市,充当了无产阶级的后备军,成为工业无产者.就单说资产阶级吧,阶层十分复杂,可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大部分,而民族资产阶级之中,又明显地表现出上层和中下层的阶层的分野.总之,中国近代的阶级状况是很复杂的.
(3)表现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中国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比较单纯,就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而到了中国近代,不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依然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存在,而且又加上了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这对主要矛盾,中国人民肩负了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而中国封建统治者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微妙的,即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又有勾结联合的一面,具体情况又因时因事而异,所以,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格局就十分复杂.
(4)还表现在中国是列强共同控制,侵略的半殖民地这样一种特别状况.近代中国既不象独立的国家那样,也不象被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完全殖民地那样,它是被列国诸国共同宰割的半殖民地.列强各国的社会特点,地理环境,国力强弱.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等条件不同,因而侵略中国的手法,特点也不完全一样,但它们又都力图控制和影响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挟持一派或几派政治势力.在侵略当中既相勾结又相争夺,都想尽多地攫取侵略权益,但又不能独吞中国这块肥肉,不能不保持一定均势将中国置于半殖民地状态.这也增加了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复杂性.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