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沙龙历史意义

沙龙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17 20:22:30

1. 怎么让沙龙的活动丰富且不无趣,哪些活动既有意义又可以调动气氛

沙龙活动就是一个小型的聚会性质的活动,大家聚焦在一起参加一个主题活动,可以加些娱乐项目,竞猜性质的,赢的有奖励这种小互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2. 如何说明法国沙龙的历史是一部文化史

法国的沙龙起始于17世纪,谈话主题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参与者主要都是达官显贵,核心人物是著名的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她出身名门,厌倦了宫廷的倾颓奢靡而开创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个沙龙。

进入18世纪以后,沙龙文化迎来了顶峰,成为法国社会最重要的社交方式。18世纪的沙龙由谈论文学艺术变成了百家争鸣的论坛:大到世界政局波澜诡谲的变化,小到老百姓家长里短的趣闻,都可以成为话题,众多才子各抒己见,高谈阔论,针砭时弊。

18世纪众多启蒙思想家们都是沙龙里的常客,沙龙迅速成了网络全书派的聚集地,伏尔泰的喜剧,哲理小说都在沙龙里朗诵并表演,巴尔扎克在沙龙里开创了书信体评论模式 ……启蒙主义的思想在沙龙中萌芽并在思维的碰撞中走向成熟,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为法国大革命爆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沙龙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沙龙产生于14世纪的意大利,是西方宫廷文化的产物。17世纪,随着文化重心北移到法国,室内沙龙开始在法国兴起并于18世纪达到鼎盛。这一时期的沙龙彰显出文学性、批判性、消遣性和礼仪性的特征,是启蒙运动的重要阵地。

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沙龙的关注重点也由文学转向哲学思想领域。大革命中,沙龙更是具有政治俱乐部的性质,文学上的开放性由政治上的封闭性所取代。

大革命后出现过短暂的沙龙的复兴,但这一时期的沙龙已失去了其最初意义。从根本上说,有闲阶级的存在是沙龙存在的基础,随着贵族制度的彻底消亡,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的来临,沙龙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3. 什么是沙龙摄影

摄影自发明后的一百七十多年来已经在现代社会中衍生出无数的用途及角色,沙回龙摄影就是这其中的答一种。
沙龙与摄影这两个名词的结合是当时社会中上阶层开展摄影活动的产物,除了投资器材设备之外,也集合同好来研讨各种摄影相关知识,这成了现代各种摄影协会或俱乐部的起源。因此,各种摄影协会或俱乐部也就是一种摄影沙龙,也就是艺术沙龙在摄影界的翻版。
现在所说的沙龙摄影,是指这种在题材、风格、影赛、展览、运作方式等方面相对独立并有别于主流艺术圈的体系。
沙龙摄影的题材限定为人类视觉的共同经验:壮丽或精致的风景、美女(特别是人体)、充满质感的老人与天真的小孩、各地少见的奇风异俗等。与学院派和唯美主义的历史渊源使沙龙摄影有时会流于视觉的公式化,影像的内涵或文化层面的意义比较少触及(即使是拍摄异文化的事物,沙龙摄影者也会比较注重在猎奇的方向上),但这种追求唯美却容易得到大众化的认同和喜爱,故沙龙摄影赛与展览在目前仍是世界各地数量最多的摄影活动。

4. 什么叫沙龙活动

沙龙活动是指一些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相互探讨和交流的一种非正式的聚会活动。

如今,现代的沙龙活动主要是行业的企业精英汇聚一堂,进行的探讨的小规模会议类型。从17世纪,法国名人——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开始举办沙龙以来,沙龙已经越来越受企业欢迎,给企业员工创造一个公开、舒适的交流平台,给企业客户打造一个了解行业的窗口,促进企业发展。

18世纪后,沙龙的性质有所变化,谈论的话题更为广泛,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因而那时的沙龙往往成为革命的温床。随后不久,由沙龙派生出来了只讨论政治问题的俱乐部。法国大革命期间,沙龙活动被禁止,之后尽管有所复苏,但也只是昙花一现,随后逐渐演变为“展览”之意,最早的美展则是由路易十四于1667年举办的。

(4)沙龙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沙龙”一词最早源于意大利语单词"Salotto",是法语Salon一字的译音,原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从17世纪起,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

进出者,多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他们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抱膝长谈,无拘无束。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形式的聚会叫做“沙龙”,并风靡欧美各国文化界,十九世纪是它的鼎盛时期。

5. 晚年的沙龙有什么转变

晚年的沙龙有着极强的历史使命感,他以铁和血改变了中东和平进程:他撤离加内沙容,粉碎了极右翼犹太人的””大以色列””迷梦;他退出利库德集团,另起炉灶组建前进党,重写了以色列的政治版图。

此前,他不顾中东局势彻底崩盘的危险,””定点清除””了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及其继任者兰提西,封杀了阿拉法特,并建立了对以色列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隔离墙。

沙龙以””推土机””的作风,完成了从一个狭隘鹰派人物到一个理性政治家的转变,他的””狐步舞””让世界刮目相看。他的个人命运,已同和平进程紧紧相连。

6. 1863年的 巴黎举办的“被否决的沙龙” 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一章 绪论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全面梗概:这段设计史,是同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状况、思想文化意识及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等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该时期设计艺术种类的变化、设计范畴的扩大、设计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的制约和影响。然而,作为世界现代设计史,在其叙述过程中,又必须把它从整个该时期的历史上独立出来,以便于考察这一时期设计发展的线索、各种内涵、各种事件、各种人物、各种派别、各种风格特征兴衰的内在规律的全过程,而略去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变化、政治事件、经济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论述。这样,就容易造成这一时期的设计发展史同这一时期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等方面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错误印象。因此,为了便于考察这一时期设计史同这一时期与设计相关的其它历史之间的相互联系,既体现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又避免设计史与这些方面的过多重合而造成的脉络混乱,所以有必要先以绪论的形式阐述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现代设计史的起始时间;二、设计与经济的关系;三、设计与艺术、科学的关系;四、现代设计史的形态范畴及划分。现代派艺术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场艺术革命,其对象是陈陈相因的传统美术。现代设计革命的产生于19世纪末。许多艺术史论家在谈到现代设计的起源时,总想找出一个确切的时间,因而意见不一。在笔者看来,企图找一个确切的时间作为一场设计革命的起源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能够让我们听起来更信服。但是每一种说法似乎又都有道理。有的学者认为现代设计起源于1863年,因为这一年在巴黎举行了“被否决的沙龙”,美术创作新风格就此出现,而艺术与设计又如一对孪生兄弟;有的学者认为现代设计诞生于19世纪六十年代后半期的五年,因为那五年孕育着未来……如此种种,聚讼纷纭。 1、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初,欧洲各国先后进入了或者完成了工业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标志着西方从封建社会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而且引发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2、在社会经济、生活和思想文化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给人类对于物质资料生产的观念巨大影响。其中最大的莫过于日新月异的发明。而“发明”一词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一种新的设计式工艺,没有活跃的思维是不可能有所发明的,一切发明都是一种巧妙、合理和成功的设计。 1、发明创造:18世纪后半叶的发明从冶金技术革命,到高炉,再到无碳炼钢法、平炉炼钢法,大大提高了冶金技术和水平。使制造业的动力结构发生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19世纪末,科学发明产生的影响是令人难以想象的。1877年,照相摄影的发明深刻地影响了艺术文化界,但不久以后,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又一次使文化艺术最急速地向前发展。2、现代设计艺术: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前十年里,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连带了文化的更新,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设计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接连不断的发明所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发生了许多人们不愿发生和面临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妥善的处理。这些问题固然有许多是社会制度、阶级关系造成的,但是,也有一系列问题是与生产过程、产品功能、规格标准,以及外观形态的设计相关的,这就要求整个社会,特别是物质产品的设计者,生产组织者,乃至整个国民,具有一种适合新时代、新环境的设计思想和意识。而新的生产工具、材料、能源、动力为探索进行这个新的设计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1、艺术风格流派的转变是指现代派美术的产生。而现代派美术产生,是艺术家力图在艺术上摆脱传统的写实主义手法束缚的结果。19世纪上半期,以安格尔为首的学院派已经体现了写实主义的危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艺不断对学院派艺术进行冲击。尽管印象主义尚有自然主义之嫌,但是他们对色、光的探索是建立在当时对色和光科学研究和发现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当时科学技术发展以后,对于艺术影响的一种必然结果。新的社会情势下,艺术家已不满足于传统,从观念上已经对于传统艺术动摇了。美术与设计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两者之间也有着不少的联系,特别是在造型与装饰的形式语言方面。也正是二者之间的这种联系,使现代派美术影响到了设计,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2、总之,导致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在19世纪末,确实出现了许多闪光的时间,发生了一连串与人类生存、生活方式变革的重大事项,作

7. 沙龙是什么意思

“沙龙”原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从17世纪起,巴黎的版名人(多半是名媛贵权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

进出者,多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他们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抱膝长谈,无拘无束。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形式的聚会叫做“沙龙”,并风靡欧美各国文化界,十九世纪是它的鼎盛时期。


(7)沙龙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发展历程

从17世纪开始,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在那图书不普及,各种宣传工具也不发达的年代,具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个展现自己扩大影响的极好舞台。

第一个举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1588-1655,又译为“朗布伊耶”)。由于集中了当时法国的许多名流、学者,成为当时巴黎,乃至整个法国最有名的沙龙。

18世纪后,沙龙的性质有所变化,谈论的话题更为广泛,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因而那时的沙龙往往成为革命的温床。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也曾有过一个著名沙龙,女主人就是今天人们还经常提起的林徽因,可见这种社交方式很早就传到了中国。

8. 酒吧文化的历史

说起酒吧的历史,还得从“吧”这个词说起。也许通过对这个词的知识考古,可以把捉到一些酒吧浮出的历史面影。“吧”英文为:“Bar”, 它的本义是指一个由木材、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的长度超过宽度的台子。中文里“吧台”一词是一个独特的中英文组词,因为,吧即是台,台即是吧。顾名思义,酒吧也就是卖酒的柜台。
那么,卖酒的长柜台是如何进入酒馆并喧宾夺主一跃成为酒馆里的主角?在这一喧宾夺主取而代之的过程中,“吧”在酒馆的舞台上,成功地表演了一个出位秀。它使“吧”的含义逐渐超出了柜台的狭窄范围,而延展为一个空间、一个场所或一种结构与功能。今天,当我们提到“吧”时,几乎已没有了原初台子的含义,而主要是指一幢房子、一个空间、一个场所。“吧”因此也就开始招摇在都市的大街小巷。随着“吧”的词义扩展与延伸,出现了迪吧、网吧、聊吧、陶吧、茶吧等新的造句组词。出位秀不仅让“吧”成了酒馆的僭越者,还让“吧”从酒馆延展到更广阔的城市舞台空间。
我们知道,酒吧的主人——酒馆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酒馆作为大众平民的公共消费场所,桌椅板凳是必备的,但吧台或柜台却是可有可无。在今天,我们也经常会光顾没有吧台或柜台的小酒馆。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吧台以怎样的方式进入酒馆,并成了主角。虽然吧台逐渐在酒馆里占据了显要的位置,但与馆或店相比,“吧”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长台,它为什么能取酒馆而代之,成功出位并占尽风光。这不能不能说是一个令人费解又饶有趣味的问题。
一种称呼的改变,一个词语的流行,仅从语言的功能所指上来分析是不够的。语言的变化与流行经常反映着时尚生活的流变,表明当下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发生了改变。革命年代人们互称“同志”,开始只限于同一团体、组织、政党或有共同理想追求的人,后来这一称呼泛而广之,人们之间都以“同志”相称,它表明革命已成为时代的风尚。告别革命,进入商品经济时代,人们逐渐丢弃掉了那些老旧的称谓,开始以“先生”、“老板”相互称呼。这种词语称呼的变化可以说是监测时代变化最好的晴雨表。
酒吧取代酒馆的过程同样反映着都市生活发生了某些微妙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把捉住这些微妙变化的来龙去脉,以及其中隐含的时尚趣味。下面的考查,或许能让我们捕捉到“吧”出位的一些内在历史缘由。 酒馆的吧化与社会的商业化同步进行,它迎合了商业时代的消费时尚,酒吧变成了商业时代的时尚消费空间。
19世纪以前,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处于不发达的低级阶段。小生产维系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人们从集市或小铺店购买一些有限的生活必需品。集市交易构成商品交换的一般形式。随着大工业生产的蓬勃发展,随着大都市的崛起,乡村式的集市贸易已难以满足都市的消费需求,于是,崭新的商业模式在大都市建立起来,百货大楼鳞次栉比,环境舒适的商店、商场让人流连忘返,更有发展到今天的大型超市、购物乐园、连锁店等等。商店、商场在都市的繁荣发展,使商业化成为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流行时尚,它成为都市化生活的时髦标签。当一种时尚普遍流行于社会,成为人们憧憬、向往、仿效、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时尚就会施展一种魔力,释放出一种诱惑,使整个社会生活进入时尚着魔的状态。社会的时尚着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行为、语言、观念等方方面面打上明显的印记。
美国社会历史学家安德鲁·巴尔在《饮酒》一书中写到,19世纪以前,酒馆与私人住宅的区别仅在于门上的一块招牌。酒馆内部比较简陋,一般分为公共营业室、吧台、厨房和私人空间。客人到酒馆主要在公共营业室活动,只有那里才摆满着桌椅。那时的吧台只具有比较单一的付货、记账、收款的功能,并不是客人饮酒活动的空间。到了19世纪20年代,大都市的商业有了更为繁荣的发展,尤其是零售革命对大都市的消费生活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并引领着都市消费生活的时尚。商店已成为都市的时尚空间,逛商店成为市民时尚生活的重要部分。这种逛商店的购物时尚在今天依然保持着它的新鲜魅力。面对都市的时尚潮流,原本就比较简陋的小酒馆越发显得不合时宜。为了追赶时尚的潮流,迎合市民的消费趣味,改变落伍的形象,酒馆的经营者和设计者开始向商店寻求灵感,摹仿挪移商业柜台的风格。眩目耀眼的商店风格逐渐影响酒店的设计风格,尤其是琳琅满目的商业柜台直接影响了酒馆的吧台设计,使吧台从不显眼的角落进入到公共活动空间,登堂入室,大展风姿。再加之照明设备和玻璃器皿的使用,使吧台成为非常炫目耀眼的商业柜台,酒馆也因此与大都市的商业时尚风格相互呼应,并与都市的商业消费时尚融为一体,成为大都市商业消费生活的重要场景和景观。从此,吧台成为酒馆中值得炫耀的东西,在西方很少有酒吧在开业时不宣称自己有很长的一个吧台,经常会有媒体广告告诉人们哪里有本地、本市甚至该国最长的吧台。经过商业时尚化的改变,小酒馆在大都市商业消费时尚的洗礼中演变为商业氛围浓重的时尚公共空间。逐渐,人们开始把酒馆叫做酒吧,酒吧慢慢地取代了酒馆,并成为具有独特功能的休闲消费场所。如此看来,酒馆的吧化也就是酒馆的商业柜台化,酒馆的百货商店化,它将商业时代的消费时尚风格引入老旧简陋的酒馆,使之成为大都市展示商业时尚的美丽橱窗。 今天,吧台在酒吧里依然占据着十分显要的位置,它依然是酒吧空间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设计考究的高柜台,台面上摆放着啤酒机。柔和的灯光打射在吧台上,各式各样,不同品牌的酒琳琅满目,无一不发散着醉人的光泽。悬挂的玻璃酒杯,倒映着迷离的光影,光影里亭亭玉立着靓丽的吧女,不由得让人一下子醉入其中。酒不醉人人自醉,这就是吧台的魅力。围绕着吧台的魅力,人们逐渐喜欢依围在吧台的周边喝酒,不仅点起酒来非常方便,还可以跟吧女闲聊上几句。为了满足客人的需要,于是,设计出了酒吧独有的吧台凳,吧台成了饮酒的公共空间。有些酒吧在吧台内还特别安排了专门陪客人喝酒聊天的吧女,更使得在吧台上饮酒平添出许多诱惑,至此,吧台的魅力几乎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这魅力的背后是大都市商业时尚的浸染,是商店柜台橱窗风格的植入,是商业消费时代生活方式的时尚流行。顺应它迎合它,意味着从仆变成了主,从附属变成了主题,从次要变成了显要。吧台的魅力显示着商业时尚的魔力。
在商业时尚流行潮流中,吧脱颖而出取酒馆而代之的另一个原因是酒馆自身粗鄙简陋的历史。一种指称流行开来,而另一种指称被取代或被淘汰,表明被取代被淘汰者已成为落伍。在西方,小酒馆就是这样一个落伍者。说到酒馆,我们知道它存在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从人类有了商旅交通的活动开始,各式各样的客栈、驿站、小旅店、小酒馆便应运而生。尤其是航海贸易的发达,在港口地区人口聚集,为船员等流动人口提供服务的各种设施也逐渐增多起来,小酒馆因此兴旺发达。那些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人们脱离了家园村落的行为规范,他们及时行乐、饮酒寻欢。小酒馆成了放浪形骸、纵情宣泄的理想之地。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月光胡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中对海港区的酒馆胡同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我喜欢异乡城市里这些胡同,喜欢这些充满一切激情的肮脏市场,这种麋集着对海员们的种种诱惑的秘密场所,那些海员们在陌生而危险的海洋上度过孤寂的漫漫长夜之后到这里来投宿一宵,在一个小时内把他们无数销魂的美梦化为现实。从这儿的小房间里飘来诱人的音乐声,电影院前贴着美女的醒目招贴,门洞里四方形的小烛台闪着昏暗的光,向人发出亲切的问候,分明是在招徕顾客。透过一扇房门的门缝,裸露的肉体在珠光宝气中闪着微光。咖啡馆里醉酒的人们在狂喊乱唱,赌徒们在大声争吵。海员们在这里邂逅,总要露出会意的笑容,他们的呆滞的目光顿时神采奕奕,充满了生气,因为这里一切东西应有尽有,女人和赌博,饮酒作乐,冒险奇遇,肮脏和伟大的。这些街道,不论在汉堡、科伦坡或哈瓦那,全都一模一样,正如奢华的大街,也随处都一模一样,因为生活的上层和下层外形相同。这些非资产阶级的街道,是情欲未受节制的世界最后残存下来的奇妙的一角,在那里,欲念可以粗野无度地发泄,这些街道,又是一座黑暗的激情的森林,布满冲动的小野兽的丛林,因其所显露的而激奋人心,因其所隐藏的而诱惑迷人。”(341—342页)值得注意的是,茨威格在描述酒馆街道时使用了上层与下层、资产阶级与非资产阶级的等级概念。小酒馆显然与上层社会或资产阶级生活空间格格不入,它属于非资产阶级下层社会的生活空间。低级下流、简陋粗俗、纵情声色、酗酒狂欢、三教九流、藏污纳垢一直就是酒馆的历史形象。这种历史形象由来已久,至少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并一直延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西方文学作品中,较早以小酒馆为背景描写底层社会生活的作品当属法国作家欧仁?苏的《巴黎的秘密》(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巴黎的秘密》于1842年在法国《评论报》上连载发表。巴黎的秘密藏在那里?巴黎的秘密就藏在藏污纳垢的小酒馆里。我们还是跟着欧仁?苏的导游走进巴黎的小酒馆看一看:“白兔酒馆座落在费维街的中段。这家小店占着一座高房子的底层,门面有两个吊窗。在拱形的阴暗胡同口,摇晃着一盏灯笼,已破裂的玻璃上用红笔写着‘供客住宿’。这是一间宽大但低矮的饭馆,烟熏的天花板上一条条黑色的椽子,一盏破旧的吊灯发出暗淡的光亮。石灰粉的墙上到处都裂了缝,画着一些鄙俗的画或用俚语写着一些警句。地上长起了硝,到处是泥;吊灯下面,门右首,是奥格雷斯的柜台,柜台的下面撒着一把干草,当作地毯。——柜台面上钉了一层铅皮,上面摆着一些箍着铁箍、用焊锡标明不同分量的大酒杯 ;墙上钉着一块木板,上面有好几个玻璃瓶,造型是皇帝的全身像。酒瓶里装着红绿混合的饮料,名字有‘健身酒’、‘百里香’等等。”“酒馆里的客人,有男有女,这里是面容粗野鲁钝,那里是谈笑时庸俗下流,还有的是沉默忧郁,迟钝痴呆。”(12页)这就是19初的巴黎小酒馆,粗俗简陋,是底层市民的公共活动空间。 随着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和发展,尤其是中小资产阶级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他们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市民社会开始寻求和营造适合自己的公共活动空间。虽然,有些资产阶级暴发户、投机商曾经是经常光顾小酒馆的客人,从某种意义上,小酒馆可能就是他们发迹史的见证人。但随着资本的积累、财产的富裕,资产阶层对奢华的欲求越来越高。再如往昔那样,出入粗俗简陋的小酒馆已不符合资产阶级日益上升的社会身份,资产阶级需要新的社会地位,需要新的社会形象,需要新的公共交往空间,需要新的消闲娱乐方式,他们要求有自己的社交场所和展示自身的社会活动舞台,从而摆脱卑微低下的地位。小酒馆残留下来的粗俗简陋的记忆需要慢慢地抹去,连同小酒馆的称谓本身。至此,酒吧一个新时尚的代表,乔装打扮,穿上资产阶层的浮华衣装,迎请新客人的到来。
酒吧的出位僭越,小酒馆的落伍退去,从公共交往空间的角度看,具有着某种空间社会学或空间政治学的意蕴。从17世纪开始,商业的发展,贸易的流通,城市的崛起,逐渐形成了市民社会。以城市为聚集的市民阶层,具有强烈的交往欲求,他们抛弃了古老的乡村式生活方式,告别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状态。市民阶层要确立自身的社会地位,就要有自己的公共领域,要有自己的公共交往空间。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贵族社会垄断着公共交往空间,其主要形式是宫廷宴会和沙龙。宫廷宴会和沙龙具有严格的等级要求,出入其中的必须是有贵族头衔的人,这是小圈子的聚会交往,并形成了一套特殊的礼仪规范、语言方式和游戏规则。能够成为贵族,能够步入上流社会,能够进入沙龙的社交圈子,曾经是许多人的梦想,尤其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梦寐以求。他们不惜重金买下贵族的头衔,改头换面,改姓换名,还要忍受贵族奚落的屈辱。维尔纳.桑巴特在《奢侈与资本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一书中写到:“在整个早期资本主义时代,社会观念一直认为富人的终极目标毫无疑问是最终为社会上层、绅士或贵族阶层所接纳 ;强调这一点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显贵阶层的贵族特征表现在一个人被承认贵族并不是只因为其财富,而是要求具备完全非资产阶级特征的品质。与实际的商业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及培养家族传统——这体现在贵族佩戴纹章这一不变的习俗中——是被上层社会接纳的先决条件。”(16页)在贵族社会等级森严的制度挤压下,资产阶级一直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他们梦想跻身于上层社会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贵族;可另一方面,卑微的出身、商人的气息、非正宗的血统、礼仪教养的缺乏,使他们很难如鱼得水般地融入贵族阶层。一夜之间可以暴发一个资本家,但经过三代未必能培养出一个贵族来。虽然,出于物质财富的考虑,贵族们不得不出卖高贵的头衔,但骨子里的歧视和不认同,使进入贵族沙龙的资产者即尴尬又难受。他们需要真正属于自己的公共交往空间,需要建立自己的活动舞台。对于中小资产阶层,这种需要也就更加迫切和强烈。他们开始建立适合于自己、属于自己的公共交往空间,搭建自己的活动平台。改造小酒馆,使之沙龙化一些但并非贵族式的沙龙,而是一种平民式的沙龙。这就是酒馆的吧化。与沙龙相比,酒吧是一个可以自由出入的平民化空间,这里没有森严的等级限制。在这里,你可以附庸风雅,高谈阔论,也可以纵酒狂欢 ;你可以温馨浪漫,有情有调,也可以低俗下流,无品无味。总之,酒吧开始构筑一个崭新的公共空间。这是一个开放的多元杂揉的公共领域。它是以中产阶级品性为中线的中间地带,既吸收了贵族沙龙的奢侈豪华,又残存了下层酒馆的恣意放纵。也许,正是这样的中间地带,不仅符合资产阶级市民阶层的社会身份,还使资产阶级摆脱了进入贵族沙龙时所面临的尴尬难受的困境。 讲到酒吧与沙龙的关系,不能不提及酒吧与咖啡馆的某些历史关联。在酒吧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咖啡馆的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18世纪中叶,一位西方学者把巴黎这座城市称为 :“欧洲的咖啡馆”,可以想见,咖啡馆在当时兴旺发达的盛况。当时还有一句评说巴黎的话是 :“巴黎模仿宫廷”。模仿宫廷的最佳范本当属沙龙,而模仿沙龙的最佳范本应该说是咖啡馆,或者可以说咖啡馆是沙龙风格的一个变种。与沙龙的贵族式豪华相比,咖啡馆可以满足一般富裕市民的欲求,为城市中产阶级提供交往休闲的场所。“从17世纪开始,由于糖的作用,可可、咖啡、茶在欧洲成为必备品。这些饮料流行于上层圈子,尤其是在宫廷。例如,路易十四在1670年接待苏丹穆罕默德四世的使节时尝到咖啡,从此,咖啡在法国便为人知,而且被引入宫廷社会。与这些刺激性饮料相关的是,大众咖啡馆作为一种新型的奢侈物开始出现,这在大城市里尤为突出,它将在以后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奢侈与资本主义》, 126页)到17世纪中叶,咖啡已成了市民当中富裕阶层的一般饮品。后来,随着第一家咖啡馆开张,到18世纪初,伦敦已有3000多家咖啡馆。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一书中认为:“咖啡馆的繁华时期是在1680?1780年,——无论何处,它们都首先是文学批评中心,其次是政治批评中心,在批评过程中,一个介于贵族社会和市民阶级知识分子之间的有教养的中间阶层开始形成了。——咖啡馆不仅向权威性的圈子自由开放,进入其中主要是广泛的中间阶层,乃至手工业者和小商人。”((37页)与咖啡馆繁荣兴盛几乎同步,这一时期的小酒馆也蓬勃发展起来。在这种同步或联动的发展过程中,咖啡馆与小酒馆相互影响,咖啡馆模仿的沙龙氛围,那种适度的兴奋、温文尔雅的风格、高谈阔论的话题、浪漫的情调渐渐渗入简陋粗俗的小酒馆。让小酒馆穿上巴洛克式的漂亮衣装,再给它取上一个时髦的名字 :酒吧。至此,咖啡馆与酒吧联手建构出充盈着布尔乔亚趣味的公共交往空间。
在考察酒吧诞生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对西方公共交往空间的嬗变进行了历史性的回描。这一嬗变的历史大致可勾勒为宫廷—沙龙—咖啡馆—酒吧。公共空间的嬗变过程,体现出公共空间的活动主体从贵族阶层向市民阶层的转换,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转换的完成并不是建立在截然对立冲突的抵抗性基础上的,它呈现出的方式是模仿的变种。这种模仿的变种是在退而求其次的诱惑与欲求的满足中建立起来的,沙龙是宫廷的模仿和变种,咖啡馆是沙龙的模仿和变种,酒吧是咖啡馆的模仿和变种。正是在这一模仿与变种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通过商业的物质力量,在都市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公共交往空间及娱乐消费空间。模仿的变种使资产阶级的空间建立始终保持着贵族化与平民化之间的必要的张力。一方面是禁不住贵族空间的诱惑,对之模仿;另一方面是平民性保持,但使之变种。应该说,酒吧空间的建立十分典型地呈现出了这些特征。与贵族化的宫廷与沙龙相比,酒吧空间的建立无疑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瓦解了贵族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为市民敞开了更为广阔的公共交往空间。然而,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民公共领域。这一点我们从酒吧对小酒馆僭越的历史中,从酒吧出位秀的表演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资产阶级公共空间取得胜利背后的决定性力量来自商业经济的强大物质力量。人们可以自由地出入酒吧,虽然没有了等级森严的限制,但消费水平、消费能力的限制依然存在。过去,贵族的徽章是出入沙龙的通行证,今天,金钱变成了特殊的徽章,货币成了出入酒吧的通行证。物质消费的意识形态依然垄断在都市的公共交往空间,虽然它是又一个变种。

9. 英语沙龙,沙龙什么意思

英语沙龙英语名称为“English Salon”,和英语角一样,英语沙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练习英语口语的活动。

全世界非英语母语国家,除了中国,很少有国家有英语沙龙,英语角这样的活动。甚至包括英语教育盛行的日本,你无法在那里发现英语沙龙,英语角这样的活动;取而代之的,是英语口语教室等等由外教引导的小班制会话英语课程。

“沙龙”一词最早源于意大利语单词"Salotto",是法语Salon一字的译音,原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从17世纪起,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

进出者,多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他们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抱膝长谈,无拘无束。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形式的聚会叫做“沙龙”,并风靡欧美各国文化界。

(9)沙龙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一、沙龙历史发展

从17世纪开始,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在那图书不普及,各种宣传工具也不发达的年代,具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个展现自己扩大影响的极好舞台。

18世纪后,沙龙的性质有所变化,谈论的话题更为广泛,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因而那时的沙龙往往成为革命的温床。随后不久,由沙龙派生出来了只讨论政治问题的俱乐部。

法国大革命期间,沙龙活动被禁止,之后尽管有所复苏,但也只是昙花一现,随后逐渐演变为“展览”之意,最早的美展则是由路易十四于1667年举办的。

尽管法国大革命对沙龙有很大的影响,但沙龙仍风靡于欧美各国文化界,19世纪是它的鼎盛时期。

二、区别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城市里开始出现三种英语口语交流活动,分别是:英语角(English Corner),英语沙龙(English Salon),英语派对(English Party)。

1、英语角

100%都在室外举行,如公园,广场,校园等等,参加者学生居多。

2、英语沙龙

100%都在室内举行,如图书馆,教室,咖啡馆等等,参加者以社会人居多,英语沙龙的目的还是以提高英语口语为主,但由于参加人员多为社会人,因此话题更广泛,同时,相对于英语角,英语沙龙的口语水平往往更高,毕竟参加人员是早已离开学校的社会人。

3、英语派对

100%在室内举行,如咖啡馆,白领会所等等,参加者基本为社会人,提高英语口语已经成了次要的目的,因为英语派对的参加者往往是外企人士,英语本来就是工作语言。

参加英语派对的目的主要是使用英语进行社交。语言本身是文化的载体,使用英语进行社交往往能突破很多的社交心理阻碍,从而进行更深的交流。

各种外语学校都经常在招生广告中宣称有免费的“英语角”,“英语沙龙”或“英语派对”,这仅仅是为了吸引潜在学生前往,而一旦参加,这些免费的英语口语活动会在片刻后迅速变成课程宣传会,学生招生等一些活动。

阅读全文

与沙龙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