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本溪市有哪些名胜古迹
本溪市中的一个水洞,存在着很多著名的景区,而且都是由几处景区所组成而来的,对此本溪名胜古迹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溪名胜古迹有哪些
五女山
五女山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北侧8公里处,相传有五女屯兵其上,因此得名。这里曾是高句丽民族开国都城,作为高句丽王城之一,桓仁五女山山城与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遗迹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女山景色秀美,山上的飞来峰独矗一帜,一线天幽壑深远,鬼斧神工。一线天最深处31米,最窄处0.65米,站在其中向上仰望,仅为一线蓝天。你还可登太极亭凭栏远眺,观山下川流迂曲;登临点将台,则可见桓龙湖卧踞足下,十分壮美。五女山山城依山势而建,呈不规则的楔型,南北长1540米,分山腰的外城和山顶的内城两部分。山城东、西、北三面都是百尺峭壁,南面是险峻的陡坡,地形易守难攻。目前城内主要发现了3处大型建筑遗址以及城墙、哨所、兵营、蓄水池等遗址。五女山博物馆座落在世界文化遗产五女山山城西南脚下,依山傍湖,环境幽雅。博物馆内采用多媒体幻影成像、场景复原、电子图书等表现形式,重现了高句丽初创时期的辉煌历史,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❷ 介绍一下本溪好吗
本溪地处辽东山区,这里山高林密,是辽宁东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河流纵横,本溪确实是"水之源"地。但"本溪"名称的由来,还另有渊源。本溪得名于本溪湖。本溪湖位于市内,湖面不及15平方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小的湖了。别看湖小,却也小有名气,曾被列入关东十景。清代同治年间处士高升先所书"辽东本溪湖"刻石于湖口,湖旁筑有慈航古寺,建于明末,梵音香火曾盛极一时。此湖四周峰峦回抱,外阔内狭,极似犀牛角做的酒杯,故称"杯犀湖",谐音"本溪湖"。从此,以湖名市。1939年正式设立本溪湖市。新中国成立后,才去掉"湖"字,定名为本溪市。本溪是一座闻名遐尔的煤铁之城,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这里峰岭耸翠,重峦叠嶂,山地约占总面积的80%。本溪市依山建城,群山环绕,又有太子河穿城而过。登高俯瞰全市,楼群在高岗低丘间鳞次栉比,街道于山岭之中纵横交错。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构成独特的城市景观。
本溪历史悠久,在庙后山考古发掘出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表明,在四、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不仅填补了我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的空白,而且为研究东北亚人类分布和转移提供了可贵的历史资料。
本溪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有:本溪水洞、关门山、九顶铁刹山、观音阁水库、大石湖、望天洞、五女山、温泉寺、汤沟、桓龙湖、大雅河漂流等等
❸ 本溪教育的历史渊源
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庙后山古人类遗址的发掘,见证了早在20——3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古人类文明。从大量的出土文物中,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独有的历史文化特征。由于境内矿产资源丰厚,明清时期采矿业和手工作坊业兴起,使本溪湖街、田师傅、碱厂、清河城、草河口等地商贾云集。在重要的集市,开始出现茶社、评书、大鼓书、二人转、河北梆子、京剧、皮影戏等小型演出。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县内各地区每逢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民间耍龙灯、扭秧歌、耍社火、踩寸跷等活动比较活跃。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同升、丹桂茶园在本溪湖建成后,相继邀请外地戏班来演出。1910年(清宣统二年)本溪县图书馆交付使用。1916年(民国5年)至1928年(民国17年)县内常有不同的戏曲演出,包括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也曾率团来县内演出。东北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实行奴化统治,禁止艺术团体进行演出,使文化活动受到限制。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组建文化机构,先后成立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文工团,组织文艺骨干深入全县各地进行巡回演出,使县内群众文化、文学创作、新闻广播、电影电视、美术、摄影、图书、档案、文物、编史修志等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满族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县委、县政府相继建立了各种文化管理机构,加大了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各种文化专业队伍和业余创作队伍。各类文化活动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为人民群众做喜闻乐见,有力地配合了党和政府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起到了宣传群众、团结群众、教育群众、鼓舞群众、激励群众投身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作用。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划辽阳、凤城、兴京三县边地设置本溪县,大量满族人迁入境内居住,后陆续又有山东、河北、云南等地移民至此。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境内汉、满两族杂居,互有通婚,互为融合,逐步形成了汉、满共有的生活习俗。而朝鲜、回族则部分保留本民族特色生活习俗。其他民族人口稀少,生活习俗基本随同汉、满两族。从新中国成立至2000年底,本溪县各族人民破旧立新,移风易俗,崇尚文明,共同积累了丰富的劳动、生活、处世经验,形成了独特民族习俗和方言俚语。
最具满族特色的风俗习惯有“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媳妇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这些风俗习惯是满族群众长期与自然环境相克相生中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与智慧。
❹ 我想知道本溪的由来
据《史记·匈奴列传》载,战国时期。“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是时本溪市区、本溪县(指今所辖境域,下同)为燕国辽东郡襄平境内;桓仁县(指今所辖境域,下同)属燕国辽东郡外徼,为高夷部族辖地。 公元前221年,秦灭燕统一中国后,将全国划分36郡,本溪市区、本溪县属辽东郡襄平县;桓仁县属辽东郡外徼。 汉代,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幽州辽东郡襄平县。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灭卫氏朝鲜,增设乐浪、玄菟茧、真番、临屯4郡,桓仁县属玄菟郡;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扶余王子朱蒙避难逃亡至纥升骨城(即今桓仁县五女山,有旧城遗址),建国立都号称高句丽,为中国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年(汉平帝元始三年,高句丽琉璃明王二十二年)移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纥绝升骨城做为高句丽都城长达40年;之后,桓仁地域一直为高句丽部族政权辖地,直至唐代。 三国时期,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幽州辽东郡襄平县。 西晋时期,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平州辽东郡(国)襄平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平州辽东郡襄平县。 南北朝和秦朝时期,本溪市区。本溪县属高句丽部族政权所辖。 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唐灭高句丽,收复辽东故地,置安东都护府,本溪市区、本溪县属河北道安东都护府辽城州都督府;桓仁县属河北道安东都护府哥勿州都督府。 公元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大柞荣建立渤海国,桓仁县属渤海国西京鸭渌府桓州。 公元909年(辽太祖三年),契丹占据辽东,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契丹部族辖地;公元919年(辽大祖神册四年),契丹修辽阳故城,改名为东平郡,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东平郡。 公元926年(辽太祖天显元年),灭渤海国,改其地为东丹国,是时桓仁属东丹国;公元980年(辽景宗乾亨二年)废除东丹国,改置东京道,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东京道辽阳府,桓仁县属东京道鸭渌府。 1125年(金大帝天会三年),金灭辽,继而废道置路。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东京路辽阳府,桓仁县属东京路婆娑府 。 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在辽阳等处设置行中书省,翌年改东京路为辽阳路,本溪市区、本溪县属辽阳行省辽阳路,桓仁县先属辽阳行省婆婆府路,后改隶婆娑巡检司。 1371年2月(明洪武四年〕,置辽东卫指挥使司,同年7月改置定辽都卫, 1375年10月(明洪武八年)又改置辽东都指挥使司;1377年(明洪武十年)改所椿州县为卫、所:1403年(明永乐元年)设置建州卫;1409年(明永乐六年)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本溪市区。本溪县属辽东都指挥使司东宁卫,桓仁县属贝儿子都指挥使司建州卫。 1644年(清顺治元年),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于辽阳府; 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移府盛京(后改为奉天府),降辽阳府为辽阳县;1664年(清康熙三年),升辽阳县为辽阳州;至1906年本溪县设治前,本溪市区、本溪县分属于奉天府辽阳州、兴京抚民厅、凤凰厅三地。清康熙年间桓仁一带被列为封禁地;1877年(清光绪三年)设置怀仁县,隶兴京抚民厅。 日俄战争结束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本溪地区活动频繁,强行开采煤炭资源,中日交涉事宜日多;加之本溪地处山区,煤炭。木材、山货等资源丰富,人烟日渐稠密,匪息屡起。盛京将军赵尔巽,鉴于本溪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加强对这个地域的管理,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0月28日奏请请:“辽阳州属本溪湖附近一带,毗连兴京、凤凰,万山重叠,路径分歧,为盗渊薮,应另设知县。”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7月筹设县署衙门,同年10月,清政府正式批准将辽阳州东部、兴京抚民厅西南部、凤凰厅北部地区划出,设本溪县建置。据《清实录》载:“光绪三十二年十月辛卯,添设本溪知县,从盛京将军赵尔巽之请也。”本溪县设置后,始属东边道,后属奉天首。1914年(民国3年)本溪县、桓仁县(是年由怀仁县改称)均隶属于奉天省东边道。 1928年(民国17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改奉天省为辽宁省,本溪、桓仁两县仍属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翌年3月,建立伪“满洲国”,本溪县隶属于奉天省,桓仁县隶属于安东省。1937年(民国26年)日伪政权实行街制,在本溪县公署所在地本溪湖设立本溪湖街。日本政府以撤销“治外法权”名义,将满铁附属地文还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伪满政权,原满铁附属地本溪湖火车站、顺山。河沿一带并入本溪湖街。1939年(民国28年)伪满政权将本溪湖街、宫原一带从本溪县划出,设置本溪湖市,隶属于奉天省。 1945年”八·一五”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无条件投降。9月1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热辽军区十六军分区部队进驻本溪。10月8日和10月18日,先后成立本溪市、本溪县民主政府,均隶属于辽宁省。1946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5月3日占据本溪市区,成立国民党本溪湖市政府及本溪县政府,隶属于辽宁省。本溪市、县民主政府由本溪市内转移到本溪县后,干当年6月,辽宁省政府决定撤销本溪市民主政府。本溪县民主政府在本溪农村开展游击斗争。1946年10月1日,国民党辽宁省政府下令撤销本溪湖市,将市区并入本溪县。 1948年本溪全境解放,成立本溪市人民政府。本溪市、本溪县。桓仁县均隶属于安东省。1949年4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安东省与辽宁省合并,成立辽东省、辽西省,本溪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直辖,本溪县。桓仁县隶属辽东省。1952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本溪县,其原辖区亦并入本溪市。 195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决定,本溪市改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1954年6月,国务院决定辽东省。辽西省合并成立辽宁省,本溪市改由辽宁省管辖,桓仁县为辽宁省安东专区所辖。1956年5月国务院决定,重新设立本溪县,由本溪市代管。1959年,桓仁县、本溪县划为本溪市管辖, 1966年4月桓仁县改由丹东市管辖, 1968年12月,桓仁县复归本溪市管辖。
❺ 本溪地名的由来是什么
本溪这个地名是因为本溪湖才这样叫的,而本溪湖是由"杯犀湖"改过来的,"杯犀湖"是因为之前湖里的水很少,而且形状像犀牛,所以才叫"杯犀湖"。
❻ 本溪地区在三国时期是什么城市
本溪的历史据《史记·匈奴列传》载,战国时期。“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是时本溪市区、本溪县(指今所辖境域,下同)为燕国辽东郡襄平境内;桓仁县(指今所辖境域,下同)属燕国辽东郡外徼,为高夷部族辖地。公元前221年,秦灭燕统一中国后,将全国划分36郡,本溪市区、本溪县属辽东郡襄平县;桓仁县属辽东郡外徼。汉代,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幽州辽东郡襄平县。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灭卫氏朝鲜,增设乐浪、玄菟茧、真番、临屯4郡,桓仁县属玄菟郡;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扶余王子朱蒙避难逃亡至纥升骨城(即今桓仁县五女山,有旧城遗址),建国立都号称高句丽,为中国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年(汉平帝元始三年,高句丽琉璃明王二十二年)移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纥绝升骨城做为高句丽都城长达40年;之后,桓仁地域一直为高句丽部族政权辖地,直至唐代。三国时期,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幽州辽东郡襄平县。西晋时期,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平州辽东郡(国)襄平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平州辽东郡襄平县。南北朝和秦朝时期,本溪市区。本溪县属高句丽部族政权所辖。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唐灭高句丽,收复辽东故地,置安东都护府,本溪市区、本溪县属河北道安东都护府辽城州都督府;桓仁县属河北道安东都护府哥勿州都督府。公元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大柞荣建立渤海国,桓仁县属渤海国西京鸭渌府桓州。公元909年(辽太祖三年),契丹占据辽东,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契丹部族辖地;公元919年(辽大祖神册四年),契丹修辽阳故城,改名为东平郡,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东平郡。公元926年(辽太祖天显元年),灭渤海国,改其地为东丹国,是时桓仁属东丹国;公元980年(辽景宗乾亨二年)废除东丹国,改置东京道,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东京道辽阳府,桓仁县属东京道鸭渌府。1125年(金大帝天会三年),金灭辽,继而废道置路。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东京路辽阳府,桓仁县属东京路婆娑府 。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在辽阳等处设置行中书省,翌年改东京路为辽阳路,本溪市区、本溪县属辽阳行省辽阳路,桓仁县先属辽阳行省婆婆府路,后改隶婆娑巡检司。1371年2月(明洪武四年〕,置辽东卫指挥使司,同年7月改置定辽都卫, 1375年10月(明洪武八年)又改置辽东都指挥使司;1377年(明洪武十年)改所椿州县为卫、所:1403年(明永乐元年)设置建州卫;1409年(明永乐六年)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本溪市区。本溪县属辽东都指挥使司东宁卫,桓仁县属贝儿子都指挥使司建州卫。1644年(清顺治元年),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于辽阳府; 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移府盛京(后改为奉天府),降辽阳府为辽阳县;1664年(清康熙三年),升辽阳县为辽阳州;至1906年本溪县设治前,本溪市区、本溪县分属于奉天府辽阳州、兴京抚民厅、凤凰厅三地。清康熙年间桓仁一带被列为封禁地;1877年(清光绪三年)设置怀仁县,隶兴京抚民厅。日俄战争结束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本溪地区活动频繁,强行开采煤炭资源,中日交涉事宜日多;加之本溪地处山区,煤炭。木材、山货等资源丰富,人烟日渐稠密,匪息屡起。盛京将军赵尔巽,鉴于本溪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加强对这个地域的管理,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0月28日奏请请:“辽阳州属本溪湖附近一带,毗连兴京、凤凰,万山重叠,路径分歧,为盗渊薮,应另设知县。”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7月筹设县署衙门,同年10月,清政府正式批准将辽阳州东部、兴京抚民厅西南部、凤凰厅北部地区划出,设本溪县建置。据《清实录》载:“光绪三十二年十月辛卯,添设本溪知县,从盛京将军赵尔巽之请也。”本溪县设置后,始属东边道,后属奉天首。1914年(民国3年)本溪县、桓仁县(是年由怀仁县改称)均隶属于奉天省东边道。1928年(民国17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改奉天省为辽宁省,本溪、桓仁两县仍属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翌年3月,建立伪“满洲国”,本溪县隶属于奉天省,桓仁县隶属于安东省。1937年(民国26年)日伪政权实行街制,在本溪县公署所在地本溪湖设立本溪湖街。日本政府以撤销“治外法权”名义,将满铁附属地文还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伪满政权,原满铁附属地本溪湖火车站、顺山。河沿一带并入本溪湖街。1939年(民国28年)伪满政权将本溪湖街、宫原一带从本溪县划出,设置本溪湖市,隶属于奉天省。1945年”八·一五”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无条件投降。9月1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热辽军区十六军分区部队进驻本溪。10月8日和10月18日,先后成立本溪市、本溪县民主政府,均隶属于辽宁省。1946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5月3日占据本溪市区,成立国民党本溪湖市政府及本溪县政府,隶属于辽宁省。本溪市、县民主政府由本溪市内转移到本溪县后,干当年6月,辽宁省政府决定撤销本溪市民主政府。本溪县民主政府在本溪农村开展游击斗争。1946年10月1日,国民党辽宁省政府下令撤销本溪湖市,将市区并入本溪县。1948年本溪全境解放,成立本溪市人民政府。本溪市、本溪县。桓仁县均隶属于安东省。1949年4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安东省与辽宁省合并,成立辽东省、辽西省,本溪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直辖,本溪县。桓仁县隶属辽东省。1952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本溪县,其原辖区亦并入本溪市。195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决定,本溪市改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1954年6月,国务院决定辽东省。辽西省合并成立辽宁省,本溪市改由辽宁省管辖,桓仁县为辽宁省安东专区所辖。1956年5月人国务院决定,重新设立本溪县,由本溪市代管。1959年,桓仁县、本溪县划为本溪市管辖, 1966年4月植仁县改由丹东市管辖, 1968年12月,桓仁县复归本溪市管辖。
❼ 本溪名字的来历
这个还要从本溪湖说起
本溪湖位于本溪市区北部大堡卧云山崖之下,为洞中小湖。湖底上阔下窄,状如犀牛之角,因之取名“杯犀湖”。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因“杯犀湖”名称过雅,又难写辨认,故取其谐音改称为“本溪湖”(本溪湖药王庙碑文可为佐证)。同治八年(1780年),辽东处士高升尧书写“辽东本溪湖”五字凿于洞口上方,此后,本溪湖的名字便流传开来。
本溪湖地区以煤铁和石灰石生产而著名,此外窑洞甚多。据考证,远在2000多年前,此地是以烧缸、制瓦而被称为“窑街”。陶瓷业是随着煤铁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到了清末和民国年间,瓷缸、陶瓦、陶罐等作坊及初具规模的制造业遍布街市,溪湖成为远近驰名的陶瓷制品的生产基地。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山西太原府盂县人杨春海会同铁匠多人来到后湖、柳塘一带,从事采煤和炼铁业。同治年间,因慕名于“本溪湖”的一方山水,远方游客纷至沓来,特别是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商贾游客的大量流入,云集从业,形成了“买卖兴隆,生意两旺”的“吕缸”、“顺成”、“广盛”、“福顺”四大窑业,僻静的山村林地从此得名为“窑街”。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加紧了对辽东地区的经济入侵,日本人大仓喜八郎又在“窑街”一带建立了“本溪湖大仓煤矿”。由于采煤工人的增加,带动了商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外地从业人员愈来愈多,街市人口倍增,“窑街”范围逐渐扩大,形成了始于河东桥头,横跨河西至柳塘,全长4000余米的狭长地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盛京(今沈阳)将军赵尔巽上书清廷,请求设置本溪县。翌年,经吏部批准,划辽阳东、凤凰城北、兴京(今新宾县)南各一部于本溪湖,称本溪县,县治设于本溪湖。本溪湖成了太子河上游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盛京改名奉天,置省,本溪、桓仁两县隶东边道,为奉天省的属县。
由于本溪湖是本溪煤铁公司所在地,在其煤铁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商业、服务业也逐渐发展,带动了以本溪湖为中心的周边经济的发展,西边从牛录堡起,东至碱厂堡、清河城,太子河沿岸商店、烧锅、杂货铺林立,赌场、妓院、大烟馆等也应运而生。县政府的大小官员和本溪湖煤铁公司的高级职员构成本溪湖的上层统治人员,戏院、茶馆、酒楼成为他们腐朽生活的场所。原来人数不多的本溪湖地区逐渐形成了工业生产型的人口集居地。民国前期,本溪湖就已成为城区的中心,民国后,本溪地区普遍的经济开发继续向本溪湖集中。
本溪湖地区人口密集,商店林立,交通方便,已经成为本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备了城市的条件。1939年,伪满洲国在本溪设市,称为“本溪湖市”,市政机构设在本溪湖市区之中。
本溪湖自从设市之后,就呈现出一座城市两重天的街市局面。从小明山沟口至本溪湖火车站以西,本溪湖河北岸,成了日本侵略者的租借地;顺山子、东山、南山、西山为煤铁公司附属地。日本人居住的地方街道整齐,房舍幽静,卫生设备讲究,被称之为“洋街”。中国人居住的地方街道狭小拥挤,房屋破烂不堪,卫生条件极差,空气污浊,灯光昏暗,是为“中国街”。这一时期日本人在本溪开设的商户达55家,其中本溪湖一地就有34家,中国人开设的110余家商户也主要分布在本溪湖一带。张碗铺、稻香村、福增利、三益合等商号争相出台,土木建筑、商业网点日渐兴起,烘托了街市,繁荣了经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伪本溪湖市政权倒台。1947年国民党政府宣布撤销本溪湖市,将原市辖区域合并于本溪县。1948年10月本溪解放后,重建本溪市,由辽东省领导。新中国成立初期,本溪湖市为中央直辖市,后去掉“湖”字,改为本溪市,沿用至今。1955年,本溪市政府将河东、河西两个区合并,设立本溪区。翌年,改为溪湖区。
改革开放后,由于城市经济建设的变化和发展,平山、明山两区,逐渐取代了以前溪湖地区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本溪湖由昔日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变成了今天偏僻落后的老城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溪湖老城区正在旧貌换新颜。昔日的坑洼沟岔变成了宽阔平整的马路,低矮简陋的民房被鳞次栉比的高楼住宅所取代。时至今日,本溪湖地区在本溪发展中仍然占有重要位置。因为人们不会忘记,这里曾经浓缩了一个世纪的风云激荡,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崛起与奋进。
泱泱洞水,巍巍古刹,玲珑剔透的本溪湖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重新缩放出迷人的光彩,在群山环抱、石壁相衬下辟就出一方山光湖色交相辉映的“溪湖胜境”。
❽ 想了解辽宁省本溪市的历史
本溪的历史
据《史记·匈奴列传》载,战国时期。“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是时本溪市区、本溪县(指今所辖境域,下同)为燕国辽东郡襄平境内;桓仁县(指今所辖境域,下同)属燕国辽东郡外徼,为高夷部族辖地。
公元前221年,秦灭燕统一中国后,将全国划分36郡,本溪市区、本溪县属辽东郡襄平县;桓仁县属辽东郡外徼。
汉代,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幽州辽东郡襄平县。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灭卫氏朝鲜,增设乐浪、玄菟茧、真番、临屯4郡,桓仁县属玄菟郡;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扶余王子朱蒙避难逃亡至纥升骨城(即今桓仁县五女山,有旧城遗址),建国立都号称高句丽,为中国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年(汉平帝元始三年,高句丽琉璃明王二十二年)移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纥绝升骨城做为高句丽都城长达40年;之后,桓仁地域一直为高句丽部族政权辖地,直至唐代。
三国时期,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幽州辽东郡襄平县。
西晋时期,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平州辽东郡(国)襄平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平州辽东郡襄平县。
南北朝和秦朝时期,本溪市区。本溪县属高句丽部族政权所辖。
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唐灭高句丽,收复辽东故地,置安东都护府,本溪市区、本溪县属河北道安东都护府辽城州都督府;桓仁县属河北道安东都护府哥勿州都督府。
公元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大柞荣建立渤海国,桓仁县属渤海国西京鸭渌府桓州。
公元909年(辽太祖三年),契丹占据辽东,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契丹部族辖地;公元919年(辽大祖神册四年),契丹修辽阳故城,改名为东平郡,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东平郡。
公元926年(辽太祖天显元年),灭渤海国,改其地为东丹国,是时桓仁属东丹国;公元980年(辽景宗乾亨二年)废除东丹国,改置东京道,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东京道辽阳府,桓仁县属东京道鸭渌府。
1125年(金大帝天会三年),金灭辽,继而废道置路。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东京路辽阳府,桓仁县属东京路婆娑府 。
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在辽阳等处设置行中书省,翌年改东京路为辽阳路,本溪市区、本溪县属辽阳行省辽阳路,桓仁县先属辽阳行省婆婆府路,后改隶婆娑巡检司。
1371年2月(明洪武四年〕,置辽东卫指挥使司,同年7月改置定辽都卫, 1375年10月(明洪武八年)又改置辽东都指挥使司;1377年(明洪武十年)改所椿州县为卫、所:1403年(明永乐元年)设置建州卫;1409年(明永乐六年)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本溪市区。本溪县属辽东都指挥使司东宁卫,桓仁县属贝儿子都指挥使司建州卫。
1644年(清顺治元年),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于辽阳府; 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移府盛京(后改为奉天府),降辽阳府为辽阳县;1664年(清康熙三年),升辽阳县为辽阳州;至1906年本溪县设治前,本溪市区、本溪县分属于奉天府辽阳州、兴京抚民厅、凤凰厅三地。清康熙年间桓仁一带被列为封禁地;1877年(清光绪三年)设置怀仁县,隶兴京抚民厅。
日俄战争结束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本溪地区活动频繁,强行开采煤炭资源,中日交涉事宜日多;加之本溪地处山区,煤炭。木材、山货等资源丰富,人烟日渐稠密,匪息屡起。盛京将军赵尔巽,鉴于本溪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加强对这个地域的管理,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0月28日奏请请:“辽阳州属本溪湖附近一带,毗连兴京、凤凰,万山重叠,路径分歧,为盗渊薮,应另设知县。”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7月筹设县署衙门,同年10月,清政府正式批准将辽阳州东部、兴京抚民厅西南部、凤凰厅北部地区划出,设本溪县建置。据《清实录》载:“光绪三十二年十月辛卯,添设本溪知县,从盛京将军赵尔巽之请也。”本溪县设置后,始属东边道,后属奉天首。1914年(民国3年)本溪县、桓仁县(是年由怀仁县改称)均隶属于奉天省东边道。
1928年(民国17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改奉天省为辽宁省,本溪、桓仁两县仍属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翌年3月,建立伪“满洲国”,本溪县隶属于奉天省,桓仁县隶属于安东省。1937年(民国26年)日伪政权实行街制,在本溪县公署所在地本溪湖设立本溪湖街。日本政府以撤销“治外法权”名义,将满铁附属地文还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伪满政权,原满铁附属地本溪湖火车站、顺山。河沿一带并入本溪湖街。1939年(民国28年)伪满政权将本溪湖街、宫原一带从本溪县划出,设置本溪湖市,隶属于奉天省。
1945年”八·一五”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无条件投降。9月1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热辽军区十六军分区部队进驻本溪。10月8日和10月18日,先后成立本溪市、本溪县民主政府,均隶属于辽宁省。1946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5月3日占据本溪市区,成立国民党本溪湖市政府及本溪县政府,隶属于辽宁省。本溪市、县民主政府由本溪市内转移到本溪县后,干当年6月,辽宁省政府决定撤销本溪市民主政府。本溪县民主政府在本溪农村开展游击斗争。1946年10月1日,国民党辽宁省政府下令撤销本溪湖市,将市区并入本溪县。
1948年本溪全境解放,成立本溪市人民政府。本溪市、本溪县。桓仁县均隶属于安东省。1949年4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安东省与辽宁省合并,成立辽东省、辽西省,本溪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直辖,本溪县。桓仁县隶属辽东省。1952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本溪县,其原辖区亦并入本溪市。
195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决定,本溪市改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1954年6月,国务院决定辽东省。辽西省合并成立辽宁省,本溪市改由辽宁省管辖,桓仁县为辽宁省安东专区所辖。1956年5月国务院决定,重新设立本溪县,由本溪市代管。1959年,桓仁县、本溪县划为本溪市管辖, 1966年4月植仁县改由丹东市管辖, 1968年12月,桓仁县复归本溪市管辖。
❾ 本溪湖来历
本溪湖位于大堡卧云山(亦称后山)西麓崖下,山脚下一天然溶洞,是本溪湖水的发源地,在旺水期,湖内地下水以昼夜二万吨的流量穿山出岩流入人工湖,经河道流入太子河。本溪湖 称为本溪之源、本溪之泉、本溪之魂,本溪湖之名的由来,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历史变迁逐步演化而来,本溪湖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诸量的有十多种,尤其是炼铁资源十分丰富,本溪古人类就有开采的记录,由于经济繁荣,一直是本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许多大事件与本溪湖有关。名字的演变反映的是本溪城市发展历程,被称为本溪市的历史教科书。
在明朝之前,本溪湖这一地区被称做窑街。其所以称为窑街,是因为自古以来溪湖地区窑业发达,以盛产水缸等陶器著名,故此称之为窑街,在河棚户区改造时,还出土了陶器等文物,至今仍有年长者习惯将本溪湖称之为窑街。后来随着时代变迁,本溪湖几易其名,最后被通称为本溪湖,说到本溪湖得名,也是说法不一。
本溪湖得名第一种说法:清嘉庆年间,皇族内亲徐廷昭之墓埋葬于窑街(即现在的本溪市第一医院门诊部西侧)内,墓前立石碑一尊,而本溪湖位于距碑约二里许西山角下,取其碑西有湖之意,遂将窑街称之为碑西湖;
本溪湖得名第二种说法:本溪湖的名称,还可溯源于“杯犀湖”。大概因为湖水尚小,宛如一杯清水,湖底下窄上敞,形如犀角,乃以形名之“杯犀湖”。据《八旗通志》载,清雍正五年(1727年),奉天将军葛尔弼上疏称:“杯犀湖等处所产铁,为居民犁具所必需”。又迥然见奉天《通志》载,早在嘉庆以前的70多年,此湖被称为“本犀湖”。本溪湖系始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见于《重修观音寺碑记》所载:“盛京城南百里之外,有本溪湖,……湖侧有观音古刹,……”。据此推断,“本溪湖”来源于“杯犀湖”,因杯犀两字难写难认,故改为“本溪湖”。
本溪湖得名第三种说法:清同治八年(公元一八六九年),清朝辽阳驻防将军高陛先题词“本溪湖”,石匠刘占东镌刻在湖上的悬崖峭壁间,碑西湖至此就改叫成本溪湖,命名本溪湖的原意是“溪的本源出于湖”。
一九0六年本溪建治时县衙设于本溪湖,称本溪县,后改县为市,本溪市亦因此得名并固定了下来。
本溪湖侧有有一寺庙建于400多年前,历史曾名为观音寺、保安寺等,由于建成时间是东北地区最早的,被称为东北佛教的“祖庭”。
本溪湖由于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人就对本溪湖的煤铁诸量进行了探查,并绘制了矿产图,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看到了这张地质全图,怀着救国愿望,一九0三年与同学合著了《中国地质策论》,由此可见日本人从十九世纪过末期就有掠夺本溪湖资源的野心。
由于本溪湖曾经是本溪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有很多历史遗迹,如三大宗教场所、张学良大帅府、本溪湖炼铁株式会社遗址、德国专家楼、肉丘坟、劳工棚等,百处火车站,本溪第一处水陆码头,第一条公交车站,最早、最长的桥梁,东北地区最早的炼钢厂,亚洲最大的采矿竖井等,本溪湖可以说反映了本溪历史文脉。
本溪湖地区历史资源丰富,全市70%的回族同胞在溪湖地区居住,是全省第二大聚居区。地质地貌奇特,地质专家李四光、赵亚曾都曾在本溪湖进行地质研究。
本溪的发展史处处有本溪湖的影子,可以说本溪湖是本溪人永远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