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清朝时中国东北部最早出现的铁路是甚麼铁路请快回答,赶做历史报告
俄国修建的中长铁路
②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19世纪,中国继日本及印度之后成为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1875年,英国在上海铺设了14.5公里长的吴淞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
受“师夷长技以治夷”思想影响的“洋务派”清政府官员还是被迫接受了铁路,于1881年建造了第一条清政府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唐胥铁路。
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了宏伟全面的铁路建设计划,设计了连通全国的3条主要干线,总长20万公里。
1950年代初,新中国政府决定填补西部地区的铁路空白,开始建设成都到重庆的成渝铁路,1950年6月开工建设,1952年6月通车,成为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大秦铁路建于1985-1997年,是中国唯一一条煤炭运输专线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重载单元铁路。京九铁路,又称京九线,是一条从北京通往广东深圳的铁路。
2008年中国拥有了第一条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截止至2016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65%以上。
(2)东北铁路历史发展扩展阅读:
自从中国的高铁网络建成之后,每天的客流量都非常巨大。尤其是在春节等一些大型节日中,高铁更是为广大民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中国内地,还有着很多贫穷与落后的地方,在高铁网络全面建成之后,在带动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必将让中国的经济再次腾飞。
从世界历史上来看,铁路运输对于兵力运输意义重大。而在中国高铁网络出具规模的今天,想要集合十万大军,所需要的时间不超过半天。
③ 东北地区的城市主要沿什么铁路
东北地区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回.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答中,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故选:C.
④ 东北地区人口不多但铁路发展历史悠久而且是我国铁路网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主要原因…简单的答案。谢谢了。
我国东北地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为了开发资源发展经济,修建了很多的铁路。
⑤ 东北三省重要的铁路线有
读图分析可知:
(1)图中铁路线是由哈尔滨至北京的京哈线,是东北三省联系我国广内大地区的一条重要容铁路线,经过的省会城市有沈阳、长春.
(2)图中①表示的是三江平原,该平原是我国的一个商品粮基地,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该平原要退耕还湿的原因是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3)三江平原曾经是沼泽遍地、人迹罕至的“北大荒”,经过建设者多年的艰苦努力,原先叫做“北大荒”的大片荒地,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现在却是我国重要的“米粮仓”.其成为我国“米粮仓”的自然条件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等.
(4)依据位置,图中②是辽中南工业基地.主要以重工业为主.
(5)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但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等原因,出现了经济发展滞后现象.为此,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今后应该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改变东北工业发展现状.
故答案为:(1)京哈线;(2)三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4)辽中南;重;(5)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
⑥ 东清铁路的历史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特使李鸿章赴俄祝贺沙皇加冕典礼,与沙俄签订了《中回俄御敌答相互援助条约》(简称《中俄密约》),在这个《条约》中规定了有关东清铁路的建设事宜。
东清铁路从1897年8月举行开工仪式,次年正式破土动工,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部三线,由六处同时开始相向施工。1903年7月14日,东清铁路全线通车营业。
同时修筑的从哈尔滨直达旅顺的支线铁路(「中东铁路南满支线」)习惯上也认为是东清铁路的一部分。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时长春以南路段改属日本,称为南满铁路。俄国东省铁路公司还取得铁路两侧数十公里宽地带的行政管理权、司法管理权和驻军的特权,形成比一般租界规模大得多的「国中之国」。沿线兴起一批大小城镇,特别是东省铁路公司的管理中心,铁路枢纽哈尔滨。
1930年代,日本占领东北以後,苏联将中东铁路卖给了日本。1945年,苏联一度又拥有这条铁路。今天,这条铁路称为滨洲铁路和滨绥铁路,都属于哈尔滨铁路局管理。
⑦ 东北早期铁路是运输什么的
这是不可能操作的;东北的煤炭过不了山海关,因为东北省的铁路专列,由东北省制定,过山海关由全国铁路部批准,所以东北的煤炭的唯一出路,就只能是海运啦!
⑧ 请教民国东北历史,尤其是军事、民俗,铁路
我的老婆是军阀 1908远东狂人 重生之红星传奇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山卧卧的科技强国内容民国投机者 超级科技强国 唯一战胜国民国枭雄我的军阀生涯我的东北军重生抗日之1937(建议你上起点中文网的——历史——清史民国找)
⑨ 沈阳东站的历史沿革
据大东区委提供的史料记载,奉海铁路全长251.2公里,1925年7月开工,自奉天古城大北边门外毛君屯起,东北行经抚顺、营盘、南杂木、梅河口到吉林省海龙县。本来该工程预计三年完工,可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提前九个月完成建设任务,于1927年8月正式通车,9月竣工开始办理客货运输业务。
想来,那些建设铁路的人们是狠狠憋着一口气,决心要把这条铁路建出来个样子。因为之前沈阳的“南满”铁路、京奉铁路、安奉铁路等,其路权都被列强把持着。也因为如此,沈阳的物资、抚顺的煤炭、辽东的木材、辽河平原的大豆等都被列强据为己有运往国外。
1919年,当时的奉天省长王永江提出了自建“奉海铁路”的计划,这一想法得到了张作霖的支持。当时的张作霖虽然已俨然冲着“东北王”的名头而去,但是东三省在日、俄两国的势力范围之间处处受制,极为不便;同时,京奉、“南满”等铁路相继建成通车,东北人口增长,垦地增多,进出口贸易增加,客观上也需要修建更多的铁路。于是,张作霖决心修建自己控制的铁路,与日本的“南满铁路”相抗衡,也把以海龙为首的柳河、东丰、西丰等县的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由中国铁路转运。
1922年1月,王永江开始与“南满”交涉,要求日本人放弃修建开原、海龙、吉林间的铁路。据资料记载,最初“满铁”横加干涉,声言这一路线与南满铁路平行,会妨害“满铁”营业,有违条约;后来“满铁”向奉天省公署提出,如果让它垫款代筑洮昂铁路,它便不干涉中国自修奉海铁路。王永江不得已,允其所请,一方面同“满铁”签订了洮昂借款包工合同,一方面规划奉海铁路的兴筑。
1925年,一个完全由中国人自筹资金、自己创办的奉海铁路修建公司正式成立,地点在大东区八王寺旧址附近,后为沈海铁路公司,当时的省府委派王镜寰为公司总办。铁路修建在经费上采取官商全资,只准中国人入股,总投资为银元2000万元,奉天省财政厅拨款1000万元,商民认股1000万元。
奉海站,奉海线的始发车站
据记载,1927年9月铁路竣工后,又于12月延长至朝阳镇。此外,还修建自梅河口至西安(今辽源)支线,长66公里。
可想而知,在当时,这条铁路线的完成所能引发的轰动,因为它是由中国人自建自管的铁路。一般的说法是,这条铁路引起了欧美各国的重视,这说明了中国人在东北不用外国资金、不用外国人的技术,也能自己兴建铁路。
如今这条铁路仍在使用中,如在抚顺营盘一段是只有单轨的铁路线,来往火车需要控制时间确定行驶方向,依稀可见当年修建时候的艰难。
在通车以后,奉海铁路建立了铁路管理局,也开始修建车站,始发站便是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沈阳东站。
当年的车站叫“奉海站”,1929年奉海铁路改为沈海铁路,站名也随之改为“沈海站”。据介绍,在奉海铁路修建初期,因工程浩繁及筹款困难,奉海站舍最初是由木板房和青砖平房构成,车站设施极为简陋。
1930年沈海铁路公司设计修建新站大楼,1931年破土动工,1932年竣工。奉海站大楼总建筑面积1971平方米,坐南朝北,呈“一”字形,中心建筑为3层,东西两侧配楼为2层,地下一层。
如今看来,这座建筑也不失为民国时期建筑的精品。中心建筑3层为塔台,周围镶玻璃窗,便于四处瞭望,其顶部为上圆下方攒尖绿色宝顶,宝顶之上设一座方形小亭,方圆呼应,车站大楼呈宽而矮的建筑格局,集中上挑使这座欧式建筑雄伟挺拔。因为中心建筑的2层是高于配楼2层的,因此整座建筑显得错落有致。大门面北,门廊高近10米,两侧圆形石柱装饰爱奥尼柱头,雨搭上收为桃尖形。
如今,候车室一层添加了顶棚,空荡荡的大厅里,只有一个售票口在正常工作,每天经过东站经停的火车只有四五列。工作人员说,其实东站可以售全国各地联网火车票,但是东站的整体破败使这座火车站无法避免被冷落的命运。
据车站的工作人员介绍,最初这座建筑进入大门的候车室,是两层天井式大厅,大厅2层四周设有回廊和木制护栏,顶棚悬挂华丽的灯饰,南北窗户镶嵌当时极为时尚的彩色玻璃。大厅两侧为木制楼梯,一层西侧为售票处,东侧为工作间。大厅2层两侧为旅客休息室。楼顶为露天阳台,三面饰有宝瓶式女儿墙。
史料记载
资料记载,“九一八”事变后,奉海铁路等东北地区的全部国有铁路都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1932年被日本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攫取,更名为“沈阳驿”。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以后,奉海铁路才回到中国人自己的手中。由于该站位于沈阳城东而被命名为沈阳东站至今。
改造历史
据记载,1931年,在车站大楼东侧500米之处还建有奉海站东西两座机车库,用于机库维修养护,还建有近20米高的水塔以及混凝土砌筑的装卸平台。
2008年,中国记忆论坛的网友在附近搜索找到了这几座同期的老建筑,图片也被发到了网上,不过建筑的破损都比较严重。尤其是老的机车库,多年前已经坍塌,剩余的不过是一面旧时的外墙。但是,和沈阳东站一起,这些建筑成为中国近现代铁路发展历史的见证,也是民国时期建筑的珍品。
建国以后,沈阳东站改变了过去只有一个货场、一个站台、两个仓库的旧貌,先后修建有东西及危险品货场,占地面积为63万平方米,站房建筑面积为1.56万平方米,候车大厅为460平方米,站场股道有22条,负责物货联运作业的铁路专用道有101条。同时,货场全部实现了硬面化。
据工作人员介绍,东站将重新进行装修施工,也许一座功能更完善的东站很快会出现在人们面前。但是,在东站门前,是一片破旧的广场,住在附近的人们希望,未来给东站的是历史和现代更完美地融为一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的“奉海铁路局”旧址,如今的“沈阳东站”。日前,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这座“奉海铁路局旧址”大楼榜上有名,为沈城新添了一处“国保”级文物。
当年,“奉海铁路”运输大宗货物,致使侵华日军的“南满铁路”收入锐减。1928年,“奉海站”与北宁铁路“沈阳站”(原沈阳北站)之间铺设了联运线;1929年,“奉海站”又与新建的“吉(林)海(龙)铁路”连接。至此,吉林至关内的铁路客运、货运,均由中国管理的铁路办理。
原来,“沈阳东站”仅有4家专用线。沈阳解放之后,随着“沈海工业区”逐步形成,工业、储运业不断发展,1950年至1952年,“沈阳东站”形成了修建东塔机场、铁道兵仓库、铁路预制厂、陶瓷厂、储运公司一库等10多家专用线。及至1962年,“沈阳东站”的34家专用线建成使用。1984年年底,“沈阳东站”的专用线已达52家90条。到1995年年底,“沈阳东站”专用线增至55家101条。
有关资料记载,1933年,“沈阳东站”的乘车人数仅有44819人次。沈阳解放后,铁路部门改善了“沈阳东站”客运设施,延长了客运站台。1988年,新建了行李房、候车室,并在第一、第二站台之间架设了天桥。由原“沈阳北站”始发的沈阳至图们、山海关、阜新、赤峰方面的客车,均改由“沈阳东站”始发。1989年,“沈阳东站”乘车人数达76.8万人次;发送行李包件4000余吨。
1991年,沈海热电厂投资280万,为“沈阳东站”新增了一条“到发线”、3条“分类线”,大幅度增加了货运量,日均卸车350车、装车70余车。从1995年1月起,“沈阳东站”停止客运,从此成为沈阳最大的铁路货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