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陶瓷文化的历史传统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尤见装饰匠心。中国传统陶瓷装饰形式,大体上有刻镂、堆贴、模印、釉色、化妆土、彩绘六大类型。图案纹样装饰于陶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现。先民们感受生活的自然现象创造出波折纹、圆形纹、编织纹等图案,以二方连装饰形式呈现在陶瓷器物上,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一件绘有精美的人面和鱼纹的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精品。陶器上的纹饰体现了先辈们对于自然和人自身观察的结果,陶工们对于点、线、面的熟练融合,对花纹繁密的组合,以及对于旋纹与弧线的审美感,不但表明他们对于自然和人类自身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表明自然界已经脱离了它的原貌,增加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想象力,以及人对自然的美化和崇拜。
商、周时代是以青铜器为时代标志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陶瓷纹饰和青铜器饰相似,刻纹白陶的烧制成功是制陶工艺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用高岭土制坯,烧成温度达1000多度,素洁可爱的造型与优美的纹饰相结合,逗人喜爱。
春秋战国时期,陶器主要朝建筑用陶和冥用陶两个方向发展。当时各侯国大兴土木,亟须大量陶制材料,这样就促进了建筑用陶的工艺水平。秦汉时期,“秦砖汉瓦”更成为制陶艺术的佳话,陕西省西安市郊的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兵马俑,形体巨大,数量众多,生动地反映出秦兵剽悍雄伟的真实面貌。隋唐时期的三彩也是陶器中的瑰宝。
从商周到汉唐时期的陶器造型来看,它更多的是反映人和社会,人已成为陶器造型的主体,陶瓷艺术装饰反映了人间生活的千姿百态,陶器反映出人们对于自然和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入,体现出汉唐文化的人文精神。魏晋南北朝的中国,进入了瓷器时代。隋代,中国窑工烧成了白瓷,隋代这项伟大的成就,改变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以邢窑白瓷最为有名,有“类雪”之誉,开创了“南青北白”新格局。有“诸窑之冠”美称的越窑,在唐代创造了中国青瓷艺术的高峰境界,唐代诗人陆龟蒙曾经写出这样的诗赞:“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他把越窑的青瓷形容的“千峰翠色”,正是对越窑瓷青翠莹润之釉色特点的诗意写照。
宋、元时期的瓷器在工艺技术上达到更高的水平。宋代是中国传统瓷艺达到最高美学境界的时代,也是“玉的精神”和类玉的品质体现的最为深刻的时代。钧、汝、官、哥、定五大窑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中国在人类制瓷中上登峰造极。它那冰肌玉骨般的素雅、沉静品格,成为后世瓷业执著追求的审美风范。
明清时期的瓷器在宋、元制瓷技术的基础上,达到了制瓷业的顶峰。永乐年间的白瓷洁净如玉、薄如纸,给人以甜美的感觉;永乐年间的青花瓷也很有特色。宣德年间的青花瓷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明朝在高温单色釉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祭红见于成化,鲜红夺目,祭蓝以氧化钴为色料,蓝色纯正。宣德年间的祭蓝瓷尤为精致。清代的瓷器在康熙中后期有所发展。康熙时期的青花纹饰采用西洋画技。雍正、乾隆时期彩釉瓷发展最快,雍正时期以清丽媚见长,乾隆时期以富丽堂皇为特点。这期间烧制的仿古窑精品,无论纹饰、造型、款识都达到足以乱真的地步。
追溯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陶瓷产品,陶瓷装饰有两大特点:一类是以适合陶瓷器皿的图案纹样装饰形式;另一类是以中国绘画形式在陶瓷器皿上进行的工艺转换表现形式。 陶瓷艺术装饰形式从唐、宋、元、明、清到现代可分二类:一类是写意绘画,另一类是工笔绘画。这两种绘画装饰形式都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时期特征在陶瓷产品上的呈现。唐代长沙窑出现釉下彩绘花鸟,正值唐代花鸟画艺术已有相当高水平时期,技法成熟、笔法流畅,一气呵成,自然生动,是唐代民间花鸟画的艺术风格。而宋代的陶瓷刻划花的精细都是反映了花鸟绘画风正转化为工细的工笔画的鼎盛时期。也为元青花、明清的陶瓷工笔古、粉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陶瓷艺术装饰形式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画都是中国特有的绘画艺术装饰形式在陶瓷上的表现。陶瓷艺术装饰都反映了中国人文画历史性影响,形成了中国陶瓷装饰特有的艺术风格。
陶器和瓷器是人为制作的物品,它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然反映人的主观意识,陶瓷艺术装饰表达了人的自然观念,人的想象、情绪和理想。陶瓷艺术装饰精致地表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思想,历代陶器和瓷器装饰纹饰既有自然界的山山水水、花鸟鱼龙,又有人类自身,而且在这一纹饰中,总是执着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陶瓷艺术装饰表现了人物内心纯真的感情和潇洒的风度,使人成为真正优美的形象。中国瓷器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历史的尊重。瓷器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所映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艺术化的追求,它不愧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陶瓷艺术装饰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陶瓷艺术装饰的传承和发展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如何在传统文化中提取精华,汲取养料,如何在传统和创新中寻找平衡点,不放弃任何新的发展途经正是我们这一代乃至几代陶瓷艺术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为陶瓷文化的更广泛地传播与发展是我们陶瓷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广大陶瓷艺术工作者们共同努力,给陶瓷艺术装饰赋予新的审美理念、新的表达方式,相信陶瓷艺术装饰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陶瓷艺术装饰是中国优秀文化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瓷器,从隋唐时期便开始向外域流传,宋、元、明、清各代,瓷器都作为重要商品行销全国,走向世界,陶瓷艺术装饰品作为商品在流通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传播中国的陶瓷文化,促进了中国文化发展,所以中国素有“瓷国”之称,誉满全球。制瓷工艺代代都有传承和创新,中国生产的各具特色的陶瓷,对满足人民的生活和审美需要,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都起着重要作用。
瓷器是我国重要的文物,是中国人民的独特创造。中国闻名于世界,瓷器在其中起了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一词的英文china原意是瓷器。瓷器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代表着中国悠久的文明。从瓷器的造型和装饰来看,它比较完美地体现中国文化的面貌。
陶瓷艺术装饰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的交流起到了一种互通往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陶艺作为一种纯艺术表现形式{这里我指的是作为表现的陶艺,而非日用陶瓷,在当今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中,在当今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在“发现东方”是当代中国的精神自觉下,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形式上,中国现代的陶艺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就陶艺的现代意识方面来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注视,尤其是在这个有着悠久的陶瓷艺术发展史的中国,如何来重新考察它所具有的传统文化优势,整合陶瓷语汇资源,提出它的现代意识,无疑有助于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陶艺创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这样一个历史环境背景下产生的。由于长期的文化专制统治被解锢,以及大量西方艺术思潮和西方现代陶艺的影响,当时的中国陶艺创作难免不受其表面形式所吸引。因此,要列举这一时期如美国现代陶艺之父彼得·沃克斯这样一位几乎被世界公认的划时代意义的人,几乎是很难的。这也说明这一时期的陶艺家洽谈室是为未来中国陶艺繁荣做铺路的人。这除了当时的客观条件外,恐怕就是作为“未竟的事业”现代意识精神原则不明确。这或许也是造成认识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尴尬局面,以致于20世纪90年代一些感时髦的艺术家介入陶艺创作并在全国举行了一些所谓青年陶艺家作品展,尽管这对陶艺在中国的造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并未在真正意义上确定陶艺的现代性,未来的现代陶艺还在脚下。 强调陶艺的现代意识,其实质目的就是要陶艺家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按胡塞尔说法,意识具有多义性,他最关心的“意识是作为间向性的体验,体验具有对对象的指向性”。很显然,意识除了抽象的理论思维外,还同实践相关联。所以意识的意向性是同经验主体的实践经验不可分离。陶艺创作的意识体验实际上是创作者心理上对陶艺作品的综合反应,它包含着经验主体所具备的文化积淀、教育背景,人生经历、艺术技能等等。而这些恰恰也是创新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中国传统陶瓷历来注重分工明确,一件陶瓷至少要经历数十位工匠之手,有的甚至“共计一坯功,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在突出个人特点方面很受限制。我们呼唤陶艺的现代意识,其目的就是要唤起、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个人的独立创作精神,甚至包括烧砀方式上。为此,真正陶艺家必须亲自从陶艺媒介(泥、釉、火)中,采用试错法(trial and error)去发掘他们所需要表达的元素,找出适合自己的语汇,来表达他自己的体验,这样自然百然地就会形成自己特色的陶艺语言。至少从目前来看,能踏踏实实地把窑炉工程,配釉及艺术相结合的陶艺家不多。
因此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谈陶艺的体验意识,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意识由于其意向性(internationality),总是呈现为“对……意识”,所以,现代意识实际上应该是“对现代的意识”,现代由于更多地被理解为一个时间要领一个相对传统而言的历史学范畴术语,而这里所涉及的则更不定期有哲学和文化意义上的倾向。而这方面也正是我们现代陶艺所忽略的。我们知道,宋瓷何以能够代表华夏文化审美品质,正是因为同宋代思想中的儒、释、道三者的渗透合流分不开,与宋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密节相联。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宋人对自然,对宇宙的认识有所深入,对人本身的认识也较前代深刻许多,因此,宋瓷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
强调陶艺的现代意识,实际上关注的是现代性的意识。然而,现代性并不意味着与传统对立或分割。与此相反,我们必须站在“现代性”的立场上,对传统社会的价值体系做出批判性的考察和创造性的转化。一方面消解传统,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依靠传统。中国古人说过“天下大同”,在当今全球化的氛围中,发生着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文化冲突,因此,现代性应在文化建设中,确立自主的主体意识与进取精神。“只有世界性,才有更深刻的民族性。倘若一个民族的东西,不具备普遍性特质,那就根本难以为其他民族所理解”,这说得太深刻了。比如:明代青花瓷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的喜爱,这与郑和下西洋与世界交流分不开。海上贸易即是文化的输出,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的引入。我想这应该是形成明代青花瓷世界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当今更是一个综合创新的时代,综合是可以出现新意的。
陶艺的自律理想也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陶艺自律的原则并不意味着要把陶艺与现实生活相分开,也不意味着陶艺与大众参与都是消极的现象。比如一些陶吧的兴起,丰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在人的主体性与高技术的发展之间力求找到新的平衡,通过娱乐性艺术排遗工业化时代紧张生活的心理压力,在这里关键是要区分文化价值领域的有效性。在现代社会,艺术价值领域的分化以及它们按照自己的有效性要求处理自己的问题是现代性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陶艺自律是艺术价值范围内合理化的要求。尽管中国现代陶艺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现代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陶瓷艺术必然要受到挑战,尤其全球化浪潮更使很多传统社会变得“现代化”。在这种现代化的时代,“传统的不同的形式到处继续繁荣发展,但是以传统方式存在的传统越来越少。总之,一个有创造意识陶艺家,只有善于借取将来的眼光来审视传统与当下的陶艺创作现象,这个陶艺家才是富有创造性的,才不会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路,这或许是强调陶艺的现代意识的意义之所在。
❷ 陶瓷的历史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乾後,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中华民族对粘土的认识是由来已久的,早在原始社会的生活中是离不开粘土,他们发现被水浸湿後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晒乾後变得坚硬起来。对于火的利用和认识历史也是非常远久的,大约在205万年至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就开始用火了。他们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发现晒乾的泥巴被火烧之乾,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产生了。陶器的发明,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红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壳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宋、辽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壶、琉璃、法花器及广东石湾的陶塑等,都是别具一格,倍受赞赏。
但是陶器始终是文明初级阶段的低级产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注定了它逐渐被历史淘汰的命运。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们点土成金,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亨有盛誉的中华古瓷,已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里的明珠,也将越来越广泛地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并受到广大收藏家和陶瓷爱好者的珍重。
中国瓷器的发明和发展,是有著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到成熟逐步发展的过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国已出现了原始青瓷,再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到东汉时期终于摆脱了原始瓷器状态,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代共330多年的发展,到了唐朝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如北方邢窑白瓷“类银类雪”,南方越窑青瓷“类玉类冰”。形成“北白南青”的两大窑系。同时唐代还烧制出雪花釉、纹胎釉和釉下彩瓷及贴花装饰等品种。
宋代是中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举世闻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产品为世所珍。还有耀州窑、湖田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磁州窑等产品也是风格独特,各领风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好局面,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元代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统理窑务,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烧制出大型瓷器,并成功地烧制出典型的元青花和釉里红及枢府瓷等,尤其是元青花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金时战乱后遗留下来的南北各地的主要瓷窑仍然继续生产,其中龙泉窑比宋时更加扩大,其中梅子青瓷是元代龙泉窑的上乘之作。还有“金丝铁线”的元哥瓷,应是仿宋官窑器之产物,也是旷世希珍。
明代从洪武35年开始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200多年来烧制出许许多多的高、精、尖产品,如永宣的青花和铜红釉、成化的斗彩、万历五彩等都是希世珍品。御窑厂的存在也带动了民窑的进一步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白瓷、彩瓷、单色釉等品种,繁花似锦,五彩缤纷,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还有福建的德化白瓷产品都十分精美。
清朝康、雍、乾三代瓷器的发展臻于鼎盛,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景德镇瓷业盛况空前,保持中国瓷都的地位。康熙时不但恢复了明代永乐,宣德朝以来所有精品的特色,还创烧了很多新的品种,并烧制出色泽鲜明翠硕、浓淡相间,层次分明的青花。郎窑还恢复了失传200多年的高温铜红釉的烧制技术,郎窑红、缸豆红独步一时。还有天兰、洒兰、豆青、娇黄、仿定、孔雀绿、紫金釉等都是成功之作,另外康熙时创烧的珐琅彩瓷也闻名于世。
雍正朝虽然只有13年,但制瓷工艺都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雍正粉彩非常精致,成为与号称“国瓷”的青花互相比美的新品种。
乾隆朝的单色釉、青花、釉里红、珐琅彩、粉彩等品种在继承前新的基础上,都有极其精致的产品和创新的品种。
乾隆时期是中国制瓷业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到嘉庆以后瓷艺急转直下。尤其是道光时期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衰竭,制瓷业一落千丈,直到光绪时稍微有点回光返照,但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清王朝寿终正寝。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古陶瓷发展史,并至此落下帷幕。
文化期、三代:白陶、黑陶、彩陶。
战国、汉、魏晋、南北朝:陶俑、原始青瓷。
唐朝:三彩陶、白瓷、青瓷、长沙窑、花釉(唐钧)。
宋朝:汝窑、定窑、钧窑、哥窑、官窑、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
建窑、吉州窑、青白瓷。
元朝:青花、釉里红、红绿彩、单色釉。
明朝:五彩、斗彩、法华彩、德化白磁。
清朝:素三彩、珐琅彩、粉彩、单色釉、石湾陶、交趾陶、宜兴陶。
❸ 陶瓷发展历史文化简介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内)就发明了陶器。陶瓷容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❹ 传统文化知识了解,陶瓷的历史。
天下器物,多有装抄饰。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装饰和器物紧密联系,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风格。在人们审美多元化的今天,作为具有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陶瓷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代陶瓷艺术装饰在传统陶瓷艺术装饰的基础上的更新与发展,不仅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装饰在创作方向与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拓展,而且出现了“百花竞艳,万象并存”的态势,其全新的观念、奇特的创意、丰富的材料以及精湛的制作技艺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绘画形式。现代陶瓷艺术装饰更加强调作品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的作用,且艺术家用自己的设计理念,将更多新的内涵融入到陶瓷艺术装饰作品之中。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❺ 求陶瓷的起源简介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人们早在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不但开始可以进行最原始的建筑活动。
并且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时间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
(5)历史文化陶瓷扩展阅读:
特性
陶质材料:与瓷相比,陶的质地相对松散,颗粒也较粗,烧制温度一般在900℃—1500℃之间,温度较低,烧成后色泽自然成趣,古朴大方,成为许多艺术家所喜爱的造型表现材料之一。
瓷质材料:与陶相比,瓷的质地坚硬、细密、严禁、耐高温、釉色丰富等特点,烧制温度一般在1300℃左右,常有人形容瓷器“声如磬、明如镜、颜如玉、薄如纸”,瓷多给人感觉是高贵华丽,和陶的那种朴实正好相反。
分类
陶与瓷的区别在于原料土的不同和温度的不同。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陶就变成了瓷。陶器的烧制温度在800-1000度,瓷器则是用高岭土在1300-1400度的温度下烧制而成。
陶瓷制品的品种繁多,它们之间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制造方法,常常互相接近交错,无明显的界限,而在应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❻ 陶瓷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景德镇自古以来以陶瓷文化著称,通过精美的陶瓷艺术,卓越的制瓷工艺,千年积淀,最终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确立了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瓷都”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景德镇陶瓷文化是1. 制瓷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权威性
清代《南窑笔记》载:“景德镇,在昌南之南,其冶陶始于汉季。”乾隆《浮梁县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这就是说早在公元1至2世纪,此地就开始烧造陶瓷。唐代,昌南镇的瓷器在京城被称为“假玉器”,宋代,昌南镇改称“景德镇”,得名于宋真宗年号,全国拥有这种荣耀的城市只有景德镇。元明清三朝,景德镇的瓷业发展到顶峰,设御窑厂生产瓷器专供皇室。到元代,改变了瓷器的配方,由一元配方变为二元配方,这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的一次革命。珍贵的遗迹窑址,精湛的制瓷工艺,独特的瓷业习俗,同样展现着浓郁的陶瓷文化内涵,形成了其他产瓷区所不能相提并论的独具特色的资源中国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景德镇又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承载了千年的历史文化。城市文化内涵丰富,一部分是以大量的遗址,作坊,器物为代表的物质文化,一部分是在千年制瓷生产,销售等过程中形成的工艺,民俗,制度为特点的非物质文化。博物馆是人类的“记忆之庙”,是城市的“文明之窗”。景德镇博物馆如何体现陶瓷文化,怎样保护与传承陶瓷文化,研究这些问题是关心陶瓷文化的研究者的迫切任务。本文就博物馆与陶瓷文化的关系做些探讨,望方家指教。
1. 制瓷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权威性
清代《南窑笔记》载:“景德镇,在昌南之南,其冶陶始于汉季。”乾隆《浮梁县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这就是说早在公元1至2世纪,此地就开始烧造陶瓷。唐代,昌南镇的瓷器在京城被称为“假玉器”,宋代,昌南镇改称“景德镇”,得名于宋真宗年号,全国拥有这种荣耀的城市只有景德镇。元明清三朝,景德镇的瓷业发展到顶峰,设御窑厂生产瓷器专供皇室。到元代,改变了瓷器的配方,由一元配方变为二元配方,这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的一次革命。珍贵的遗迹窑址,精湛的制瓷工艺,独特的瓷业习俗,同样展现着浓郁的陶瓷文化内涵,形成了其他产瓷区所不能相提并论的独具特色的资源
❼ 古代著名陶瓷有哪些
各个朝代的瓷器都各有特色,以宋代为例:
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萧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集贤沐古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
1、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
2、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
3、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
4、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
5、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精巧细致,光泽美观;
6、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
7、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
8、官窑是否存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官窑就是卞京官窑,窑设于卞京,为宫廷烧制瓷器;
9、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
10、钧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
11、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❽ 中国的传统文化陶瓷
天下器物,多有装饰。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装饰和器物紧密联系,专形成了独特属的陶瓷文化风格。在人们审美多元化的今天,作为具有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陶瓷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代陶瓷艺术装饰在传统陶瓷艺术装饰的基础上的更新与发展,不仅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装饰在创作方向与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拓展,而且出现了“百花竞艳,万象并存”的态势,其全新的观念、奇特的创意、丰富的材料以及精湛的制作技艺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绘画形式。现代陶瓷艺术装饰更加强调作品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的作用,且艺术家用自己的设计理念,将更多新的内涵融入到陶瓷艺术装饰作品之中。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