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武装斗争的历史意义

武装斗争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17 03:29:38

『壹』 论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武装斗争的必要性:中国不是一个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内版无民权主,外无独立——无议会可利用,无罢工的合法权利——不可能走和平道路
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夺取政权。没有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就失去了保卫力量,就不可能有效地进行。同样,没有武装斗争,革命根据地也就不能存在。革命根据地是靠武装来开辟和巩固的。

『贰』 武装斗争有哪些历史

武装斗争的历史源远流长。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武装斗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频繁发生,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规模和方式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古代,主要方式是以较密集的队形进行近战、白刃格斗和车战;到了近代、热兵器成为武装斗争的主要工具,火枪队和炮兵队在武装力量中占主导地位。

历史步入现代以后,武装斗争逐渐带有现代化色彩,往往由诸军兵种合成的、装备有大量坦克、舰艇、飞机、自行火炮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武装力量,采用多梯次、大纵深、多方向的方法进行立体作战,其规模范围空前增大,破坏性、残酷性大大提高。

特别是进入高技术信息时代后,精确制导武器、导弹核武器、电子战武器、航天武器、定向能武器、智能武器等新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系统的大量涌入战场,将把武装斗争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在人类历史上,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无产阶级的武装斗争,最为引人注目。19世纪后半叶,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探讨武装斗争和军事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根本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武装斗争理论。

20世纪初,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实践了武装革命的理论,以城市武装起义为中心,推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后又粉碎了国内反革命武装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巩固了新生的革命政权。

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达28年的波澜壮阔的武装斗争,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叁』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统一战线、武来装斗争和源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坚持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历史作用。
一、统一战线问题,就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问题。
在中国,农民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所谓统一战线问题,主要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但又具有经济、政治上的软弱性,所以要正确掌握党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中国民主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主要方法、不能是和平的,而必须是武装斗争,即必须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真正的人民革命都不会成功。要使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就必须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塞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肆』 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1、标志着中国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结束,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内会的结束;
2、.使中国开始了由新容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新生的历史转折点

对中国来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们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对国际社会而言,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最后,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同时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时间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

『伍』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道路理论的重大意义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因为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但在农村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有利于发动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可以有良好的阶级基础,并且发动群众,军民合作,可以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是很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而经过陈独秀及苏联顾问的右倾投降主义统治后,中共经过分析得出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不能再依靠军阀,和两面性很强的资产阶级的结论。“政权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那么多的工人运动有很多都以失败告终,都和没有军队支持由关系。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
这条新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深入,为亚非拉美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同时,中国的革命也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打响了武装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理论
(1)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依据
(2)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
②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③关于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而不能走相反道路的论述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 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继 1927年 8月 1日南昌起义后,毛泽东于当年 9月l 1日,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共五千余人。经转战和三湾改编后,毛泽东率领这支不足千人的部队于 10月下旬进入了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 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在毛泽东率部接应下,两军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对红军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在南方和陕甘地区建立了十几个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军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19个大型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建立了东北根据地,发展了华北、华东、华中、西北等广大解放区。这些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建立与发展,逐步扩大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对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这条革命道路,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史上仅有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
①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首先把主要战略方向指向农村的理论和斗争艺术。法国的“巴黎公社”,俄国的“十月革命”,都是把主要战略方向首先指向中心城市。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三座大山的主要力量盘踞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它们统治的薄弱环节。毛泽东毅然决定把主要战略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②成功地解决了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发展、扩建,革命力量不断得以发展、壮大。
③解决了以农民为主体发展革命军队、进行革命战争的问题。解放了的广大翻身农民,为保卫自己的利益,踊跃参军、支前。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④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扩大,人民武装随之扩大,并由游击队向正规军发展,从而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正规战发展的问题。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的领导下,长期坚持、坚决按照这条革命道路指引的方向,发展根据地和革命战争,开展各种革命运动,经过二十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到 1949年,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夺取了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践证明,这是中国革命惟一正确的道路。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1.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1)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中国革命不可能通过合法斗争来战胜敌人。(2)中国的反动统治者非常残暴,拥有强大的反革命武装,而且得到帝国主义的援助,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对武装革命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是在党的八七会议上。在这次会议上,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武装斗争思想:枪杆子里出政权;不能搞单纯的军事斗争,革命的武装必须与广大的民众相结合;要使武装成为革命的武装,民众成为武装的民众。
3.长期的武装斗争必须与其他各种非武装的斗争形式(诸如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以及思想政治路线上的各种斗争,等等)结合起来;其它形式的斗争要围绕着武装斗争,而不能脱离武装斗争;反之,没有其他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的配合与支持,武装斗争也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总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因而无产阶级必需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最后夺取全国胜利。(2)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农村,特别是远离城市的偏僻山区则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环节。因此,中国革命只有在农村积蓄力量发展壮大,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才能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根本原因:(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隔离的半殖民的半封建大国。这一基本国情为中国革命能够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提供了根本条件。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为无产阶级在广大经济落后的农村发动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政权创造了经济和政治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划分势力范围的争斗,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创造生存空间。(2)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为红色政权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核心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工农武装割据光辉思想的主要内涵是: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紧密结合。(2)革命武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前提,也是其主要的斗争形式。革命主要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因此,没有革命的武装,没有强大的红军,就不可能造成割据的态势。(3)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依托,中国革命的敌人很强大,他们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只有把农村根据地建设成巩固的阵地,才有可能与占据中心城市的强大敌人做长期的艰苦斗争。没有根据地,革命武装就无从开展土地革命,就不能扩大红军,进而就无法进行一场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决战。(4)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广泛深入地开展土地革命,才能充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摧毁农村封建势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支援革命战争,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否则,红军就得不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最根本的原因是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1.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也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中国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这是因为:(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和剥削对象,历来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是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主要是落实在对广大农民的领导上。(2)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反封建,而反封建的核心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3)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凶恶而强大的,而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4)事实上,作为中国革命支柱的人民军队主要是由穿上军装的农民组成的。中国革命战争正是在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下取得胜利的。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1)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3)解放战争时期:收地主的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1946年《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1948年提出了完整的土地革命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的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和1948年晋绥干部工作会议)
3.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三个问题:(1)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第二,必须坚决的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毛泽东在1947年的十二月会议上)(2)革命不同时期对富农的政策有所区别:在土地革命时期是限制富农,解放战争时期是中立富农,新中国建立后则保护富农。(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维护农民基本利益。

『陆』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

1、秋收起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追求。

2、秋收起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的崭新认识。

3、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翻身求解放、探求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

4、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改正错误的重大举措。

(6)武装斗争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南昌起义的背景:

1927年3月,蒋介石在南京另立中央,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集团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的矛盾公开化,即所谓“宁汉分裂”。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清党”,即七一五事变。

一方面解聘共产国际中国代表鲍罗廷的顾问职务,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门和军队驱逐共产党人。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与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勾结。

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秋收起义的背景:

1927年,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内的反动势力开始背叛革命,特别是在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彻底失败了。

为了挽救革命,消除党内右倾投降主义的影响,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召开紧急会议 ,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决定在革命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4个省举行秋收暴动 ,实行土地革命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柒』 如何理解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1)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是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法宝之一。这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一方面,近代中国,由于对外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对内没有资产阶级的民主,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反动统治势力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对中国革命实行武装镇压,从而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另一方面,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用长期的革命战争来夺取胜利。
(2)毛泽东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他认为枪杆子即武装力量和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有极重要的意义。党的发展,人民力量的壮大,根据地的创立和建设,革命政权的成立和发展直到全国政权的取得都离不开武装力量。
(3)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中国革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这种特殊国情决定中国不能走经过长期合法斗争再进行起义的道路,而应一开始就进行有力的武装斗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武装夺取政权,以战争解决问题。除了以革命的暴力反对反革命的暴力外,中国革命别无他途。
(4)中国的反动统治者是异常强大的,也是异常凶狠的,不仅拥有强大的反革命武装,而且得到帝国主义经济、军事和技术的援助。中国封建军阀势力同封建地主、土豪劣绅、外国帝国主义相勾结,凭借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对人民实行残暴的恐怖统治和军事专政。敌人的强大,而人民军队的相对弱小,规定了中国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5)“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进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之一。从二七惨案到国民革命的失败,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军事的重要性。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务。”

『捌』 武装斗争的历史简介

武装斗争的历史源远流长。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武装斗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频繁发生,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规模和方式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古代,主要方式是以较密集的队形进行近战、白刃格斗和车战;到了近代、热兵器成为武装斗争的主要工具,火枪队和炮兵队在武装力量中占主导地位。历史步入现代以后,武装斗争逐渐带有现代化色彩,往往由诸军兵种合成的、装备有大量坦克、舰艇、飞机、自行火炮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武装力量,采用多梯次、大纵深、多方向的方法进行立体作战,其规模范围空前增大,破坏性、残酷性大大提高。特别是进入高技术信息时代后,精确制导武器、导弹核武器、电子战武器、航天武器、定向能武器、智能武器等新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系统的大量涌入战场,将把武装斗争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一切剥削阶级都掌握着武装力量,他们之间也发生武装冲突以至战争。但是他们的武装力量的首要职能是镇压被压迫阶级的反抗,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被压迫阶级进行武装斗争是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有奴隶反抗奴隶主阶级、农民(农奴)反抗封建地主阶级的武装斗争。在资本主义社会,则有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武装斗争。
F.恩格斯1870年在《如何击败普军》一文中曾提到过解决政府之间的争端的武装斗争。1871年,K.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时指出,公社的主要经验就是用武装的人民彻底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见彩图)。В.И.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对武装斗争作了进一步的论述。他指出:武装斗争是革命的最高形式,阶级斗争在一定的条件下就要采取武装斗争和国内战争的形式,夺取革命的胜利。苏联人民在列宁领导下,实践了这一理论,推翻了沙皇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武装斗争的理论。毛泽东认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他强调,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人民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他认为进行武装斗争必须依靠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武装斗争必须与其他斗争形式相结合,它和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成为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主要是武装斗争的历史 。
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斗争的理论,具有普遍意义,但是运用这一原理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人民武装力量要取得胜利,必须经过艰苦的斗争,关键是要有一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路线和有一个能够确立和坚持这条路线的无产阶级政党。
纵观历史长河,人类历史上几乎每次革命都夹杂着血腥,武装斗争的历史悠久,要上溯,多半应该是哪个奴隶暴动的领袖,至于无产阶级的革命,从最早的巴黎公社到十月革命,都是伴有武装斗争,至于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武装斗争,要追溯到大革命的失败,当时蒋介石背叛革命,在上海大肆搜捕杀害共产党人,自中山舰事件后共产党人再次想到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从上海撤离的党中央成员汇聚武汉,准备在武汉起义讨蒋,但此时控制武汉的汪精卫与蒋介石同流合污(史称宁汉合流,汪精卫向蒋介石表明立场),也开始疯狂镇压在武汉共产党人,甚至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反动口号,此时,共产党人才清醒的认识到,必须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同年八月一日,南昌起义爆发,日后,在中国湖南、江西、广东、湖北、福建等群众基础较好的地方,相继爆发各类起义,提出武装斗争不是某个人的理论,当时党中央成员基本都认识到这点,只是毛泽东的那句“枪杆子里出政权”最为经典,所以广为流传。

『玖』 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专不畏强暴、属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因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宣告了共产党把革新进行到底的坚决态度,在全党和全国公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新装备斗争的旗帜。一支真实归于公民的新式戎行诞生了,我国共产党从此有了自己肯定领导之下、忠诚执行革新政治任务的装备力量,我国公民从此有了同自己血肉相连、一心一意为公民效劳的子弟兵。

南昌起义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革新详细实践相结合,开展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创立党的军事辅导理论、缔造一支新式公民戎行的光芒起点。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时中心政府同意了中心革新军事委员会的主张,决议将8月1日作为我国工农红军建立纪念日。

1949年6月,我国公民革新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颁布经毛泽东审定的我国公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款式,规则以“八一”两字作为我国公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首要标志。8月1日被定为我国公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南昌成为公民戎行“军旗升起的当地”。

阅读全文

与武装斗争的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